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生西安事变观后感600字-电影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西安事变观后感(一)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
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西安事变观后感作文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
篇二:西安事变观后感作文
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情怀从未平息过。爱国学生、抗战将领以及无数奋勇抗争的战士,为祖国大地上演了激昂澎湃的守护之歌。中国的历史在那段峥嵘岁月中磨砺出厚重,并永远纪念着为抗战付出的人们。2012年4月27日,红色电影又一次将我们拉回了那个沐浴风雨的年代,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
篇四:西安事变观后感作文
中国抗战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英雄,我们在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仍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感动。祖国今天的成就是那些英雄用自己的双手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理应牢记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安定,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努力。
感谢这次的红色电影,我重温了历史,思考了现状。我会努力发展自身,守护祖国的现在和未来。中国人,我们一起努力。
这次的影片是《西安事变》。它带着老电影独有的风格,激昂地诉说着那段历史。没有华丽的色彩装扮,也没有精致的画面效果,整部影片变换着蓝白棕的主色调,却与那段历史如此切合。
西安事变是我们都熟知的事件。影片中的演员用最真情的演出技巧唱着守护祖国的歌。西安事变之前,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使抗战政策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当时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军政首脑,实力强大,而共产党力量弱小。因此,“逼蒋抗日”迫在眉睫。然后蒋介石的不合作态度以及强硬的手段使共同抗战的理想越来越远。出于伟大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周总理的钦佩,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并软禁了蒋介石。整个过程充满波折和风险,但张、杨两位将领无怨无悔。
精选最新《西安事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精选最新《西安事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西安事变》观后感1最初的喜欢是因他的名字——学良,汉卿,爱国壮士味十足,却又带了一点优雅的精致。
那种喜欢是遥远而空洞的,虽然当年也曾惊叹于历史书上他如少帅这称号一般的气质,但也丝毫没有兴致去进一步了解什么,从这点来看我算不得花痴。
寒假里只是偶尔出于好奇点了PPlive上的《西安事变》,我之前并没有看过胡军的剧目,并觉得这个人的长相,稍稍有点辱没了他。
然而,那偶尔的一个点击,却一发不可收。
以至于那时我便想,一定要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个男人,纪念这样一种率直的,秀气的,赤诚的,高傲的光华。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觉得用淳朴率性的《诗经》来形容同样的他最为合适。
东北人,率性俊朗,浑然天成。
却拥有江南人那般的皮肤,当年戴季陶曾形容他公子气,皮肤好得像个瓷娃娃。
电视剧中宋美龄一度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真实度虽不可考,当年宋美龄把少帅介绍进上海上流交际圈,时常相伴却是不假。
谣传更有甚者,据说墨索里尼的女儿对其一见钟情。
而赵四风流朱五狂,不过是从侧面印证其威仪之表罢了。
甚至到蒋介石先生逝世之后,隐退多年已然高龄的少帅出现于灵堂,在场的新人旧识仍要赞叹“汉公风度”。
但再胜的外表,也不过是绿叶而已。
少帅被嵌入历史册页,主要是两件事——东北易帜、西安事变。
那些俊朗的老照片,那些风流旧史,便如同一个重大日子的好天气,叫一切鲜明生动起来。
但那日子却无法改变,正如其赤诚率性无法改变一般。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最爱的镜头是第6集,宋子文问他,对当年东北易帜可曾后悔。
他说怎么可能。
当年土肥原转达日本天皇的意思——支持他当皇帝。
他拥有东北三省的土地,三千万人民,全国最强的兵工产业,还有自己的边业银行,若他当皇帝,就没有溥仪什么事了。
却让土肥原带回去两句话:“一、日本天皇不在我之上,我与裕仁是同庚;二、我张学良,永远是一个中国人。
”一旁的赵四静默地看着他,眼里却是说不出的崇敬。
那时我突然理解了赵四的心情。
最新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例文五篇
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例文五篇西安事变观后感一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安事变观后感一今天,我看了妈妈推荐的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看完后,我被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西安事变是讲述了张学良将军在劝说司令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劫持了蒋司令,逼他抗日,并且最后在蒋司令同意抗日的情况下送他回南京,对此很多人不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我本来就没给他面子,我和他一起回南京就是要给他面子,使他没有反悔的理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像张将军一样深明大义,为了祖国,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文谏不行的情况下直接用兵谏他的上司,让他不得不抗日。
因为他意识到了他的敌人是日军。
所以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顾蒋司令的劝阻坚持抗日,总结起来,张学良少帅的特点就是敢作敢当,深明大义。
他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选择了民族利益。
以上是对张学良的认识,下面,我再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我的启发是明白了即使在很严峻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正确的做法,并且要果断,不要犹犹豫豫的。
总之,我看了这部电影,真是受益匪浅。
西安事变观后感二站在后人的角度回望,我想张少帅在当时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选择,都比下半生囚禁在荒凉之地的结局要好,因为出于对这段历史的着迷在大学期间近代史的一篇论文里面我还特地的写了西安事变这事。
尽管从大家有英雄主义、阴谋论、利益论等各种角度出发来探讨少帅的背景、实力、和利益关系、势必抗日的’决心等等,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少帅是个英雄人物,他给了东北人民一个交代,给了国家一个交代,也给了自己的兄弟一个交代。
我想也许是我的视角不够全面,才会有对少帅和他背后的集体那样的崇拜,他还是太年轻了,在后人看来也许还有更加好的办法即可积极抗日又不至于赔上自己的半辈子,可是少帅就是这样逼着蒋先生再次直面日军。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也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观看关于西安事变的纪录片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事件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首先,西安事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团结合作,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事变中的合作,展示了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能为了国家大局放下成见,展现出了真正的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这次事变,才让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建立了一种基于抗日合作的关系,为日后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其次,西安事变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的坚决抵抗精神。
张学良、杨虎城坚持抗战立场,坚决不向敌人屈服,最终扭转了当时国民党内部对抗日战争的动摇态度。
