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需要学生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将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最终求解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小学数学应用题。
1. 读懂题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第一步是读懂题目。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和要求,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和条件,掌握题目所给数据的含义和单位。
2. 画图辅助对于一些需要考虑几何图形的应用题,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解决问题。
画图对于判断题目信息的有效性以及找到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3. 少设未知量尽可能减少未知量的数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和求解问题。
通过简化问题的形式,可以使问题更加清晰明确,并且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及其过程。
4. 分步骤求解对于复杂的应用题,分步骤求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容易处理。
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分步骤处理,先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然后逐步进行更深的问题分析和求解。
5. 掌握常见模型小学数学应用题眼种常见的模型,如“比例运算”、“面积和周长”、“速度、时间、距离”等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常见模型的问题分析和求解方法。
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对这些模型进行大量练习,以提高对这些模型的理解和记忆。
6. 实际思考对于一些实际场景的数学应用题,学生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考虑到实际情况。
分析问题背后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7. 看清单位在应用题中,单位通常也很重要。
学生通常需要将题目中给出的数据进行转换,以便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需要将距离换算成米或公里,将时间换算成小时或分钟。
总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成功解决,需要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画图辅助,少设未知量,分步骤求解,掌握常见模型,实际思考,并注意看清单位。
通过这些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处理数学应用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水平。
学好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技巧
学好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技巧数学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对于学好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好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技巧,希望能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阅读题目关键信息阅读题目时,首先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有时候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能会被掩盖在大量文字中,我们需要仔细地辨别出来。
关键信息包括要求解的问题、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数等。
确保理解题目后,可以将关键信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模型。
二、画图辅助思考数学应用题往往与实际问题相关。
为了更好地理解题目,我们可以尝试将问题中的情景进行图示化。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分析问题和找到解题思路。
比如,对于几何问题可以绘制几何图形,对于时间和距离问题可以绘制时间轴或距离图等。
通过画图,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容易找到解题方法。
三、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相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
例如,遇到与比例相关的应用题时,可以运用“平行线法”、“同比例法”等常用解题方法。
通过总结解题思路,我们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类型的题目。
四、列方程求解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我们可以尝试列方程来求解。
列方程是将题目中的条件和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从而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列方程,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把握问题的逻辑关系,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学会运用列方程的方法将极大地提高解题的效率。
五、多做练习加深理解掌握解题技巧需要不断的练习。
通过多做练习,我们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解题方法,对解题思路更加敏锐。
因为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通过练习还能够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复习。
总结:通过学习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我们能够更加容易地应对各种数学应用题。
解析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析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数学应用题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旨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
然而,对许多小学生来说,解决这些题目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分享一些解决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方法与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
一、读懂题目读懂题目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第一步。
小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给定的条件。
在读题时,可以用手指指导读,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关键词上,确保理解问题的核心。
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画图或标注的方式来帮助理解。
画图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更加直观地反映问题的本质。
标注可以帮助辨识出给定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减少混淆。
二、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应该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识别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关键点。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解题的框架和思路。
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查找关键信息。
在题目中,常常会给出一些关键的数据或条件,小学生需要识别出这些信息,并确定它们对解题的影响。
他们还应该考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三、选择解题方法正确选择解题方法也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定的条件来选择适当的解题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1. 图表法:适用于问题涉及数量关系,可以通过制表或者图表的方式来清晰地展示数据。
2. 反证法:适用于需要证明某个结论的问题,可以通过假设反面情况,然后证明矛盾来推导正确结论。
3. 反推法:适用于需要逆向思维的问题,可以从问题的结果出发,逆向推导每个步骤。
4. 模式识别法:适用于一些重复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发现并利用问题中的模式来解决。
四、解题步骤和技巧小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1. 进行思维导图:将问题的要素和条件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理清思路。
2. 制定计划:明确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走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六法
例2 。甲 乙 丙三人共有糖192块,第一次甲把自己的糖分给乙 丙二人,谁有多少就分 给谁多少块;第二次乙把自己的糖分给甲 丙二人,也是谁有多少就分给谁多少;第三次 丙用同样的方法把糖分给甲 乙二人,最后三人的糖数正好相等,问他们原来各有多少 糖块?
解:可从反面来进行思考,采用列表倒推的方法,由于最后每人的糖块都相等,故每 人的糖块数为:192÷3=64(块) 由此可列出下表:
四、逆向思维法
当某一思路出现障碍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 过程。 例1 有一个4行6列共4*6=24个方格的木箱,每一个方格可放置一瓶牛奶,现在有18瓶 牛奶分放进去,但要求横数为偶数,竖数也为偶数,这件事能办到吗? 解:从反面来思考,将不放牛奶的空格打上“×”,这样只要保证横、竖都为偶数即 可.如下图即是一种放法.
