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讲述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两种含义: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又叫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2、民间文学的性质(双重属性):文艺属性、民俗文化属性。
3、(选择)民俗学之“民”的内涵是“民众”。
4、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本质区别的重要内容。
5、民俗:即民间风俗,一个国家的民众集团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包括民间语言与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
6、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如有些民族唱情歌是婚恋的一种重要手段。
(2)被民众用以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有些时政民谣表达了民众对政府、官员或社会的尖锐抨击。
(3)娱乐和放松。
如劳动歌可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
(4)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有效工具。
如一些童谣能够起到教育孩子孝敬老人的作用。
(5)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如司马迁在记述五帝的历史时就主要依据神话传说资料。
这说明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对历史学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7、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
民俗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2)历时追溯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演化状况,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3)共时比较法。
将研究对象与别的地方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在不同地域发生的传承规律和变异情况。
8、(补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精品).doc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撒尼(彝族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了)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一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 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29、关汉卿的《窦娥冤》可以从(《东海孝妇》)找到它的影子。
30、李白的《静夜思》是从(《子夜秋歌》)脱胎而来的。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2024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头传播中形成的文学作品,是人们通过口头传统方式传承和创造的文化遗产。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民间文学的复习资料,主要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民间文学的定义和起源。
接着,我们将探讨民间故事和传说,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民间故事和它们在各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我们将讨论民间诗歌和歌谣,包括不同形式和风格的民间诗歌以及它们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民间谚语和俗语,揭示这些语言表达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将介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包括戏曲、杂技和舞蹈等,以展示民间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和了解,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民间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正文:一、民间文学的定义和起源1. 民间文学的概念和范畴2. 民间文学的起源和特点3. 消失和保存的民间文学作品4. 科学记录和研究民间文学二、民间故事和传说1. 民间故事的分类和特征2. 动物寓言和民间故事的道德教育功能3. 民间英雄和传说人物的形象与故事4. 民间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化和传承5. 现代化对民间故事的影响和传播方式三、民间诗歌和歌谣1. 民间诗歌的分类和特点2.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间诗歌表现风格的比较3. 民间诗歌的流行与传承4. 民间歌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记载5. 现代社会中民间诗歌的传承和创新四、民间谚语和俗语1. 民间谚语和俗语的意义和作用2. 传统文化和价值在民间谚语和俗语中的体现3. 民间谚语和俗语的形式和语言特点4. 民间谚语和俗语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5. 现代社会中民间谚语和俗语的保护和传承五、民间艺术表演形式1. 戏曲在民间文学中的地位和发展2. 民间杂技和马戏的历史和传统3. 民间舞蹈的形式和特点4. 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的结合5. 现代社会中民间艺术表演的传承与创新总结:本文对民间文学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从民间文学的定义和起源入手,分别阐述了民间故事和传说、民间诗歌和歌谣、民间谚语和俗语、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等五个大点。
华中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三)

华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赏析》(三)第3章由启蒙向民间的转向:《边城》一、请简介《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中篇小说,同时代的批评家李健吾(刘西渭)曾盛赞《边城》是“一部idyllic(田园诗的,牧歌的)杰作。
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什么样人生活在什么样空气里,一件艺术作品,正是骄人看不出是艺术的。
一切准乎自然,而我们明白,在这种自然的气势之下,藏着一个艺术家的心力。
”他原本有以沅水为背景写《十城记》的设想,后来没有写成,《边城》独成绝唱。
二、理想化的翠翠是什么样的形象?“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强调的翠翠是自然之子,她不是五四时期被教育出来的大写的人,她是没有沾染人世间的一切功利是非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是不含渣滓、纯净透明的世界。
《边城》这个作品之所以后来被现代文学史接受、称颂,很大程度上因为都市人需要有这么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
沈从文的这种超现实的寄托在《边城》里主要体现在翠翠身上,翠翠一直是沈从文内心某种美好理想的化身。
三、简述《边城》的民间世界。
1、沈从文的民间创作立场。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受到压抑,为了反抗现实生活想象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
2、民间的审美理想。
对湘西世界的独特感受与审美判断、特有的心理机制与表达方式使沈从文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
文体包含了以湘西世界文化为参照系的对现代文明的态度,他以文字的澄明与现实世界的肮脏分开,以原始性的力量,原始粗犷、美好的风俗冲击着现实的虚伪和无力。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头流传并代代传承的文学作品,它是人们普遍参与和创造的文化形式。
民间文学的研究对于理解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间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提供一些常见的民间文学作品作为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民间诗歌、谜语、童谣等。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和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具有普遍性、代际性和民众参与性的特点。
首先,民间文学具有普遍性。
它是广大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与社会地位和学历无关,因此能够广泛地反映民间文化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其次,民间文学具有代际性。
它从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在传承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不同时代的背景和需求对文学作品进行适当的改编和演绎,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再次,民间文学具有民众参与性。
