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仪器分析(高职)黄一石主编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外部因素: 受溶剂的极性和仪器色散元件性能影响
溶剂极性↑
极性基 团伸缩
振动频率 ↓
色散元件性 能优劣
相邻峰的分辨率
1、基本原理
(2)内部因素:
a,诱导效应(吸电效应):
取代基的 电负性
静电诱 导作用
分子中电子 的分布
键力常数 的变化
基团的特 征频率
吸电性 ,双键性 ,K
1、基本原理
能斯特灯:由混合的稀土金属(锆、钍、铈)氧化 物制成,工作温度在1750℃。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 在短波范围使用比硅碳棒有利,但其价格较贵,操作不 如硅碳棒方便。
2、红外吸收光谱仪
(2)吸收池(样品池) 分析气体时用气体池;分析液体使用液体池;分析固体
用固体支架。各类吸收池都有岩盐窗片。最常用的是KBr ,因为KBr在4000-400cm-1光区不产生吸收,因此可绘制 全波段光谱图。使用中要注意防潮。
例如,正丁基乙烯醚 (n-C4H9O-CH=CH2) 分了中的双键与氧 原了相连接,=CH面外弯曲振动次数由990 cm-1降至810 cm-1, 它的倍频(2×810cm-1=1620 cm-1)刚好与双键基频 (1623 cm-1)靠 近,因此发生费米共振,从而出现1640 cm-1和1613 cm-1两个强 吸收峰。
1、基本原理
吸收峰强的表示方法
➢ 极强峰 ε大于100 ➢ 强峰 ε=20~100 ➢ 中强峰 ε=10~20 ➢ 弱峰 ε=1~10 ➢ 极弱峰 ε<1
影响峰强度的因素
➢ 基频峰高于泛频峰 ➢ 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 ➢ 跃迁几率:激发态分子占所有分子的百分数
注: Δμ↑,跃迁几率↑, ε ↑
(4) 叁键与累积双键段
C≡C, C≡N等叁键的伸缩振动
2400~2100cm-1
C=C=C,N=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
1、基本原理
(5) 羧基伸缩振动段
羧基的伸缩振动在1900~1650cm-1,强度大,特征明显。
(6) 双键伸缩振动段
烯烃中的双键和芳环上的双键以及碳氮双键的伸缩振动 在1675~1500cm-1。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μm (1000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
近红外区:0.78~2.5μm (12820----4000cm-1 ) —OH和—NH倍频吸收区
中红外区:2.5~25μm (4000----400cm-1 ) 基团的基频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远红外区:25~500μm (400----20cm-1 ) 纯转动光谱
看到两个以上的吸收峰
(8) 不饱和C-H面外变形振动段
➢ 烯烃C-H面外变形振动γC-H位在800~1000cm-1; ➢ 不同取代类型的烯烃,其γC-H位置不同,可用以判断
烯烃的取代类型;(具体见教材P120 图3-8)
1、基本原理
表1 主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谱带
1、基本原理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频 峰
合频峰
三倍频峰(υ=0→υ=3) 3 L 3
L 1 2
差频峰(即υ=1→υ=2,3- - -产生的峰) L 1 2
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 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即υ=1→ υ=2,3- -产生的峰)
即 L
注:泛频峰强度较弱,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特征性
2、红外吸收光谱仪
(4)检测器
A、高真空热电偶:是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 器。热电偶两端点由于温度不同产生温差热电势,让红外光照 射热电偶的一端,此时,两端点间的温度不同,产生电势差, 在回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大小随红外光的强弱而变化,试样 吸收红外光,引起电流大小的改变。热电偶密封在一个高真空 的玻璃容器内。高莱池
1、基本原理
分子振动
对于多原子分子,由于一个原子可能同时与几个其它原子形成化学 键,它们的振动相互牵连,不易直观地加以解释,但可以把它的振动分解 为许多简单的基本振动,即简正振动。
1、基本原理
分子振动的形式(多原子分子)
一般将振动形式分成两类: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 a. 伸缩振动(νs νas )
红外吸收峰类型 a)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基 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即υ=0 → 1 产生的峰)
1 L
➢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 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
1、基本原理
b)泛频峰
