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间差间差间差间差间差
/s /T /s /T /s /T /s /T /s /T
5
5.5 32
105
5.2 35
205
5.1 62
305
5.1 46
405
5.1 13
10
5.5 18
110
5.2 2
210
5.1 68
310
5.1 43
410
5.1 14
15
5.5 04
115
5.2 03
215
5.1 71
5、实验前燃烧匙需进行清洁,并进行干燥。
七、思考题
1、指出 Qp Qv nRT 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答R 成:Q为pT摩是f 尔定气压体反Rf 常H应(T数m热f (*,,)A2QR)v=是8.3定nn14容BAJ反 m应ol热Rf1H(, Tkmf1n(*,是)AT)气是2 体反反M应应A温m前度B后。物K质的f m量B的改变量,
表二
次 初期/° 中期 后期/°
次数 初期/° 中期/°
数
/°
后期/°
1 24.805 24.839 28.002
11
24.801 27.882 28.001
2 24.815 25.298 28.011
12
24.801 27.920 28.002
3 24.813 25.917 28.019
13
24.800 27.955 27.998
Qv CvT
(2)
上式中负号是指系统放出热量,放热时系统的内能降低,而 CV 和T 均为正 值。
系统除样品燃烧放出热量引起系统温度升高以外,其他因素:燃烧丝的燃烧,
氧弹内 N2 和 O2 化合并溶于水中形成硝酸等都会引起系统温度的变化,因此在计 算水当量及发热量时,这引起因素都必须进行校正,其校正值如下: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课程:物理化学实验专业:环境科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日期:5月24日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
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
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
热平衡式:△sol H m=-[(m1C1+m2C2)+C]△TM/m2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蒸馏水天平1台;KCl;KNO3五、实验步骤:(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n KCl : n水 = 1: 200(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KCl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Cl质量:5.1774g 平均温度18.295℃未加KCl之前:t=19.24℃由图可知: T=1.89℃:△sol Hm(KCl)=18933J/mol;C1=4200J/kg·℃C2=699000J/kg·℃;M(KCl)=0.0745kg/mol;m1=0.25kg;m2=0.0051774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C=-4673.7898J/KKNO 3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NO 3质量:3.510g 平均温度:18.735℃ 未加KNO 3之前:t=19.11℃加KNO 3后:由图可知: T=0.75℃;C=-1049.9943J/K;C1=4202J/kg ·℃C2=894900J/kg ·℃;M (KNO 3)=0.103kg/mol ;m1=0.25kg ;m2=0.0035112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sol Hm(KNO3)=23.45123kJ/mol七、实验问题讨论1.样品颗粒的大小和浓度,对溶解焓测定有什么影响?答:粒度太大不好溶解要受影响,溶解过程过长温差变化过小,就会产生误差;浓度太大也是影响到溶解速度的,时间太长温差数值变化过大,溶解焓的测定就不准了。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次物理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气体的状态方程,探究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一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实验原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气体的体积来研究气体的压强变化,从而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气密容器、压力计、温度计、气体源等;2. 将压力计插入气密容器内,并调整到适当的位置;3. 打开气体源,使气体进入气密容器,观察压力计的读数;4. 将容器放入恒温水槽中,控制温度,并记录压力计的读数;5. 根据压力计的读数和已知的温度、体积等数据,计算气体的压强。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温度和体积情况,记录了气体的压强数据。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温度的控制: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温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
由于恒温水槽的温度变化较缓慢,导致实验结果可能受到一定的误差影响。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温度控制装置或者采用多种温度下的数据来绘制气体的压强-温度关系曲线。
2. 气密容器的泄漏:在实验过程中,气密容器可能存在泄漏现象,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更好的密封性能的气密容器,并检查容器是否存在漏气的情况。
3.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温度和压强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根据理论知识可以得知,在恒温条件下,温度和压强成正比,即温度升高时,气体压强也会增加。
这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预期结果相符合。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一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河南农业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样板
河南农业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样板挥发性双液系T~X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用回流冷凝法测定沸点时气相与液相的组成,绘制双液系(环己烷~乙醇的T~X 图),并找出恒沸点混合物的组成及恒沸点的温度。
2.了解阿贝折光仪的构造原理,熟悉掌握阿贝折光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单组分液体在一定的外压下沸点为一定值,两种完全互溶的挥发性液体(A和B)组成的体系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其气、液两相组成通常并不相同。
实验中在恒压下将溶液加热至沸腾,记录沸点并分别测出气相和液相的平衡组成,就可绘出T~X图,用以表征二组分气液两相平衡体系。
实际体系大多与拉乌尔定律有一定的偏差,是非理想溶液。
对于两组分体系,根据正负偏差的大小它们的T~X图可分三类:①液体与拉乌尔定律的偏差不大,在T~X图上溶液的沸点介于A、B两物质之间(图a),如苯~甲苯体系。
②实际溶液由于A、B两组分相互影响,常与拉乌尔定律有较大负偏差,在T~X图上出现最高点(图b),如盐酸~水体系;丙酮~氯仿体系;③由于A、B两组分混合后与拉乌尔定律有较大正偏差,在T~X 图上出现最低点(图c),如水~乙醇体系;苯~乙醇等体系;②、③类溶液在最高点或最低点时气、液两相组成相同,这些点称为恒沸点,其相应的溶液称为恒沸点混合物,恒沸点混合物蒸馏无法改变其组成。
平衡时气~液两相组成的分析,使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折射率。
因为溶液的折射率与其组成有关,所以可从工作曲线获得组成数据。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蒸馏器1只,阿贝折光仪1台,温度计(50℃―100℃,最小分度0.1℃)1支,稳流电源(2A)1台,超级恒温槽1台,吸液管(干燥),小玻璃漏斗1只 2.药品:环己烷(化学纯)、乙醇(化学纯)、丙酮(分析纯)四、实验步骤:1.配制含乙醇约5%、10%、20%、30%、40%、50%、60%、75%、85%、90%质量的环己烷溶液。
