《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1.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组成要素–光照–温度–湿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2.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温室栽培–水培技术–施肥技术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1.农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种子消毒–种子浸种–种子处理剂的使用2.农作物育苗技术–定植容器的选择–基质选择和消毒处理–温湿度调控第三章农作物栽培技术1.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水稻–小麦–玉米2.一些特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水果–草坪草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病害的认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2.农作物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虫害的认识–灭治技术–生态防治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提供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农田考察,了解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学习笔记,收集、整理、归纳要点;2.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3.实践评估: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进行评估;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五、教学资源1.电子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程》2.实验设备和器材:温湿度计、测光仪、显微镜等3.实地考察的农田资源时间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理论授课第2-3周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理论授课第4-5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第6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理论授课第7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8周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第9-10周教学回顾和复习综合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学》《种植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种子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生产技术》《药用作物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农作物生产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I.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农业技术员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业技术员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农作物生产的关键能力,反映种植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 .以农作物生产流程为主线,将实现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生产流程,序化学习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独立或协作解决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 .能熟悉当地耕作制度及主要农作物生育特性,能根据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状况制订合理的作物布局规划。
2 .掌握农作物生产的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看苗诊断、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关键技术。
3 .能熟练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耕作、播种、施肥、农药防治、农产品收获等生产作业。
4 .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或协作解决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和生长周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
1.3 教学内容1.3.1 农作物的定义与分类农作物的定义农作物的分类1.3.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成熟收获1.3.3 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1.4 教学活动1.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内容。
1.4.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4.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农作物种植的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作物生长的成功因素。
1.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章:农作物种植技术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掌握种子选择和播种的方法,学会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2.3 教学内容2.3.1 种子选择种子质量的判断种子品种的选择2.3.2 播种技术播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2.3.3 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施肥时间和方法2.3.4 灌溉技术灌溉的原则和方法灌溉设备的选用2.3.5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2.4 教学活动2.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4.2 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或者农田中进行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实验操作。
2.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
教材结构
按项目-任务结构
项目包括
项目目标 项目内容 信息链接 考证提示、 学习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包括
任务目标、 知识准备、 练习与巩固、 任务实施和问题处理等环节。
教材特点
本书编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办 学方针,结合农业发展创新的现实需求,具体鲜明特点:
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能化抽象为直观,利于对本节课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 2、学校种植专业的实习基地,种植有花生等多种农作物,在花 生生长季节,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 学以致用。
1、出示实物,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 你吃过吗?
? 为什么要吃它呢?
花生的价值
a.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b.花生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c.花生的医用价值 d.花生是我国主要出口作物。 e.花生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
2、结合农时,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一次花生清棵的生产实践活动, 并通资过料结作,合业了(解本这1)节项引农课导业学的技生术理展的开论应想用知象,,识关积心谈极现发谈代言农感,业引想的出发。地展膜,花开生阔生视产野技。术同。时让也学让生学课生后感上受网自查己阅所
学专业的价值,增强专业自信心。 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生产中得到锻炼,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种植花生的辛 苦和劳动给人带来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
教学难点:
作物的苗情诊断、田间测产。
学法
1、“自主性学习”:提出问题——思考问 题——解决问题
2、“合作性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 流——共同总结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模式与方法
结合本教材特点和职业教育特色,我们积极探 索和应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 实习等教学模式,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构建科 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做”合 一, 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 。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12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农作物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主要农作物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了解主要农作物产品品质标准,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引种与繁育技术。
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各类农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生产的方针、政策等。
2. 了解各类农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 基本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4. 掌握各类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
5. 掌握各类农作物引种和良种繁育技术。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作物的形态特征。
2. 能正确使用农作物实验室的常用仪器设备。
3. 能熟练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生育时期进行观察记载。
4. 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播种(育秧、育苗)和移栽技术。
5. 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看苗诊断和管理技术。
6. 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预测和品质评定技术。
7. 具有生产良种和种子检验的能力。
8. 基本具有拟定农作物生产计划和总结的能力。
9. 基本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学农、爱农、务农的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用模块第一~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以上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作物田间档案的建立、作物生育时期观察记载、种植制度的调查方法和作物品种提纯方法等技能,熟练掌握种子检验技术。
第五单元农作物概述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作物不同种植类型的形态特征的识别方法,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作物的形态特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生产技术。
