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电影《红高粱》赏析
《红高粱》赏析剖析
一.导演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2001: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宣传片《新北京,新奥运》 总导演 2002:《英雄》 导演 2002: 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宣传片 总导演 2003: 韩国世界杯体育场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多》 导演 2003: 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及会徽宣传片《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总导演 2004:《十面埋伏》 导演 2004: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 刘三姐》(桂林)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5:《千里走单骑》 导演 2006: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 丽江》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 导演 2006: 美国大都会原创歌剧《秦始皇》 导演 2007: 北京奥运会火炬及火炬接力宣传片 导演 2007: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 西湖》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8: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13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闭幕式 总导演 2009: 《三枪拍案惊奇》 2010:《山楂树之恋》 2011:《金陵十三钗》 2013:《归来》 导演 2015:《长城》 导演
① 主题:对自然的人性的歌颂
高粱这东西天性喜水,一场雨下过了,你就在地 里听,四周围全是乱七八糟的动静,……人淹在高 粱棵子里,直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生育大广场,满 世界都是绿,满耳朵都是响,满眼睛都是活脱脱的 生灵。我当初看莫言的小说,就跟在这高粱地里的 感觉一样,觉着小说里的这片高粱地,这些神事 儿,这些男人女人,豪爽开朗,旷达豁然,生生死 死狂放出浑身的热气和活力,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 的自在和欢乐。 ——张艺谋
二.《红高粱》的人物与情节
1.
人物 我爷爷—余占螯(姜文饰) 我奶奶—九儿 (巩俐饰) 罗汉( 腾汝骏饰)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电影《红高粱》的分析
在音乐的使用和处理上,影片运用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的音乐,
自始至终洋溢着热情奔放的西北性情。例如:
《酒神曲》
九月九酿新酒
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
喝了咱的酒
上下通气不咳嗽
喝了咱的酒
滋阴壮咱的酒
见了皇帝不磕头
一四七三六九
九九归一跟我走
好酒好酒好酒
亢回荡不绝,并以此收尾。
(对“红高粱”象征意义的分析)
《红高粱》的叙事策略和语言方式追求陌生化的效果,情节的展开由感觉引 导,情绪推动。在这里红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它作为一股积极的力量将作品 中的人物、事件、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红高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也 不仅仅是抽象的寄寓,而是民族生机的征兆,它代表的是广阔深替的民族精神。 在影片中“红高粱”就是千万个生命的化身,千万个生命又是“红高粱”的具体 外观,二者贯通为一体,让人体验到天地之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人与自然的 融合。这种伟大、深厚、广阔的精神弥漫在整部作品中,给作品带来了生机饱满 的外表和厚实的内在。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式的生命观、历史 观,乃至时空观。他是一个骨子里浸透了农民精神和道德的作家,他热爱农民, 关心农民命运,所以也成功地塑造了“爷爷”和“奶奶”这两个既具有汉民族精 神特征又与现实社会理性相悖的农民的艺术形象。这样的艺术形象用一股破晓的力量将对生命的赞誉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无论是文辞还是曲调都狂放不羁,慷慨激昂。当爷爷、奶奶、豆倌和伙计们
大口喝着死去的罗汉大哥酿的“十八里红”时,唱起了《酒神曲》,这不仅是勤劳
的结晶更是生命的礼赞。奶奶,这些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也在此刻奋起,在血海深 仇面前,她们也爆发巨大的同仇敌忾的力量是。
在乐器的选择上,运用了唢呐和中国大鼓,几十把唢呐齐奏,突出了一种气
红高粱影评
《红高粱》影片赏析前言《红高粱》以“我”的回忆为叙事角度,通过“我爷爷”和“我奶奶”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清结合”与“抗日战争”故事,表现了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
在日本侵略、践踏、摧残的暴行面前,用凝重、悲壮的曲调唱出了中华民族生命自由的不屈之歌。
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完《红高粱》之后,整个人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在观影过程中,视觉的色彩冲击力和听觉上的音效影响力,让我不得不一直保持着一种敬畏看完全片。
因为在这些色彩和声音,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魅力和不可抵挡的矛盾美感。
