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1.中国营造学社创⽴时间1930年元旦,创始⼈朱启钤2.清代⽊构架单体建筑的特点。

(平⾯、台基、构架、屋顶、装修)单体建筑平⾯1.构成要素:间、出廊2.“间”的组合⾯阔⽅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

官式建筑:皇宫、衙门、⼤的寺庙。

在⾯阔⽅向坚持⽤“阳数”:1,3,5,7,9开间为最⾼规格。

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

根据实际需要⽽定进深⽅向:取决于间的架数。

1,3,5开间,2,4开间也有。

官式、民间都不强调阴、阳之分单体建筑平⾯的基本型:⼀明两暗。

优点:提供适宜的居住⾯积,满⾜必要的分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获取良好的⽇照、通风,可⽤规整的梁架结构,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3.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正式:在古建筑中,平⾯投影为长⽅形,屋顶为硬⼭、悬⼭、庑殿或歇⼭做法的砖⽊结构的建筑(标准化)杂式:其它形式的,常⽤作亭、榭、塔(⾃由化)台基台基的作⽤:防⽔避潮:结构、⽣活,稳固基础,调适构图,扩⼤体量,调度空间,等级标志,独⽴建坛。

台基的构成:台明:台基的主体;台阶:台基的踏步;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较⾼时设勾栏;⽉台:台明的延伸—⾼等级的建筑才有。

台基的组合⼀、单台组合体:单⼀的基座与台阶、⽯栏的组合。

单台组合体中的最⾼体制:明长陵祾恩门台基。

⼆、⽉台组合体: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台的组合。

此时⽉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完全⼀致。

三、重台组合体:重叠台基的做法。

台基中的最⾼体制,只⽤于皇家最隆重的主体建筑构架:抬梁式构架和穿⽃式构架(⽴贴式)⼀、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1.抬梁式构架:梁柱⽀承体系,靠⾃重来稳定建筑;多⽤于官式建筑和北⽅民间建筑。

特点:可以取得较⼤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较⾼2.穿⽃式构架:檩柱⽀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多⽤于南⽅民间建筑。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柱来取代横向的⽊梁(“横担千,竖担万”);尽量以⼩材来取代⼤材;简化了屋⾯⽤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难点:工官制度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一、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内容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三、陵墓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1)佛教寺院2)道教祠观3)伊斯兰教礼拜寺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三、佛塔与经幢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一、概说1)住宅型制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二、实例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明清皇家苑囿二、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四、风景建设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二、选址与布局三、审美与建筑设计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专题二、大木作专题三、墙壁专题四、屋顶专题五、小木作专题六、彩画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重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难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实验教学(8学时)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基本要求: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课程大纲】《中国建筑史》

【课程大纲】《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中国建筑史(英文):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课程编号:14241050课程学分:2.5课程总学时:4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中国建筑史》为学习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丰富知识,鉴古知今。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主要内容,本课程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城市建设、住宅与聚落、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与风景建设、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清式建筑做法等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学习,掌握建筑发生和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因素存在密不分的关系;了解各类型古建筑在不同时期发展演变的特点和技术成就;懂得中国古建筑艺术风格、建筑的形式与结构特征;认识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实例,吸取中国古建筑的历史经验,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和建筑设计思维能力,为学习城市规划专业课和增强建筑设计创作能力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本课程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1)》和《建筑设计(2)》等课程为前修课程。

同时又为《中外城市建设史》、《园林史》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安排1~2次绘图作业,以加深对古建筑形象和做法的记忆,1~2课外读书报告,以加强理论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参观,带领学生参观现存的古建筑,通过实物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

重视古建筑测绘实习,通过亲眼观察和亲手测绘成图,进一步增加和巩固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和详部的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教学、教学参观、古建筑测绘实习、考试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和建筑设计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掌握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合、建筑与环境、建筑类型、工官制度。

中国建筑史复习大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大纲

1.佛塔的的种类佛教建筑包括寺院、石窟、塔、经幢、石灯等五个部分塔(佛塔与僧塔)塔,梵文称作Stupa,在古代的印度就是坟冢的意思。

从印度的梵文译成汉文之后,曾经出现了X堵波、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和方坟、圆冢、高显等意译名称。

