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5.学习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猫》描写了作者一家所养三只猫的情景。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此课教学依“把握”“理解”“品味”“感悟”“创新”五大板块层层推进,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品味文中所塑造的形象及语言美趣。

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

第一课时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课前30秒图片 (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字词积累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18 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18 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参考答案: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如下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第二次:屠户背倚麦秸垛(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二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语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参考答案:1.前:前进。

2.犬:像犬一样(像狗似的)。

3.洞:打洞。

隧:从隧道里。

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参考答案:补充: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如狼似虎:①形容威武勇猛。

②形容凶狠、残忍。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

狼子野心:①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本性难改。

②指险恶的用心,野心。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含贬义)。

引狼入室: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

五、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

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参考答案:【示例】狼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夜幕已经降临。

一个屠户肩挑扁担,独自一人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担子中的肉早已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屠户无意间回头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不知道什么时候,两只狼已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屠户很害怕,心想:狼想吃肉,我若把骨头扔给它们吃,或许它们就不会跟着我了。

于是,屠户扔出一根又长又粗的骨头,其中一只狼停下啃了起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教案人教版7上:第五单元教学案答案

教案人教版7上:第五单元教学案答案

第五单元教学案答案:17【自主预习】1.zǔchàng sǒngyǒng quǎn lǚ2. B3.略4. 三部分:第一次养猫(1-2段):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第二次养猫(3—14段):提心吊胆。

第三次养猫(15—34段):若有若无。

【整体感知】1.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2.举例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3.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合作探究】﹙答案略﹚【拓展延伸】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3.格言举例A努力完善自我! B弱小就要挨打! C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D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达标检测】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2、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4、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18 鸟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第五单元复习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第五单元复习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第五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学习积累文字词汇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2、品析课内精彩段落。

3、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复习作家作品1、《风筝》的作者是,原名,字,人。

我国伟大的、、。

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杂文集、。

《风筝》选自。

2、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家,人,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

《》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此书为“”。

3、泰戈尔,文学家。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剧本《》、《》、《》,诗集《》、《》、《》、《》。

他的《》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获得了1913年度的奖。

4、冰心,原名,人。

现代、、、。

她的代表作品有、、、。

二、复习课下注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注意词语的音、形、义)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笑柄(..)繁衍.()脚踝.()树杈.()犄.()角内jiū()分qí()花bàn()荡yàng()xiù()觉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5分)(1)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2)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形容病危,或借喻事情不可挽回。

()(4)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5)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2分)(1)他那时大溉十岁内外罢。

()(2)早的山桃也多吐雷。

()(3)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极杂物的小屋去。

()(4)灰黑色的凸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三、根据各课复习要点复习课文1、《风筝》(1)散文诗的特点(2)学习在叙述中包含深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的语言(4)精彩语段第4段、第5-12段2、《羚羊木雕》(1)景物描写的作用(2)插叙的写法及作用(3)精彩语段第4-26段3、《散步》(1)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2)精彩语段第6-8段4、《金色花》(1)品味诗句含义(2)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3)写出与莲花有关的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第五单元整体感悟圈点读书1.风筝2.羚羊木雕3.漫步4.诗两首5.《世说新语》两那么兴趣情境导引师:向大家推荐一篇作文:《妈妈的爱》。

又是一个清晨,又是一个灰蒙蒙的天,又响起了妈妈的唠叨,又开场了一天的运行。

机械的我不得不从暖和的被子中爬起来。

看着早已准备好的早饭,听着妈妈的絮絮叨叨。

一片惨白。

清早的大道没有一丝人气,飘飘荡荡只有我这么一个幽灵。

风在吹刮着,树在摇曳着,心在抖着。

妈妈就是妈妈,我都出了门还追上来,"别忘了带手套,天凉。

"妈妈将手套给我时,我看见了,一双冻紫了的手。

又是一片惨白。

我含着热泪看着妈妈远去的身影,雾太浓了,但仍能明晰的看见母亲的背影。

我好恨,难道就一直这么下去吗?难道就不能谅解妈妈吗?难道一册日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不想,也不敢想。