观影过后,我沉默了很久很久,我贪婪地回味并咀嚼电影给我的每一丝感受,为我在观影时迸发出的思考寻找答案。
观影不久,我想趁余温未消,以此文记录下我对《红高粱》真实的感受和思考。
接下来,我将分别从色彩、音乐、美感和精神层面,谈一谈我眼中的红高粱。
一.色彩的冲击《红高粱》的画面选择以红色为基调,不仅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视觉中级,也传达了影片所承载的一系列象征意义。
在这一片红色中,融入了太多的情感、象征和精神。
从最初象征生命力、如火如荼的红高粱、新娘的红袄、红鞋、红盖头、影片中频频出现的红高粱酒,到最后布满银幕的红色鲜血,这一红色的展现极其具有感染力,经过导演的精心设计,与故事情节和影片内涵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为全片打造了恢弘壮烈的基调。
影片开始,映入眼帘的就是火红色的海洋,“我奶奶”那象征喜庆的大红嫁妆,红盖头,红褂,红裤,红鞋,大红花轿,直接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冲击,给人们心里带来了一次红色的洗礼。
“颠轿”部分在黄土高坡那极度贫瘠,寸草不生的地方,火红的大花轿在土黄色高坡的尘土飞扬中左右摇摆,上下颠簸起伏,在视觉上让人极度兴奋,但是在颠簸之中又让人感受到“我奶奶”即将面临灰暗无光生活的悲惨境况。
“日本人说来就来”直接将影片自然地分成了两个部分,后半部分正是借用鲜血和日食的红光,表达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到底的优良品质。
“活剥”这一部分同样给了我极大的冲击力。
电影《红高粱》影评
电影《红高粱》影评电影《红高粱》影评摘要:《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给我的印象,集中于一点,就是充分地全面地表达了影片作者对原始生命的一种崇拜,是一部带有导演主观意念很强的一部影片,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人性的勃勃旺盛的生命力,以赞美生命为主题而贯穿整部影片。
这部片子通过颠轿、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节来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没有太多理性羁绊的原始生命力。
片中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我们也利用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重新领略到它的故事情节,重新融入到那种原始的狂放的生命力当中。
关键词: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给我的印象,集中于一点,就是充分地全面地表达了影片作者对原始生命的一种崇拜,是一部带有导演主观意念很强的一部影片,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人性的勃勃旺盛的生命力,以赞美生命为主题而贯穿整部影片。
这部片子通过颠轿、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节来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没有太多理性羁绊的原始生命力。
片中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辽阔炫丽空间。
错的我们也利用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重新领略到它的故事情节,重新融入到那种原始的狂放的生命力当中。
关键词》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故事情节大抵相同,只是导演张艺谋在情节上稍做改动和调整,融入了一些个人的表现手法来叙述整个故事。
电影《红高粱》在张艺谋电影史上的一次巅峰之作,可谓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也可担当中国电影的代表之作,,这是值得我们去赞美和认同的。
众观国内的所谓的大电影,其一般都是具有三大;一大:红高粱》在张艺谋电影史上的一次巅峰之作,可谓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也可担当中国电影的代表之作,,这是值得我们去赞美和认同的。
红高粱的影评
红高粱的影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电影影评
红高粱电影影评导读:本文是关于红高粱电影影评,希望能帮助到您!红高粱电影影评(一)色彩和造型上获得不俗的效果张艺谋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他所关注的。
对于电影色彩和造型艺术的探索也显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电影画面从来就不缺乏视觉冲击力。
张艺谋不但善于使用适当的电影色彩以使观众产生心理刺激和视觉震撼,而且擅长使用独特的造型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
色彩实际上是包含在造型艺术里的。
在电影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画面构图等都具有视觉造型的功能。
但是本文为了突出张艺谋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特别地将色彩单列出来进行论述。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
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不光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的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在《红高粱》中,电影造型的精巧几乎成为张艺谋在艺术形式上最主要的追求。
《红高粱》的追求是对生命力的讴歌,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粱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