例2: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四 盘,乙赛了三盘,丙赛了两盘,丁赛了一盘,问小强赛了几盘?
甲
4
3
乙 丙 丁
小 强
2
1
解:以五个点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和小强五个人,若两人之间比 赛过,则连结该两点, 这样,根据题意可得到右边的关系图,由图易知,小强共赛了2盘。
例2 一只青蛙在一个30米深的井底,它沿井壁每跳一次能跳3米高,但当休息时, 又沿井壁下滑2米,如果它每跳一下,都休息一会儿,问跳几次能跳到井口?
解:从最简单的情况如手来考虑问题: 1.当井深不超过3米时,青蛙跳一次就能跳到井口。 2.当井深为4米时,跳一次,实际上升一米,这时青蛙距离井口3米,再跳一次就到 了井口,因此井深4米时,只跳2次就到了井口,而不是4次。 3.当井深5米时,跳一次,实际上升一米,这时青蛙距离井口4米,由(2)知,青蛙还要 跳2次,故一共跳3次就到了井口。 同样的道理,当井深是6米时,青蛙跳4次就到了井口.由此可得,青蛙从30米深的 井底,需跳28次,才能跳到井口.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第一讲盈亏问题方法指导盈即盈余,亏即少、不够。
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分配个若干个对象,先按某一种标准分,产生一个结果(或正好,或多,或少),再按另一种标准分,又产生另一个结果(或多,或少,或正好分完),由此求物品的数量以及对象的数量,这样的问题叫作盈亏问题,也叫盈不足问题。
解答盈亏问题,关键在于找出在两次分配中数值保持一定的量,弄清盈、亏与两次分得的差之间的关系,其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有下面几种:一盈一亏类:(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一盈一尽类:盈数÷两次分得之差=人数一盈一尽类:亏数÷两次分得之差=人数两次皆盈类:(大盈-小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两次皆亏类:(大亏-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典型例题例题:小玲拿着一些钱去水果店买苹果,买5千克苹果剩余1.5元,买6千克却差0.3元。
苹果每千克多少元?小玲带了多少元?例题:学校有一批树苗,交给若干个少先队员去栽,一次一次往下分,每次每人分1棵,最后剩下12棵不够分;如果再拿来8棵树苗,那么每个少先队员正好栽10棵。
参加栽树的少先队员有多少人?原有树苗多少棵?例题:少年宫发给学校一些“六一”游园会的门票,若每班分12张,那么多64张;若每班分14张,那么多18张。
问:这个学校有多少个班级?少年宫一共发给学校多少张门票?例题:刘老师买来一批数学竞赛书,分给数学小组的同学。
如果每人分5本,结果少4本;如果每人分7本,结果少24本。
这批数学竞赛书共有多少本?例题:小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家走到学校,则要迟到8分钟,他这样走了2分钟之后,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5分钟。
小明家离学校多少米?第二讲统筹规划与最佳方案方法指导统筹规划问题也称最优化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前提下,努力争取获得在允许范围内的最佳效益。
因此,最优化问题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在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很多同学并不了解应用题的解决技巧,从而导致成绩差。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一、从多个角度思考小学数学应用题小学数学应用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一种应用题类型存在着多样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思考还不是很全面,所以小学生很难充分合理的掌握小学数学应用题内容,并且对应用题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也相对有限[1]。
因此,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技巧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散小学生的大脑思维,引导小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应用题,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多元化的应用题解题技巧中,老师要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进行应用题解答。
例如,小学六年级的女生有20人,是六年级全班人数的,请问小学六年级共有多少个男生?老师在讲解这道应用题时,应该带领小学生分析解题方法,进而从多个角度找出这道题的解题方法。
如第一种方法,20(1-)=10(人);第二种方法,20-10=10(人)。
对于这一类应用题的解答,老师就要运用多样的解题方法,引导小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综合能力。
二、积极探索数学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解题的具体思路来进行应用题的解答,并且引导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借助应用题中已知的条件来思考问题,分析有用的解题条件,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例如,三年级一班和四年级一班的教室分别在学校操场的两头,三年级一班离操场有40米,四年级一班离操场有55米,而学校的操场总长为400米,操场宽度为200米,请问三年级一班和四年级一班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在针对这一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小学生对应用题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挖掘应用题中的已知内容,并且对三年级一班和四年级一班的教室位置进行分析和确定,从两个班级的教室在操场长度这边还是在操场宽度那边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方法。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应用十分广泛。
它不仅是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而数学应用题,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学生总是感到数学应用题很难,不知如何下手。
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分析题目任何一道应用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阅读题目,把题目中的描述或条件理解清楚。
更要注意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要认真、系统地分析、考虑每个事物和人物,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
二、列方程当我们弄清楚题目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内容后,便进入到列方程和解方程的阶段。
列方程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步骤,因为方程可以把声明的问题转化为求值的问题。
在列方程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未知数,并从题目中提取变量等关键信息,然后根据问题所描述的相等或相关关系,设置方程式。
三、推理分析在进行推理分析时,应根据问题的要求,灵活运用公式、定理和常识,进行分析推理,解决问题。
推理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把握全局又要注重细节。
四、画图有些时候,画图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有效工具之一。
通过画图,可以更具体、直观地反映题目中的问题及其关系,方便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核对思考当我们完成应用题的处理后,一定要核对自己答案的正确性。
不要心存侥幸,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错误,要重新进行思考,找问题的根源,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纠正。
总结起来,学习中小学数学应用题需要耐心、细心、深思熟虑。
做应用题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分析题目、列方程,然后逐一推理分析,画图辅助解题,最后认真核对。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数学应用题,提高数学水平。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很多学生都会感到头疼。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我们就能够迎刃而解。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先读懂题目首先,我们在做小学数学应用题时,要先认真读懂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在认真读懂题目之后,我们要学会提取有用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把重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分析,明确要求,然后设定解题思路。
