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合集下载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匡堂班壅生堂拯兰Q!Q生2旦筮垫鲞笙2翅』丛垡旦!!l坚:!尘:垫:盟殳:!:』出:垫!Q
・77l・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昀,蒋永来综述,季国忠审校
【摘要】
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复杂的病理过程,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降解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
移的关键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ese,MMP)是一组zn“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在该环节中起重要作用。近 年来,对MMP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基础与lI缶床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文中就MMP与大肠癌侵袭与转移 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1]
Hilska M,Roberts PJ,C01]an YU,村耐.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of J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大肠癌;侵袭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199(2010)07-0771-03
cancer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rix metaHoproteinase and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Sadava D。Whifloek
E,l(ane
SE.The green
tea
polyphenol,epi—
apoptosis
gaUocatechin-3 gallale inhibits telomemse and induces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特性。大量研 究表明MMP参与恶性肿瘤的侵润和转移,其在肿 瘤组织中表达与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病理分级以 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抑制MMP具有抑 制肿瘤侵袭、转移和抑制血管形成等作用,已成为肿 瘤治疗的新靶点。目前已经研制出人工合成的 MMP抑制剂,即TIMP,如batimastat、marimastat、 AG-3340、CGS-27023A、metastat等¨引,初步结果表 明,这些药物同时具有抑制ECM降解和抑制新生血 管形成的作用,其中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随着对 MMP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及其机制的深入研 究,MMP及TIMP不仅可作为大肠癌病情分析及判 断预后的重要标志物,而且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药物, 为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恶性肿瘤中侵袭性细胞的分子机制

恶性肿瘤中侵袭性细胞的分子机制

恶性肿瘤中侵袭性细胞的分子机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然而,恶性肿瘤的侵袭性细胞却是目前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难题之一。

这些侵袭性细胞会通过各种途径,如侵入血管、淋巴管等,从而形成远处的转移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

那么,这些侵袭性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呢?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酶,包括胶原酶、凝血酶原酶、明胶酶等。

在肿瘤细胞侵袭过程中,MMPs能够获得增强的活性,并且以高水平存在于所有肿瘤转移的过程中。

MMPs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种是将基质蛋白水解并解除对细胞的阻碍;另一种则是通过释放生物活性分子,如细胞凋亡物质、生长因子等,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PDGF是一种由血小板分泌的生长因子,能够刺激紧密连接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促进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通过与其受体结合,PDGF能够激活细胞中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如PI3K和Akt信号通路等,从而加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同时,PDGF也与TGF-β、VEGF等其他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促进肿瘤侵袭的过程。

三、整合素抗体整合素是一种由细胞中介分泌的膜外蛋白质,能够与基质蛋白结合,形成牢固的结合。

在肿瘤侵袭的过程中,整合素抗体可以干扰整合素与基质蛋白的结合,从而防止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其中,针对整合素αvβ3的抗体是治疗骨转移非常有效的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可以阻止肿瘤细胞与骨骼组织特定的基质蛋白结合,减少骨转移的发生。

四、细胞骨架蛋白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受细胞骨架蛋白调控。

细胞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在肿瘤侵袭过程中,肿瘤细胞的膜流动性增强、细胞粘附增强,主要受到微丝的调控。

微丝的形态和网络结构变化都能够影响细胞粘附和金属蛋白酶等内容物的分布和活性。

因此,微丝骨架的调控对于癌细胞的侵袭至关重要。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b s me tme r n n omai n o e lo e s l a e te c u i lme t n t e t mo v so n tsa i .Mar t lp o a e n mb a e a d f r t fn w b o d v s es r r c a ee n h o h l i u ri a in a d mea tss n t x mea o r— i l
和 死亡 率呈逐 年 上升 趋势 。 大肠癌 的发 生发 展 是 受 多基 因、 多步骤调 控 的复 杂过 程 , 后 与其侵 袭 性和 预
转移程度 密 切 相 关 ¨ 。 在 恶 性 肿 瘤 的侵 袭 和 转 移
MMP在 4类 蛋 白水 解 酶 ( 氨 酸 蛋 白酶 、 胱 丝 半
氨 酸蛋 白酶 、 门冬 氨 酸 蛋 白酶 和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天 酶) 中较 为重 要 。 目前 已发 现 2 6种 MMP, 乎 可 降 几
r l n t ep o e so oo e tl a c ri v so d mea t ss n t i e iw,t ec re t r g e s so e r lt n hp b t e oe i rg s fc lr ca n e n a i n a tsa i .I h sr ve h r c n h u rn o s e f h ea i s i ewe n MMP p r t o a d t e i v so n tsa i fc l r ca a c ra e s mma ie . n h n a in a d mea t sso oo e t c e r n l n rz d
解所 有 细胞 外基 质 成 分 结构 和 分类 . MM P是 一组 锌 离子 依赖 性 内肽