《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黄土弥漫的土围墙,火光,水气冲天的酒坊,都表现了原始生命力的蓬勃旺盛和热烈张扬。
"颠轿”一场戏:黄土高原的空旷,崎岖的道路,滚滚的黄尘,轿夫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鲜活的呈现出了一种张扬生命的力量。
颠轿是一种狂乐的纯自然的表现,光头的汉子有在异性面前表现的强烈欲望,在空旷寥寂的黄土地上的那种狂热是缺乏理性的、完全凭感觉的、粗糙的、原始性的情绪自然地表露。
“酿酒“一场戏:通过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烟气和来回走动的人从而营造出来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来表现一种强烈的力量美。
“野合”一场戏: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风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拔地而起,热血男女激情云雨,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人性的解放和爱的觉醒。
电影---《红高粱》《红高粱》作品赏析2.1 主题思想
作品赏析《红高粱》小说的主题思想既张扬活得豪爽、个性解放、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又歌颂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
所谓“个性解放”,指“人”的个性的解放。
“人”是“灵”与“肉”,“神性”与“兽性”,“精神”与“物质”,“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统一。
人具有“自然人性”——“人”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
鲁迅提出人所必需的“生存、温饱、发展”又予以限定——呼唤感性形态的“生”的自由与欢乐;又注重“限制纵欲”,明确提出要用“理性”对自然本能进行适当的抑制与调节:“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既要求自由发展自我,又讲究自我控制与自我负责,理性和非理性的互相联系、渗透与制约。
《红高粱》既描写与肯定了“我爷爷”余占鳌、“我奶奶”戴凤莲旺盛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充盈的感性生命的自由与欢乐;同时,又描写与肯定了他们的另一侧面,即“社会的人”的“理性生命”。
余占鳌面对劫贼的劫财劫色,目睹戴凤莲这一弱女子向自己求助的“亢奋的眼睛”,实难苟安,只得冲上去铲除劫贼。
他遵循的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准则。
有些论者将“高粱地野合”说成是余占鳌占有戴凤莲,实在冤枉。
小说的描写很清楚:“奶奶和爷爷在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愉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
”他们不仅是“感性生命”的两情相悦,而且更是“理性生命”的两颗反叛封建强迫婚姻之心的相通。
再者,就在这个高粱地里,戴凤莲“六神无主,泪水流到腮边”,向余占鳌求救地诉说:“他真是麻风。
”而单家父子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置戴凤莲的誓死反抗与全体村民的沉默反对于不顾,实际上即将强行用麻风病菌慢性屠戮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
你死我活,别无选择。
余占鳌清醒地看透了事态的严峻与紧迫,毅然先下手铲除了这两个企图杀人于无声的凶手。
这不仅于情,而且于理,甚至于民间的不成文法,他的选择都是对的。
此外,余占鳌与戴凤莲投身于民族革命战争,伏击日军车队,显然既是出于对日寇的痛恨与愤慨之情,也是为了卫国保家乡的崇高目的。
电影《红高粱》影评
电影《红高粱》影评《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给我的印象,集中于一点,就是充分地全面地表达了影片作者对原始生命的一种崇拜,是一部带有导演主观意念很强的一部影片,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人性的勃勃旺盛的生命力,以赞美生命为主题而贯穿整部影片。
这部片子通过颠轿、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节来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没有太多理性羁绊的原始生命力。
片中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我们也利用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重新领略到它的故事情节,重新融入到那种原始的狂放的生命力当中。
关键词:红色生命力民族气节原始的一剧情简介这部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中篇小说,故事以一种童稚的观点回忆来讲述的。
大体上是“我爷爷余占鳌(姜文饰)”和“我奶奶(巩俐饰)”的故事。
“我奶奶“当年19岁被他爹逼迫嫁给一个患有麻风病的50岁的老头李大头,很不甘心,一路上因为一次意外与轿夫余占鳌摩擦出了感情,后因回娘家回门,走到十八里坡,两人按耐不住心中的寂寞,于是在高粱地里结合了,后来李大头死了,“我奶奶”成了烧酒作坊的掌柜子,不久“我奶奶”怀上了余占鳌的孩子,余占鳌一次意外创造了酿制十八里红的方法,不久后就正式成为了“我爷爷”。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爷爷”和“我奶奶”在“我爹”九岁的时候联手谱写了一曲悲歌。
二剧情解析与评论《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故事情节大抵相同,只是导演张艺谋在情节上稍做改动和调整,融入了一些个人的表现手法来叙述整个故事。
电影《红高粱》在张艺谋电影史上的一次巅峰之作,可谓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也可担当中国电影的代表之作,,这是值得我们去赞美和认同的。