泛 倍频峰 二倍频峰(υ=0→υ=2) 2 L 2
1、基本原理
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具体见教材P125 表3-3
2、红外吸收光谱仪
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
基本结构
光源
样品池
单色器
检测器
记录仪
岛津IR-435 红外分光光度计
2、红外吸收光谱仪
(1)光源:提供红外辐射 硅碳棒:由碳化硅烧结而成,工作温度1200-
1400℃,发光面积大,价格便宜,操作方便。使用波长 范围较能斯特灯宽。
1、基本原理
(5)振动偶合 适当结合的两个振动基团,若原来的振动频率很近,它
们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而使得谱峰裂分为两个,一个 高于正常频率,一个低于正常频率。这种两个基团的相互 作用被称为振动的偶合。
酸酐的两个羧基
1、基本原理
(6) 费米共振 当一个振动的倍频与另一个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于发
生相互作用而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这种现象叫做 费米共振。
B、热释电检测器: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常用检测器 。用硫酸三苷肽(简称TGS)的单晶薄片作为检测元件。特点 是响应速度块,能实现高速扫描。
也可用KI、KCl、NaCl等。
红外用KBr
2、红外吸收光谱仪
吸收池
气体吸收池
一种 液体池
固体支架
2、红外吸收光谱仪
(3)单色器 功能是把通过样品池和参比池而进入入射狭缝的复合
光色散成单色光,再射到检测器上加以测量。单色器有两 种:
A、棱镜:早期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用棱镜。 B、光栅:目前多用光栅,分辨率高,价格便宜。
伸缩振动
1.对称伸缩振动: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同时发生
AX 2型分子
AX 3型分子
s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CH 2
~
2850 cm1
s CH 3
~
2870 cm1
2.反称伸缩振动: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交替发生
AX 2型分子
AX 3型分子
as CH 2
~
2925 c m 1
as CH 3
~
2960 cm1
1、基本原理
即 L
➢ 分子在振、转过程中的净偶极矩的变化不为0,
即分子产生红外活性振动,且辐射与分子振动发生
能量耦合。
即 0
❖ 红外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产生偶极矩的变化,从而产生红外吸 收的性质
❖ 红外非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不产生红外 吸收的性质
1、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关系的基本概念
1、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应用
1.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类别(芳香类) 2.确定官能团:
例:—CO—,—C=C—,—C≡C— 3.推测分子结构(简单化合物) 4.定量分析
1、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 ➢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亦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 限制; ➢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不破坏试样,分析速度快,操 作方便; ➢现在已经积累大量标准红外吸收光谱图可供查阅; ➢ 红外吸收光潜法也有其局限性,即有些物质不能产生 红外吸收峰。且有些物质不能用红外鉴别。
变形振动
1.面内弯曲振动β:弯曲振动发生在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内,其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剪式振动δ:振动中键角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AX 2型分子
CH 2 ~ 1465 20cm1
2)面内摇摆ρ: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动
AX 2型分子
CH 2 ~ 720cm1
— (CH 2 )n — n 4
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发生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它
又分为对称伸缩振动(νs )和不对称伸缩振动(νas ) 。
b. 变形振动(又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用符号δ表示) 基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振动。变形振动
又分为面内变形振动、面外变形振动和对称与不对称变形振动。
