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达克与上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邬达克与上海

“告诉我,缪斯,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的经历,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浪迹四方。他见过许多种族的城国,领略了他们的见识,心忍着许多痛苦……”

——荷马史诗《奥德赛》

阳光透过半透明的彩绘玻璃洒入,给一栋黑白相间的都铎式小洋房营造出神秘气息:露明木结构、屋顶老虎窗与立面直棂窗,以及高耸的烟囱、陡峭的坡屋顶……

2013年年初,位于番禺路129号的邬达克旧居修缮完毕,宅子里点滴往事在陈酿,邬达克的传奇再次“唤醒”。此后相当长时间内,每天都有上百人来到这里,绕着老宅一遍遍地转、一次次地拍、一声声地惊叹。

透过老建筑,我们隐约看到两个邬达克:前一个邬达克是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的设计师,专业、刻苦,将才华凝固到这些经典老建筑中;另一个邬达克低调、内敛,隐藏在那些更具个人情感的作品里,如自宅、教堂,以至于面貌模糊。

两个影像间似乎有条难逾越的“沟壑”。很多人热切地问,一位外国建筑师,为何能在遥远异乡造了那么多老建筑?却很少有人叩问,这位旅沪斯洛伐克裔匈牙利籍建筑师的情感与内心。

自宅的个体标记

“父亲通常上班前会给鸽子喂食,他喜欢看鸽子飞翔和盘旋。”

再次回到自己的童年居所,邬达克的女儿、80多岁的德威特女士兴奋而紧张。她

提起的“鸽子”,在《改变上海面貌的建筑师》这部纪念电影中是重要元素。

老照片中,旧居的屋顶上有3只鸟;电影中,这3只装饰的鸟与放飞的鸽子相映成趣。邬达克旧居工程修缮投资人刘素华告诉记者,照片模糊,无人知晓这几只鸟到底什么样子。后来,他们找人根据电影,画出立体形象,再找木雕工专门制作,尽可能达到“修旧如旧”。

比起屋顶的鸟,整座老宅“气质”上的复原更费心力。“我们一点点修他的房子,天天浸淫在里面,惊讶于他对细节的追求。”与自宅的朝夕相处,刘素华发现,这座老

1

宅是会“呼吸”的,哪怕是楼底间很小的一平方米,邬达克都会保持通风设计,“正如他所说,住宅建筑始终是一样的:外观迷人,房间舒适。”

有个问题曾困扰她:为什么邬达克自宅的风格是英国都铎式,而不是匈牙利式或斯洛伐克式?刘素华试着破解,一方面,自宅是邬达克为妻子所造,而妻子喜爱英伦风格;另一方面,或许和邬达克的出身有关,他不希望营造具有鲜明文化属性的建筑。

谨慎、低调之下,这所老宅依然暗藏着属于邬达克的标记。参观旧居那天,最让德威特惊喜的是一个旗帜模样的钢结构物体,当时她的声音提了8度:“这是邬达克家族的logo!从我曾祖父的曾祖父时代就是这样子的!”“读懂邬达克不容易,越到后面,邬达克作为建筑师的面目越来越模糊、暧昧。”刘素华提到一个有趣现象,“我搜集了很多老照片,发现邬达克的房间里摆着不少神像。”

纪念仪式上,德威特简短的致辞中有一段话可与此相应:“在父亲的社交派对上,我记得一位很特别的常客,他刚来时是个拉比(老师),后来出家做了和尚,再后来做了天主教的修士。”

这所自宅的家族标记、这些日常交往的人,以及屋里的神像,在邬达克的生命里仅仅是装饰,还是其自身命运的昭示?

