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

合集下载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全著共315首,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最为著名。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己亥杂诗·其五》赏析,欢迎阅读。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翻译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就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1.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像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2.浩荡:无限。

3.吟鞭: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6.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7.花:比喻国家。

8.即:到。

参考赏析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

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参考解读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像云,往事像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译文及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译文及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译文及赏析《己亥杂诗·其五》是由龚自珍所创作的,诗人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己亥杂诗·其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己亥杂诗·其五》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二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高考诗歌精读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高考诗歌精读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古代文化0105 1110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今译:带着满怀离愁别绪,趁着西下的斜阳,扬鞭催马,远走天涯。

纷纷飘零的落花绝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还要培育出更美的鲜花。

赏析: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

共有《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刺之作,写于已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终于逃脱了令人窒息的官场樊笼,可以轻松愉快地到外面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阳斜晖,又有广阔天涯。

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的抒怀言志,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诗人以“白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事故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诗人辞官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也是极其痛苦的。

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附录: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及注释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及注释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及注释《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及注释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

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己亥杂诗·其五》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

这是第五首。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花〕比喻国家。

〔即〕到。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按理说,龚自珍不满于死气沉沉的礼部衙门生活,毅然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回家乡杭州干一番事业,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对旧势力的决裂之感和憎恶之情,不应产生浩荡的离愁。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翻译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翻译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翻译
1、翻译如下: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2、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赏析: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

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

“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

”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己亥杂诗(其五)》译文

《己亥杂诗(其五)》译文

《己亥杂诗(其五)》译文【原文】标题:己亥杂诗(其五)或出处: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或解释】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今浪迹天际。

凋落的花朵仍旧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解释】[1]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 年。

[2]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3]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这里吟鞭指向,指诗人所去的方向。

[5]天际:天涯,形容很远的地方。

[6]落红:落花。

[7]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赏析】《己亥杂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组诗,这首诗选自其中第五首。

首句: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白日斜是写景。

此句可译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带着无边无际的愁绪离开京都。

其次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即向东。

天际即指自己的家乡,诗人当时住在广东,相对于京城来说,距离遥远,即有天际之意。

此句可译为,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际的家乡。

最终两句:这两句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

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即使是辞官离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护花(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龚自珍生活在清政府的衰落时期,辞官时间在道光时期,大约是鸦片战斗前两年,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阔无边。

白日斜,夕阳西斜。

龚自珍报国无门,最终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非常苦闷。

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

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

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颜色。

吟鞭东指即天际。

这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

才离京城何来天际呢?这是的心态所致。

由于这次离京意味着告辞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产生了有如天际漂泊的心绪。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红,比方抱负与信念。

落红,是自比脱离官场。

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旧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故枝,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己亥杂诗(其五)》是清诗人龚自珍的诗作。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通过描述诗人离京南行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京城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诗人在描述离愁时使用了“浩荡”一词,形象地表现了离愁的深重和宽广,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承受的悲伤和痛苦。

同时,诗人把离愁比作白日,生动地描绘了离愁的强烈和无情,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他的决绝和坚定。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吟鞭”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离别之情。

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则通过描述落花和春泥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诗人用“落红”来比喻自己离开京城的心情,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信心。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不是无情物”这一表述,强调了落红并不是毫无感情的物体,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和价值。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激。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春泥”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

最后一句“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豁达和胸怀。

整首诗通过描述离愁和生命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展现了其博大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歌作品。

高中语文 己亥杂诗·其五拼音版翻译

高中语文  己亥杂诗·其五拼音版翻译

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拼音版注音:hào dàng líchóu bái rìxiá,yín biān dōng zhǐjítiān yá。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luòhóng bùshìwúqíng wù,huàzuòchūn nígèng hùhu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专题11《己亥杂诗》(其五)(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11《己亥杂诗》(其五)(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11《己亥杂诗》(其五)(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11.中考必背古诗词之《己亥杂诗》原文诗意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离愁无限,白日西斜,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更护新花。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

这是第五首。

②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③〔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④〔落红〕落花。

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文题解读《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指己亥年,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

“杂诗”指即兴随感而作的无题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

《己亥杂诗》是诗人于己亥年创作的组诗,一共315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3.写作背景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即己亥年,时年48岁的作者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二、主题思想《己亥杂诗》(其五) 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复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三、写作特色构思巧妙,立意深远。

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社会、民众献身的决心始终不变。

此诗格调激昂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四、考点梳理1.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的?答:“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

己亥杂诗其五_诗词赏析_唐_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_诗词赏析_唐_龚自珍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
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 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 用。
赏析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 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 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 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
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 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 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 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 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 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 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 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 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 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 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 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 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 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 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 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 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 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 集》。
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
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 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 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 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 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 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己亥杂诗·其五文言文翻译

己亥杂诗·其五文言文翻译

己亥杂诗·其五文言文翻译
己亥杂诗·其五文言文翻译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以下是“己亥杂诗·其五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
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最新己亥杂诗(其五)

