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 第1章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夯土技术逐步应用到建筑中去。 • 商朝遗址中还发现排水的水沟。
• 3.建筑艺术
• 在建筑艺术上,商墓中发现有白玉雕琢的鸟兽的 石雕作品。
• 1.3西周、春秋建筑(公 元前11世纪一前475年)
• 建立了东都洛邑
• 1.3.1西周时期建筑(公 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
• 1.城市建设
• 周朝在城市总体布局上已 形成了理论和制度,规划 井井有条,这对我国城市 建设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 城市建设史上也有一定地 位。
安阳市后岗殷墓剖面图
• 1.2.3夏、商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 1.建筑材料
• (1)土、木砂、石等天然产品仍作为建筑材料得 到广泛应用。一些大的宫室建筑中使用一些人工 材料。
• (2)这一时期陶质材料和青铜制品在建筑上开始 使用。
• (3)建筑工具已有了青铜制的斧、凿、钻、铲等。
• 2.建筑技术
枝、板等,且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这是我国 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的一个实例。
• 1.2夏、商建筑
• 商朝都城筑有高大的城墙,城内修建了大规 模的宫室建筑群以及苑囿、台池等。夯土及 版筑技术是当时的一项创造,广泛用来筑城 墙、高台及建筑物的台基。土和木两种材料 开始正式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
• 技术已十分完善,并形 成了一套完备的方法。
• 1.4战国建筑(公元 前475年-前211年)
• 1.4.1城市建设
• 出现了城市建设的高潮。
河 北 易 县 燕 下 都 遗 址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复原图和剖面图
• 1.4.2宫殿
• 从春秋至战国, 宫殿建筑的新风 尚是大量建造台 榭——在高大的 夯土台上再分层 建造木构架房屋。 这种土木结合的 方法,外观宏伟, 位置高敞,非常 适合建造宫殿的 要求。
• 2.巢居
• 巢居在我国南方比较多。据考古学家分析,最早 人们是住在树上的。开始时只是在一棵大树上居 住,后来变成数棵树合一个居所。最后发展成人 工插木桩建屋,形成典型的巢居。后来逐渐变成 如今尚存的干阑式建筑。
• 干阑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位于长江流域 的浙江余姚河姆波村遗址,距今大约有六七千年, 已发掘的部分长约23m,进深约8m,推测原是一 座长条形的干阑式建筑,其木构件遗物有柱、梁、
• 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挖掘到许多史前时期的建筑 遗址。这些聚落距今已达5000年属仰韶文化。半坡村居 住区房址均为半地穴式,有瓢形、椭圆形、圆形数种。
仰韶后期建筑已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
隔几个房间的房屋,所用材料加工的工具,有石刀、石
斧、石镑、石凿等。仰韶房屋的平面有长方形和圆形两 种。长方形的多为浅穴,其面积约20m2左右,最大的可 达40m2;圆形的一般建造在地面上,直径约4—6m。
• 2.高台建筑
• 基本方法是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若干座方形 土台,四面有很大的侧脚向下延伸,然后在高台上建 殿堂、屋字。
• 3.春秋墓
• 均为小型古墓,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
• 1.3.3西周、春秋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 1.瓦的出现及普遍使用
东周瓦当和瓦钉
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
• 2.建筑技术和艺术 出现重大进步
• 殷的宫室是陆续建造的,并且用单体建筑,沿着 与子午线大体一致的纵轴线,有主有从地组合成 较大的建筑群。后来中国封建时代的宫室常用的 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式布局方法,在奴隶制的 商朝后期宫室中已略具雏形了。
• 3.陵墓
• 陵墓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是安置棺枢的墓 室,由开始时的木椁室发展到后来的砖石墓室; 地上部分则为环绕陵体而形成的一组设施,是为 影响后人而设的。
周王城臆复图
• 2.建筑遗址
• 西周代表性建筑遗址 有陕西歧山风雏村的 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 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 建筑遗址平面示意图
湖北蕲春西周干阑建筑遗址 a水塘中木架建筑遗存 b部分木外墙遗物
• 1.3.2春秋时期建筑(公元前770一前476年) • 1.筑城方法
• 逐渐形成一套筑墙的标准方法,墙高与基宽相等,顶 宽为基宽的2/3,门墙的尺度以“版”为基数等。
• 1.4.3陵墓
• 战国时期的陵墓不仅垒坟,而且植树,并且在封 土之上建有祭祀性质的享堂或祭殿。