(实际已配制) 2.温度计校正:将蒸馏器用丙酮洗净并用电吹风干燥后,用漏斗从加料口处加入乙醇约25ml,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一半浸入溶液中,一半露在蒸气中,通电加热时溶液沸腾(电流不超过2A),待温度恒定后,记录所得温度和室内大气压力。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1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QV),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Qp)。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Qp?QV??nRT。
若测得Qp或QV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Qp)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g),仪器热容W?,燃烧前后温度为t0和tn,则m(g)物质燃烧热QV?(Cw?w’)t(n?t0。
若水的比热容)C=1。
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QMV??m(W?W?)(tn?t0),热容W?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QV=26.434J?g?1)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来处理。
QMV?m(tn?t0) 三.实验步骤1热容W?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义。
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机。
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的实验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
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邻菲罗啉形成淡黄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510nm)具有最大吸收值。
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铁离子与邻菲罗啉的摩尔反应比,计算出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仪器与试剂: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邻菲罗啉试剂、苯乙醇、氢氧化钠、硫酸、乙醇。
实验步骤:1. 标定分光光度计:分别用制备好的铁标准溶液和制备好的邻菲罗啉试剂进行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测量铁离子浓度时所需的吸收波长和检测范围。
2. 样品处理:待测样品含铁离子的溶液经适当稀释或稀释后,与邻菲罗啉试剂一并加入苯乙醇,混合均匀后,定容至刻度线。
3. 测定吸光度: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倒入比色皿中,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标定时所选波长进行测量。
4. 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值,结合标定结果和反应计算规律,计算出待测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5.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样品的铁离子浓度,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与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待测样品A中铁离子浓度为0.023mol/L,样品B中铁离子浓度为0.028mol/L。
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5%以内,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了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通过标定和样品处理等步骤,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分光光度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仔细,避免试剂的飞溅和吸入。
2.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要规范,保证数据准确性。
3. 实验后及时清洗实验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4. 结果分析要仔细,排除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1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QV),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Qp)。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Qp?QV??nRT。
若测得Qp或QV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Qp)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g),仪器热容W?,燃烧前后温度为t0和tn,则m(g)物质燃烧热QV?(Cw?w’)t(n?t0。
若水的比热容)C =1。
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QMV??m(W?W?)(tn?t0),热容W?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QV=26.434J?g?1)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来处理。
QMV?m(tn?t0) 三.实验步骤1热容W?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义。
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机。
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学号:*********班级: **********实验日期: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的积分溶解热。
(1)用量热计测定KNO3(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v1.0 可编辑可修改△H△H 1=0绝热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H 为△H 1和△H 2之和,即:△H=△H 1+△H 2 绝热系统,Q p =△H 1所以,在t 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 为:△H=△H 2=K (t 1-t 2)=-K(t 2-t 1) 式中K 是量热计与KNO 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 2-t 1)为KNO 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 溶解。
设将质量为m 的KNO 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 3的摩尔质量为M ,则在此浓度下KNO 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 m =△HM/m=-KM/m ·△t 溶解 K 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 ·△t加热=Q 。
若加热电压为U ,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 ,通电时间为τ则:K ·△t 加热=IU τ 所以K =IU τ/△t 加热真实的△t 加热应为H 与G 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 H 与t G 之差。
