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经典语录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念杨绛:且以“不争”过一生
严谨治学:一是“慢”,二是认真
杨绛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莫过于等身的翻译作品。为了翻译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精益求精的杨绛放弃了从英语、法语等版本转译的途径,选择直接从原文入手,为此,48岁的她,开始自学西班牙语,耗费十多年心血才完成该书的翻译工作。
在《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一文中,杨绛曾用“一仆二主”来诠释译者的使命,“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翻译家叶廷芳撰文回忆道:“她绝不拿时间换产量”。杨绛也曾说,“我翻译其实是很慢的,首先要把每段话的原意弄清楚,然后把每个原文句子统统拆散,再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组织句子,把整段话的原意表达出来。”
翻译之外,杨绛创作的剧作、小说、散文也一直是学界持续研究的重要文本。长篇小说《洗澡》堪称杨绛文学创作的顶峰。施蛰存评价《洗澡》是“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而杨绛却自谦道:“《洗澡》是我的试作,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试”的效果有目共睹,这与杨绛的“认真”密不可分。
在文学评论家白烨的眼里,杨绛则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白烨作为责编出版过《杨绛作品集》。白烨回忆道:“事先友人曾告诉我,对杨先生没完没了地校改作品一定要有准备。即使如此,我仍没有料到编完杨先生几经删改的书稿,发稿之后又数次有补正,排校之后还不断有校改,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最终出书。”
正是从这一“慢”、二“认真”的斑驳往事里,我们看到了以杨绛为代表的一代学者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
人生边上:一滴清水,淡泊名利
杨绛的一生,诠释着“不争”二字,活得干净洒脱。在《我们仨》一书中她这样写道:“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杨绛还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锺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
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杨绛的“不争”也并非忘却这个世界,相反,她不断叩问人生。2007年,她以96岁高龄完成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本书完全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朴素地回答了有关生与死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关怀:“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在吗?灵魂不死吗?”
杨绛还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学业。虽然“万人如海一身藏”,杨绛仍以特殊的方式悄悄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
杨绛曾翻译的那首英国诗人兰德的《生与死》,可以说是她心声的最佳表达:“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居住多年的北京三里河寓所,几百户人里她是唯一一户没有封闭阳台的,有人问她原因,她回答:“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当那些浮于人世的尘埃落定,她的才华与魅力却依旧闪光。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杨绛经典语录
1) 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2) 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3) 有一次,她听同伙传说,某家在物色一个姨娘,主要条件是要能生育。阿灵对我妈妈说:“我去吧。我会生。我生过。”大家笑她,她也不知有何可笑。
4) 赤裸裸,可以表示天真朴素。不过,如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一个洁白素净的帘子,堆叠着透明的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富有魅力,认真要赤裸裸不加遮饰,除非有希腊神像那样完美的身体,有天使般纯洁的灵魂。
5) 人不怕挤。尽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各自各。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
6) 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7) 我现在回想,盛衰的交替,也就是那么一刹那间,我算是亲眼看见了。
8) 假如法国小说家勒萨日笔下的瘸腿魔鬼请我夜游,揭起一个个屋顶让我观看屋里的情景,我一定辞谢不去。获得人间智慧必须身经目击吗?身经目击必定获得智慧吗?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的吗?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皇帝的新衣好。
9) 车过了“蔚然而深秀”的琅玡山,窗外逐渐荒凉,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树,没有庄稼,没有房屋,只是绵延起伏的大土墩子。火车走了好久好久,过了蚌埠,窗外景色还是不改。我叹气说:“这段路最乏味了。”宾四先生说:“此古战场也。”经他这么一说,历史给地理染上了颜色,眼前的景物顿时改观。
10) 看电影大概也算是一项学习,好比上课,谁也不准逃学(默存困眼睛不好,看不见,得以豁免)。放映电影的晚上,我们晚饭后各提马扎儿,列队上广场。各连有指定的地盘,各人挨次放下马扎儿入座。
11)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