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课本目录必修1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1人类认识的宇宙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自学园地阅读篇人类天地观的演变自学园地技能篇制作地理资料卡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二单元大气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2大气的热力状况2.3大气的运动2.4全球性大气环流2.5常见的天气系统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大气环境保护自学园地阅读篇天下第一气象站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3.3海水温度和盐度3.4海水运动3.5陆地水与水循环3.6生物3.7土壤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学园地阅读篇地球的演化发展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4.1气候资源4.2海洋资源(一4.3海洋资源(二4.4陆地资源4.5气象灾害4.6地质灾害自学园地阅读篇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数据的表示和应用自学园地练习篇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下册目录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农业生产活动5.2农业的区位选择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5.5工业生产活动5.6工业的区位选择5.7工业地域的形成5.8传统工业区5.9新兴工业区自学园地阅读篇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1聚落的形成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6.3城市的区位因素(二6.4城市化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自学园地阅读篇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7.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7.4城市交通运输7.5电子通信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7.7国际贸易和金融自学园地阅读篇自学园地技能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8.3可持续发展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篇可持续发展意识技能篇怎样办一张地理墙报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人口再生产1.2人口数量与环境1.3环境人口容量1.4人口素质与环境1.5人口迁移与环境1.6中国人口迁移综合练习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2.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2.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3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2.4城市的合理规划综合练习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文化景观的构成3.2文化景观主要特征3.3文化景观与环境3.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3.5文化的空间扩散综合练习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4.2旅游资源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4.4旅游景观的欣赏(二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练习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2世界经济全球化5.3区域经济一体化5.4综合国力竞争综合练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7.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8.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 (2)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第九单元 交通运输建设

第九单元 交通运输建设

现在在兴义郑屯附近的乡村公路
贵州第一条高速公路--贵黄高速公路
牦牛驮队
二郎山公路
黄沙铺成的马路,汽车走过扬起飞尘!
青藏铁路路线图
青藏铁路风光赏息
赏息2
川藏公路
板书设计

9.2 西南区交一、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
重要性 1、重要性 2、南昆铁路 二、交通面貌的变化 1、解放前 2、解放后 三、加快交通运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青藏、新藏
公路。
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交通面貌的变化 2.解放后:变化很大
③水路运输: 川江、西江及 其支流航道全
面整治,北海港
防城港、钦州
北盘江
港全面建设。
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交通面貌的变化 2.解放后:变化很大 ④航空运输:拉萨
昆明、南宁开辟了
新的航线和国际航
势与区位因
素互补。 巩固 民族团结,加快西南区 脱贫步 伐 。
读“八五”末期全国 贫困人口分布图,分 1.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 析:
三个省区是_____ 云,贵,川 _。 2.我国贫困率最高的
三个省区是__ __ 甘,青,内蒙古
_。
3.青海、内蒙等省区贫困发生率高,但贫困总人口 较少,为什么? 地广人稀,总人口较少
4.我国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其
主要原因是什么? 东部沿海;这里的交通方便,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
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
一、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南昆铁路 ②建设意义
发挥区位优势,
促进外向型经济 发展. 巩固国防建设,
保卫祖国边疆。
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建设

交通运输的建设

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 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
2008年全国卷(二)39题
答:平均海拔高 (3分),山河相间 (3分),山高谷深 (地形复杂、地势崎 岖)(4分)。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1.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
①多山,地势起伏很大,地形是最大障碍
②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变化大,多暴雨、 洪涝等气象灾害 ④多数河流航运价值不大
丰 富 资 源 的 需 求
区位条件优势
西南区交 通运输建设 的地理背景
地 形 条 件 的 制 约
地势跨三级阶 梯,起伏大 地形复杂、 多山 地质灾害频 繁多发
社会经济发展的四川卷39题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 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 泰 国 曼 谷 , 长 达 1850 千 米 , 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 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 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 这条斑斓的彩带。 (1)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 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 (4分)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2.主要的优势资源
①钒、钛、锡等矿产丰富
②水能和天然气储量居全国第一,能源丰富 ③水热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
西南区丰 富的资源 对交通运 输的潜在 需求很大
14 12 10 8 6 4 2 0
(%)
11.65
7省GDP占全国的比重 (%) 4.22 1.95 2.3 1.16 0.13 广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广西 西藏 云南 1.84
90°E
100°E
110°E
80°E
90°E
100°E
110°E
山河相间,纵列 分布,山高谷深
80°E
90°E
100°E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 贴近生活:本节课以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 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生动展示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真实情景。这些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某个具体的交通运输布局变化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 实践性强:本节课的作业环节,我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调查和分析某个交通运输布局变化案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这项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堂以“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主题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本节课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为教材,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以及实际案例分析。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首先介绍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包括从“马车时代”到“汽车时代”的转变,以及我国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的发展。接着,我阐述了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可达性、优化空间结构等。此外,我还讲解了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讲授过程中,我结合实际情况,以北京为例,介绍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结构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结构

