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民俗文化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塔吉克族民俗村介绍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塔吉克族民俗村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f545f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1.png)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塔吉克族民俗村介绍塔吉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宁夏、新疆等地。
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有一个独特的塔吉克族民俗村。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个村庄的风俗、文化和人文景观。
一、村庄概述沙坡头区塔吉克族民俗村位于宁夏中卫市西北部,是一个以塔吉克族为主体的传统民俗村。
该村庄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塔吉克族人民的聚居区。
这个村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二、风俗习惯1. 婚俗塔吉克族的婚俗十分独特。
在塔吉克族民俗村,举行婚礼时,一般会有盛大的婚礼仪式,如拉杆、洗脚、入洞房等。
新娘穿着华丽的传统服装,新郎戴着塔吉克族特有的帽子,新婚夫妇经过家长的见证,以示天长地久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2. 节庆活动塔吉克族人民崇尚自然,有许多民间节庆活动以自然为主题。
在塔吉克族民俗村,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节日,如新年祭祖、哈尼吾尔节等。
届时,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共度节日。
三、文化传承1. 语言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塔吉克语。
传统上,塔吉克族民俗村的人民使用塔吉克语进行日常对话和交流。
与此同时,中文也逐渐成为该村庄人们的共同语言。
2. 艺术塔吉克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
如刺绣、壁画等。
在塔吉克族民俗村,您可以欣赏到塔吉克族特有的艺术作品,领略到他们的独特风采。
四、人文景观1. 建筑风格塔吉克族的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造型独特。
在塔吉克族民俗村,您将看到许多典型的塔吉克建筑,如传统寨子、农舍等。
这些建筑犹如一幅幅艺术画卷,令人赞叹不已。
2. 自然风光塔吉克族民俗村地处偏远山区,四周环绕着壮丽的自然风光。
从村庄出发,您可以登山远眺,一览群山的壮丽景色;也可以沿着溪流漫步,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神秘。
五、推动旅游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塔吉克族的文化遗产,塔吉克族民俗村积极开展旅游业。
村内设有民俗展览馆,展示着塔吉克族的传统物品和文化艺术品。
此外,还提供民族特色的住宿和餐饮服务,为游客提供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中卫旅游十大景点
![中卫旅游十大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859a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2.png)
中卫旅游十大景点中卫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众多令人陶醉的旅游景点。
以下为您介绍中卫旅游的十大景点。
一、沙坡头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沙坡鸣钟”是中卫八景之一。
游客可以乘坐滑板从百米沙坡上滑下,耳畔传来嗡嗡的轰鸣声,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除了滑沙,还能骑骆驼穿越沙漠,领略无垠沙海的壮阔。
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 S 形弯道,乘坐羊皮筏子顺流而下,欣赏两岸的美景,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二、腾格里沙漠湿地·金沙岛金沙岛休闲度假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这里有大片的薰衣草花海,每逢花期,紫色的花朵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普罗旺斯。
除了薰衣草,还有各种花卉和植物,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景观。
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欣赏水鸟嬉戏,或者参加一些户外拓展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寺口子风景区寺口子分为东、西两个景区,东区以峡谷奇观著称,西区则是丹霞地貌。
这里的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形态各异。
沿着峡谷前行,清澈的溪流在脚下流淌,让人心情舒畅。
在西区,红色的丹霞地貌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壮观,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四、高庙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紧凑。
高庙的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在不大的面积内,集中了 260 多间殿堂。
寺庙内的壁画和雕塑精美绝伦,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登上高庙的顶部,可以俯瞰中卫市区的全貌。
五、中卫鼓楼中卫鼓楼位居城市中心,是中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鼓楼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四面门洞上分别刻有“迎恩”“镇远”“澄清”“拱极”的字样。
夜晚,鼓楼被灯光照亮,更加显得庄严肃穆。
六、通湖草原通湖草原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这里沙峰林立,绿草如茵。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加篝火晚会,品尝烤全羊,欣赏蒙古族的歌舞表演,感受浓郁的草原风情。
白天还可以骑马、射箭,体验草原生活的乐趣。
七、黄河宫黄河宫主体建筑高 369 米,创意采用唐朝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词寓意,将黄河之水凝练成水滴建筑形态。
宁夏中卫旅游十大景点
![宁夏中卫旅游十大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0197c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7.png)
宁夏中卫旅游十大景点
1.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镇,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景色壮丽,有“塞外奇观”之称。
2. 沙湖: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咸水湖,景色迷人,是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 北山石窟:位于宁夏中卫市西吉县北山,是一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保存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和壁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4. 西吉博物馆:位于宁夏中卫市西吉县,展示了宁夏中卫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是了解宁夏的理想场所。
5. 乌兰布和神泉:位于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境内,是一处具有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也是回族人民的圣地。