他们的坚强意志和不畏强权的态度,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仁义之心和民族自尊心。
最后,西安事变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局混乱的现状和人民的疾苦。
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腐败和内讧,使中国政治陷入混乱状态,给抗日战争的进程带来了困难和阻碍。
事变也凸显出了中国政治体系的腐败和弱点,呼吁国家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民族精神。
通过观看关于西安事变的纪录片,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段历史,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时光,并意识到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当培养和传承的重要品质。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自从有了网络,就很少看电视了。
前几天偶尔看了一眼中央八套播放的连续剧《西安事变》,情节还算吸引人,于是也就断断续续的看下来了。
不知道这部电视剧中真实再现历史的情节有多少,虚构的情节有多少,电视剧嘛,毕竟是文艺作品,只要大致符合历史就够了。
有关西安事变的图书资料、影视剧已经出了不少,我也看过一些。
从我所了解的来看,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蒋介石也是想抗日的,但他的计划是先统一中国(主要是消灭共产党红军)后再抗日,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二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发动西安事变确实是受到了共产党的感召和影响,西安事变前张杨已经分别同共产党接触并达成了停战的默契;三是张只是逼蒋抗日,并没有想要杀蒋或者是长期囚禁蒋已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只是一次兵谏。
从这几点来看,该电视剧还是基本符合历史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作出的任何决定,都是他在当时所处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制约下,他所认为的最佳选择。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也好,张杨的兵谏也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好,都是如此。
西安事变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是非自有历史评说,所以我在这里不想去探讨各方的功过得失,我的水平也不足以去探讨历史,只是想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是关于时间的感想。
蒋介石想在消灭红军后再去抗日,这种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没有给他这个安内的时间,西安事变就发生了。
其实即使没有西安事变,蒋的这一策略能否付诸实现也未可知,因为红军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消灭的。
如果不能很快消灭红军,久拖不决的话,根据当时国内的形势,那就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什么事变来。
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有一个两广事变了,即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36年6月起兵反蒋,要求北上抗日的事变。
所以说,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很好,但没有时间去实现。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少,如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时不我待啊!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
西安事变观后感600字
西安事变观后感600字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西安事变观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可以借鉴的哈。
西安事变观后感600字一张学良看到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达到西安后,联想到国民党中那些所谓哥们的表现,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共产党最仗义!而重新拍制的《西安事变》也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在国民党内部,最讲民族大义的张学良也是最讲哥们情谊的人。
张将军为了抗战,扣压了他的“大哥”蒋委员长,应该说是一种为民族大义牺牲哥们情谊的表现,不过从以后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他的这一壮举也是最够哥们的,由此成就了蒋委员长的历史地位。
试想,如果不是在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促进下,经过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和谈,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怎么能成为抗战的总司令,又怎么能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一定地位呢?直到今天,陈水扁将蒋介石的灵堂拆除,人们还能对他表示同情,也正是由于他在抗战中有一些名副其实的表现。
如果当年他没有转过来抗战,继续打内战,他就会像汪精卫那样成为“不齿于中国人的狗屎堆”。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推出电影《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就成为举国共认的民族英豪。
电视剧《闯关东》中,将传武说成是少帅的嫡系部队,也就是对这位“草根英雄”进行了最高确认。
不过,传武的卓越表现,不仅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反动性,而且也使抗战著名将领张学良的表现相形见拙。
是啊,作为东北的最高长官的少帅在委员长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撤兵的决定,而作为他的下属的一个小小的团长的朱传武却带领全团官兵拼死抵抗,以身殉职,成就了民族大义。
这些故事也说明了中国人最下层民众所具有的深情厚义。
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有大量的下层出身的民族英雄,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民众力量。
《闯关东》和《血色湘西》等电视剧的编剧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深度开拓,揭示了在国民党的中下层官兵中也大量存在这样的民族英雄,使他们在抗战的民族记忆中得到永恒! 西安事变观后感600字二总的來说,该剧依然秉承几十年來大陆主流观念对“西安事变”的评价,即认为该事件促成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日,“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西安事变观后感(一):刚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深深地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他们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一旦兵谏不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们为了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存亡,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去进行了兵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深,中国哺育了他们两个,他们誓要保卫自我国家的领土,保护自我的民族,保护自我的国家的尊严。
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身为和他们相同种族的中国人的你我,难道不就应弘扬爱国精神吗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最终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收场,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中国汉奸——川岛芳子,中国可恶的女汉奸,纵观她的一生,同样是中国人民,但她却丝毫不爱国,多次策划大阴谋,完全不把国家人民的生命当作一会事,多次卖国,真是令人发指。
她的爱国精神去了哪里竟然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国,试问这与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是天壤之别。
