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第十一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心理)第十一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三)情绪情感影响个性的形成
• 【案例分析】宣宣是个爱生气的孩子,在 班上,什么事都可以惹她生气,吃饭啦、 说话啦,只要不顺她的意,她都会翘起小 嘴巴坐在小椅子上一声不吭,游戏也不参 加,教学活动也不好好听,就一个人生闷 气。经了解,宣宣在家里爷爷、奶奶、爸 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当她的要求得 不到满足时,就生气,只要宣宣一生气,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满足她的要求, 宣宣经常反复体验不顺心就生气情绪,不 顺心就生气的情绪逐渐稳固,形成了爱生 气的性格。
•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性格的形成受什么影响(情绪 情感)
• 性格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所以情绪情感影响个性 的形成。
• 儿童长期受到成人的爱抚、关心、满足合理要求, 儿童反复体验什么情绪?儿童会形成什么性格? (活泼、开朗、信任、自信)
• 儿童长期受到成人的斥责、缺少关心、合理要求 得不到满足,儿童反复体验什么情绪?儿童会形 成什么性格?(孤僻、抑郁、胆怯、怀疑、自卑)
二、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中的作用
• 【案例分析】中班画画教学活动片段:老 师启发幼儿,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看 到了什么呀?小朋友说:绿树、红花、蝴 蝶、小朋友等,请小朋友把你心目中的春 天画在纸上,画好后写上自己的名字,然 后把你们的画贴在春天主题墙上,看哪个 小朋友画得最好。
• 小朋友拿到纸和笔后就开始画,只有小强 没画,小强平时最爱画画,今天他与同伴 发生冲突受了委屈,只见小强坐着不动笔, 老师走到他的身边启发他:“你可以画棵 树”,小强:“树还没长出来了”,老师 说:“你可以画个小朋友”,小强:“小 朋友不爱到这里玩”。老师安抚小强说: “小强,你来当小老师,看看班上的其他 小朋友画了什么?” 小强马上变得高兴了, 立即起身观察同伴的画,并边看边说“你 画了太阳,你画了小草……”老师对小强说 “你也画张美丽的春天画贴在墙上好吗?” 小强马上开始画画。

第8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8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
年龄 1岁 半 3岁
自己笑 次数 % 67 117 55.3 15.62
对教师笑 次数 % 47 334 38.84 44.59
对小朋友笑 次数 % 7 298 5.79 39.79
总数 次数 % 121 749 100 100
• 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 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儿童经 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 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 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 一、情绪的发生 • (一)、婴儿出生后便立即可以 产生情绪表现——本能的情绪反应:
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
• 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 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 •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 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 渡阶段。 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 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 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 情绪的重要原因。
怕生
怕生
(四)依恋 1、定义 •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 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 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 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 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 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
依恋
2、婴幼儿依恋的特点 • 婴幼儿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 儿童能得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满足; • 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他人都更 能抚慰孩子; • 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边 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 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27张)PPT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27张)PPT
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即在成人要求
2.联系: A.情感要通过情绪来表现 B.情感能制约情绪的表现形式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作 用
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 动的激发者。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
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 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
(2)情绪深刻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 点。
例如: –你们喜欢张老师吗? –小班:喜欢,因为老师今天发给我一个大苹果。 –小班:喜欢,因为张老师眼睛大大的,很漂亮。 –大班:她爱我们,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还教我们学
本领 ……
(一)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随着幼儿脑的发育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从1岁半到3岁,儿童非社会 性交往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会性微笑的比例则不断增长 。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岁前,在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 其主要动因。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 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不仅与成人的交往 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 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
作不利,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婴儿智力操作影响不同。
➢ 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智力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
➢ 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作 用
3.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 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