细胞外基质和肿瘤发生的关系

细胞外基质和肿瘤发生的关系

细胞外基质和肿瘤发生的关系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细胞自身合成的一种组织基质,它由多种分子组成,如纤维蛋白、碎裂蛋白、协同素等,对于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细胞间通讯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肿瘤则是由于体内某些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异常增殖等异常现象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这两者看上去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中,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首先,ECM对于细胞生长、增殖和迁移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ECM会通过一些信号传导通路,如整合素信号通路、GF信号通路等,促进细胞向正常方向发展,同时抑制细胞恶性增殖和转移。

但是,当体内某些异常情况发生后,如基因的突变、突变基因的表达等,就会影响到ECM的合成,导致肿瘤细胞对ECM的识别和依赖性发生改变。

一些肿瘤细胞在这个阶段会开始分泌一些酶类物质,如金属蛋白酶、蛋白酶等,来降解ECM,从而促进自身生长和迁移。

其次,ECM和肿瘤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

即肿瘤细胞不仅会对ECM产生影响,ECM也会对肿瘤细胞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ECM成分会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者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等。

对于肿瘤细胞,ECM还能够作为肿瘤细胞的细胞外环境来影响肿瘤的生长轨迹、转移方式等,从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产生影响。

此外,ECM与肿瘤间的关系还表现在肿瘤的确诊、判断和治疗等方面。

从肿瘤的确诊角度来看,有一些肿瘤细胞本身依赖ECM的存在,而当ECM的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导致肿瘤细胞识别失败,从而对肿瘤的确诊带来困难;从肿瘤的治疗角度来看,则有一些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进一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期。

而当ECM在治疗过程中,如放射治疗或者化疗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则会对肿瘤细胞的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最后,在肿瘤研究领域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ECM 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研究显示,一些肿瘤细胞借助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的ECM,从而绕过正常的免疫防御机制,进一步侵袭和转移到远离原病灶的区域。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

的一 种酶类_ 1 。在研究降解 基底膜 胶原蛋 白酶 的实验 中, L o t t 及其 同事证 实 MMP - 2 能 降解 天然 Ⅳ型胶 原 , 从 而将 MMP - 2 称为 7 2 k i n Ⅳ型胶原酶[ 4 ] 。D a  ̄e s 等取病 人的肿 瘤组织样 品 做 实验 , 活性 MMP - 2量越多 , 则肺癌的临床侵袭性越强 _ 5 ] 。
Re l a t i o ns hi p b e t we e n ma t r i x me t a l l 0 p r 0 t e i n a s e s a nd t u mo r me t a s t a s i s
De n g Lu - c h a n .Zh o u L为其 提供足 够的 氧气 和营 养物 质, 因此新血管生成 对 恶性肿 瘤 的迅 速增殖 和侵袭 、 转 移起 到 关键 的作用 。新生血管 的形成包 括 : 毛 细血管 内皮 层下基 底膜
降解 、 内皮细胞迁 移和增 殖 、 新生 血 管形成 和新 的基底 膜形 成 等一系列过程 。MMP s 在 血管 形成 过程 中 , 对 基 底膜 降解 、 细 胞运 动和血管腔 的形成 起着 非 常重要 的作 用。MMP s 可 提 高 促血管生成因子如 VE G F、 b F G F 、 T GF -  ̄ 及 TG F - a的作用 。体 外 实验表明 : 在血 管形成 与 肿瘤 转移 的过程 中 , 血 管 内皮 细胞 与肿瘤 细胞均能分泌蛋 白水解酶 降解 E C M, 而 MMP - 2 参 与 了 膜降解 , 并在 内皮 细胞 表 面促使 局部胶 原 和层粘 蛋 白降解 [ 6 ] 。
8 0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 0 1 4 ; 3 6 ( 2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进展

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是浸润和转移。

临床上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浸润和转移途径,即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瘤内或瘤旁,最终导致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