身为现代主义的中国人,我们务必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爱国精神学习,大力宣传爱国精神,了解中国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史实,明白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爱国精神。
虽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这天,也许不再需要学《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样为中国而献身,可是我们有职责爱国,在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当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以弘扬爱国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却少的,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务必拥有爱国精神,也有职责去弘扬爱国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吧!西安事变观后感(二):剧中表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后,被蒋介石封为陆海空军的副总司令。
不料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带兵撤出东北,使东北沦陷。
在北平休养期间张学良得知自我被民众称为“不抵抗将军”,决定觐见蒋介石并提出抗日的请求,但狡猾的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避抗日不谈……1935年,革命苏区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西安事变>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关于西安事变的影片,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西安事变,这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眼目睹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影片里,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那一个个干巴巴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勇有谋的鲜活人物。
张学良将军,年轻有为,风度翩翩,却又心怀家国大义。
杨虎城将军呢,沉稳坚毅,目光中透着坚定和果敢。
当看到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视而不见,一门心思只想剿灭共产党的时候,我这心里呀,真是又气又急。
这老蒋咋就这么糊涂呢!咱自己家里人斗得死去活来,那日本人可就在外边偷笑,趁机占咱的土地,欺负咱的老百姓啊!再看看当时的东北,早已经被日本鬼子给占了,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张学良将军背负着国仇家恨,心里那个苦啊。
他一心想着打回东北老家,把小日本给赶出去,可蒋介石就是不给他这个机会,还一个劲儿地给他施压。
杨虎城将军呢,身处西北,也是眼睁睁地看着国土沦陷,百姓受苦。
他多次劝说蒋介石抗日,可蒋介石根本不听。
这可把两位将军给逼急了,他们知道,再这么下去,中国就完了!于是,在1936 年12 月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毅然决定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这一下子,可真是震惊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我记得影片中有个细节,特别让我感动。
在兵谏之前,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下们其实心里也都没底,毕竟这可是要和蒋介石对着干,搞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儿。
但是,大家一想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就都豁出去了。
杨虎城将军在给部下们做动员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他说:“弟兄们,咱们这一遭,可能有去无回。
但是,如果咱们不这么做,中国就没救了!咱们的子孙后代都得给日本人当奴隶!”那些士兵们一个个眼睛瞪得通红,齐声高喊:“愿听将军号令,死不足惜!”还有啊,当蒋介石被扣押之后,南京那边可是炸开了锅。
西安事变观后感精选5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精选5篇影片的片名往往体现的是影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全片的感情基调,也作为制片商与观众首次沟通接触的第一窗口,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西安事变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安事变观后感1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
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10篇西安事变观后感(二):剧中表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后,被蒋介石封为陆海空军的副总司令。
不料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带兵撤出东北,使东北沦陷。
在北平休养期间张学良得知自我被民众称为不抵抗将军,决定觐见蒋介石并提出抗日的请求,但狡猾的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避抗日不谈……1935年,革命苏区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不久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
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首领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对张、杨围剿红军很不放心。
他除了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意飞到西安催逼张、扬二人围剿红军。
12月4日再次飞到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
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的加以拒绝。
张、扬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介石卫队交火。
蒋介石听到枪声,在卫士护卫下仓皇越后窗逃走,爬上山坡隐蔽。
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
与此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亡。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5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5篇《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观看《西安事变》后会有怎样的观后感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篇一:《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
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南京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背信弃义,只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积极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
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
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篇二:《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情怀从未平息过。
爱国学生、抗战将领以及无数奋勇抗争的战士,为祖国大地上演了激昂澎湃的守护之歌。
中国的历史在那段峥嵘岁月中磨砺出厚重,并永远纪念着为抗战付出的人们。
2012年4月27日,红色电影又一次将我们拉回了那个沐浴风雨的年代,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
这次的影片是《西安事变》。
它带着老电影独有的风格,激昂地诉说着那段历史。
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例文五篇
西安事变观后感一今天,我看了妈妈推荐的一部电影《西安事变》。
