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

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

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

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

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

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1.商业模式的概念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

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

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

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

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

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

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

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

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

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

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26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文献综述杨心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摘要: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财务金融、市场营销、公司治理等方面热点,研究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的种类与对财务的绩效影响方面,这些问题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本文认为,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与商业模式的要素进行分析。

电商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防范创新的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带来的风险,如何应对风险将成为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最新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财务绩效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22.01.0071 引言“互联网”引领了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改变了经济运行的轨迹,传统“蜗行牛步”的信息传输速度已被“逐电追风”的“互联网速度”所取代。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典型的技术驱动型时代,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掌握互联网时代发展规律,顺应潮流,迎接未来挑战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的出现也催生了大量的创新,这些创新既有技术上的创新,更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受阻,导致电商平台原本所采用的商业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使得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属于较新的领域,难免在研究方法与方向上存在盲点与不足。

为此,本文通过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与商业模式内容,梳理近期国内学者的文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理清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类型,把握目前的研究进程,凝练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对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有所帮助。

2 互联网时代推动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2.1 数据获取的便捷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获取数据与信息不再“遥不可及”,大数据检索的网站与电子化APP中皆可迅速准确获取所需数据与信息。

商业模式创新_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

商业模式创新_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

2011/04总第408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 (2011)04-0084-06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项国鹏1,周鹏杰2(1.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杭州310035;2.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杭州310018)摘要: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献看,这一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大都缺乏后续研究支持。

应从商业模式创新动力、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商业模式创新阻力等几个方面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进行总结,据此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的初步分析框架。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动力;创新途径;创新实施;创新阻力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eoretical Review and Construction of Analytic FrameworkXIANG Guo -peng 1,ZHOU Peng -jie 2(1.Center for Studies of Modern Business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5,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MI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model research.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foreign scholars ,we can see that they have gotten many important results ,but most of them lack following -up research support.We should sum up BMI from some aspects like the forces of BMI ,the approaches of BMI ,the imple-mentation of BMI and the resistance of BMI ,on this basis ,to put forwar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framework of BMI.Key words :business model ;forces of BMI ;approaches of BMI ;implementation of BMI ;resistance of BMI收稿日期:2010-10-29作者简介:项国鹏(1975-),男,浙江富阳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周鹏杰(1986-),男,河南安阳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电子商务(E-commerce)指的是通过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商业模式、市场格局以及消费者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及分类电子商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数字化方式完成商务活动的过程。

它涵盖了电子支付、在线购物、在线拍卖、电子票务等多种商务形式。

电子商务可分为B2C、B2B、C2C、C2B等多种类型。

B2C(Business to Consumer)是指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在线交易。

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网站或电商平台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服务,如淘宝、天猫等。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站或电商平台,为其他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如阿里巴巴等。

C2C(Consumer to Consumer)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在线交易。

这种模式下,个人之间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二手交易或个体经营活动,如闲鱼、京东二手等。

C2B(Consumer to Business)是指个人向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

这种模式下,个人通过网上平台向企业提供内容创作、设计等服务,如携程旅游、美团外卖等。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电子商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最早的电子商务交易是通过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的,主要用于企业间的数据传输和订单处理。

1995年,亚马逊成立,标志着电子商务进入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阶段。

此后,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电子支付、电子商城、电商平台等相继兴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三、电子商务的影响1. 商业模式的变革: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实体商店的局限,使得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向全球市场,降低运营成本。

【新零售企业的发展策略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新零售企业的发展策略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新零售企业的发展策略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学者皮拉·金认为互动数字技术的状态正在迅速发展,并极大地改变了客户的购物方式。

这一趋势加剧了对研究时尚零售中采用的最新交互式数字技术工具的需求。

作为回应,她的目的是研究时尚零售商在在线和离线零售形式中采用新的交互式数字技术,包括新的混合环境,以及其在提供新的体验质量方面的结果,这些质量有助于与客户互动。

她首先回顾文献,然后提出研究问题。

接下来是对这些命题的探索性证实,这些命题来自案例研究的结果,这些案例研究研究了六家领先的时尚零售商实施的新互动数字技术。

在实体到点击,点击到实体零售中实施的各种数字技术工具为客户提供了各种体验品质,使他们能够共同创造产品,参与情感驱动的耸人听闻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以及虚拟无缝购物,所有这些都源于为提高客户参与度而实施的交互式数字技术。