最近的研究认为恶性肿瘤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有关。

其家族成员包括MMP-1、MMP-2、MMP-7、MMP-9和MMP-12等,其中以MMP-9及MMP-12的高表达最为常见;MMP-12的高表达有诱导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的淋巴转移。

然而MMP-12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最近的资料显示,在晚期恶性肿瘤组织中,尤其是受到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组织中检测到了这些因子的表达,且明显高于没有受到侵袭、转移的组织,提示这些因子有增加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性。

1MMP家族结构与生物学功能1.1MMP的家族结构MMP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其家族成员在基因结构上非常相似,主要包括5个功能不相同的结构域:(1)疏水信号肽序列;(2)前肽区,主要功能是对酶原的稳定起到一个保持作用,当前肽区被外源性的酶所切断后,MMPs酶原会被激活;(3)催化活性区,含有锌离子结合位点,在酶的催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富含脯氨酸的铰链区;(5)羧基末端区,与酶的底物特异性存在相关性。

Bar-Or等[1]1962年首次发现了第一种MMP,其家族中至少已发现23个成员。

Chen[2]研究证实,MMP是高度保守的依赖于锌离子的内切蛋白酶家族。

根据催化底物的不同MMP分为5类:Ⅰ型胶原酶(MMP-1、MMP-8、MMP-3),可以降解以Ⅰ型胶原为主的血管周围的细胞外基质;明胶酶又名Ⅳ型胶原酶(MMP-2、MMP-9),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主要结构蛋白Ⅳ型胶原;基质降解酶类(MMP-3、MMP-10、MMP-11);广泛底物酶(MMP-7、MMP-20、MMP-12);类膜基质蛋白酶(MMP-4、MMP-17、MMP-24、MT1-6MMP),能通过碳端的跨膜区域或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结合于细胞表面,降解明胶、纤维连接蛋白、蛋白聚糖等细胞外基质成分。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3 iI ¥ V  ̄ 的调 控 I
研究 表 明 MM s 性 的表 达 受 酶 原 合 成 、 原 P活 酶 活 化 和抑制 剂抑 制 三个 水 平 调控 。 M s的生物 合 MP 成 由其 基 因转 录率 所决 定 。许 录 , 中 , 长 因子和细 胞 因子等 活性介质 其 生
殖的速度。当细胞突变后 , 这一正常过程受到破坏 , 取而 带之 的是 非正 常 细 胞 无 序 的增 长 和 分化 , 些 某
调 节机 制受 到破坏 , 成大量 多余 细胞 , 形 即肿 瘤 。肿 瘤 细胞 能侵犯 破坏 周 围组织 细胞 , 还可 以发 生侵袭 、
酶( M . ) , M P1 等 主要降解 I Ⅱ、 3 、 Ⅲ型等多种类 型间 质胶 原 和蛋 白多糖 的核心 蛋 白 , 不能 降解 明胶 、 型 Ⅳ
白、 粘蛋 白、 层 弹性蛋 白和糖蛋 白 的蛋 白核 心 以及 Ⅳ
M ¥ MP 是一类 具 有
依 赖性 的 内源性 蛋 白水
解酶, 几乎能降解 除 多糖外 细 胞外 基 质 的所 有成 分 。 自 16 年 Go 92 rs等人 首先 发 现第 一 种 间质 胶原 酶 并 s
命 名为 M P 1至今在 M P家族 中至少 已发现 2 M -, M 5个
成员[ 2。M P 通 2 M ¥ 常在 中性 条件 下发 挥活 性 , c2 ] 有 a
参与时活性最大。其活’ 性受螯合剂抑制 , 但不受丝
氨酸、 半胱氨酸、 天冬氨酸蛋 白酶类抑制剂的影响。 用 cN D A预测 氨基 酸 序 列 , 明一 些 哺乳 动 物 M ¥ 表 MP
各种类型酶之间, 其结构具有高度 的恒定性。M P M¥
胶原 和细胞 外 基质 的其它 蛋 白成 分 。胶原 酶 以潜酶 原 方式合 成 。MM - 是成纤维 细胞 、 P1 巨噬细胞 、 皮 上 细胞 等 细胞来 源 的成 纤维 细胞 型胶原 酶 。而 MM - P8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是肿瘤学领域研究的重点。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关键性问题,这是因为只有侵袭和转移的肿瘤才具有严重的生命威胁。