二、找到关键词在解小学数学应用题时,关键词是一切。
因为题目中的关键词可以让我们找到解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平均数”、“比例”、“倍数”、“剩余”等词语,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当作解题的突破口,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逻辑思维小学数学应用题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够正确地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数据是不需要的,进而提取重要信息,找到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合理推理,避免盲目猜测和主观臆断。
四、建立方程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我们需要学会建立方程式。
如果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我们就可以建立方程,通过方程式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通过建立方程,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得出正确的答案。
五、善于总结最后,我们需要总结做题经验,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通过积累经验,我们可以更快地发现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更加轻松地完成小学数学应用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认真读懂题目,注意关键词,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善于建立方程,还要不断总结做题经验。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我们才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X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 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 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宁5=(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X 16=(元)列成综合算式宁5X 16=X 16=(元)答:需要元。
例23 台拖拉机3 天耕地90 公顷,照这样计算,5 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 10 (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X 5X 6= 300 (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X 5X6= 10X30= 300 (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 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宁5-4= 5 (吨)(2)7 辆汽车1 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X 7= 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 35= 3 (次)列成综合算式105宁(100+ 5宁4X 7)= 3 (次)答:需要运3次2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 份数量x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十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
原来做791 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X 791=(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904 (套)列成综合算式X 791 + = 904 (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100例附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100例附答案(完整版)题目1小明有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 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解题技巧: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答案:10×2 = 20(个)题目2商店里有30 个篮球,足球比篮球少5 个,足球有多少个?解题技巧: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
答案:30 - 5 = 25(个)题目3一本书有120 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一天看了多少页?解题技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答案:120×1/4 = 30(页)题目4甲车每小时行60 千米,乙车速度是甲车的1.2 倍,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题技巧: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或几倍)的数是多少,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这个数加上(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
答案:60×1.2 = 72(千米)题目5果园里有苹果树80 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4,梨树有多少棵?解题技巧:同题目3答案:80×3/4 = 60(棵)题目6一件衣服原价200 元,现在打八折出售,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解题技巧: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用原价乘以折扣。
答案:200×80% = 160(元)题目7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 米,15 分钟可以到达,如果每分钟走75 米,几分钟可以到达?解题技巧:先根据路程= 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用路程除以新的速度得到新的时间。
答案:60×15÷75 = 12(分钟)题目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 厘米,宽是长的1/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解题技巧:先求出宽,再用长乘以宽求出面积。
答案:宽= 8×1/2 = 4(厘米),面积= 8×4 = 32(平方厘米)题目9工人师傅要加工180 个零件,已经加工了2/3,还剩下多少个零件没加工?解题技巧:先求出已经加工的零件数,用总数减去已经加工的就是剩下的。
小学1-6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公式大全
『1-6年级数学应用题』1.鸡兔同笼问题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 2.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3.火车问题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4.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1-6年级数学应用题』5.植树问题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路长÷间隔长+1=棵数间隔数-1=棵数路长÷间隔数=棵数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每个间隔长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锯的次数=段数-1段数=锯的次数+1A每个角上都摆的情况每边数=总盆数÷边数+1 边数=总盆数÷(每边数-1) B.每个角上都不摆的情况:每边数×边数=总盆数总盆数÷边数=每边数总盆数÷每边数=边数6.剪绳问题一根绳对折N次,从中剪M刀,则被剪成了(2N×M+1)段『1-6年级数学应用题』7.年龄问题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8.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9.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较小数 (和+差)÷2=较大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10.方阵问题1.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方阵问题的核心)2.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方阵最外层总人数÷4)+13.方阵最外层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11.握手问题共需要(n-1)+(n-2)+(n-3)+....+2+1+0=n(n-1)/2『1-6年级数学应用题』12.