6. 西吉土城:位于宁夏中卫市西吉县,是宁夏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土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7. 石峰寺:位于宁夏中卫市同心县石峰镇,是宁夏地区最大的佛教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宗教底蕴。
8. 沙沟:位于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境内,是一处自然形成的大型流沙地,景色独特,被誉为“中国流沙第一村”。
9. 塔尔寺:位于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白庙乡,是宁夏地区最重要的回族寺庙之一,是回族人民的信仰中心。
10. 中卫蓝田:位于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境内,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区,有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体验。
中卫酸汤的典故
![中卫酸汤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b7be1c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8.png)
中卫酸汤的典故
中卫酸汤,也称多哈,是我国民间士兵们传世留传的一种十分著名的宴席菜。
传说这道菜最早出现在明朝少宗李靖伟平定边疆时期,由于士兵们被迫守边疆,突然来到外地对当地的食物习俗不熟悉,士卒们便将本地的土豆、青椒、肉三样原料,以醋汁浇注拌成一碗,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卫酸汤。
中卫酸汤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始终延续着古老的烹饪方式和风味,它的料理技艺与相比,其他民间菜系显得更加普通,也更容易接受。
后来,越来越多的职业厨师们加入到中卫酸汤中,他们非常勤快地提高了此汤的规模,使之成为更加真正的一种具有区域性的民间汤类食品。
如今,中卫酸汤已经成为可以宴请客人的一道荤菜,它使客人们既能享受传统的民间风味,又能体验到新鲜的烹调技术,这也使得中卫酸汤比其他寻常宴席受欢迎得多,成为宴会上新潮的菜式。
回忆起中卫酸汤的发源,当我们畅想民间士兵们凭借勤劳和智慧实现经典美食的瞬间,不断感叹着乐趣无穷。
因此,把中卫酸汤列为传家宝,乃至世代相传,蕴含着百姓无穷的热爱,也展现着我国唯美的宴席文化。
探究中卫南长滩人与党项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打印中
![探究中卫南长滩人与党项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打印中](https://img.taocdn.com/s3/m/43dc4ee67c1cfad6195fa740.png)
课题名称:探究中卫南长滩人与党项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院系:政治与历史学院课题负责人:白晨班级:2013级历史学班学号:201302210112探究中卫南长滩人与党项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内容摘要:西夏是11世纪到13世纪初建立在中国西北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封建政权。
公元1227年被崛起于草原的蒙古大军所征服,西夏随之湮灭在历史之中。
之后的西夏遗民融入到蒙元帝国,或进入中原的河北、安徽,或迁移到青海或者南迁到四川、云南甚至进入到今尼泊尔境内。
而本文所提及的南长滩人也是西夏遗民之一,这也被西夏学泰斗李范文先生考察认定。
作者通过实地走访南长滩,了解其风俗习惯,并与相关史料中记载西夏人风俗习惯方面的内容加以对比,从而展示中卫南长滩人与西夏党项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关键词:南长滩人; 党项族; 风俗习惯 ;差异南长滩村的地理位置极其现状:南长滩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地处宁夏甘肃两省交界处,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滩地而得名。
该村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个村庄,南长滩的面积只有195平方公里,却拥有“三个宁夏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
2008年12月被国家确定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村”。
因为群山阻隔,南长滩村几乎与世隔绝,交通十分不便,渡船成了进出村的唯一的交通工具。
南长滩村共有1068口人,村民80%姓拓,以养牛羊和种植果树为主,果树主要是枣树和梨树,长枣和香梨是其主要特产全国闻名。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5年党项民俗村的建设,使得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历史传说:据传说西夏时期党项后裔的一支拓拔氏逃难至此地并世代定居下来,经营数百年缔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南长滩人自称党项族的后裔,并且代代相传。
南长滩村的拓氏现在还保留着重修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族谱,族谱用传统的方式装订,手工书写有历次修订的序。
在2013年又重新修订。
序言记载跨度很大,从公元386年拓跋珪到李元昊乃至明清都有记载,内容庞杂。
中卫市概述
![中卫市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0dfca283169a4517723a381.png)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我的家乡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其地形地貌、资源人文必有奇异之处。
它东临吴忠市,南与固原市及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景泰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
地形复杂多变,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北部为低山与沙漠,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地貌:中卫市处于黄土高原的大环境下,干燥,大风,黄土,造成了这些地区特殊的景观。
春冬季,干燥的气候使得黄土浮于地表,大风有将这些黄土带到空中,使得这些地区更加添加了一些悲壮又豪放的气氛。
中卫市南部地区就为黄土丘陵地貌,黄土丘陵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七、八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
主要特点是地形破碎,千沟万壑,15°以上的坡面面积占50~70%,梁状丘陵为主。
因此,出现了寺口子等这样的奇异地质而组成的景观。
对于中卫市北部的低山和沙漠地形,因为中卫市北接腾格里沙漠,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
在沙丘中,流动沙丘占93%,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
因此,中卫地区时常受到沙尘暴的袭击。
先说风力破坏。
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
此外,由于中卫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
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
在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
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但是近些年,中卫市加大治沙力度,目前沙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防风固沙体系控制了流沙,减少和降低了风沙危害,促进了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转变,拓展了群众生产生活空间,先后有2万多人搬到沙区定居。
宁夏中卫市特产
![宁夏中卫市特产](https://img.taocdn.com/s3/m/50359539f18583d04964592f.png)
宁夏中卫市特产:枸杞宁夏中宁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