它不仅仅是某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个人所创作,而是广大群众参与的集体创作和传播活动。
因此,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群众气息和民间特色。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民间文学可以根据形式和内容进行分类。
根据形式的不同,它可以分为故事类、诗歌类、谜语和童谣类等。
故事类是民间文学中最为丰富的一类作品。
它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等,起源于人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和想象。
例如《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诗歌类包括民歌、民谣等。
民歌是民众在特定场合下创作的短诗,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
它既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可以反映社会的动态和民众的心声。
民谣则常常以叙事方式表达,通过歌唱的形式传唱。
例如《茉莉花》、《扬州慢》等都是广为流传的民歌作品。
谜语是以谜题的形式提出问题,通过隐晦的文字和诗律进行解答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是民间智慧和幽默的体现,常常在民间传统节日和聚会活动中出现。
例如,有名的谜语包括“红红火火”、“三千头”等。
童谣是供儿童玩耍、学习和娱乐的歌谣,常常伴随着一些动作和表演。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民间文学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传颂,着重反映劳动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语言艺术,它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吏诗、民间叙事诗(民间长诗)、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顺口溜、民间说唱和民间小戏(包含民间曲艺和民间戏剧)。
2,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系,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其次,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是指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现象。
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3,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的内涵及表现:与作家文学比较,一般归纳为: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和表演性五个特征。
变异性,民间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历史、社会、演唱人的才能技巧等)在语言、表现手法、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主题思想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衍生,从而形成各种同一母题的异化。
4,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民间文学源于劳动,反映社会生活。
5,神话的定义: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故事。
6,神话产生的基础:作为人类童年时代产物的神话,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具体表现为:(1)经济基础:“人类的高级属性的发展”。
(2)社会条件:氏族的存在及强烈的氏族观念。
(3)思想根源:“万物有灵论”。
(4)独特的思维方式:“神话思维”(强烈的主观臆想性,具有不自觉的特征)。
7,神话的特征:神话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解释自然力为主,带有神奇的色彩。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第一章民间文学:集体创作的、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的范围:歌谣、神话、谜语、戏曲(对联)民间文学的起源:劳动与生活、休闲、神话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
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
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安德烈*兰等。
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会员国提交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芬兰学派编纂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德国,《国际民俗学科目》日本,《日本昔话集成》和《日本昔话通观》1935年,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一词来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名词。
1983年,钟敬文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建设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建立一门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并对这门学科的宏观框架进行构想与阐明。
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与要求:1、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2、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3、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4、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艺学知识中国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民间文艺传承学、民间文学分类学、民间文学体裁学、民间文艺美学、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在国外学习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留学生,如吴文藻、林惠祥、杨成志、费孝通等。
PS 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中国著名三大史诗),西南以《人类迁徙史》、《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
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民间文学同时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①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基于其口头相传的特点。
②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体现于其众多异文之中,没有异文和变异性,也就没有传承性,民间故事的传承正是藉由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变异而得以实现的。
③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相对于传承性而言的。
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
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民族中的故事存在着相似性和亲缘性,对其变异性的研究才有意义。
2.民间文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p28-35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正如钟敬文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A.区别B.联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题材和思想内容上: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
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作品深受楚地民歌、神话的影响;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体裁上②表现手法上比如民间惯用的赋、比、兴、双关等修辞技巧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所借鉴,讲故事、说书等民间文艺的叙述技巧为小说家所借鉴等等。
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汉魏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③语言运用上民间口头语汇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
民众口语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在长期的语言表述活动中,提炼、积累了很多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或高超的艺术性的词语、说法。
