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和《西游记》

合集下载

吴承恩西游记故事情节概括50字

吴承恩西游记故事情节概括50字

1. 吴承恩创作背景吴承恩(约1501-1582),明朝末期至清初小说家,代表作品《西游记》被誉为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借鉴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佛教、道家思想,结合了具有极强神话色彩的《大唐西域记》等大量大小说、传奇,形成了《西游记》的基本内容。

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卓越地位,不仅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是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

2. 西游记故事情节概括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与唐僧一起西天取经的主要角色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惊险刺激、荒诞幽默的历险故事。

故事情节围绕着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战胜妖魔,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的过程。

3. 主要角色介绍1)孙悟空:神通广大的猴王,后来受了唐僧的恩情,成为了唐僧的徒弟,保护唐僧向西天取经。

2)猪八戒:天庭流放下凡因为贪吃贪玩,后来在唐僧的感召下,成为了唐僧的徒弟,协助唐僧取经。

3)沙僧:原是玉华宫的护卫,因为得罪了玉帝,被贬下凡间。

后来拜唐僧为师,协助取经。

4. 故事的主要情节1)孙悟空出世:石猴孙悟空被孙大圣师领归正途,后拜唐僧为师。

2)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保护了唐僧和小白龙。

3)悟空三借芭蕉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灭了火焰山,解救了唐僧一行人。

4)大闹天宫:孙悟空大闹天宫,最终压服了天兵天将,保住了唐僧的取经路。

5)沉沦女儿国:猪八戒误入女儿国,见到国王,害怕受制,想逃出女国。

6)与火焰山恶虎斗法:猪八戒与火焰山上的恶虎斗法,解救了唐僧一行。

7)猪悟能还山:猪八戒还了山形,挽回性命,唐僧一行顺利到了西天。

5. 影响《西游记》的影响无处不在,不仅在文学领域,还在影视、动漫和游戏领域广泛存在。

它影响了我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由于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的思维,西游记成了世界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杰作。

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的背景源于他对我国古代文学和宗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研究。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

一、研究原因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收获
1.吴承恩
2.西游记的主要人物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

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中国历史故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 他有后代吗?他是易经大师?

中国历史故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 他有后代吗?他是易经大师?

中国历史故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他有后代吗?他是易经大师?说到四大名著,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西游记》了!这适合全年龄人阅读的经典著作,可谓经久不衰。

只要是和这部小说挂钩的影视剧,拍的好,会让众人开口称赞,就算拍的不好,吐槽之处遍地都是,也能引起大家新一轮的讨论话题。

总之和《西游记》挂钩的,总是伴随着热门、hot等字眼。

这部小说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它的光辉不仅只在我国流传,《西游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曾经评价《西游记》为“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也说它:“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可谓经久不衰,声名远播。

它虽然没有《红楼梦》那样,衍生出一个火热的研究学派,也不像《三国演义》那样,有理有据,贴近史实,更不像《水浒传》那样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义气冲天。

但它用它的神化、奇异、玄幻受到全年龄层的人们的喜爱,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不可能不知道《西游记》。

那么作为这部小说的创作者,吴承恩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吴承恩,明代杰出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家境清贫。

吴承恩从小的时候就表现的比同年人聪明机智,喜好读书。

《淮安府志》中对他的记载是“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

”特别指出了他博览群书,做文章不用思考,下笔写文,一蹴而就。

但是,如此一个博览群书,文笔极好的人,在科举上却挫折连连,到了中年才补了一个贡生。

他一生生活贫苦,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后来还因为家中实在贫苦做了长兴县丞。

不过,他这个官也没有当多久,就因为实在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辞官而去,最终在贫苦中死去。

吴承恩小的时候就极喜欢志怪小说,野史和民间传说,看他的《西游记》就知道,想象颇丰。

由书及人,就可以知道,吴承恩应该是一个对生活富有想象的人,这样的人是不适合比世俗生活还要现实黑暗的官场的。

高二议论文作文: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_1500字

高二议论文作文: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_1500字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_1500字一、研究原因每个星期三的下午,我们班都有人带资料,到班级读。

我经常带,我也经常看到别人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其实我也想组织。

于是我便找了几个人,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经过我们的商量,决定研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这个话题。

二、研究方法我们先查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简介,我们是通过上网才查到的我们先在网上搜索的地方打了我们研究的题目: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这几个字。

随后,很快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关于这个话题的栏目。

最后我们选择了吴承恩简介的这个栏目,我们打开以后,上面果然显示着关于吴承恩的介绍,我们读完了这个介绍,接着又开始查西游记的主要人物。

三、研究收获1.吴承恩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

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2.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

