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道地中药材

合集下载

甘肃道地药材甘草商品质量研究

甘肃道地药材甘草商品质量研究

3-6 5 3
= !
= !

22 对 照 品 溶液 的制 备 .
分 别 精 密 称 取 甘 草 苷
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 去净残
毛 ( 草E )
茎, 不分长短。 表面红棕色、 棕 05m . c 以下 黄色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 味甜
对照 品、 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入 7% 0 乙醇 分 别 制 成 每 1 L含 甘 草 苷 2. g 甘 草 酸 m 46I 、 . L
中国斜技 \ 6 /
挂m期利
面部仲l 22 第5 第 期 羞 0 年 2卷 3 J
表 1 甘草不 同商 品等级外观性状划分
方 药 ・遵如 蔼钫
时间 / i mn
08 -
8 3 5
等级
大草 ( A )
外观性状
呈圆柱形 , 单枝顺直 表面红
芦头顶端直径
25 m以上 。 c
wa 3 n . s R T e c mp r o so o t n so q i t n mmo im l c rh tt n Ga Ca fd f r n s2 7 n 1 Re u : h o a i n fc n e t fl u r i a d a s i in n u gy y r ea e i n o o i e t fe
da tr>25 m)B(. c i es . c , 1 me 5 m<a i l i tr<25 m)C (. m<a i l i e r< 1 m)D (. c pc a es .c , 1 e a d me 0 pc a t adm e s . c , 0 m<a i l 5 5 pe a d ees 1 We hg e ta h ad rs e i dx w i tecneto idxcmp nn i G n a o i t < .c m a r 0 m) r i r nte tn ad tnc e . hl h t s fn e o e tn a C o e h h s s o e o n o s f E (pcl im tr<05c weelwe a es n ad e i o e . o cui : ec m ri rdso ai a ee ad s . m) r o r nt t dr stn cdx C nls n t o meca gae f h t h a s o h l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四部委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四部委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四部委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2.09•【字号】甘卫发[2015]199号•【施行日期】2015.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卫发[2015]199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工信委、农牧局、食药监局: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5号),促进我省道地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等领域的规范化管理,打造甘肃道地药材品牌,扩大甘肃道地药材知名度和影响力,省卫生计生委、省工信委、省农牧厅、省食药监局组织制定了《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附件:岷当归道地药材标准(略)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2月9日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道地药材”是指我省行政区域内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质量稳定,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第三条道地药材认定的责任主体和申报主体为生产道地药材的基地、从事道地药材生产的单位(包括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农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10.09•【字号】甘政办发〔2015〕145号•【施行日期】2015.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4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0月9日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为加强全省中药材质量安全管理,保护和发展道地中药材,促进中医药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现就建设全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提出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整合全省现有各类中药材溯源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道地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的质量责任可追溯链条,进一步强化道地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甘肃道地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提高道地中药材流通环节质量安全,营造安全放心的中药材消费环境,形成优质优价体系,促进道地中药材产业提升。

二、基本原则(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制定的《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总体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全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规划,针对不同阶段具体情况分步推进实施。

(二)标准一致,平台统一。

以商务部建立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平台为基础,统一技术标准和平台搭建,向前延伸到基础生产,向后扩展到终末销售,实现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和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可追溯查询。

(三)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

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集成管理资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和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市场经营交易行为监管方式,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充分发挥项目承办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追溯体系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

