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
“功能加忠诚”下文学作品与广告语翻译对比研究
“功能加忠诚”下文学作品与广告语翻译对比研究作者:黄亚敏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3期摘要:功能加忠诚原则是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于20世纪90年代在目的论的框架下提出的。
诺德认为,不同功能类型的文本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段和策略,译文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但与此同时,译者也应最大限度忠实于源语文本,以处理好和原文作者的关系。
本文从功能加忠诚原则出发,以《傲慢与偏见》及麦氏咖啡广告的汉译为例,探讨文学类文本翻译与广告类文本翻译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功能加忠诚;文本类型一、功能加忠诚20世纪90年代,诺德基于“动态对等”理论的局限性和目的论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功能加忠诚(functionalism plus loyalty)”原则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及研究。
功能加忠诚原则并重“功能”和“忠诚”两点。
一方面,译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将其清晰、无误地呈现在译作中。
另一方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期待以及译文的可读性。
要达到这一点,译者要对不同的源语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读者所期望的效果。
同时,诺德还提出了四种文本功能类型,即指涉功能、表情功能、诉求功能和寒暄功能。
不同功能类型的文本都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文学作品与广告语的文本类型特点(一)文学作品从本质上讲,文学作品是一种文艺创作。
而长篇小说则重在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因此,大多文学作品都属于表情功能类文本。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男主人公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
作品中多对白,这些对白充分地表现了每一个人物的情感和态度。
(二)广告语广告语属应用类文本,也是一种微型劝说文。
(苏淑惠,1996)广告语除了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文体规约外,它还是一种诱导性功能文本。
商业广告是一个相当突出的语言劝说功能的典型,因而翻译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劝说功能要优先于描写功能。
(赖斯)。
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这类文本时要充分考虑目标语听众的期待。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
l a s t , g o山e wa y o f a l l i f e s h, p a y o n e ’ S d e b t t o n a t u r e , g o t o ab e t t e r
w o d d , b ei nH e a v e n , b e w i t hG o d 等。汉语中有逝世 , 停止心跳 , 去见 马克 思 , 与世 长 辞 , 牺牲等。 众多的委婉语 中 , 我 们 不 难 分 辨 其 中 的差 异 , 在汉语 中 , 委婉 语 会 由于 等 级 、 对象 、 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 礼记》 中提道 , 天 子死 了称 为 “ 驾崩” 。 大 臣 死 了称 为 “ 薨” , 普 通 官 员 死 了称 为 “ 卒” . 士兵死了称为“ 不 录” 。如 果 一 个 美 女 死 了 . 我 们 就 会 说 “ 香消玉损” 。而 在 英 语 中 , 受 基 督 教 的影 响 。 很 多 关 于 死 亡 的 委婉 语 都 来 自《 圣经》 , 例如 : b e w i t hG o d ( 和上帝在一起 ) , g o t o h e a v e n ( 去天堂 ) , g ot o o n e ’ S m a k e r ( 去 自己 的 制作 者 那 里 ) 。 四. 年 龄 委 婉 语 关 于年 龄 的委 婉 语 也 有 很 多 , 西方人一般很怕变 老 , 所以 他 们 不会 直接 叫老 人 “ o l d ma n ” , 那 是 十 分不 礼 貌 的 。 我们 可 以 用 委 婉语 代替 ,比如 说 s e n i o r c i t i z e n( 老年公民) . a d v a n t a g e i n t h e a g e ( 在 年 龄上 有 优 势 的 人 ) , t h e m a t u r e ( 有 历 练 的人 ) , s e a . s o n e d ma n ( 老 练 的人 ) 。 在 西 方 你 不 能 直 接 问 一个 女 人 的年 龄 , 不 然 她 就 会 对 你很 生 气 。而 且 你 也 没 有 必 要 在 公 交 车上 让座 位 给 老 人 体 现你 对 老 人 的 尊 重 . 因为 他 们 始 终 觉 得 自己还 年 轻。 他们会想尽办法创造一些可以代替“ 老” 的委 婉 语 。 但 是 在 中国, 尊敬老人是一 种社会文 明现象 , “ 老” 代 表着有资历 的 、 有 经 验 的 意思 。 一般来说 , 中 国人 会 用 人 的“ 老” 加 姓 作 为对 老 人 的尊 称 , 比如 说 “ 老郭” 、 “ 老李 ” 、 “ 老 王” , 显 得 亲切 又不 失礼 貌。 老 年 人 也 会 因为 自己 的 年 长 而 觉 得 自傲 。 但 是 随 着 时 代 的 进步 , 中 国人 开 始 对 变 老 产 生 抗 拒 心 理 , 特别 是女性 , 她 们 一 般 不 会 想 说 自己 的 真 实 年 龄 , 而是想要永远年轻漂亮。 五 性 的委 婉 语 自古 以来 , 几 乎 每 个 国家 都 会 有关 于 性 的 禁 忌 , 当人 们 谈 论 到 关 于 性 的 话题 , 总会 试 着 避 免 用 一 种 直 接 的 方 式 表 达 , 在 英语 中, 我们会说a r t o f p l e a s u r e ( 寻 欢作 乐 ) , t o a p p r o a c h ( 热恋 ) 等。 在 中文 中 , 我们会说 : 性接触 , 男女之事 , 云雨 之事 , 那 种 事 等 。关 于 性 的 不 检 点 的 委 婉语 也 有很 多 , 在 英 语 中 可 以 说f r e e l o v e ( 自由之爱 ) , t r i a l m a r r i a g e ( 试婚 ) , l o v e c o m p a n i o n ( 爱伴) 等, 在汉语 中 . 我 们 也 有 相 关 的 委婉 语 , 像第三 者 、 寻花问柳 、
“功能加忠诚”理论与中央文献翻译研究
“功能加忠诚”理论与中央文献翻译研究作者:乔拓新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4期摘要:“功能加忠诚”理论是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诺德所提出的翻译原则。
从字面来看,这个原则包含两部分,“功能”和“忠诚”。
“功能”概念是基于德国功能学派的功能,并非诺德的首创;“忠诚”是超越文本关系的,人际关系的忠诚。
将“忠诚”的理念引入德国功能主义,是诺德对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一大贡献。
本文从“功能加忠诚”翻译理念的概念剖析入手,以《毛泽东选集》英译为例,论证“功能加忠诚”对于中央文献翻译的适用性。
关键词:功能;忠诚;中央文献;翻译一、中央文献翻译贾毓玲(2011)将中央文献定义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文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文件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重要政策文件。
田海龙教授指出:“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不仅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也很有传统,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这不仅对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也丰富着一般的翻译理论”(田海龙,2017)。
中央文献翻译工作不是把外国的政治文献翻译过来供本国人阅读和了解,而是将中国的政治思想和观点等沟通与传播出去,因而其重要性不是普通的政治文本翻译所能比拟的。