众观国内的所谓的“大电影”,其一般都是具有三大;一大:投资要大,至少要上亿;二大:场面要大;三大:则是明星阵容要大。
其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红高粱的影评
红高粱的影评篇一:《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电影《红高粱》的意象特征及意象美
电影《红高粱》的意象特征及意象美【摘要】电影《红高粱》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刻的内涵。
红高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火焰山的视觉意象代表着燃烧的热情与力量。
红衣女子是爱情与神秘的符号,婚礼场景则象征着传统与承诺。
而红豆汤则代表着情感与记忆的交织。
这些意象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电影《红高粱》通过意象美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意象的细腻运用丰富了电影的情感表达,使整部影片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通过对意象的深度挖掘和运用,电影《红高粱》展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情感共鸣,留下深刻的记忆。
【关键词】电影《红高粱》,意象特征,意象美,象征意义,火焰山,红衣女子,婚礼场景,红豆汤,艺术表现,观众印象,丰富内涵1. 引言1.1 介绍电影《红高粱》电影《红高粱》是由导演张艺谋执导,根据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片以中国西北部的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家族故事。
影片以红色高粱作为主要意象,通过高粱的生长、成熟、收割等环节,反映了人生的变迁和命运的纷繁复杂。
红高粱不仅是农村的象征,更是家族和爱情的象征,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在电影中,红高粱的意象被巧妙地运用,通过它展现出生死、爱恨、忠诚和背叛等丰富的内涵。
这种图像的多层次解读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的主题和角色的情感纠葛。
电影以红高粱为主要意象,塑造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呈现出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引人入胜的意象美,影片《红高粱》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1.2 阐述意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在电影《红高粱》中,意象的运用尤为重要,它是电影情节的灵魂和核心。
通过意象的巧妙搭配和运用,电影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主题和情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灵体验。
意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象是电影的灵魂,是观众与影片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07电影《红高粱》赏析课件
《菊豆》
这部作品在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展现了三代四人之 间剧烈的情感冲突,他们各自痛苦的内心世界,彼 此纠葛的爱恨情仇,他们与社会伦常的屈服和角 斗,这种两军对峙般的惊心动魄在中国电影中是很 罕见的。全片悬念迭起,剧情紧凑异常,张力十 足,毫不拖泥带水。巩俐的表演自然朴实,大受好 评。 返回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一个也不能少》
这是张艺 谋另一部 纪实风格 浓厚的作 品,影片 朴素自然 的画面却 蕴涵了巨 大的力量, 直指人心。
《一个也不能少》
影片描述一个十四岁的农村少女到一个贫穷的小 学代课,她毫无经验,不知道怎么教书,还受到学 生的欺负。但她向校长保证,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 班级交还给他,一个学生都不会少。于是,当班上 一名学生因为家计困难而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 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的承诺,费尽力气要把他找 回。她没有钱,没有社会资源,却必须在大城市中 寻找一个小孩。她和她的学生团结合作,在寻人的 过程中也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返回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英雄》
这是张艺谋所拍摄的第一部大制作影片,故事以 刺杀秦王为主题,表达他对英雄的看法。就影片的 商业运作影像水准来说,《英雄》都可以和好莱坞 大片相媲美。它的成功,也为中国电影向产业化道 路的迈进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为民族电影在好莱坞 电影的冲击下如何保存自己的空间,积累了宝贵的 经验。
《英雄》
高粱这东西天性喜水,一场雨下过了,你就在地 里听,四周围全是乱七八糟的动静,……人淹在高 粱棵子里,直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生育大广场,满 世界都是绿,满耳朵都是响,满眼睛都是活脱脱的 生灵。我当初看莫言的小说,就跟在这高粱地里的 感觉一样,觉着小说里的这片高粱地,这些神事 儿,这些男人女人,豪爽开朗,旷达豁然,生生死 死狂放出浑身的热气和活力,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 的自在和欢乐。 ——张艺谋
红高粱影视鉴赏