2. 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简介2. 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3. 农作物管理技巧4. 病虫害防治方法5. 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教学准备:1. 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种植工具和材料(如种子、肥料、农药等)3. 农作物管理技巧的相关教材或资料4. 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的示范材料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农作物生产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 讲解农作物生长过程(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并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3. 讲解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10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包括土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并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践活动:种植农作物(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种植工具和材料,按照讲解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亲自动手种植农作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讲解农作物管理技巧(5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管理技巧,包括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水分管理等内容,并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6. 讲解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5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的收割和储存方法,包括收割时间、收割工具、储存条件等,并强调储存方法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种植和管理农作物。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种植方法、管理技巧和收割储存方法的掌握程度。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粮食作物栽培是种植类各专业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也可用于其他粮食作物生产者提高理论和生产技术水平。
本课程理论课学时120学时,实验实习240学时,学分20。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粮食作物栽培是一门综述粮食作物栽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
目的在于引导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掌握和了解粮食作物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课程突出栽培知识和技术,按照粮食作物的分类介绍品种类型、生长发育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本课程的学习者应具有一般的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作物栽培生产之中。
学习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增加学习者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和熟悉,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各地的生产情况,安排和组织生产实践、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一般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或仅占很小比例。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时分配各章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第一章水稻(20学时)第二章小麦(30学时)第三章玉米(30学时)第四章薯类作物(20学时)第五章豆类作物(10学时)第六章小杂粮(8学时)实验实习(240学时)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性第二节粮食作物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一、粮食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二、粮食作物的品质三、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第三节粮食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对策教学要求:重点掌握:粮食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般掌握:作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物品质及其影响因素;作物增产的途径;一般了解: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2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2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b.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c.了解当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b.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兴趣和热爱;b.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c.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2.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3.当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
三、教学重点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当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
四、教学难点1.当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
五、教学准备1.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2.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3.实验器材和材料。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或实例,引入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2.知识讲解与讨论(30分钟)a.讲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种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b.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不同农作物生产技术在具体农业场景中的应用和效果。
3.实践操作与实验(40分钟)a.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包括土壤改良试验、水肥管理实验等;b.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操作的经验和结果,进行讨论并与理论知识相对照。
4.深入拓展(20分钟)a.分组或个人自学当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包括精准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物联网等;b.学生进行小组报告或个人陈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综合评价(15分钟)a.出示评价表格,让学生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b.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0章教案设计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0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发展历程。
2.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环节和关键技术。
3.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及意义2.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3.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环节4.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意义、发展历程及基本环节。
2.教学难点: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
四、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际生产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作物生产技术?(2)学生分享自己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了解。
2.讲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及意义(1)教师简要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
(2)讲解农作物生产技术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讲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1)教师以我国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为例,介绍其发展历程。
(2)分析不同阶段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特点。
第二课时1.讲解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环节(1)教师介绍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环节,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
(2)分析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2.讲解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1)教师详细讲解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如良种选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实践教学(1)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农场或周边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第三课时(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2.课后作业(2)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增强学生的农作物生产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农作物的选种和繁育;3.种植技术:地块准备、播种和栽培管理;4.施肥技术: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方法;5.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6.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等内容。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3.农作物生产技术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农作物的选种和繁育1.农作物选种的原则和方法;2.农作物繁育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
第三节:种植技术1.地块准备:土壤改良、翻耕和平整等;2.播种技术:播种密度、深度和排列方式等;3.栽培管理:浇水、除草、松土、保土等技术要点。
第四节:施肥技术1.肥料种类和营养元素的作用;2.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确定;3.施肥方法: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技术要点。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1.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2.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3.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1.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农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如课堂测试、作业考察等;2.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3.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等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农作物生产专业技术》课程标准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作者:————————————————————————————————日期: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专和技工院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从事农作物生产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农作物生产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操作能力,能胜任农艺工生产岗位工作,并为学习本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应课程作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生长环境调控》。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农事操作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农作物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农艺工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培训对象能够胜任农艺工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整合农艺工职业标准、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2.1 使学生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概述小麦、水稻、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农作物的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等概念;能够归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知识,并记住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