了解,对我们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在进展的恶性肿瘤中,肿瘤细胞会从原发灶侵入周围组织,侵袭到周围的结构和组织,最终进入到淋巴系统或者血液循环系统中,形成远处转移。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 肿瘤细胞入侵肿瘤细胞的入侵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侵入周围组织的过程。

肿瘤细胞的入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首先,肿瘤细胞会与周围的基质和细胞结构发生粘附。

然后,肿瘤细胞通过吞噬和分解周围基质的方式,破坏周围的结构,向外移动。

2. 肿瘤细胞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关键步骤。

肿瘤细胞通过刺激周围的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的生长和形成,增加血液循环系统与肿瘤细胞的接触面积。

3. 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在未侵入淋巴系统的情况下,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远距离扩散。

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存活和侵入远端器官的能力是依赖于多种因素的,这些因素包括肿瘤细胞的大小、形态、表面特征和扩散过程中血液流的力学参数等等。

4. 肿瘤细胞移植肿瘤细胞的移植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到远处器官的转移过程。

肿瘤细胞的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首先,肿瘤细胞会进入到周围组织,并与周围的细胞结构发生粘附。

然后,肿瘤细胞通过吞噬和分解周围基质的方式,破坏周围的结构,向外移动。

最后,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到周围组织,并继续繁殖和生长。

二、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调控机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主要是由肿瘤细胞本身以及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调节的。

1. 肿瘤细胞相关的调控因素(1)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CAMs)是调节肿瘤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关键分子。

MMPs、uPA与非何杰金淋巴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MMPs、uPA与非何杰金淋巴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颜 彬 展 涛
牡 丹 江 17 1 ) 50 1
( 丹 江 医学 院病 理 教 研 室 黑 龙 江 牡
【 摘
Hale Waihona Puke 要 】 非何 杰金淋 巴瘤是一种侵袭性强 、 预后差的肿瘤 , 如何抑制肿瘤 细胞的侵袭转移是 当前重要 的研究课题 。基质金
属 蛋白酶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 胃癌 、 肠癌和肺癌等实体器官肿瘤中的促 进侵袭作 用 已被 较 多的研 究证 实, 但在淋 巴 造血 系统肿瘤 中的作用仍缺乏相关的研 究。部分类型 非何 杰金淋 巴瘤的侵 袭依赖 于基 质金属 蛋 白酶的参 与, 而尿 激酶型 纤
白, 可与 u A高亲和 力结合 。研究 表 明, P / P R作 用 系 P uA uA 统在恶性 肿瘤 降解宿 主组 织 的过程 中起 核心 作用 。然 而 , u A必须先与细胞 表面 的 u A P P R结 合才 能催化 纤溶 酶原转 变成纤溶酶 , 纤溶 酶再 直接或 间接地 激 活绝大 多数 MMP , s
解 作用 , 调 节 E M 动 态 平衡 最 重 要 的一 大 酶 系 。 是 C
2 MMP 、 I s u A s T MP 与 P
明 , j增生 的扁桃体 和 CM 阳性 的外周血 T细胞可 以表 达 I MMP一 , 9 但均无 M MP—l 一 一 、 2、 3的表达 ; 虽然这些淋巴细 胞表达 MM P一9使其 具备 一定 的移动能 力 , 体外 实验表 但
( MMP一 、 、 0、 1 , 型金 属 蛋 白酶 ( MP一1 一 3 一7 一l 一1 ) 膜 M 4、
MMP一 , 2 基质胶体外移 动实验证实肿瘤 细胞在 移动时可 以
成 、 胞 移 动 、 胞 生 长 、 白 酶 等 。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细 细 蛋 ( a i me lpo i ss MM s 几 乎 涉 及所 有 以 上功 能 , m tx tl r e ae, P ) r ao tn 是 与 肿瘤 侵 袭 转 移 关 系 最 密 切 的 蛋 白 酶 之 一日 。 一 1 肿 瘤 侵 袭 相 关 蛋 白酶

MMP-14蛋白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和作用

MMP-14蛋白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和作用

MMP-14蛋白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和作用谷倬宇;李思源;肖智伟;周婷;李军【摘要】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份胃癌组织(观察组)和20份正常胃组织(对照组,为经病理证实距肿块边缘5 cm 的正常组织)中MMP-1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MMP-14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MMP-14在胃癌不同 TNM 分期中的表达特点。

