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论文-文档-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新课程标准管理论文一、吃不透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续写的作文练习:一天早晨,我穿着新衬衣去上学,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小女孩拿到教师批改完的作文后哭了,成绩不好。

因为她写的是她的同桌不小心在她的新衬衣上蹭上了圆珠笔油。

老师的评语是:选材没有积极意义,故事太平淡。

班上的高分作文中一个写的是在公共汽车上与小偷搏斗,结果新衬衣被撕坏了;一个是扶老奶奶过街时,老奶奶吐在她的新衬衣上了。

其实小女孩写的作文才应该是高分的,因为它才是最真实的。

也许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高,但是老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真实。

于是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在老师的引导下变成了一个叫人说谎的题目。

教师吃不透新课标理念而把理论强加到学生头上的行为是很危险的。

二、机械套用理论模式新课标的评价体系要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于是有一些人就把赞扬变成教育评价鼓励的惟一方法,毫无原则地在课堂进行“批发式”的表扬。

这就有违赞扬的初衷,不但不会有鼓励引导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曾经有一个老师说过:“陶行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还奖以糖果呢,我美言学生几句有什么不该?”其实,那个带有一定正义感的同学打人后认识了错误,陶行知对依嘱前来的学生奖以糖果,是以严肃的要求为前提,且奖中带有引导的,不是毫无原则和目标的滥奖励。

教师只是形而上地模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三、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关注营造一个让孩子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很重要。

传统的中国父母忽视了孩子作为社会人的成长过程和孩子独立人格魅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还应该加强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的建设和发掘,继而充分发挥这一巨大资源的作用。

四、无充足的优秀师资支持决定新课标能够很好执行的必要因素就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一个学校能够具备这一点又是很不容易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实践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继承与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当前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中,人们还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困惑,由此带来的新课程教学的不到位,甚至偏离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真正走进新课程,主宰新课程,即把新课程新理念变成教学现实,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最要紧的是冷静地面对和思考关乎新课程实施的若干重要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程改革中继承与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在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改革。

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

目前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思想和做法有哪些需要保留和继承?又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进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教学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

但改革什么?发展什么?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新课程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把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才。

本次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课程结构对教学实施的影响是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一个,新课程教学要特别关注课程结构的新变化,即由学科课程架构而成的平面结构变为由学习领域、领域下的科目及科目下的模块来构成一个立体的课程结构,从而多方位,多层面地对教学实施提出要求。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论文一、重视朗读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句话说的是反复诵读乃至成诵对理解的作用。

古人读浅谈小学作文入门教学阅读写作书,非常强调背诵。

熟读是理解的前提,没有进入深化阅读的状态,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课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是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考虑和表达。

通常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提问问题,而很多学生是在没有阅读课文的前提下去答复下列问题。

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有问题设计,老师也精心组织了教学活动,但学生始终是在被动学习。

这样,朗朗的读书声代之以学生默默的考虑,代之以老师一连串的问题。

学生读的少了,感悟才能就得不到锻炼,使得学生积极考虑的才能也形成不了了。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

要想解决语文课上这一问题,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课文。

教学理论证明,大声朗读课文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才能。

学生读的多了,记得东西多了,文章的思路、语句的安排都会对学消费生影响。

学生表达才能的形成,与其广泛的阅读亲密相关。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需要广泛积累材料。

语文语言素材的`积累靠的就是朗读。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以积累词汇,掌握各种句式,熟记各种名言名句,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与此同时,学生的说话、作文才能能得到进步。

教学理论也证明,学生作文才能的进步,离不开广泛的积累,而积累又于朗读。

所以,老师在进展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让学生进展充分的阅读。

学生反复充分的阅读既是积累材料,更重要的是在进展鉴赏。

它可以让学生体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过程中,从承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开场,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

而且,老师对小学生影响很大,老师有热情,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阅读。

新课程新理念(论文)

新课程新理念(论文)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奉节县公平镇青政小学罗桃摘要:课题提问开放性,课堂引导启发,学会倾听,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理念、提问、引导、倾听《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量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农村小学工作的教师如何学习和实施新课程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转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呢?1、课堂提问,要走向开放【片断】(正比例教学)出示主题图从左到右观察你发现了什么?(1)高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底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同学们看一看越来越高那么底面积就。

(生:水位越来越高底面积就越来越小)师:同学们观察力真强。

在讨论从右往左看(1)高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底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又重复上面的一问一答。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当注重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很多老师虽然在问题上做了新的设计,但是问题还是缺乏趣味性,开放性。

如上面的例子,教师的提问是固定的形式,学生,只要跟着框架走就行。

这样封闭的提出方式只看到了教师的“牵”而没有教师的“引”,表面的热闹抹杀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建议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留给足够探索空间。

数学问题的价值在于能激起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那种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是问题,同样那种脱离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到盲然无从入手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问题设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暗示与铺垫。

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要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只要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定能发现规律,自主获取数学知识。