据史籍载,宁夏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明弘治年间即被列为贡果宁夏中卫市特产之银柴胡银柴胡,以干躁根入药,性甘,味寒,有清热功能,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诸症宁夏中卫市特产:鸽子鱼天上的(天)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鸽子鱼。
这是宁夏流传着的一句赞美鸽子鱼的民间谚语中卫特产——压砂西甜瓜香山绿豪西瓜30万亩基地无污染、无公害。
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出产的西瓜个大、瓤红、汁多、果肉鲜嫩、甘甜如蜜,富含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含有硒和锌,独具保健价值。
2003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监测,被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
大米又称:珍珠米特点:颗粒饱满、圆润、颜色白净,做出的米饭,带有粘性,味道清香,营养丰富。
苦荞特点:味道清苦,荞香浓溢用途:可以用来泡茶,还可磨成面粉,做面类食品,如:面包、面条、面糊,苦荞还能用来做酒,做粉丝。
药用价值:清热降火、消食化瘀、凉血消肿,能起到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还可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枸杞又名:枸继、地铺、却志、却暑、地仙、地节、苦杞、羊乳、仙人杖、西王杖、珊瑚果、红果等,俗名明目子。
产地: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属科:茄科特点:红色果实,粒大,籽小,含糖量高,营养丰富。
目前有很多枸杞产品,如枸杞酒、枸杞茶,枸杞还能用来做稀饭,炒菜、煲汤等。
药用价值:治疗风湿,清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明目、清肝、补虚、润肺、延年益寿。
历史:中国的枸杞种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宁夏种植枸杞的历史也已有五百多年。
明朝弘治年间就已被列为贡果,分为“朝玉、贡果、大栋、魁元”四个品级。
黄酒特点:色泽淡黄透亮,酒香甘甜,略带酸苦,清热解暑,开胃提神,中卫的黄酒做工讲究,选料精细,味道也是独具特色。
制法:做黄酒时,必须选用在农历的六月初六当天采摘的新鲜野菊花,和熬中药时剩下的残渣,与麦子搅动拌匀,和制成酒曲,再将精选挑出的酒谷熬成糊状,再与制好的酒曲全部倒入酒缸内,对入凉开水封缸发酵,待四十天后,开缸用粗罗或竹罩过滤,最后将酒煮沸,即可饮用。
中卫民俗文化
![中卫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895fb96bceb19e8b8f6ba51.png)
二毛皮鞣制工艺史志记载,在千年前,中卫地区的养羊业已相当发达,到了清乾隆年间,滩羊二毛裘皮就已文明于世,滩羊出现在中卫大地上已逾数百年历史。
中卫滩羊属长尾脂、粗毛裘皮用绵羊品种。
在世界养羊业中至今还没有发现类似滩羊的裘皮羊,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滩羊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009年《二毛皮鞣制工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传统的二毛皮加工工艺、旧时曾为民间流动的一道独特风景。
现在“羊把式”(传承人)对裘皮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传统的裘皮加工工艺大多采用黄米等农作物进行鞣制,工序非常复杂。
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滩羊,毛色洁白,质地坚韧,非常结实,尤其毛穗呈现特有的弯曲柔这状,轻轻抖动,如玉簪滨落,,梨花纷飞享有“九道弯”美誉。
若将皮板纵横倒提,只见洁白的毛穗,自然下垂,宛如冰锥叠撞倾倒,平户涟漪荡漾,若在轻抖,仿佛玉簪滨落,梨花纷飞,更觉轻盈动人。
用滩羊二毛皮制作的男女皮衣穿着舒适,美观大方,保温性能极佳。
用其制作高档服饰的镶嵌,色调明快,典雅素致,别具风韵。
中卫民歌涉及爱情生活的主要体现旧社会青年男女吐露纯真爱情,抒发离愁别怨,反抗封建婚姻等多种内容,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感人的爱情。
反应日常生活的民歌中最具普遍性的有仪礼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祛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多为吟诵演唱)。
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
民歌虽来自民间,它的内容、韵律中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对社会和人生的解读,正式因为它的内容通俗易懂,贴切的反应了人们的心声,所以才悠远流传至今。
传统民歌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风格色彩、音乐特征、审美特色的载体。
民歌依即兴方式创作,借口传心授流播,因而是最贴近民众与社会现实、最直接地反应当地人民大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中卫地区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小曲,目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民歌,就形势而言,除民谣、二哥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山花儿”、“十二个月”、“王哥放羊”等具特色的多种形式。
我的家乡_—中卫
![我的家乡_—中卫](https://img.taocdn.com/s3/m/e87a5d7aa417866fb84a8e63.png)
•
• •
•
•
•
4、文化事业
2012年全市共有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3个,文物管理所3个,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保护基地8个。全年全市举行广场文艺演出173场次, 图书借阅 60810万人次。全市有广播电视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年内实施农村直播卫 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工程201790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0.7%,电 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分别比上年上升3.9和1.3个百分点。 中卫市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信教群众众 多。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宗教场所1160处,其中伊斯兰教986处,佛教158 处,道教7处,天主教3处,基督教5处,民间方神庙273处,各类宗教职业 人员2250人,信教群众近45.8万人。 医疗卫生 2012年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3个(不含农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1个、 卫生院4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所)3个、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站)1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286张,其中医院2469张,每千人口医 院床位数为2.23张。卫生技术人员3689人,其中执业医师1386人,注册护 士1176人。全市有村卫生室431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2人。 体育事业 2011年举办大型职工群众运动会6次。积极参加体育彩票杯全区青少年田径、 武术等比赛、宁煤杯全区象棋比赛、全区老年健身秧歌比赛,取得金牌3枚、 银牌11枚、铜牌15枚。
•
• •
• •
•
• 5、经济
