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地图学专题制图课程设计

地图学专题制图课程设计

地图学专题制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图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专题制图的基本原理,包括地图投影、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使用。

3.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并描述其特点和用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学原理,独立制作简单的专题地图。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基础的数据分析和地图编制。

3. 学生能够通过制图实践,培养空间数据的解读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及地图学的兴趣,增强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制图活动,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团队中沟通与协作,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设计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课程性质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旨在通过制图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实用的地图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地图学基本概念: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类型及专题地图的定义。

教科书章节: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2. 地图投影原理:介绍常见地图投影类型及其特点,投影变形分析。

教科书章节:第二章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3. 制图要素的表示方法:比例尺、图例、注记的使用规则及制作方法。

教科书章节:第三章 制图要素的表示4. 专题地图制作流程:数据收集、处理,地图设计,编制与印刷。

教科书章节:第四章 专题地图编制5. 实践操作: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包括基础操作与简单功能应用。

教科书章节:第五章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6.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案例,探讨其制图原理和表达效果。

地图学课程设计

地图学课程设计

地图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地图内容:环境地貌图班级:城乡09-1指导老师:祁向前学号:姓名:1目录摘要 (2)关键字 (3)设计目的及意义 (3)设计原理 (3)设计方案 (3)设计步骤 (4)结论 (6)参考文献 (6)心得体会 (7)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图学课2程作为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针对该课程发展快、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在地图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点、线、面的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将专题地图上各要素完整、详尽的表达出来。

关键字:专题地图,Arcview , CorelDREW12,一、设计目的及意义:地图学课程的实践性强, 实验教学内容信息量非常大, 通过有限的实验教学课时,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将会对我们有很大的提高:(1)强化地图学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地图制图分析、设计的综合素质,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 对理论知识体系和课程实验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合,(2)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地学专业制图软件的使用, 掌握常规地形图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体会专题地图设计的步骤过程, 学会地图专题制图开发制作方法; 提高了利用专业地图制图软件Arcview的应用系统能力。

注重学生地图学基本知识的提高, 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注重学生利用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 最终要达到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目的。

(3)更好的表现出云南省各地区农、林、牧、渔业的组成比例,更好的发现各地区的优势产业,从而加强各地区的联系,使地区间优势互补发挥到最大。

二、设计原理:本次课程设计运用了定点符号法、定位图表法、分级比值法。

(1)定点符号法:点状要素常用定点符号法表示,简称符号法。

它是用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的符号,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的差别,大小表示数量的差别,结构符号表示内部组成,定位扩展符号表示发展动态。

地图学课程设计普通地图实验报告

地图学课程设计普通地图实验报告

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过程 (2)1、资料的收集 (2)2、境界线的绘制 (3)3、行政区划图的绘制 (10)4、绘制交通线 (12)5、水系的绘制 (13)6、点文件及注记的文件的的绘制 (15)7、背景图层的绘制 (17)三、普通地理图的绘制出图 (18)四、实验成果 (21)一、实验目的1、能够运用Arcgis、Mapgis等基本绘图软件绘图;2、熟悉地图制作过程;3、学会把《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路》中的知识融入在制图过程4、绘制河南省的行政区划图——普通地理图,其中包含点状要素(省会城市、地级市城市,县城)、线状要素(交通、水系、境界线等)、面状要素(省域);二、实验过程1、资料的收集本次课程设计收集到的资料有河南省政区图、河南省普通地理图、交通图河南省政区图交通图普通地理图2、境界线的绘制打开ArcCatalog并在其中新建JJX、JT、SX、HH线文件,如下所示打开ArcMap,把新建的JJX线要素图层加载进来,如下所示然后把收集的河南省政区图加载进来调出Editor工具,设置好捕捉项,开始沿着境界线跟踪矢量化政区图,过程如下在跟踪的过程中,标注线的类型省界线、地级市界线,最后的跟中的结果如下打开mangis6.7装入境界线文件,转换保存为mapgis可以处理的线文件把转换后的线文件输入编辑,进行拓扑检查对每一处错误一一进行修改,直到拓扑检查没有任何错误显示为止,如下把修改好的线文件进过文件转换输出为SHAPE文件,然后加载到ARCMAP中,然后把含有县界的政区图也加载进去我们画好的市界省界与加载的含有县界的图片不重合,调出配准工具Georeferenceing,寻找相同的特征点开始进行配准选择大概6到7对点进行配准后的结果如下第一次配准后可能效果不是很好,继续进行寻找相同的特征点进行多次配准,直到自己满意。

