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出入量
24小时出入量记录守则
24小时出入量记录守则24小时出入量记录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每日排泄和液体摄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指导原则。
这些记录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处理液体平衡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时,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守则,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准备工作:在记录出入量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收集必要的工具和资料,包括清洁的尿杯、称量器、随身携带的记录表格和计算器等,以便随时记录和计算。
2.严谨记录: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包括尿液、呕吐物、排泄物、饮食和输液等。
每次记录应包括时间、量数、警报信号、性状、颜色和气味等信息,以获取全面的患者信息。
3.准确测量:在进行出入量测量时,医护人员必须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液体摄入时应使用准确的量杯或秤重器称重,出入量应以升或毫升为单位记录,避免使用“足够”,“适量”等模糊的描述。
4.规范记录: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记录表格记录出入量信息,以方便其他医护人员的查阅和分析。
记录表格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日期和时间等基本信息。
5.及时记录: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记录每次出入量,并在操作结束后立即记录,否则会因为遗忘或混淆而导致信息的丢失和错误。
应争取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尿液和呕吐物,并在每次排泄和饮食后尽快记录。
6.定期计算:医护人员应使用计算器计算患者的出入液量总和,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准确性,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或两位。
7.异常情况记录:对于患者出入量异常的情况,如排尿量明显减少、排便异常或呕吐等,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并向上级报告。
同时,记录异常情况的详细情况,如颜色、量数等,以备后续的评估和处理。
8.协同合作:出入量记录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互相协作,共同完成。
记录不完整或错误的情况需互相核对和纠正,以保证整个团队对患者的出入量了解准确。
9.保密性:出入量记录属于患者的隐私信息,医护人员必须妥善保管患者的个人信息,遵守医疗机构的保密政策,不得外泄或滥用。
如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后减去已知容水量即得粪便含水量。 痰液量呕吐量参照稀水便含水量的计算方法。
带刻度的统一标准量杯
不能使用的测量量具
出入量的测量方法
公式:100-(A1+A2+A3)/3(不包含明显的可见 汤汁)
如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学习内容
临床意义
入量、出量的概念 记录方法 常见问题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是基础护理的一项 重要工作。可动态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正 确的记录对了解病情、协助诊断、决定治疗 起着重要的作用。
出入量的概念
指病人24小时内摄入和排出的总量。 入量: 饮食:固体食物含水量、饮水量、口服水
剂药物 液体:输液量、输血量、针剂药液量 内生水:300ml/d
出入量的概念
出量: 显性失水:尿量、大便量、呕吐量、呕血
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胸腹腔抽出液量、 伤口渗出量等。 隐性失水: 皮肤蒸发 350ml/d呼吸失水 源自00ml/d出入量的测量方法
量杯法
饮水量、口服水剂药物:用有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测量。 糊状物量好水后再加溶质仅记含水量。
称重法
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 物含水量表。
尿量:使用尿垫的患者,湿尿布的重量与干尿布重 量的差值。
伤口渗液或汗液。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各种水果含水量表
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原因
护理人员对出入量记录重要性不够,责任心不强。
✓ 食物的含水量无关紧要; ✓ 对液态出入量靠目测,并非用标准量具; ✓ 少计、漏记;多记、
患者及家属不够重视,不能与护理人员做好配合。 护理人员未能做好出入量的宣教与指导。 测量工具不标准不统一,刻度模糊。 护理人员紧缺,回顾性记录不能做到及时、准确。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出入量是指患者24h内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正确地测量和记录患者每日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以作为了解病情、做出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入量:进入体内的所有液体,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等。
出量: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包括:包括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引流液等。
记录患者出入量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多种原因导致护士记录患者出入量有误差,影响患者的治疗,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了解患者病情、协助诊治至关重要。
进行出入量管理第一、评估与监测液体潴留情况(1)了解患者病史,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包括既往史、服药情况、出汗、呼吸情况、发热、纳差、突发液体丢失情况(如腹泻,呕吐)等。
(2)完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患者的意识,皮色、皮温、皮肤弹性、颈静脉充盈度,评估外周水肿情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目前液体摄入量,患者的尿量、体重、腹围等。
通常患者发生血管舒张表现为血容量降低,但事实为水肿、液体较多。
患者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差。
反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氧饱和降低。
(3)关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肌酎、尿比重。
第二、液体出入量平衡管理首先我们了解一个公式:出入量平衡=24小时入量-24小时出量(若为正值则为正平衡,负值则为负平衡)出量大于入量:常见于尿崩症,休克,过度使用利尿剂,大量呕吐腹泻,过度通气。