在《红高粱》里,张艺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积淀而成的一个隐秘的故事,他以红色为影片的基调,通过人物的塑造歌颂了自由的生命的真谛——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种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红色,幸运的颜色,应为常用作结婚喜服和红包,而在<<红高粱》中红色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被呈现出来的,从巩俐身上穿的红色喜服到天上的太阳,从被打破的酒缸里到血管里流出来的鲜红的血液,各种形式的红色充溢着银幕的每一寸。
在电影里红色有多种可能的理解,仅将它视作幸运的象征显然太轻率了,因为这个意义并不适用于电影的每个场景。
而且红色经常被用来代表生命力:血液是红色的,酒的成色,太阳光线以及喜服下包裹的女人的身体这些也都是红色的。
整个第一部分就是对生命的礼赞,洋溢着生命的本质的精神和激情。
而影片的第二部分则是被日本的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暴力所占据。
在电影的那个结尾,在一场日全食中,画面整个这射成红色。
这样红色就构成了前后两个部分的对比,繁盛的生命场面和一片空白,这种对比带给观众一种极大的落差。
但是我对这个结局还有另一种看法,及日本国旗上的红太阳给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所代替。
很难说清楚电影所安排的确切寓意。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个天地变成红色,来显示人物壮烈的心理真实,也是《红高粱》的艺术之笔,它给观众留下了一种神奇及激动之处。
这要比小说中的一带而过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现。
提到这些,又不难想象,片中的“颠轿”一场戏,在那崎岖的道路上,滚滚的黄尘,轿夫那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酿酒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过烟气,来回走动的人而营造出来的热气腾腾的气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风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拔地而起……这些热烈鲜明的氛围,表现的多么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无处不和电影强调形象直观冲击力有关系。
《红高粱》影评
色彩与声音对主题的表达与气氛渲染的作用——评电影《红高粱》《红高粱》这样一部电影,导演在其中表现出了对色彩的掌控力,讲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
首先,影片悬着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在旁白中的“我”讲述了“我爷爷”与“我奶奶”的故事,因此影片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无疑会使虚实更加的清晰明了。
在整体的叙事上,“我”的声音始终贯穿全片,使得整部影片的故事衔接更加清晰流畅。
其次,整部影片的颜色非常艳丽,大红色始终在电影中出现,从影片开头“我奶奶”的红盖头,红花轿,一直到满目的高粱在风中摇摇晃晃,通红的高粱酒泼洒下来,天边的一轮红日映照着罗汉大爷的鲜血这些意象构成了整部电影的重要情节,同时也是其情感的表达。
正如片名一般,“红高粱”承载了大部分内容,在“我爷爷”和“我奶奶”野合这一段剧情中,“我爷爷”对着其跪下时,红高粱占据了镜头的大部分空间,这时,似乎天地间都是摇摆的红高粱,不久就传来“我爷爷”那粗犷的歌声,在这里那高粱的红色便是最原始的生命力的体现,代表了那勃发的生命力。
由此可见,红色在整部影片中不仅仅成才着叙事和渲染情感的作用,在影片中很多时候红色都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基情,奋斗与高昂的精神。
在“剥皮示众”这段情节中,天边一轮红日的映照下,满地的鲜血与在风中沫沫飘舞的红高粱似乎也在控诉这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在这里红色变得分外浓艳,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而这种红色也正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危难之后的顽强不息的精神,是整个民族生命力的象征。
无论怎样看,导演在片中如此大范围的运用明艳的红色无疑是一个创新,耶正因为如此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红色的使用不仅使观众能够深刻领会到情节所表达的内涵,同时也使影片具有了很高的观赏价值,导演抓住了这一审美特性,在有利于主题表达与气氛渲染的同时,用鲜艳的红色带给观众更为直观的感受,在影片的最后落日的映照下,满地鲜血,仿佛把那高粱都染红了,在这里红色的运用对情感做出了最好的表达,具有震撼力的色彩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
电影《红高粱》的分析
电影《红高粱》的分析一、剧情介绍:影片《红高粱》由张艺谋导演,姜文、巩俐、滕汝俊主演,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是一部混合了“描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伙中国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的华语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影片一开始,就是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
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接着出现的画面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一群汉子裸露上身一边高歌一边颠轿,而轿里的是一个那披着红盖头、穿着红衣裳和红绣花鞋的新娘,没有陪嫁人也没有迎亲人,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新娘手里紧紧握着剪刀,突然的啜泣,才让这群汉子停下了歌声、呐喊声和颠轿。
路过一片高粱地,一个强盗出来打劫,逼着大伙放下钱,还要带走新娘。
眼看新娘就要被强盗拉进高粱地里,众汉子在余占鳌的带领下,一拥而上,打死了强盗,抢回了新娘。