结果观察组胃癌组织中 MMP-14的表达阳性率为50.85%(30/59),对照组胃组织 MMP-14表达阳性率为5.00%(1/20),观察组 MMP-1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MMP-14的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与否及TNM 分期有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TNM 分期的进展 MMP-14蛋白表达上调,且有从细胞质向细胞膜转运的趋势。

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 MMP-14的高表达,有助于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MMP-14)protein in the human stomach carcinoma tissu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arcinoma invasiveness and metastasis.Methods TheMMP-14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59 cases of stomach carcinoma tissues (observation group)and 20 cases of normal stomach tissues (control group,the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fromthe tumor margin of 5 cm confirmed by pathology),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ly pathological parameters was analyzed.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MP-14 among various TNM stages of stom-ach carcinoma were also analyzed.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MMP-14expression was 50.85%(30/59)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0% (1/2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MP-14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degree,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degree,invasion depth,lymphatic invasion and TNM stage,which showing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1);the expression of MMP-14 protein was up-regulated and showed the transferring trend from cytoplasm to cellular membrane along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NM stage.Conclusion The overexpression of MMP-14 protein exists in stomach carcinoma tissues,which contributing to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stomach carcinoma cells.【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1364-1366)【关键词】胃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14;肿瘤浸润;肿瘤转移;免疫组织化学【作者】谷倬宇;李思源;肖智伟;周婷;李军【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 832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分别排在中国男性和女性的第3位和第4位[1-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肿瘤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健康问题。

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概念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简称MMPs)是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家族中最为重要的一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由至少28种蛋白酶组成,可分为六类:胶原酶、凝血酶、胶原凝血酶、金属蛋白酶、巨蛋白酶和依赖唾液腺激素的酶。

在这些肿瘤细胞中,MMPs被证明是最为关键的一类,因为它们参与了肿瘤原细胞周围的基质降解、转移和侵袭。

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功能是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来使细胞得以迁移和扩张。

在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过程中,细胞需要穿透细胞外基质,并通过周围的血管和组织发生连接来进行生长。

MMPs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周围的基质去除物,并降解并释放密附附在基质上的生长因子和激素,从而协调和控制肿瘤内部及其周围的细胞并激活转移过程。

同时,MMPs也可以加速肿瘤细胞的转移,使它们从原位开始向体内迁移。

当MMPs产生在细胞外基质中时,他们能够逐渐地降解和摧毁基质并降低细胞对周围基质的依赖。

这使得转移的肿瘤细胞可以在周围的血管和组织中生长并形成新的瘤块。

三、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转移中的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是肿瘤细胞穿透和摧毁周围基质的重要因素,是转移和侵袭的关键。

如果肿瘤细胞周围基质中的MMPs被抑制,肿瘤细胞则不能从原始位置向周围开展,这意味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将受到限制。

此外,抑制MMPs也可以减弱肿瘤血管和肿瘤细胞周围的基质。

这意味着,抑制MMPs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四、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是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它们能够促进肿瘤细胞从原位向新的位置发展,同时也是一个肿瘤在破坏自身周围基质过程中的重要推手。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介绍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介绍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介绍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简称MMPs)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水解酶,其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黏附性糖蛋白等。

MMPs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胚胎发育、伤口愈合、肿瘤侵袭等。

MMPs是一类由多种基因编码的锌离子依赖性内肽酶家族,根据其底物特异性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其中,一些MMPs主要参与降解ECM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如MMP-1、MMP-8和MMP-13等;而另一些则主要参与降解黏附性糖蛋白,如MMP-2和MMP-9等。

此外,还有一些MMPs具有更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可以降解多种类型的ECM成分。

MMPs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MMPs的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以保证ECM的稳态和组织的完整性。

然而,在病理状态下,MMPs的活性可能失控,导致ECM的过度降解和组织的破坏。

例如,在肿瘤侵袭过程中,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MMPs,降解ECM和基底膜,促进肿瘤的转移和侵袭。

此外,MMPs还参与了炎症反应、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等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MMPs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基因敲除、基因转录分析、蛋白质组学等方法,揭示了MMPs在生物体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例如,在一些癌症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些MMPs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联,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线索。

在临床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检测血清或组织中的MMPs水平,以及开发针对MMPs的治疗性抗体或抑制剂,来预测或治疗某些疾病。