13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13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小班幼儿情绪外露 幻灯片29 判断: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闹,就说明他情绪没问题。
错误 大班幼儿情绪具有内隐性 能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情感。
幻灯片30 二、关于儿童情绪发展的理论 1、华生的研究
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分化的,分化为怕、怒、爱三种主要情绪 。 2、布里奇斯的研究
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 未分化的反应。主要由一些强烈的刺激引起,包括内脏和肌肉的不协 调的反应。在以后学习和成熟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情绪才逐渐分化 出来。
1、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 动。 2、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 儿智力操作不利。 3、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也不同。 4、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 能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 5、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 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婴幼儿依恋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 1.婴幼儿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能得到 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满足。 2.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他人都更能抚慰孩子。 3.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边时,孩子较少 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 幻灯片41 (二)婴幼儿依恋的发展 根据鲍尔比(J.Bowlby)、埃斯沃斯(M.Ainsworth)等的研 究,依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最大特点就是不加区别、无差别。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这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及陌生 人的反应是不同的,婴儿对母亲更为偏爱。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婴儿进一步对母亲的存在特别关切。 7~8个月时,婴儿形成对父亲的依恋。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岁以后,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知道交往时要考虑 到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幻灯片42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婴儿情绪的分化与发展第三节幼儿情绪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策略第一节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机作用情绪的动机作用是指情绪能够激发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动机。

情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第二,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

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

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的行为。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一)促成知觉选择知觉具有选择性,情绪的偏好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之一。

(二)监测信息的移动对信息监测实际上是注意的过程情绪情感对维持稳定的注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工作记忆情绪情感对记忆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影响记忆的效率,儿童容易记住喜欢的事物,对不喜欢的事物记忆起来十分吃力;二是使记忆的内容根据情绪进行归类,在同样的情绪状态下,记住的材料更容易回忆出来。

(四)影响思维活动(1)嬰幼儿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著差别。

(2)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

(3)愉快强度与操作结果之间的相关为倒U型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达到最优。

(4)痛苦、惧怕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即痛苦、惧怕程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5)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与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动的最佳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很不利。

(五)影响语言发展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表现在:(1)幼儿期时言语的情感功能和指物功能不分。

(2)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表情是其表达情绪、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工具。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规律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认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几个主要规律。

一、情绪的分化在学前阶段,孩子的情绪开始逐渐分化,出现了更多的情绪表达。

起初,他们只会表达基本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表达更为复杂的情绪,如自豪、羞愧、爱等。

这种情绪的分化使得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进行更复杂的情感交流。

二、情绪的社会化学前儿童的情绪社会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规律。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情感,并开始理解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此外,孩子也开始学会分享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在学前阶段,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开始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以便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例如,当遇到困难时,孩子能够冷静下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哭闹或发脾气。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强心理韧性。

四、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在学前阶段,孩子逐渐学会了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开始能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仅仅通过行为来表达。

此外,孩子也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这种情绪的表达和控制能力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情绪的分化、情绪的社会化、自我调节和表达与控制等方面。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有助于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引导方式,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本文将从幼儿情绪的基本特点、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情绪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情绪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情绪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极易变化的特点。

他们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幼儿在情绪表达时常常会出现情感激烈、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暂等特征。

他们的情绪状态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较大,容易受到情绪传染,情绪的爆发也更为频繁。

二、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儿童情绪发展可以分为幼儿期和儿童期两个阶段。

在幼儿期,孩子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愉快和不愉快,由于他们还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这一阶段,父母和老师的情绪引导尤为重要。

儿童期则是情绪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复杂的阶段,儿童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的情感。

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学校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情感。

三、家庭在学前儿童情绪发展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情绪发展的第一家庭,父母在孩子情绪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父母应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和情感支持,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其次,家庭要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情绪表达的机会,陪伴他们度过情绪波动的时期。

最后,父母应成为孩子情绪教育的榜样,通过自己的情绪调节、情感表达等行为来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情感。

四、学校在学前儿童情绪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场所,老师在孩子情绪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学校应提供积极、友善、安全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情感交流和表达能力。

同时,老师应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掌握情绪引导的技巧,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个别化的情绪引导方法,帮助学生积极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儿童情绪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的社会化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以后,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与脑的成熟和肌肉运动的分化有密切关系。

同时,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有关系。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年龄而增加。

研究表明,3岁儿童比1岁半儿童微笑的总次数有所增加其中,儿童自己由于玩得高兴而笑起来的情况,即对自己的微笑,在1岁时占的比例较大,而3岁时很小。

换句话说,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

另有研究比较了4岁和8岁儿童在看电影时的社交性情绪表现。

结果也表明,8岁儿童比4岁儿童情绪交往的次数有所增加。

其中,4岁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教师,而8岁儿童则主要和邻近的儿童交往。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