等差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总和=(末项+首项)×项数÷213.牛吃草问题1.草的每天生长量不变;2.每头牛每天的食草量不变;3.草的总量=草场原有的草量+新生的草量,其中草场原有的草量是一个固定值4.新生的草量=每天生长量×天数①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x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②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③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④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及解题方法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及解题方法技巧( 3 ) 解答加法应用题: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 ) 解答减法应用题: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 ) 解答乘法应用题: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 6) 解答除法应用题: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 单价×数量路程= 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总产量=单产量×数量2 复合应用题(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汇总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汇总一、乘积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二、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1500÷(50+10)=25(天)列成综合算式50×30÷(50+10)=1500÷60=25(天)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三、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10个思路应用题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1.顺向综合思路“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
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
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 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1)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5)已知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分析(仍可用综合思路考虑):我们知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如果我们把上面任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那么就可以这样来计数。
(1)左端点是A的线段有哪些?有 AB AC AD AE AF AG共 6条。
(2)左端点是B的线段有哪些?有 BC、BD、BE、BF、BG共5条。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1、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2、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和÷(倍数+1)=1倍数(或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3、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差÷(倍数-1)=小数,小数+差=大数。
4、过桥问题,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求所用的时刻。
路程=桥长+列车长度。
5、流水问题,求船在流水中航行的时刻。
船速+水速=顺流速度,船速-水速=逆流速度。
6、线上植树问题,求植树的株数。
在封闭的线上植树。
路长=株距×株数,株距=路长÷株数,株数=路长÷株距。
在不封闭的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路长=株距×(株数-1),株距=路长÷(株数-1),株数=路长÷株距+1。
7、面上植树问题,求植树的株数。
当长方形土地的长、宽分别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时。
行距×株距=每株植物的占地面积,土地面积÷每株植物的占地面积=株数。
当长方形土地的长、宽不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时。
能够按线上植树问题解题。
8、盈亏问题,求分配的人数。
剩余物品的个数差÷分配方法的个数差=分配的人数。
9、年龄问题,求两人的年龄。
大人年龄-小孩年龄=年龄差。
10、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兔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总头数×2)÷2,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腿数)÷2。
11、时钟问题,求时针和分针重合、成直线或直角的时刻。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总结解题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解题技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以下几个技巧是十分实用的。
1. 阅读理解:在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相关的材料,理解其中的问题、要求和条件。
然后将问题进行分解,找出相关信息,确定解题思路。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符号的准确运用,如加减乘除。
最后,回答问题时要将答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以确保回答正确完整。
2. 图形解析:当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时,要将图形仔细观察和分析。
首先,理解题目要求并标记出关键信息。
其次,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绘制,并标记出所需的数据和尺寸。
然后,利用几何定律和数学关系进行分析和计算。
最后,将结果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用图形、数字或文字。
3. 反求法:有些应用题要求推断或反向计算。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可以使用反求法。
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将其列出。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逆向推理,找到所需的求解方程或关系式。
通过代入数值、试错方法或解方程等方式,求解未知量。
最后,将求得的结果验证,确保其符合题目要求。
4. 列表法:适用于一些需要列示可能性的题目。
当遇到题目要求求出满足一定条件的数目时,我们可以使用列列表法。
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的条件,然后列出可能的情况,进行组合或全排列。
最后,计算满足要求的个数。
在列列表时,要时刻注意题目条件的限制和排除重复计数的情况。
5. 分类法:当应用题目给出一些分类或分组的条件时,我们可以使用分类法。
首先,根据题目条件将对象进行分类。
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类别或分组中的数据,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汇总或计算。
最后,对各类别的结果进行合并或比较,得到最终的答案。
6.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解答应用题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题干,理清思路,利用条件和逻辑关系进行合理推断,从而解决问题。
在应用题中,逻辑推理常涉及比较、排列组合、关系运算等。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实践的学科,而应用题则是数学学习中最能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
在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时可以采用的技巧。
一、审题准确解答数学应用题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和理解题目。
审题准确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只有对题目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审题过程中,应注意关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条件和要求,可以使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化和概括,确保理解准确。
二、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题时,数学模型是解题的基础。
