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赏析课件
《凉州词》 精品PPT课件(共22张)
古诗今译
• • • • • • •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 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 孤城巍然屹立。 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 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 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大西北空 旷苍凉的 浑然景象 戍边战士悲 壮慷慨和积 极豪放,没 有半点衰飒 颓唐
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零零一座边城 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羌笛何须怨杨柳,
兵士们何必老是吹奏那哀
怨的《折杨柳》曲调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诗意,悟诗情
•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 料,理解诗意。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同时也 写出了对戍边战士不能归乡的。 •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他边塞诗阅读
• • • • •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圣手 ) 王昌龄《出塞》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高适(《塞下曲》)
• “旗亭画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
(唐) 王之涣
作者简介
•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原籍晋阳(今
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 年出任文安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是盛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说课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意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王之涣《凉州词》配图欣赏课件(2024)
01
《凉州词》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 一首代表作,以其雄奇豪放的诗 风和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
02
诗中描绘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片孤城万仞山的壮阔景象,表达 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和 平的渴望。
4
课件制作目的
2024/1/29
0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凉州词》,提高 诗歌鉴赏能力。
02
通过配图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所 描绘的意境,增强学习兴趣。
诗意解析
对诗歌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 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互动环节
设置与诗歌相关的思考题或讨论题,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课件结尾
总结课件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6
02
《凉州词》原文解读
2024/1/29
7
原文呈现与注释
2024/1/29
0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提升其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5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开头
简要介绍王之涣和《凉州词》的背景及重要 性。
诗歌原文
展示《凉州词》的原文,并配有拼音和注释,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配图欣赏
选取与诗歌内容相契合的优美图片,辅以简短的 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024/1/29
20
交互性设计实现
人机互动
设置互动环节,如选择题 、拖拽题等,让学生在参 与过程中加深对诗句的理 解和记忆。
2024/1/29
个性化学习
提供不同层次的互动内容 ,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 求,实现个性化教学。
即时反馈
对学生的互动操作给予即 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 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凉州词》完美版课件1
《凉州词》完美版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凉州词》这一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唐代诗歌》中的《凉州词》一节,详细内容涉及诗句的解读、背景介绍、意境分析以及艺术特色的阐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凉州词》,体会其意境美和韵律美。
2. 掌握《凉州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3. 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凉州词》的意境分析和艺术特色把握。
教学重点:《凉州词》的诗句解读、背景介绍及作者生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凉州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风光,引发学生对《凉州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凉州词》的时空背景。
3. 诗句解读(20分钟)逐句解读《凉州词》,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凉州词》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凉州词》的理解。
6. 意境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凉州词》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7. 艺术特色阐述(10分钟)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色,如豪放、奔放、激昂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凉州词》2. 内容:a. 作者:王之涣b. 背景:唐代边塞诗c. 诗句解读:逐句分析d. 艺术特色:豪放、奔放、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凉州词》b. 运用《凉州词》的诗句,创作一篇短文,表达你对边塞风光的赞美。
2. 答案:a. 略b. 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风光,壮美无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凉州词》的基本内容,是否能够体会其艺术魅力。
《凉州词》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3篇)
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了躺在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
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你体会到了什么?
将士们不仅有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
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这是课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题哦!
课堂小结
• 《凉州词》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出征前战士饮 酒作乐的情景,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 我们再一起配乐背诵这首诗!
