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合集下载

4.18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4.18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六、情感升华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 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是盛开的鲜 花.用它施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 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肠搏击广阔的 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了3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一、导入:
备注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事物千差万别,有蔚蓝的天空,有飞翔的小鸟,
引导学生从身
有高大的楼房,有渺小的小草,他们每天经历着瞬息变化,那我们有没
边的一点i滴,

有留心过这些的事物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两篇短文,看
学会观察,学会
看不同的作者面对不同事物是如何感受事物,体味生命。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点: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 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 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手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 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 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提高学生写作
举例说明)
技巧。
2、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3、文章最后,作者对待蝉是怎样的态度呢?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
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学生朗读课文《贝壳》,讨论回答:
1、作者对贝壳进行了怎样的描述,生发了哪些联想?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上《短文两篇·蝉·贝壳》优秀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上《短文两篇·蝉·贝壳》优秀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上《短文两篇·蝉·贝壳》优秀教
案(集体备课
3.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感悟。

抓住事物描写的语句,深入细致探究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蝉
一、预习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朗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一;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二、导入
1.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承教小记》,作息和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蝉、贝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蝉、贝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记和理解两篇短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准确翻译和理解两篇短文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能够自主探究出两篇短文中的深层含义,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宝贵和意义,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能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两篇短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两篇短文的主旨,领悟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理解两篇短文的深层含义,尤其是《蝉》中“知了”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蝉的声音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新课:教师呈现两篇短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出两篇短文的大意和主旨。

3.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探究两篇短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练习巩固:教师提供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完成后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PPT、板书、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3.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参考资料:《初中语文必读名著》、《初中语文教参》等。

2.多媒体资源:蝉的图片和声音、贝壳的图片等。

3.网络资源:初中语文在线学习平台、百度百科等。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蝉》和《贝壳》这两篇短文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理解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深层含义,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能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材分析:《蝉》: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

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贝壳》: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

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

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情感与价值观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重点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的手抄报。
请同学们在课 后阅读与“蝉” 或“贝壳”相 关的其他文章, 并写下自己的
阅读感受。
请同学们以 “生命的意义”
为主题,结合 “蝉”或“贝 壳”的形象, 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设计)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 点
教学方法与手 段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短 文两篇(蝉贝壳)的主要内容,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 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培养学生的生 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 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必做题
搜集有关“生命”的资料, 并写一篇短文
背诵短文《贝壳》
阅读《昆虫记》或其他相关书 籍,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选做题
请同学们从文 中挑选出自己 喜欢的语句, 并谈谈自己的 感受和体会。
请同学们根据 自己对文章的 理解,设计一 份与“蝉”或 “贝壳”相关
讲授法:教师讲授 短文两篇(蝉贝壳) 的背景、内容和特 点等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 组讨论短文两篇(蝉贝 壳)的主题、表达方式 和写作技巧等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 体等手段,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感受短文两篇 (蝉贝壳)的意境和情感
练习法:布置相关 练习题,巩固所学 知识和提高应用能 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文的内容和主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短文两篇 贝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短文两篇 贝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
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请大家把书翻到 12 页,贝壳。齐读课文,注意
文中的词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发现自己最 喜爱的句子
刚才大家齐读了课文,那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
么样的贝壳呢?我们可以结合图片来看一下,可以用 品读 1、2 两节结合课 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用文中的词句。(PPT 展示贝壳, 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
慕蓉却展开了联想,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联想吗?)(很
好,那对于一枚小小的贝壳,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
作者席慕容她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命如此短暂卑微的贝壳,给我们留下了精致美
丽的贝壳,那作为有着更长时间和更多空间的我们,
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才不辜负上苍赋予我们时空
呢?(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那同学们认为怎样的东西可以令人珍惜、令人惊
作特色
“固执”、“简单”的呢?(执着、单纯,自谦的说法)
五、 学习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很短,但是却有很多写作特色,有同学
发现了吗?(有一个是大家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学过
的——以小见大,对了,作者通过对贝壳这个小小事
物)
联想(想贝壳、想自己、想未来)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学完这篇《贝壳》,
你领悟到了什么?
希望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用心做好自己力所能
会有所收获。
2. 作者简介:
席慕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祖
从小酷爱绘画,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她
“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 过的小小世界”。
三、 整体感 知:
四、语言品味

七年级语文上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蝉小思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1980年6月23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认识蝉•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