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王丽丽处长曾撰文指出:“中央文献翻译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是阐释好中国理论,传递好中国观念。
”(王丽丽,2018)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增强政治意识、时代意识、历史意识和效果意识,并根据政治文献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同上)。
二、“功能加忠诚”理论功能加忠诚原则是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诺德所提出的翻译原则。
“功能”是基于德国功能学派的功能,“忠诚”则是诺德看到德国功能主义的局限而引入的,“希望解决翻译中的激进功能主义问题”(张美芳,2015: 78)。
功能概念来自德国功能主义学派,其学术思想可追溯至《圣经》的翻译实践中,“在《圣经》翻译过程中,所有译者都注意到,不同的情景要求不同的翻译。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精选文档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一、前言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支撑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这里的‘德目’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
(钟晓雪)汉语校训大多来自儒家经典文化,非常重视德育。
“训育多以指道德方向之涵养、熏陶。
”(转引自杨元业)校训的最终目的是引起注意并指导实践。
最近几年对校训的研究不断增多,在中国知网跨库检索上输入“校训”二字,能搜到479条相关信息,但对校训翻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根据研究内容可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汉语校训本身的研究。
如陈桂生(1998)根据《大中学校校训集锦》一书对中高等学校校训的采用的句式结构、常用词语及词语组合都分别作了归纳并统计出详细的数据。
钟晓雪(2003)总结汉语校训用语分借用古语和时髦词句两种,并从中分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精神追求。
杨元业(2004)从分析研究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入题,进而着重剖析了大学校训审美的四种趋势:崇高美、时代美、传统美、个性美。
二是对中西方校训的对比研究。
对比研究其来源、语言(主要包括词汇、句法及修辞等层面)及内涵等方面的不同。
如杜争鸣(2007)总结出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语言的“静态”和“动态”特点;两种语言在结构方式上存在“一元”结构和“两元”结构倾向性的差异。
林为连,张国昌,许为民,郁怡文(2005)指出我国高校校训大部分来自儒家经典著作,注重强调人的道德义务与人伦关系,强调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而国外高效校训则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主要强调对真理与学术自由的追求。
三是关于汉语校训英译的研究。
对校训汉译英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兴起的。
周永模(2008)提出大学校训翻译三原则:互文性原则、传意性原则和简洁性原则。
安敬涛(2009)指出校训译文应具备三种功能:(1)译文应如实地传达中文校训所包含的信息,如内容、内涵、特点等。
克里斯蒂安·诺德功能加忠诚原则及其应用
克里斯蒂安·诺德功能加忠诚原则及其应用作者:李佳欣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9期摘要:克里斯蒂安·诺德认为,在特定语境下,译员必须在满足译文接受者需求的基础上,忠誠于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发起人等多方关系,平衡多方利益。
本文从中国菜名英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英译和中国领导人讲话中的古文英译三方面介绍了诺德功能加忠诚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此原则对翻译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克里斯蒂安·诺德;功能加忠诚原则;译文接受者需求;译文功能一、克里斯蒂安·诺德简介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生于1943年,是德国马格德堡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长期致力于教学与培训。
她集译者、教师、翻译研究者几重身份于一身,是德国功能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师从德国功能学派第一代翻译理论家卡塔琳娜·莱思(Katharina Reiss)。
1997年,诺德在《翻译中的语篇分析》(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功能加忠诚(Function Plus Loyalty)原则,希望解决翻译中的激进功能主义问题(Zhang,2005:61)。
二、功能加忠诚原则概述功能加忠诚是诺德理论的两大基石(Nord,1997)。
功能(function)指译文应满足译文接受者的需求,忠诚指译者必须平衡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发起人之间的关系,寻求三方共识。
20世纪70年代,功能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莱思、弗米尔和霍斯-曼特瑞分别提出“文本类型理论”、“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的概念,诺德深受影响。
诺德通过长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实践也深知语言学派追求的对等很难实现,在特定情况下也不需要实现,因此将功能原则作为首要原则。
第一代代表人物也因过度强调译文环境,轻视原文而受到质疑。
于是,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发展了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英交替传译中外交语言的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英交替传译中外交语言的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外交领域,翻译工作尤其重要,它关系到国家形象、政策传达和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因此,如何在外交场合进行准确、流畅的口译工作,成为翻译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探讨汉英交替传译中外交语言的口译策略。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即翻译的目标是使源语和目标语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达到一种近似的效果,使得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源语信息所传达的意义和效果。
这一理论对于指导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外交翻译中,其“意义重于形式”的特点更显得尤为突出。
三、汉英交替传译在外交场合的应用汉英交替传译是一种常见的口译方式,在外交场合中广泛应用。
由于外交语言具有政治性、正式性、严谨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因此,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口译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口译员应采取以下策略:四、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口译策略1. 准确理解原语信息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口译员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理解原语信息。
这需要口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以便准确把握外交语言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涵。