总的来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水解酶。

它们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2 MM s P 与临床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
M s MP 具有 降解细胞外基质 的作用 ,TMP 是 MM s I s P 活性
的主要调节因子 ,因此 M s TM s MP — I P 平衡是维持 E M内环境 C 和完整性 的决定 凼素。在肿瘤进 展 中 E M 破坏 加剧是 MM s C P
成分后 ,激 发 其 他一 些 潜 在 的生 物活 性 参 与肿 瘤 的免 疫过
程 。
另一个为结构性 z 离子。 ( )铰链 区与类血红素结合蛋 白 n 3
区:铰链 区位于催化 区与类血红素结合蛋 白区之间,以一个二 硫键与类血红素结合蛋 白区末端氨基 酸残基 相连。 ( )跨膜 4 区:此区存在于 M MMP中。 T— 12 . MM s P 的活化 M s MP 存在方式有酶原型 、活化酶型及 与 组织抑制 凶子结合的复合物型。MMP 活化机制至今 常未完 全 s
11 M s . MP 的结构 ( )信号肽和前肽 区 :人类 M s 1 MP 中除 了 MMP一 4外均有一个信号肽序列 。( )催化 区:催 化区有 1 2 两个 z 离子结合区和至少 一个 c 离子结合区。两个 z n a n
离子结合 区 中,一个 为催化 性 z 离 子,位 于 活性 中心 内, n

TMP 平衡失控的结果 。肿瘤细胞与其所依赖 的细胞 外基 质 I s
阐明 ,较为公认的是蛋 白分解瀑布机制 ,现在研究较多 的膜型
M 1一 P激活 M T MM MP一 、MM 3激活 M 2 P一 MP一 9等 。而 MMP

之间相互作用 ,导致 细胞外基质代谢平衡的失调 ,从而引发细 胞的侵袭转移。人们发现 MMP 在胞外基质有效成分降解 的过 s 程 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 大量研究表 明,MMP 在 多种恶 s 性肿瘤中高表达 ,Ⅳ型胶原 酶为基 质金属蛋 白酶 家族 中的一 种 ,是一种依赖 z “的 内肤 酶,其 中 MM 2与 M n P一 MP一 9与

miR-9和MMP-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iR-9和MMP-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为 93 3%、52 5%和 80 3%、58 5%,截断值分别为 0 825 和 44 80 pg / ml。 结论 晚期 NSCLC 患者血清和组织中 miR⁃9 表达
量降低以及 MMP⁃14 水平升高与患者Ⅳ期、发生肺外转移和患者死亡有关,血清 miR⁃9 和 MMP⁃14 水平对于预测晚期 NSCLC
晚期 NSCLC 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
空腹取外周静脉血,4 ℃ 3 000 rpm 离心 10 min,取
上清, - 80 ℃ 保存。 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取材,用
保守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的小分子非编码 RNA,通
控 mRNA 转录后表达
[5]
。 前期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
1 3 1 组织和血液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次日清晨
软件发现,miR⁃9 存在与 MMP⁃14 靶向结合的互补序
吐尔逊江·艾力, 曹国磊, 陈慧芳, 唐 乐, 马荣辉, 佟玉珊, 罗 琴1
【 摘 要】 目的 检测微小 RNA⁃9( miR⁃9)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血清和
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 76 例晚期( Ⅲb ~ Ⅳ期) NSCLC 患者的血液样本和肿瘤
miR⁃9 and MMP⁃14 ( r = -0 399, P<0 001) .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MMP⁃14 in tumor tissues of NSCLC patients was 65 79%
(50 / 76) , and miR⁃9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MP⁃14 tissu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MMP⁃14 tissues ( P<0 05) .

细胞外基质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机制

细胞外基质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机制

细胞外基质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机制在人类的身体里,基本上除了细胞本身以外,还有一个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空间,被称为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弹性纤维蛋白、骨架蛋白以及各种蛋白质分泌物,这些物质分别形成了各种组织和器官。

然而,当细胞外基质发生一些异常的变化时,将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肿瘤。

多年来,学者们不断探索细胞外基质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

现在,我们将通过本文详细介绍这个问题。

一、细胞外基质对肿瘤的影响细胞外基质散发的信号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

前线性生长因子、胶原蛋白、人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细胞膜型受体,都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产生有关。

1.1 信号传导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外基质的重建和骨架蛋白的变性来适应细胞外基质的逆境,并通过收缩纤维的构成来获得运动能力。

当肿瘤细胞收缩细胞外纤维时,收缩纤维的时空分布将改变下一次构成的基质结构。

这种信号传导机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领先于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使其能够在逆境中生存并适应环境。