配准后的,继续点击Editor开始编辑境界线图层,跟踪矢量化县界,并标注线的类型为县界线。

导航地图系统课程设计

导航地图系统课程设计

导航地图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导航地图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种类、制作方法和发展历程;掌握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技巧;了解导航地图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地图和导航设备;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图制作和路线规划;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导航过程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图和导航地图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地图资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导航地图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地图的制作和路线规划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地图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第3-4课时: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技巧;第5-6课时:导航地图系统的原理和应用;第7-8课时:地图的制作和路线规划;第9-10课时:实际导航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第1-2课时: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地图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第3-4课时: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技巧;第5-6课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导航地图系统的原理和应用;第7-8课时: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地图的制作和路线规划;第9-10课时: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实际导航操作的体验和心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教材:选用《地图学》作为主讲教材;参考书:推荐《导航地图系统》等相关书籍;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准备地图制作工具、导航设备等,供学生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设计——利用ArcGis 软件制作专题地图指导老师:孙建国姓名:学号:报告日期:2010年6月28日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1.首先,认识什么是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一种深入揭示制图区域内一种或少数几种自然或社会人文要素专题特征的地图。

与普通地图不同,专题地图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是各种研究的辅助工具,可以满足社会各部门各种特殊的用途。

2.学会地图专题的提取,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获得专题数据。

3.掌握地图屏幕跟踪数字化的步骤,包括底图配准,新建要素类,数字化屏幕跟踪等。

4.掌握专题数据制作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流程,能够对专题地图进行总体设计,包括地图的投影与坐标网的选择,符号选择与构图,色彩设计与颜色管理,图例设计,图面的配置与整饰等。

二、实现平台和要软件本次课程设计,用运ArcMap作为软件实现平台,以求制作出一副符合规范的专题地图。

三、设计内容及步骤:1.地图制作之前的准备工作:(1).获取专题数据:地图制作之前,首先要有一定的准备作,这次课程设计,我以山东省三大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专题,当然,我们无法得到最实时的数据,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网站进行查讯以获得专题数据。

具体的原始数据可以查阅附表。

(2)对底图进行影像配准:一般获取的影像不包含定义其地理空间位置所需的信息,为了能够将这些影像数据与其它的数据集成,就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控制点的选取,事先将底图校准到一个指定的地图坐标系中,(本课程设计中,地图坐标为WGS_84)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1)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栏。

2)输入控制点,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控件点即经纬网格的交点点。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

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地图学课程设计

地图学课程设计

一:地图投影与坐标校正实验目的:理解地理坐标概念和地图投影原理,正确应用地图投影进行扫描地图的坐标校正。

实验材料:前桥地形图。

实验步骤:1、单击图标,打开一个空的ArcMap工作空间2、单击添加前桥地形图(如下图):3、将前桥地形图四个角的坐标转换为度并保存在Excel表格中(如下图):3、单击工具栏Tools菜单下的Add Route Events…选项,导入数据并选择西安80坐标系(如下图):4、在工具栏空白区右击,选择Georeferencing,打开Georeferencing工具栏。