或许是我太过于认真,太过于较劲,一直没能理解那天发生的事,我还仍然记得…"干什么看我日记?你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吗?太过分了,妈妈!我一直很尊重你,也希望你能尊重我!""我…"母亲支支吾吾的,我更加肯定了。

之后,我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直到如今。

放学了,又是一个没有笑声的晚餐。

母亲拾掇好碗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静静地织着毛衣。

"啊!你,你这是干什么?…"妈妈惊讶地看着我。

我拿着日记本说:"妈,你看吧!你想看就跟我说一声,好吗?"妈妈沉默了,许久,妈妈语重心长的说:"其实,上次的事都是妈不对,妈向你抱歉,你也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妈妈尊重你,都怪妈…。

"我哭了,虽然想竭力假装自己的脆弱,但终究还是哭了,也看见了妈妈在黑暗中的抽泣。

又是一个清晨,又是一个灰蒙蒙的天,没有了妈妈的唠叨,也没有了我的抱怨。

我做好早饭,轻轻的关好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设计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设计及答案

16 猫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

2.反复朗读,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

3.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污涩( ) 怂恿( ) 怅然( )蜷伏( ) 惩戒(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字形。

红línɡwànɡ下断语3.用“”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的语句,4.把你对三只小猫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一处描写抄写在下面,并作批注。

原文摘抄:批注:二、精读品味5.用“”在文中标画出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6.从抒情议论的语句中选一处,按下面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读(原文中的)一句,我体味到。

三、细读感悟阅读“我心里十分难过……”至结尾一段。

7.你从这几段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

8.“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我”的证据确凿吗?9.为什么作者的内心如此痛苦?为什么就像针“刺我良心”?四、表达感悟10.从三只小猫、“我”、过路的人、周家丫头等形象中,任选一个,用“对于,我想说:”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心得。

五、推荐阅读11.资料助读。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

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

1929年回国。

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

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够流利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阅读策略,如略读、寻读、预测等,提高阅读效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阅读策略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课文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回顾前一单元的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呈现: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色彩。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鼓励他们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难句、难词和重要的语法点。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开展相关的写作活动,如续写课文、写读后感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题等。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和预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1、知识目标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学1、情景(问题)导入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共7个)-图文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共7个)-图文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共7个)-图文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万物平等,人不可夺,天不可废。

(三)课时作业1.完成本课练习册习题。

2.将本文中给你的启示结合生活实际形成文字(500字以上)。

教案序号:课题:17.动物笑谈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批注,用学写批注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能流畅的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特色的看法。

2.交流批注结果,对批注进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3.在感受风趣幽默语言风格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热情以及对动物的热爱。

教学重点:默读文章,运用互评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形成表达完整的语段,并能够独立按要求做批注。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作的热爱和投入。

教案序号:课题:18.狼(第一课时)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语文常识(1)了解蒲松龄的生平简介。

(2)了解《聊斋志异》的有关知识。

2.语言:(1)朗读并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3)结合关键词语理解,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词句。

3.阅读:(1)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小说的情节。

(2)分析小说的形象。

(3)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写作: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表达效果。

蒲松龄常年在家门口摆个茶摊,请别人给他讲一些奇异鬼怪之事,之后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1、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抨击封建官吏的罪恶。

3、劝诫封建世俗民风。

三、初读课文1.一人范读,其余同学纠正错误。

通过同学同学们都做了预习,首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范读一下课们的齐读和范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并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将他读错的地方勾读,读准字音,画下来。

等他读完了我们再一起纠正,好吗?2.全班齐读。

好了同学们,纠正完字音,就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课文。

2022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2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2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比教学计划更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不同于传统教案,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1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教学重难点1、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2、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轶闻】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

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2. 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1.速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是训练学生速读课文能力的一篇很好的素材。

2.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出示常见昆虫的图片,比如蝉、蜘蛛、蚂蚁、萤火虫、蝈蝈等。

(教师适时引导)这是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亲密接触过他们的经历吗?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致力于对这些昆虫的研究,写成了《昆虫集》一书。