只有准确理解了原语信息,才能确保目标语信息的准确性。
2. 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在翻译过程中,口译员需要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如增译、省译、改译等,以使目标语更加地道、自然。
此外,口译员还需要注意语言的正式性和严谨性,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等不正式的表达方式。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口译员应注重传达原文的意图和效果,而非字面意思。
3. 关注文化背景和语境外交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信息。
口译员需要关注这些信息,以便在翻译过程中传达出原文的含义和语气。
对翻译的忠实性原则的分析
对翻译的忠实性原则的分析摘要:“忠实性”是翻译中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直译与意译、功能的忠实性、文体的忠实性这三个方面对该原则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翻译;忠实性原则;直译;意译在古今中外的翻译活动中,“忠实性”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法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爱德蒙·加里说过,翻译的“忠实性”问题像一条主线贯穿了数千年的翻译历史,有关翻译的种种争论都是因“忠实性”而起的。
当今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就曾经说过,翻译的实质在于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
在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著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翻译理论家或者翻译家,无论中西,都遵循着“忠实性”的原则。
因此,忠实性原则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原则进行进一步分析:一、直译与意译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
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如果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常常拥有相同的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直译好些。
例如:例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译文:The moon is bright,the star is scattered./The crows fly south…(直译)The stars are dimmed by the brightness of the moon,/southward fly a flock ravens.(意译)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样的文体采用意译会好得多。
但是不难看出,直译的译文不仅与原文的格式相同,还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月光皎洁的星空,能让人身临其境。
而意译的译文表面上看起来文字是比较优美,但是却很难让人感受到那种氛围,效果不如直译来得好。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
02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 译中的具体应用
在语言转换中的应用
总结词
灵活对应,准确表达
详细描述
在语言转换中,功能加忠诚原则要求源自员在理解源语言的基础上,以目标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源语 言的意思。译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语言资源,准确把握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特征,避免歧义和误 解。
在文化适应中的应用
功能加忠诚原则的起源和发展
• 功能加忠诚原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原则强调翻译不仅仅是 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传播和交际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功能加忠诚原则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 要课题。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05
在交替传译中,功能加 忠诚原则的重要性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翻译过程
建立评估标准
通过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深入探讨功能加忠 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以 及如何指导实践。
基于功能加忠诚原则,建立一套评估交替传 译质量的评估标准,以更好地衡量翻译的质 量和准确性。
解决文化差异问题
加强实践研究
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运用功能加忠诚原则 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提高翻译的准确 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功能加忠 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
展望
功能加忠诚原则作为翻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 方向,其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具有深远
的意义。
研究者们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语言之间的翻 译案例,进一步揭示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
传译中的特点和优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交替传译作为一种 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性和完整性。
语言风格再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要点一
挑战
要点二
解决方案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语言风格可能会因为时间限制和语言 差异而无法完全再现。
译员需要具备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尽 可能地保留源语言的风格特点。同时,译员还需要根据目 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信息的传达效 果和语言的流畅性。
03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 的实现方式
充分理解源语言信息
译者需对源语言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原文的主题、观点和情感色彩,确保对原文信息的全面掌握。
译者需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原文中的复杂句式、专业术语和隐 含意义。
准确传达源语言信息
译者需将源语言信息准确、完整地传 达给目标语言听众,避免信息遗漏、 误解或歪曲。
VS
详细描述
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译者需 要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以便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和传达原文的文 化内涵。这包括对历史、传统、习俗、价 值观等方面的理解和表达。
语言风格的再现
总结词
语言风格的再现是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重要体现之一。