道地中药材文案

道地中药材文案

道地中药村产地。

1,人参:吉林省抚松县,吉林参。

2,鹿茸:吉林省抚松县,梅花鹿茸。

3,冬虫夏草:青海玉树杂多县,杂多县被誉为中国虫草第一县。

4肉苁蓉:内蒙古阿拉善或乌拉特前旗。

5,锁阳:甘肃省瓜州县。

瓜州县被誉为中国锁阳之乡。

6,蛇床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7,五倍子:贵州省施秉县。

8,淫阳藿:四川成都。

9:桑螵蛸:广东顺德。

10:秦艽:青海黄南。

11,柴胡:甘肃定西市陇西县。

12,
金樱子:西藏亚东。

13,细辛:吉林通化。

14,丁香:四川资阳市。

15,阳起石:山东淄博市淄川县。

16,巴戟天:广东高要。

17,牛大力:广西钦州市灵山县。

18:川乌:四川江油。

甘肃省道地中药材生产及营销策略初探——以陇西县为例

甘肃省道地中药材生产及营销策略初探——以陇西县为例
— —
以陇 西县 为例
马 锟 。
(. 1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 兰州 7 0 7 ;. 3 0 0 2 甘肃省科 学技 术厅 , 甘肃 兰州 70 3 ) 30 0
摘 要 : 中药材 生产及 营销 是 陇西县极 为重要 的 支柱 产 业 。文章 结合 目前 国 际上 中药材 的 的 营销
安全性。
() 3 中医中药 的国 际学 术交 流 。中药 离 不 开 中
医, 二者 必须 同时进 人 国际 市场 , 则必 然造成 中药 否 西 化 。中医药 人才 的培 养 必须 面 向世 界 , 在学 习传
统 中 医理 论 的同时 , 须提 高国际交 流和 沟通 能力 , 必
1 我 国 中药 材 营销 现 状 分 析
() 1 目标市 场 应 定 位 。中药 的 目标 国际 市 场应
工能力 达 到 2万 吨 , 产值 2亿元 , 现利 税 2 0 实 0 0万
元 , 口量达 1 0 出 5 0吨 , 口创汇达 3 0 万美元 。 出 0多 陇西县 中药材 产业发 展的优势 主要 表现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维普资讯
的 中药 有很 多 , 中药 除 了已上市 的药品外 , 还包括 大 量 古代 医书 中的药 方 , 如果 能获得 中药有 效性 、 安全 性 和成本 效果分 析 的数 据 , 使其 在 国际 学术 刊 物上 发表 或在 国际会 议 上交 流 , 将在 极 大 程度 上 提 高 中
药 的国际声 誉和 地位 。
为 中药 营销 的根本 问题 。本 文 以我省 陇西 中药材 为 例 , 图探讨 中药营销 策略 的有关 问题 。 试
程 为基础 的治疗方法 , 而西 医 、 西药 是 以结果为 目的 的治疗方 法 。中 医一 般强 调 以个 体 的需 要 为 基 础 , 同病可不 同疗 , 而西 医 认 为这 种缺 乏 对 照 的结 果 是 没有 说服力 的。因此在 研究 中应 以对 照试验 数据 为 支持 , 增加 药物经 济学 分 析 以证 明 中药 的有 效 性 和

陇西道地中药材党参、黄芪标本制作技术

陇西道地中药材党参、黄芪标本制作技术

党参 由于根部较短 , 干燥消毒后 可用铁丝或 红
1 原药标本的制作
1 . 1药 材 的 挑 选
色丝带捆 成直径 为 1 5 c m左右 的圆柱形捆直接装瓶 。黄芪根 部较长 , 且 大部分根尾部都有分叉 , 既不利于装瓶 , 还会 影响 其观赏 性 , 因此在装瓶 前应先 剪去多余 的须根 , 然后将 主根 上半部分剪至 3 0 c m左右 , 弃去尾部 , 最后将剪好 的部分捆成
食品科学
V Sh i
pi nKe xu e
陇西道地 中药材党 参 、 黄芪 标本制 作技术
贺彩霞
( 甘 肃省 陇 西县 中 医药研 究院 , 甘 肃 陇西 7 4 8 1 0 0 )
摘 要: 将 陇西道地 中药材党参 、 黄 芪制作 成标 本 , 可 以对其进行 长期保 存 , 而且 具有很 强的立体感 , 这 不仅有 利于开展 对
作直至干燥 。这样做 可以避免在 中药材连续长时间烘干过程 中主要活性成分流失 、 色泽暗淡等问题。
制 作标 本的饮片可 以根据需要 自己切片 , 但 这种方法 费
作 者简 介 : 贺彩霞( 1 9 8 4 一) , 女, 甘肃永 昌人 , 助理农 艺师 , 主要从 事农产品检测及 中医药研 究工作 。
选择药材 以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 2 0 1 5 年 版一 部 ) 中
要 求的 中药材标准为依据 。党参 的选择 要以根粗不分 又 、 表
面光 滑 , 颜 色发 白 、 甜味 重者 为宜 ; 黄 芪 的选择 要 以根 粗而 长, 表 皮紧致 、 质地坚硬 、 无麻 口病者为宜。
用的干燥方法为鼓风干燥法 , 即将清洗干净 的药 材放入恒温
式鼓风干燥箱 中, 温度调至 4 0 ~5 0  ̄ { 2 , 连续烘 6— 8 h后关 闭