三、 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KNO 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 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100mL 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2称取~(精确到量热器+水+ KNO 3量热器+ KNO 3水溶液量热器+ KNO 3水溶液±)。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不少朋友都会做实验但是不知道如何写实验报告,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下同)二、实验原理原理简明扼要(必须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图不能少)三、实验仪器、试剂仪器:试剂:四、实验步骤步骤简明扼要(包括操作关键)五、实验记录与处理实验记录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六、结果与讨论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一:目的要求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双组分液系的沸点的方法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二:仪器试剂实验讨论。
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变化?答:当溶液出现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会使测沸点偏高,所以绘出的相图图形向上偏移。
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本实验的主要来源是在于,给双液体系加热而产生的液相的组成并不固定,而是视加热的时间长短而定因此而使测定的折光率产生误差。
三,被测体系的选择本实验所选体系,沸点范围较为合适。
由相图可知,该体系与乌拉尔定律比较存在严重偏差。
作为有最小值得相图,该体系有一定的典型义意。
但相图的液相较为平坦,再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将整个相图精确绘出。
四,沸点测定仪仪器的设计必须方便与沸点和气液两相组成的测定。
蒸汽冷凝部分的设计是关键之一。
若收集冷凝液的凹形半球容积过大,在客观上即造成溶液得分馏;而过小则回因取太少而给测定带来一定困难。
连接冷凝和圆底烧瓶之间的连接管过短或位置过低,沸腾的液体就有可能溅入小球内;相反,则易导致沸点较高的组分先被冷凝下来,这样一来,气相样品组成将有偏差。
在华工实验中,可用罗斯平衡釜测的平衡、测得温度及气液相组成数据,效果较好。
五,组成测定可用相对密度或其他方法测定,但折光率的测定快速简单,特别是需要样品少,但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重复测定三次。
当样品的折光率随组分变化率较小,此法测量误差较大。
物化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报告导言:物化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实验形式,它结合了物理和化学的理论与实践,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物化过程进行观察和测量,研究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测量某种物质的物化过程,研究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具体目标如下:1. 观察该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2. 测量该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3. 通过化学反应,研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溶解度、酸碱性等。
材料与方法:1. 实验物质:某种未知物质;2. 实验仪器:容量瓶、容量筒、玻璃棒、温度计、电磁加热器等;3. 实验步骤:a. 将一定量的未知物质加入容量瓶中,并记录其质量;b. 测量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并绘制密度-温度曲线;c. 将该物质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加热和降温,观察其物态的变化过程,并记录相变温度;d. 测量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与文献值进行比较;e. 将该物质与不同溶剂进行混合溶解实验,观察其溶解度并记录;f.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研究该物质的酸碱性质,并记录反应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密度-温度曲线: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的密度-温度曲线,我们可以看到该物质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在常温下,该物质的密度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逐渐下降。
这表明该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2. 相变温度:在加热和降温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该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熔点约为X度,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沸点约为Y度。
与文献值进行比较,发现实测值与文献值相吻合,说明实验操作准确。
3. 溶解度:通过将该物质与不同溶剂进行混合溶解实验,我们发现其溶解度与溶剂的极性有关。
在极性溶剂中,该物质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而在非极性溶剂中,其溶解度较低。
这提示该物质具有一定的极性。
4. 酸碱性质: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我们观察到该物质呈现酸性反应,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酸性。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第1篇: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1)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姓名班级学号日期实验名称仪器用具: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实验结果分析与问题讨论:原始实验数据粘贴处实验数据:(2)物理实验报告格式桂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四、实验内容班级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简要的实验步骤、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数据表实验名称日期一、实验目的1、2、3、………………(3)物理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二、仪器和用具1、,2、,3、,……三、实验原理简要文字叙述,画原理图图名或图号五、数据处理1、计算测量物理量的平均值和误差2、作图法处理数据,如画曲线六、讨论(4)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5)物理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生物实验报告需要按照什么格式书写呢?在写作上由什么要求呢?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报告格式范文,以供参考!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
②实验过程和结果。
③讨论及结论。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1)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
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
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
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