原创性/价值这项研究考察了互动数字技术在上述时尚零售环境中的实施情况。

本文通过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视角并评估技术为顾客在购物中的互动质量提供的优势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与传统的以公司为中心的视角不同,后者将技术视为创新零售商运营的一种方式。

国外企业家伊恩·芒特讲述了乔希·科恩从一个垂死的家庭坚果店如何演变成一个蓬勃发展的网络零销商的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朱国安的文献认为在数字营销模式的背景下,传统零售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营销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

因此,他在数字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对零售精准营销策略进行了全面探索和分析。

首先简要分析了中国零售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详细规划了零售行业精准营销的实施措施,最后从营销中的客户细分、市场篮定位和针对性客户营销三个方面,通过实际的精准营销应用,分析了数字营销模式下的零售精准营销策略。

贝克·诺伯特和大卫·瑞格尔认为商业专家热情地预测了一个无缝的零售世界,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跨渠道购物。

这种类型的多渠道零售通常被称为全渠道零售。

电商行业发展文献资料

电商行业发展文献资料

电商行业发展文献资料电商行业发展文献资料一、引言电子商务(Ecommerce)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电商行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的新引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创新的进步。

本文将从全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电商的颠覆性影响、电商平台的战略规划以及电商行业面临的挑战进行文献综述和总结。

二、电商行业发展趋势1. 全球电商市场规模扩大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全球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预计到2023年,全球电商交易额将达到30万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全球电商市场最快增长的地区,其中中国的电商市场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2. 移动电商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移动电商的兴起。

通过手机应用和移动网页,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和支付。

移动电商已经成为电商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 社交电商的崛起社交电商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商品销售的商业模式。

社交电商结合了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的优势,通过社交分享和社交推荐来扩大销售渠道和提高销售效果。

4.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境电商成为电商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消费者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国外商品,而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销售。

三、电商的颠覆性影响电商的发展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以下几个方面是电商颠覆性影响的主要体现:1. 零售渠道变革传统零售业主要依靠实体店面进行销售,而电商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购物方式。

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购买商品,覆盖范围更广,便利性更高。

2. 供应链重构电商的兴起使得供应链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供应链主要以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为核心,而电商直接连接了消费者和生产商,大大缩短了供应链环节,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

3. 商业模式创新电商行业通过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如C2C、B2C、O2O等,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二手交易、个人商店经营、在线购物等多种购物方式,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

数字出版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数字出版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数字出版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成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数字出版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对传统出版产业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综述数字出版相关文献,从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等多个角度探讨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1. 技术方面数字出版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数字化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

Baker(2010)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指出它能够提高出版效率和降低成本,并且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对数字出版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Shih(2012)研究了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前景,强调了云计算技术在降低传统出版商门槛和开发数字出版新模式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商业模式方面数字出版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如自助出版、订阅制和数字化图书馆等。

自助出版是数字出版中的一种新模式,作者可以直接将作品发布到数字平台上(Jenkins,2006)。

订阅制是数字出版的另一种商业模式,Napoli(2011)研究了订阅制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强调了它对出版商收入稳定和用户获得稳定资源的重要性。

数字化图书馆是数字出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途径(Besser,1997)。

3. 市场方面数字出版对出版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数字化的出版物可以迅速传播和获取,扩大了读者的范围和市场规模(Lepore,2014)。

数字出版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出版商的市场地位,同时也促进了自助出版等新兴出版模式的发展(Dawson,2007)。

市场的变化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出版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数字出版在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等方面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以及市场的变化,都为数字出版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数字出版领域仍将面临着更多的变革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和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当今商业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部分之一。

它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本文将对有关电子商务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电子商务通常被定义为通过互联网等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在线支付、客户关系管理等。

根据交易主体的不同,电子商务可以分为 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等多种模式。

B2B 模式主要涉及企业之间的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业务;B2C 模式则是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或服务;C2C 模式则为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提供了平台,如二手物品交易等。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当时互联网的普及为其提供了技术基础。

早期的电子商务主要以信息展示和简单的在线交易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发展出了更加复杂的功能,如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的优化以及个性化推荐等。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电子商务更加便捷,移动购物成为了主流趋势。

