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科学《杠杆》一课教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5.2《杠杆》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杠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主题了。

虽然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为丰富的使用杠杆类工具的生活经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简单机械,不具备对杠杆作用与分类方面的明确认识。

学生在本课将通过实验探究并运用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发现杠杆的作用规律,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深入理解各类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类型,以及各种杠杆因结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2)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资料,收集信息提出关于杠杆作用的问题与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通过演绎推理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3)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单。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视频导入师:今天早上,小胖家发生了一件令人郁闷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我们一起去小胖家看看吧。

(播放视频)师:请同学们帮小胖想想办法,把大石头移开吧。

生1:我们一起去帮他把石头推开。

生2:打119找消防员叔叔帮忙。

生3:找个吊车来吊走。

……师:恩,同学们的方法都很独特。

同学们想知道大胖是怎么把大石头移开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像大胖这样把杆子伸到石头下面,再压另一边,杆就转了起来,杆上所有的地方都在转,仔细看看这一点比较特殊,它是不动的,而其它所有地方都围绕这一点转动,这样的模型就叫做杠杆。

那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杠杆吧。

(2)认识杠杆。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杠杆的概念和结构)师:大胖可以轻松的就将大石头撬起来,小胖为什么如此吃力呢?生1:我听过阿基米德的故事,他说:如果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棍子和一个支点,他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五年级科学19《杠杆》教学案

五年级科学19《杠杆》教学案

《杠杆》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杠杆》是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内容,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杠杆——天平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用木棍撬石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确定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直尺撬字典的探究实验,层层推进,认识了解杠杆的具体作用,同时,使学生逐步把握如何正确地去认识和分析杠杆,得到科学方法的感受与体验。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研究活动兴趣浓厚。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

教材中安排的直尺撬起字典的实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仿做是没有难度的。

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层次地,有重点地,有目的地去进行探究实验,得到结论,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同时,对杠杆的认识延伸拓展到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跳跃,需要在教师的提示和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

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杠杆的作用。

难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

四、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首先通过撬石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思路是:在“实验探究”阶段,更多的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一步一步通过实验认识杠杆的支点概念、三种类型和两个作用,为后来的自主研究打下基础;在“延伸拓展”阶段,通过教师的研究提示和小组的合作研究,达到对杠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画.swf
(善于观察的学生也可 能会发现杠杆的省力情
既不省力也不 费力的杠杆
况与杠杆支点到力点和
支点到重点的距离的关
费力杠杆
系。如果这样的话教师就
趁机引导学生来探究这
是不是普遍规律。
谈话:1、变换重点
学生以四人小组合
PPT 演示实验
和力点的位置还有哪些 作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 记录单。实验记录
挂法使杠杆尺平衡呢? 四、探究归纳,
抒己见,帮老师想办法,
播放王
2、既然大家这么热 有许多学生想到了借助 老师搬石头
心我们就一起来看王老 一根木棍和一块小石头 的录像。搬石
师遇到什么困难了。(教 来撬动大石头。 师播放视频)
头录像.wmv
3、教师出示带磁铁
的大石块、小石块的图片 和木棍。问学生:你能上 来模拟一下用木棍怎么 撬吗?
学生在黑板上模拟 演示用木棍撬石头。
ppt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杠杆一课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在教学中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下你们的探究结果。
行分析比较发现杠杆平 2.xls
3、教师用课件将每 衡的规律。
组学生的数据填入表格。
4、科学家面对很多
课件演示杠杆
的实验数据的时候,他们
规 律 。《 杠 杆 》 课
会做什么?
件 .ppt
5、面对几十组数据
如何进行分析呢,老师有
一个好办法。教师运用
Excel 表格把十几组数据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1.学生自备的工具。

(剪刀、直尺、木棍等)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教师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其中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5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6 教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

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第11课《杠杆》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11课《杠杆》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谈话:你现在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用螺丝刀就能够轻松的打开桶盖呢?相信同学们都能答出来,是因为这时,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它是一个省力杠杆,我们在生活中撬开油漆桶盖也是同样的道理。

拓展与应用
谈话: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简单机械,下面就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下面这些工具用到的是哪种类型的杠杆。

学生用三个作用点的距离关系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不同的杠杆,胡桃钳、羊角锤、切纸机、镊子、起子、垃圾钳、天平,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

思考: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的特点及它的作用规律,请你回去之后认真思考,当我们用剪刀的不同部位剪东西的时候,它分别呈现出了哪种类型的杠杆。

板书设计
杠杆
动力点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14《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