最新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鉴赏: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及注释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鉴赏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赏析

⼰亥杂诗·其五原⽂赏析⼰亥杂诗·其五原⽂赏析1 【原⽂】 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落花纷纷绝不是⽆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者居多。

因此落花⼜称为落红。

]诗⼈⽤移情于物的⼿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了⼀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命是终⽌了;但⼀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命就在下⼀代群体⾝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新⽣命的歌! 诗⼈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之物,但从另⼀⾓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性,“有⽤”和“⽆⽤”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在于⾃⾝的价值和功⽤。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虽辞官但仍会关⼼国家的命运。

从⽽形象、贴切地展⽰了作者为国效⼒的献⾝精神。

⼰亥杂诗·其五原⽂赏析2 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词赏析: 这⾸诗是《⼰亥杂诗》的第五⾸,写诗⼈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仍然要为国为民尽⾃⼰最后⼀份⼼⼒。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概。

⼀⽅⾯,离别是忧伤的,毕竟⾃⼰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逃出了令⼈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的世界⾥另有⼀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起,既有“浩荡离愁”,⼜有“吟鞭东指”;既有⽩⽇西斜,⼜有⼴阔天涯。

这两个画⾯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当⽇⼼境的真实写照。

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解析

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解析

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解析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杂诗其五的景物

己亥杂诗其五的景物

乙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二、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说课稿
山丹县南关学校张小玲
一、说教材
纵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程编排,本单元主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抒情、移情于景,恰当准确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在选中的古诗五首中《己亥杂诗》是唯一一首近代诗歌,其写作背景接近学生所学,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直抒胸臆中蕴含复杂交错的情感,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白日斜、天涯、落花等可衔接李煜、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去帮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离愁诗歌或哀怨诗歌的写作技巧,其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乃属脍炙人口的名句,简短两句简单中蕴含丰富的写作手法,诗人借诗所表达一腔爱国热忱和矢志不渝地为国奉献精神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心和民族自信心,更能帮助学生明确认识中华之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诗歌学习中,在诗人高贵品格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而提高学生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优秀思想品德,高贵的道德情操的人才。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积累重点字、词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背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忠贞不渝的爱国之心和奉献精神。

重点:赏析诗歌,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诗歌。

难点: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意境,领会作者不甘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的爱国热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新课标所要求的达标能力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要求,在预设课堂的时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在知识上更加关注其深度和广度,在所设计的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

2.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通过学案,指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提前预习相关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了解诗歌内容,促进课堂生成,思想创新。

诵读法:指导诵读,甚至背诵,体会诗歌音韵的和谐和凝练的语言,可以加深了解,加强记忆。

移情法:用多媒体音乐、画面等营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
入情境。

合作探究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比较阅读法:对比学习相互关联的诗句,在比较中深化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比较课内外具有相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诗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培养浓郁的爱国情操。

3.说学法
课前自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

诵读感知法:学生自读,后反复诵读;
合作讨论法:学生根据学案内容、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阅读分辨不同体裁,或者通过不同的意象表现不同的意境展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诗文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简单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二)带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小组合作交流】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回答)
4.疏通诗歌大意(点拨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讲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唯美性,体现诗歌语言的浪漫感。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部分主要由学生来分享自己的课前预习,老师指正、补充,并作点拨。

只有在自主学习和自己动手、动脑中才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发现问题,提高课堂中的专注力和积极心,查漏补缺。

(四)合作探究。

活动:争做小老师(小组PK)。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陈述观点,在学生自由的探讨中、踊跃地表达中挖掘知识新资源,在分享中去感受诗歌通过意象营造的意境,明确写法,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1.挑选出前两句诗歌中你喜欢的字、词或句来分享,探究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2.谈谈你对后两句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鉴赏名句)
(本环节在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程度,学生选择余地广,消除学生的作答局限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词句去作答,增强赏析的具象性,提高课堂生成,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点拨,并延伸知识点的深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中延伸出的问题包括诗歌的写作手法,对比学习不同诗歌中的相同意象所烘托的诗歌意境。


(五)小结诗歌主旨
通过前面的学习,由学生概括总结,明确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即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甘愿牺牲自我为国培养新生力量的奉献精神,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拓展内容。

(六)拓展延伸
1.找出2-3个具有奉献精神和爱国之心的诗句。

(说明出处和大意)
此处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也通过此环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本诗传达的思想情感,教会学生学习诗歌及积累背诵的方法。

2.请你用我爱您祖国,我将/我愿…….(我愿与人为善,与您一起共建和谐中国。


通过前面所学,联系到学生本身,让学生大胆地向祖国表达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奉献意识、集体意识、爱国意识,使整个课堂达到学习的高潮。

(七)说作业
让孩子们课后收集关于写“落花”的诗句,促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积累分类中为学生将来写诗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自身涵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