规 划 要
分城市化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 采取轴向发展和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加强交通线路建设
点 建设花园式新城
发 展
兴建了大批基础设施骨干工程 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巨变,环境优美
谢谢
; / 笔趣阁 scv208uip

(1)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新 区 的 规 划 和 开 发
作 (2)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 用 经济的新飞跃
(3)新区与老城区连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上海发展提 供了历史机遇
规划目标——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的浦东新区
洪水发生的原因
防洪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防洪效益——拦蓄上游的来水来沙
三 峡
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工 程 建 设
发电
效益
缓解华中、华东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清洁水电代替火电、保护环境

作 用
航运
从根本上改善川江的航运条件 促进东西部物资的流通
其他效益:供水、灌溉、调水、养殖、旅游等
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的范围、地貌
干旱:自然景观以草 原、荒漠为主
东:草原
↓↓ 西:荒漠
西北地区荒 漠化防治的 地理背景
荒 漠 化 的 发 展
历史时期荒漠化 的发生和发展 不同程度沙漠化 土地分布的现状
政治、军事活动
不合理开发利用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内流河和山麓冲积扇 邻城镇、工矿区、交通线

高三国土整治之西南交通建设

高三国土整治之西南交通建设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1.西南地区跨几级阶梯? 西南地区跨几级阶梯? 西南地区跨几级阶梯 2.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3.各地形区有什么特 各地形区有什么特 征?
青藏 高原

断 四川 山 区
高原
西南地区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崎岖, 西南地区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崎岖,地质灾害频繁 。 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西南地区铁路运输不畅的原因: 西南地区铁路运输不畅的原因:
(1)铁路密度低。 (2)对外通道少。 (3)技术设备标准低。 (4)铁路病害严重。 (5)铁路运输负担过重。
西南地区东部形成:铁路为骨干, 西南地区东部形成: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的运输网络 西藏地区形成: 西藏地区形成:公路网
① 铁 路 运 输
资 源潜在总值(%)
面 积(%)
人 口(%)
三、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现状:本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现状:本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1、已形成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基础: (1)基础:矿产水能丰富 工业部门:钢铁、有色冶金、能源、 (2)工业部门:钢铁、有色冶金、能源、化工 2、交通制约经济发展 (1)西南区内部经济联系和协作薄弱 外运能力不足, (2)外运能力不足,影响生产 3、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思考5 本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原因? 思考5:本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原因? 本区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基础薄弱,贫因人口多, 本区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基础薄弱,贫因人口多,交通建设 滞后, 滞后,尤其是交通条件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起着明显的制约作 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 用。 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是西南地区发 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

【第16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之小船创作[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山区和平原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的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疑难辨析】聚落仅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吗?提示不是。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既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如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等。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考点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例1】(2014·广东文综,4~5)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图2(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答案(1)C (2)A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类型集中式带状组团图示影响因素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①高原的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②山区地形限制;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3.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第49讲 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城市新区的发展

第49讲  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城市新区的发展

第49讲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城市新区的发展[考纲要求]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知识精讲]一、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1)区位条件范围:西南区通常是指位于我国西南的川、滇、黔和渝三省一市,大西南还包括西藏自治区。

南昆铁路的建设,广西与西南三省一市的地域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其沿海港口成为西南区对外联系最近便的出海门户。

因此这里的西南是大西南也包括广西区位:有温长的国境线;由于地域广、腹地深、加之地形复杂、沟通不便。

大部仍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区内开放程度低,毗邻国的经济也落后,对本区的交通建设及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和合作较为不利;大西南是我国的战略后方,非常时期往往会带来有利的发展契机;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不断实施,以及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直辖市成立,使得本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而为大西南的经济发展及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契机(2)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地形地势对自然条件和交通建设的影响最为深刻。

地形条件对本区交通建设带来极大障碍,修建铁路、公路工程艰巨。

如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全长1100千米,多年冻土段达600多千米,并且还要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以及保护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独特而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