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

例如,该年龄儿童有独立行走的需要,如果父母的要求和儿童自己的需要不一致,就会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的方式常常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走,会感到愉快,否则就不愉快。

3~4岁儿童情绪的动因是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

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小朋友不和他玩,对幼儿也是一种痛苦。

(三)情绪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

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是生理表现,又和社会性认知有密切关系。

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 情绪的状态
1. 心境
心境是一种持久的、弥散的、富有感染色彩的情绪状态。俗语“人逢喜事精神爽”指 的就是一种心境,是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喜事能让我们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 激情
激情是一种短暂的、强烈的情绪状态,比如狂喜、暴怒、绝望等。激情往往由重大的、 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
3. 应激
应激是指意外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个体对某种意外的刺激做出 的适应性反应。
(三) 高级情感的种类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时 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不同的个体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2. 理智感
理智感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个体的求知欲、好奇心、解决问 题的需要是否满足密切相关,是推动个体认识世界的强大动力。当我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喜悦感和幸福感。反之,则会伴随着疑虑和不安。
2. 情绪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情感和认知关系密切。一方面,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所谓“知之深爱之 切”。另一方面情绪情感也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学前 儿童的认知活动,消极的情绪情感则会妨碍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3. 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作用
情绪情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人们可以通过表情相互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表情是人 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在没有掌握语言之前,儿童主要靠表情与成人进行交往。
4. 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伊扎德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他利用摄像机记录下婴儿与母亲 在一起的情景(如玩具被抢走等)中出现的表情,然后让不知事件发生原因的被试根据录 像中婴儿的表情来判断婴儿的情绪,结果判断相当一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0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0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
1. 自发性的笑

(一)
2. 诱发性的笑
(二)

恐惧
(三)
1. 本能的恐惧
(四)
愤怒
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 怕生
4. 预测性的恐惧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二、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 成分不断增加 2.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 性动因不断增加 3. 表情的社会化
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 手段
(一) (三)
(二) 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四)
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 作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四、 有关情绪发生的理论
1. 怕 2. 怒 3. 爱
1.泛化阶段( 0~1岁) 2. 分化阶段( 1~5岁) 3. 系统化阶段( 5岁以后)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1. 丰富化 2. 深刻化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思考练习题
1.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有哪些? 2. 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儿童有什么作用? 3.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实践练习题
1. 选择某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在活动中情绪的表现及教师的引导情况。 2. 选择某一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理智感的发展情况。 3. 设计一个促进学前儿童情绪调控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一、 情绪情感的定义
(一)主 观体验
(二)生 理唤醒
(三)外 部行为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发展
现象之一。 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主要有道德感、 理智感和美感。
• 1 道德感
•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 意图和行为时所产
生的主观体验, 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行为时所
产生的情感, 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 道德感属于社会历史范
畴, 不同时代、 不同民族、 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 在社会
术陶冶、 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因此, 情绪发生较早, 是
人和动物共有的, 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 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
产生的。
• 其二,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 而情感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
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 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所
以, 人的情绪往往容易变化, 很难持久。 而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
当心情不佳时, 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也会让我们很长时间忧心忡忡,
情绪低落, 这都是心境的表现。
• 虽说情绪具有情境性, 但心境中的喜悦、 悲伤、 生气、 恐惧却是要
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 有时甚至成为人一生的主导心境。 如有的人
命运多舛, 却总是以坚强乐观的心境去面对生活; 有的人却觉得命
运对自己不公平, 总是抑郁愁闷的心境。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林传鼎的情绪发展理论对我国情绪发展研究和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直到今日不少观点如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6月龄婴儿出现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情感体验社会性需要逐渐在婴儿情感生活交流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始终为人们所接受并不断为今天的研究证实是正确的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发展
己的激情,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所以, 在生活中应该适当地控制激
情, 多发挥其积极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真笑还是假笑?
体态表情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 容;情绪离不开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2.区别:
•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
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 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 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 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 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 (三)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些表情是生物学
性质的本能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
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社会化。
•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发
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2.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 先天的表情能力只能保持一定水平,如 果缺乏后天的学习,先天的表情能力会下 降。盲童由于缺乏对表情的人际知觉条件 ,其表情的社会化受到了障碍。
(二)情感影响认识过程
人的情感不仅以认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情绪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身心健康影响 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
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能使人精力旺盛,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交往, 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事业成功。

