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散文家。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字词

(1)重难字

嗜.学(shì)砚.冰(yàn)

弗.

(fú) 怠.(dài) 逾.

约(yú) 硕.师(shuò) 叩.

问(kòu) 叱咄..(chì duō) 俟.

(sì) 卒.(zú) 负箧.

(qiè) 曳屣.(xǐ) 皲.

裂(jūn) 媵.人(yìnɡ) 衾.

(qīn) 绮.绣(qǐ) 容臭.

(xiù) 烨.然(yè) 缊.

袍(yùn) 耄.老(mào) 谬.

称(miù) 廪.稍(lǐn) 冻馁.

(něi) 谒.(yè) 贽.

(zhì) 诋.

(dǐ) (2)通假字 ①四支(zhī)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pī)绮绣(“被”同“披”,穿)

(3)古今异义词

假⎩⎪⎨⎪⎧ 古义:借。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

造的跟“真”相对。

走⎩⎪⎨⎪⎧ 古义:跑。例:走.送之。今义:行走,走路。

益⎩⎪⎨⎪⎧ 古义:更加。例:益.慕圣贤之道。今义:好处。

趋⎩⎪⎨⎪⎧

古义:快走。例:尝趋.百里外。今义:趋向。 左右⎩⎪⎨⎪⎧

古义:身边。例:余立侍左右..。今义:大约。 汤⎩⎪⎨⎪⎧ 古义:热水。例:媵人持汤.沃灌。今义:汤水。

卒⎩⎪⎨⎪⎧ 古义:最终。例:卒.获有所闻。今义:兵。

再⎩⎪⎨⎪⎧ 古义:两次。例:主人日再.食。今义: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

(4)一词多义

至⎩⎪⎨⎪⎧ 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 慕⎩⎪⎨⎪⎧ 益慕.圣贤之道仰慕略无慕.艳意羡慕 从⎩⎪⎨⎪⎧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名词撰长书.以为贽名词,信

道⎩⎪⎨⎪⎧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动词 质⎩⎪⎨⎪⎧ 援疑质.理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资质,名词

(5)词类活用

①腰.

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②手.自笔.

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③主人日.

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④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⑤无鲜肥..

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⑥父母岁.

有裘葛之遗(名词作状语,每年) (6)文言虚词

以⎩⎪⎨⎪⎧

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连 词,表目的,来、用来以.衾拥覆介词,用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助词,的弗之.怠代词,指“笔录”这件事当余之.从师也助词,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不译

(7)文言句式

①倒装句

a .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②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前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

三、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嗜学:爱好读书。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跑,文中意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到了。

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尝:曾。

趋:疾走,跑。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咄:训斥,呵责。

曳屣:拖着鞋子。

日再食:每日供给两顿饭。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县官:文中指朝廷。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谒:拜见。

归见:回家探望。

2.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

(4)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我)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中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四、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合作探究】写自己求学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勤奋艰苦的学习经历)。

2.全文写自己的学习经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合作探究】“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合作探究】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宋濂学习的勤且艰。希望本文能给同学们带来启示。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