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标准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摩尔质量 (3)实验二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摩尔质量 (7)实验三燃烧焓的测定 (9)实验四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3)实验五碳酸钙分解压的测定 (16)实验六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21)实验七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26)实验八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29)实验九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33)实验十碳钢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 (39)实验十一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44)实验十二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49)实验十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55)实验十四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58)实验十五溶液表面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62)实验十六水热法制备纳米SnO2微粉 (66)实验一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乌氏粘度计测量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粘度法测定聚乙烯分子量的原理、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且没有一个确定的值,故实验测定某一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实际为分子质量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分子质量(即平均摩尔质量)。
根据测定原理和平均值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常分为数均分子质量、质均分子质量、Z 均分子质量和粘均分子质量。
对于同一聚合物,其测得的数均、质均、Z均或粘均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往往不同。
人们常用渗透压、光散射及超离心沉降平衡等法测得分子质量的绝对值。
粘度法能测出分子质量的相对值,但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故是人们所常用的方法之一。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大小的反映。
纯溶剂粘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内摩擦效应之总和;而高聚物溶液粘度η是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内摩擦以及溶剂分子间内摩擦三者总和。
因此,通常高聚物溶液的粘度η大于纯溶剂粘度0η,即η>0η。
为了比较这两种粘度,引入增比粘度的概念,以sp η表示:sp η=001r ηηηη-=- (3-1) 式中r η为相对粘度,sp η表示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内外摩擦效应,只留下溶剂分子与高聚物分子之间、高聚物分子相互间的内摩擦效应,其值随高聚物浓度而变。
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物理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旨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实验室参观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参观了物理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配备了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设备功能,为后续实验打下了基础。
2. 基本实验操作(1)滴定实验:学习了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滴定终点判断、数据记录和处理等技能。
(2)光谱分析实验:学习了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3)电化学实验:学习了电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电极制备、电位测量、电流-电压曲线绘制等技能。
3. 复杂实验操作(1)动力学实验:学习了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和验证方法,掌握了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和反应机理分析。
(2)化学平衡实验: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移动分析。
(3)热力学实验:学习了热力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热力学数据的测量和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三、实践过程1. 实验前的准备在实验前,我们认真阅读了实验指导书,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对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进行了准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避免发生意外。
(2)规范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团队协作: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数据记录、误差分析、结果讨论等。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验证了实验原理,掌握了实验方法。
四、实践成果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们深刻理解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工2)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工2)篇一:物化实验电泳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电泳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教务处制篇二:物理化学实验总结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报告班级:11精化学号:3111202230实验1: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1.1实验的操作关键、要点(1)用电炉加热样品时,温度要适当,温度过高样品易氧化变质;温度过低或加热时间不够则样品没有完全熔化,步冷曲线转折点测不出。
(2)在侧一组样品时,可将另一组样品放入加热炉内进行预热,以便节约时间。
混合物的体系有两个转折点,必须待第二个转折点测完后方可停止实验,否则须重新测定。
(3)热电偶热端应插到样品中心部位。
(4)实验过程中所有样品管的位置不可移动。
操作要小心,防止烫伤。
(5)样品管中若有烟冒出,可能是蒸汽泄露,要及时处理。
1.2有无其他实验方法,各方法的优缺点1.2.1其他实验方法:差热分析(DTA)、示差扫描量热(DSC)法和热重法(TG或TGA)1.2.2各方法的优缺点:(1)差热分析(DTA):也称差示热分析,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物质与基准物(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技术。
优点:测量物质的转变温度是比较准确方便的。
缺点:?试样在产生热效应时,升温速率是非线性的,从而使校正系数K值变化,难以进行定量;?试样产生热效应时,由于与参比物、环境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三者之间会发生热交换,降低了对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用于热量测量却比较麻烦,而且因受样品与参考物之间热传导的影响,定量的准确度也较差。
(2)示差扫描量热(DSC)法:是在D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一种技术。
优点:?克服了DTA分析试样本身的热效应对升温速率的影响。
当试样开始吸热时,本身的升温速率大幅落后于设定值。
反应结束后,试样的升温速率又会高于设定值。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 *****学号:*********班级:**********实验日期: 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1)用量热计测定 KNO3的积分溶解热。