单击将地形图的四个角转换为平面坐标即可。

5、单击布局窗口,添加主题、比例尺、指北针和个人信息,输出图形。

实验结果:实验感想:1、学习和掌握经纬度坐标和平面坐标的投影转换,初步学习工具箱的使用步骤。

2、设置要转换的投影坐标时,添加的数据和要输出的数据的投影系都要设置。

3、掌握图例、指北针和比例尺的添加,注意整体布局的合理和美观。

二:人口分布的点值图设计实验目的:理解点值图概念,熟悉其制作原理和步骤。

实验材料:山明县政区图实验步骤:1、打开ArcCatalog数据管理工作空间,右击选择New—>Shapefile,打开CreatNew Shapefile对话框,Feature Type中选择Point,点击OK确定,新建一个文件,然后关闭。

2、打开一个空的Arcmap空间,添加山明县政区图。

3、右击zhengqu—>Joins and Relate—>Join…,打开Join Data对话框(如下图):4、右击Layers—>Add Data..添加,山明县人口数据表(如下图):其中沈井乡的土地面积最小,但是人口却很多,点值密度一定做大,所以以沈井乡的点值分布为对照。

当每点代表150人时,沈井乡点数为n=2583/150=17.22,大约17个点,在政区内分布比较均匀,而且没有覆盖现象,故以此比例进行点值分布,将其他各乡的人口数分别进行计算,求出应该点的点数。

地图学课程设计河海大学

地图学课程设计河海大学

地图学课程设计河海大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地图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制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地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查找、分析和运用,具备基本的地图制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图在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地图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制作方法。

1.地图的基本概念:介绍地图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地图的类型: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种类和特点,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地图。

3.地图的制作方法:介绍地图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图的投影、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的确定和表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学》教材,系统介绍地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地图学著作和论文,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地图制作过程的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备地图制作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绘图板、比例尺、画图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地图学课程设计

地图学课程设计

地图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地图学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地图知识的学习,实现以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培养学生识别和解读地图符号、比例尺、方向等要素的能力;(3)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分布特点,提高地理素养。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提取的能力;(2)提高学生使用地图导航、规划路线的实践操作技能;(3)锻炼学生通过地图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地理奥秘的热情;(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地理发展的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地理学科的一部分,以实用性和实践性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和地理技能。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地图知识基础薄弱,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地图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地图学教学内容如下:1. 地图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地图的定义、功能、分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地图等)以及各类地图的用途。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地图与地理信息”。

2. 地图三要素:详细讲解地图的符号、比例尺、方向,使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和运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地图的三要素”。

3.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应用,为学生了解现代地图制作技术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图导航、规划路线等实际操作,提高地图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地图的应用与实践”。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地图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周:地图三要素(符号、比例尺、方向);第三周:地理信息系统简介;第四周:实践操作及总结。

地图课程设计总结

地图课程设计总结

地图课程设计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种类、制作方法、阅读技巧等。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地图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现代地图的特点。

技能目标则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使其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例如,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地图,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地图上的信息,并能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学习成果将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地图的种类和特点3.地图的阅读技巧4.地图的分析方法5.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材将选用《地图学导论》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地图阅读与分析》等相关参考书籍。

同时,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如地图模型、地图软件等,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例如,在讲授地图的基本概念时,可以通过讲解地图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在讲解地图的阅读技巧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动手阅读地图,提高其阅读能力。

在地图分析环节,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已经选定了《地图学导论》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地图阅读与分析》等相关参考书籍。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和整理与地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地图模型、地图软件等设备,以便进行地图实验和分析。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地图主题课程设计

地图主题课程设计

地图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组成部分、比例尺、图例等。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相关知识,分析地图上的信息,获取所需地理信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查阅地图,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绘制简单地形图,培养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地图相关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科态度。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世界观。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珍视地图资源,养成节约用图、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本课程结合地图相关知识,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地图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2. 地图的组成部分:讲解地图的标题、图例、比例尺、方向指示等基本要素。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图的组成部分3. 不同类型的地图:分类介绍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分析各自特点及应用场景。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不同类型的地图4. 地图的绘制方法:教授地图绘制的基本技巧,如铅笔绘制、色彩填充、标注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图的绘制方法5. 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图在日常生活、旅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6.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现代地图制作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图学实验报告