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末梢循环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注意观察有无心衰,水肿发生,有无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怒张,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及时通知医生。
第三、利尿剂治疗动态调整利尿剂使用时需要持续密切监测患者本身的服药依从性、对利尿剂的反应、电解质、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
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当患者有上述疾病时,机体对液体的调节功能发生紊乱,通过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了解患者体内液体平衡情况,对动态掌 握病情,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记出入量的方法
称重法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3)伤口渗液或汗液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参考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临时文书:
入院介绍 出院指导
巡视卡
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及法律意义
1、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是医生观察诊 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2、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在医疗护 理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传达、传递病人的重要信 息,是医疗护理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制定医疗 护理方案的重要依据;
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或者休克 患者。
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心衰、全身水肿或电解质紊乱。 此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全身水肿有无加重,
呼吸是否浅快或伴有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大量粉 红色泡沫痰,行血气分析检查。 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概述
什么是护理文书 1、护理文书是护士在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食物
排泄物含水量的计算 方法:
米饭
单位
原料 含水 重量 量 食物 (g) (ml)
1 中碗 100
240
松花 蛋
单位 1个
原料重量 (g)
含水量(ml)
60
34
大米粥 1 大碗 50 400 藕粉 1 大碗 50
210
大米粥 1 小碗 25 200 鸭蛋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
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 食物水700 粪150内生水300 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一、水的平衡(一)体液的含量及分布人体体液及其组成成分比较恒定,只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人体内体液总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正常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 %,女性为55 %,婴幼儿为70 %~80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量增多,体液量将减少。
体液中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
正常情况下,体液比例相对恒定,各部分之间又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例题:关于正常体液含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人男性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B 男性多于女性C 成人多于老年人D 婴儿多于成人E 肥胖者多于肌肉发达者正确答案:E(二) 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食物水700 粪150内生水300 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当出现异常时,如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超出调节范围将出现脱水;相反,入量过多或排出过少将发生水潴留,甚至水中毒。
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体液失衡的发生。
1.无形失水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不显性失水。
即使在高度缺水时,这部分水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人只要在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就必然丢失的水分。
因此,在估计病人液体入量时,要计入无形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24小时出入量计算公式
24小时出入量计算公式24小时出入量的组成入量饮水约1000~1500mL、固体食物水约700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mL,共计2000~2500mL。
入量的测量方式(1)饮水或饮料量记录: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测量进入患者机体的水量或饮料量,若为糊状食物或牛奶应量好水量再加溶质,仅记含水量。
(2)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得固体食物含水量。
(3)各种口服水剂药物、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各种药物液体含量等。
固体药片需水送服时饮水量。
(4)输液、输血、静脉或肠道营养治疗时的液体输注量。
四、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mL、大肠排出约150mL、呼吸蒸发约350mL、皮肤蒸发约500mL,共计:2000~2500mL。
显性失水量尿液、大便量、呕吐物、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引液量、胸腹腔引液量、各种引流管及伤口渗出液等。
隐性失水量①皮肤蒸发与呼吸时的失水,隐性失水约850ml,体温每升高1℃,皮肤蒸发增加3~5mL/kg。
②气管切开后,呼吸道蒸发量是正常的2~3倍,24h失水约800~1200mL。
③大量出汗湿透一套衣裤估计丢失1000mL体液。
④体力活动增加时,不显性失水增加3%显性失水量。
⑤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多。
⑥小儿呼吸增快时,呼吸道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5倍,体温每升高1℃,不显性失水增加0.5mL/kg。
五、出入量测量方法①尿量:用专用容量的量杯直接量取②大便含水量计算方法:(1)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类似老玉米。
(2)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肉。