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布尔一起去结识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绿色蝈蝈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狩猎哀号喑哑静谧篡夺劫掠弱肉强食扰乱窸窣作响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过渡语:同学们,这篇课文很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学习呢?请同学们大胆设计出你的问题。

)2、学生再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标不理解的地方,同时向文本质疑。

3、学生汇报收获,提出疑惑,师生共同梳理总结。

教师预设问题:(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回归文本,自主探究问题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温晓卫《化石吟》目标(1)知识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2)能力目标:2.通过朗读课文,展开丰富且合理的想象。

(3)德育目标: 3.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然后仔细朗读课文,从中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感情,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伟大。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佳句,并分析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想《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通过提问向我们再现了亿万年前的壮观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和人类的伟大,通过美丽的语句把我们带到那个神奇的世界,同时也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的化石。

这首诗歌节奏优美,在朗读诗歌的时候让学生自行发挥丰富的想象来理解诗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导入提问谁知道化石是什么?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展示PPT,展示大量的有关化石图片,并加插对课文中出现的有关化石知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学生不理解不知道读音的生字词。

骸(hai)骨:尸骨(第二声)乌有:虚幻,不存在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裹藏:缠绕着藏起来太古:远古的时代叹服:称赞而且佩服海枯石烂:知道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3.听朗读课文一次,全班再朗读一次。

再朗读的同时思考讨论问题(PPT展示)。

❶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❷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一万年前的神奇壮观景象。

《岳飞》教案

《岳飞》教案

《岳飞》教案教案:《岳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课《岳飞》。

本课主要介绍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一生,重点学习了岳飞的忠诚、勇敢、正直、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忠诚、勇敢的精神品质。

3. 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忠诚、勇敢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资料查阅工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讲述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岳飞。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岳飞的一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忠诚、勇敢的精神品质。

4.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岳飞的事迹,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学生现场作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岳飞忠诚勇敢正直坚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岳飞的一生。

答案: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抗金英雄,他忠诚于国家,勇敢地抵抗金兵,正直无私,坚韧不拔。

他领导的岳家军多次取得抗金的胜利,但最终被秦桧所害。

2. 作业题目:请谈谈你对岳飞精神的理解。

答案:岳飞精神是指忠诚、勇敢、正直、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岳飞精神,为国家、为人民、为正义而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岳飞》,使学生了解了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深入了解了岳飞的一生,感受到了岳飞的忠诚、勇敢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和随堂练习,对岳飞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拓展延伸: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忠诚、勇敢的精神品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狼》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狼》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狼教学设计案二、熟读课文,积累理解1、读一读:视频范读学生自读课文。

指名读。

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得顺畅;第三遍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译一译:①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②学生试译短文,弄清内容大意,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述一述: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正字正音:缀zhuì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弛chí眈dān 瞑míng 隧suì尻kāo 黠xiá实词: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词类活用: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通假字: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学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本文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学生可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样一个过程进行复述。

)。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精品教案教学5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精品教案教学5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精品教案教学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散文诗两首》中的《荷叶母亲》。

文章主要描绘了荷叶对荷花的呵护与关爱,借此抒发了母爱的伟大。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母爱,将课文情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叶与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美好情感,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节奏与韵律,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掌握生字词。

4. 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主题。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析过程,指导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荷叶母亲》2. 重点词语:母爱、荷叶、荷花、呵护、关爱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2)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3)结合课文内容,为母亲写一封感谢信。

答案:(1)见课后附录。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母爱,学会关爱他人,将课文情感内化为自身品质。

推荐阅读《母爱无边》等关于母爱的文章,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狼》公开课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狼》公开课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写的都是动物,《猫》体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以及自我检讨的精神,《动物笑谈》蕴含了作者对动物的爱好和欣赏之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写“狼”的一篇文章。

二.说说自己对“狼”的印象。

(学生发言)师归纳:看来在同学们心中,狼是狡猾、凶恶、残酷的。

往日东郭先生差点被狼吃掉,今天屠户又遇到了狼,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蒲松龄的《狼》。