邬达克密码

1933年6月,《申报》连续几天刊登大光明电影院重新开业的整版广告,赫然以“远东电影院之权威”的口号,大炒卖点“冷气设备温度适体、四季如春”。当时上海的电影院还在用电风扇降温,大光明所设计的喷射式冷气间,噱头十足。大光明电影院出自邬达克的手笔。

致力于邬达克研究的同济大学副教授华霞虹说,这是邬达克建筑中,基地条件最复杂的一例,也最体现其“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设计功力。有个细节引起华霞虹的注意,地板上的图案隐匿着几个英文字母,“即他的名字L.E.HUDEC,这被称为邬达克密码。”

邬达克密码,有何特别的涵义?

1893年,邬达克出生于奥匈帝国境内的一座小镇。父亲邬杰茨·捷尔吉是一位建筑营造商,邬达克是家中长子,9岁就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上大学前就已获得了木匠、泥水匠和石匠的证书。1914年,他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技术大学建筑系毕业。同年一战爆发,邬达克应征入伍。1916年,他被俄国人抓住,送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狱中,邬达克摔断了腿骨,留下终身残疾。

1918年5月,邬达克被送上战俘专列回国,途中被临时变卦,使其西行归国无望。混乱中,他毅然跳下列车向东逃亡。在中俄边境,邬达克假冒波兰工程师,谋得西伯利亚铁路工程师的职位,用卢布买了位俄酒鬼的俄罗斯护照,换上自己的照片和名字。后

2

来,邬达克逃到哈尔滨,用工作证和假护照,补办了通行于中日两国的铁路旅行证,搭日本邮船南下,来到上海。那年,他25岁。

为逃避被关入协约国集中营的命运,邬达克到俄罗斯驻上海领馆,用铁路旅行证换到了协约国俄罗斯的护照。“俄罗斯副领事把我的名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从西里尔字母更换成拉丁字母。这样,我名字的拼写就不再是Hugyecz (邬杰茨),而是Hudec (邬达克)。这是命运中一个有趣的转折,因为我重新启用了我的家族在1890年前的姓氏拼写方式。”

这样的旧式拼法,好读,让他最初被当作了斯洛伐克人。1939年,邬达克作为主编在感谢维吉尔·波比洛所写的信中,曾作过解释:“我父亲选择使用了匈牙利语的语音‘邬杰茨’,这是邬达克的正确发音,邬达克是一个旧时的斯拉夫语姓名,意思是‘提亲手’。我回过头来使用我祖父的拼法,不是因为某种对斯拉夫语的炫耀,而是因为这看起来有种浪漫的感觉,在逃离战俘营后,我是和他住在一起的,仿佛是命运在引导我这样做。”

“邬达克密码”所牵系的那份“浪漫的感觉”,那份对家乡先祖的遥遥敬意,是否能够抚平他在战争中的创伤,我们不得而知;但确实掩盖着其战败国国民的身份,是他命运中的一个“有趣”转折。在上海,邬达克始终用这个旧式拼法,在得意的作品里,他特意留下这个密码。以此成名后,他在归籍手续中,请求继续沿用这种拼法。

萦绕不去的乡愁

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一直居住在上海。

他从克里洋行的绘图员做起,其间娶了德国富商的女儿吉塞拉。后来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邬达克洋行,在上海建筑界崭头露脚。

起先只想歇歇脚,赚够路费回家。奥匈帝国瓦解后,邬达克的家乡被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与此同时,当时的苏联政府废除了所有政治流亡者的公民身份,邬达克的白俄护照随之失效,成了一个无国籍的漂泊者。

误打误撞的逃亡,很难说是幸还是不幸。由于伪造证件的缘故,邬达克的国籍长期悬置,却也因此获益:和英、美、法、日等外国人不同,邬达克没有“治外法权”的庇护,一旦和雇主闹纠纷,须接受中国法庭的仲裁,这反而使他赢得了中国业主的信任。邬达克洋行的生意日隆,声名鹊起。在上海的29年里,邬达克建成了50多个建筑项目,单体建筑超过100栋。

而“回家”始终是邬达克最奢侈的渴望。他是有乡愁的人。在给侄子捷尔吉·雅诺西的信中,邬达克说:“我非常渴望回家看望我的父母和家庭,在家工作,帮助父母。”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