1、基本原理
判断有无芳环存在:芳环骨架振动在1600~1500cm-1之 间有2~3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判断C=C或C=N键 在1675~1600cm-1 的吸收峰。
1、基本原理
(7) C-H面内变形振动段
➢ 烃类C-H面内变形振动在1475~1300cm-1; ➢ 甲基、亚甲基的变形振动位置一般都比较固定。 ➢ -CH3由于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变形振动,通常可以
1、基本原理
(2) 不饱和C-H伸缩振动段
烯烃、炔烃和芳烃等不饱和烃的C-H伸缩振动大部分在 3100~3000cm-1,端炔基(≡C-H)的红外吸收在3300cm-1
(3) 饱和C-H伸缩振动段
甲基、亚甲基、叔碳氢及醛基的饱和C-H基伸缩振动段 在3000~2700cm-1,其中只有醛基C-H伸缩振动在2720cm-1附 近(特征吸收峰),其余均在3000~2800cm-1。 3000cm-1区分饱和和不饱和烃的分界线。
(1) O-H, N-H伸缩振动段
➢ O-H伸缩振动在3700~3100cm-1,游离的羧基的伸缩振 动频率在3600cm-1左右,形成氢键缔合后移向低波数,谱带 变宽,羧基中的O-H吸收峰宽到3200~2500cm-1,该普带是 判断醇、酚和有机酸的重要依据。 ➢ 一级、二级胺或酰胺等的N一H伸缩抓动类似于O-H键, 但-NH2为双峰, -NH-为单峰。游离的N-H键伸缩振动 在3500~3300cm-1,强度中等,缔合将使峰的位置及强度都 生变化.但不及羧基显著,向低波数移动大约100cm-1左右,
3.对称与不对称振动:
1)对称的变形振动δ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变大或减
小
AX 3型分子
s CH 3
~ 1375cm1
2)不对称的变形振动δa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不同时变 大或减小
AX 3型分子
as CH 3
~ 1450 cm1
振动能级的跃迁
1、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产生条件
➢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频率恰等于分子振动频率整数倍
(2)共轭效应: 形成多重键的π电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移动,最终使 振动频率移向低波数区
共轭效应使电子离域,双键性 ,K
1、基本原理
(3)偶极场效应: 在分子空间内相互靠近的官能团之间能产生偶极场
效应,从而使的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4)氢键效应:
羧基与羧基间易形成氢键,从而使得电子云密度平均 化,最终使伸缩频率降低;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1 基本原理 3.2 红外吸收光谱仪 3.3 实验技术 3.4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3.5 实验
1、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 区电磁辐射的选择 性吸收特性来分析 分子中有关基团结 构的定性、定量信 息的分析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1、基本原理
红外光的分区
1、基本原理
2.面外变形振动γ:弯曲振动在垂直于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内发生,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面外摇摆ω:两个X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AX 2型分子
CH 2 ~ 1300 cm1
2)蜷曲τ:一个X原子在面上,一个X原子在面下的振动
AX 2型分子
CH 2 ~ 1250 cm1
1、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7)立体障碍 由于立体障碍,碳基与双键之间的共轭效应受到限制时,
υC=O较高。
在(b)中,由于接在C=O上的CH3的立体障碍,C=O与苯环 的双键不能处于同一平面,所以υC=O较(a)高。
1、基本原理
(8) 环的张力最大 环的张力越大υC=O振动频率越高。
在以上几种酮中,四元环的张力最大,因此υC=O振动频率最 高。
➢ 包含H的各种单键、双键和三键的伸缩振动及面内弯 曲振动
✓ 特点:吸收峰稀疏、较强,易辨认
2.指纹区: 1250~400cm-1的低频区 ➢ 包含C—X(X:O,H,N)单键的伸缩振动 ➢ 及各种面内弯曲振动 ✓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
1、基本原理
通常中红外光区又可分为四个吸收区域(如教材P121表3-2所示) 或以下八个吸收段:
取代苯的泛频峰
1、基本原理
特征峰与相关峰
➢特征峰: 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相关峰: 由一个官能团引起的一组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
特征峰。
相关峰的数目与基团的活性振动及光谱的波数范围有关 用一组相关峰才可以确定确定一个官能团的存在
1、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的分区
