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分析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今的白话文相比具有一定的句式特点。
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的资料,仅供参考。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
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词组,他的中间有的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
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
大致可以分为七类:1、表达陈述语气的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2、表达疑问语气的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3、表达反诘语气的有:“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4、表达推测语气的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5、表达感叹语气的有:“何其、何……之、何等”等;6、表达否定语气的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7、表达比较语气的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
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文言文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例句(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④受制于人.(……受……于……)⑤为天下笑,何也?(为)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固定句式总结●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4 特殊句式(解析版)
特殊句式【考点解读】1.新课标对特殊句式的基本要求:能在积累背诵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句意并分清语法点,掌握句子类型及结构。
2.考查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其中判断句和省略句考频较高,主要以选择和翻译句子形式出现;倒装句主要以选择形式出现。
【常见题型】(2020秋•天津期末)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临:居高面下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芳:香气D.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特殊句式 (34张ppt)
被动句二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关系。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向来爱护别人,士兵们大多愿意被他 所用。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卒见使于一鼠。
(人)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役使。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反问句二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吾射不亦精乎? 我的射箭技术不也是很精湛的吗?
反问句三
得无......乎:相当于“恐怕......吧”。 览物之情,得无亦乎? 欣赏景物的情感,恐怕会不同吧?
练习
练习 此画斗牛也!《书戴嵩画牛》
“……担也中“肉尽表,判止有断剩骨。止”通“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这画上画的是斗牛啊!
例1:臣本布衣(《出师表》)
(《马说》)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马说》)
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观啊。
判断句三
三.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春秋》 橘生长在淮南就是橘。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一、判断句
3.借助“……,……者也”表示判断。 例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春秋》)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一、判断句
4.借助“……,……也”表示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4: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啊。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文言文特殊句式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句式解析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句式解析知识点汇总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很快就要迎来中考了,而中考是人生道路上第一个转折点。
对每个初三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考上好高中。
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自然是要认真复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中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般句式解析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固定表述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
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
“何……之有”可译为“有何……”。
“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
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
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
如:(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与文言句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精准点击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 ……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 … …” ( 唯 余 马 首 是瞻 ) ; “ 非 唯… …抑 亦 … …” ( 非 唯 天 时 , 抑 亦 人谋 . ) ; “ 不亦 ……乎”(不亦说乎?);“何……之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 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 以帮助断句。
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4)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 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4)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2.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例: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用介词“于”表被动。 例: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无标志词的被动句。 例: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4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专题04: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在中考题型中作为独立形式出现的地区并不多,但是在文言文翻译题型和理解好文言文内容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翻译中会作为3-4分的比重来考察,文言文的理解题型也占到3分以上,所以掌握好文言文的特殊句式非常重要。
【考点链接】(2019青岛中考)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
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曲书檄。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魏公①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
此二者不可以战。
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
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王器其直,无恨意。
【注】①魏公:李密。
②隐太子:指李建成。
③秦王:指李世民。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何陋之有(《陋室铭》)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先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①倒装句;②省略句;③判断句;④被动句。
然后根据句意进行辨析。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
如借助“……者,……也”“……,……者也”“……,……也”“……者……”等词语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例2:“夫战,勇气也”。
(《曹判论战》)例3:“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例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例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例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例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8:舍鱼而取熊掌这也。
《鱼我所欲也》例9:此庸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2. 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例2:斯是陋室《陋室铭》例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止曾笑耳!”(《狼》)。
例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例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例6: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例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例8: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例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例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例11:臣本布衣。
《出师表》例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的省略句。
例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句。
例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例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5.直接表示判断。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文言文阅读技巧与常见句型总结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文言文阅读技巧与常见句型总结随着中考的临近,对于语文学科的备考也变得尤为关键。
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中考试题中。
因此,熟悉文言文的重点知识和阅读技巧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语文中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常见句型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文言文的重点知识归纳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特点在文言文阅读中,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特点,如六书、句法结构、虚词的使用等。
- 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 句法结构常见的有并列句、主谓句、状语从句等。
-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对文义的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等。
- 比喻是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 夸张是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
- 排比是通过用同类或类似的词汇进行并列,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 对偶是通过平行结构的使用,使文章更加对称、美观。
- 反问是通过反向提问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3. 文言文的修辞格和常见修辞方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修辞格和修辞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 修辞格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等,用于修辞和表达意境。
- 修辞方法包括象征、借代、设问、明喻、擬人等,通过修辞手法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4. 文言文的常见常识性问题在文言文的阅读中,还需了解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 历史常识: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包括朝代、重要人物等。
- 人物常识:熟悉文中的人物,包括作者、写作对象等。
- 地理常识:了解文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
以上仅是文言文的重点知识的简要概括,具体的内容还需通过解析不同的文言文作品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 善于猜测词义和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生僻的词汇和使用方式陌生的句子,我们应该善于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对词汇的猜测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1.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很快就要迎来中考了,而中考是人生道路上第一个转折点。
对每个初三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考上好高中。