而"塔"则是古代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字苑》一书。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以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火化了,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了五彩斑斓、击之不碎的结晶物,称作舍利子。

相传释迦牟尼还遗留下了他的身骨、头顶骨、牙齿、毛发、指骨等等,这些都是佛的舍利子。

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听说释迦牟尼涅了,都带领兵将前来争夺佛祖的舍利,最后他们分别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传统习俗在自己的国家建塔供养了起来。

这些佛塔的下面都有地宫,里面都珍藏着释迦佛祖的舍利。

由于佛教信徒们将释迦佛祖的舍利子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所以,佛塔就不仅成为了释迦牟尼涅的象征,更是佛家弟子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了。

佛教认为:信徒们如果能经常性地环绕着佛塔作礼拜,就可以在来世获取无上的功德和福报。

所以,环绕着佛塔作右旋礼拜,也就成为当时的僧侣们每日必做的功课了。

不仅如此,就是建造佛塔本身也是一项功德行为。

在释迦涅二百多年以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曾经打开了最早的八个舍利塔中的七塔地宫,取出舍利子,把它们分成许多份,然后在他传播佛教的广大区域内普遍建塔供养。

这种作法还经常被后世的佛教信众所效仿。

时至今日,佛祖的舍利塔遍布于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区,在中国的大地上,古塔的数量就有上万座。

供奉真身舍利的佛塔是屈指可数的,而大部分佛塔下面供奉的只是象征性的佛舍利。

佛经上说:信众们修建佛塔,如果找不到佛的真身舍利子,可以用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等珍宝来代替;如果实在无力求得这些宝物,也可以到大海边去拾取清净的砂粒,或者采集一些药草、竹木的根节来制造舍利。

只要具有真诚的信佛之心,这些象征物品在信徒们的眼里也就完全具有了如真身佛舍利一般的功能与作用。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导论中国建筑史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本教学大纲将为教师提供一个指导框架,以便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教授中国建筑史知识。

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史的兴趣和热爱;2. 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史的起源、演变和发展;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中国建筑作品;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中国建筑作品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建筑与文化、历史、社会等相关领域的综合认识。

二、教材与参考书籍1. 主要教材:- 《中国建筑史导论》-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教程》- 《中国现代建筑史》2. 参考书籍:- 《中国建筑史百讲》-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近现代建筑导论》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中国建筑的特点与分类- 白帝城、凤凰城等重要建筑的剖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演变与皇家建筑规制 - 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与影响2. 第二章: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传统民居与园林的特点- 南方和北方建筑风格的差异与发展- 儿女杨柳巷、圆明园等著名建筑的分析 - 传统建筑与中国文化的关系3. 第三章:中国近代与现代建筑的发展- 中国建筑遭受西方文化冲击的时期- 洋楼与西式建筑风格的传入- 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的转型与创新- 当代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与成就4. 第四章:中国建筑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中国古代与现代建筑风格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建筑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建筑比较- 国际交流中的中国建筑师与建筑作品-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关键事件和重要建筑作品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大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课堂展示,丰富学生视听体验。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

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

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

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1)抬梁式结构: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