2、课堂引导,要启发思考【片断】(圆的面积)师:同学们我在学习平行四边行的面积的时候我们是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来学习的(生:长方形)师:对了把未知的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帮助我们理解。

【重磅】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重磅】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活用新教材教活新课程GRT省BFRT中心学校GFT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有数年,改革的成效更是日趋显著,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但至今为止还有少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老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仍就心存余虑,无所适从,仍然使用老办法来教新教材,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是让人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其实,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

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只有,才能改变我校目前的被动局面。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课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和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下面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我们学校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自己编写导学案,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教学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问题: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论文2篇

新课程论文2篇

新课程论文【第一篇】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课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综合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论文将对新课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现实教育中的实施和改进。

新课程的定义与特点新课程是指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跨学科的整合,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

最后,新课程注重实践和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新课程在现实教育中的实施挑战尽管新课程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和特点,但在实际教育中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课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其次,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和跨学科教学能力,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新课程的实施还需要完善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支持,这对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投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的改进方向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首先,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是关键。

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跨学科知识水平。

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进行更多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社会合作,提供更多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结论新课程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尽管在实施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充足的资源支持以及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新课程的实施可以得到改进和推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综合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论文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论文

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考几年来,在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中,我认识到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自觉把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融入课堂,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我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创设良好氛围,感受学习的快乐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不能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现在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质疑和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注入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应源于现实,用于现实。

从生活实际引出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以此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例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估算”时,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足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

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了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为自己的小房间考虑购买合适的地砖等。

学生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三、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梯形的纸片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了“比的应用”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不同比例配制各种各样饮料,再尝尝不同的味道,觉得自己喜欢按哪一种比例配制出的味道。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学与创新新课程是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体制和观念下,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理念下,推进美术教学的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而美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全面的同时,传统美术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绘画上没有把美术欣赏指导放在较高的位置,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对美尤其是美术之美进行欣赏,以促进其审美观念和审美方法的养成。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创新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创新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创新摘要:只有生动的教学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怀。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只有不断去开拓、去发现、去创新才能让课程真正发展起来。

关键词:自主;合作;创新;心智;感悟一、现代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提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的意识加强,,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中,不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地朝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的方面发展。

首先,教师角色得以转变,就是要让学生在习惯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

然后,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

再次,要鼓励和帮助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我们的语文课本是由国家选派的专家、学者、教授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中,选出的精美文章,是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文精华、社会哲理的美文,应该让学生读懂,感受到,体会到,而不是捏细砸碎后“喂”给学生,这是国家编写教材的初衷。

阅读教学被尊为“学习之母,教学之本”。

属于语文听、说、读、写四大功能之首。

在此情况下,我们学校语文科研课题组织开始了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它的名字叫“分类、分层学习,培养创新阅读研究”。

该模式由两类五型三层次组成,两类为:学知学法和发掘潜能;五型为:授知型、授法型、自学型、交流型、拓展型;三层次为:侧重于学生“愿不愿”学习,学生“能不能”学习,学生“会不会”学习。

关于新课程的论文

关于新课程的论文

关于新课程的论⽂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由国家中⼩学教研组统⼀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新的教学⽅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针对新课程,国家基础教育司已经组织了⼤量⼈⼒、物⼒和财⼒编写了相关的教师新课程继续培训教材。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的内容将更加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能有效地提⾼我国中⼩学⽣的素质。

关于新课程的论⽂1 作为⼀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当前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度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法的改⾰与创新。

⼀、针对问题精⼼创设情境 能否设计⼀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求知欲的⾸要问题。

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实际来精⼼设计⼀些让学⽣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是与我们的⽣产⽣活密切相关的。

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数学知识解决⽣活中的问题的能⼒。

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在学⽣的认知发展⽔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华东师⼤版《数学》⼋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在⼩学⾼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课前安排学⽣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以四⼈⼀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不同区域的学⽣数量情况进⾏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先试着绘制⼀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喜欢的颜⾊。

由于课程从学⽣熟悉的⽣活内容⼊⼿,每个学⽣对上课的内容都产⽣了很⼤的兴趣,课堂⽓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

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交流,⽣⽣交流,独⽴思考,归纳总结,学会运⽤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新课程教学必须树立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浅谈新课程教学必须树立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浅谈新课程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观备课授课评价论文摘要: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表现为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竞争,国家迫切需要各种创新人才。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人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百花齐放”,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一,其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

现代教育对“以人为本”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在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

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在教学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习。

既关注那些可能成为“家”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那些成为“匠”的多数学生。

实现教育面前无差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育人之本教育的真谛绝不是捧上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教育的使命就是让每个生命成为他自己。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对学生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和整体划一的评价方式,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观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育发展趋势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教学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励者。

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论(5篇)

新课程理论(5篇)

新课程理论(5篇)新课程理论(5篇)新课程理论范文第1篇伴随新世纪的脚步,课程改革如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给我们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主觉地体现在平常的工作中。