详细描述
译者应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包括修辞手法、语气、语调等方面。这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语 言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风格特点。同时,译者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受众 需求,灵活调整翻译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目标语言听众的接受习惯和需求。
,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03
功能加忠诚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A Study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Function plus Loyalty Theory功能加忠诚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byLiu JunwanTHESISPresen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in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in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May, 2011图书分类号 H315. 9 密级 非密 UDC 81.25硕 士 学 位 论 文功能加忠诚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刘君婉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张慧琴 教授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硕士专业名称 英语语言文学 _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 4 月 19 日论文答辩日期 2011 年 5 月 26 日学位授予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论文评阅人 刘兰云 教授 黄远鹏 副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 刘兵 教授2011年6月10日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①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功能加忠诚原则是一种注重目的、任务导向的翻译原则,强调传译的目标是满足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
交替传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传译方式,也需要应用功能加忠诚原则来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将探讨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关键词:功能加忠诚原则;交替传译;目的导向;读者需求引言交替传译是指在原语言讲话者完整表达一定信息后,传译者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而后目标语言听众通过收听译文得到信息的过程。
交替传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传译方式,不仅在国际会议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其他场合如政府会谈、商务交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交替传译中,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因此,如何更好地应用翻译原则来提高交替传译质量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功能加忠诚原则是一种源自功能翻译学派的翻译原则,强调翻译的目标是满足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
它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传达源语言的意思和目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词义转换。
功能加忠诚原则与传统的忠诚原则有所区别,传统的忠诚原则更倾向于对源语言的忠诚,而功能加忠诚原则注重翻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1.目的导向交替传译的主要目的是使原语言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目标语言的信息。
因此,在交替传译中应用功能加忠诚原则可以使翻译更加目的导向。
这意味着传译者应该根据目标语言受众的背景知识、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
例如,在国际会议中,传译者可以根据与会者的背景和专业知识,选择相应的词汇和术语,以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
2.跨文化适应交替传译涉及到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跨界沟通,因此,传译者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交替传译中应用功能加忠诚原则可以帮助传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文化中的相应表达方式。
这样做可以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歧义。
例如,在翻译演讲时,如果演讲者使用了源语言中的俚语或文化隐喻,传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听众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当的等效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功能加忠诚理论在古语英译中的体现—以2010温总理记者发布会古语英译为例
[摘要]:2010年记者发布会上温总理以富有文采的回答迷倒了中外记者。
于此同时,坐在温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也受到热捧。
本文力图在概述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基础上,以温总理记者发布会古语英译为例,论述该理论在古语英译中的指导作用和具体应用。
论文关键词:功能加忠诚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古语英译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种目的性的行为,认为翻译的决定因素是翻译目的。
然而目的论仅仅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一种理论模式,第二代功能学者在对“目的论”的修订、发展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方面的内容,使得功能翻译理论更加完善。
诺德的理论融合了第一代功能论的语用观、目的导向等优点,强调了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又加入了切实可行的文本分析模式,形成了指导翻译实践的新一代功能翻译论[1]。
诺德提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的参照系数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翻译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2]。
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她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
3月14日,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
会谈中,总理妙语连珠,引用了很多深刻有哲理的中国古语。
坐在温总理身边的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受到了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