这种形式构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

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

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木柱承檩,檩上架椽。

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结构牢固,抗风性好。

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

(4)干栏式结构: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

然后在平台上架屋,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1、南北四合院2、窑洞式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4、土楼式5、碉房6、天井式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5、佛教建筑的类型、选址佛教建筑分三类:佛塔、石窟、佛寺。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建筑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理念和技术特点,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建筑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建筑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核心理念和设计原则;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鉴赏能力;5. 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 中国建筑的历史渊源- 中国建筑的地域特点- 中国建筑史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2.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建筑 - 新石器时代的居住空间- 商代建筑的特点与演变- 西周时期的宫廷建筑与城市规划3. 第三章:春秋战国至两汉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建筑的多样性 - 秦汉时期宫殿和陵墓建筑- 汉代寺庙和宫殿的特点4.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建筑- 魏晋南北朝寺庙和佛塔的发展- 隋唐时期宫殿建筑与园林艺术- 隋唐时期的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5. 第五章:宋代至明清建筑- 宋代宫殿、庙宇和园林的风格特点 - 元代蒙古族建筑的影响与传承- 明代宫廷与民居建筑的艺术表现- 清代建筑的宗教建筑与宫殿建筑6. 第六章:现代与当代建筑- 近代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与转变- 现代中国建筑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当代中国建筑的创新与变革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教学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2. 学术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术写作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古代建筑遗址和现代建筑,深入了解建筑文化和技术实践。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和交流思想,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考核方法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展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干阑式 :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2、工官制度3、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4、穿斗式: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④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①又称立帖式。

5、抬梁式 :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

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

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6、僭越7、无梁殿8、坞壁9、一颗印 :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10、抱厦 ::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正定隆兴寺)11、舍宅为寺 12、里坊13、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

屋顶用勾连搭。

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14、倒座 15、影壁 16、抄手游廊17、茅茨土阶 18、外八庙 19、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20、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21、金箱斗底槽内外两圈柱。

传统建筑大纲(情在电脑上查看)

传统建筑大纲(情在电脑上查看)

古代城池
• 年代最早城市: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湖南澧县。 • 中原地区最早的城市:平粮台古城址,河南郑州。 • 城市的发展:始于战国 • 城市的作用:保护统治阶级 • 里坊制度:居住区隔开,设门把守,夜间关闭,禁止通行。
(北宋取消)
古代城池
• 特点城池: 最大古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封建社会后期最大城市:明清的北京城。 现存最大明代建筑:西安城。
• 我国桥梁最多的城市:浙江绍兴市(现存古桥最多)。 • 其他名桥:江苏苏州宝带桥,福建泉州洛阳桥,福建晋江安子桥。
• 赵州桥(安济桥):距今1400年,李春所 建,保存最完整,最早的古代单孔敞肩石 拱桥;“华北四宝”之一(其三为沧州铁 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 ;河北省赵县。
• 卢沟桥:800年历史,经《马可·波罗游记 》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石拱桥,桥头上的 石狮子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北京。
传统建筑
主讲:城池、宫殿、陵寝、万里长 城与桥梁
前言
• 人类生存发展的四大物质要求:衣食住行 •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六个阶段:
从原始到春秋的成型期;从秦汉到三国的成熟期;魏 晋南北朝的吸收期;隋唐两代的高峰期;宋元两代的转变 期;明清两代的渐进期。 • 中国传统建筑的四个特点:
建筑上采用“木构架”;平面布局以“间”为单体构成 庭院;审美意识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究秩序和礼度。
死者的地面建筑;周之后出现封土。 • 陵寝的演变:
陵冢(早期的秦始皇陵,中期的昭陵和乾陵, 后期的明十三陵)、陵园(秦汉早期如小城,汉唐较分散, 宋明越聚集,清代“子不随父葬”)、地宫。
万里长城和关隘
• 长城:世界古代史的七大奇迹之一 始于公元前656年之前;发展于公元前221年,

中国建筑史 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  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108Z10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教材1.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七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教学参考书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一版).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年;3.王其钧.中国建筑图解词典(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4.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5.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第一版).上海:沈福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6.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英汉对照)(第一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4;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古建鉴赏能力、建筑美感,使未来的建筑师们了解中国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古建的爱护之心。

更重要的是,学习本课程能对学生今后从事建筑设计有所帮助,因为深厚的中国建筑文化是取之不尽的设计灵感来源,是有本民族特色、有文化沉淀的建筑作品的最终依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1)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用材的特点;结构形式的特点;艺术形象的特点;建筑组群布局的特点;城市规划的特点;制度化的倾向。

(2)中国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构造分类,大木作,小木作,彩作,瓦作,石作等具体做法。