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

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与西游记

qvod://113699744|DBF82AC2BCEC7D76F2AB196496E15BF59BE6D50D|吴承恩与西游记01.rmvb|qvod://112267529|35704E92659AFC5B63D2DD7B1A7833AFA90050B9|吴承恩与西游记02.rmvb|qvod://112612300|70A5D211A50A1CB7DE1367982BF4C699726D8E67|吴承恩与西游记03.rmvb|qvod://109582849|FA2D6EC17ECE295FB283B746CB6BB6006D71C17E|吴承恩与西游记04.rmvb|qvod://111341646|FA2CEFD4969A363D145E59DEDA37472FF97995C2|吴承恩与西游记05.rmvb|qvod://94829480|388F8B2B4A7A8272B3E2D7C4B7DE593511C3C533|吴承恩与西游记06.rmvb| qvod://112639671|5C295012FA8B6C1BF060EF417066387DC76D3767|吴承恩与西游记07.rmvb|qvod://88001848|67E55825B9072AE1BB944325428EEF9564C87E07|吴承恩与西游记08.rmvb| qvod://114546565|4353900632AEB03609C0F6FCAF19AA520129C001|吴承恩和西游记(TV)09.rmvb|qvod://103602713|FE52510F3D613B264CF8B391958C6B93D7D73212|吴承恩与西游记10.rmvb|qvod://112449509|88385BBCCE3FAE3EC02BCEE0D8C82B5FC3E0F565|吴承恩与西游记11.rmvb|qvod://113449736|8D8048F928448412833FECF755D13DF0582C9E29|吴承恩与西游记12.rmvb|qvod://130397010|5718524B7EEB406C7FF7EBAE769314AA579426B6|吴承恩与西游记13.rmvb|qvod://127183782|5EAD16FCDF43611F3B5B286C1A336BAABDC6A6B9|吴承恩与西游记14.rmvb|qvod://125187617|BB526B050C349A59C183EC43AA80F3E40EB1D954|吴承恩与西游记15.rmvb|qvod://126946261|DB0D146AA95EB5DE69F1CAB73F9694D9CE55B711|吴承恩与西游记16.rmvb|qvod://120823897|1F110E61EF2E21607463225249DC804B7949ADF1|吴承恩和西游记(TV)17.rmvb|qvod://127046914|FC734BD5764CA7D33C9495A864E59CDDD94CB754|吴承恩与西游记18.rmvb|qvod://126829393|1673E7DFB7C3FA132CC8E000F49E5820FB8B9005|吴承恩与西游记19.rmvb|qvod://124718037|632C230911D1F9C5B61C18A16BC90A155CE2BA2D|吴承恩与西游记20.rmvb|qvod://119039589|6873CB1EA81E8E1DE5F9F7CF7FDA6C6F4C385F70|吴承恩和西游记(TV)21.rmvb|qvod://129067718|5230AE54E0AF7CB004C2E4E581C4573FC32B2DDC|吴承恩与西游记22.rmvb|qvod://128015360|B2E6F2B3093B4E6524D1FE06C258A3646C33BF98|吴承恩与西游记23.rmvb|qvod://124951132|515852471D42FFA0BBC5675D59AFBF9259E4AEBB|吴承恩与西游记24.rmvb|qvod://111861773|47057C219FAB37FC21811F133D0FC32AA00B4FD6|吴承恩和西游记25.rmvb|qvod://115965816|4E958E45D718402B4A68AF98AD9C88836D603C1D|吴承恩和西游记26.rmvb|qvod://112290796|78039468EF5F17E72BEF59B738FD8EB84C8CB40A|吴承恩和西游记27.rmvb|qvod://125814775|0D5C9F8186249606343366B41F42959290D2346E|吴承恩与西游记28.rmvb|qvod://107135130|A9B5F7AEA062947EC113AF3DD11D8520A350ED09|吴承恩和西游记29.rmvb|qvod://113087275|C62DC10F209017D4E279A5A305E95A9FDA6BFF24|吴承恩和西游记30.rmvb|qvod://112007839|C5631C8FA7F74B54C3B06382944B327D937F5F7A|吴承恩和西游记31.rmvb|qvod://113526284|14919F7F4A0013EB5FB2FD78850309088441B046|吴承恩和西游记32.rmvb|qvod://112998327|C60F9C61BB0600D3BB29F0D25F0CB8DEFC7183F9|吴承恩和西游记33.rmvb|qvod://112231133|0139029D524BB7793B0A5B2E88FF6C6182B4C6EE|吴承恩和西游记34.rmvb|qvod://112189787|BF4E0779215BA9781C54BF00AF1797A706355ED8|吴承恩和西游记35.rmvb|qvod://113086196|6C13B6E2B94D7899B95BA21F4D993400D5E62CF0|吴承恩和西游记36.rmvb|qvod://112090016|3FA57803336582A22AC2AC65FE60E782B0085398|吴承恩和西游记37.rmvb|qvod://112795396|5DFC577ED7D7D6A0AD84917F8C1FA0AAE792BA20|吴承恩和西游记38.rmvb|qvod://111878585|30D0E5B96347C5E1B8E5E8727CC9DDFF34A953DA|吴承恩和西游记39.rmvb|qvod://112523875|449F55639077673BE6A2E4BF37A213C5A6555D7C|吴承恩和西游记40.rmvb|qvod://114910677|CA4AD326025630ABAD47F901C4496CA700D0B0A3|吴承恩和西游记41.rmvb|qvod://112073825|0D598F015C25A1A04DF48253DFCA2F47F7B67FEF|吴承恩和西游记42.rmvb|qvod://91659147|F79B160522B49DD9BE1DAE155BAE26D6AE684BAF|吴承恩和西游记43.rmvb| qvod://113554594|E4909A2299F61DC751CD8258FD405C107AB29AD2|吴承恩和西游记44.rmvb|qvod://97643192|25ECC78C9E7604F6BCCD6A3E02787AB8AC54A600|吴承恩和西游记45.rmvb| qvod://109894508|5250F225019B03F75A95F7E3E6FE678A55988B85|吴承恩和西游记46.rmvb|qvod://112510913|9192E6D8708C8B7BA6D49525842ABD40AEE90BAF|吴承恩和西游记47.rmvb|qvod://114854895|C2B6EAF92BA31E3FB55B4BEA70D5C52D00BBA9BC|吴承恩和西游记48.rmvb|qvod://112488150|3B083DEC588860DCAFA2C7C03E0D61466ED144AB|吴承恩和西游记49.rmvb|qvod://112380106|050B982222C4AAD962E370244CF6946483243F73|吴承恩和西游记50.rmvb|qvod://112790283|F4F4AD68BC4FD266B0B0B550722C8F76BA86C467|吴承恩和西游记51.rmvb|qvod://111358818|618E60773B5F924C8387B23BFC2FD7EA7C0568E2|吴承恩和西游记52.rmvb|qvod://112828302|BE5618ADF7A53EA919526DCF1B8B330AEC1AD540|吴承恩与西游记53.rmvb|qvod://113212789|E23E38A05F3AAAF1FF9A52A91DDE2AD46BF76F65|吴承恩与西游记54.rmvb|qvod://112646818|AB8B90ABB4EBDB57F083779BF1647B7F5D733013|吴承恩与西游记55.rmvb|qvod://112413018|867A8A51146A24A620FDFC3D3BFC9188FB58CF72|吴承恩与西游记56.rmvb|。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吴承恩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吴承恩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广为流传
并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许多人对于西游记的作者一直存在着疑问,其中吴承恩是中国明代小说家,也是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原名不详,生卒年代也无确切记载,是明代著名小说家。