三、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优势。

对于企业来说,它降低了运营成本,拓展了市场范围,提高了运营效率。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沟通,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

同时,企业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

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子商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便捷的购物体验以及更低的价格。

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比较不同商家的产品和价格,并且能够享受到快速的配送服务。

四、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信任问题,消费者在进行在线交易时往往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支付安全以及商品质量等。

其次是物流配送的难题,特别是在高峰期,物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关于电商平台发展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电商平台发展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电商平台发展的文献综述范文英文回答:Introduction.The advent of e-commerce platforms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businesses operate and consumers make purchases. These platforms have facilitated seamless online shopping, expanded market reach, and introduced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platforms, focusing on key trend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Key Trends.E-commerce platforms have evolv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ir inception in the early 1990s. Initially, online marketplaces like Amazon and eBay dominated the landscape, offering a wide selection of products from third-party sellers.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direct-to-consumer(D2C) brands and omnichannel retailing has led to a more diverse e-commerce ecosystem.Adoption and Growth Drivers.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smartphones and internet connectivity has fueled the growth of e-commerce platforms. Convenience, time-saving, and the ability to compare prices and products have made online shopping increasingly appealing to consumers. Other drivers include the expansion of logistics and delivery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proliferation of digital marketing channel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E-commerce platforms face several challenges, including:Competitio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e-commerce market requires platforms to differentiate themselves and adapt to evolving consumer preferences.Cybersecurity: Ensuring data security and preventingfraud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customer trust.Logistics and Fulfillment: Managing supply chains, inventory, and last-mile delivery can be complex and costly.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e-commerce platforms continue to present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growth:Personalization: Advanced analy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enable platforms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product recommendations and shopping experiences.Sustainability: E-commerce platforms can play a role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 through eco-friendly packaging, reduced shipping emissions, and partnershipswith socially responsible businesses.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VR/AR): VR/AR technologies can enhance online shopping by providing immersive and interactive product experiences.Future Directions.The future of e-commerce platforms is expected to be marked by:AI and Machine Learning (ML): AI and ML will further optimize platform operations, from product 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 to fraud dete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Blockchain Technology: Blockchain can enhance data security, improve supply chain transparency, and facilitate cross-platform transactions.Social Commerc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e-commerce platforms will increasingly intertwine, allowing consumers to make purchases directly from social media posts.Conclusion.E-commerce platforms have transformed the retail landscape, offering consumers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choice, and value. While challenges remain, the future of these platforms holds immense potential for innovation andgrowth. By embrac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ddressing evolving consumer needs, e-commerce platforms will continue t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中文回答:导言。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了全球经济的新动力。

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本文将对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介绍其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电子商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EDI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企业间电子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在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亚马逊、eBay等电子商务平台相继崛起,为用户提供了在线购物和网上支付的便利。

二、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1.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通过将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和各类应用程序进行虚拟化,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可以实现弹性扩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2.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对大规模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购物行为和喜好,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

3.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和物理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了实时数据的交互和信息的共享。

在电子商务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物流和智能支付,提高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三、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拓宽市场空间:电子商务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企业可以无视地理位置,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

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2. 促进经济增长: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扩大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电子商务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降低了他们进入市场的门槛。

3. 提升消费者体验:电子商务为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的购物体验,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商品信息,还可以通过在线支付和快递配送实现快速交易。

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购物服务,提高了购物的满意度。

4. 培育新兴产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新兴产业如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电子支付逐渐壮大。

新零售理论文献综述兼论四构面商业模式

新零售理论文献综述兼论四构面商业模式

新零售理论文献综述兼论四构面商业模式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新零售模式应运而生,对传统零售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零售理论作为商业领域的新兴理论,旨在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优化零售业的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本文将对新零售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并重点分析四构面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其在新零售中的应用。

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将梳理新零售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探讨新零售模式的特征、优势及挑战。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新零售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新零售模式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践案例。

在对四构面商业模式的分析中,本文将分别从价值主张、关键业务、客户关系和收入来源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价值主张是新零售模式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如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关键业务是实现价值主张的基础,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线上线下融合等。

再次,客户关系是建立品牌忠诚度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新零售模式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建立和维护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