• 战国墓有着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且庄严肃穆, 很符合陵墓群的气氛,高居的享堂如金字塔一般, 很有纪念性,并且享堂建筑的体量,体现了等级 的差别。战国时这种把高台与享堂相结合的方法, 对秦汉两朝的陵墓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3)在原始社会晚期,居住方式由穴居发展到木 骨泥墙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开端,是我国 古代木构建筑的基础。
• 1.1.2原始社会建筑的主要类别
• 中国史前建筑分为穴居和巢居两大类。大体说, 由于北方比较干旱,所以多穴居,南方比较湿润, 林木多,所以多巢居。
• 1.穴居
• 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 便于挖洞,因此在原始社会晚期,穴居成为这 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穴 居经历了竖穴、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三个 阶段。穴居的构造孕育着墙体和屋顶,木骨泥 墙建筑的产生也就是原始人群经验积累和技术 提高的充分体现。
中外建筑史
主副 主
编编
张Leabharlann Baidu 兴
弘建
刘 芳
杨 雪 芹
中国建筑史 第1章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 2.考古发掘中的原始建筑
• (1)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 家之一。我国最早的人类住所是距今50万年前的 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北京人居住的天然山洞。
• (2)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达到鼎盛,建筑 的幼苗得以发展,产生了两种十分重要的建筑形 式——干阑式建筑和木骨泥墙房屋。
• 1.2.1夏朝
• 夏朝修建城郭、沟地和宫室。筑城方法比较 原始,是用卵石夯土筑成的。
• 1.2.2商朝
• 夯土技术已趋向成熟,同时木构技术也有鲜 明的发展与进步。
1.河南偃师二里头的“一号宫殿”
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 较大的木构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 2.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
• 1.4.4战国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 1.陶制建筑材料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 3.建筑艺术
• 在建筑艺术上,商墓中发现有白玉雕琢的鸟兽的 石雕作品。
• 1.3西周、春秋建筑(公 元前11世纪一前475年)
• 建立了东都洛邑
• 1.3.1西周时期建筑(公 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
• 1.城市建设
• 周朝在城市总体布局上已 形成了理论和制度,规划 井井有条,这对我国城市 建设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 城市建设史上也有一定地 位。
安阳市后岗殷墓剖面图
• 1.2.3夏、商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 1.建筑材料
• (1)土、木砂、石等天然产品仍作为建筑材料得 到广泛应用。一些大的宫室建筑中使用一些人工 材料。
• (2)这一时期陶质材料和青铜制品在建筑上开始 使用。
• (3)建筑工具已有了青铜制的斧、凿、钻、铲等。
• 2.建筑技术
枝、板等,且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这是我国 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的一个实例。
• 1.2夏、商建筑
• 商朝都城筑有高大的城墙,城内修建了大规 模的宫室建筑群以及苑囿、台池等。夯土及 版筑技术是当时的一项创造,广泛用来筑城 墙、高台及建筑物的台基。土和木两种材料 开始正式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
• 技术已十分完善,并形 成了一套完备的方法。
• 1.4战国建筑(公元 前475年-前211年)
• 1.4.1城市建设
• 出现了城市建设的高潮。
河 北 易 县 燕 下 都 遗 址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复原图和剖面图
• 1.4.2宫殿
• 从春秋至战国, 宫殿建筑的新风 尚是大量建造台 榭——在高大的 夯土台上再分层 建造木构架房屋。 这种土木结合的 方法,外观宏伟, 位置高敞,非常 适合建造宫殿的 要求。
• 2.巢居
• 巢居在我国南方比较多。据考古学家分析,最早 人们是住在树上的。开始时只是在一棵大树上居 住,后来变成数棵树合一个居所。最后发展成人 工插木桩建屋,形成典型的巢居。后来逐渐变成 如今尚存的干阑式建筑。
• 干阑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位于长江流域 的浙江余姚河姆波村遗址,距今大约有六七千年, 已发掘的部分长约23m,进深约8m,推测原是一 座长条形的干阑式建筑,其木构件遗物有柱、梁、