• • 综述 2011年,全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 入14.74亿元,增长18.4%。其中,税收收入11.47亿元,增长1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77.8%。地方财政支出1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9%。民生领域支出继续加大,达到 41.35亿元,增长31.7%,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41%,高于上年比重0.4个百分点。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7.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28.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7.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9.8%。 201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97.36亿元,比年初增加61.08亿元,比上 年末增长25.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56.15亿元,比年初增加36.07亿元,增长 3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1.59亿元,比年初增加44.53亿元,增长 21.5%。从贷款结构看,全市短期贷款比重大增速快,年末短期贷款余额142.24亿元,占全 部贷款余额的56.5%,增长38.5%;中长期贷款余额100.32亿元,占39.9%,下降0.1%。 2011年,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2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6 亿元,增长40.9%;人身险保费收入2.77亿元,下降8.6%;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77亿元, 下降9.7%,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33亿元,增长65.9%;人身险赔付支出0.44亿元,下 降61.9%。 第一产业 201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76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56.27 亿元,增长7%;林业产值1.07亿元,增长6.4%;牧业产值16.41亿元,下降7.3%;渔业产 值1.88亿元,增长21.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3亿元,增长10%。 第二产业 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04 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5.84亿元,增长 22.2%;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0.2亿元,下降7.4%。 工业企业规模扩大。全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总数达到83家,比上年增加10家;产值超20亿元企业达到4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5家, 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48家。
中卫市内旅游景点大全
![中卫市内旅游景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2fc15b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0.png)
中卫市内旅游景点大全
1. 沙坡头风景区:位于中卫市东南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红色沙丘景观而闻名,还有多个景点如梦幻湖、骆驼山等。
2. 天鹅湖景区:位于中卫市西北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有美丽的湖泊和养殖的天鹅,游客可以观赏到天鹅的优美舞姿。
3. 神山景区:位于中卫市中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古
老的道观和神山,可以观赏到优美的山水风光,还有传统的道教文化。
4.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卫市北部,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广阔的湿地和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
5. 应县古城:位于中卫市东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历史悠久的城墙和古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貌。
6. 西夏王陵:位于中卫市东南部,是中国四大帝陵之一,是西夏王朝的皇陵,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7. 银湖湿地公园:位于中卫市西北部,是国家湿地公园,有广阔的湖泊和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还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
8. 珠峰峡谷:位于中卫市西部,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壮观的峡谷和奇特的岩石景观,还有丰富的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9. 兴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卫市南部,是国家湿地公园,有丰富的湖泊和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还有独特的湿地景观。
10. 郭家嘴草原:位于中卫市南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有广袤的草原和美丽的湖泊,是休闲和野外旅游的好去处。
宁夏中卫市特产
![宁夏中卫市特产](https://img.taocdn.com/s3/m/aa1c4764011ca300a6c3903e.png)
宁夏中卫市特产:枸杞宁夏中宁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
据史籍载,宁夏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明弘治年间即被列为贡果宁夏中卫市特产之银柴胡银柴胡,以干躁根入药,性甘,味寒,有清热功能,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诸症宁夏中卫市特产:鸽子鱼天上的(天)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鸽子鱼。
这是宁夏流传着的一句赞美鸽子鱼的民间谚语中卫特产——压砂西甜瓜香山绿豪西瓜30万亩基地无污染、无公害。
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出产的西瓜个大、瓤红、汁多、果肉鲜嫩、甘甜如蜜,富含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含有硒和锌,独具保健价值。
2003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监测,被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
大米又称:珍珠米特点:颗粒饱满、圆润、颜色白净,做出的米饭,带有粘性,味道清香,营养丰富。
苦荞特点:味道清苦,荞香浓溢用途:可以用来泡茶,还可磨成面粉,做面类食品,如:面包、面条、面糊,苦荞还能用来做酒,做粉丝。
药用价值:清热降火、消食化瘀、凉血消肿,能起到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还可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枸杞又名:枸继、地铺、却志、却暑、地仙、地节、苦杞、羊乳、仙人杖、西王杖、珊瑚果、红果等,俗名明目子。
产地: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属科:茄科特点:红色果实,粒大,籽小,含糖量高,营养丰富。
目前有很多枸杞产品,如枸杞酒、枸杞茶,枸杞还能用来做稀饭,炒菜、煲汤等。
药用价值:治疗风湿,清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明目、清肝、补虚、润肺、延年益寿。
历史:中国的枸杞种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宁夏种植枸杞的历史也已有五百多年。
明朝弘治年间就已被列为贡果,分为“朝玉、贡果、大栋、魁元”四个品级。
黄酒特点:色泽淡黄透亮,酒香甘甜,略带酸苦,清热解暑,开胃提神,中卫的黄酒做工讲究,选料精细,味道也是独具特色。