他在明代是
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才华备受称赞。

吴承恩在文学创作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全名为《西游记》。

《西游记》以“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行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故事中,四位主要人物经历了各种磨难和困境,最终携手克服一切艰辛,取得真经的故事。

作品融合了神话、寓言和道教、佛教、儒家等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吸
引了无数读者,被誉为中国文学的杰作。

吴承恩的创作不仅展现了他深邃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以其卓越的创作才华和深刻的思想为后人树立了典范,深远地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

综上所述,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他以《西游记》这部经典之作留下了自己
不朽的文学之路,被后人传颂至今。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将继续为后人带来无尽的启迪和思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符号。

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文学贡献

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文学贡献

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文学贡献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期间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不仅包括其对于描写人物、情节和形象塑造方面的创新,还涉及到他表达思想、道德和哲学观点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所做出的文学贡献。

1. 角色形象塑造吴承恩以细致入微、生动活泼的笔触塑造了《西游记》中一系列鲜明而有趣的角色形象,使得读者们能够忘我沉浸于故事情节中。

比如主角孙悟空,他既是一个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的战斗机器,同时也以其顽皮调皮、幽默风趣的性格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

与此同时,吴承恩还通过描写其他角色如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等,以及一系列魔神妖怪,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 故事情节编排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西游记》所包含的故事情节繁多且精彩纷呈。