甘肃道地药材甘草的资源状况分析

甘肃道地药材甘草的资源状况分析

甘肃道地药材甘草的资源状况分析李成义;马艳茹;魏学明;李硕;王明伟【摘要】Objective:To analyze resource of Gansu, authentic ingredients licofice,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and and production of licofice,providing licorice resources information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filizafion. Method:The origin investigations,literature research,letters and surveys,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The licorice widely used,more serious damage to wildlife resources,lack of total resources Conclusio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ed licorice,licorice market regulation to ensure the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stabilty, market prices,to achieve social,economic and ecological interests of unity.%目的:对甘肃道地药材甘草进行资源分析,考察甘草产量与需求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草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产地调查、文献考证、信访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甘草用途广泛,野生资源破坏较严重,资源总量不足.结论:在发展人工种植甘草的同时,进行甘草市场调控,保证供求平衡,稳定市场价格,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利益的统一.【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1(024)007【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道地药材;甘肃;甘草;资源调查【作者】李成义;马艳茹;魏学明;李硕;王明伟【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1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甘肃几种主要道地中药材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分析测定

甘肃几种主要道地中药材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分析测定

较可以看 出 , 中药材中 c u的含 量普遍 偏高 , P 而 b 和 A 的含量则要低得 多。按 照中国颁 布的《 s 药用 植物及制剂进 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WM 2— 0 1 ( 20 ) 中重 金属 残 留的 限量 值 ( 重金 属 总量 ≤2. m /g 00 g k 、
铅(b P )≤5 0 / g 镉 ( d . mg k 、 C )≤0 3 / g 铜 ( u . mg k 、 C ) ≤2. m /g 砷 ( s ≤20 / g , c O0 gk 、 A ) .mgk ) 除 d含 量 轻
表 2 中药材 中重金属及 S 含量的测定 O:
2 3 中药 材 质量 分析 评估 .
分 析上 述测 量结 果 , 肃产 中药材 黄芪 、 甘 当归和
3 结论
选择甘肃代表性道地中药材黄芪、 当归和党参 ,
测 定 了其 中常 见 的 重 金 属 C 、 u C 、b和 A rC 、 d _ P s及 S 含量 , 过 对 比分 析 , 以得 出 如 下结 论 , O 的 通 可 以 供行 政管 理部 门和 医药行 业参 考 。 1 甘 肃盛产 的 黄芪 、 ) 当归 和 党参 中重 金 属 残 留 量 除野 党 参 中的 C d轻 微 超 标 外 , 大 大 低 于相 关 均 行业标 准 , 其重金 属 总 量 和 S 残 留量 远 远 低 于 国 O
称取 1 5 试样 ( ~g 精确到 00 1 ) .0 g 于瓷坩埚中,
先 小火 在可 调式 电热板 上 炭 化至 无 烟 , 人 马 弗 炉 移
50 ± 5 0 ℃ 2 ℃灰化 6 8 , ~ h 冷却 。若个别试样灰化不
彻底 , 则加 1 mL混合 酸 在 可调 式 电炉 上 小 火 加 热 ,

陇西道地药材白条党参的历史性研究

陇西道地药材白条党参的历史性研究

摘要:甘肃省陇西县是全国道地白条党参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规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在十大陇药中位居第二。

简述了陇西道地白条党参的起源与发展,旨在供中医药研究者对陇西道地白条党参有所了解。

关键词:白条党参;道地性;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8-0105-01中图分类号:S567.53文献标志码:A陇西道地药材白条党参的历史性研究王敏(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甘肃定西748100)党参别名上党参、狮头参、潞党参、白条党参等。

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Franch.)L.T.Shen )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等,药用部分为草本干燥根。

1陇西白条党参的性状简介陇西白条党参属素花党参,因其主产地为甘肃陇西,色白条直,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和保健元素,被誉为“陇西白条党参”。

陇西所产白条党参主根呈圆柱形,条长直、粗壮,芦下1cm 处直径0.4~1.8cm,长15~45cm,表皮鲜品呈乳白色,干品微黄,断面平坦,皮部乳白色,木部淡黄色。

其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全体有纵皱纹和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较柔软带韧性,皮紧、肉厚、味甘甜,嚼之无渣,有养血、健脾、补中、益气、降压、生津、抗癌之功效,俗称“小人参”。

党参为临床常用中药,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用于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气血两虚、痰多咳嗽、脾虚湿滞、下陷、久泻、久痢等的治疗。

2陇西白条党参的相关历史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参”类药物的国家之一,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了“人参”的记载,粱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所载“五参”除人参外,尚有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等4种,足见“参”类其药用历史悠久[1]。