(学前心理)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心理)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1.情绪的冲动性 • 2.情绪的不稳定性 • 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短暂 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的稳定性逐渐 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仍然 是不稳定、易变化的。婴幼儿的情绪不稳 定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 情境性。婴幼儿的情绪常常被外界情 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 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 易感性。所谓受感染性是指情绪非常容 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 积极情感: •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 婴幼儿的情绪受周围环境气氛的感 染。别人的情绪因素使他们在无意 中受到影响,可以说,婴幼儿情绪 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 • 1、保持和谐的气氛 • 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 (二)成人的情绪自控 • 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 分重要。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 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 成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喜 怒无常,使孩子也无所适从,情绪也 不稳定。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 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 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 1.丰富 • 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 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其二 是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 (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 (2)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 2.深刻化 • 所谓情感的深刻化是指指向事物的性质 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 内在的特点。如,年幼儿童对父母的依恋, 主要由于父母是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要的 来源,而年长儿童则已包含对父母的尊重 和爱戴等内容。 •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前儿童情感逐渐深刻化? • 要点总结:主要是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幼儿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发展是情 感体验逐渐深刻化的基础和前提。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经典课件(PPT27页)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经典课件(PPT27页)

一、情绪和情感的基础知识
(二)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模式叫做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 情和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
身段表情: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 言语表情:情绪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一、情绪和情感的基础知识
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通过 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从1岁半到3岁,儿童非社会 性交往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会性微笑的比例则不断增长 。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岁前,在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 其主要动因。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 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不仅与成人的交往 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 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内容提要
一、情绪情感的基础知识 二、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一、情绪和情感的基础知识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 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 以人的需要为中介 ➢ 是一种主观感受或内心体验 ➢ 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 可以从外部表现看到情绪上的变化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
喜欢观察猴子
孟昭兰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 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著的差别。
➢ 在不外同界新性异质刺和激作不用同下强,婴度幼水儿平的情的绪情可绪以在对兴认趣知与惧活怕动之起间浮着动不。同程度 的➢推愉进快或情破绪有坏利的于作婴幼用儿,的直智力接操影作响及着效果智,力而活痛苦动、的惧效怕等果对。婴幼儿智力操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概述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概述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概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是儿童综合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情绪情感处于敏感期,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了解和关注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对于他们的整体成长至关重要。

一、儿童情绪的基本特征学前儿童的情绪表现丰富多样。

他们可能会因为受挫、失望、恐惧、喜悦等不同原因而产生各种情绪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绪表现会逐渐增加,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

二、儿童情感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体现在情感识别、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方面。

他们逐渐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学会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表达情感,并逐渐学会自我调节情感,适应不同的情境。

三、影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因素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

其中,家庭环境是对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对于其未来的学习、社交和情绪调节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情绪情感能力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其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是其综合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了解和引导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对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重视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2)频域分析
• 测量时直接采集到的信号是时域波形,由于时域分析的局限 性,所以往往把问题转换到频域来处理。通过频域分析可以 得到信号在频域的各种特征量及信号的频率组成信息。最主 要的频域分析方法就是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
6.1.2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实现
• LabVIEW实现信号分析与处理的优势。
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 绪体验,如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真理的追求和对 谬误的憎恨等。
美感
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 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 感。
三、情绪和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学前儿童适应生存的重要
3.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伊扎德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5 种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 初的微笑和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发育,婴儿的情 绪也逐渐增多和分化,4~6 周时,出现社会性微笑;3~4 个 月时,出现愤怒、悲伤等情绪;5~7 个月时,出现惧怕等情 绪;6~8 个月时,出现害羞等情绪;0.5~1 岁时,出现依恋, 以及分离时的伤心、对陌生人的恐惧等情绪;1.5 岁左右,出 现羞愧、自豪、骄傲、焦虑、内疚和同情等情绪。 每一种情绪都有对应的面部表情模式,他把面部分为3 个区域: 额—眉, 眼—鼻—颊,嘴唇—下巴,并提出了区分面部动作 的编码手册。
4. 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1989)认为,人类婴儿在种族进 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8~10 种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 奇、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它们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 相继出现。情绪的诱因由开始的生理需要和防御本能向社会 性诱因变化。对婴儿的刺激包括社会的、视觉的、触觉的和 听觉的四种,前两项作用最大。此外,孟昭兰还提出了个体 情绪产生的次序、时间和诱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昭兰研究发现基本情绪的发生有时间顺序,