收入来源是新零售模式盈利的保障,包括商品销售、服务收费、广告收入等多元化渠道。

通过对新零售理论和四构面商业模式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零售业从业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新零售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新零售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新零售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深入。

二、新零售理论文献综述新零售,作为近年来全球零售业的热门话题,其概念源自中国,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

新零售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或技术应用的产物,更是一种商业哲学,它融合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传统零售业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和升级。

新零售理论的核心在于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购物体验,提升购物效率,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从理论文献的角度来看,新零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零售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xx年xx月xx日•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分析目录•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各类电商企业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电子商务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还促进了商品流通、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产业升级。

研究问题的提出面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电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他们希望通过深入分析现有文献,探讨电商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

通过对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电商理论,为电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指导。

通过对电商行业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有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电商政策;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帮助,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遇、提升竞争力。

理论意义实践意义0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文献综述01对中国电子商务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行业报告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

数据收集0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网络爬虫等方法收集数据,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基本情况、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定量与定性分析03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学术论文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和筛选出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企业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包括企业规模、销售额、市场份额等。

网络爬虫数据利用网络爬虫技术从各大电商平台上抓取商品信息、销售数据等。

行业报告从艾瑞咨询、易观国际等第三方研究机构获取电子商务行业报告和分析。

数据来源03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分析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
商业模式研究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主要涉及20世 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文献。
阶段三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和演化,主要涉及2010年至今的文献。
阶段二
互联网泡沫时期,商业模式研究的快速发展,主 要涉及2000年至2010年的文献。
未来趋势
商业模式研究将继续关注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 续性等新兴趋势,同时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与实 践将更加深入和丰富。
技术驱动创新
商业模式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以技术为驱动,推动产品和服务的 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平台经济发展
信息技术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平台经济的发展,实现企 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共赢。
数据驱动决策
信息技术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和市场趋势,优化 原有商业模式,制定更精准的市场策略。
商业模式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研究内容
从商业模式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和创新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创新点
通过对商业模式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方法,为企 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02
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定义
定义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为创造和提 供价值而建立的一种结构、流程和策略的组 合。
其他研究方法
总结词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之外,商业模式研究还采用了其他 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 察法等。
详细描述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 以了解商业模式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家访谈法 则通过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他们对特定商业模 式的看法和建议。实地考察法则通过深入企业现场, 观察和了解商业模式的实际运作情况。这些方法可以 相互补充和验证,提高商业模式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 度。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在我国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我国电商发展趋势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商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众多学者对电商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商发展趋势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二、电商发展趋势研究现状1. 电商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众多学者对电商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进行了研究。

张晓光(2018)指出,我国电商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李明(2019)通过对电商行业数据分析,发现电商市场规模的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2. 电商商业模式创新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研究热点。

刘畅(2017)提出,共享经济、社交电商等新兴商业模式为电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赵亮(2018)认为,电商企业应注重用户体验,创新服务模式,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3. 电商物流配送效率物流配送是电商行业的重要环节。

王丽(2019)分析了我国电商物流配送的现状,指出配送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昂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升配送效率等对策。

4. 电商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行为是电商企业关注的焦点。

陈静(2018)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发现消费者对价格、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较为关注。

孙嘉(2019)研究了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购物决策过程,发现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会考虑品牌、口碑、产品评价等因素。

5. 电商政策法规研究政策法规对电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张华(2017)分析了我国电商政策法规的演变过程,指出政策法规的完善有利于规范电商市场秩序。

李娜(2018)研究了电商税收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提出优化税收政策,降低企业负担。

手机支付改变商业模式文献综述

手机支付改变商业模式文献综述

手机支付改变商业模式文献综述2011级会计专业万雅修20111702630孙海慧20111702705曾启程20111702721王爱华20111702727阮若颖20111702728彭霞20111702730陈丽芳20111702731摘要手机支付是通信技术发展与金融服务创新的产物,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支付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介绍了手机支付的基本概念、支付方式、支付分类、支付范围以及支付基础,从手机支付的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手机支付在当今的社会中对各方的影响。

以手机支付的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模式以及这几种方式对商业模式的改变为重点,对整个手机支付改变商业模式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手机支付商业模式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前言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这其中就包括支付手段的创新。