甘肃道地药材红芪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甘肃道地药材红芪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本草 经 》黄 芪项 下 ,列 为 上 品 ,与 黄 芪 同科 异 属 , 临床 与 黄芪 通用 .可见 红 芪药 用历 史 悠 久. 9 5 1 8 年
版 《 中国药 典 》将 红芪 单 列 为一 味 中药 . 红芪 性 温 味甘 ,有补 气 同表 ,利 尿脱 毒排脓 ,敛 疮 生肌等 功 效 ,药 理研 究证 明有强 心 、利尿 、降 压 、护肝 、抗
21 0 0年 9月
天水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in h i r l ie s y o r a a s u ma v ri oT No Un t
S p.2 0 e , 01 Vo .0 13 No 5 .
第 3 0卷 第 5期
甘肃 道地 药 材 红 芪 的质 量 控 制研 究进 展
脂蛋 白降低. 红芪水 提物 f o n 1明显提 高小 鼠痛 阈 . 明 显 抑 制5 羟 色胺 所 致 大 鼠足 肿 胀 、二 甲苯 所 致 一 小 鼠耳壳 炎症 等 .具有 明显 的镇痛抗 炎 作用 . 陈
肾炎 、提 高 免疫 等 作 用 . [2 年来 对 红 芪 的 质 控 11 -多 研 究基 本是 以传统 的性 状鉴 别 、显微鉴 别 等确定 其 真 伪 ,而 以来 源鉴 别 、理化鉴 别评 价其 优劣 ,但 这
袁 毅 君 ,王 廷 璞 ,李 蕊 2 ,焦成 瑾 ,赵 菲佚
(. 水 师 范 学 院 生 命 科 学 与 化 学学 院 ,甘 肃 天 水 7 10 ;2 陕 西 师 范 大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70 6 ) 1天 4 01 . 10 2
摘 要 : 对 甘 肃 道 地 药 材 红 芪 的 质 量 控 制 技 术 及 其 红 芪 质 量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研 究. 分析 甘 肃 道 地 药 材 红 芪 的 药 理 活性 . 初 步 比较 传 统 质量 控 制 研 究 方 法 的基 础 上 .研 究 指 纹 图谱在 道地 药 材 红 芪研 究 中 的 进 展 , 中 药指 纹 图 在

甘肃省道地药材枸杞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省道地药材枸杞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省道地药材枸杞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枸杞子是茄科枸杞属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果实,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是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和抗诱变等作用。

我国枸杞子的主产区有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等地,各地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枸杞子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之一,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

其基原植物亦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之一。

近年来,甘肃省从中医药产业源头抓起,大力发展陇药产业。

枸杞子作为甘肃省十大中药材主打品种之一,目前全省种植面积逾70万亩(1亩≈666.67m2),产业规模日渐凸显,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全国枸杞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甘肃省枸杞产业生产规模和质量逐渐被认可,但也凸显出产业链条短、标准化程度低、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弱、缺乏综合开发等问题。

如何筛选繁育道地种质、规范化生产、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形成全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含量、加强政府引导是枸杞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产业服务实践,笔者对甘肃省枸杞子生产分布、产业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陇杞”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阐释,提出“陇杞”产业发展的建议。

1甘肃省枸杞产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多样,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祁连山脉、河西走廊荒漠、秦巴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区,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差异巨大。

甘肃省中部黄河流域上游沿岸及河西走廊区域为枸杞子种植生产主要区域,气候类型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该区域分属黄河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等,水热条件充足,日温差大,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土地广阔。

自然环境奠定了枸杞子生产发展和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

同时,甘肃省位于中药生产区划中“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甘草、麻黄、枸杞子、肉苁蓉、锁阳、紫草区”。

气候生态条件对甘肃省3种特色中药材种植的影响

气候生态条件对甘肃省3种特色中药材种植的影响

甘肃省属于我国西北内陆省,省内地域辽阔,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具有高原、山地、沙漠及河谷等多种复杂的地形地貌,还具有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多种气候类型,形成了中药材资源生长的特殊地理优势,中药材种类繁多,具有“天然药库”的美誉,是我国中药材重要主产区之一。

党参、黄芪、甘草等均为甘肃省特色中药材,种植区域广泛。

本文分析气候生态条件对甘肃省特色中药材种植的影响,甘肃省特色中药材种植的气候生态条件适应性,旨在有助于提高甘肃省特色中药材种植水平。

1自然条件及分布概况作为我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已经基本形成。

早在2004年,原甘肃省农牧厅就对省内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种植区、陇南山地种植区、河西走廊种植区及青藏高原东部种植区。