课时作业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酉 组词:醉酒 自我陶醉 造句:爸爸特别爱喝酒,今天又
喝醉了。
书写指导:“酉” 框内有 一短横,“十” 的一竖横 上部分要短。
03 品读释疑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意: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 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 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 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 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04 结构主旨
课文结构
《 葡萄美酒——马上催
凉
盛宴豪华
州 词
醉卧沙场——几人回
悲凉感伤
》
课文主旨
《凉州词》是一首描写征戍生活、边塞情 景的著名诗篇。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上的一 次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 场面。
场,这种豁达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 3.“古来征战几人回?”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 (1)慷慨激昂 • (2)悲苦哀怨 • (3)敬佩、同情、对战争的感悟
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 课件(共23张PPT)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 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意气:情意。一作“气尽”。 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凉州词
唐 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 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 教人意气忆长安。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如汉家。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凉州”就是唐朝的边塞重 镇,凉州词是盛唐流行的曲调名, 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 别具一格。
王翰:
字子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 人,《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塞 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性情豪放, 以豪放之情写军中生活。
琵琶:
弹拨乐器,源于阿拉 伯,汉代经西域传入我 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 马上。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 王昌龄 《从军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业:
1.默写《凉州词》并想象诗中 场景写下来。
2.收集边塞诗词,同学之间相 互推荐品读。
读通句子 读出节奏 读出画面 读出情感
读通句子
凉州词 hàn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pí pá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读出节奏 凉州词
《凉州词》课件
《凉州词》课件一、导言《凉州词》是我国古代边塞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雄浑激昂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卒生活,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与豪迈。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凉州词》的解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进一步了解边塞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凉州词》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所作,凉州是古代西北边陲的重镇,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历史上多次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域交流的重要枢纽。
唐代时期,凉州地区战事频繁,边塞将士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王翰通过《凉州词》这首诗歌,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
2.意义《凉州词》在唐代边塞诗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豪放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歌也反映了唐代边塞文化的繁荣,展现了边塞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凉州词》的解析1.诗句解析《凉州词》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采用了边塞诗歌常见的七言绝句形式。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夸张等,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描绘了边塞将士豪饮美酒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豪迈与豁达。
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通过琵琶声的催促,表达了将士们对战争的渴望和对胜利的向往。
第三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展现了将士们豪情万丈,即使醉卧沙场也无所畏惧。
第四句“古来征战几人回”,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他们英勇牺牲的感慨。
2.意境解析《凉州词》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的豪饮、琵琶声的催促、醉卧沙场的豪情和古来征战的艰辛,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氛围。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如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声、沙场等,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和边塞生活的艰苦环境。
四、总结《凉州词》是唐代边塞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豪放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
通过解析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边塞诗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了解边塞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凉州词》古诗三首PPT免费教学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三首《凉州词》原文及注释
《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此诗描绘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怀乡 之情。其中“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景 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则表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孤寂。
03
艺术手法与特色
音韵格律运用
平仄相间,声韵和谐
诗句中平仄的安排使得音韵起伏有致 ,读来朗朗上口。
音调铿锵,气势磅礴
诗句的音调高低起伏,与边塞的壮阔 景象相得益彰。
押韵工整,回环往复
每首诗的韵脚都严格遵循押韵规则, 形成优美的音韵效果。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01
02
03
对偶
诗句中运用对偶手法,使 得表达更加凝练且富有节 奏感。
反映时代气息
诗歌中透露出唐代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信息,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唐代边塞文化概述
边塞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01
唐代边塞地处西北,自然环境恶劣,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交
汇之地。
边塞文化与唐代文学
02
边塞文化是唐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以描绘边地风光、军旅
生活和民族交往为主要内容。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学生朗诵表演
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朗诵表演, 展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诗
歌的理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 课堂参与度和自信心。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译文1: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译文2:黄河自天边奔腾而下,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过玉门关外的。
译文3:黄河浩渺直上高高的白云天际,一座孤城兀立在万仞的丛山之中。
凄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杨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风都不愿吹过寒苦的玉门关。
【词语解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 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赏析《凉州词》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赏析: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
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
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
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
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部编教材最新版《凉州词》PPT课件
诗句理解指导
知识链接:
夜光杯:传说中周穆王时西域 胡人用晶莹的白玉精制而成的酒 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这里泛指西域用白玉制成的酒杯。
诗句理解指导 欲饮琵琶马上催。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 的声音,在催人出发。
诗句理解指导
知识链接: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①鉴:镜子。
3、白杨 风景名胜 留恋其间 建筑宏伟 奇珍异宝 正襟危坐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歌背诵指导
❖
凉州词
(唐) 王翰
❖ 葡萄美酒
, 欲饮琵琶。❖君莫笑,几人回?