1.特征区(特征频谱区): 4000~1250cm-1的高频区
溶剂极性↑
极性基 团伸缩
振动频率 ↓
色散元件性 能优劣
相邻峰的分辨率
1、基本原理
(2)内部因素:
a,诱导效应(吸电效应):
取代基的 电负性
静电诱 导作用
分子中电子 的分布
键力常数 的变化
基团的特 征频率
吸电性 ,双键性 ,K
1、基本原理
能斯特灯:由混合的稀土金属(锆、钍、铈)氧化 物制成,工作温度在1750℃。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 在短波范围使用比硅碳棒有利,但其价格较贵,操作不 如硅碳棒方便。
2、红外吸收光谱仪
(2)吸收池(样品池) 分析气体时用气体池;分析液体使用液体池;分析固体
用固体支架。各类吸收池都有岩盐窗片。最常用的是KBr ,因为KBr在4000-400cm-1光区不产生吸收,因此可绘制 全波段光谱图。使用中要注意防潮。
例如,正丁基乙烯醚 (n-C4H9O-CH=CH2) 分了中的双键与氧 原了相连接,=CH面外弯曲振动次数由990 cm-1降至810 cm-1, 它的倍频(2×810cm-1=1620 cm-1)刚好与双键基频 (1623 cm-1)靠 近,因此发生费米共振,从而出现1640 cm-1和1613 cm-1两个强 吸收峰。
1、基本原理
吸收峰强的表示方法
➢ 极强峰 ε大于100 ➢ 强峰 ε=20~100 ➢ 中强峰 ε=10~20 ➢ 弱峰 ε=1~10 ➢ 极弱峰 ε<1
影响峰强度的因素
➢ 基频峰高于泛频峰 ➢ 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 ➢ 跃迁几率:激发态分子占所有分子的百分数
注: Δμ↑,跃迁几率↑, ε ↑
(4) 叁键与累积双键段
C≡C, C≡N等叁键的伸缩振动
2400~2100cm-1
C=C=C,N=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
1、基本原理
(5) 羧基伸缩振动段
羧基的伸缩振动在1900~1650cm-1,强度大,特征明显。
(6) 双键伸缩振动段
烯烃中的双键和芳环上的双键以及碳氮双键的伸缩振动 在1675~1500cm-1。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μm (1000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
近红外区:0.78~2.5μm (12820----4000cm-1 ) —OH和—NH倍频吸收区
中红外区:2.5~25μm (4000----400cm-1 ) 基团的基频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远红外区:25~500μm (400----20cm-1 ) 纯转动光谱
看到两个以上的吸收峰
(8) 不饱和C-H面外变形振动段
➢ 烯烃C-H面外变形振动γC-H位在800~1000cm-1; ➢ 不同取代类型的烯烃,其γC-H位置不同,可用以判断
烯烃的取代类型;(具体见教材P120 图3-8)
1、基本原理
表1 主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谱带
1、基本原理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频 峰
合频峰
三倍频峰(υ=0→υ=3) 3 L 3
L 1 2
差频峰(即υ=1→υ=2,3- - -产生的峰) L 1 2
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 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即υ=1→ υ=2,3- -产生的峰)
即 L
注:泛频峰强度较弱,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特征性
2、红外吸收光谱仪
(4)检测器
A、高真空热电偶:是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 器。热电偶两端点由于温度不同产生温差热电势,让红外光照 射热电偶的一端,此时,两端点间的温度不同,产生电势差, 在回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大小随红外光的强弱而变化,试样 吸收红外光,引起电流大小的改变。热电偶密封在一个高真空 的玻璃容器内。高莱池
1、基本原理
分子振动
对于多原子分子,由于一个原子可能同时与几个其它原子形成化学 键,它们的振动相互牵连,不易直观地加以解释,但可以把它的振动分解 为许多简单的基本振动,即简正振动。
1、基本原理
分子振动的形式(多原子分子)
一般将振动形式分成两类: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 a. 伸缩振动(νs νas )
红外吸收峰类型 a)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基 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即υ=0 → 1 产生的峰)
1 L
➢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 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
1、基本原理
b)泛频峰
泛 倍频峰 二倍频峰(υ=0→υ=2) 2 L 2
1、基本原理
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具体见教材P125 表3-3
2、红外吸收光谱仪