新婚三天后回门,奶奶路过高粱地,蒙面的余占鳌将她拉进高梁地里,两个人激情迸发。
回李家不久,李大头死了,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
又一次,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罗汉大叔和伙计凑钱将我奶奶赎了回来。
余占鳌看到后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奶奶,余占鳌才罢休,也自此余占鳌成了我爷爷。
我爹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杀口,烧杀抢掠。
经奶奶提议打鬼子替罗汉叔报仇,奶奶搬出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
奶奶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他们,路上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打死。
我爷爷和我爹久久地伫立在那片充满了深红却又阴暗的土地上,此时在那鲜红的血色的阳光中,甚至出现了日全食,他们没有悲嚎,没有痛哭,没有落泪,只是凝望……愤怒的爷爷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
我爹和爷爷站在我奶奶尸体旁,响起了爹带着哭腔、念白式的指路冥文——陕西民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二、影片分析:影片利用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和尘土飞扬的红地组接成一个充满活力激情和诱惑刺激的原始的世界,达到了人本性的自然回归。
《红高粱》鉴赏
《红高粱》鉴赏从视觉和听觉打动人心——电影《红高粱》赏析作为电影主要构成元素的画面和音乐,在电影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是构成电影声音的组成部分,出色的电影音乐能完整地呈现出影片的气质,深化影片的主题,强化观众的心理活动。
同时色彩可以唤起观看者不同的感觉和联想,具有很强烈的情绪性。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色彩对于整部电影的情绪表达,风格基调还有气氛渲染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多次捧回国际大奖的《红高粱》,并不是张艺谋最钟意的一部电影,但却是他的一部激情之作。
它由始至终力图表现出“感性生命的躁动”。
《红高粱》不只是很好的作品,也是很好看的电影。
对于比较强调故事情节的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并不能清楚地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但是一点都不妨碍我看下去,并在最后被打动。
电影《红高粱》根据作家莫言的中篇小说改编,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
影片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
情节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
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
同时它标志着抗日战争题材创作的突破,在电影《红高粱》中,自由奔放、热血沸腾的生命跃到前台。
战争场面比重较比同样时代背景的作品明显下降,而且拒绝任何政治说教成份的介入——这在当时已经相当难得。
影片结尾的战斗画面完全以电影写意手法呈现,人物不多,却比擅长人海战术的国产战争片更多震撼。
日食、红色笼罩的世界、响彻天地人间的童谣,如血海汪洋的高粱地……《红高粱》把战争造成的创痛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记忆之中。
电影《红高粱》胜在纯美,礼赞了敢爱敢恨、激情燃烧的生命。
《红高粱》中,由迎亲引出了奶奶,为了换一头骡子,曾外祖父把她嫁给一个麻风病人。
迎亲路上窜出一个劫道的,轿夫结果了劫道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也不能少》
这是张艺 谋另一部 纪实风格 浓厚的作 品,影片 朴素自然 的画面却 蕴涵了巨 大的力量, 直指人心。
《一个也不能少》
影片描述一个十四岁的农村少女到一个贫穷的小 学代课,她毫无经验,不知道怎么教书,还受到学 生的欺负。但她向校长保证,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 班级交还给他,一个学生都不会少。于是,当班上 一名学生因为家计困难而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 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的承诺,费尽力气要把他找 回。她没有钱,没有社会资源,却必须在大城市中 寻找一个小孩。她和她的学生团结合作,在寻人的 过程中也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返回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个时期的张艺谋,影片中一贯的主题是 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剖析。剧中人物在强大 的传统制度中苦苦挣扎,不仅难于逃脱,最 后甚至成为这种秩序延续的见证者。《大红 灯笼高高挂》正是这一主题表现的极至。 返回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秋菊打官司》
译名:The Story of Qiu Ju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 主演:巩俐 上映年度:1992 主要奖项: 1992年第49届威尼斯 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第七讲 电影《红高粱》赏析
《红高粱》赏析
译名:Red Sorghum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 主演:姜文/巩俐 上映年度:1987 主要奖项: 1988年第38届柏林国际电 影节金熊奖
《红高粱》赏析
一.