各种植区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生态环境差异显著,中药材生长与种植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1]。

1.1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种植区该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地区,包括定西市、庆阳市、兰州市、白银市全域及天水市大部。

从气候生态条件来看,该地区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森林覆盖面积较小且土层深厚,适合种植耐旱性强、喜阳的中药材。

该地区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资源200余种,代表性中药材包括党参、黄芪、红芪、黄芩、百合、半夏、蒲公英及防风等。

其中,在陇东中南部黄芪、柴胡、黄芩等中药材分布较为广泛;西北部主要为甘草、麻黄等;东西两端的子午岭、关山等地区主要为独活、大黄等。

陇中中部地区的渭源县、陇西县、秦安县等地是白条党参的主要种植区;东部则为紫苏、牛膝等中药材种植区;北部以地黄、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西部以川贝母、柴胡、羌活等为主。

1.2陇南山地种植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区,包括陇南市、秦巴山地东部、天水市清水县等。

该地区地形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东高西低,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盛,气候温和、降水量丰富。

该地区较适宜植物生长,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种类繁多,是中药材种植的“天然药库”,资源种类上千种,且以木本药材、林下药材为主。

7种甘肃道地药材凝血活性初步分析

7种甘肃道地药材凝血活性初步分析

子 天平 ( 型 号 :S H I MA D Z U A UY 2 2 0 ) ;数 控 超 声
波清洗仪 ( 型 号 :K Q 一 5 0 D B,昆 山 市 超 声 波 仪 器
有 限公 司 )等 。
1 . 3阿 氏液 、P B S 缓 冲液 的制 备
红细 胞成 串珠状 ,如大黄浸提 液作 用于 c R B C或 r R B C后 的凝 集 现 象 ;或 凝 集 红 细 胞状 态 介 于上 述
袁毅 君 ,赵 丽 ,焦成瑾 ,陈 荃
( 天水师范学 院 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 ,甘肃 天水 7 4 1 0 0 1 ) 摘 要 : 目的:检测 7 种甘 肃道地 药材对鸡 、兔红细胞 的凝 集活性。方法 :将 7 种 药材分别用 P B S( 磷酸缓
冲液 )浸提 ,漫提液分别对 兔和鸡红细胞进行凝 集活性测定 ,以检 测 7种药材的最低 效价 。结果 :7种中药浸提 液对红 细胞表现 不同的凝集 活性 ,具有 较高凝集 活性的为 防风对 兔红细胞效价 2 。 ;大黄 对鸡红细胞效价 2 s . 结
具有凝集红 细胞 的作用 。n 凝集素广泛分布于豆 科 、茄科 、大戟科 、禾本科 、百合科和石蒜科等众
多植物类群 以及菌类中。已发现的植物凝集素近千 种 ,其 中以豆科植物最多 ,豆科植物凝集素有 6 0 0 多种。近年来通过分离鉴定 ,对它们的性质 、分子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中药材
2 0 1 6 年9 月 第3 6 卷 第5 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M o f T i a n s h u i No r mM Un i v e  ̄i t y
S e p . , 2 0 1 6

甘肃道地中药材党参和当归及黄芪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测定研究

甘肃道地中药材党参和当归及黄芪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测定研究

32 2018, V ol.38, No.16农业与技术※农业科学甘肃道地中药材党参和当归及黄芪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测定研究罗小强(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甘肃定西 748100)摘 要:中药材在种植、生长以加工的过程之中十分容易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这些物质残留会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和药材的价格、出售以及销量紧密相关。

本文选择了甘肃道地中药材党参、当归、黄芪进行取样分析,对中药材中的重金属、二氧化硫残留展开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希望能够规范中药材市场对于中药材的管理。

关键词:黄芪;中药材;当归;有害化学物质;党参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27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大众的关注。

中药材是特殊的食品,其安全性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重视。

中药材中常用重金属残留,若重金属被吸收之后,则会出现蓄积性毒性反应。

本文选择党参、当归以及黄芪3种药材进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测定,希望推动甘肃中药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1仪器和试剂本次应用的仪器主要是应用美国CEM公司生产的MARS微波消解系统,美国PER-KIN-ELMER公司OPTIMA 4300V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并应用了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凯氏定氮仪以及马弗炉。

本次应用的试剂主要是应用了硝酸、高氮酸均为优级纯,硝酸(0.5mol/L)、硝酸(1+1)、硝酸(1mol/L)以及混合酸;Cu、Pb、Cr、Cd标准溶液,盐酸(1+1),乙酸铅则为分析纯,可溶性淀粉以及一级水。

