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临床路径表单

合集下载

39 风湿病科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39 风湿病科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患者。

一、浊瘀痹(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浊瘀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编码为:M10.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浊瘀痹(痛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浊瘀痹(痛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浊瘀痹(痛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浊瘀痹(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浊瘀痹(痛风)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3.继发性痛风患者,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和肾脏病变期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受累关节X线片、关节超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全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双能CT、电解质、血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HLA-B27、24小时尿尿酸、关节液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2.辨证论治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完整版)内二科痛风临床路径(新)2016

(完整版)内二科痛风临床路径(新)2016

痹症(痛风)中医临床路径一、痹症(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痹症(痛风)(TCD编码为:BN Q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 编码为:M19.99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

痹症(痛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肝肾虚痹证气血虚痹症(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痹症(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痹症(痛风)(TCD 编码:BNQ010、ICD-10 编码:M19.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3)类风湿因子、抗“O”(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5)心电图(6)胸部X线片、受累关节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 CP 抗体、24 小时尿尿酸、HLA-B27 等。

(八)治疗方法1. 内科基础治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促进尿酸排泄、碱化尿液等。

风湿科-痛风性关节炎

风湿科-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ICD-10:M10.0)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2.体格检查:以下肢关节受累为主,局部明显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可见痛风结节;3.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升高,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关节穿刺液可见尿酸盐结晶;4.X线检查可见骨边缘穿凿样透亮缺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急性关节炎;2.慢性关节炎及痛风石形成;3.慢性关节炎合并肾损害(包括痛风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4.合并代谢综合征。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7–9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性关节炎(ICD-10:M10.0)疾病编码;2.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或合并有间质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和尿酸结石形成。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血型鉴定;免疫常规;3.急诊生化5项;4.住院生化常规;5.免疫功能;6.自身抗体检查:ANA、ENA、RF、AKA、CCP、HLA-B27;7.炎症指标:ESR、CRP;8.24小时尿尿酸排泄定量;9.腹部B超(双肾、输尿管);10.心电图、胸片和患关节X线片,必要时做关节MRI检查。

七、选择用药:1.首选秋水仙碱;2.可联合应用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药物(NSAIDs);3.必要时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4.加用胃粘膜保护剂或使用制酸药;5.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加用护肾排毒药物;6.急性期缓解后加用降尿酸药物;7.碱化尿液;8.合并症治疗;9.饮食指导与心理治疗、关节功能康复理疗等治疗相结合。

八、出院标准:1.关节痛消失,关节肿缓解或明显改善;2.体温正常;3.关节功能明显好转;4.无药物副作用:如肝功能或血液系统损害等。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1. 痛风症概述痛风症,也称作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关节炎疾病。

它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案。

2.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的策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 首要原则: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痛风症的发生与湿热之邪阻滞、瘀血凝滞有关。

因此,治疗痛风症的首要原则是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 药物治疗:中医常选用草药制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罂粟壳、秦艽、桃仁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的功效,可有效缓解痛风症状。

3. 饮食疗法:中医强调调整饮食惯对治疗痛风症非常重要。

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啤酒等,同时适量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以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

4.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推崇合理锻炼和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患者应适度运动,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免疫力和缓解症状。

5.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痛风症与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有关,因此可以采用针灸疗法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循环,改善病情。

3. 总结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草药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和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缓解痛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病人在接受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5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5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患者。

一、浊瘀痹(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浊瘀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编码为:M10.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浊瘀痹(痛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浊瘀痹(痛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浊瘀痹(痛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浊瘀痹(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浊瘀痹(痛风)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3.继发性痛风患者,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和肾脏病变期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受累关节X线片、关节超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全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双能CT、电解质、血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HLA-B27、24小时尿尿酸、关节液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2.辨证论治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肾病科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肾病科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肾病科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尿酸性肾病CKD 1-3期的住院患者。

一、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肾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酸性肾病(ICD-10编码:N28.9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肾脏病学》(沈庆法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年)(2)西医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以本虚为主或兼有标实证,临床常见证候:本证(1)脾肾气虚证(2)脾肾阳虚证(3)气阴两虚证(4)阴阳两虚证标证(1)湿热内蕴证(2)瘀血阻络证(3)寒湿痹阻证(4)痰浊内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尿酸性肾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尿液分析及尿沉渣、24h尿蛋白定量;(2)血尿酸;(3)肾功能、血脂;(4)24小时尿尿酸测定;(5)泌尿系统超声;(6)尿?2微球蛋白;(7)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GFR。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痛风病(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病(痛风)(TCD 编码为:BNV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ICD-10 编码为:)(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

痛风病(痛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病(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病(痛风)(TCD 编码:BNV050、ICD-10 编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3)类风湿因子、抗“O”(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5)心电图(6)胸部X 线片、受累关节X 线片(7)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CP 抗体、24 小时尿尿酸、HLA-B27 等。

痛风临床路径

痛风临床路径

痛风临床路径作者: 日期:痛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痛风的患者。

一、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TCD编码为:BNV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编码为:M10.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

痛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TCD编码:BNV050、ICD-10编码:M10.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3)类风湿因子、抗“O”(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等)(6)心电图(7)胸部X线片、受累关节X线片(8)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CP抗体、24小时尿尿酸、HLA-B27等。

痛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9)

痛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9)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患者。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病(TCD编码为:BNV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ICD-10编码为: M10.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痛风(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脾虚湿阻证脾肾不足,痰湿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痛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痛风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3.继发性痛风患者,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和肾脏病变期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必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离子组检、心功能(3)ESR、CRP(4)心电图选查项目:(1)风湿六项、免疫八项、自免组检(2)AKA、CCP(3)HLA-B27(4)抗结核抗体(5)血脂、乙肝两对半定性、肝炎三项、感染因子(6)主要受累关节X光片(7)骨密度、CT、MRI(8)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9)胸部X光片(10)关节超声(八)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2.辨证论治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内二科痛风临床路径(新)2016

内二科痛风临床路径(新)2016

痹症(痛风)中医临床路径一、痹症(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痹症(痛风)(TCD编码为:BN Q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 编码为:M19.99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

痹症(痛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肝肾虚痹证气血虚痹症(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痹症(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痹症(痛风)(TCD 编码:BNQ010、ICD-10 编码:M19.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3)类风湿因子、抗“O”(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5)心电图(6)胸部X线片、受累关节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 CP 抗体、24 小时尿尿酸、HLA-B27 等。

(八)治疗方法1. 内科基础治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促进尿酸排泄、碱化尿液等。

痛风临床路径

痛风临床路径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痛风的患者。

一、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TCD 编码为: BNV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 编码为 :M10.991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参照 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

痛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 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 TCD 编码: BNV050、ICD-10 编码: M10.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血尿酸、血沉、 C 反应蛋白(3)类风湿因子、抗“ O”(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 ( 乙肝、丙肝、梅毒、 HIV 等)(6)心电图(7)胸部 X 线片、受累关节 X 线片(8)腹部超声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 AKA、APF、抗 CCP抗体、 24 小时尿尿酸、 HLA-B27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