本文力图在概述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基础上,以温总理记者发布会古语英译为例,论述该理论在古语英译中的指导作用和具体应用。
一、功能加忠诚理论概述在《翻译中的语篇分析:理论、方法及翻译导向的语篇分析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书中,克里斯蒂安·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翻译理论。
该理论建立于两大基石上:功能和忠诚。
尽管两者看似互相矛盾,但其结合尤为重要。
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
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该理论的功能是指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二、功能加忠诚理论在古语英译中的体现古语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格言警句。
功能加忠诚原则视角下英文商务合同的汉译研究
功能加忠诚原则视角下英文商务合同的汉译研究功能加忠诚原则视角下英文商务合同的汉译研究一、引言商务合同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法律文书,起着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趋势加深,中外商务合作进一步加强,英文商务合同的汉译需求日益增加。
在翻译工作中,为了保证合同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以及处理跨文化差异,功能加忠诚原则成为商务合同翻译的重要依据。
二、功能加忠诚原则在商务合同翻译中的应用1. 功能原则功能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合同的实际功能,确保合同翻译的表达能够实现相同的实际效果。
商务合同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保证归约、维持合同效力和避免合同漏洞等功能需求。
2. 忠诚原则忠诚原则强调译者应忠实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遵循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
商务合同中的词汇、法律术语等都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力保持原文的法律订立意图和效果,避免歧义和误解。
三、英文商务合同的典型翻译问题1. 法律术语翻译商务合同中常含有大量的法律术语,这些术语在不同法系下可能存在差异。
在翻译时,译者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法律术语,尽量保持其准确性和标准性。
2. 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商务惯例等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合同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译者要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水平,避免引起文化冲突。
3. 合同条款的表达方式商务合同中的条款和表达方式常常具有特定的格式和习惯用语,这对译者的翻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译者要准确理解和传达原文中的条款意思,保证在汉译文中的表达清晰、准确。
四、功能加忠诚原则在商务合同翻译中的实践案例1. 法律术语的准确掌握在翻译商务合同中,法律术语的准确掌握非常关键。
译者在进行合同翻译时,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遵循业界公认的经验和规范,确保翻译符合法律要求。
2. 充分沟通和理解商务合同翻译中,译者需要与委托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理解,以确保对合同的准确理解。
功能加忠诚原则及其在官方文件英译中的应用
功能加忠诚原则及其在官方文件英译中的应用1 忠诚原则忠诚原则是一种普遍性的做事准则,即要把实现组织的成功作为自己的统一目标,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有正确的概念,上下一心,实事求是地思考,全力以赴实现有关任务。
在服从上级指示,严守纪律,积极配合同事,成就工作目标上,它有效地激励了分支机构,组织和个人的自觉性积极性。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忠诚原则的个性可以被宽容,但这不意味着不需要贯彻忠诚原则。
适当地遵守规则和法律,并且把为优先考虑忠诚原则作为实施之前的准则是必要的。
2 忠诚原则在官方文件英译中的应用忠诚原则在官方文件英译中具有重要作用。
专业的翻译工作者需要坚持忠诚原则,一贯坚持严格的译者行为准则,坚守普世价值,始终将翻译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文本翻译精准,准确把原文精神意思和格式传达到英文文本中。
此外,官方文件的翻译工作者,还需要坚持忠诚原则,不断增强文化交流,时刻研究官方文件的特殊表达方式,以便以最准确的汉英翻译工作满足官方文件的专业性要求。
3 忠诚原则的实践在翻译实践中忠诚原则在实践中实施的一般程序如下:(1)翻译前仔细读懂原文,了解英汉文化差异,记录所有可能需要翻译的词汇和语言特点。
(2)注意主题,状语,成分,连接词,常用标题等技巧,以保证源文和译文组织结构一致。
(3)根据忠诚原则严谨守纪,确保细节都吻合原文,不可肆意增减或更改。
(4)完成翻译之后,再做一遍审查,使每一句翻译与原文准确无误,完整而准确传达信息。
(5)译文可以适当缩短以及优化以满足接收文化的表述习惯。
4 结论由此可见,忠诚原则在官方文件英译中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既可以激励分支机构,组织和个人的自觉性,又能帮助翻译工作者把正确的概念传达给译文,培养准确、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翻译能力。
忠诚原则严格要求自身,翻译工作者在执行职责的同时,要按照忠诚原则的要求进行翻译,以实现英汉文化交流的完美结果。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洽谈会交替口译实践报告—诺德功能加忠诚指导下的交替口译策略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洽谈会交替口译实践报告—诺德功能加忠诚指导下的交替口译策略本次口译实践报告选自作者在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一次真实口译实践。
作者试图根据此次口译实践,结合功能加忠诚理论对口译实践进行分析与反思。
本报告探讨了作者在此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
本次口译实践为洽谈会交替口译,其内容多与音乐艺术相关,在诺德功能加忠诚
理论的指导下,对英汉交替传译过程进行研究,作者将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应用作
出分析,发现在英汉交替传译实践中信息密度高,源语信息复杂,术语过多等问题影响了译语质量。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对此次交替传译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发现了原文信息密度高,源语信息复杂,术语过多三个问题。
为解决这三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增译法、省译法以及解释法这三种可行性策略,以实现功能对等与忠诚于原文。
功能加忠诚理论视角下的应用文体翻译的开题报告
功能加忠诚理论视角下的应用文体翻译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功能与忠诚理论是翻译研究中较为基础的理论。
其中,功能理论强调翻译的功能性质,即翻译是为达到特定的功能,而进行的一种言语传递活动。
忠诚理论强调翻译
的忠诚性质,即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精神。
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翻译人员
需要将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根据翻译任务的具体需求,在确保忠实原文的基础上,
尽可能实现翻译的功能目标。
因此,将功能和忠诚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而应用文体翻译则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重要的文体,其特点是带有鲜明的目的性、实