2.2 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1. 教学内容•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农作物种子•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作物采收与贮藏技术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中职学生掌握基本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具备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 教学重点•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农作物种子的选育和保存方法•熟悉农作物栽培的基本要素和技术措施•熟悉农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掌握农作物采收与贮藏的技术要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实际应用。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地实验和农田观察,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实践操作,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学资源•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程》•视频:相关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操作视频•农田:提供实地授课和实践操作的农田6. 教学活动安排6.1 第一课时: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课堂讲解: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操作视频,加深理解。
•学生讨论和提问,梳理所学知识点。
6.2 第二课时:农作物种子•课堂讲解:讲解农作物种子的选育和保存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种子选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种子的保存实验。
6.3 第三课时:农作物栽培技术•课堂讲解:介绍农作物栽培的基本要素和技术措施。
•外出实地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实际工作流程。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进行交流和分享。
6.4 第四课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课堂讲解:讲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病虫害案例分析,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农田调查,收集农作物病虫害的样本,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鉴定。
6.5 第五课时:农作物采收与贮藏技术•课堂讲解:介绍农作物采收与贮藏的技术要点。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选育、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能,包括农作物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能,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热爱农业、热爱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态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选育、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特别是解决农业生产中复杂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三、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课程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农业现象,激发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导入课程内容。
2. 知识点讲解:通过对农作物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选育、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框架。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实验与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讨论与互动: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外拓展: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和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影像资料等,促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当地的耕作制度;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主要农作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会进行田间测产,能制定作物生产计划。
增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当地的耕作制度。
2.掌握主要农作物良种选择、播前整地和种子处理技术。
3.掌握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主攻目标和田间管理技术。
4.会主要农作物播种技术。
5.会主要农作物的壮苗培育技术。
6.能识别和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种类和品种。
7.具备田间测产能力。
8.会主要农作物适时收获和贮藏技术。
三、参考学时162学时四、课程学分9学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和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2)教材的编写要符合本教学指导方案中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的原则,侧重实践操作,要将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信息及时纳入教材,使之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3)教材编写要结合当地行业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4)教学案例的编写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案例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互动性。
2.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辅以任务驱动、演示、实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多方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正确利用信息的能力。
3.课程资源(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内容的标本、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跨领域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适用对象送教下乡农艺技术等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生二、课程教学目的、基本要求、意义及任务农作物生产技术是农艺技术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在培养学生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技术人才和能够自主创业的新型农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制定栽培技术措施,以促进作物生产的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各主要作物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意义;(2)掌握各主要作物生长发育特点。
(3)掌握各作物基本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
(3)将所学理论和技术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有传统技术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能力;(2)初步具有相关试验和推广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四、主要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直观、示范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五、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和实训,具体内容根据季节情况、教学进程安排。
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七、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项目一栽培基础学习目的:使学生了解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作物的产量和群体结构。
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措施及其作用。
为学习各种作物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作物的产量构成、合理轮作和间混套作、土壤耕作措施及作用。
项目二水稻栽培学习目的:使学生了解水稻生产概述、水稻的形态特征,掌握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项目三玉米栽培学习目的:使学生了解玉米生产概述、玉米的形态特征,掌握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农作物生产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农作物的种类和特征:介绍常见农作物的种类、生长特点、适应环境等。
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环节:包括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农作物生产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农作物生产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介绍农作物生产的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
三、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农作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学习。
基本知识讲解:通过PPT、视频、案例等方式,向学生讲解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验、种植、观察等,让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实际操作技能。
小组讨论和汇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难点:理解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实践中。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或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
反馈方式:对学生考试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反馈和指导。
同时也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0章教案及反思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0章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2.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
3.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定义、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