吴承恩在编排故事情节时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整个小说紧凑而富有张力。

他在设计主线剧情上巧妙地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佛道儒三教思想,以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得《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是对人性、社会现象等方面深刻思考的产物。

3. 文化底蕴展示《西游记》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化元素,并将其与奇幻故事相融合。

例如,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佛道儒三教哲学思想、民间传说和神话传统等进行巧妙运用。

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展示,吴承恩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奇幻而真实的世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社会现实问题探讨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权力腐败、诚信和友谊等。

通过小说中角色的经历和境遇,他呈现出一种责任感和正义感,并传递给读者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结论《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吴承恩在其中所做出的贡献不可忽视。

他通过角色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编排、展示文化底蕴以及探讨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的创新,使得这部小说成为经典之作。

吴承恩西游记作者简介

吴承恩西游记作者简介

吴承恩西游记作者简介
一、生平概述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原籍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是明末清初著名
小说家、文学家。

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卒于清顺治七年(1650
年),享年48岁。

吴承恩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的大家,
他的代表作品《西游记》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二、成就与影响
吴承恩被誉为“神笔”,他在文学创作方面贡献巨大。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
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其影响力、地位和价值一直延续至今,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

此外,吴承恩还有许多其他著作,如《二拍李逵》、《一点露台云子离别翁宾》等,作为明清间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三、创作风格与特点
吴承恩的作品富于幽默、深刻的寓言,他的文笔朴实而不失生动,对历史、神话、传说等元素的融合运用独具匠心,展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同时,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极具深度和情感,使得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常常被其内涵所吸引。

四、结语
吴承恩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远远超出了
他自己的时代,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楷模。

他的作品《西游记》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文学遗产贡献了中国独特的一笔。

愿我们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将他的作品传承下去,让更多读者受益。

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人与文学巨匠

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人与文学巨匠

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人与文学巨匠吴承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文学巨匠。

他以其代表作品《西游记》而闻名于世,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吴承恩的个人背景、创作过程以及他对文学的贡献三个方面来探讨吴承恩作为《西游记》的创作人与文学巨匠的角色。

一、吴承恩的个人背景吴承恩,明代文学家,江西人。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明朝的末年社会充满战乱与变革。

吴承恩从小才华横溢,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渴望通过自己的笔触来记录这个时代的变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二、《西游记》的创作过程《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吴承恩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大量借鉴了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

他融合了千年的历史和自己的创作才能,创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吴承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他对古代典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和佛经,从中汲取灵感和素材。

吴承恩以精湛的笔墨和丰富的想象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主人公唐僧师徒四人的曲折道路和修行历程。

三、吴承恩对文学的贡献吴承恩作为文学巨匠,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西游记》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吴承恩的写作风格独特,融汇了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元素,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理解。

他创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刻的道德思考和人性探索。

这些都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拓宽了中国文学的创作思路。

总结:吴承恩是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人,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巨匠。

他通过其作品《西游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深刻的道德思考和人性探索。

吴承恩将古代典籍和民间传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与西游记吴承恩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西游记》在全球文学史上都拥有重要地位。

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广受欢迎,已成为许多人童年的经典回忆。

本文将探讨吴承恩与《西游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部小说为什么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如此高的声誉。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吴承恩这位伟大的作家。

吴承恩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568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人物。

他一生潦倒,坎坷,备受挫折,但是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写下的《西游记》为他留下了永恒的名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作品,此书讲述唐僧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等人去西天取经,历经艰险,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成功取回真经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充满了戏剧性和幽默感,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冒险、神话和传说的渴望。

吴承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把一个充满玄想和魔幻色彩的故事写得生动活泼,吸引了无数读者。

那么,什么让《西游记》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呢?首先,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奇特。

它可以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和探索的空间。

在小说中出现的神话传说,几乎涉及华夏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精彩的叙述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文化底蕴。

同时,这部小说也极具人性关怀。

在探险的过程中,唐僧等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而且它们也都面对了各自不同的挑战。

在他们抱团取暖的同时,也体现出人性中的友情、互助和无私。

尽管写出了《西游记》这样一部世界级的文学巨著,吴承恩的生活仍然非常困难。

他的成就是在一片失败和挫折中得来的。

由于家境贫困,他只能依靠自己的耕读来维持生计。

他曾经在乡村里耕田,也做过医生的助手。

由于数次离婚,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没办法与前妻们的孩子相见。

事实上,他的生活比《西游记》中的唐僧更为苦难。

最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 吴承恩是怎么写出《西游记》这样的佳作的呢?我们了解到,吴承恩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写作风格——言之有物、妙语连珠,但这并不是让他成为一个伟大小说家的全部。