(3)原始社会时期天然岩洞,穴居\半穴居,木骨泥墙房屋,干栏式建筑,早期的祭坛和神庙,聚落。

(4)先秦时期夏朝,商代,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宫殿建筑、陵墓、建筑细部等。

(5)秦、汉时期秦时、汉代城市建设、宫殿、陵墓、阙、园林、长城等。

(6)三国、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宫殿建筑、园林发展、宗教建筑,塔的几种类型,石窟的几种类型,经幢,石刻,雕饰,家具等。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1131010《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建筑学专业4学分64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使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演变史,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史实、设计意匠,对建立新的建筑观和创造性的设计方法提供帮助。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绪论(基本内容)《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概述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建筑史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城市建设(基本内容)讲述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以汉代至明清的都城建设举例说明各个朝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重点讲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建设。

第二章:宫殿(重点、难点)概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茅茨土阶”、高台宫室、前殿与宫苑相结合、纵向“三朝”。

举例唐长安大明宫、明清北京宫殿进行详述,以北京故宫为重点讲述。

第三章:坛庙(基本内容)概述三大类坛庙建筑:祭祀自然神;祭祀祖先;先贤祠庙。

举例北京天坛、北京社稷坛、北京太庙、曲阜孔庙进行详述。

以北京天坛为重点详述。

第四章:陵墓(重点)概述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发展历程:地下埋葬制与墓室;地上陵台;因山为陵;宝城宝顶。

讲述各个朝代陵园布局,举例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唐乾陵、宋永昭陵、明十三陵、清昌陵。

重点讲述明十三陵。

第五章:佛教建筑(重点)概述中国古代的三大类宗教建筑: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讲述佛教建筑的发展历程:佛教的引进;舍宅为寺;以佛塔为主;以佛殿为主。

举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北正定隆兴寺、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大同善化寺、西藏布达拉宫、河北承德外八庙。

其中重点讲述蓟县独乐寺和承德外八庙。

第六章:佛塔经幢(基本内容)讲述中国佛塔的起源。

详述中国佛塔的几大类型: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楼阁式塔举例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密檐塔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单层塔举例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喇嘛塔举例北京妙应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
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
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
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
一、宫殿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
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
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
二、坛庙
1)坛庙建筑的内容
2)实例分析
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
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
三、陵墓
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
2)实例分析
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
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
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
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
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
1)佛教寺院
2)道教祠观
3)伊斯兰教礼拜寺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
三、佛塔与经幢
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
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
一、概说
1)住宅型制演变
2)住宅构筑类型
二、实例
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
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明清皇家苑囿
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四、风景建设
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
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
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二、选址与布局
三、审美与建筑设计
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
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专题二、大木作
专题三、墙壁
专题四、屋顶
专题五、小木作
专题六、彩画
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
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
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
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
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
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
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
重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难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
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
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
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
实验教学(8学时)
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
基本要求:
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实验项目:分析教学模型,认识古建筑构成形式;
1) 认识单体建筑一:北京先农坛庆成宫为例
步骤:①绘制平面, 立面, 剖面图,并分析平面, 立面, 剖面构成特点;
②绘制门窗、斗拱等节点大样,了解古建筑构造做法;
③了解并绘制屋顶组成, 瓦的铺设以及脊部的设计;
2) 认识单体建筑二:北京故宫角楼为例
步骤:①绘制平面, 立面, 屋顶平面图,并分析特点;
②绘制门窗、斗拱等节点大样,了解古建筑构造做法;
③了解并绘制屋顶组成;
2、认识斗拱的构造:
1)以清官式平身科, 柱头科, 角科一组斗拱为例
步骤:①绘制平面, 立面, 剖面图;
②拆卸斗拱, 绘制分件图;
③组装斗拱。

通过实际观摩,使学生对构筑形式有较深入了解;
学时分配:
作业与习题
1、各章知识点学习与习题;
2、读书报告与实例调研;
3、实验测绘作业。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二)主要参考书:
1、《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2、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刘致平著:《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李允鉌著:《华夏意匠》,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
5、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6、梁思成著:《图像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7、《中国古代建筑史》(多卷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有关建筑历史与理论的书籍、刊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