如:吉祥语、俗词、俗短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等3.民间文学的范围从体裁上分为三类:①民间散文类:神话,传说,民间故事②民间韵文类: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③民间说唱: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第二章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定义:p65(广义和狭义)2.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p67①特点:a.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往往是模糊的b.贴近生活c.类化性②分类:at分类法除此之外,四大分类:童话(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写实故事、寓言、笑话3.童话 p73①概念:p73②分类:魔法故事和动物故事,以魔法故事为主4.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a.天鹅处女型故事b.田螺姑娘型故事c.灰姑娘型故事d.狗耕田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e.蛇郎型故事f.画中人型故事g.问活佛型故事h.狼外婆型故事i.怪孩子型故事 j.神奇宝物型故事5.童话的艺术特征a.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b.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6.民间生活故事 p79①定义:p79②特征: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7.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a.巧媳妇故事b.长工与地主故事c.婚姻爱情故事d.交友故事e.呆女婿故事f.怕老婆故事g.机智人物故事8.民间笑话和寓言p84A:笑话①定义:p84②特征:一是在内容和表达上巧妙满足搞笑或幽默的原理、技法;二是情节单纯简短,绝不拖沓;三是常用夸张手法突出可笑之处。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1.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言艺术。
2.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a.民间文学是一宗重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它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间文学的蕴藏量十分丰富,质量也很高,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b.民间文学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创作,是人民思想情感、愿望要求和世界观、文艺观、审美观的直接表现。
它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性,而且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总是从中汲取思想和艺术营养。
民间文学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它综合地反映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生活、历史、思想观点、宗教信仰等等,它是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宗教、方言,甚至某些自然科学的不可缺少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c.民间文学总是独特地伴随着历史,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审美教育作用。
民间文学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不畏强暴、舍已为人、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
学习民间文学,就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心理、气质等,从而向他们学习,受到思想教育。
d.在普及民间文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专门研究人才。
普及民间文学知识,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民间文学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抢救、搜集和整理工作,使祖国各民族丰富而珍贵的文学遗产不至散失,且发扬光大。
3.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的观点及知识准备:a.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点为指导,从民间文学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对待。
对民间文学的研究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既要看到民间文学的价值及优点,又要看到民间文学的不足和复杂因素;既要看到民间文学的过去又要看到民间文学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既要把民间文学看成是文学的组成部分,又要看到它不是纯粹的文学,具有多功能性,应当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研究它,单用一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民间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1、“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民间文学的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民间创作并流传的各种口头文学作品及活动。
范围:范围广泛,如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谚语、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等。
3、民间的学科属性:从借助艺术形象来把握生活的特点来看,民间文学是一种广泛存在着的文艺现象,它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4、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传承文化的人文学科,民间文学也是民间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民间文学的研究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现代的民俗资料,可以被运用去解决或推断古代的民间文学(如古歌谣、传说、神话等)的某些问题。
例如《诗经?国风》里的民歌中的叠章复句。
其次,民俗学资料可以论证现代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这个学术名称是从国际术语Folk-lore发展来的,原文是“民众的智慧、民众的知识”;十九世纪70年代,这个术语被确定为“民俗学”的含义(即“关于民众智慧的科学”的意思)。
广义的民俗学——凡是民间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属于民俗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狭义概念,即专指民间文学创作。
“五四”时期,中国学者将其解释成“民俗学”。
同时又具体地译为“民间文学”,即专指“民俗学”当中口头艺术部分。
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Folk-lore;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研究;我们对一门学科下定义是比较容易的,需要给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下定义就比较困难。
民间文学有两层涵义: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起源、流传及社会功能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流头,在原始社会时期是惟一的文学。
最新民间文学期末考试整理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整理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辨析;材料;论述名词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主要类型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医药、民俗等。
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从创作和传承层次看,民间文学是是人们共同表达和共同传承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形式;从内容层次看,它是人们关于科学、生活、宗教及其它知识的总结;从审美层次看,它是是人们的艺术观念、生活情趣及其审美信仰的文学形态。
神话: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是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是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民族性和神圣性。
史诗:Epic---以高雅文体来讲述传说中的或历史上的英雄及其业绩的长篇叙事歌。
19世纪末传入中国,也指演唱民族起源与迁徙历史的长篇叙事歌。
它一般由专门化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特定技法、长久传统)。
它的叙事内容是关于范例的宏大叙事(宏大规模、重大题材);在长度、表现力、内容重要性等优于其他叙事;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是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