制法:做黄酒时,必须选用在农历的六月初六当天采摘的新鲜野菊花,和熬中药时剩下的残渣,与麦子搅动拌匀,和制成酒曲,再将精选挑出的酒谷熬成糊状,再与制好的酒曲全部倒入酒缸内,对入凉开水封缸发酵,待四十天后,开缸用粗罗或竹罩过滤,最后将酒煮沸,即可饮用。
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朝会--以中卫黄河民俗文化“祭河神”为例
![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朝会--以中卫黄河民俗文化“祭河神”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2fa93af111f18583d05aa1.png)
二、 “ 祭河神”的内容与过程
“ 祭河 神” 一般先 有官衙 届时 发布 公 告, 确定吉 日,搭建祭台 , 荐醮迎水。届 时 有 成千 上万朝 会 的群 众在官 渠桥龙 王庙前 祭拜 ,烧香摆供三牧祭礼, 民众 还愿 ,摆放 祭 品, 娱神娱人 , 风俗遗存 。活动开始之前 , 首先举行迎水仪式 ,先选 派一名男童 ( 称迎 水 喜童 ) 。 头结红头绳发髻 , 身穿红衫短裤 , 手拿杨柳 枝 , 沿渠到一里路渠中迎水 ,这时 官衙派人 骑马沿渠督巡 。 迎水喜童迎到水头 后 ,便随水 奔跑在水头前面 , 喜笑颜开 ,欢 蹦乱跳 , 泼水至桥头上岸。这时古渠两岸的 民众欢欣鼓 舞 , 纷纷在渠 中装取新水 , 视为 “ 吉祥水” , 可 以治病 , 有些妇女捧水喝之 , 盼望怀孕早生贵子。还有 的人 向古渠岸边或 渠里放食 ( 当地方言叫 “ 撒食蛋子” ) 。 这时 , 阴 阳、和尚、居士分别开始颂经 , 也是 “ 祭 河神 ”活动 的重要仪程之一。接着 主祭官开 始念诵祭 文 ,内容大致如下 :“ 上 苍造化 , 人为大干之灵。大地厚德 , 水有母乳之情 。 水润泽而物种始生 , 水丰足而百象昌盛 。神 秀黔 中,山耸锦绣画屏 ;福降安顺 , 水生万 千风韵 。白水河美 , 奔雪涌银。笼夜 朗神秘 烟雨 ,映红崖天书光影。以悬崖 峭壁为舞 , 腾跃 大山之魂 。 …‘ 智者乐山 , 仁者乐水 。山 中人 祖 , 顺境应运 ;依山而居 ,喜水 为邻 。 考读 古歌 , 水生先人图腾 ; 寻根溯源 。 水有 生养之恩。 水启心智 , 早创农耕 。 水赐灵慧 , 巧成文明。水作命脉 ,田土产玉生金 ;子孙 繁衍 , 村寨灿若繁星。 与水相近 , 飞流散花 , 孕育心灵 ; 与水相亲 , 瀑布浩荡 , 陶冶品性。 男 儿志刚 , 坦荡直爽 , 遇艰难险阻不改心中 追寻。女子至柔 ,勤劳坚 韧,能化漫漫岁月 为醉人温馨 。水美人心 ,乡俗淳正” 。 祭文 结束后 ,有官人 申明本年度水利工程成 就 , 宣布开水。 这时 ,阴阳、和尚、居士继续诵经燃香 祭拜; 顿时 ,古渠旁龙王庙祭祀现场人山人 海 ,锣鼓 喧天 , 耍龙舞狮 , 单鼓子起舞 , 神 婆跳巧 ,师婆子抖神 ,场面十分 壮观 。紧接 着 民众渐渐开始烧 纸焚香 , 忏悔许 愿。戏台 上秦腔高亢 , 城里 士绅文人踏青祭灵 。此情 此景 正如史志所载 :“ 一自 浩波盈 玉塞 ,年 年钟鼓宴新官”使人流连忘返 。
中卫习俗概要
![中卫习俗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fc25d28ca0116c175e0e4805.png)
提起中卫的风味小吃,来过此地的人无不称赞“物美价廉,留香齿颊,别有风味”。
中卫自古得黄河灌溉之利,形成了稻旱三段轮作制,盛产稻麦和各种杂粮。
南北应时瓜果蔬菜,应有尽有。
鲤、鲫、鲶、鸽子鱼及猪、羊、鸡、鸭、鹅等,种类繁多,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这为中卫风味食品多样,提供了物质条件。
中卫的风味小吃,荤素皆有,各具特色。
计其较为人们喜爱吃的,大概有以下三十余种。
素食类:素菜豆腐、滚粉泡芋头、胡萝卜包子、米黄子、蒜蘸煎豆腐、油饼子夹枣梯、漩粉凉莱。
肉食类:煎猪脏、猪瓤子、浑酒小炒、羊杂碎、大牛杂碎;猪肉焖米饭、蒸羊羔、清汤羊羔、杂烩。
鱼类:蒸咸鱼、清蒸鱼、酸辣鱼、干炸鱼。
乳类:枣糕泡羊奶。
面馍类:大锅揪面、春韭白葱拌水面、炒米、糖酥馍、书本子油馍、牛舌头饼、大月饼产硬面干烙子。
米酒类。
黄酒、醪酒煮鸡蛋。
土糖类:芝麻糖、豆糖;阴米糖、面糖、姜糖、核桃仁糖、胶糖等。
以上各种小吃,都是先期在家里制成半成品或成品,次晨连同锅碗杂具等携带上市。
小吃摊职挎锅架在简易的炉灶上,周围摆上小桌凳,沸腾的汤锅和油锅,边加工边出卖,有的加热后即卖王市场上摊点鳞次栉比,互相竞争,招徕食客.牌子亮,烹调好的,被人们争相购食,一会儿就卖光了。
晚间小吃有卤鸡、卤蛋、浑酒小炒、醪酒煮鸡蛋、米黄子、糖酥馍、书本子油馍等.虽夜深入静,但吆喝叫卖声仍不绝于耳。
上述小吃的制作方法烹调技术,各有自己的经验和专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户,有的子袭父业,甚至几代相传.三十年代市上曾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南缠(绰号)的包子,侯林的面,解三的干烙泡不烂……”另夕陋有张殿儒的小炒肉,李家招六子的炒面,范家大保的羊杂碎,雍素菜的烩豆腐,李茂盛的牛杂碎等典型吃食,最能招徕顾客。
风味小吃的特点是,用料便宜,配搭合理;省钱、有味,有凉,有热,食客“立等就吃”。
不仅中卫城乡人民喜爱,而盘过往旅客流不前往尝试大饱口福。
食后的评论是:“中卫的小喘味美价廉,果然名不虚传。
中卫非遗项目
![中卫非遗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d4cf991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8.png)
中卫非遗项目
宁夏中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很多,包括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传统美术、戏曲和民俗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非遗项目:沙坡头的传说和枸杞传说,属于民间文学。
回族砖雕,属于民间美术。
中宁舞龙,属于民间舞蹈。
箍窑,属于民间手工技艺。
民间绘画和古建营造技艺,属于传统美术。
浮雕技艺和黑陶烧制技艺,也是传统美术。
纸扎技艺,是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中卫道情,属于戏曲。
中卫庙会和中卫社火,属于民俗。
此外,宁夏中卫还有多项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其扩展项目名录。
比如,黄羊钱鞭入选传统舞蹈项目,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传统技艺项目。
同时还有多项非遗项目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卫旅游景点介绍
![中卫旅游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7646b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4.png)
中卫旅游景点介绍
中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个拥有着丰富
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中卫市境内有着多处著名的旅游
景点,包括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
来观光游览。
以下将为您介绍中卫市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
首先是中卫市的自然风光景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沙坡头景区。
沙坡头位于中卫市西南约25公里处,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景观之一,
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壮观的沙丘、奇特的雅丹地貌
和独特的沙漠植被,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沙漠之美。
除了沙坡头,中卫市还有其他一些自然景点,如沙湖景区、银川河谷森林公
园等,都是观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其次是中卫市的历史遗迹景点。
在这里,游客可以前往中卫市
区内的南城墙遗址,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城墙遗址,见证着
中卫古城的历史变迁。
此外,中卫市还有一些古老的寺庙和古迹,
如南梁寺、西夏王陵、回龙寺等,都是历史爱好者不容错过的景点。
最后是中卫市的民俗风情景点。
在这里,游客可以前往中卫市
区内的民俗文化村,体验回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在这里,游客
可以欣赏到回族传统建筑、手工艺品、民俗表演等,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此外,中卫市还有一些传统的民俗节日和活动,如回族的婚礼仪式、赛马会等,也是游客了解回族文化的好机会。
总的来说,中卫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风光、历史遗迹还是民俗风情,都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中卫市的旅游景点,前来感受这里的魅力。