看完后,我被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西安事变是讲述了张学良将军在劝说司令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劫持了蒋司令,逼他抗日,并且最后在蒋司令同意抗日的情况下送他回南京,对此很多人不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我本来就没给他面子,我和他一起回南京就是要给他面子,使他没有反悔的理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像张将军一样深明大义,为了祖国,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文谏不行的情况下直接用兵谏他的上司,让他不得不抗日。
因为他意识到了他的敌人是日军。
所以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顾蒋司令的劝阻坚持抗日,总结起来,张学良少帅的特点就是敢作敢当,深明大义。
他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选择了民族利益。
以上是对张学良的认识,下面,我再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我的启发是明白了即使在很严峻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正确的做法,并且要果断,不要犹犹豫豫的。
总之,我看了这部电影,真是受益匪浅。
西安事变观后感二站在后人的角度回望,我想张少帅在当时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选择,都比下半生囚禁在荒凉之地的结局要好,因为出于对这段历史的着迷在大学期间近代史的一篇论文里面我还特地的写了西安事变这事。
尽管从大家有英雄主义、阴谋论、利益论等各种角度出发来探讨少帅的背景、实力、和利益关系、势必抗日的'决心等等,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少帅是个英雄人物,他给了东北人民一个交代,给了国家一个交代,也给了自己的兄弟一个交代。
我想也许是我的视角不够全面,才会有对少帅和他背后的集体那样的崇拜,他还是太年轻了,在后人看来也许还有更加好的办法即可积极抗日又不至于赔上自己的半辈子,可是少帅就是这样逼着蒋先生再次直面日军。
也有人会说“谁风流谁狂”又怎么来的,如果不是他前期如此糊涂也不至于后来的节节败退?这些历史我没考究,要批判或否定一个人一件事的总是有理由的。
而我无比崇拜少帅很大原因在于他在重要的关头挺身而出,这就足够了。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本文是关于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篇一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这段历史离我们也越来越远。
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巨大,我们不能忘记。
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
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西安事变》。
总的来说,该剧依然秉承几十年来大陆主流观念对“西安事变”的评价,即认为该事件促成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日,“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不过,该剧不像以前的一些有关影视剧那样把蒋介石丑化成不堪入目的“卖国贼”,也不再把“西安事变”完全归结为张学良受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这使它减少了一些与历史真相的隔膜。
但另一方面,该剧仍然有意无意地隐去了一些至关重要的历史事实,比如共产国际在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转变中的关键作用,张学良、杨虎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决策最初是出自于一些长期隐藏在其军队中的党员和一些被称为“托派”的“左派反对派”,等等。
因此,作为一部“历史剧”,它带给观众的“历史认识”仍然不免肤浅和偏颇。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
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延安的红军。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一):红色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1000字观看完西安事变这部激情昂扬影片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为张学良、杨虎诚这两位民族英雄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所折服。
由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导致东北三省相继沦亡,被日本关东军践踏在铁蹄与炮火之下。
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昭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更使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旧中国摇摇欲坠。
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仍然置大众的生死于不顾,处在极度的花天酒地之中,人民的鲜血化成了他们杯中的美酒。
这是,陷入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人,一个英雄来促成国民党放下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发奋,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带着国恨家仇,伟大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起撼动历史的西安事变,将反动派蒋介石软禁起来,使他放下自己原有的错误主张。
二位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知,倘若再不抵抗日本鬼子,东北三省的死亡惨剧将在全国上演,张学良将军再也不愿意被老家人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事变最后成功将蒋介石软禁,用真诚几经周折没有感动蒋介石,不得不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和所有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一道发奋下,蒋介石最后口头答应:放下原有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鬼子赶出中国。
然后,张学良将军冒着大无畏精神将蒋介石送回南京。
整个影片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句话: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自己的,更不是打大学生的,我们是打日本人的!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签名我想,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光辉下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也没有机会像张学良将军那样在战场上报效祖国,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发奋学习,踏实工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没有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我们国家的伟大进程不会有这么快,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怀念和敬仰!西安事变观后感(二):《西安事变》观后感800字坚持的名言总的來说,该剧依然秉承几十年來大陆主流观念对西安事变的评价,即认为该事件促成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日,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西安事变的一些资料和影视作品,感触颇深。
说起西安事变,那可真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啊!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而西安事变就像是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闪电,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仿佛能看到当时的场景,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在那紧张的局势下,内心充满了纠结和坚定。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他们心急如焚。
张学良将军,一个年轻有为的将领,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出身名门,本可以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他心中的大义让他无法坐视国家的沦陷。