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

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蝉的一生①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②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④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⑥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⑦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主题词或关键词来抓住中心,抓住精神。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具体细小事物引发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4、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5、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4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蝉成长过程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具体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蝉》教学内容一、课前布置盛夏的午后时分,天气闷热之余,更令人厌烦的莫过于大树上知知不休的蝉鸣声,吵得人难以入眠。

但是了解了蝉的生活过程,它又是令我们惊讶佩服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己查查看,蝉的一生到底要经过怎样的成长与蜕变才能够响彻一个夏天?(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并用箭头连接写在小纸条上)二、导入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同学们,你们查找到蝉的成长与蜕变过程是怎样的呢?总结:蝉虽然知知不休地令人厌烦,却又实在令人尊敬,它仅仅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至少要在黑暗的地底下努力奋斗六七年,甚至十几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呢?预习课文,看看作家小思对此有什么样的感悟。

(解决字词疑难,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并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三、预习检查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零落断续收敛宽恕2、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研讨与练习第一题,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哪里?讨论归纳:文章开头写蝉声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蝉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活着的生命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是扬。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蝉和贝壳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蝉和贝壳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蝉和贝壳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蝉和贝壳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蝉和贝壳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细小的东西要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描写的特点及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

2.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的态度。

3.感悟人生,理解有关生命哲理。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对于人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宗璞面对紫藤萝花的由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存的永恒。

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小思和席慕蓉对人生有哪些感悟呢?她们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

一篇是小思的《蝉》,一篇是席慕蓉的《贝壳》。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思和席慕蓉。

(简介见“课前导学”中的“作家作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诵读,积累生字词。

(1)字音蝉(chán )收敛( liǎn )颤(chàn )动聒(guō)宽恕(shù)卑(bēi)微(2)词义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3、概括两篇散文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并归纳。

三、跳读课文,体验情感1《蝉》一文中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篇一: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然后对课文进行分析。

让学生不仅在情感上受到影响,还能学会写作的布局,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1)通过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二、教授新课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清晰:听完录音后,让学生注意黑板上的声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烦朋友的话宽恕 (理解敬佩)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第二段:写病蝉 (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最终目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明确:不管活多久,都要好好活着。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蝉贝壳的特点;(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懂得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蝉贝壳》的阅读与理解;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3. 课文中的句子和语法结构的分析;4. 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展示蝉贝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蝉贝壳的了解和印象。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蝉贝壳》;(2)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含义。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朗读并模仿;(2)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的方式,运用生词和短语;(3)教师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2. 朗读与表达:学生是否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表达;3. 作业与测试: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蝉贝壳的实物或图片;2. 课文《蝉贝壳》的文本;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4.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或物品。

六、教学扩展:1.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蝉贝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蝉的生活习性;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蝉贝壳的特点,通过展示和讲解,向其他小组介绍;3.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用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他们对蝉贝壳的想象和创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蝉和贝壳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蝉和贝壳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蝉和贝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蝉和贝壳》,掌握生词和词语搭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蝉和贝壳》这篇课文,培养学生正确且流利地朗读,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教学难点】课文中生词的认读与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讲解《蝉和贝壳》的背景:蝉声和贝壳的故事源自于作者辛弃疾的童年时代,通过这个故事,你能够感觉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思想。

2.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提问:插图中蝉的颜色是什么?它的样子和平时见到的蝉有什么不同?3.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蝉和贝壳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课文阅读与分析(25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蝉和贝壳》,让学生跟读课文。

2.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描述蝉和贝壳的外貌特征。

b. 蝉和贝壳的关系是怎样的?c. 通过蝉的话语,我们能够了解到什么?3.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三、重点单词与短语(15分钟)1. 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生词,并告诉学生生词的汉语意思。

2.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用法,并进行搭配。

3. 结合课文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填写生词搭配的作业。

四、课文感悟与拓展(1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感悟蝉和贝壳的友谊,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2.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以蝉和贝壳为主题,绘制自己所想象的友情画面或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蝉和贝壳》这篇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由交流,锻炼了合作意识和培养了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练习的副作用,学生的生词搭配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延伸】除了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学生的学习,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学案

18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的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自由穿梭。

美丽的生命在静静的绽放!那夏天里不断聒噪的蝉儿,那海边美丽的小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两位作者去领略一下。