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可解的数学问题,从而简化问题的复杂程度。
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是准确的定义变量和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方程。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符号等形式进行表示,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三、分析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合适的解题方法。
不同的应用题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作图法、逻辑推理、代数方法等。
通过分析解题方法,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和计算过程。
四、计算过程规范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计算过程的规范性非常重要。
正确的计算过程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建议在计算过程中,进行逐步计算,一步一步写清思路和过程,适当引用公式和定理,以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五、答案描述清晰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答案的描述也是非常关键的。
答案应该包括计算结果和对问题的回答,并要求合理化、具体化。
答案的描述应该使用正确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对于较长的计算过程,可以使用简明的步骤说明,确保答案的完整和准确。
六、反复核对和训练解答数学应用题是需要不断训练和实践的过程。
在解答完一道题后,应该对答案进行反复核对,检查计算过程和答案的准确性。
如果出现错误,应该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应用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在拿到一道应用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数量关系以及问题的要求。
比如,“多”“少”“一共”“平均”等关键词,往往能够提示我们解题的思路。
同时,要弄清楚题目中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需要求解的是什么。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有 10 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 5 个,请问小红有几个苹果?”在这道题中,“多”这个关键词就很重要,它提示我们要用加法来计算小红的苹果数。
二、画图辅助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画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画图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线段图、示意图等。
比如,“甲乙两地相距 200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 50 千米,几小时能到达乙地?”这道题我们就可以画一个简单的线段图,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表示出来,然后再把汽车的速度标注上去,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
三、寻找等量关系很多应用题中都存在着等量关系,找到这些等量关系往往就能列出方程或算式来求解。
例如,“商店里卖出的苹果比香蕉多 10 千克,卖出的香蕉是 20 千克,卖出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在这道题中,等量关系就是“苹果的重量香蕉的重量= 10 千克”,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算式:20 + 10 = 30(千克)四、运用逆向思维有时候,从正面思考问题可能会比较困难,这时候可以尝试运用逆向思维。
比如,“一个数加上 5 之后等于 12,这个数是多少?”如果从正面思考,可能会觉得有些迷茫,但如果从逆向思考,用 12 减去 5 就能很快得出答案,即 7。
五、单位换算在应用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单位的换算。
如果单位不统一,就很容易出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5=(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16=(元)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答:需要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791=(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904(套)列成综合算式×791÷=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24×12=288(页)(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288÷36=8(天)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1500÷(50+10)=25(天)*列成综合算式50×30÷(50+10)=1500÷60=25(天)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宽=(18-2)÷2=8(厘米)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
由此可知: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解“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4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解(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解(1)西库存粮数=480÷(+1)=200(吨)(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
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52+32)÷(2+1)=28(辆)所求天数为(52-28)÷(28-24)=6(天)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
那么,甲数=(170+4-6)÷(1+2+3)=28乙数=28×2-4=52丙数=28×3+6=90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5差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
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解(1)杏树有多少棵124÷(3-1)=62(棵)(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解(1)儿子年龄=27÷(4-1)=9(岁)》(2)爸爸年龄=9×4=36(岁)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上月盈利=(30-12)÷(2-1)=18(万元)本月盈利=18+30=48(万元)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解: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
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剩下的小麦数量=(138-94)÷(3-1)=22(吨)运出的小麦数量=94-22=72(吨)…运粮的天数=72÷9=8(天)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6倍比问题【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一个数量=倍数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解:(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3700÷100=37(倍)(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40×37=1480(千克)列成综合算式40×(3700÷100)=1480(千克)!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解(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48000÷300=160(倍)(2)共植树多少棵400×160=64000(棵)列成综合算式400×(48000÷300)=64000(棵)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例3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解(1)800亩是4亩的几倍800÷4=200(倍)(2)800亩收入多少元11111×200=2222200(元):(3)16000亩是800亩的几倍16000÷800=20(倍)(4)16000亩收入多少元2222200×20=(元)答: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2222200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