中卫市的建筑风格
![中卫市的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8b85af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0.png)
中卫市的建筑风格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卫市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卫市的建筑风格。
一、背景介绍中卫市地处黄河上游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交流,这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建筑方面,中卫市主要分布着明清时期和现代时期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
二、明清时期建筑1. 宗教建筑在明清时期,宗教信仰盛行,因此许多宗教建筑得到了兴建和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回族特色的清真寺。
这些清真寺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灰泥墙体,并配以独特的装饰图案和雕刻技法。
例如位于沙坡头镇的哈密大寺就是一座典型的回族清真寺。
2. 民居建筑在明清时期,中卫市的民居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庭院和花园,以及精美的雕刻门窗和墙壁装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中宁县城的鲁家大院,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大型民居建筑群,被誉为“宁夏民居之冠”。
三、现代时期建筑1. 政府机关建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卫市开始兴建一些现代化的政府机关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外观简洁大气,展现出城市现代化的形象。
例如位于沙坡头区政府大楼就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化政府机关建筑。
2. 商业综合体建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卫市开始兴建一些商业综合体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集合了购物、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并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展现出城市现代化的面貌。
例如位于中宁县的万达广场就是一座典型的商业综合体建筑。
四、总结中卫市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特色。
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展现了回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现代时期的政府机关建筑和商业综合体建筑则展现了城市现代化的风貌。
这些建筑为中卫市增添了无限魅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旅游目的地。
宁夏的传统民俗活动
![宁夏的传统民俗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b6fe09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8.png)
宁夏的传统民俗活动
宁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其中:
1. 宁夏春节画面:在春节期间,全宁夏有八大丰富多彩的传统画面,如贴春联、燃灯节、过年门、大礼堂、系灯笼、贴花布、灯笼牵牛、灯笼摆把节等等,让人一览无余的浓浓的年味。
2. 穿越宁夏的火辣节慢舞:宁夏的“火辣节”慢舞是一种热情洋溢的传统舞蹈,通常在夏天的热闹节日里进行,慢舞的舞蹈动作细致安排,纷繁复杂,流畅而安定,男女合唱,歌词歌舞节拍准确和谐、婉转曲折。
3. 宁夏歌唱节:宁夏歌唱节有别于一般的歌唱音乐会,以宁夏传统歌曲、民歌为主,重视传承宁夏民族及山歌民歌文脉,以歌唱传播宁夏古老的灿烂文化。
4. 狮舞节:狮舞节是为庆祝新的一年而隆重举行的一场狮舞表演,在夺取礼品的游戏中,两只绳结的狮子拉着彩绸大家团聚在一起踏着节拍舞蹈,尽显宁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节庆的乐观气息。
5. 五彩插绳:五彩插绳活动是宁夏年轻人年后乐趣的必修课,特别是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在新年伊始,可以表达满腔热情、释放心中的热情。
中卫市旅游攻略
![中卫市旅游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ee13c4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e.png)
中卫市旅游攻略
中卫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河下游,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
要驿站。
中卫市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沙漠风光、草原牧歌和古老民俗的魅力。
探寻历史遗迹
中卫市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如西夏王陵、银川王府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见
证了中卫悠久的历史。
游客可以在这些遗迹中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
沙漠探险之旅
中卫市有着壮丽的沙漠风光,如沙坡头、沙漠公园等景点,是沙漠探险爱好者的
天堂。
你可以体验沙漠骆驼穿越、沙漠滑沙等刺激的活动。
品尝当地美食
在中卫市,你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回民美食,如羊肉汤、手抓饼等,这些美食融
合了回族独特的烹饪技艺,味道鲜美可口。
感受民俗文化
中卫市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游客可以参与各种传统节日庆典,欣赏传统表演,
了解回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统。
中卫市旅游攻略,让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美
好的回忆。
中卫的历史传说故事
![中卫的历史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cd892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9.png)
中卫的历史传说故事中卫,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这座城市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着迷的历史传说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故事一:中卫的起源据传,上古时期,中卫地区曾经是一片荒芜的土地,没有人类生活。
然而,一位名叫卫室的神秘人物来到这里,并开始耕种土地,建造房屋。
他努力开垦土地,引领人们来到这里定居。
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的贡献,人们将这个地方命名为“中卫”。
从此以后,中卫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城市。
故事二:王母娘娘的庇佑相传古代中卫城内有一座神秘的山洞,据说这是王母娘娘的居所。
每当城市面临危难时,王母娘娘就会出现,保护中卫的人民免于灾难。
一次,中卫城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庄稼都枯萎了,人们面临生活困境。
就在人们绝望之际,王母娘娘出现了,她带来了雨水,给中卫城带来了丰收和幸福。
故事三:勇士与蛟龙的战斗在中卫的历史上,有一位勇敢的勇士,他的名字叫李长。
据传,中卫城周围的湖泊里住着一条凶猛的蛟龙,它经常袭击城市并伤害人民。
李长决定挑战蛟龙,他带着一把利剑来到湖边。
经过激烈的战斗,李长最终击败了蛟龙,并将其赶走。
从那以后,中卫再也没有受到蛟龙的威胁。
故事四:卫室的传奇卫室是中卫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被视为中卫的创始人。