用性和技术性。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运用功能与忠诚理论,探讨应用文体翻译的基本特征,翻译目的和意义,探讨在确保翻译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实现翻译的功能目标。
三、研究内容
1. 应用文体的定义、特征和类型分类
2. 功能与忠诚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则
3. 应用文体翻译的实际案例分析和翻译策略探讨
4. 在应用文体翻译实践中,功能与忠诚理论的应用原则和实现方法
四、论文结构
本论文将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选题的背景、目的、研究意义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构架。
第二部分将对应用文体的定义、特征和类型进行详
细介绍。
第三部分是功能与忠诚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则的介绍。
在第四部分中,
将运用前两个部分的理论知识解析应用文体翻译的实际案例,深入探讨翻译策略。
最后,第五部分将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功能加忠诚理论指导下的FIDIC合同条件的翻译策略
功能加忠诚理论指导下的FIDIC合同条件的翻译策略
刘美增
【期刊名称】《神州(上旬刊)》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为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FIDIC合同条件作为国际工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对于中国的建筑企业来说,复杂难懂的英文对中国的施工者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因此,要求翻译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以及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本文以FIDIC合同条件为范本,在功能加忠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句法方面的文体特征的分析,为FIDIC合同条件的翻译提供了实用的翻译策略。
【总页数】1页(P307-307)
【作者】刘美增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功能加忠诚理论指导下中文菜单的英译 [J], 李炯
2.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红楼梦》显式复合报道动词翻译策略研究——以"冷笑道"为例 [J], 蒋婷; 余笑
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文小说翻译策略研究
——以小说《4321》翻译为例 [J], 夏乐
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J], 韦璇
5.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句法层面的翻译策略 [J], 宋燕;于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探讨汉英交替传译策略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探讨汉英交替传译策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汉英交替传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汉英交替传译的实践中,翻译人员需要对语言的结构、语法、语义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才能确保翻译质量。
其中,交替传译策略是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实现交际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对汉英交替传译策略的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中,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该理论以翻译能否达到目标语言的功能为核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目的语言受众的需要和语境的要求进行恰当的翻译。
“功能对等”的概念是该理论的核心之一,指翻译目标语言应该与源语言在功能上达到一致。
因此,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汉英交替传译策略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探讨翻译如何达到功能对等和交际目标。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汉英交替传译中的策略,揭示交替传译中的功能对等原则,并探究在具体的传译语境下,交替传译的策略应如何运用,以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和交际目标。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 交替传译中的策略有哪些,如何运用?2. 交替传译的策略应如何根据具体语境和读者需要进行调整,达到功能对等和交际目标?3. 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应用和意义是什么?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搜集和分类,了解汉英交替传译策略的基本分类、特点和应用情况,开展汉英交替传译相关文献综述。
2.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选择适当的传译语料,通过实例分析交替传译中的策略运用,探讨策略应如何调整以达到功能对等和交际目标。
3.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交替传译策略如何应用和实现翻译质量的提高,并探究功能派翻译理论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局限性本研究预期结果为:通过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汉英交替传译策略的基本分类、特点和应用情况,并从功能派翻译理论出发,探究交替传译策略的应用和实现翻译质量提高的方法,为实践中的交替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
[试析翻译理论中的“忠诚”的走向]功能加忠诚理论
[试析翻译理论中的“忠诚”的走向]功能加忠诚理论奈达的对等理论和德国目的论同属于功能主义这一大的范畴。
奈达特别强调在翻译过程原文本地位,德国目的论里面的“fidelity”到“loyalty”的发展也是有证可鉴,可就此方面在两大理论中的贯穿,鲜有学者谈及。
2.“忠诚”的地位在对等理论中,奈达强调“对等”、“信息”、“意义”和“风格”,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正如他自己所说“翻译即是交际”,目的是寻求原语与接受语的“对等”。
要达到交际的成功,原文信息顺利传递,首先译者要忠于原文,原文和原作者的意图理应放于首位。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肯定不能篡改原作者的本意。
只不过与以往的“信”和“忠实”相比,奈达的这种“忠诚”又增添了交际的因素。
依照奈达理论,忠诚其实是首要因素,其他任何理论的扩展都应是建立在“忠诚”之上。
就目的论,在目的论中三大基本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是有等级层次的,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目的论更侧重于对外部因素的探讨。
翻译行为已不再是以原语为中心寻找其在目的语中的等值,而是以翻译的目的为最终标准,判断译本满足翻译目的的充分程度,以及译本在目的语社会中产生的影响。
相比之下,原语文本则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开放实体,是译者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赖斯称之为信息的供给”(offer of information),译者之所以选择某些信息,是因为这些信息能够在目标文化中满足某种目的。
“目的论”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
“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的多元化,追求的是目的首位原则。