并在甘肃省的药材批发市场中选购了黄芪、当归以及党参,药材均选购了硫磺熏蒸和未熏蒸,一共6份样品,每一份样品均为250g。

2样品处理以不同部位进行样品的随机抽取,取30g样品,将表面泥土洗去,并晾干。

将用药品粉碎机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并将其移至密封袋之中备用。

甘肃道地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

甘肃道地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

甘肃道地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中药材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甘肃作为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许多道地的中药材,其实用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甘肃道地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的一些要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是确保中药材生长良好的基础。

甘肃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寒冷,对于不同的中药材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各不相同。

种植者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材要求,选择土壤质地、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地点进行种植。

例如,宽皮香薷适合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而川贝母则喜欢潮湿的环境。

其次,科学合理的施肥是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的关键。

中药材对于土壤中的养分需求较高,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根据中药材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

一般来说,中药材喜欢有机肥料,可以选择牛粪、鸡粪等有机肥进行施用。

施肥时间可以根据中药材的生长周期和需求进行调整,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

此外,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甘肃地区的气候条件容易滋生病虫害,对中药材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种植者需要密切关注中药材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合理的定期喷洒农药等手段来防治病虫害,以保障中药材的健康生长。

最后,收获和加工也是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中药材的收获时间和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中药材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收获时间应该在其药用部位成熟的时候进行,避免采收过早或过晚影响品质。

收获后,要进行及时的加工和储存,以保持中药材的药效和品质。

综上所述,甘肃道地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科学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正确的收获和加工方法,都是中药材种植者需要注意的要点。

只有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保证甘肃道地中药材的质优产量高,为人民健康贡献更多的中药资源。

甘肃大宗中药材品种概述

甘肃大宗中药材品种概述

甘肃大宗中药材品种概述甘肃,“秦药”或“西药”的主要的道地产区之一,岷归、红芪、纹党、铨黄、灵冬(款冬花)、甘州枸杞、西牛黄、秦艽、麝香、安西锁阳、肉苁蓉、西(甘)草、狼毒、雄黄等大宗药材在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

据统计,目前甘肃省共有植物中药材资源2251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人工栽培中药材350种。

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12万hm2,产量75.9万t,居全国第一。

大宗地道中药材当归、党参、甘草等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0%、60%、25%以上,其中当归、党参、红芪、大黄4种名贵中药材主要销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部分远销欧美,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

全省有18个县(区)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在0.333万hm2以上,被列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大县。

其中陇西、岷县、渭源3个县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333万hm2,武都、宕昌、漳县3个县(区)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达0.667万hm2以上。

岷县、渭源、陇西、西和及民乐县分别获得农业部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板蓝根之乡”的称号。

全省有3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定,7个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证。

有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礼县铨水大黄、西和半夏、文县纹党、华亭独活、华亭大黄、民勤甘草、武都红芪、瓜州枸杞、靖远枸杞等13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

甘肃中药材四大主产区1.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

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

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边界,南倚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接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区。

海拔9003600米,年降水量50250毫米,年均气温510C,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明显。

该区有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

主产甘草、麻黄、锁阳、肉苁蓉、红花、枸杞、小茴香等。

人工大面积栽培的有甘草、麻黄、板蓝根、小茴香、红花等。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来源:甘肃资源网|添加时间:2010年06月28日 10:28:45一、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优势甘肃省位于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有热带阔叶林,暖温带、温带混交林、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高山草甸,冰川冻土等多种生态类型。

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上呈现出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相互交错,覆盖区域广,特色品种数量大、优势明显的特征。

据调查,甘肃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共计1 527种,其中药用植物1270种,药用植物中有菌类35种、苔藓类4种、地衣类5种、蕨类47种、种子植物1 179种;动物类药材有资源分布的214种;矿物类43种。

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其中当归、大黄、党参、黄芪、红芪、甘草、柴胡、猪苓、半夏、款冬花、苦参、杏仁、地骨皮、刺五加、赤芍、远志、麻黄、羌活等品种产量大,品种优良,而且大部分是早期开发、中医临床最为常用的品种。

另外,藏药资源也是甘肃省的优势之一,诸如独一味,桑子那布等品种。

所以,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优势集中表现为:(1)地域优势品种—由于甘肃省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形成了特有的地域优势品种,如陇南、天水秦巴山地的花椒、女贞子、五味子、葛根、猪苓等;中东部黄土区的党参、黄芪、远志、苦参、杏仁、冬花等;河西走廊及荒漠戈壁区的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红花等,甘南草原和祁连山地的秦艽、羌活、冬虫夏草等。