因此,这项工程需要有雄厚的资金物科研为支撑。

此外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

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养护带来很大困难。

从水路运输条件看,受地形、地势影响航运不利,只有川江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和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可以通航,且东西向航道大致与本区对外经济联系大宗物资流向趋同,因而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西南区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而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较好,并有丰富的能源相匹配,钡、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

高中地理重难点:交通运输建设及影响

高中地理重难点:交通运输建设及影响

重难点08 交通运输建设及影响 ★★重难点解读★★ 从历年高考题看交通运输建设考点占的比重较高,特别是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的分析以及其产生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

从高考题考查情况看,主要考查的方向是结合中国或者世界上某交通建设案例为材料,案例的选取往往要选取能反映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建设项目,如京东的管道胶囊快递配、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马拉巴的内马铁路、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重载铁路浩吉铁路等,综合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比较、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交通线建设的意义等。

★★典例探究★★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 【答案】6.B 7.A 8.D 【解析】以东北某区域的铁路修建及运输为背景,试题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读图能力。

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

故选B。

7.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

交通运输布局区位因素(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交通运输布局区位因素(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角度一 交通运输布局区位因素
【例1】[2021·1月浙江卷,29(2)、(3),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航线、机场、运力是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三大因素。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场附近沿起 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 km处,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机场吞吐量居我国中西部第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 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 (1)在运输方式选择中,图中所示区域航空运输需求较大。 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地形对航空运输影响较小;地形复杂,陆路交通 造价高;滩多水急,较难发展水运。 解析:图示地区对空运需求量大的原因既要说明空运的优点,也要说出其他运 输方式的不利条件
A 3.推测济青高速中线通车后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山东中东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B.改变山东中东部的人口分布格局 C.使得济青高速北线客流大幅度减少 D.缩短济南和青岛之间的运输距离 答案 3.A 解析 第3题,材料显示,济青高速公路是山东省最繁忙的高速公路,济青高速中线的建设可以缓解北线的 交通压力,但不会导致北线客流大幅减少,故C错误;济青高速中线建成通车后,会加强山东省中部济南都 市圈和东部青岛都市圈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体化发展,故A正确;济青高速中线通车将导致人口流动更加 频繁,但不会导致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故B错误;图中显示中线在某段线路呈曲线走向,因此路程相对 北线无太多变化,故D错误。
●考向二 机场建设区位条件分析
【例2】交通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运输 线路的交会点。下图为北京市大兴国际机场及地面交通枢纽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第25讲第十单元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第25讲第十单元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第25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 2.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交通建设典型案例为背景,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考查频度一般。

2.分析典型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及意义,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形式主要为综合题,考查频度中等。

[梳 理 知 识 体 系]2[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河运历史悠久、运量大,投速度慢,灵活性、大宗、远程、时间运输海运资少,成本低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易错辨析1】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提示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3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46讲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课件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46讲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课件

方法突破 地形地势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本区不仅地跨我国的三大阶梯, 本区不仅地跨我国的三大阶梯 , 而且位于印 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 地壳构造运 动活跃, 地震 、 滑坡 、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 动活跃 , 地震、 滑坡、 繁多发, 繁多发 , 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 来很大困难。 来很大困难。
二、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 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以海南岛为例 1.开发意义:资源利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 .开发意义:资源利用、维护国家________, 保护国家安全。 保护国家安全。 2.地理背景 . (1)地理区位优势:陆海结合部、连接亚洲、大 地理区位优势: 地理区位优势 陆海结合部、连接亚洲、 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2)热带资源优势:______________使海南岛成 热带资源优势: 热带资源优势 丰富的光热资源 使海南岛成 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 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农作物可以一 年三熟。 年三熟。 (3)海洋资源优势:生物、____、油气、____、 海洋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优势 生物、 渔业、油气、 旅游、 空间资源。 空间资源。
②如何认识某海岛开发的必要性 从海岛的区位条件出发, 从海岛的区位条件出发,比较海岛与其他条件相 似的地区的发展差距,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 似的地区的发展差距,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从 国家政策对海岛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支持程度, 国家政策对海岛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支持程度, 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③如何分析某海岛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开发的优势是海岛资源的最突出的特色 优势。如渔业资源、海盐资源、航运资源、 优势。如渔业资源、海盐资源、航运资源、油气 资源等。水热、土地、陆地生物及旅游资源优势, 资源等。水热、土地、陆地生物及旅游资源优势, 是海岛上值得关注和评价的优势。 是海岛上值得关注和评价的优势。如海南岛是一 个地处热带、水热丰富的岛屿, 个地处热带、水热丰富的岛屿,也是我国热带物 产的重要基地。 产的重要基地。