常规的支付手段主要是现金付款,银行卡支付、邮局付款等,无法实现在移动过程中的支付,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加,一种新型的支付方——移动支付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手机或其他便携工具进行支付,具备轻巧、方便、快捷、时尚的特点,因此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利用移动支付可以轻松进行理财和交易,摆脱原先只有在一台固定电脑上才可以完成网上支付的局限,不仅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支付选择,而且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同时移动支付给银行和运营商、第三方机构带来巨大商机,使它们可以利用移动支付拓展服务范围,拓宽其利润来源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手机支付简介(一)基本概念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简而言之,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手机支付带来消费者全新的支付体验,而且方便、快捷,其应用领域现在一般包括充值、缴费、小商品买卖、银证业务和网上服务等。

(二)支付方式1.手机话费支付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取,用户在支付其手机账单的同时支付了这一费用,在这种方式中,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但这种代收费的方式使得电信运营商有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之嫌,因此其范围仅限于下载手机铃声等有限业务,交易额度受限。

数字经济背景下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发展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背景下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发展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背景下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发展文献综述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的定义快时尚是指以快速更新、低价位、时尚化为特点的时尚品牌。

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是指以快时尚品牌为核心,通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灵活的供应链管理、高效的物流配送和多样化的销售渠道等方式,实现快速销售和盈利的商业模式。

二、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的发展历程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西班牙的Zara和瑞典的H&M等品牌开始崛起。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快时尚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三、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的现状目前,快时尚品牌已经成为全球时尚市场的主流,其中Zara、H&M、Uniqlo、Forever 21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忠实粉丝。

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快时尚品牌通过不断地调研市场需求,快速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2.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快时尚品牌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实现快速的生产和供应,以确保商品的及时上市。

3.高效的物流配送快时尚品牌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实现商品的快速配送和销售,以提高销售效率和盈利能力。

4.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快时尚品牌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销售渠道的结合,实现商品的多元化销售,以扩大销售范围和提高销售额。

四、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的未来趋势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转型快时尚品牌将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供应链管理和销售效率,实现更快速、更精准的市场响应。

2.可持续发展快时尚品牌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推行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硕士生学术论文中的商业模式研究方法

硕士生学术论文中的商业模式研究方法

硕士生学术论文中的商业模式研究方法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商业模式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硕士生,学术论文是我们研究生期间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硕士生学术论文中商业模式研究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在研究商业模式的方法中,文献综述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学术界关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和理论框架。

对于硕士生而言,从文献综述中获取关键概念、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是开展学术论文研究的重要基础。

三、理论框架的选择在研究商业模式的方法中,选择适当的理论框架非常重要。

商业模式的研究可以基于不同的理论框架进行,例如资源基础理论、创新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

硕士生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并将其与商业模式研究相结合,以提供理论支持和解释。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商业模式研究时,数据收集与分析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硕士生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等,或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同时,硕士生还需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如SPSS、Excel等,以支持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五、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在硕士生的学术论文中,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证研究,硕士生可以验证先前的理论模型和假设,并提供实证证据来支持研究结论。

案例分析则侧重于对具体商业模式案例的深入研究,以探索其中的关键因素、成功要素和挑战。

六、模型建立与验证在商业模式研究中,模型建立和验证是硕士生学术论文的一个关键内容。

硕士生需要结合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绘制适当的模型,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同时,硕士生还需要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来检验模型的适配度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七、讨论与结论在学术论文中的商业模式研究方法部分的最后,硕士生需要进行讨论和得出结论。

讨论部分应围绕研究问题、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结果展开,对研究发现进行解释、比较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1.商业模式的概念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

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

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

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

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

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

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

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

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

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

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

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

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

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

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

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

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

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

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

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

Weill 等(2001)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对企业的顾客、合作伙伴与供货商间关系与角色的描述,目的在于辨认主要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向以及参与主体能获得的主要利益。

DubossonOTorbay 等(2002) 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及其伙伴网络为获得可持续的收入流,创造目标顾客群体架构、营销、传递价值和关系资本的描述。

整合角度:整合角度定义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的本质描述,是对企业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的整合和提升。

采取整合类定义的研究者认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是独一无二和无法模仿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超越过去那种对商业模式的简单认识。