(2)生态优势品种—甘肃省复杂的气候环境形成了具有生态品种优势的中药材,如眠县当归、礼县大黄、宕昌红芪等。

(3)民族药优势──由于甘肃处于多民族的聚居地,藏医药的独特疗效及藏药品种日益显现,如独一味、桑子那布、宽筋藤等。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药材品种虽然在1500种以上,但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该说甘肃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

据统计,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hmz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居全国药材种植前列。

甘肃两种道地药材当归及党参中药饮片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

甘肃两种道地药材当归及党参中药饮片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

甘肃两种道地药材当归及党参中药饮片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孙莺;王玉梅;尉鹏;杨平荣;谢亲建;郭小雨【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22(35)4【摘要】目的:研究甘肃省市售的两种道地药材当归和党参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微生物相应的检查方法,对两种中药材饮片共计61批样品的需氧菌总数(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TAMC)、酵母菌和霉菌总数(total combined yeasts and molds count,TYMC)、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及沙门菌进行检查,初步了解市售当归、党参中药饮片的微生物负载量。

结果:61批中药饮片样品的对数IgTAMC值介于2.05~6.30,IgTYMC值介于0.70~3.23,47.5%的样品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当归和党参饮片所有批次均未检出沙门菌。

结论: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严重,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亟待完善,饮片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亟待加强。

【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需氧菌;霉菌;酵母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作者】孙莺;王玉梅;尉鹏;杨平荣;谢亲建;郭小雨【作者单位】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药监局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相关文献】1.甘肃道地中药材党参和当归及黄芪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测定研究2.甘肃道地药材当归、党参及黄芪农药使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3.甘肃省道地药材黄芪、甘草、板蓝根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4.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近况系列(17)道地药材潞党参的研究近况5.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近况系列(2) 道地药材川党参的研究近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出台道地药材认定办法

甘肃省出台道地药材认定办法

甘肃省出台道地药材认定办法
佚名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6(0)5
【摘要】《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出台。

日前,岷县中信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被任命为首批甘肃省道地药材(当归)生产企业和基地。

《办法(试行)》规定,凡在甘肃行政区域内,经中医长期临床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经省卫计委组织专家审定并发布标准后,由生产道地药材的基地、从事道地药材生产的单位(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农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申报甘肃道地药材认定。

【总页数】1页(P130-130)
【关键词】道地药材;甘肃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独立法人资格;行政区域;临床应用;加工方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
【相关文献】
1.精准扶贫视阈下的甘肃省道地药材包装策略的转型发展研究——以陇西县道地药材为例 [J], 孙随太
2.甘肃省道地药材黄芪、甘草、板蓝根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 [J], 孙莺;王玉梅;何晓英;李莉;牟建平;徐勤科;王亚丽;谢亲建;杨平荣
3.精准扶贫视阈下的甘肃省道地药材包装策略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J], 孙随太
4.我省出台道地药材认定办法 [J],
5.浙江省出台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当归产量占全国95%,党参产量占全国60%,黄芪产量占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

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我省中药材资源特色品种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

但是,由于我省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尤其是标准化加工程度低,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

科研带动、科技创新滞后,造成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弱。

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道地药材品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优先抓好当归、党参、黄芪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陇药生产加工体系,指导生产规划,优化加工技术,为制定陇药原生药材加工标准,全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服务我省药材市场。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干燥方法不统一,无序熏硫等现象,致使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

本试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现有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干燥后药典中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含量进行测定、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确定三种我省道地中药材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建立产地加工干燥工艺,制定该工艺加工干燥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材料当归取自岷县,党参取自定西渭源,黄芪取自陇西县,选取产地一致,长势一致的中草药,11月上旬产地地头直接进行采购,要求试验用中药材未经任何处理。

对照用中药材选自当归城交易市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料经常温常压冷水喷淋除泥清洗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阴干、晒干、烘房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个重复,以干燥后所得中药材样品性状、水分、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确定最
优干燥方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最佳干燥工艺,以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和载样量作为单因素,设计L9(33)正交试验,以浸出物含量、阿魏酸(当归)、党参炔苷(党参)、黄芪甲苷含量(黄芪)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干燥工艺参数。