据说他是一位智慧而善良的国王,他致力于推动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卫室还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规章制度,为中卫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传奇故事在中卫的历史中广为流传。
这些历史传说故事使中卫成为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地方。
它们展示了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民的智慧。
中卫的历史传说故事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视这个古老城市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来了解中卫的过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参观中卫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中卫博物馆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d07e86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3.png)
参观中卫博物馆的观后感朋友们!我前几天去参观了中卫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小冒险呢。
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里面的陈列品那叫一个丰富多样,从古老的石器时代开始,就像在给我讲述中卫这片土地上老祖宗们的故事。
那些粗糙的石器,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你只要一想到,这可是好几千年以前的人用过的东西,就觉得特别神奇。
这就好比你拿着一部智能手机穿越回古代,古人看你的手机觉得超厉害,咱们看这些石器也是这种感觉,充满了对先人的敬意和对时间的惊叹。
再往前走,看到那些介绍中卫古代文明发展的展品和展板,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这里有好多精美的陶器,上面的花纹就像是古人画的密码一样。
我就在那儿瞎琢磨,这些花纹是不是他们在记录当天吃了啥,或者是看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呢?还有那些青铜器,泛着一种神秘的幽光,感觉每一件都能说出好多故事。
有的青铜器造型奇特,我看了半天,心里想着这古人的脑洞可真大,说不定比咱们现代人还会玩创意呢。
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关于中卫古代商贸往来的展示。
原来中卫在很久以前就是个热闹的商业枢纽啊,就像现在的那些繁华大都市一样。
各种商队从这儿经过,带来了不同地方的特产和文化。
这让我不禁想象,那时候的中卫街头肯定是各种口音、各种服饰的人都有,热闹非凡。
那些用来交易的货币、度量衡的器具,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商业的繁荣昌盛。
我都能想象出商人们讨价还价的场景,肯定特别有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卫的民俗文化展区。
一进去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传统的中卫人家。
那些色彩鲜艳的民间手工艺品,像剪纸、刺绣之类的,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每一幅剪纸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还有喜气洋洋的人物。
刺绣就更厉害了,那细密的针脚,精美的图案,感觉绣这些的人肯定是个超级细心又充满艺术感的高手。
还有那些传统的服饰,穿上感觉就能立马穿越成中卫古代的帅哥美女。
我站在那儿,都能想象出以前中卫人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穿着漂亮的衣服,家里贴着精美的剪纸,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和欢乐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毛皮鞣制工艺史志记载,在千年前,中卫地区的养羊业已相当发达,到了清乾隆年间,滩羊二毛裘皮就已文明于世,滩羊出现在中卫大地上已逾数百年历史。
中卫滩羊属长尾脂、粗毛裘皮用绵羊品种。
在世界养羊业中至今还没有发现类似滩羊的裘皮羊,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滩羊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009年《二毛皮鞣制工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传统的二毛皮加工工艺、旧时曾为民间流动的一道独特风景。
现在“羊把式”(传承人)对裘皮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传统的裘皮加工工艺大多采用黄米等农作物进行鞣制,工序非常复杂。
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滩羊,毛色洁白,质地坚韧,非常结实,尤其毛穗呈现特有的弯曲柔这状,轻轻抖动,如玉簪滨落,,梨花纷飞享有“九道弯”美誉。
若将皮板纵横倒提,只见洁白的毛穗,自然下垂,宛如冰锥叠撞倾倒,平户涟漪荡漾,若在轻抖,仿佛玉簪滨落,梨花纷飞,更觉轻盈动人。
用滩羊二毛皮制作的男女皮衣穿着舒适,美观大方,保温性能极佳。
用其制作高档服饰的镶嵌,色调明快,典雅素致,别具风韵。
中卫民歌涉及爱情生活的主要体现旧社会青年男女吐露纯真爱情,抒发离愁别怨,反抗封建婚姻等多种内容,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感人的爱情。
反应日常生活的民歌中最具普遍性的有仪礼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祛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多为吟诵演唱)。
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
民歌虽来自民间,它的内容、韵律中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对社会和人生的解读,正式因为它的内容通俗易懂,贴切的反应了人们的心声,所以才悠远流传至今。
传统民歌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风格色彩、音乐特征、审美特色的载体。
民歌依即兴方式创作,借口传心授流播,因而是最贴近民众与社会现实、最直接地反应当地人民大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中卫地区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小曲,目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民歌,就形势而言,除民谣、二哥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山花儿”、“十二个月”、“王哥放羊”等具特色的多种形式。
民歌内容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各个时代各民族的民歌,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道教音乐流传入中卫地区的确切年代无从考证,具史料记载,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四川道人龙门派金真道士第十七带北、弟子罗教福支由定居中卫老君台“金真观”,至今收徒传道二十一代,有教徒几百人。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演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办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道教音乐渊源甚古,历经千百年悠久传承,道教音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从道教音乐的功能,它既是道教徒举行宗教法事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以一种艺术形式感化百姓而传教布道方式,所以,道教音乐具有宗教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功能。
于道教内部而言,道教音乐是道徒行法布道的仪式内容,是道徒与各界沟通的特殊“语谈”,于道教外部观之,道教音乐又是娱神乐人的一种有着欣赏价值的艺术形式,有陶冶性情的社会功能。
道教音乐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由人声唱诵的“经韵音乐”,其二是由乐器奏的“曲牌音乐”,“经韵音乐”在唱诵时,往各市地有乐器和法器伴奏、所使用的乐器和法器,因各地宫观之性质与条件不尽相同,于数量和种类上也就多寡不一。