导演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二.
《红高粱》的人物与情节 《红高粱》的鉴赏分析
虽然最后秋菊获得了胜利,但是影片也很难被看 作是一个百姓反抗官僚的成功故事。一群淳朴百姓 之间发生的恩怨,本来可以谦让解决,但个人在维 护自己尊严的同时,却对自己不愿意伤害的人造成 了很大的伤害。这场官司是否该打,影片让观众和 秋菊一起陷入了沉思。 返回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一个也不能少》
译名:Not One Less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 主演:魏敏芝 上映年度:1999 主要奖项: 1999年第56届威尼斯 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是一部题材非常震撼的影片。讲述20世纪20年 代的中国,拥有大学学历的頌莲,为了家中生计, 被迫嫁到大戶陈家当姨太太。排行四姨太的她,在 与上面三位太太各自的互动下,看到了人生百态,
也学习到人性的丑陋面。 影片中无论是各位姨太 太,还是仆人的塑造都非常成功,对于人性中的阴 暗一面更有深刻挖掘。
③ 令人震撼的影像造型能力
张艺谋由摄影师出身,对于电影色彩、造 型的策划尤为擅长。他早年在《黄土地》、 《一个和八个》中就显示了这方面的才能, 在《红高粱》中他更是强调了具有视听冲击 力的画面和色彩,突出情绪冲击力和红色的渲 染不遗余力,红 高粱、红嫁妆、 红轿子,被太阳 晒红的汉子们的 背,还有最后弥 漫在整个银幕的 鲜血,既是原始 生命力的象征, 也使影片获得了 一种诗意。
《菊豆》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 主杨金山买进小他三十多岁的菊豆续弦,并对她百 般虐待。染坊伙计、杨金山的侄子杨天青对菊豆产 生感情,两人私通,生得一子,杨金山喜出望外, 取名天白。不久金山中风,并得知真相。他屡次想 对天白下手,反而误坠染池丧命。10多年后,天白 长大,外人的闲言碎语使他无比仇恨生父,终于在 发现地窖中重温旧梦的天青和菊豆窒息昏迷后救出 母亲,却把生父丢进染池淹死。菊豆万念俱灰,一 把火点着了染房。
③ 令人震撼的影像造型能力
在所有颜色中,我 最喜欢如火如荼的 大红。而面对恶势 力对于生命的践踏, 生命终于以最原始、 最本质的方式进行 反抗了,哪怕看起 来无济于事。 —— 张艺谋
习题
1.
课后观摩影片《红高粱》 参考下载网页:eMule下载
2. 谈一谈你观影后的感受
《菊豆》
这部作品在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展现了三代四人之 间剧烈的情感冲突,他们各自痛苦的内心世界,彼 此纠葛的爱恨情仇,他们与社会伦常的屈服和角 斗,这种两军对峙般的惊心动魄在中国电影中是很 罕见的。全片悬念迭起,剧情紧凑异常,张力十 足,毫不拖泥带水。巩俐的表演自然朴实,大受好 评。 返回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秋菊打官司》
这是一部 关于现实 农村生活 的影片, 也可以说 是张艺谋 最好的作 品之一。
《秋菊打官司》
影片讲述一个叫秋菊的农村妇女为了“讨个说法” 而四处奔走告状的故事。这部作品叙事手法简单, 情节平凡,画面朴素,纪实风格被发挥得淋漓尽 致,与张艺谋作品早期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别。
《秋菊打官司》
三.