地图学实验报告
地图学课程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名称
地形图和几种专题地图认识II
实验目的
认识地图图型,了解主要地图的主题和表达方法。
实验内容
1、阅读1:10000、1:50000地形图各1幅;
2、阅读自然地理专题图1种,社会经济专题图1种。
实验总结
一.1:10000地形图:
图名:九乡图号:6-48-99-(47)
6.ABCD范围内需要挖去的土方量
土方量=[(四个顶点高程之和)/4-2000]×底面积,
Ha=2242m,Hb=2400m,Hc=2375m,Hd=2334m
可以得出总共需要挖出的土方量:
总土方量=337750000(立方米)







地图学课程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名称
地图概括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内容、手段和方法。
实验内容
1、阅读两种不同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
2、选择一种数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地图概括。
实验总结
经过对比1:10万和1:5万的地形图得知:
1.在实际面积相同的情况下,1:5万的图幅大于1:10万.
2.两幅图的图例不完全相同,并且1:5万的图例多余1:10万.
6.河流分布在砂、砾、泥炭地质范围内。
地图学课程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名称
GIS专业标志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一定的标志符号设计之基本思想、手段和方法。
实验内容
1、提出GIS专业标志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寓义;
2、GIS专业标志电脑制作。
实验总结

地图制图课程设计

地图制图课程设计

地图制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和注记。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例如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地图投影的种类及其对地图信息准确性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符号和颜色绘制简单地图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比例尺和指南针进行地图阅读和实地定位。

3. 提高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图,评价地图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地图这一学科工具的尊重和正确使用态度。

2. 通过地图制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合作绘制地图的过程中,体会集体智慧的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将地图制图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目标是具体且可衡量的,以便在教学过程和最终评估中,教师与学生能共同见证学习成果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三要素(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判定、地图注记等,关联教材中地图基础章节。

2. 地图类型介绍: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社会经济地图(如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结合教材中各类地图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3. 地图投影原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如墨卡托投影、圆锥投影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及对地图信息的影响,参考教材中地图投影的相关内容。

4. 地图绘制技巧:学习使用地图符号、颜色、线条等绘制简单地图,结合教材中地图绘制的实操指导。

5. 实地应用:运用比例尺、指南针进行地图阅读和实地定位,参照教材中户外地理实践章节进行教学。

教学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地图基本知识学习。

第二课时:地图类型介绍与分析。

第三课时:地图投影原理讲解。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指北针。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并了解其特点与应用场景。

3. 学生掌握地图编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图形绘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图例和指北针等地图要素独立制作一张简单地图。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用地图工具(如GIS软件)进行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基本方法。

3. 学生能够分析地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图设计与编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共同探讨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图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地图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地图制作技能,增强地理学科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教学内容1. 地图基本概念:地图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图与地理信息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指北针的原理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图语言3. 地图编绘步骤: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图形绘制、注记编写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图编制4. 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与应用: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旅游地图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图应用5. 地图工具的使用:介绍GIS软件等地图制作工具的基本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理信息系统6.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地图设计与编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践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c地图课程设计

c地图课程设计

c 地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种类及用途。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地图上的常见符号、比例尺和方向指示。

3. 学生能够了解地理坐标系统,并运用经纬度进行定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符号和比例尺进行地图绘制和解读。

2. 学生能够运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并进行简单导航。

3. 学生能够结合地图信息,分析地理环境,提出合理的路线规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分享和交流地图知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地图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教学,旨在通过地图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地图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图基本概念:介绍地图的定义、功能、种类及用途,结合课本第一章内容,使学生建立对地图的整体认识。

2. 地图符号与比例尺:讲解地图上的常见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参考课本第二章,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

3. 方向与坐标系统:介绍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学习经纬度知识,结合课本第三章,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确定方向和位置的能力。