第13讲西南地区

第13讲西南地区

秭归一中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导学案第13讲西南地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西南地区的位置范围;2、掌握西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特点;3、认识本地的经济特征,交通建设和人口、民族分布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认识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提高气候分析能力;2、进一步掌握自然条件对人文特点的影响;3、了解区域整治的基本思路。

【情感目标】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西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2、认识宏观与局部地区气候特点或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3、掌握经济发展、交通建设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初步树立区域整治的理念。

学法指导第 1 课时一、位置和范围西南地区包括三省一市,总面积约11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8.5%,人口约占全国的15.2%,属于中密度地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东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西与青藏高原互邻,北接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南与南方沿海地区相依,南、西南同接壤。

自然特征二、地形特征西南地区位于我国第级阶梯上,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

地形复杂多样,但以为主,且相对高差悬殊。

主要地形区归纳见表:三、气候西南地区地处两类季风的交界处,大致上,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西部地区以季风影响大。

本区大部分地区为带气候,仅南端为带气候;西部的横断山地,山高谷深,自然景观垂直分异显著,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1、冬暖夏热、多云雾的四川盆地属于气候;气温---由于北部有、的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明显高于同纬度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且春季回温要早;夏季,盆地内部气候炎热,是全国著名的高温中心之一。

---盆地受两类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年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

盆地西缘的山地迎风坡是本区的多雨区,年雨量可达1500—1900MM,比盆地东部降水的季节差异要大,分干湿两季;●由于四川盆地气候湿润,且地面水系稠密,水田广布,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湿气不易散失,因而空气温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整方案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
调研分析
通过对区域交通状况进行深入调 研,了解交通拥堵、运输效率低 下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制定调
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案制定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和交通运输实际情 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运输布
局调整方案。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调整方案实施前后的交通 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调整方 案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交通运
输布局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经验教训总结和未来展望
经验总结
在交通运输布局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 求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科学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信号灯 设置,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教训反思
在调整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方案 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确 保调整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优化运输结构
根据区域内运输需求和特 点,优化运输结构,提高 综合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各 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共 享和互联互通,提高运输 智能化水平。
04 案例分析:某地 区交通运输布局 调整实践
调整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交通拥堵严重
运输效率低下
由于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信号灯设置不 科学等原因,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影 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02 交通运输方式对 区域发展影响
铁路运输对区域发展影响
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01
铁路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

铁路运输优化资源配置
02
铁路运输具有大运量、长距离、低成本等优势,有利于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的中国区域地理