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天才

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天才

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天才吴承恩,中国明代作家,其代表作《西游记》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世界观的独特构建,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吴承恩以其创作天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一、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起源于吴承恩对民间传说和庙会戏曲的深入研究。

他广泛阅读了大量有关西游历史与传说的资料,将其融合为一部巨著。

吴承恩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他精心挑选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作品,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丰富的想象力《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

吴承恩通过创造各种奇幻的形象和刻画细节,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他运用细腻而独特的语言,将妖魔鬼怪、仙魔佛祖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使《西游记》特别引人入胜,让读者犹如置身于一个奇妙而惊奇的世界之中。

三、深刻的人物刻画吴承恩以其独特的人物刻画技巧,成功地刻画了《西游记》中的各个角色。

孙悟空作为主角,无论是他的机智灵活还是他的泼辣豪爽,无不深入人心。

唐僧师徒四人各有特色,性格各异,但却相互依存,互相补充。

他们的冒险旅程,丧失和奉献都给读者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吴承恩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四、独特的世界观构建《西游记》中的世界观构建独特而鲜活。

吴承恩巧妙地将儒、释、道三大思想融入作品,呈现出一种丰富而立体的思想碰撞。

他对一些重要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使作品更富有智慧和哲理。

通过对功德、业报和轮回等概念的揭示,吴承恩引导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间追求真理。

五、吴承恩的文学遗产吴承恩以其创作天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西游记》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叙事作品之一,其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无法估量。

作品中的丰富想象力、深刻人物刻画和独特的世界观构建,都成为了后来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

吴承恩与西游记读书笔记8篇

吴承恩与西游记读书笔记8篇

吴承恩与西游记读书笔记8篇吴承恩与西游记读书笔记《西游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第一次接触《西游记》,还是小时候,爸爸给我买的《三打白骨精》连环画册,看着那一张张精美的画面,眼前不禁浮现出孙悟空三人大战白骨精的场面:悟空从正面攻击,八戒从后面攻击,沙僧又从侧面赶来,把白骨精围了个水泄不通,打得他落花流水。

看完画册,我还给小伙伴们讲,小伙伴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入了迷,我可真快乐!慢慢长大了,懂的知识也多了,也慢慢了解《西游记》了。

于是我开始看《简版西游记》,虽然都是大片大片的文字,但好像就在看动画片一样,时常为悟空的聪明勇敢叫好,又为八戒的贪吃好色害羞。

仿佛我正在他们身边,同“取经四人组”一同赶路。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精神享受,也给了我许多知识上的陶冶。

时间慢慢行走着,我又要开始读另一本《西游记》,那是原版、也是最精彩的一版,虽然里面都是文言白话文,意思不容易懂,有些字也不认得,读得也非常困难。

但正是这种困难,让我更加品尝到了它的美味。

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一个个故事让我明白着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体验着阅读的快乐。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记得那神通广大、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猪八戒、还有那一心向佛的金蝉子唐僧和朴实憨厚的沙僧。

这些人物,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与性格,使我学会怎样辨别人世间的真善美、恶与丑,这是他带给我最大的快乐,也是我的福气。

《西游记》,一本古典佳作,一本千古流芳的佳作。

有些人爱看电视剧西游记,倒不如拿起《西游记》这本书,去品味一下他带给人们的快乐。

吴承恩与西游记读书笔记我读完了西游记这本名著,觉得这部名著很好看。

里面的人物又好又坏、有忠有奸,有善有恶。

我觉得孙悟空的优点是武艺比较高强,为什么说比较高强呢?因为孙悟空自己没有收付几只妖精,要么是别人协助,要么是请别人来,除了黄袍怪和白骨精,其他都是各路神仙打败的。

但是孙悟空的武艺还是不能说不行的,毕竟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哪吒、四大天王、九曜星官、二十八宿、木叉都没有捉住它。

西游记吴承恩的神话传说与佛教思想

西游记吴承恩的神话传说与佛教思想

西游记吴承恩的神话传说与佛教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吴承恩的《西游记》被誉为一部神话传说与佛教思想相结合的杰作。

这部小说以其奇幻的故事情节、生动的形象塑造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当我们探索《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与佛教思想时,我们将会领略到一场东方智慧与彩虹般的想象力的盛宴。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

这部小说中包含了许多神话故事,如孙悟空的诞生、火焰山的传说、龙王救驾等。

这些故事既是中国传统神话的传承,又是吴承恩独特的创作。

例如,孙悟空的故事讲述了他的兴起、修行和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的过程。

这个故事以孙悟空的坚毅和聪明才智为特点,展现了一个神话英雄的形象。

火焰山的传说则通过讲述唐僧一行人与火焰山中的妖怪战斗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勇气的重要性。