同时研究产地加工熏硫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1.3测定方法
水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
浸出物(黄芪):水溶性浸出物下的冷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醇溶性浸出物(当归、党参):醇溶性浸出物下的热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
阿魏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
党参炔苷: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TC-C18(4.6mm*250mm,5µm);流动相:乙腈-水-乙酸(30:60:10);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7 nm。

取党参炔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稀释成100µg/mL 的溶液,备用。

分别将党参药材粉碎(过4号筛),取样品约2 g,精密称定,置150 mL的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称定质量,超声提取30 分钟,补足减失质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滤液25 mL,置旋转蒸发蒸干溶剂,将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分次转移到10 mL量瓶中,定容,摇匀,用0.45µm 微孔滤膜滤过,备用。

分别吸取党参炔苷对照品溶液(100µg/mL)2,4,6,8,10 µL 进样,以峰面积对对照品的进样量做工作曲线,得回归方程,测定峰面积RSD,确定供试品有效成分含量。

黄芪甲苷: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干燥温度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经洗净预处理后的中药材,切片厚度为3cm,载样量为10Kg/m2,设置不同温度梯度进行干燥技术参数的单因素筛选。

表 1 不同干燥温度对当归品质的影响
干燥温度干燥后样品性状
干燥时间(干燥
至恒重耗时)有效成分(浸出物)
含量
备注(干燥方式)
10℃
切片平整、无明
显褶皱、淡黄色
720h(约1月)78.34%
冬季露天自然阴

20℃
切片平整、无明
显褶皱、淡黄色
120h(约1周)76.59% 冬季太阳能干燥
30℃
切片平整、无明
显褶皱、淡黄色
96h 77.51%烘房干燥
40℃
切片平整、无明
显褶皱、淡黄色
20h 77.28%电热鼓风干燥箱
50℃切片稍有弯曲、18h70.17%电热鼓风干燥箱
无明显褶皱、黄色加

60℃
切片弯曲、褶皱
明显、黄色加深
16h68.10%电热鼓风干燥箱
70℃
切片弯曲、褶皱
明显、黄棕色
11h67.82%电热鼓风干燥箱
80℃
切片弯曲、褶皱
明显、色泽焦黄有灼
烧味
9h 67.11% 电热鼓风干燥箱
当归挥发油中含(Z)-藁本内酯、6-正丁基环庚二烯、1-甲基-1-茚满醇、氧化石竹烯等几十种成分,其直观变现为色泽[蔺海明, 邱黛玉. 不同干燥温度对当归挥发油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 西安: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 2010: 348-351. ]
由表1可知,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挥发油含量逐渐降低,挥发油颜色随干燥温度的上升逐渐降低,由阴干样品的淡黄色变为80℃烘干品的焦黄色,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及温度对当归护发油含量及组分均有一定影响。

醇溶性浸出物中所含成分主要含倍半萜A、倍半萜B、香荆芥酚、当归芳酮、笨戊酮邻羧酸、笨二甲酸酐等20种以上成分。

随干燥温度的升高,当归醇溶性浸出物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温度大于50℃以后,降低趋势变缓。

在阴干、太阳能干燥和40℃鼓风干燥条件下,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在本研究中较高,经方差分析,三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与60℃~80℃差异显著。

当归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糖分[匡学国. 中药化学[M]. 北京: 中国医药出版社, 2003: 234-136],湿度过大或药材本身含水量较高,则容易发生虫害和霉变,应该立即进行干燥。

但若采用阳光干燥的方式,其有效成分对日光及温度较敏感,易分解变质,极易走油与吸潮,因此当归不宜高温及暴晒干燥。

在当归产区,当归主要干燥方法为采后烟熏或硫熏,此方法干燥条件粗放,对环境污染严重,操作条件危险,硫熏中药还会降低药效,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随药品进入人体进而导致药物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葛德州, 修效友, 孙伟. 中药硫熏法炮制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013,4(1): 76]。

表 2 不同干燥温度对党参品质的影响
干燥温度干燥后样品性状
干燥时间(干燥
至恒重耗时)有效成分(浸出物)
含量
备注(干燥方式)
10℃××××××2) 20℃××××××30℃××××××2) 40℃××××××50℃××××××2) 60℃××××××70℃
80℃
表 3 不同干燥温度对黄芪品质的影响
干燥温度干燥后样品性状
干燥时间(干燥
至恒重耗时)有效成分(浸出物)
含量
备注(干燥方式)
10℃××××××2) 20℃××××××30℃××××××2) 40℃××××××50℃××××××2) 60℃××××××70℃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