3.“忠诚”的对象在奈达的对等理论中,源于《圣经》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对原文的“忠诚”上并无争议,奈达以虔诚的心态翻译圣经,遵从原文的信息内容,原文的创作目的。
在这点上有关奈达对等理论无需多提,关键是目的论中的忠诚。
目的论虽是理论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遭许多呼声质疑:“若是只追求目的,只是把原文当作一个信息来源,视目的为首要原则,岂不意味着照此原则,译者可以肆意地对原文断章取义、篡改甚至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吗?”目的论第一人弗米尔自己就此反驳的声音申明自己的观点:译者应该交代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是有文化特殊性的观点;目的论是普通翻译理论,没有文化特殊性,不带有价值判断,不能与道德问题混为一淡;将普通理论应用于实践,自然会受到各种文化规则的限制,但不应把这些限制写入普通理论,每种文化都可能有多种限制,没有理由单单列出必须忠诚这一限制;对一个人忠诚,可能导致对另一个人不忠诚。
功能+忠诚原则指导下的信息型文本的译后编辑——以法律文本为例
功能+忠诚原则指导下的信息型文本的译后编辑——以法律文本为例一、引言“机器翻译”的概念由Weaver 提出,他将翻译过程视作“解码”的过程[17]。
机器翻译借助计算机系统,自动地将一种自然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自然语言[6]。
最初提出机器翻译的构想是为了实现完全自动化的高质量翻译,即无需人工参与,据后来的实践发现机器翻译虽提高了效率,但译文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据此,机器翻译无法脱离人工审校。
狭义的“译后编辑”指直接对通过机器翻译得到的译文进行修改[3];广义的“译后编辑”是在集成翻译环境中,为了保持译文质量和翻译效率,资深的编辑人员基于规定的质量目标,对输出的初始译文进行人工评审或部分自动化修订的过程[2]。
由于狭义的“译后编辑”的研究成果具有普遍性,且译后错误明显,故文章特以法律文本为例展开研究,探讨法律文本的译后编辑方法。
二、研究设计(一)文本选取依据及来源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 将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呼唤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三种类型[11]。
其中,信息型文本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用便于理解的语言向读者传递文本信息[11]。
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内容的真实性,其重点在于真实且准确地传达文本信息,而说话者的语言形式则是次要的[18]。
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分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5]。
已知信息是指已经出现过或可根据语境断定的成分;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相悖,是指未出现过或无法根据语境断定的成分[7]。
法律文本具有严谨、专业、精确、逻辑性强的特点[1],且中文法律文本风格简明。
因而,编辑人员在处理法律文本的机翻译本时,需要斟酌是否有隐藏的已知信息尚未翻译。
文章研究的法律文本均选自绍兴文理学院的中国法律法规汉英平行语料库(大陆),该语料库内容齐全,涵盖传染病防治法及残疾人保障法,对外贸易法与商标法等。
(二)翻译平台的选择目前市场上较为认可的翻译管理平台有YiCAT、DeepL、Google Translate、有道翻译、搜狗翻译等,其中YiCAT 是翻译项目管理平台,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有道翻译、搜狗翻译等引擎,故在此不做研究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有关功能加忠诚原则的大量研究都在笔译范畴内进行,而现在我们所能查阅到的相关著作、文献也大都跟笔译有关。
此外,关于交替传译的著作和文献少有涉及功能加忠诚原则。
本文就研究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应用,希望能为中国的口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促进国内口译研究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功能加忠诚交替传译应用研究1.引言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一个分支广泛应用于会见会谈、新闻发布等场合。
鉴于会见会谈、新闻发布等场合中发言的正式性、权威性,以及文化特殊性等诸多特性,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对等策略,而必须在尊重发言人意图及考虑译文接受者期望的情况下,使用增译、省译、灵活选词等翻译策略,化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逻辑、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这就要求有一种既能尊重发言人意图,又能考虑译文接受者期望的翻译理论对交替传译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
功能加忠诚原则建立在功能和忠诚两大基石之上,它的应用对笔译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将其应用在口译尤其是交替传译中,是不是也能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是值得翻译学者,尤其是口译工作者研究的一个课题。
2.功能加忠诚原则概述谈到翻译,首先,不同的读者层对译文的期望不同,翻译目的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译语读者;其次,翻译目的和原文写作意图可能相违背。
鉴于这两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其著作《翻译中的语篇分析》中首次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翻译理论。
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对译语文化接受者起作用的目的”,即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方式运作的因素。
“忠诚”是一个能动的、宽容的概念,它强调的是译者应同时对原语文本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原语文本发送者(或发起人)和目标语读者负责。
“加以考虑”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按照别人期望去做”(因为这样做,如果交际各方期望完全不同,译者就会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而是指译者必须考虑各方的主观意见,当发起人、译语接受者,以及原文作者三方有利益上的冲突时,译者必须介入协调,三方达成共识。
当三方意图和期望无法协调时,译者有权按照翻译目的选择与他们期望不同的翻译策略,侧重于原文中某些方面的传译,而忽略另一些方面的特征。
忠诚是人际范畴的概念,是关于译者职业道德的原则,将忠诚概念引入目的论,是为了对翻译目的的范围加以限制,解决翻译中的激进功能主义问题,避免过分强调译文目的而背离原语文本,在功能模式中加入篇章文本分析的要素。
3.交替传译的特点交替传译主要用于会见会谈、新闻发布等范围小、时间短、语种少的场合,口译员一面听取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讲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的时候,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内容。
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听取长达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并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其全部内容。
交替传译有不同于其他口译形式的鲜明特点。
相对同声传译,译者在交替传译中面对的更多的是较为完整的口语语篇段,通常具有更多处理信息的时间,可以记笔记,因此交替传译的译者更有可能对原语进行篇章层次上的把握,对原语语篇具有更多的灵活、准确处理的可能性。