(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量热器 +水 + KNO 3△H量热器 + KNO 3水溶液t 1,p t1,p△H1=0绝热量热器 + KNO 3水溶液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 H 为△ H1和△ H2之和,即:△ H=△H1+△H2绝热系统,Q p=△H1所以,在 t 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 为:△ H=△H2=K( t 1 -t 2)=-K(t 2-t 1)式中K是量热计与KNO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2-t1)为KNO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 t 溶解。
设将质量为 m的 KNO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3的摩尔质量为 M,则在此浓度下 KNO3的积分溶解热为:△ sol H m=△HM/m=-KM/m·△t溶解K 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 t 加热 =Q。
若加热电压为U,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 ,通电时间为τ则:K·△ t 加热 =IUτ所以K =IUτ/△t加热真实的△ t 加热应为 H 与 G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 H与t G之差。
三、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 KNO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实验步骤1 用量筒量取 100mL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格式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格式A4版(电脑打字、做图)实验题目(三号宋体,加粗)姓名/学号、班级(同组实验者姓名,如有)(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实验日期,提交报告日期(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带实验的老师或助教姓名(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1 引言(简明的实验目的/原理)(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正文用五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下同)2 实验操作(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 Roman,加粗)2.2 实验条件(实验温度、湿度、压力等)(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 Roman,加粗)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 Roman,加粗)(正文用五号宋体及times New Roman,下同)3 结果与讨论(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3.1 原始实验数据(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列出原始实验数据(注意有效数字)、文献数据(如有)、计算公式(如有)。
辅以文字解释、说明。
3.2计算的数据、结果(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以表格形式或作图表示结果。
列出计算过程。
可以加表注、图注来辅助说明图表。
辅以文字解释、说明。
3.3讨论分析(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对测定数据及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仪器装置、操作步骤、实验方法的改进意见。
等等。
4 结论(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简明扼要列举主要结论5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文献编号要与上述2-4部分中引用的编号相对应6 附录(计算的例子、思考题等)(小四号宋体及times NewRoman,加粗)。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第一篇: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宁波工程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序号同组姓名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实验一燃烧焓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下同)二、实验原理原理简明扼要(必须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图不能少)三、实验仪器、试剂仪器:试剂:四、实验步骤步骤简明扼要(包括操作关键)五、实验记录与处理实验记录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六、结果与讨论第二篇:物理化学数学物理,学好很容易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这些规律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和物理难学,不知道怎样提高数学和物理的成绩。
北京101网校专家认为,其实,数学和物理不是很难学,学习数学和物理肯定要做很多题目,但是要明白做题的真正目的是总结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然后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是学好的关键,如果我们能有现成的解题规律,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规律,数学和物理就能够轻松学好。
如何寻找到这些解题规律和方法呢?北京101网校的名师,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和物理。
因为101网校的课程是名师的总结提高课,网校课堂上老师会按知识点讲解相应的例题,而且每个类型的例题老师都会给出解题思路分析,解题方法总结、同类题目的思考突破口等详细讲解,同学们只要记住这些规律,再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举一反三了,同学们听101网校数学和物理的名师面授,再做相应的练习题目,数学和物理成绩就会很快提高上去。
高一有个学员叫李诗诺,使用101网校4个月,数学成绩就由不及格冲天一跃提高到125分。
咨询电话:80997101***第三篇:物理化学一、选择题1.在蒸馏实验中,常在液体中投入一些沸石或一端封口的毛细管等多孔性物质,这样做是为了破坏哪一个亚稳状态?(C)(A)过饱和溶液(B)过冷液体(C)过热液体(D)过饱和蒸气2.外加直流电于胶体溶液,向电极作电极移动的是(B)(A)胶核(B)胶粒(C)胶团(D)紧密层下列物体为非胶体的是(D)(A)灭火泡沫(B)珍珠(C)雾(D)空气在晴朗的白昼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B)(A)蓝光波长短,透射作用显著(B)蓝光波长短,散射作用显著(C)红光波长长,透射作用显著(D)红光波长长,散射作用显著日出或者日落的时候,太阳成鲜红色的原因(D)(A)蓝光波长短,透射作用显著(B)蓝光波长短,散射作用显著(C)红光波长长,透射作用显著(D)红光波长长,散射作用显著丁达尔现象的发生,表明了光的(A)(A)散射(B)反射(C)折射(D)透射7.