三.检查预习。

(一生读,其他同学正音)缀()窘()苫()倚()弛()眈眈()少时()瞑()尻()黠()四.理解词句,疏通文意。

(学生在平板上做下面题目)1.缀行甚远:2.两狼之并驱如故:3.顾野有麦场:4.屠大窘:5.恐前后受其敌:6.其一犬坐于前:7.意暇甚: 8.屠暴起:9. 一狼洞其中:10.意将隧入:11.止露尻尾:12.屠自后断其股:13.盖以诱敌:14.狼亦黠矣:(师生一起针对一学生答案来纠正,有答错学生纠正)五.理清情节,复述故事。

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

一生复述,复述后其他同学补充并评价。

六.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学生发言,再归纳。

七.说一说文中题目是“狼”,可文中对屠户的描写也是细致入微的,尽管屠户最终取胜,但课文却以谈论“禽兽”结尾。

对此,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观点,你赞成哪方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甲方:本文的主体是人,突出了人有而狼所没有的智慧。

乙方:本文的主体的狼,表现了狼的狡猾,寓意丰富。

八.探讨文章主题为重结尾写: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那么,“止增笑耳”的仅仅是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1.介绍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山东淄川(现山东淄博)人。

他生于书香家庭,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19岁中功名,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再中,4年后便死去。

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黑暗有着深刻的认识。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风筝课型:讲读第一课时主备人:郝寨中学朱淑玲审校:王新文时间2010-08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4.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札记5.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难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黑体字注音丫杈()可鄙()虐杀()笑柄()瑟缩()点缀()宽恕()苦心孤诣()2.理解下列词语肃杀:诀别:荡漾:笑柄:可鄙:瑟缩:虐杀:苦心孤诣:3.课前读一读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哭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孔尚任)4.填空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

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等他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

5.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四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指导学习、研讨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风筝带给我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风筝的故事。

2.检查预习⑴学生简介作者,师作补充⑵检查字词,指导易错的字词3.整体感知,深入理解⑴范读,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⑵听读课文以后,你有那些感受?教学札记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精读课文,圈点勾画,质疑问难指导学生对课文圈点勾画,把阅读中的感受、体会或疑问标记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研究问题①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北京天空中荡漾了?”2.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参考答案教案与反思金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参考答案教案与反思金品

专题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训练531.半亩的方糖如一面大镜子,波光粼粼,清澈明镜。

天光、云影在水中隐隐约约。

2.正如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明镜一样,人也要不断的读书,让自己的心智更开阔。

训练54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点拨】诗人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要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思考诗人的用意。

训练551、“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2、动词有“常记”“醉”“知”“入”“回舟”“争渡”这是人物的;“惊起”是动物的3、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争渡。

4、 C综合训练·体验中考训练561.C 【点拨】 A 中应为:远远的/街灯/明了;B中应为:我想那/缥缈的/空中,D中应为: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

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明明是出自于想象的,作者都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

3.这样改写,王母娘娘专制下的牛郎织女生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自由、幸福生活的画卷。

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改写以后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与迫求。

训练571、最爱2、C训练581.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 D训练591、夕茫茫→灯火万家→月照平沙2.是月光照在沙滩上明白(银白)如霜的意思。

训练60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18 鸟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状物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重点:生动的语言难点:托物言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词中有哪些描写鸟的诗句?说出来(生说诗句)……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给人悲苦,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1、文学文化常识:1. 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

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49年定居台湾。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2.主要作品:杂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3、4集) 《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 《威尼斯商人》(剧本)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等.3.“雅舍”是指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友人合住的六间陋室,是作者避乱隐居之所。

《雅舍小品》的第一篇《雅舍》就描写了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

“雅舍”本无雅处,寒伧、简陋,但作者在旅居中却颇具雅兴,为什么?只因为“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因为作者在此陋室及其周遭的景物中感悟到一种旷远、安谧与亲切,从而忘记了世事的纷扰,怡然自乐,他以超然的态度来体验生活和对待时代的同雨。

梁实秋在30年代因鼓吹抽象人性论,反对文学的功利性等原因受到过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尖锐批评,但梁实秋不是一个没有反帝爱国思想的人,早在1935年他就撰文批评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曾参加慰问团亲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写过像《记张自忠将军》那样宣传爱国抗日的文章。