(二)儿童的几种基本情绪表现
1.哭: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的啼哭、恐惧和惊吓 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招引别人的啼哭
2.笑:自发性微笑、诱发性微笑、社会性微笑(4月左右) 3.恐惧:本能的恐惧、与知觉或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月)、
怕生(6月)、预测性恐惧(2岁) 4.依恋:指婴儿对某个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分离的情绪。
• 3~4岁 积木搭建房子 • 5~6岁 创造性游戏 • 6岁 各种智力游戏
3.美感 小班幼儿主要是对色彩鲜艳的艺术作 品或物品容易产生喜爱之情。他们自发地 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中班幼儿逐渐形 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大班幼儿对美的评 价标准也日渐提高。
美感的发展 新生儿已经倾向于美好的事物 幼儿初期对颜色鲜明的事物产生美感 幼儿中期开始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 幼儿从各种艺术活动中体验美,美的标准 不断提高促进了美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幼儿园”纪录片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体验。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时,人会对 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 验都属于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 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两者的联系是紧 密的。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 过情绪表现出来;相反,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 成的情感的制约。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 表现,而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 区别:
•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与调节功能 信号交际功能 对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 对儿童社会化和个性形成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 一、婴儿期情绪的发生和表现
(一)婴儿期情绪的发生 孩子一出生,就有情绪表现,刚出生的 头几天里或哭或安静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新生宝宝至少已有哭和皱眉两种情绪,原始 情绪反应是儿童的本能反应。
婴儿情绪的逐渐分化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认为新生儿的情绪只 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 分化的反应。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新生儿已具 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种是愉快情绪; 另一种是不愉快情绪。
(二) 情绪 和情 感的 区别 与联 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生理性需 要相联系,而情感出现较晚,多与社会 性需要相联系。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 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 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二) 情绪 和情 感的 区别 与联 系
(2)情绪带有不稳定性和外显性, 而情感具有稳定性和内隐性。情绪往往 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 境的变化而消失。所以,人的情绪往往 容易变化,很难持久。而情感是在多次 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 体验,是稳定、持久的。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短时间、猛烈爆发的情 绪状态,如狂喜、暴怒。激情往往是由一 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 过度的抑制或兴奋等所引起的。
3.应激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所引 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 应性反应。当人遇到困难,特别是遇到出乎预料 的紧急情况时,当个体意识到情境要求超出自己 的应付能力,就进入应激状态。
1.道德感 进入幼儿园以后,特别是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幼 儿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 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 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 展和复杂化。幼儿这时的道德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 性。
道德感的发展
(1)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2)小班幼儿的道德感指向个别行为,由成
人的评价引起
(3)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 的道德标准,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 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道德感。(告状)
(4)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更加复杂和稳定
2.理智感 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 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特别好奇、好问,这是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 儿童都无法相比的。幼儿理智感的其他表现形式 还有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 们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时所表现出的求知欲望、认 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的 热情;为真理而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等都属 于理智感。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 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 验,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 艺术美感等。美感因不同的文 化、民族而存在着差异性。
•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 (一)按情绪状态进行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二)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分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 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积极、良好、乐 观的心境会促进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 高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益 于人的健康。
(三)婴儿情感的 发生与发展
3岁前儿童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对于 婴儿理智情感的培养,主要是满足其好奇心。婴 儿情感发展仅仅处于萌芽阶段,以情绪体验为主。
• 二、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发展 1.引起情绪情感反应的社会性动因增加 2.表情日渐社会化 3。学前儿童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展
应激状态 下人可能的
表现
1.积极反应,表现为个体智力和体 力都超水平发挥。
2.消极反应,表现为惊慌失措,意 识狭窄,动作紊乱,四肢瘫痪。
(1) 道德感
(2) (3) 理智感 美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 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 感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 范时,对自己会产生自豪、得意等情感, 对他人会产生敬佩、羡慕、尊重等情感。
• (二)儿童情绪和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