14《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
-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常见的杠杆实物,如剪刀、钳子、撬棍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杠杆结构。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 发放预习材料,包括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 设计预习问题,如“你见过哪些生活中的杠杆?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杠杆原理做好准备。
- 讨论杠杆原理在古代文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中的作用。
- 游戏:组织杠杆原理相关的游戏,如“杠杆平衡挑战”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 PPT:制作包含杠杆原理、分类、应用等内容的PPT,辅助讲授和讨论。
- 视频:播放杠杆原理的动画视频,直观展示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科学实验平台,让学生进行虚拟杠杆实验,拓展学习空间。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选择:
-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杠杆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杠杆原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 选择题:
- 以下哪种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
A. 剪刀
B. 电池
C. 电灯
- 杠杆的工作原理基于什么?
A. 力的平衡
B. 力的大小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2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2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2杠杆》教学设计科学教学设计 - 2杠杆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杠杆,并且能够解释它的作用和原理。

2. 能够识别和区分一级杠杆和二级杠杆。

3. 了解杠杆的应用领域。

4.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准备:1.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教材《2杠杆》。

2. 杠杆模型、书本或者其他东西作为支点。

3. 实验材料:不同长短的杠杆、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4. 杠杆图片和视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杠杆”,向学生询问他们对杠杆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然后,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杠杆应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例子图片,引起学生对杠杆现象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约10分钟):通过展示杠杆的模型和图示杠杆的原理,老师可以讲解杠杆的概念、构造和工作原理。

重点讲解杠杆的作用力、支点和物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同时,讲解一级杠杆和二级杠杆的区别。

3. 实验演示(约2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来验证杠杆的工作原理。

首先,老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杠杆,并且在支点附近悬挂一个物体。

然后,改变悬挂物体的位置,观察和记录杠杆平衡时的位置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杠杆的作用效果,并且理解到不同位置物体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4. 概念理解(约15分钟):通过教材中的相关例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杠杆相关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可以适当提供提示和辅导。

5. 合作学习(约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组不同的杠杆和物体。

每个小组讨论并思考一些与杠杆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改变杠杆的长度,会不会对杠杆的工作产生影响?如果改变物体的重量,会不会对杠杆的工作产生影响?然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大家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6. 归纳总结(约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一级杠杆和二级杠杆的特点、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

五年级科学杠杆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科学杠杆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科学杠杆教学设计(一)五年级科学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杠杆和杠杆的作用;2.掌握计算杠杆的力矩和力的大小;3.了解杠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1.杠杆的定义和作用;2.杠杆的力矩和力的大小计算。

教学难点1.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力矩的具体计算方法;2.杠杆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杠杆的基本概念1.介绍杠杆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2.分享实际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场景,如:起重机、秤、钳子等;3.带领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的作用过程,帮助学生认识杠杆的种类(一级、二级、三级)。

第二课时:杠杆的力矩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杠杆,引出讲解杠杆的力臂和力矩;2.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杠杆的力矩和力的大小的方法;3.用特定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力矩的实际应用场景。

第三课时:杠杆的实际应用1.以机械类设备为例,带领学生了解杠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2.分析和探讨杠杆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劣势,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种类杠杆的作用;3.以杠杆的应用方案演示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实践,加强学生对于杠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课本;2.实验器材;3.杠杆的实际应用示例;4.配套练习和课后作业。

总结通过对于杠杆的引导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了解杠杆的概念、分类、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度探究了杠杆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最终取得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效果。

扩展应用1.提高课程互动性,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交互式探究,如“杠杆实验模拟”等;3.联系本学科其他知识点,如物理中的力和动力学,化学中的平衡和反应速率等,进行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增加课程深度和广度。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小组作品、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2.参考学生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于杠杆的认识和计算水平;3.通过小组报告、学生阐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杠杆的应用掌握情况。

小学科学《杠杆》 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4)

小学科学《杠杆》 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4)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杠杆》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杠杆尺(支架)、钩码、镊子、夹子、剪子、、等工具、教学课件、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钳子、剪子、起钉锤、开瓶器、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既聪明又热情,告诉老师是不是?生:是。

师:好,考验同学们的时刻到了,上班前老师想喝一杯奶粉,可是盒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了,这不我把它带来了,看看哪位热心的同学能来帮帮老师?(同学们纷纷举手)看来同学们真是够热情的,个个都喜欢助人为乐.。

叫一个同学上台帮忙,这位同学空手宁盖子,可是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打开,哪位同学有好办法?(同时举起手中的筷子,老师这里只有一根筷子,看是否用得上。

)一个同学提醒用筷子撬开。

果然很轻松将盖子打开了。

(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碰到问题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刚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板书课题:杠杆)杠杆一开始其实就是一根棍子,请看图中的工人师傅在干什么呢?(生答:撬石头)老师强调说完整话(工人师傅在用棍子撬石头)2、点出杠杆概念: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成为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播放课件:工人撬石头示意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使用杠杆时有哪几个着力点?(学生上台指出)课件显示三点,(正是刚才这位同学指出的三点),其中起支撑作用的这一点叫做支点,杠杆的两端能绕支点转动;承受重物的这一点叫做重点;手对杠杆用力的这一点叫做力点。