4. 地图绘制与解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图绘制,学习如何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结合课本第四章,提高学生的地图解读能力。

5. 路线规划与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如何根据地图信息进行合理的路线规划,参考课本第五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地图在旅游、交通、环保等方面的作用,结合课本第六章,让学生认识到地图的实用价值。

地图学课程设计报告

地图学课程设计报告

地图学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刘园冉树浩学号201500692201500880班级地信(产业)21501班长江大学2017年6月目录目录 (1)一、前言 (1)二、基于ArcGIS的全国人口分布、构成及演变分析 (2)(一)2010年全国各省份人口分布柱状图 (2)(二)2010年全国各省份GDP的分布饼状图 (3)(三)2010年单位面积人口分布点密度图 (4)(四)2010年全国各省份人均GDP统计图 (5)(五)2010年全国各省份单位面积人口与各省份GDP对比图 (6)(六)2010年全国各省份人口与人均GDP对比图 (7)三、开封市交通旅游图电子地图设计与编绘 (8)(一)总体方案 (8)(二)地图分层 (8)(三)地图数字化与图形要素编辑 (9)(1)数字化 (9)(2)图形要素编辑 (10)(四)表属性编辑 (11)(五)图面配置 (11)(六)图幅关联及媒体链接 (12)(七)地图发布 (13)四、收获与建议 (13)一、前言本次实习基于本学期学习的地图学学科来开展。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各类电子地图的编绘方法,学会了运用常用GIS软件开展机助制图的方法与步骤,并能根据具体的任务独立开展地图的设计与编绘,对专题地图进行专题分析,为GIS软件开发中的地理信息可视化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任务中,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根据所给各个省份的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人均GDP、GDP总量等数据进行专题地图的制作,依据不同的数据制作各种类型的地图,分析我国2010年人口的分布、人均GDP的分布。

并且通过对我国人口与人均GDP进行分析、组合对比,分析人口与人均GDP的关系,以及这两个因素在我国的分布规律。

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实现组内冉树浩同学和刘园同学分别制作了六幅专题地图,对于此方面的知识都加以理解与巩固,最后选出六幅设计颜色较为美观的进行报告的编写。

第二部分是电子地图的设计与编绘。

c地图课程设计

c地图课程设计

c 地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种类、制作方法、阅读技巧等,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

1.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熟悉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原则。

4.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地图。

5.能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6.能够独立完成简单地图的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爱护地图、合理使用地图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原则等。

1.地图的种类和特点: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以及各类地图的特点和应用。

2.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讲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包括图例、比例尺、坐标轴等要素的识别和运用。

3.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原则:介绍地图的制作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制图软件操作、地图设计等,以及地图制作的原则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讲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核心概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地图阅读和制作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图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图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4.实验法:学生动手制作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图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地图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地图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地图的阅读和制作过程。

4.实验设备:配置地图制作软件和绘图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序号班级地信指导老师日期 2013 .6 .25目录一、前言 (1)二、基于ArcMap的全国人口分布、构成及演变分析 (1)(一)ArcMap中专题现象的表示方法 (1)(二)反映全国人口分布、构成及演变的专题图表示方法的选择 (1)(三)1990年全国的人口分布与构成分析 (1)(四)从1982年到1990年全国人口的演变趋势分析 (5)三、武汉市电子地图设计与编绘 (8)(一)总体方案 (8)(二)地图分层 (8)(三)地图数字化与图形编辑 (9)(四)表属性辑 (10)(五)图面配置 (10)(六)图幅关联及媒体链接........................................................................................ (10)(七)制作完成后截图 (11)四、收获与建议 (13)附件一、前言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地图学》课程后开展的实践教学。

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巩固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各类电子地图的编绘方法,学会运用常用GIS软件开展机助制图的方法与步骤,并能根据具体的任务独立开展地图的设计与编绘,对专题地图进行专题分析,为GIS软件开发中的地理信息可视化打下基础。