• 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挖掘到许多史前时期的建筑 遗址。这些聚落距今已达5000年属仰韶文化。半坡村居 住区房址均为半地穴式,有瓢形、椭圆形、圆形数种。
仰韶后期建筑已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
隔几个房间的房屋,所用材料加工的工具,有石刀、石
斧、石镑、石凿等。仰韶房屋的平面有长方形和圆形两 种。长方形的多为浅穴,其面积约20m2左右,最大的可 达40m2;圆形的一般建造在地面上,直径约4—6m。
• 2.高台建筑
• 基本方法是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若干座方形 土台,四面有很大的侧脚向下延伸,然后在高台上建 殿堂、屋字。
• 3.春秋墓
• 均为小型古墓,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
• 1.3.3西周、春秋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 1.瓦的出现及普遍使用
东周瓦当和瓦钉
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
• 2.建筑技术和艺术 出现重大进步
• 殷的宫室是陆续建造的,并且用单体建筑,沿着 与子午线大体一致的纵轴线,有主有从地组合成 较大的建筑群。后来中国封建时代的宫室常用的 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式布局方法,在奴隶制的 商朝后期宫室中已略具雏形了。
• 3.陵墓
• 陵墓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是安置棺枢的墓 室,由开始时的木椁室发展到后来的砖石墓室; 地上部分则为环绕陵体而形成的一组设施,是为 影响后人而设的。
周王城臆复图
• 2.建筑遗址
• 西周代表性建筑遗址 有陕西歧山风雏村的 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 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 建筑遗址平面示意图
湖北蕲春西周干阑建筑遗址 a水塘中木架建筑遗存 b部分木外墙遗物
• 1.3.2春秋时期建筑(公元前770一前476年) • 1.筑城方法
• 逐渐形成一套筑墙的标准方法,墙高与基宽相等,顶 宽为基宽的2/3,门墙的尺度以“版”为基数等。
• 1.4.3陵墓
• 战国时期的陵墓不仅垒坟,而且植树,并且在封 土之上建有祭祀性质的享堂或祭殿。
• 战国墓有着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且庄严肃穆, 很符合陵墓群的气氛,高居的享堂如金字塔一般, 很有纪念性,并且享堂建筑的体量,体现了等级 的差别。战国时这种把高台与享堂相结合的方法, 对秦汉两朝的陵墓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3)在原始社会晚期,居住方式由穴居发展到木 骨泥墙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开端,是我国 古代木构建筑的基础。
• 1.1.2原始社会建筑的主要类别
• 中国史前建筑分为穴居和巢居两大类。大体说, 由于北方比较干旱,所以多穴居,南方比较湿润, 林木多,所以多巢居。
• 1.穴居
• 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 便于挖洞,因此在原始社会晚期,穴居成为这 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穴 居经历了竖穴、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三个 阶段。穴居的构造孕育着墙体和屋顶,木骨泥 墙建筑的产生也就是原始人群经验积累和技术 提高的充分体现。
中外建筑史
主副 主
编编
张Leabharlann Baidu 兴
弘建
刘 芳
杨 雪 芹
中国建筑史 第1章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 2.考古发掘中的原始建筑
• (1)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 家之一。我国最早的人类住所是距今50万年前的 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北京人居住的天然山洞。
• (2)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达到鼎盛,建筑 的幼苗得以发展,产生了两种十分重要的建筑形 式——干阑式建筑和木骨泥墙房屋。
• 1.2.1夏朝
• 夏朝修建城郭、沟地和宫室。筑城方法比较 原始,是用卵石夯土筑成的。
• 1.2.2商朝
• 夯土技术已趋向成熟,同时木构技术也有鲜 明的发展与进步。
1.河南偃师二里头的“一号宫殿”
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 较大的木构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 2.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
• 1.4.4战国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 1.陶制建筑材料的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