作为语文老师,大家都津津乐道于《语文课程标准》,最流行的关键词便是:课改、课标、突出一个“新”字。

面对新课改,我们有自己的困惑,真可谓新课改想说爱你不简单,但更多的是面对挑战,可以说新课改爱你没商议,如今大家都在苦苦追寻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当是什么样。

丹阳市教研室陆国杰主任就提倡:课堂教学用理念设计,用底蕴支撑,一切为了同学的进展,强调四个意识:①一元化意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②大资源意识;③同学意识;④开放意识。

也有专家提出,用以下新课标理念指导语文教学:①关注目标,呈现多元;②关注现实,贴近生活;③关注探究,体现自主;④关注合作,促进沟通;⑤关注实践,突出应用;⑥关注开放,开拓时空。

张田若先生就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三为主”,即“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同学为主。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同学的全面进展为宗旨。

综观以上论述,我们发觉一些共同之处:①新课标要求课堂应是民主、公平的对话与交往的过程。

②新课标要求凸现同学共性,提倡共性化的学习,同学自主学习的时空拓宽了,多元化的理解增加了,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重视了。

③新课标重视学习策略讨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有两个热点问题:a.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仆人。

b.提高与进展同学的学习力量。

有人说:“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老师向同学传递学问,而是同学建构自己学问的过程,其核心理论可以概括为:以同学为中心,强调同学的主体探究、主动发觉、主动建构。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支柱之一便是“学会学习”,这是促使同学进展的一把钥匙,即叶老提出的“教是达到不需要教。

”学习了新课标以后,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前培育同学学习力量的重要性。

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语文论文

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语文论文

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设疑、质疑、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运用适当的教学辅助手段,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以北师大版第七册第11单元的主体课文《瑞雪图》为例,来阐述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答为主变为以悟为主。

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把学生的感悟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

如在进入新课之前,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欣赏动画的雪景,再谈谈自己看了雪景后的感受,使他们对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继而问学生:“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到胶东半岛去,看一看那美丽的雪景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进而揭示课题,顺理成章的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愿意自己去探究。

去发现并解决为什么。

我觉得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已不是单纯的授课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而学生也不再是机械的听课者,他们还是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充分的引领学生并同学生合作,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们和我一起享受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二、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他们,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在学生初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怎么样学习课文。

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纷纷提出不同的自学方法:有的想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有的喜欢用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课文的方式学习课文;有的说要先带着感情读课文,在读中再去感受理解课文;有的想就所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在小组内或和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等我把自学要求加以综合、出示以后,学生们就迫不及待的自学起来,学生们自己给自己就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适时评价后进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动手实践----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实践证明,动手实践操作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所造成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而提出来的。

因此,在新课标中强调要动手实践,其目的是力图变革单一的、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力求消除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产生的不良效果,并试图通过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以及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营造一种多样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这对真正实现我国素质教育所注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全面落实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可以看出,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无疑是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它力求变革传统的被动性、接受式的数学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试图凸显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操作、探究等认识活动,促成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一下体会和认识。

一、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

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
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二)动手实践活动是探究新知的法宝,鼓励学生多实践
动手实践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做数学,激发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数学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例如:北师大版“梯形”一课中,核心问题是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问题加以解决,体现数学的化归思想,如何渗透这一数学思想呢?传统的做法就是花九牛二虎之力来教会各种辅助线,那么,怎么样让这些辅助线变得自然而然,合情合理,深入人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我给学生提供了多个任意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及剪刀,并在教学进程中布置了以下三个操作题:
①你能用手中的三角形剪出一个梯形吗?最少用几刀?(分割,意味着梯形可以补成三角形—“割与补”的联系。


②你能把一个一般的梯形剪一刀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你能将它分割成矩形和直角三角形吗?(分割、化归)
③你能把一个等腰梯形剪一刀拼成一个与之等积的三角形吗?
(割、补)
评析: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

我们要改变以往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操作演示的被动学习模式。

通过动手操作,一堂课下来没有出现辅助线三个字,学生获得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实际经验—那就是割与补,更可喜的是,薄弱学生对这个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也觉得自然而然,没有难度。

这种方法上的支持,使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变得深刻、扎实和灵活。

(三)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着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二、动手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渗透创新性,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内容,让学生学会分析,发现,归纳。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去寻找问题并设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数学活动也丰富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即理解了理论知识,又加深了认识,使学生真正有效的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真正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动手实践活动是数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的桥梁
数学是和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反过来又作用于实际。

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三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中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单纯的三件事,我们都应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动手实践是联系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纽带,它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深化和巩固。

如学习了相似的知识后,让学生测量某些不能直接度量的物体的高度,利用位似变换画艺术字等,这些都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良好机会。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去画、去查找、去设计,从中得到真知灼见。

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培养学生的细心程度和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口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采集语言信息、学会表达,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和其他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
生多动手实践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情地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使数学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