(3)糊状便:含水量约50--80%。
(4)稀便(水样便)含水量80%以上。
③尿失禁用尿布湿称重的方式将增加的重量千克按尿比重换算成毫升量。
④各种胸腹腔、胃肠减压液量用量杯量取记录。
⑤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可用量杯量取透析后总量减去已知药液量。
⑥伤口渗液或汗液:先称得湿床单或湿纱布总重量再减去干纱布、干床单等重量既得液体重量,然后换算成毫升量。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24小时出入量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概念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静脉药品只需写溶质名称,静脉用药只需要写溶质名称,例: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在其他栏记录泵入速度:如果溶剂里参加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例5%GS250ml+维生素K1 80mg+止血敏,只需记录维生素K1组,每种液体记录的量为溶液和溶质的总和,肌肉注射不算入量。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出入液量由夜班护士于次日七时总结一次,并将总量记录在体温单前一日的相应栏内。
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响到体温单,总结要写。
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一、记录24h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响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响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摄入量:饮水约1000~1500 mL、固体食物水约700 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 mL,共计2000~2500mL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 mL、大肠排出约150 mL、呼吸蒸发约350 mL、皮肤蒸发约500 mL,共计:2000~2500mL水的摄入途径有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丧失更为惊人。
24小时出入量评价标准
24小时出入量评价标准
24小时出入量评价标准是衡量一个人在24小时内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的标准。
这个标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一个人的水分平衡状况和健康状况。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24小时出入量应该平衡,即摄入的水分和排出的水分应该大致相等。
根据个人年龄、体重、性别和活动水平等因素,摄入的水量应该包括饮水、食物中的水分和代谢产生的水分等,而排出的水分应该包括尿液、汗液、呼吸蒸发和皮肤蒸发等。
一般来说,正常成人24小时的出入量应该在2000-2500毫升之间。
摄入的水量应该在1000-1500毫升左右,其中饮水量应该在500-800毫升左右,而食物中的水分和代谢产生的水分应该在500-700毫升左右。
排出的水分应该在1500-2000毫升左右,其中尿液应该在1000-1500毫升左右,汗液和呼吸蒸发等应该在350-500毫升左右,而皮肤蒸发等应该在150-250毫升左右。
如果一个人的24小时出入量出现异常,比如摄入的水分过多或过少,或者排出的水分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摄入过多的水分可能导致水中毒或低钠血症等,而摄入过少的水分可能导致脱水或肾结石等。
排出的水分过多可能导致低钾血症或低血压等,而排出的水分过少可能导致水肿或高血压等。
因此,了解自己的24小时出入量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记录一天内的饮水量、排尿量和其他形式的水分摄入和排出量,来计算自己的24小时出入量。
如果
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录成12小时总结。
24h出入量护理记录单
24h出入量护理记录单1.引言1.1 概述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是医疗护理中常用的一种管理工具,用于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出入量情况。
出入量是指患者所摄取的液体和排出的尿液、呕吐物、大便、引流液等生理液体的总和。
通过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摄入量、排出量和液体平衡。
摄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输液、血制品输注、营养液等患者所摄取的各种液体,排出量则包括尿液、呕吐物、大便、引流液等患者排除的各种液体。
通过计算患者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医护人员可以得出液体平衡情况,进而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使用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时,护士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
摄入量需要准确记录患者所摄取的各种液体的种类、用量和时间,排出量则需要详细记录患者排出液体的种类、量和时间。
在记录出入量时,护士需要保持准确性和规范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记录,避免遗漏或错误。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患者出入量情况的监测和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液体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液体平衡失调的情况,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出入量记录也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重要依据,能够向他们直观地展示患者的液体管理情况。
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的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系统将逐渐被引入临床护理中。
这将进一步提高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护理指导。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挖掘出入量与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效果等之间的关联,为临床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为引言。
在引言中,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部分为正文。
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护理文书书写
意义
· 法律依据
2
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 考核
· 评估 · 研究
1
• 正式文书:
• • • • • • 体温单 医嘱单 护理记录单 入院介绍 出院指导 巡视卡
· 教学
病例的护理文书
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护理记录、护理记录
3
• 临时文书:
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及法律意义
• 1、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是医生观察诊 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2、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在医疗护 理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传达、传递病人的重要信 息,是医疗护理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制定医疗 护理方案的重要依据; • 3、反映护士的依法执业行为,护士及相关人员在 某个时间点上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技术、服务和实 行某种病人安全管理的护理行为; • 4、评价临床医疗护理质量的依据,评价病房护理 管理质量依据,评价护士专业能力的依据; • 5、护理文书是临床护理、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 料。
2、用蓝黑墨水笔填写楣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 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住院日期首页第一 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 及跨月份的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体温单
• 3、用蓝黑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 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 14天为止。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 日数填写同上。若在第一次手术后的14天内再行 第二次手术,则停写第一次手术天数,在第二次 手术当日写Ⅱ-0 ,然后依次填写到14日为止。例 如术后天数:1 2 3 4 Ⅱ-0 1 2 3。
意义:
当患者有上述疾病时,机体对液体的调节功能发生紊乱,通过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了解患者体内液体平衡情况,对动态掌 握病情,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
概念
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静脉药品只需写溶质名称,静脉用药只需要写溶质名称,例: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在其他栏记录泵入速度:如果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例5%GS250ml+维生素K1 80mg+止血敏4.0,只需记录维生素K1组,每种液体记录的量为溶液和溶质的总和,肌肉注射不算入量。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出入液量由夜班护士于次日七时总结一次,并将总量记录在体温单前一日的相应栏内。
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
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一、记录24h出入量的临床意义
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
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
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
摄入量:饮水约1000~1500 mL、固体食物水约700 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 mL,共计2000~2500mL
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 mL、大肠排出约150 mL、呼吸蒸发约350 mL、皮肤蒸发约500 mL,共计:2000~2500mL
水的摄入途径有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四、出入量测量方法
称重法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3)伤口渗液或汗液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
(参考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量杯法
(1)饮水量记录,口服水剂药物: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器皿记录患者饮水量,若为糊状食物或牛奶应量好水量再加溶质仅记含水量。
(2)固体药片需水送服时饮水量及粉针剂需溶媒稀释的溶媒体含量等。
(3)留置导尿和使用尿袋的病人,需用量杯记量。
(4)胃肠减压抽出液量
(5)胸腹腔抽出液量及各种引流管
五、记录方法
记录同一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在同一横格上开始记录;对于不同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应各自另起一行记录。
12或24h就患者的出入量做一次小结或总结。
需要时可分类总结,并将结果填写在体温单相应的栏目上。
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的时间,不满24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第二天早上7点时,记做19小时总结。
六、记出入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
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除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七、注意的事项
1、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或者休克患者,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心
衰、全身水肿或电解质紊乱,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全身水肿有无加重,呼吸是否浅快或伴有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行血气分析检查,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2、入量小于出量常见于尿崩症(下丘脑病变)、利尿剂过量、大量呕吐或腹泻、过度换气,此时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血液粘稠、脑梗、心梗、肾梗或电解质紊乱,此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皮肤颜色及弹性、眼窝是否凹陷、意识情况及肢体是否偏瘫、血压是否下降,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大便中的水分
1便秘:含水量约5-15%。
硬度类似老玉米粒
2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肉。
3糊状便:此类型便含水约50-80%。
4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常见食物含水量
含水100%:鲜奶、饮料、茶水、水
含水>90%:粥、汤、豆腐、新鲜蔬菜和水果
80%±:酸奶、冰激凌、稠粥
70%±:米饭、薯类、新鲜鱼虾、肉、蛋、豆腐干、摊饼
30%±:馒头、饼、面包、火烧、面条、各种肉类熟食、粉丝、腐竹、点心、干货(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