一般来说,大致有鼓、钹、木鱼、磐等法器,乐器有笙、箫、管、二胡、琵琶、三弦等等。
陶瓷烧制技艺中卫下河沿曾经是宁夏的瓷都,位于常乐镇下河沿村,南约1.5公里的山沟里,倍称老窖沟。
窖址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150米-280米,窑炉附近堆积的残瓷片最厚处约有10多米,由此判断当时烧制瓷器的规模相当大下河沿码头是黄河上的水运要冲,是青海、兰州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
北魏时黄河开始有河运业,在隋、唐、西夏和元代的数百年间,黄河河运业常和西段“丝绸之路”相连接,各地客商货运过载,往来不断。
下河沿窑当年生产的瓷器除了畅销于中卫地区,还沿着黄河远销银川和内蒙古一带。
下河沿窑主要生产的是民用生活瓷,属于民窑。
器型有各式碗、盘、盆、双耳罐、盘口瓶、桶式瓶、钵、罐、油灯、工具等、釉色以黑釉、褐釉、白釉、青黄釉为大宗。
装饰方法有白釉褐彩、点釉、刻划花等。
这里煤炭资源丰富.地下泉水潺潺不断流出.并且附近山沟里还有大量陶土、是烧制瓷的理想场所。
下河沿窑烧制的瓷器种类繁多,其白釉褐彩碗、褐彩盘的褐色点彩装饰是典型的北方元代瓷器的特征。
另外,白釉褐彩盆、白釉褐彩桶式瓶等,也有典型的北方元代瓷器的特征,据初步推断下河沿窑的烧制年代上限应该在元代,下限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是当时西北较大的一处瓷器烧制作坊.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宁夏瓷都。
中卫下河沿民窑瓷,生产技艺是中卫地区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
放荷灯“放荷灯”民俗在中卫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长久不衰。
在中卫年俗文化中有“放河灯”的民间习俗,在每年正月初八的晚上,位于中卫市区南边黄河沿岸的福星寺、圆通寺等寺庙都会举行“放河灯”仪式。
旁晚群众带着做好的荷灯从圆通寺出发,一路敲锣打鼓向黄河岸边前行。
7时左右,人们将一盏盏荷灯点亮,轻轻地放进河水中.寄托美好心愿。
此时,顺水漂流的荷灯发出点点光芒,将河面照亮。
“放荷灯”注重的是内涵而不仅是形式,无论放什么样的荷灯,内心的良好祝愿是寄托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正是这些富于东方古典审美意味的细节,在中卫农历年里.,依然镌刻着多元共生叉错杂交织的乡土文化生态景观。
我们心动的是,感恩、希望、祝福、祈祷、孝道、天人合一、伦理教化依然充溢在“春节”的每个传统仪式中。
“放河灯“为中卫人重新构建了一个敬晨自然、人伦融洽、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
方言剧中卫方言以秦晋方言为基础,以中原、吴越方言等多种成份为混合。
过去中卫方言很少受到外来方言的冲击。
由于进入改革开放80年代以来,由于本地区人口的大量流动,加速了中卫方言的变异。
申报方言剧项目,也是对中卫地区方言文化遗产的抢救。
人民群盘是方言的创造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文艺巨匠,更要让广大人民有文化的渠道和途经表达自己的梦想和诉求。
方言剧《过寿》就是用自己的土语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中卫话在宁夏诸多方言中比较特殊,不论体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富有特色的中卫腔,就能立马找到自己的乡亲。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只有我们科学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方言,才能更好地为中卫的发展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跷跑驴高跷跑驴是流传于中卫地区传统社火中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是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发展、保存的艺术之一。
近代流行最广泛的民间传统杜火舞蹈之一。
在旧历的正月间,正是春节农闲的时候,劳动人民祝愿新的年能够风调雨顺,五俗丰登,使生活过得更好。
高跷跑驴舞可以调节现场中的表演气氛,又富于变化,多姿多彩。
由于是自娱性;群众性的活动,在几百年漫长的岁月中,变化甚微。
它根植在人民生活之中,在各种不同的时代,都保存了下来。
直到今天高跷跑驴仍是中卫地区流行最广,最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它生动的体现着中卫地区传统文化表现方式肖记水面传统技法最关键是“压“和”切“。
按特殊的工艺配方合面揉成团,用一根胳膊粗的杠子压,杠子的一头固定在墙里,人骑在另一头来压,这样压出来的面,薄如纸,韧如绸,直到将面团碾压成厚度不足0.3毫米薄的面片时再折叠成垛,用大面刀切成细丝而成,成品煮熟后劲脆鲜香,并可任意配佐料,在中卫地区诸多风味小吃中独树一帜。
打铁花古老的中卫,旧时在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放焰火,踩高跷,中卫城里还流行“打铁花“的习俗。
它是独特而古朴的民俗节日娱乐形式之一。
当正月十五的夜晚来临,家家户户门前张挂着红灯笼,社火队伍穿过大街小巷,人们老少相携,全家出动看焰火。
这时穿越黄河两岸,聚集在城里的群众成千上万,等待昔“打铣花“这一惊心动魄的时刻”打铁花“时,首先要一个专门的炉子,傍晚,把炉子生着,上面放上几十个特制的化铁罐,罐里装昔碎生铁块。
燎疳节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燎疳”是中卫地区突出的传统文化事象之一。
传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烧能燎,才能驱毒祛病,驱除病魔和鬼怪岁岁健康保平安。
中卫燎疳的习俗是人们源于上古时期对火神的崇拜,相信依火的能力驱邪除邪魔,保佑人人平安,庄稼丰收。
燎疳是在中卫这块土地上遗存下来的传统习俗。
在这一天晚上,不管是偏僻幽静的农村,还是喧嚣热闹的城镇,无论是农家院落,还是街道社区,到处火光闪闪,热闹非凡。
鞭炮噼噼啪啪声,大人小孩的叫喊声、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整个中卫城乡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最后大人们把余火用木锨扬起来,边扬边念:“今年麦子开花了.年年世世好庄稼”,根据打起的火花形状预测当年粮食的收成情况。
燎疳后一年一度的春节也进入了最后一个高潮。
燎疳它保留了我区农耕文化和民间乡俗原生态面貌,被区外专家视为宝贵的“活文物”,是中卫地区独特而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
“燎疳”既是古老民俗的延续,又有祈求当年健康幸福、五谷丰登之意,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可以营造祥和的气象。
手工地毯编制技艺中卫是宁夏手工地毯主要的生产传承之地,有三百多年历史。
地毯的生产过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与积累。
中卫有顶级的羊绒和羊毛,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制作的纯手工地毯,在染色工艺上,采用几百年来一直延续的天然植物染色技术。
对于一块地毯的价值来说,质量的优劣是靠工艺道数评定,道数越高,质量越上乘,图案越精致。
近年来,中卫手工地毯又有了很快的发展,不仅远销欧美国家,而且曾为自治区制作了精美的礼品。
手工地毯是地毯中最具工艺与艺术价值的物品,高档手工地毡被称为软黄金,是家庭富裕和品味的象征。
中卫手工地毽以纯羊毛为材料.前后经过图案设计、配色、染纱、上经、手工打结、平毯、片毯、洗毯、投剪、修整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
它可以将几十种色彩和谐地揉合在一起.紧密精致的毡面可以使地毡的寿命延长到几十年上百年。
如此繁琐的工艺,使得制做一块毯子的时间需要从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
濉羊牌纯手工地毯,图案颜色繁密,具有深郁的民族风格,整体气质雍客华贵.图案华丽浪漫,简洁明快,清新雅致,是中卫手工技艺之精华白酒酿酒技艺中卫自古盛产白酒,白酒史载已有600多年,是宁夏唯一有历史记载的酒乡。
明清时期,中卫香山已发明用叶生草类绵蓬种籽酿造醇酒的方法,称“绵蓬酒”。
清乾隆《中卫县志》率先记载了当时所酿“绵蓬酒”的盛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卫的水美,美在资源丰沛,水质佳良.清澈透明,好水酿好酒。
这便是中卫酒久负盛名的根源。
当今中卫“香山春”系列白酒,畅销全国,走出国门。
香山酒业如今延用着中国烧酒第一锅和”义隆源”烧酒巨型蒸酒铸铁甄锅技艺.传承着140年的酿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