同学们记住了吗?3、分析生活中杠杆类工具上的三点。

生:记住了。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大家,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这是刚才同学用棍子撬盒盖儿的情景图,你能找到它的三个着力点吗?(真是火眼金睛,找的真准)(二)探究活动1、猜想杠杆的作用。

师谈话: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杠杆,刚才我们还用杠杆很轻松地撬开盒盖儿,你认为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生:使用杠杆省力。

小学科学《_杠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_杠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19.《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的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研究杠杆的有关知识,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对学习复杂的机械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从“父子压跷跷板”情景切入,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支点、力点、重点的概念;知道杠杆原理。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学会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事物规律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运用杠杆技术原理可以提高效率,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发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的作用,经历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归纳出结论。

难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通过创造发明技术,提高效率、效能。

四、教学准备教师(视频、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工具等教具);学生(小组分工,分组长、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认识这个美丽星球吗?在古希腊有位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他是怎样想到的?有什么科学依据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开启我们的科学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入杠杆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疑问,建立积极学习探究的品质。

】(一)进入第一站:Th活智慧1.山坡上滚落下一些石块,一块巨石好几个人都无法移动它,你能想办法移动它吗?生活中人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呢?请看视频!刚才工人用棍子撬动大石块,这时棍子就不是普通的棍子,它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2.请同学们观察:在杠杆上,有几处关键位置?(有三处)。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杠杆》教学设计杠杆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又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理论概念。

学习杠杆的原理和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平衡和力的作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杠杆》的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一种可行的课堂教学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杠杆的原理;2. 能够观察、比较、总结不同杠杆的特点,并能够解释原因;3. 能够运用杠杆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课件、教师讲义、小黑板或白板等。

2. 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你们是否知道杠杆是什么?杠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解释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例如:“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可以用来转动物体。

当一个力作用在杠杆的一端时,杠杆会绕着支点旋转。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剪刀、挤牙膏等都是应用了杠杆的原理。

”3. 实物观察与操作(20分钟)教师在讲桌上摆放几个杠杆实物,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回答一些问题。

例如:“观察这些杠杆,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中找出哪个是一级杠杆、哪个是二级杠杆吗?”通过实物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

4. 分组探究和总结(2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杠杆实物进行观察和探究。

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并进行讨论。

最后,组内成员给出自己关于杠杆原理和使用的总结,并向全班展示。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5.2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大象版

5.2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大象版
5.2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大象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杠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力臂和力的关系,以及杠杆的应用。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力臂概念的困难,以及确定力臂位置的挑战。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存在疑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杠杆”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介绍与杠杆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杠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杠杆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杠杆内容,强调杠杆重点和难点。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相等,即力乘以力臂长度等于重力乘以重心到支点的距离。设力臂长度为x,则有:
5N * x = 10N * 0.5m
解得:
x = 0.5m
答案: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力臂长度为0.5m。
3.例题三:一个杠杆的重量为10N,支点距离重心的距离为0.5m,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为5N,方向与杠杆平行。求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力臂长度。
7.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课程导入、知识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案例分析等内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年级科学《杠杆》一课教学案
罗文甫2018.11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杠杆的作用。

难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

二、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首先通过撬石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实验记录表格
2、小木棍、石头、字典、直尺、橡皮、杠杆尺及支架、砝码、剪子、镊子、羊角锤、带有钉子的木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举起一根棍子,学生猜测棍子的用途。

2、教师:“别小看一根棍子,它可具有神奇的力量。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


3、学生演示撬石头。

其余学生说出看到的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杠杆。

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解开杠杆撬动石头的奥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杠杆上的三点
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重物)
(1)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撬石头装置。

(2)学生利用字典、、橡皮、直尺等材料制作一个杠杆。

(3)学生先用小拇指抬起重物,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重物。

(4)教师提问:撬重物时,哪些地方在起作用?(学生可能回答用手压的地方,下面垫橡皮的地方,压着字典的地方在起作用。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并板书三点:力点、支点、重点。

在小组中每人指出杠杆上的三点。

2、认识杠杆的作用
(1)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分组实验2(用直尺撬重物)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拇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
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杠杆尺左2格处挂2个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2)分组实验
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
(3)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计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计量。

(4)讨论:
①6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汇报)
A.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B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C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②三组实验的结果:
A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B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费力
C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省力
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小组讨论后,交流。

3、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根据杠杆原理解释木棍撬石头的奥秘。

(2)一学生用羊角锤拔钉子,根据杠杆规律解释省力的原因。

(3)分组观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4)分组观察镊子。

思考:镊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镊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5)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总结拓展
不只是我们生活中会用到杠杆,人体在许多活动中也会用到杠杆,课下同学们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