4.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交替传译主要应用于新闻发布会等正式的、权威的、公众的场合,而这些场合中的发言通常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百姓对发言中的一些特色词句非常熟悉,而国外的听众则对这些词句知之甚少,因此译员在进行翻译时应将增译、省译、灵活选词等翻译策略运用于其中。
4.1 增译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不同,语言习惯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在翻译时应适当地增添一些词、短语或者句子,以便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思。
在新闻发布会等场合,发言人的讲话通常包含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句,在汉译英时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示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确保听众能准确地理解发言人的讲话,例如:(1)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we constantly raised the level of the open economy.(2)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协调和经贸金融合作,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w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international macro economic policy dialogue and coordination as well as economic, trade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and played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joint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n may 17, 2011).上面两个句子都没有主语,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我们可以判定句子的主语是“中国政府”。
翻译时加上人称代词可以增添译入语的完整性,并且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点和习惯。
(3)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2006-2009年实施了“双百市场工程”,2009年开展了“农超对接”工作,2010年又启动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took joint efforts with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implement “double hundred markets program”(to reform 100 large-scaled wholesale markets and foster 100 large-scaled circulation enterprises of agriculturalproducts) from 2006 to 2009, undertook the direct farm purchase program in 2009, and launched comprehensive pilot programs of modern circulat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2010.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n may 17, 2011).在中国,“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等特殊词汇在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介中反复出现,所以老百姓对它们非常熟悉并大都能准确理会其中的含义,而英语国家的人则很少接触也很难理解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词汇。
为了避免造成误解并忠实于目的语读者,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增译的翻译手法补入恰当的词汇以帮助理解。
4.2省译省译法经常用于新闻发布会等公开场合的交替传译中,由于交替传译的目的是要使目的语听众更加准确地理解发言人的讲话,因此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删去不符合目的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避免译文累赘或造成歧义。
例如:(1)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we will give high priority to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encouraging integrity.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n may 17, 2011).在“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词组中,“建设”一词没有实质意义,在翻译时译员将其省略既能使译入语更加简洁,又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 make headway with our efforts to encourage socialist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n may 17, 2011).在汉语中,我们经常重复使用一个词语以达到强调或者使语篇工整、对称的目的。
上述例子中,原文反复使用“建设”一词,而译文只在句末出现了一个“development”,这样使得句子更加简练并且更加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
4.3灵活选词有一些词在新闻发布会中经常并反复使用,但在将其译为英语的时候可以灵活选用意义恰当的不同词汇。
如果在翻译时也按照原文反复使用同一个词,就会使译文繁冗、累赘。
因此,对于一些汉语中的高频词,应抓住它的精髓在翻译时灵活选用。
例如:(1)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
first-class educ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cultivating high-caliber personnel and building a great country.(2)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
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clinics and rural doctors.(3)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we must firmly commit ourselves to the central tas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centrate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keep releasing and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从以上几个例子中我们看到,译员把不同句子里的同一个词“建设”分别译成了“building”,“improve”,“development”和“construction”,译员这样的译法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而且向听众更加准确地传达了原语所包含的信息。
5.结语从以上分析可见,功能加忠诚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笔译的研究,而且可以应用于交替传译的研究。
新闻发布会等场合具有正式性、权威性、公众性的特点,新闻发布会等场合中的发言通常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因此这些场合中的交替传译应在功能加忠诚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增译、省译和灵活选词等翻译策略,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也符合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