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自然是要认真复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中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第一步:助力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助力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助力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篇一: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诗词鉴赏【考点一】对重点词的理解考查内容:课内重点诗词中的重点词义注释应试策略:熟记课内诗词中的词义注释(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考点二】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考查内容:对诗词内容的把握、主旨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答题方法:看题;看景(场面)——还原图景;看意象;看情——结合特定意象附:常见意象表达的感情菊:隐逸、高洁、脱俗(瘦)马:漂泊;奔腾、追求阴天:压抑、愁苦、寂寞沙鸥:飘零、伤感猿猴:凄厉、哀伤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梧桐:凄苦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历史的发展趋势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一】文学常识考查内容:课内重点文言文的及其作品情况应试策略:对初中阶段重点文言文篇目的进行梳理总结【考点二】语句翻译考查内容:课内文言文的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考查内容:对诗词整体内容、关键信息、主旨(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答题步骤:概览全文,整体把握;筛选关键信息;体会的态度、思想、情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答题方法: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答题方法: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考点四】主旨理解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答题方法: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专题05 文言文特殊句式(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5 文言文特殊句式(原卷版)【考点穿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典例在线】一、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笔记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点梳理专题导入语序小故事故事一1976年,周恩来同志逝世以后,张春满以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了,就暗示其上海的党羽贴出了“强烈要求张春桥当总理”的大幅标语。
人民群众看了非常气愤,有人就在标语上作了个表示颠倒的符号,变成“张春桥强烈要求当总理”。
这就是利用句子内部成份的颠倒变化,把这个“四人邦”的“狗头军师”的狼子野心及其同伙上演的“劝进”丑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故事二1949年9月,云南解放前夕,蒋介石命令军统特务头子沈醉带领大批特务窜到云南,逮捕了九十多名爱国民主人士。
正准备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将军连忙给蒋拍电报,为被捕的民主人士说情。
蒋的回电只有八个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逭:huàn逃避)。
”卢接到电报,当即将电文给当过朱德同志老师的李根源先生看,与他商量对策。
李先生看后,提笔将电文句序对调,变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这样一调,意思全变,由“情”可原,但“罪”不可宽恕,变成了“罪”虽不宽恕,但于“情”却可以原谅。
于是,九十多名爱国民主人士便得救了。
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语序的变换,竟产生了这么神奇的作用!(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翻译时应当注意语序的调换。
)知识详解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
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刘备天下枭雄。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知识讲解
中考语文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知识讲解一、常见问法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处)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或有误)的一项是( )4.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
二、解题技巧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内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确定的语气停顿。
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划分句子间的停顿,一种是划分句内的停顿。
这两种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划分句间停顿(断句)A.断句有三个步骤:先读,后断,再检查。
B.断句的具体方法:1.根据文意断句。
读懂文意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读懂文意是给文言文正确断句的前提。
解答朗读停顿类试题,需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理清人、事、物、景之间的关系,根据语境理解文意。
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断句。
熟读课内文言文以及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掌握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
2.抓住标志词语断句(1)对话、引文帮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问”“曰”“云”“谓”“言”等引出,这些标志词语后往往需要断开。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例句]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解析]“问”和“曰”是明显表现“问答”的标志词语。
(2)借助虚词断句。
古人写文章习惯于用虚词表示停顿和语气。
有些虚词实际上起着某些标点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断句的地方。
因此,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例如,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句:
9. “则”表示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 “是”做动词,表示肯定判断 。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1. “非”表示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 例:兵革非不坚利也。
定语后置句: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 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 的倒装。定语“一”后置, 可译为“一个核舟 ”。
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例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此句为“荷担者三夫”是 “三夫荷担者”的倒装。 定语“三夫”后置,以突 出中心词“荷担者”,译 为“三个能挑担的成年男 子 ”。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介宾短语后置
4.今子是之不察
宾语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介宾短语后置
8.何以战 宾语前置
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对主 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基本 形式是:“ ……者,……也”; “……,……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 “则”“乃”“为”“即”“非”等判断词 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 判1.断…词…,者,要…根…据也上。下文判断。
状语是谓语前的修饰语,加在动 词或形容词前的连带成分,起着 修饰或限制其他动词或形容词的作 用。如“轻轻地放下”中轻轻是状
语.
分析下列句子: 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3、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6、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请看下列句子: 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3、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倒装句之“谓语前置”
谓语前置: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 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 叹或疑问语气。 例1:甚矣,汝之不惠。 此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的倒装。谓语前置,表强 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 不聪明了”。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并用现代汉语翻装
2.惟利是图
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1.何有于我哉?( 有什么 )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愁什么 ) 3.王曰:“何为者也?” (干什么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 5.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6.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 )
倒装句之“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
6、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 四.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 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 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 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 提宾句式。
此句为“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 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语序。 1.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 于大门之侧开小门 )
2.赵急,请救于齐 ( 于齐请救 )
3.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 于帝告之
)
4.杀人以梃与刃 ( 以梃与刃杀人 ) 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于长勺战 )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 以当世之事咨臣
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以大事寄臣 )
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1.环滁皆山也。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臣本布衣。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乃太公兵法也。
省略句:
指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 主要有:
1.省略主语 例: ( 渔人 )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例: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
3.宾语省略 例:投( 之 )以骨。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判断句:
2. ……,……者也。 例: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 ……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 ……,……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5. ……也。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 “为”表示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 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7. “乃”表示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例:告之于帝。
此句为“于帝告之”的倒装, 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 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倒装句之“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
B.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 例1:屠惧,投以骨。
此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 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 它”。 例2:祭以尉首
文言文 特殊句式复习
句子成分
主语==
定语( )
谓语
状语 [ ]
宾语
补语 < >
主语和 谓语
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主语是谓语陈 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
的.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主语是句子 里回答“谁” 或“什么”
的问题
谓语是回答
主语“做什 么”\“是什 么”或“怎
定语、状语
定语是加在名词前的连带成分, 它起着修饰、限制作用。如“他的 态度”中“他” 是修饰成分,做定语。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应注意什么?
状语后置,即将介宾短语在动词后 面,如:“尝射于家圃”。
这种情况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 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倒装句之“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 言文中大多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 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