商业模式不应当仅仅是对企业经济模式和运营结构的简单描述,也不应该是企业不同战略的简单加总,而是要超越这些孤立和片面的描述,从整体上和经济逻辑、运营结构与战略方向三者之间的协同关系上说明企业商业系统运行的本质。

国外研究者已经尝试从这个视角来探讨商业模式。

Morris 等(2003) 在考察众多商业模式定义的基础上,给商业模式下了一个整合定义: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Osterwalder 等(2005) 在对众多概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并在去除了一些他认为不应包括在内的因素以后指出,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商业模式可用来说明企业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以及与伙伴形成网络关系来开拓市场、传递价值、创造关系资本、获得利润并维持现金流。

国内学者,罗珉、曾涛和周思伟(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商业模式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①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②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

③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

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

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内涵非常广泛,但结合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模式涉及到一系列的运营活动。

第二、商业模式核心内容是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获取。

第三、商业模式描述的是构成要素之间的一个架构。

从整个理论的研究重点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内涵,由初期从企业自身出发关注产品、营销、利润和流程,逐渐转向关注价值提供乃至市场细分市、目标价值主张等。

2、商业模式变革相关研究在任何行业中,竞争不断加剧是长期的趋势,再加上追随者的不断跟进模仿,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所以企业需要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变革,而对自身商业模式是变革的重点,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整合,商业模式的变革分为6种不同视角。

在战略规划视角的研究者(WÊlfle,2000; Knecht 等,2002;Leem 等,2005) 看来,商业模式对于企业与战略有着类似的功能,因此也可以采用类似于战略规划的方法进行商业模式变革。

Knecht 等(2002)认为,企业在实施商业模式变革时必须重点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应当为顾客创造什么价值;二是企业应当如何实现这些价值。

商业模式变革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当包括四个步骤:一是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组织现状分析,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三是价值提升,即进行商业模式设计,描述组织角色;四是实施变革,即从旧的商业模式转变为新的商业模式。

另外,WÊ lfle (2000) 还将SWOT 分析引入商业模式变革研究,作为分析外部环境和组织现状的工具。

笔者认为,这种研究视角的优点在于比较简单、明了,较容易被企业接受使用。

但是,其缺点在于这种商业模式变革方法基于对企业未来环境的预测。

在许多行业中,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连续变化的外部环境,如果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商业模式变革,那么就会影响商业模式变革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在层层递进视角的研究者(Morris 等,2003) 看来,商业模式变革就是企业逐步深化对自身的商业逻辑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

具体而言,商业模式变革就是从基础层(foundation level) 商业模式向专有层(proprietary level) 商业模式和规则层( rules level) 商业模式逐步递进的过程。

基础层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主要回答产品、市场、能力、战略、经济逻辑、目标等方面的问题。

专有层商业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根据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来确定应当实施的战略。

基础层商业模式可能很容易被模仿,但专有层商业模式因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很难被模仿。

规则层商业模式主要是指企业一系列的运作规则,以保证基础层商业模式和专有层商业模式能够在企业的战略行动中得到反映,是商业模式变革的直接作用因素笔者认为,这种研究视角的优点在于从人的认识过程来考察商业模式变革,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缺点在于没有进一步讨论从基础层商业模式向专有层商业模式和规则层商业模式递进的方式,因此对企业来讲,更多是一种思路启发,而缺乏具体指导意义。

知识管理视角的研究者(Malhot ra,2000; Pet rovic等,2001;Osterwalder,2004) 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就是帮助企业显现、确定、分析、储存和传播关于价值创造逻辑方面的知识,因此商业模式变革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

Osterwalder (2004) 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可以分三步走:一是对商业模式进行显化,并对商业模式的不同部分进行描述,即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新的商业创意,即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三是对商业创意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即将隐性知识再转化为显性知识。

企业在商业模式变革中应当积极采用各种信息管理工具,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作用。

商业模式变革与改变管理者心智模式(mental model) 的能力有关,因此有必要将双环学习(doubleOloop learning) 引入心智模式,通过整体、广泛、长期和动态的观察来重新设计商业模式。

笔者认为,这种研究视角的优点在于充分强调了商业模式变革中人的因素和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使商业模式变革研究与创业理论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而缺点在于泛化了商业模式变革研究,使之与企业战略变革和其他管理活动混为一谈,因此对企业实践活动的指导性不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