一.导演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张艺谋是陕西西安人。1951年出生,初中毕业后 曾经下乡劳动,后来又进厂做过工人。1978年,他 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摄影,毕业以后为 《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等影片 担任过摄影师,也在《老井》这部片子中演过男主 角孙旺泉,拿过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 《红高粱》是张艺谋自己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从这 部电影开始,张艺谋就走上了导演之路。
② 象征手法的运用
高粱 高粱象征了野 性的、原始的 自然人性。它 们在风中狂 舞,并且自生 自长自灭,是 自然生命的符 号。
② 象征手法的运用
高粱
② 象征手法的运用
高粱酒 用高粱酿出的高粱酒 所张扬的是一种酒神精 神。祝酒歌的粗犷有 力,祭酒誓师的壮烈英 勇,导演张艺谋要反叛 的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 压抑,要为生命谱写一 曲赞歌。
《大红灯笼高高挂》
译名:Raise The Red
Lantern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 主演:巩俐 上映年度:1991 主要奖项: 1991年第48届威尼斯国 际电影节银狮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部影片 改编自苏 童的小说 《妻妾成 群》,也 是张艺谋 的电影代 表作之一。
高粱这东西天性喜水,一场雨下过了,你就在地 里听,四周围全是乱七八糟的动静,……人淹在高 粱棵子里,直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生育大广场,满 世界都是绿,满耳朵都是响,满眼睛都是活脱脱的 生灵。我当初看莫言的小说,就跟在这高粱地里的 感觉一样,觉着小说里的这片高粱地,这些神事 儿,这些男人女人,豪爽开朗,旷达豁然,生生死 死狂放出浑身的热气和活力,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 的自在和欢乐。 ——张艺谋
一.导演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张艺谋主要作品: 《红高粱》(1987年) 《菊豆》(1990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 《秋菊打官司》(1992年) 《活着》(1994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年)
一.导演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张艺谋主要作品: 《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 《我的父亲母亲》(1999年) 《幸福时光》(2001年) 《英雄》(2002年) 《十面埋伏》(2004年) 《千里走单骑》(2005年) 《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年)
① ②
③
主题:对自然的人性的歌颂 象征手法的运用 令人震撼的影像造型能力
① 主题:对自然的人性的歌颂
整部影片在一种充满传奇的氛围中展开,歌颂 了自然的人性和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蓬勃生机。 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对于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 之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 地步。
① 主题:对自然的人性的歌颂
《菊豆》
又名:Ju Dou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 主演:巩俐/李保田 上映年度:1990 主要奖项: 1990年第9届香港电 影金像奖最佳华语片奖等
《菊豆》
《菊豆》改 编自著名作 家刘恒的中 篇小说《伏 羲伏羲》, 是一部集中 反映上个世 纪二三十年 代中国乡村 题材的悲剧 电影。
《英雄》
这是张艺谋所拍摄的第一部大制作影片,故事以 刺杀秦王为主题,表达他对英雄的看法。就影片的 商业运作影像水准来说,《英雄》都可以和好莱坞 大片相媲美。它的成功,也为中国电影向产业化道 路的迈进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为民族电影在好莱坞 电影的冲击下如何保存自己的空间,积累了宝贵的 经验。
《英雄》
《英雄》
译名:Hero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 主演:李连杰 上映年度:2002 主要奖项: 第75届美国奥斯卡电影 节最佳外语片提名
《英雄》
《英雄》给 张艺谋带来 了巨大的商 业利润。影 片在商业上 的成功也为 中国电影向 产业化道路 的迈进做出 了很好的表 率。
“我奶奶”19岁时嫁给了酒坊掌柜李大头,在出 嫁 的路上与轿夫余占鳌生出感情,并在回门时,与余 占鳌在高粱地里野合,怀上了他的骨肉。李大头死 后,“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不久余占鳌 正 式成为 “我爷爷”,并独创酿制好酒十八红的方法。 抗日战争期间,“我爷爷”和“我奶奶”在“我爹” 九岁时
三.《红高粱》的鉴赏分析
返回张艺谋和他的作品
二.《红高粱》的人物与情节
1.
人物 我爷爷—余占螯(姜文饰) 我奶奶—九儿 (巩俐饰) 罗汉( 腾汝骏饰)
二.《红高粱》的人物与情节
2. 情节 影片由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 编。以“我”的回忆为叙事角度,讲述了 “我爷 爷”、“我奶奶”的传奇。
二.《红高粱》的人物与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