这些神话传说不仅使《西游记》富有神秘感和想象力,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观念。

更重要的是,《西游记》中融入了丰富的佛教思想。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吴承恩对佛教的充分理解和包容体现在小说中。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对“人生苦难”的思考。

全书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旅程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磨难和挑战,探讨了人生的苦难以及超越苦难的途径。

例如,唐僧师徒经历了无数的危险和困境,但他们始终坚持信仰和正道,最终获得了真经的归还。

这反映了佛教中“众生皆苦”的观点,唐僧师徒通过品德的升华和修行的孜孜不倦,成功地跨越了种种困难,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吴承恩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读者要勇敢面对苦难,秉持善念,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解放。

此外,《西游记》还涉及了佛教的其他核心思想,如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和慈悲观念等。

其中,因果报应的观念贯穿全书。

吴承恩通过塑造不同角色的形象和命运,展示了因果关系的不可避免和人生的积极向善的重要性。

例如,红孩儿作为孙悟空的后代,因孙悟空的业报而遭受不幸,其形象既是悲剧的符号,也是因果关系的具体体现。

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念在小说中也有所体现,如沙僧前世是天将,猪八戒前世是贪狼,他们师徒四人的前世因果关系在小说中得到了交代。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原因是什么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原因是什么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原因是什么《西游记》是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那么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希望对你有帮助!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首先,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繁荣阶段,这为吴承恩写《西游记》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积累和更好的文化氛围。

当然,朝代的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更多的还是与作者自身的缘由分不开。

吴承恩自幼家境清贫,但他非常聪慧,勤奋好学,阅读过非常多的稗官野史、志怪小说,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早年博览群书的基础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

吴承恩虽然在读书时期凭借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当时龙溪书院创建人葛木的赏识,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的困顿和多年科考不中,让他加深了对官场、考场腐败的认识。

直到1550年,吴承恩补得一个岁贡生,然而那时他已年近五十。

好景不长,吴承恩自身性格上的清廉耿直让他不容于官场。

1558年,他因被人诬告,愤而辞官,拂袖归去。

官场科举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使得吴承恩更多的寄情于创作志怪小说,表达内心的愤懑,抒发郁结。

《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抱负和在官场上的理想。

吴承恩本身的性格其实和唐僧有着不少的共同点,比如耿直、善良、宽容、慈爱,但奈何前往西天取经靠着唐僧一个人是绝对完不成的,这正如吴承恩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个人政治理想。

所以,他在小说中幻想着感化敌人,有了徒弟三人护送并求得正果。

吴承恩与西游记介绍吴承恩作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流传于后世的作品其实并不多,最脍炙人口也最经典的当数他的《西游记》了,其余的作品只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以及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后者目前已经失传,这不得不说是古代小说文学发展的一大遗憾。

吴承恩写《西游记》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喜欢搜奇猎怪,每每喜爱涉猎一些稗官野史、志怪小说,从而内心对于神话传说、神仙鬼怪、民间故事都特别熟悉。

后来,生活和官场上的失意让吴承恩加深了对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的认识,他更愿意用创作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新编整理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西游记》读书笔记

新编整理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西游记》读书笔记

吴承恩与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读书笔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一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

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

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

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怎么写5篇

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怎么写5篇

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怎么写5篇读了《西游记》,觉得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孙悟空,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猴子。

唐僧他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法师,猪八戒他是一头贪玩的猪。

沙悟净也是一位老实的水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怎么写1寒假里,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

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时期的吴承恩。

读过这本神话小说,书中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精彩打斗,一幕幕求取真经的人间大义,一段段人定胜天的传奇历险,带给我无尽的感慨与回味,读完了一遍后还想读第二遍。

就像一个“出征”的蜜蜂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就像一只快要过冬的松鼠发现了一颗巨大的松果;就像一匹饥饿的大灰狼找到了一块肥美的肉。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看《西游记》的感受吧!《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唐朝时期,唐僧去西天取经,在取得真经的艰辛过程中,唐僧一共收了三个徒弟,他们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他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历经千难万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到达西天取到了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里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经典人物形象。

书中唐僧的原型是玄奘,他在年幼时即聪颖非凡,十三岁时因其志向、风骨出众而被破格录取出家,之后遍访佛教名师,造诣日深,在取经途中,他诚心向佛,不畏艰险,坚强执着。

孙悟空是正义勇敢的化身,他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在西天取经途中,一路斩妖除魔,保护唐僧取得真经。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人物,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于妖怪做斗争,是孙悟空的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使用,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虽然他毛病多多,但又不缺乏善心,因此人们并不讨厌猪八戒,反而认为他十分真实可爱。