但到入川前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剧变。

他是国民党的参议员,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投敌不仅使他愤慨,也使他感到受了愚弄;到重庆后,又目睹达官显要在大发国难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在官场比比皆是。

于是一种由失望引起的幻灭感使这个本来就对老庄比较亲近的士大夫文人产生了思想危机,于是他转向独善其身,追求心境的平和。

为了获得心理平衡,他采取“一切只要随缘”的态度来对等生活,寄情于巴山蜀水之间,以随遇而安的心态来处世,以超然的目光来审视尘世万象,《雅舍小品》中的散文正是在这种心境下产生的。

1938年12月,他在《中央日报》的《平明》副刊上发表了“编者的话”,他说:“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有的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

我的意见稍为不同。

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这段话在当时的文坛引起轩然大波,曾引起过文艺界的“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

面对左翼人士的批判和声讨,梁实秋没有作过多的辩解和回复。

《雅舍小品》可以说是他上述主张的艺术实践,或者借用台湾文学史家周锦先生的话说,《雅舍小品》正是上述主张遭到批判之后他的一种“无言的抵抗”。

2、听写字词(见课本“读读写写”)3、整体把握: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2.理清文章结构5、思考探究1.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哪四类?2.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3.第三、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4.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5.文章2、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从作者对各种鸟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六、写法思考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七、练习鸟被关在笼子里引起了作者的同情,请为世界爱鸟组织写一句宣传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动物:19动物笑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劳伦兹是动物行为学的先驱。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部通俗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已经近半个世纪。

这本书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用生花妙笔向一般大众讲述动物故事。

作者之所以取名为《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即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

”作者认为如果有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便能和周围的动物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它们的种群,甚至不惜为野生动物朋友作出巨大的牺牲,完全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倾听它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动物笑谭》就是《所罗门王的指环》中若干生动动物故事的一篇,我们今天学习它,能感受到怎样“至美至真的故事”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语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关键语句,用序号标出意义段。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滑稽(jī)蜥蜴(xīyì)河豚( tún ) 两栖(qī)脊椎(jǐzhuī)鳃(sāi)鳍(qí)嗔怪(chēn)敛翼(liǎn yì)孜孜不倦(zī)母凫(fú)匍匐(pú fú)差事(chāi)禁锢(jìn gù)鹳(guàn)蹒跚(pán shān)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注意就采取行动。

怪诞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

禁锢:①关押;监禁。

②束缚;强力限制。

③把人束缚在椅子或床上。

④囚禁,强行把某人关押,束缚在某物上。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撒旦:主要指《圣经》中的堕天使,曾是上帝座前的天使,后因骄傲自大妄想与神同等而堕落成为魔鬼,被看着是与上帝的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

结构探究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1.我很少笑话动物的原因是什么?2.我笑两栖鱼的原因是什么?3.“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作者有哪些逗笑的行为?4.你认为作者的行为可笑吗?为什么?5.作者第三次差点被送进疯人院里的原因是什么?6.“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

” 鹦鹉的行为为什么让老教授生气?7.鹦鹉与作者的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趣事?8.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读写结合。

1.以《我与——(补充一种动物名)之间发生的趣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所罗门的指环》。

20《狼》导学案蒲松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课文提示】 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

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

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窘jiǒng 眈dān 瞑míng 寐mèi 黠xiá 倚yǐ 缀zhuì 尻kāo【积累词语】1. 解释下列词语: 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 眈眈(注视的样子) 瞑(闭上眼) 寐( 睡觉 ) 黠 ( 狡猾 ) 倚( 靠 )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 晚(夜晚、晚上) 少时( 一会儿) 久之( 很久 ) 顷刻( 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2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

第二层次(第3-10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御狼”。

第三层次(第11-17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四层次(第2段),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课文简介】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故事赞扬了屠夫敢于杀狼的勇气和善于杀狼的智慧,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可耻的必然的下场,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于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灵活地斗争。

全文二百来字,生动地描写了屠夫“遇狼-避狼-劈狼”的全过程,言简意赅。

小说以屠夫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为主线,真实地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生动地刻画了狼的狡猾。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中的肉没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