民间故事:是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角色泛化、结构模式典型且直接呈现生活现实与民众理想的民间文学体裁。
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和笑话。
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民间传说具有历史性、传奇性、解释性和乡土性。
其类型包括人物传说、史事传说、风物传说和习俗传说。
民间诗歌:是广大民众世代创作、传承、吟唱的有一定旋律的表达日常生活的语言艺术。
往往是对日常的歌颂,情理并重,有的合乐合曲,也有的无乐曲,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劳动过程、节日聚会、人生仪式、法术实践、日常娱乐、儿童游戏之中……它以日常生活事件和历史传说、故事为主要题材,是天籁之音的心灵表达,格调向上,情感浓郁,说理性强,篇制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诗体形式灵活。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1.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 民间文学的性质:文艺属性和民俗文化属性。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说:民间文学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4. 文化遗产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5.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1)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样式。
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2)群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是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3)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4)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5)表演性,第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第二,民间文学在沿袭某种程度的固定模式的基础上,民间文学的“演述及其文本会受到语境的影响。
第三,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而是有更为丰富的或不同于其文字表层意义的内涵及功能。
6. 神话主要集中在《山海经》(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楚辞》(离骚、天问等)、《穆天子传》。
7. 歌谣主要集中在《诗经国风》(蜡辞等)。
8.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最早出现的志怪小说晋代干宝的《搜神记》,《笑林》,民俗学之父钟敬文9. 俗讲,是唐朝时在寺院中举行的由僧人、法师等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俗众讲解教义佛法的一种活动。
俗讲所依据的底本分为三类:押座文、讲经文、变文。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
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
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
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
”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民间文学复习要点

民间文学复习要点民间文学复习要点一、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长期流传的,主要以口语为媒介传播的,被集体加工和保存的,有固定程式的、形成稳定的民族审美习惯的艺术样式。
二、民间文学的特征1.集体与个人的匿名创作2.口语媒介3.变异性(原型与变体 )4.民间传承三、民间文学的基本类型民间叙事文学;民间诗歌;民间语俗(一)民间叙事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间说唱1.神话(1)什么是神话?神话是最古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现象起源的形象化解释,内容涉及原始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制度习俗、历史、心理等方面。
特点:它是一种神圣性的叙述。
(2)神话的类型(从内容上划分)①自然神话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解释自然神话;《共工与颛顼争帝》洪水与人类再生神话;《伏羲女娲》图腾神话,如《盘瓠神话》②人文神话文化起源神话,包括文化事象的起源、族群的来源等,如《伏羲造网》、《女娲造人》、《姜原履巨人足而生弃》。
神和神性英雄的神话,如《后羿射日》等。
2.传说(1)什么是传说?传说是描述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风物或习俗的散文体口述作品。
传说≠信史产生年代晚于神话,神圣性低于神话。
(2)传说的种类(按照描述对象的性质划分)①人物传说②地方传说③动植物传说④土特产传说⑤民间工艺传说⑥风俗传说最著名的四大传说是《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3.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及其特点:民间故事以虚构为突出特性。
人们一般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性活动或进行某种教育的手段。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般都比较笼统,情节、结构程式化(三叠式)。
关于民间故事类型:民俗类型:一组具有相同情节和结构发展模式的民俗事象。
如故事类型、歌谣类型、民间建筑类型、仪式类型等。
一些世界各民族流传的故事,只是情节因素略有不同,是同一类型故事的不同异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GJM DMF整理)定义: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范围: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说唱、小戏。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同——形式上通俗易懂;异——创作者(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个人);流传形式(口语创作和流传/书面创作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民族集体创作,反映民族或整体的思想情趣/个人的生活感受,商业因素相关,思想与艺术水平良莠不齐)。
我国民间文学起源: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
主要有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神话);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
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即“民间文学之学”。
性质:既有交叉性,又有独立性,还具有国际性。
1、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2、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3、民间文艺学更加需要历史学帮助;4、民间文学与民族学关系密切;5、民间文艺学需要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以口语为载体;6、民间文艺学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系密切;7、民间文艺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历史地理法)。
任务:立足于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文献积累和新开掘的大量鲜活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探索;在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精神,兼容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和国外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新成果。
目的:丰富文学知识;增进对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民间文艺学知识。
要求:1、对中国民间文学各种体裁及其代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会民间文学鉴赏方法;2、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课题、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历史;3、初步具备从事民间文学工作的某些能力,如调查、采录民间文学,进行专题性的研究等。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含义:指的是民间文学是由某个民族、地域、阶层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表现:个人初创,众人完善(孟姜女);惹人创作,群体流传;集体情境,集体创作。
意义:民间文学是由群体创作、传承的,传达群体观念、价值和记忆。