杨虎城将军,也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军人,他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对国家的苦难有着切肤之痛。
当时的西安,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大街上行人匆匆,神色焦虑。
士兵们严阵以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息。
而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指挥所里,两位将军正激烈地讨论着对策。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和决心,每一个表情都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张学良将军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的脚步沉重而急切。
他不时地看向窗外,眼神中充满了对局势的担忧。
杨虎城将军则坐在椅子上,双手紧握成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们知道,这一决定将关乎国家的未来,也关乎他们自己的命运。
最终,他们决定兵谏蒋介石,逼迫他抗日。
那一天,华清池的枪声打破了寂静,蒋介石被扣押。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整个事件中,各方势力的博弈也是惊心动魄。
共产党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和智慧,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回想起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如果没有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的果敢和勇气,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和大局观,如果没有各方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很难想象当时的那种紧张和危险。
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的英雄们。
西安事变,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西安事变》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西安事变》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去观看过西安事变,有没有写过西安事变的观后感。
以下是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一)刚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深深地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他们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一旦兵谏不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们为了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存亡,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去进行了兵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深,中国哺育了他们两个,他们誓要保卫自我国家的领土,保护自我的民族,保护自我的国家的尊严。
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身为和他们相同种族的中国人的你我,难道不就应弘扬爱国精神吗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最终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收场,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中国汉奸——川岛芳子,中国可恶的女汉奸,纵观她的一生,同样是中国人民,但她却丝毫不爱国,多次策划大阴谋,完全不把国家人民的生命当作一会事,多次卖国,真是令人发指。
她的爱国精神去了哪里竟然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国,试问这与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是天壤之别。
身为现代主义的中国人,我们务必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爱国精神学习,大力宣传爱国精神,了解中国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史实,明白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爱国精神。
虽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这天,也许不再需要学《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样为中国而献身,可是我们有职责爱国,在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当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以弘扬爱国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却少的,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务必拥有爱国精神,也有职责去弘扬爱国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吧!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二)剧中表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后,被蒋介石封为陆海空军的副总司令。
不料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带兵撤出东北,使东北沦陷。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哎呀,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触太深了。
电影里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真是两条硬汉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敢冒那么大的风险,把蒋介石给扣住了。
这一扣,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件。
当时看着他们坚定的眼神,我就知道,这俩人不是普通的胆大,是有大义在心头。
蒋介石一开始肯定是很慌的,毕竟被自己的部下给扣了,这面子往哪儿搁啊。
但张学良和杨虎城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他们是真心希望蒋介石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转而联合共产党一起抗日。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比谁都清楚。
电影里的对话啊,真的是直击人心。
特别是张学良说的那些话,每一句都像是在我心上敲了一下。
他说:“我们中国人为的是什么?我们想要的是尊严!我们想要的是生存!”这话听着,我就感觉自己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还有啊,电影里展现的那种紧张的气氛,真的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每一次谈判,每一次决策,都像是走钢丝一样,稍微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学良和杨虎城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当然啦,电影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有些地方的剧情推进得有点快,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突兀。
但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看完之后,我真的是对张学良和杨虎城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不仅是军人,更是真正的爱国者。
他们的行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20xx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பைடு நூலகம்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
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20xx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