沙僧的特点是默默奉献,在取经途中,大多数情况下他都在默默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当妖怪来袭时,自己明知本领低微,也要挺身而上。

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

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

作者: 李洪甫
出版物刊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56页
主题词: 云台山;吴承恩;西游记;花果山;海州;古典小说;水帘洞;五十年;猪八戒;孙悟空
摘要: <正> 著称于世的古典小说《西游记》里主人翁孙悟空的顽强斗志、反抗精神以及降妖灭怪的本事给每一位读者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由此,人们对孙悟空的故乡花果山、水帘洞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感情。

当唐僧一行遇到危险的时候,猪八戒来到花果山,只要请得孙猴子一出洞,必能化险为夷,遇难呈祥。

那么,《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在哪里? 江苏连云港市的云台山,海拔六百二十五公尺,濒临大海,耸立于我国的东方大门,不仅是苏北,而且是整个江苏的最高峰,这里峰奇石朴树老林深,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以前,一直是浩海中的山岛,它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的“孙猴子老家”,。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_六年级作文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_六年级作文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导读:本文是关于六年级作文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感谢您的阅读.一、研究原因每个星期三的下午,我们班都有人带资料,到班级读。

我经常带,我也经常看到别人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其实我也想组织。

于是我便找了几个人,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经过我们的商量,决定研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这个话题。

二、研究方法我们先查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简介,我们是通过上网才查到的我们先在网上搜索的地方打了我们研究的题目: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这几个字。

随后,很快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关于这个话题的栏目。

最后我们选择了吴承恩简介的这个栏目,我们打开以后,上面果然显示着关于吴承恩的介绍,我们读完了这个介绍,接着又开始查西游记的主要人物。

三、研究收获1.吴承恩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

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2.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

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吴承恩与西游记》介绍

《吴承恩与西游记》介绍

在影院里,观看 3D 电影均得佩戴院线专配的 3D 眼镜,这些眼镜可以 3000 万副立体眼镜。
循环数次供观者使用。而 3D 电视剧迟迟没有面世,除了制作技术、资金
据初步计算,该剧的公益投入,已经远远超出其能够带给齐鲁电视台
本钱等因素以外,3D 电视剧的电视收看模式要求立体眼镜必需大规模普 的经济收益。对全球首播《吴承恩与西游记》的齐鲁电视台而言,此举更
据悉,为了让一般观众能够准时欣赏到立体西游,齐鲁电视台投入巨
的剧情需要佩戴 3D 眼镜收看。全球首部 3D 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将 资特地定制了 500 万副 3D 眼镜,免费发放给山东省内尤其是农村的观众。
于 7 月 1 日晚空降齐鲁电视台,全球首播,开启 3D 电视剧新纪元。
齐鲁台还通过广告资源置换,联合广告商以附赠的形式,向山东市场提供
术完善结合的全新魅力。
【《吴承恩与西游记》介绍】
虽然 3D 电影已成潮流,但高昂的票价始终将不少观众“拒之门外〞,
山东 9000 万人口中,真正接触过 3D 电影的人口不过百万,而且主要集中
在大中城市,对绝大多数的农村观众来说,3D 还只是一个奇异又遥远的
时髦名词。《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播出,将会带来一场中国史无前例的'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吴承恩与西游记》介绍
家庭娱乐革命——只要拥有一副立体眼镜,不分阶层,不分年龄,9000 万山东观众安坐家中就能轻松体验到超强震撼的视觉享受。对于大多数观
《吴承恩与西游记》介绍
众而言,这将是生平首次获得影视作品的 3D 观感。
5 万秒电脑特技,近 4 万秒立体画面,每集剧中,约有 10 分钟左右
第1页共1页

吴承恩的西游记介绍

吴承恩的西游记介绍

吴承恩的西游记介绍《西游记》这本书出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之手,出版署名:华阳洞天主人。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的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大,搜奇猎怪的嗜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的。

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书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

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文学常识写作背景《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常识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师徒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4、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四圣试禅心等。

5、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6、主题:《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是正义的化身。

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鬼怪,象征着黑暗势力。

这一正一反,既突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又突出了斩妖降魔的内容,从而使贯穿全书的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

在吴承恩笔下,取经一事的宗教意义已大大淡化,仅仅具有象征意义。

它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7、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分析1、孙悟空(行者)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出世:仙石孕育而生。