含义: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承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表现:表演(声音的艺术感染力);交流(情境中交流并创作);活泼(风格自然、形象鲜活、内容自由)。
含义: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经千百万民众时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表现:内容传承(主题、情节);形式传承(散文体、韵文体)传承人:在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作出特殊贡献的个体,即通常所说的职业和半职业民间艺人。
(民间歌手、说唱艺人等)含义: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
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即其变异性。
表现:语言、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
含义:民间文学表达日常生活经验,具有生活实用功能。
表现:传授生产经验传、传播历史知识;传授生活智慧,进行道德教化;参与礼俗仪式,用于民间交际。
第三章:神话定义: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广义与狭义:狭义神话——原始公社时期、原始民族;广义神话——民间神话、佛教神话、道教神话(仙话)。
文学体裁/文化现象:神话结合着宗教、巫术、政治、节庆、歌舞以及文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学。
存在形态:原生态(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及以前)、再生态(初民所创)、新生态(原始氏族公社之后)、衍生态(其他领域的运用,如广告)。
宇宙起源神话:1、天地开辟(自然变化、神创说);2、万物起源(肢体化生、神创说、动物化生)3、宇宙重建(女娲补天);4、日月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神灵创造、神灵生育、自然变化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族群起源神话:感应生人、动植物婚配文化发明神话:技术发明、文化制度战争神话:诸神之战、部族之战泛灵论:1、物我不分;2、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拟人化解释;3、将自然建构为一个可交往的世界。
互渗律:1、抽象与具体不分;2、人与自然(动物)没有对立;3、符号(语言)与所指对象不分;4、全体具有部分性质,反之亦然;5、类似的事象具有类似的性质。
文化史价值:对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学审美价值:开启人类的叙事艺术;为后世作家提供灵感和范本;对后世语言艺术发展具有启发和规范作用;为后世确立神话原型;对心灵产生强烈冲击。
第四章: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传奇性口头叙事文学。
传说核:民间传说的叙述所围绕的客观实在物,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风俗习惯等。
特征:1、可信性的内容——内容涉及可信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相信不是源于判断,而是情感、信念;2、箭垛式人物形象——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性格加以强化、定型,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包容性的人物形象;3、传说圈——即民间传说有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地域);4、传奇性的情节。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分类: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以内容为核心的分类系统。
我国类别:1、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其事迹,包含民众对他们的评价和价值判断以及个人情感;2、历史传说: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片段,重在记事;3、地方风物传说:流传最广,主要解释各地山川名胜的由来,具有较强解释性特点;4、风俗传说:以某个流行的风俗习惯为中心构建的民间叙事;5、动植物传说:是以动植物的情状和形态为核心构成的民间叙事,排除神性色彩,带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民间传说与神话:1、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民众自觉艺术思维;2、主人公属性不同——神的超人超自然力量,以人拟神/叙述历史上的人,以神拟人。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1、民间传说有传说核,后者不必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2、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后者不受历史局限;3、民间传说的幻想虚构是有限的,后者可以任意虚构。
民间传说的价值:1、学术价值:重要的历史价值,弥补历史记录的不足;深刻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2、实用价值: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民间故事界定:广义——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通常意义上的民间故事定义多指广义的。
在民间文艺学中,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与使用主要是狭义的。
特征:1、内容特征:幻想性、广泛的概括性、象征性2、艺术特征:A.泛指性——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含混、不确定的;B.程式性——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两兄弟)与情节结构(三段式)具有程式化的特点;C.类同性——民间故事的情节构思具有类同性,大同小异的情节和类型化的重复随处可见。
3、传承特征:A.没有固定的传承时间和场所;B.传承线路以家族和社会传承为主;C.具有传承人,能讲述一定数量、有一定知名度、有较高讲述技巧和独特风格。
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其幻想色彩十分浓厚,以丰富想象和虚构为手段,表现人类的生活和思想原望。
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
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展开叙事,是对民间观念与意识和社会底层生活的形象化叙述,带有想象和虚构。
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寓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
1、揭露与嘲讽笑话:揭露与嘲讽统治阶级的丑恶;2、讽刺与幽默笑话:以善意批评民众自身的缺点;(劝诫笑话)3、诙谐与戏谑笑话:以不正经的态度调侃生活。
分类方法:AT分类法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已成为故事情节类型编目的国际性模式。
AT分类法讲故事划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
具体分类有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序故事和未分类故事。
重要类型索引:1、【芬兰】阿尔奈:《故事类型索引》(1910);2、【美国】汤普森:《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28/1961);3、【德国】爱本哈德:《中国民间故事类型》(1937);4、【美籍】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78/1986);5、【台湾省】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2007)。
文化价值:揭示日常、家常、平凡的哲学;教育价值:各种知识的传授(直接)、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成和道德规范的培养(间接);心理补偿价值:在心理上形成审美的愉悦感,用精神上的满足平衡物质上的贫苦。
第六章:史诗定义: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一种专门描写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不朽业绩等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规模宏大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特征:史诗是结构庞大、格调庄严的宏篇巨制作品,是特定民族的知识总汇。
分类:1、创世史诗: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瑶族《密洛陀》)2、英雄史诗:叙述与部落、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
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荷马史诗)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第七章:民间长诗定义:民间长诗是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
包括叙事长诗和抒情长诗。
定义: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
区分:不同于民间歌谣的篇幅短小、抒情为主/篇幅长,叙事完整,刻画生动典型形象;不同于史诗,前者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以神话为基础口头创作;后者是阶级社会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