我的中国区域地理

一、概念和概况
1.概念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 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 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 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一、概念和概况 1.概念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
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
南方地区资源
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丰富(赣、湘、
粤、桂):江西大余的钨矿和德兴的 铜矿,湖南锡矿山的锑矿和水口山的 铅锌矿,云南个旧的锡矿、东川铜矿, 广西:平果的铝土矿。 磷矿主要分布于湖北、云南、贵州等 省。 铁矿主要有马鞍山、攀
西南和中南(长江三峡和西江中上游
2、问题和措施
⑴黑土:
问题:①利用过度,肥力下降。②水土
流失,土壤冲刷。 措施:①培肥(包括施用有机肥、草肥, 秸秆还田。其中秸秆还田是最有效的办 法)。②植树造林,治理坡面和沟壑。
⑵沼泽:沼泽→大面积排干、开荒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恶化、盐碱 地不断扩大、径流和地下水不断减 少、动植物资源破坏)→措施:禁 止开垦(意义:蓄水池、水源地, 调节气候,降解污染,保护动植物 资源)。
40°N
34°N
二、脆弱的环境
1.位置特殊——过渡性
平原→山地、高原
沿海→内陆 湿润→干旱 森林→草原 农业→牧业
二、脆弱的环境
2.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灾害频繁、严重
地质、地震灾害、 水旱灾害
气象灾害、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二、脆弱的环境
3.人类破坏严重 滥垦、滥牧 过樵、过牧 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 应,自然灾害频度增大
中 国 区 域 地 理
授课人:房学民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解决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交通运输方式,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运用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相关资料。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该省的交通地图、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交通运输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案例亮点
1.现实关联性强:本案例以我国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为背景,紧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分析该省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践操作性强:本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在掌握交通运输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区域内河流流向多 为 处北向南(西北向东南,) 河流分别属于印度洋 水系 和 太平洋 水系。此季 节各河流水量 增加 (增 加、减少)。
2、该区域已形成世界又一个自由贸易区,在这个自由贸易区中
起重要作用的为 B城(填字母)和 城C (填字母)各自所在的省。
3、在这个自由贸易区中,C城所在省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主要通 过澜沧江 水系的国际航运以及国际公路;B城所在省区则可通 过 海、陆、空、河 立体交通方式实现与自由贸易区的联系。
区对外联系最近便的出海门户;随交通建设的发展,尤其是 南昆铁路的建设,使得广西与西南三省一市的地域联系更密 切区。位优势(地理位置):
地处西南边疆,国境线漫长;位于内陆腹地,区内开发程 度低;战略大后方,非常时期有发展契机;随改革开放的深 入,区位优势会加强。
★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山区高原的地形对发展交 通极为困难,东西跨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增加交通建设的难度。
丰富的铁矿资源,充足的水 资源和水运条件。 南昆 铁路的建设,促进 了该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2、A水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水能资源丰富,适于修 建堤坝。
思考4:归纳本区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大,种类多,资源与能源配套较好。
●本区的资源开发程度低,具有很大潜在价值:开发程度低 与发展机遇是并存的。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在本区资源开发 当中显得尤其重要。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西南地区地域广阔、腹地深、地形复杂、沟通不梗 B.西南地区是我国战略的前沿地区 C、在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成为我国“三线”建设时期的 重点地区 D.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实施,西南地区的区位优明显加强3.修建源自藏铁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最主要是:D
A.高寒缺氧 B.雪山连绵 C、冰川广布 D.多年冻土
4、C城所在省进行交通建设时,应该考虑到的地质灾害的影响
是( AC )A.地震 B.水土流失C.泥石流、滑坡 D.冻土
1、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是: B
A.地域广、腹地深、地形复杂 B.“沿海、沿江、沿边”,距南亚、东南亚诸国位置近 C.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但商品经济不发达 D、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区内开发程度低
滞后,尤其是交通条件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起着明显的制约作 用。 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是西南地区发 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读“大西南某些指标占全国的比例”表,结合 课文和所学,思考:
地区 面积 人口
西南区 >25 20 全国 100 100
资源潜 在总值 23.3
100
国民生 产总值
12
青藏高原 地势高,气候寒冷,荒漠、冻土广布,雪山 连绵(发展交通极为困难)
横断山区 山河纵列,山高谷深,横断东西交通 四川盆地 周围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素
有“蜀道难”之说 云贵高原 峰丛林立,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
不便
西南区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区位有利。地处边疆地区,内陆腹地 广阔,是战略大后方。
4.西南地区发展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等原材料生产地的
优越条件有: A
①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地域组合好 ②水能资源富,能源 供应充足 ③交通发达,便于产品的输出④技术力量强,消费 市场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对西南区自然条件和交通建设影响最深刻的是: A
A、地形地势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物 D、地质矿产
思考3:请从地质、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其对西南 地区交通建设的影响。
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质灾害频繁;气候地区 差异明显,气候灾害较多;这两者均对本区交通建设 和维护带来极大困难。
河流虽多,但山高谷深,滩多水急,整体航运条件 差,只有川江和西江河段航运价值较高。
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影响攀枝花工业区位的有 利自然因素主要是:
100
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
60
100
1、从表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但潜力较大
2、你能分析经济水平低的原因吗?本区经济发展需要 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地处边疆内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原有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最主要的是交通的建设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状况
•不利因素:地形复杂,高原山地比例大,不利于 交通运输建设。
西南地区铁路运输不畅的原因:
(1)铁路密度低。 (2)对外通道少。 (3)技术设备标准低。 (4)铁路病害严重。 (5)铁路运输负担过重。
思考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相辅相成。交通运输是 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而区域经济 发展又决定着交通运输建设的需求和投入。目前,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交通运输。
★社会经济条件:
现状:本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1、已形成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1)基础:矿产水能丰富 (2)工业部门:钢铁、有色冶金、能源、化工 2、交通制约经济发展 (1)西南区内部经济联系和协作薄弱 (2)外运能力不足,影响生产 3、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思考5:本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原因? 本区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基础薄弱,贫因人口多,交通建设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南海区第一中学 地理组
9、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区位条件:
范围:三省二区一市(大西南与通常所说的西南范围有所不同)。
(1)通常西南区:川、滇、黔、渝三省一市。 (2)大西南:川、滇、黔、渝、藏。 (3)本书西南区包括川、滇、黔、渝、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思考1:为什么将广西纳入大西南经济协作区范围? 广西以“背靠大西南,服务大西南”为发展战略,是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