通过对1982和1990年全国人口状况专题地图的制作,熟悉专题地图的制作与表示方法;通过武汉市电子地图的制作,进一步熟悉纸质地图的矢量化与地图的多媒体化即制作电子地图。

二、基于ArcGIS的全国人口分布、构成及演变分析(一)MapInfo中专题现象的表示方法1、点值法——用点状符号表示数量的分布。

2、等值线法——用线状符号表示定量的分布,用于表示连续分布的事物的数量变化特征。

3、范围法——用于用面状符号表示不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

4、质底法——用于用面状符号表示连续分布的事物的定性特征。

5、量底法(分级统计图法)——用于用面状符号表示连续分布的事物的数量特征。

6、定域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法)——用点状符号表示面状分布事物的数量特征。

着重表示不同区域单元同一事物的数量对比,也可以兼顾同一区域内组成某一事物的各组分间的数量对比。

7、定位统计图法——用点状符号表示面状分布事物的数量特征。

着重表示同一区域单元内某一事物的各组分间的数量对比,也可以兼顾不同区域单元同一事物的数量对比。

(二)反映全国人口分布、构成及演变的专题图表示方法的选择在反映全国人口分布时,用了点值法表示,反映出了各省的人口密度分布,用柱状图表示了全国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用饼状图表示了男女比例,从82年到90年人口的增长趋势用了柱状图表示。

(三)1990年全国的人口分布与构成分析图1 1990各省人口点值图图2 1990各省人口分级色彩图图3 1990各省人口分级符号图由图1、2、3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西北比较稀疏,东南部较密集。

四川、河南等地人口分布较多,西藏、青海等地人口分布较少。

图4 1990各省男女比例饼状图图5 1990各省男女和总人口条形图由图4、5可以看出全国各省男女人口比例基本持平,但女性人口低于男性人口。

图6 1990各省各年龄段人口饼状图图7 1990各年龄段人口条形图由图7可以看出我国人口人口15—64岁人口较0—15岁和64岁以上之和多。

(四)从1982年到1990年全国人口的演变趋势分析图8 1982各省人口点值图由图8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西北稀少,东南密集的现象与1990年总体分布情况一致。

全国各省人口普遍增加了图9 1982与1990各省人口柱状图图10 1982与1990各省男性人口柱状图图11 1982与1990各省女性人口柱状图由图9、10、11可以看出从1982到1990各省男女人口都有增长且增长趋势相近。

男性人口普遍增加了,其中湖北等地增加的比例较大。

图12 1982各省男女与总人口柱状图图13 1982各省男女人口饼状图由图12、13可以看出1982男女人口比例与1990年男女人口比例相比差别不大,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人口多与女性。

三、武汉市市电子地图设计与编绘(一)总体方案1.选择高斯克吕格20号投影带,利用配准点对武汉市地图进行配准2.在配准后的地图上对武汉地图进行数字化3. 在数字化后的武汉市城区图中为武汉市政府、华中科技大学、黄鹤楼等链接录像说明,为武汉的一些旅游景点和建筑链接图片及文字说明,例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动植物园,博物馆、归元寺、磨山等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4.最后在湖北行政图上对武汉市地图进行链接。

(二)地图分层地图分层分为:学校、政府机构、医院、酒店、公司、山、渡口、旅游景点、科研机构、新闻机构、电视塔、商业及娱乐场所、主干道、支干道、次道路、环城线、轻轨、,在建线路及桥梁和边框、居民地、绿地、水系、空白区和底色(背景色)。

(三)地图数字化与图形要素编辑(1)数字化1.打开ArcMap2.背景图像加入目录》文件夹链接,链接到背景图像所在的文件夹,添加背景图像“武汉市城区图.jpg ”。

3.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对其进行分层分析图上信息,在当前工作空间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在数据库里创建点、线、面要素集,再在要素集里创建具有相同属性的要素类。