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
基本结构
光源
样品池
单色器
检测器
记录仪
岛津IR-435 红外分光光度计
2、红外吸收光谱仪
(1)光源:提供红外辐射 硅碳棒:由碳化硅烧结而成,工作温度1200-
1400℃,发光面积大,价格便宜,操作方便。使用波长 范围较能斯特灯宽。
1、基本原理
(5)振动偶合 适当结合的两个振动基团,若原来的振动频率很近,它
们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而使得谱峰裂分为两个,一个 高于正常频率,一个低于正常频率。这种两个基团的相互 作用被称为振动的偶合。
酸酐的两个羧基
1、基本原理
(6) 费米共振 当一个振动的倍频与另一个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于发
生相互作用而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这种现象叫做 费米共振。
B、热释电检测器: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常用检测器 。用硫酸三苷肽(简称TGS)的单晶薄片作为检测元件。特点 是响应速度块,能实现高速扫描。
也可用KI、KCl、NaCl等。
红外用KBr
2、红外吸收光谱仪
吸收池
气体吸收池
一种 液体池
固体支架
2、红外吸收光谱仪
(3)单色器 功能是把通过样品池和参比池而进入入射狭缝的复合
光色散成单色光,再射到检测器上加以测量。单色器有两 种:
A、棱镜:早期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用棱镜。 B、光栅:目前多用光栅,分辨率高,价格便宜。
伸缩振动
1.对称伸缩振动: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同时发生
AX 2型分子
AX 3型分子
s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CH 2
~
2850 cm1
s CH 3
~
2870 cm1
2.反称伸缩振动: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交替发生
AX 2型分子
AX 3型分子
as CH 2
~
2925 c m 1
as CH 3
~
2960 cm1
1、基本原理
即 L
➢ 分子在振、转过程中的净偶极矩的变化不为0,
即分子产生红外活性振动,且辐射与分子振动发生
能量耦合。
即 0
❖ 红外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产生偶极矩的变化,从而产生红外吸 收的性质
❖ 红外非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不产生红外 吸收的性质
1、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关系的基本概念
1、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应用
1.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类别(芳香类) 2.确定官能团:
例:—CO—,—C=C—,—C≡C— 3.推测分子结构(简单化合物) 4.定量分析
1、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 ➢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亦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 限制; ➢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不破坏试样,分析速度快,操 作方便; ➢现在已经积累大量标准红外吸收光谱图可供查阅; ➢ 红外吸收光潜法也有其局限性,即有些物质不能产生 红外吸收峰。且有些物质不能用红外鉴别。
变形振动
1.面内弯曲振动β:弯曲振动发生在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内,其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剪式振动δ:振动中键角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AX 2型分子
CH 2 ~ 1465 20cm1
2)面内摇摆ρ: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动
AX 2型分子
CH 2 ~ 720cm1
— (CH 2 )n — n 4
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发生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它
又分为对称伸缩振动(νs )和不对称伸缩振动(νas ) 。
b. 变形振动(又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用符号δ表示) 基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振动。变形振动
又分为面内变形振动、面外变形振动和对称与不对称变形振动。
1、基本原理
判断有无芳环存在:芳环骨架振动在1600~1500cm-1之 间有2~3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判断C=C或C=N键 在1675~1600cm-1 的吸收峰。