一:检查预习。

1、掌握下列词语
零落(脱落)
脆弱(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宽恕(宽容饶恕)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2、文学常识填空(1)《蝉》一文选自(2)《贝壳》的作者集《有一首歌》等。

二:问题导学。

1、作者写蝉,先抑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一抑。

由抑到扬,涵
2、“斜阳里,想起秋天来了,果实成熟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3、课文里有一句话“哪管是90年,9它也提醒我们,不管。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蝉和贝壳蝉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当知道蝉17 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

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着?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不管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

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二、问题研究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 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8短文两篇》word教案 (3)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8短文两篇》word教案 (3)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散文独特的文体特征并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思路,立足文本,品味文章语言,形成良好语感。

掌握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入文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切实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善于对文本做出分析和判断,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2.教材分析《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

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3.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

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

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4中招考点记叙文是河南中招的必考内容,近五年写人叙事类散文共考过3次,抒情散文考过一次,小说考过一次,可见叙事散文考察频率较高.题型上均为简答题,考察点会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赏析词句,文段作用,分析人物形象,标题理解,结合阅读谈感受等。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2.能总结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具有启迪意义的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课文,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不同之处。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由席慕容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

例如: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小思,1939年生,-----------作家,本名-----------,另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等,祖籍广东番禺。

(七年级语文教案)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及参考资料

(七年级语文教案)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及参考资料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及参考资料七年级语文教案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蝉[①]小思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②]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③]?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17[④]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⑤]了那烦人的聒聒!____年6月23日贝壳[⑥]席慕蓉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2014年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课时:二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前放配有《激情燃烧的岁月》背景音乐的课题幻灯片等待上课。

一、导入:欣赏一组图片,请用一个两字词概括你看到内容。

——生命鲜活的生命,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命力给我们带了的振撼,而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

那么短暂、脆弱、有限的生命是不是就不能打动人呢?当我面对短暂、脆弱、有限的生命时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意义呢?让我们带着这些关于生命的问题,走进第18课《短文两篇》。

出示课题——体裁二、教学目标1.阅读目标:学会找哲理散文的文眼句,并通过对其的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及其主旨。

(重点,涉及练习二)2.写作目标: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能仿照课文写法,就一自然事物写出它给你带来的启示(难点,涉及练习一、练习三)3.能力目标:品读、欣赏课文,能就两文风格和思想感情作点对比欣赏。

(难点)4.德育目标: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点)三、据意写词1.蝉chán: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

2.零落líng luò∶不景气;衰落、散乱。

本文指树木枯凋。

3.断续duàn xù: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4.收敛shōu liǎn∶收拢,合拢。

5.颤动 chàn dòng:急促而频繁地振动。

6.宽恕kuānshù:宽容饶恕。

恕,饶恕。

7.淘洗 táo xǐ:洗濯zhuó。

8.卑微bēiwēi∶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9.把玩bǎ wán :拿在手中玩赏。

10.固执gù zhí:坚持己见,不肯变通。

11.杜鹃花dù juān huā:也叫映山红,常绿或落叶灌木。

叶卵状椭圆形。

春季开花,花冠阔漏斗形,红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12.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补:13.聒聒guō: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14.上苍cāng:上天。

四、作家·作品关于《蝉》注①《蝉》选自《承教小记》。

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同“帆”)。

祖籍广东番禺y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

翌yì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kăi漫画选绎》及合集《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关于《贝壳》注④《贝壳》选自《幻思——台湾席慕荣散文赏析》。

作者: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

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

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

多次举行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

她写诗与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的主题,而对亲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五.整体感悟仍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两篇短文对生命的感悟,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1、分别标注两文的自然段。

《蝉》7节;《贝壳》6节出示:2.听读两篇短文,分别划出两文中文眼句(提示:哲理散文的文眼句是文中蕴含哲理的句子,也就是主旨句,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的句子)。

提问——出示:《蝉》5节“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追问:读两篇此句,把此句子换成自已的话,应该怎样表述?——此句文眼句提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应该积极面对,好好地生活。

(记此句处)出示追问:从文眼句我们体会到生命短暂,但却积极面对,为延续生命好好活着,这就是蝉的生命意义所在。

从这个角度,体会一下《蝉》一文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应怎样理解?出示答: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但对那在地下埋了十七年,苦苦等了十七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着的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它的不敬全部消失了。