拓展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在父母那里背诵诗歌。 2、说出诗意,交流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谢谢观看
手
诵读诗歌感悟
凉州词 (唐) 王翰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 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21 古 诗 三 首
凉州词
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 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王翰 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 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 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 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诗句理解指导
醉卧沙场君莫笑,
即使醉倒在战场上,惹人嘲笑又 何妨。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 课件(共20张PPT).ppt
交流讨论
醉了躺在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这 首诗表现出什么?
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也表示将士们 不仅有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 失其壮。也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宽阔胸怀。
朗读指导
诗人把“为国捐躯”看做“醉卧沙场”这就叫— —视死如归。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正是 因为将士们有“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气度, 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让我们把这份豪 迈气度用朗读表现出来。读出豪迈、视死如归的 气魄,男女生比赛,看谁读得更好!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王 翰
知作者
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 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喜游乐饮酒。他的诗 感情奔放,多豪放壮丽之句。代表作 有《凉州词》二首等。
我会写
cí
词
词典 词语
cuī zuì
催醉
催办 催促
醉酒 陶醉
注释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 闪闪发光,夜光杯由此得名。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香甜的美酒。
交流讨论
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 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
急促的琵琶声。
交流讨论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
1.快尽兴畅饮; 2.快奔赴战场; 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交流讨论
这一“催”,画面就一转,诗人就开始写 什么地方了?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武威。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如同后来的词牌,诗的内容不一定都写凉州。
梅鼎在《乐苑》中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搜集并进献宫调《凉州》,唐玄宗将其交付教坊成曲谱,配上新词演唱,并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凉州词》便由此而来。
其后如王之涣、王翰、张籍、逢等诗人因喜欢此曲,便仿写新词,这些词的题目都冠以《凉州词》。
有人经考证,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一个题目《听玉门关吹笛》,并由此认为这首《凉州词》是王之涣在玉门关听到守边士兵吹笛时写的。
这首抒发戍边士兵怀乡之情的诗篇,写得意境极其壮阔,悲而不失其壮,怨而不显其哀,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宽广胸襟。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构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茫茫无际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引颈向远望去,仿佛是从白云中飞来。
这句诗的着眼点正好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反。
李诗中的黄河汹涌而来,由远及近,有一泻千里之势;王诗中的黄河溯流远上,由近及远,有万夫不当之勇。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显得格外荒凉。
写孤城选数量词“一片”而不用“一座”,也是诗人匠心独运。
“一座”,具有立体感,荒凉程度、孤单程度显然不足;而“一片”给人的感觉是平面,其荒凉程度、孤单程度都较充分,能更突出地表现主题。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即八尺。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高峻险要,为后两句刻画戍边士卒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别。
北朝乐府的《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就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的情景。
临别折柳之风在唐代更为流行。
王之涣《凉州词》唐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唐诗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唐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主要描写了什么景⾊呢?全诗寄托了诗⼈怎样的情感Array 凉州词·黄河远上⽩云间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的⼀种曲⼦(《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七⼋尺。
5.羌笛:羌族的⼀种乐器。
6.杨柳:指⼀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门关外啊! 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的⼀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宗。
⽞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诗写戍边⼠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不失其壮,虽极⼒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的⼴阔胸怀。
⾸句“黄河远上⽩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幅动⼈的图画:辽阔的⾼原上,黄河奔腾⽽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云中流出来的⼀般。
次句“⼀⽚孤城万仞⼭”,写塞上的孤城。
在⾼⼭⼤河的环抱下,⼀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川的雄伟⽓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理提供了⼀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赠柳表⽰留念。
北朝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