4.矢量化a.点状信息矢量化:使“注记点”图层可编辑,选择合适的符号点类型、大小和颜色(为了与地图区分,最好选红色),对图幅内所有行政单位的学校 点政府机构 医院 酒店 公司 山 渡口 旅游景点 科研机构 新闻机构 电视塔 商业及娱乐场所主干道 线支干道 次道路 环城线 轻轨 在建线路 桥梁 边框 居民地 面绿地 水系 空地区 底色(背景色)地理位置矢量化并且在此同时添加文本名称以作注释。

b.线状矢量化:使线图层可编辑,选择合适的折线线型(线样式,线宽、颜色等),,开始线装地理信息矢量化,击左键开始,双击左键结束。

注意:(1)同一条河流必须数字化为一个对象,(2)如果河流较宽,需要表现河流的两条岸线,可分别数字化两条岸线后再将两条线合并(对象>合并)。

c.面状矢量化:使面状图层可编辑,选择合适的面(样式、颜色等),开始对面状信息进行矢量化。

(2)图形要素编辑在画图工具中画出要插入的图形,保存到“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地图学课程设——武汉市\武汉\武汉市”中,然后在样式管理器中进行符号的编辑①选择不同的点状符号及其属性表示不同的点状地物,②选择不同的线状符号及其属性表示不同的线状地物,③选择不同的面状符号及其属性表示不同的面状地物。

(四)表属性编辑表属性的编辑室随着工作的进行而进行的,在对不同层次的物体进行矢量化的时候,一边矢量化一边进行表的属性的编辑可以减少工作量,输入刚编辑的数字化的地物其名称等各种属性,在数字化完了该图层的整个地物之后保存该图层对应的表,在数字化完全部的地物之后保存为工作空间。

(五)图面配置为了使数字化之后的地图能够充分显示视觉效果,必须要合理的布局各种地物图层的颜色。

然后让各种地物的名字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然后对数字化的地图的各个层次进行一定比例尺的缩放,使得制作的地图能够达到一种非常美观的效果。

(六)图幅关联及媒体链接制作了湖北省行政区域图武汉区域与数字化的武汉市地图的链接在数字化的武汉市城区图上,在武汉市政上进行了武汉市的视频简介的热链接,然后就是武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物的文本说明或者是URL网址链接对这些地物做出相应的介绍。

(七)制作完成后成图图14:数字化的湖北省政区图图15:武汉市数字化全景图图16:图层于<1:180,000比例尺下的效果(显示政府,及区界)图17 比例尺放大后四、收获与建议通过这次的实习使我对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表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它们。

我大致理解了GIS软件字化的基本流程,学会了如何将一副纸质地图矢量化为数字地图。

通过这次实习用ArcMap进行地图矢量化,我进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了这一软件的基本功能。

在制作武汉电子地图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手动操作能力,学会了基本栅格地图图像的配准,矢量化,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分析等,从而加深对GIS及其相关应用的认识。

也使我对ArcMap这个专业软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基本上掌握了一些基本功能的用法。

在制作专题地图时,对Arcgis中各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会了制作专题地图的各种表示方法,并通过专题地图来分析各种统计事物。

知道了进行机助制图以及如何设计和编绘一些简单的电子地图。

虽然这次上机实习的收获不小,但是还是有一些遇到的很麻烦问题。

如有一些已经操作过的功能,但是很久没有用ArcMap这个软件了,学过的东西也不会了,可是通过我自己的摸索,同学的帮助以及请教老师,让我都一一掌握了。

同时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我和我的搭档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了这次的实习。

总的来说这次上机还是有很大的成果的,以后会加深对Arcgis这个软件进一步进行了解,通过努力的学习和实践,利用各种地理信息资源和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力量优势,制作出更有水平的地图。

附件:(1)武汉市城区电子地图:显示环境:ArcMap;所在文件夹:工作空间名称:武汉市城区地图.mxd。

(2)湖北省政区电子地图:显示环境:ArcMap;所在文件夹:工作空间名称:数字化湖北省政区图.mx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