1、基本原理
(7) C-H面内变形振动段
➢ 烃类C-H面内变形振动在1475~1300cm-1; ➢ 甲基、亚甲基的变形振动位置一般都比较固定。 ➢ -CH3由于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变形振动,通常可以
1、基本原理
(2) 不饱和C-H伸缩振动段
烯烃、炔烃和芳烃等不饱和烃的C-H伸缩振动大部分在 3100~3000cm-1,端炔基(≡C-H)的红外吸收在3300cm-1
(3) 饱和C-H伸缩振动段
甲基、亚甲基、叔碳氢及醛基的饱和C-H基伸缩振动段 在3000~2700cm-1,其中只有醛基C-H伸缩振动在2720cm-1附 近(特征吸收峰),其余均在3000~2800cm-1。 3000cm-1区分饱和和不饱和烃的分界线。
(1) O-H, N-H伸缩振动段
➢ O-H伸缩振动在3700~3100cm-1,游离的羧基的伸缩振 动频率在3600cm-1左右,形成氢键缔合后移向低波数,谱带 变宽,羧基中的O-H吸收峰宽到3200~2500cm-1,该普带是 判断醇、酚和有机酸的重要依据。 ➢ 一级、二级胺或酰胺等的N一H伸缩抓动类似于O-H键, 但-NH2为双峰, -NH-为单峰。游离的N-H键伸缩振动 在3500~3300cm-1,强度中等,缔合将使峰的位置及强度都 生变化.但不及羧基显著,向低波数移动大约100cm-1左右,
3.对称与不对称振动:
1)对称的变形振动δ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变大或减
小
AX 3型分子
s CH 3
~ 1375cm1
2)不对称的变形振动δa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不同时变 大或减小
AX 3型分子
as CH 3
~ 1450 cm1
振动能级的跃迁
1、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产生条件
➢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频率恰等于分子振动频率整数倍
(2)共轭效应: 形成多重键的π电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移动,最终使 振动频率移向低波数区
共轭效应使电子离域,双键性 ,K
1、基本原理
(3)偶极场效应: 在分子空间内相互靠近的官能团之间能产生偶极场
效应,从而使的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4)氢键效应:
羧基与羧基间易形成氢键,从而使得电子云密度平均 化,最终使伸缩频率降低;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1 基本原理 3.2 红外吸收光谱仪 3.3 实验技术 3.4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3.5 实验
1、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 区电磁辐射的选择 性吸收特性来分析 分子中有关基团结 构的定性、定量信 息的分析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1、基本原理
红外光的分区
1、基本原理
2.面外变形振动γ:弯曲振动在垂直于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内发生,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面外摇摆ω:两个X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AX 2型分子
CH 2 ~ 1300 cm1
2)蜷曲τ:一个X原子在面上,一个X原子在面下的振动
AX 2型分子
CH 2 ~ 1250 cm1
1、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7)立体障碍 由于立体障碍,碳基与双键之间的共轭效应受到限制时,
υC=O较高。
在(b)中,由于接在C=O上的CH3的立体障碍,C=O与苯环 的双键不能处于同一平面,所以υC=O较(a)高。
1、基本原理
(8) 环的张力最大 环的张力越大υC=O振动频率越高。
在以上几种酮中,四元环的张力最大,因此υC=O振动频率最 高。
➢ 包含H的各种单键、双键和三键的伸缩振动及面内弯 曲振动
✓ 特点:吸收峰稀疏、较强,易辨认
2.指纹区: 1250~400cm-1的低频区 ➢ 包含C—X(X:O,H,N)单键的伸缩振动 ➢ 及各种面内弯曲振动 ✓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
1、基本原理
通常中红外光区又可分为四个吸收区域(如教材P121表3-2所示) 或以下八个吸收段:
取代苯的泛频峰
1、基本原理
特征峰与相关峰
➢特征峰: 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相关峰: 由一个官能团引起的一组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
特征峰。
相关峰的数目与基团的活性振动及光谱的波数范围有关 用一组相关峰才可以确定确定一个官能团的存在
1、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的分区
1.特征区(特征频谱区): 4000~1250cm-1的高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