(记此句处)提问——出示:《贝壳》见4、5节“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追问:读文眼句两篇,用自已的话说出作者的感悟。

——此文眼句用反问句直接写出了对生命的感悟: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应把自已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记练习二1)出示追问:从文眼句,已知道生命虽然有限,但要认真做事,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以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这是褒扬的。

但文尾说“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句中“固执”“简单”两词却是贬义词,怎样理解?出示答: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精致、仔细、一丝不苟来塑造执着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表面看带有贬意,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执著而单纯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记在练习二2)第二课时六、比较赏析前面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悟,下面我们对两篇短文进行一点比较赏析。

出示:1.两篇短文同为哲理散文,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呢?用提示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来完成。

有关笔记记课题之上追问:两篇短文引发对生命感悟的“蝉”“贝壳”,是大还是小?——小出示:(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追问:两文对所借之“物”有细致的描写吗?——有。

《蝉》2节()有对病蝉细致入微的描写,写出生命的脆弱;《贝壳》2节()有对贝壳花纹细仔入微的描写,写出贝壳的精致。

(书间笔记)出示:(2)对于所借之“物”的描写都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追问:两文对生命的理解是积极的还消沉的呢?——积极的,《蝉》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好好活着,生命就有意义。

《贝壳》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力所能及地把要做的事做得精、细、好,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有用的东西,就能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出示:(3)对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2、的确,两文对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但具体的感悟是否相呢?——不同:《蝉》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好好活着,生命就有意义。

《贝壳》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力所能及地把要做的事做得精、细、好,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有用的东西,就能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两文的不同之处。

出示:两篇短文不同处(1)对生命的感悟角度不同。

《蝉》是从生命短暂角度,而《贝壳》则是从生命有限的角度来谈的。

追问:两文引出对生命的感悟的写法相同吗?我们先来完成练习一出示练习一答案: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从朋友说蝉埋在地下十七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

当最后朋友谈到蝉为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其表达效果在于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活着。

追问:也就是说《蝉》一文写作手法上采用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

那么《贝壳》一文有没有采用这种手法?——没有,《贝壳》一文起笔就是对贝壳的精致进行细致的描写,并在4、5节对贝壳的赞颂中,直接表白自已的对生命的感悟的。

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直入主题。

出示:(2)写作手法不同。

《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追问:《贝壳》采用直入主题的方法,直接写出对生命的感悟。

那么《蝉》一文是直接写出对生命的感悟呢,还是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述中?——隐喻在5节“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这就是两文第三点不同之处:出示:(3)表现对生命感悟的方法不同。

《蝉》对生命的态度是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的,而《贝壳》则是明确提出要认真做事,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七、初试牛刀两篇短文的作者都善于观察生活,能够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生命的意义。

其实许多大自然中的事物都能给予我们启示,下面我们就来初试牛刀。

请同学就下列图片展示的内容,把你的感悟写出来。

示例:一群小小的蚂蚁,在墙壁爬动著它们时时抬著像沙子一般小的食物,成群结队的走动.那细小的身材,生命十分柔弱,只要被人一压,它的一生,可能就这样结束.蚂蚁虽然渺小,但非常团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由於食物的体积太大,自己无法搬运,它便立刻回巢,通知伙伴,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就能成功了.我们也是一样,如果不能团结,像一盘散沙一样,一点力量都没有;如果能合作,在做人处世上就能屹立不摇.示例: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区,那里酷热无比,极缺水源,处境十分危险.但是仙人掌生活在那里许久,却不见它绝种,这是因为它为了适应险恶的环境,长出了尖锐的刺,节约水份.这似乎告诉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外在艰苦的环境,要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去解决.俗语说: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这个道理.出示作业:练习三仿照课文写法,任选一日常事物,认真观察、体会,写出它带给你的启示。

八、结束语两篇哲理散文,虽然短小,但同样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情。

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好好活着,生命就有意义。

同样,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力所能及地把要做的事做得精、细、好,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有用的东西,就能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让我们齐读刘再复的《奔驰的生命》,再次去感受不倦的生命力给我们带的振撼,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

出示:看不厌,看不厌那些跑沙跑水在大野与草原上奔驰的马群;看不厌,看不厌那些战风战浪在蓝天中搏击云海的飞鸢yuān和在波峰涛谷中飞翔的白帆;看不厌,看不厌那些穿山穿岭在大地上呼啸着前进的列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