③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好勇斗胜,重视承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④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

⑤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大果,被释迦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那种不畏艰辛困苦的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两界山除六意,鹰愁涧收玉龙为唐僧坐骑,黑风山斗熊罴,取回被偷袈裟,又先后在高老庄和流沙河收猪刚鬣和沙悟净为师弟,于黄风岭苦战黄风怪,在五庄观为救活人参果树。

白虎岭三打白骨夫人,却被唐僧误会赶走。

后为了救被变成老虎的唐僧,巧战黄袍怪。

平顶山斗智斗勇,降服金银角。

在乌鸡国救活被害死三年的国王,在枯松涧大战红孩儿,车迟国解救被迫害众僧。

又在通天河、金兜山、毒敌山与灵感大王、兕大王、蝎子精多方激战。

诛除二心,三调芭蕉扇,荡除碧波潭,误入小雷音寺,七绝山除红蟒精,朱紫国三折肱,盘丝洞扫七妖,黄花观斗蜈蚣精,狮驼岭会战三魔,比丘国救众小孩,无底洞寻师,隐雾山诛豹精,凤仙郡求雨,玉华州收徒,竹节山大战众狮精,青龙山力斗三犀,天竺国擒玉兔,助寇洪还魂。

2、唐僧(玄奘)①姓名: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②身世: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③性格:勤敏好学,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心地善良、正直不阿、毫无主见、迂腐顽固,胆小懦弱,无智无能,是非不分,耳根子软。

④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女儿国遇难。

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zhāntán)功德佛。

唐僧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士人气质的人物,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教,乃至迂腐顽固,而又胆小懦弱,而且常常误信谗言,颠倒是非,无理责骂和残忍地处罚为取经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孙悟空。

但同时也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在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中绝大多是对唐僧的考验,唐僧从来没有动摇过。

两界山中救石猴,鹰愁涧驾白龙,高老庄中收八戒,四圣试禅心,女儿国情深,女妖诱惑,男怪捆绑蒸煮,唐僧始终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虽然在三打白骨精中,对孙悟空多番误会,但也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出唐僧的慈悲为怀,总是听信猪八戒的谗言,但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也同样能够勇于认错。

唐僧由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变成一个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作者对他是批评多于肯定。

这一点是《西游记》和传统的取经故事一个很大不同之处。

3、猪八戒(悟能)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贪吃好色,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胆小怕事、吃苦耐劳、忠勇善良、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③兵器:九齿钉耙④典型情节: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

后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到人间投胎,却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

自称“猪刚鬣”。

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

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

在去西天取经途中,他总是挥舞钉耙,与妖魔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而且他能够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但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4、沙和尚(悟净)①身世: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

唐僧途径流沙河时收为徒弟。

②性格:正直无私,任劳任怨,忠心不二,踏踏实实,谨守本分③兵器:降妖宝杖④典型情节:大战流沙河沙僧法号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封为金身罗汉。

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

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护唐僧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沙僧外貌丑恶,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

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

情节概括1.石猴出世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忽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

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戴为王。

2.石猴拜师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

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变为松树,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自称美猴王。

3.官封弼马温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4.大闹天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

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

悟空被刀砍斧剁。

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5.祸起观音院(大闹黑风山)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火烧禅院。

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

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后请观音菩萨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6.计收猪八戒唐僧悟空来到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

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

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

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

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

7.大战流沙河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

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

木叉叫出妖怪悟净。

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8.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

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

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9.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

两位道童奉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八戒怂恿悟空偷果,遭到二道童怒骂。

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

悟空求得观音医活果树,二人结为兄弟。

10.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

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妖怪,唐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

11.(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唐僧误闯黄袍怪的波月洞。

黄袍怪的夫人放走唐僧给父王送信。

国王恳请八戒。

沙僧降妖。

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拜见国王,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

白龙马变作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

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

悟空请来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复唐僧原身,师徒重归于好。

12.夺宝莲花洞悟空让八戒巡山探路,被莲花洞银角大王捉去。

银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压住悟空,将唐僧。

沙僧和白马掠回洞府。

悟空挣扎脱险后,经过几番周折,终将银角大王装进葫芦内,这时,太上老君赶来,收走了由炼丹的金。

银二道童变幻的金角。

银角大王。

13.大战红孩儿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

八戒落荒而逃。

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

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14.车迟国斗法(降三怪)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宠信三位道士,封他们为国师。

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悟空大为不平,设计戏耍国师,在三清殿,以尿水作圣水赏赐给三大仙。

三大仙欲报受辱之仇,与唐僧斗法。

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现出原形死于非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