在分析化学上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的仪器,一是比色计,另一个是比浊计,分别观察的是胶体溶液的(D)(A)透射光、折射光(B)散射光、透射光(C)透射光、反射光(D)透射光、散射光明矾静水的主要原理是(B)(A)电解质对溶胶的稳定作用(B)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C)对电解质的敏化作用(D)电解质的对抗作用由等体积的1mol/dm3KI溶液与0.8mol/dm3AgNO3溶液制备的AgI溶胶分别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D)(A)K3[Fe(CN)6](B)NaNO3(C)MgSO4(D)FeCl3一定量的以KCl为稳定剂的AgCl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使其聚沉,下列电解质的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A)(A)AlCl3电解质KNO3 KAc MgSO4 AL(NO3)3 聚沉值/mol/dm3 50 110 0.81 0.095该胶粒的带电情况为(A)(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不能确定下述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C)(A)表示胶粒溶剂化界面至均匀相内的电位差(B)电动电位值易随外加电解质尔变化(C)其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值(D)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相结合时,电动电位值变为0 将0.012dm3 浓度为0.02mol/dm3的KCL溶液和100dm3浓度为0.005mol/dm3 的AgNO3溶液混合制备的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B)(A)向正极移动(B)向负极移动(C)不规则运动(D)静止不动使用瑞利(Reyleigh)散射光强度公式,在下列问题中可以解决的问题是:(A)A 溶胶粒子的大小;B 溶胶粒子的形状;C 测量散射光的波长;D 测量散射光的振幅。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三一文库()〔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1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QV),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Qp)。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Qp?QV??nRT。
若测得Qp或QV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Qp)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g),仪器热容W?,燃烧前后温度为t0和tn,则m(g)物质燃烧热QV?(Cw?w)t(n?t0。
若水的比热容)C =1。
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QMV??m(W?W?)(tn?t0),热容W?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QV=26.434J?g?1)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来处理。
QMV?m(tn?t0)三.实验步骤1热容W?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义。
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机。
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院系XX学院XX系XX班XXXXXXXXXXX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日期2022/X/X 同组者XX XXX一、实验目的(1)用量热计测定KNO3的积分溶解热。
(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常用的积分溶解热是指等温等压下,将1摩尔溶质溶解于一定量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溶液的热效应。
溶解热的测定可以在具有良好绝热层的量热计中进行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为求溶解过程的热效应,进而求得积分溶解热〔即焓变△H〕,可以根据盖斯定律将实际溶解过程设计成两步进行,如图2-1.由图2-1可知,恒压下焓变△H为两个过程焓变△H1和△H2之和,即:△H=△H1+△H2〔2-1〕因为,量热计为绝热系统,p=△H1所以,在t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为:△H=△H2=K〔t1-t2〕=-K(t2-t1) (2-2)式中K是量热计与KNO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2-t1〕为KNO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溶解。
设将质量为m的KNO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3的摩尔质量为M,那么在此浓度下KNO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 m=△HM/m=-KM/m·△t溶解(2-3) K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即在同一实验中用电加热提供一定的热量,测得温升为△t加热,那么K·△t加热=。
假设加热电压为U,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通电时间为τ那么:K·△t加热=IUτ〔2-4〕所以K =IUτ/△t加热〔2-5〕由于实验中搅拌操作提供了一定热量,而且系统也并不是严格绝热的,因此在盐溶解的过程或电加热过程中都会引入微小的额外温差。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以一次物理化学实验为例,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亨利定律。
实验原理亨利定律是描述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的重要定律。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与溶液的温度成反比。
即溶解度C与气体分压P和温度T之间存在以下关系:C = kP/T,其中k为亨利常数。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取一装有溶剂的容器,连接压力计和温度计。
2. 测量初始温度与压力:记录容器中溶剂的初始温度与压力。
3. 改变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溶剂,使温度升高或降低。
4. 测量新的温度与压力:记录温度升高或降低后的溶剂温度与压力。
5. 计算溶解度:根据测得的温度与压力数据,计算溶解度,并绘制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溶解度。
通过绘制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曲线,可以观察到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讨论1. 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
为减小误差,应尽量精确测量温度与压力,并重复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 亨利定律的适用范围:亨利定律适用于低浓度的溶液和较低压力的气体。
在高浓度溶液和高压力下,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可能不再符合亨利定律。
3.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和压力外,溶解度还受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亨利定律,并探讨了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符合亨利定律的预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实验心得
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
[说明:实验部分应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书写,如页面不够,可自行添加插页]
化学与材料工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院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敬行楼A308、A3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实验器材和药品
三、实验原理
[说明:预习部分应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书写,如页面不够,可自行添加插页]
四、实验过程(包括步骤、装置图、注意事项)
五、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列表、整理计算、作图、结果讨论。注:必须把原始数据按照讲义上表格的形式再列到实验报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