2.难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农作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哪些技术支持吗?(二)新课讲解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定义(1)教师简要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定义。
(2)引导学生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2.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分类(1)传统农作物生产技术(2)现代农业技术3.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流程(1)种子处理(2)播种(3)施肥(4)灌溉(5)病虫害防治(6)收获4.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关键环节(1)种子选择(2)播种时间(3)施肥方法(4)灌溉方式(5)病虫害防治措施(6)收获技术5.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1)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3)设施农业(4)生态农业(三)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实际案例。
2.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农作物生产技术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结合本节课内容,思考如何提高农作物生产技术?2.搜集有关农作物生产技术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氛围。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充分展开讲解每一个环节,今后教学中需注意时间分配。
5.针对学生的反馈,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农作物生产技术发展趋势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前瞻性思维。
重难点补充: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定义(教师)同学们,当我们说农作物生产技术,我们指的是什么?其实,它包括了所有帮助农作物从种子到成熟作物的技术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专和技工院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从事农作物生产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农作物生产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操作能力,能胜任农艺工生产岗位工作,并为学习本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应课程作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生长环境调控》。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农事操作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农作物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农艺工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培训对象能够胜任农艺工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整合农艺工职业标准、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2.1 使学生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概述小麦、水稻、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农作物的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等概念;能够归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知识,并记住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
2.2 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
2.3 通过参与农作物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体验职业岗位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当地常见农作物的种类,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
(2)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
(3)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
(4)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
(5)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6)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化学调控或特殊农事操作技术;
(7)具备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估产技术;
(8)能正确选择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9)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
(10)具有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手册和行业标准,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表达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0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实训实习62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2教材选用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导、实践导向课程思想。
(2)应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教学活动,按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培养职业技能组织教材内容,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
通过活动设计,根据理论“必需、够用”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践实操内容,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教材要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体现突出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
4.3 实训条件
有相对固定的校内实验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的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4.3教学要求
(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产教结合、践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2)农作物生产是一门实践性为主的农事活动,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经营项目,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农时季节、生产环节,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3)各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或总学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是立足于一些基础课之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该课程应设置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之后。
(5)本课程任教、辅导教师要尽快了解网络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媒体,并学会使用这些媒体辅导学生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6)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发展趋势,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4.4教学方法与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
(1)自学: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数字化网络资源或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积件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入户面授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标本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
(3)辅导:学生或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其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新专业知识、强化能力培养,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熟练完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耐心谨慎的钻研态度。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上,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田间、现场,边看边讲、边练边讲,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与当地生产实际的联系,不断补充植物保护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保证课程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3)实验、实训、实习是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虫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基地、附近农村,组织参观学习和开展课余科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4)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发生的虫害种类有所侧重。
应结合本地生产需要和农事季节,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调整课程内容,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运用。
4.5教学评价
(1)改变以往以试卷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不足,实现以贡献和能力为主要依据,按照农业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前提下,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考试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要突出阶段评价和过程评价。
(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或技能测评、学期末课程考试等组成,一般占总成绩的40%,原则上由学校组织,行业、企业参与。
终结性
考核是完成本课程所有学习内容后的课程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60%,由学校或县、地、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考核。
4.6 课程资源
(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借助网络资源,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2)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视听教材与仿真软件等。
(3)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本课程教学专用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4.7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马新明.郭国侠.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农作物生产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李彦生.杨立国.作物生产.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参考书:张瑞岐.作物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秦月华.农作物生产技术.中为农业出版社.2010
网络课程:农作物生产技术.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题组开发。
起草人:王志刚
工作单位: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联系电话:邮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