1.2 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对于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有诱导性影响,细胞黏附蛋白和胶原蛋白在细胞黏附和抗肿瘤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细胞黏附生物循环不足或黏附不足,从而使细胞成为自由细胞并发起侵袭性的肿瘤行为。

1.3 迁移与转移除了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积极作用,细胞外基质对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转移亦有重要作用。

人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种负责蛋白质分解的酶,可参与肿瘤转移过程。

MMPs可以剪断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质,使细胞脱离原来的位置,并通过毛细管和淋巴细胞进入新的位置。

同时,MMPs也可以影响肿瘤的细胞外基质骨架结构,从而影响其转移能力。

二、肿瘤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2.1 细胞外基质去除当肿瘤细胞向血液和淋巴输送时,其需要通过游离在细胞外基质上的分子。

肿瘤细胞通过释放多种酶来影响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组成,从而生成并加速进入血液和淋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脑肿瘤健袭转移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脑肿瘤健袭转移的关系
维普资讯
l 8・ 3

浙 江刨 伤 外 科 2 0 0 2年 4月 第 7卷 第 2期 Z J J Ta m t ,p f 2Ⅷ 7 '. H r aiA r20 u c i h 2 o
综述 ・
基质金属蛋 白酶及其抑制剂 与脑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1 P结 构 性 质 : . MM MMP来 自癌 细 胞 形 成 等 生 理 过 程 是 有 利 的 ,但在 肿 瘤 侵 反 应 ( T- C , 原 位 杂 交 等 方 法 。 R P R) 或 宿 主 间 质 中 的 成 纤 维 细 胞 和 巨 噬 细 袭 转 移 中 MM 活 性 的 增 强 则 给 机 体 带 Tuhy ̄ 为 R - C P sci a T P R是 最 好 的方 法 。 胞, 是锌 依 赖 性 内肽 酶 . 以无 活 性 的 酶 原 来致 命 后果 。MMP 有 其 共有 的特 性 功 s 形 式 分 泌 ,通 过 某 种 结 构 的 变 化 或 有 限 能 H () 化 机 制 依 赖 于 含锌 离 子 的 活 : 1催 盒置 基 质 蛋 白 酶组 织抑 科剂 ( I TMPI
实 现 而 MMP ( t xme l p e m e 原 链 的非 螺 旋 区 , 力蛋 白 , 维 连 接 素 T F I、 瘤坏 死 因子 T F , smm r t l wt l s 1 i ao i 弹 纤 G- 肿  ̄ N 上皮 生 长 与 T MP I s (s e ts iu i ii r n bt h o o 及 层牯 连蛋 白如 M 一 , P l。近 来 因 子 E F等 在 不 同 种 类 细 胞 中 可 诱 导 f MP 3 MM — O G
许臻 综述 刘 伟 国 审校
细胞 外基 质(C 在 维持 正常 组织 胶 原 .即 基 底 膜 ,根 据 分 子 量 不 同 , E M) 分 的恶性 行 为 还 有 争论 。MM P的 调节 在 转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摘要】目前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生物学特征,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临床统计,有80%以上的肿瘤病人死于侵袭和转移⑴。

若没有侵袭和转移的发生,预后一般较好。

因此, 对肿瘤侵袭转移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肿瘤侵袭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帮助和依据,正成为目前抗癌治疗研究的热点。

肿瘤的侵袭及远处转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过程,与肿瘤细胞穿破细胞外基质(extraeellullaniatrix, ECM)屏障、血管壁基膜及进入宿主微环等过程密切相关【%大量实验证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强弱与其诱导产生的蛋白酶降解ECM 及基膜的能力密切相关,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则是其最重要的一组蛋白酶[“】,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肿瘤侵袭转移MMP-14 ECM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

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运动时会遇到一系列的屏障,肿瘤细胞单靠自身运动能力是不能克服这些屏障的,需要依赖于某些能降解基质和基底膜成分的酶的共同作用冈。

ECM和基底膜的降解及破坏是肿瘤转移多阶段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恶性肿瘤对这些结构的破坏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MMPs是自然界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一类酶,其广泛分布于植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是ECM降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酶,几乎能降解ECM的所有成分[刃。

它们是一组锌离子依赖性肽链内切酶,大小各异,底物不尽相同,能裂解维系蛋白结构的肽链,主要参与结缔组织的降解。

根据底物的特异性,序列的相似性及区域组成,脊椎动物的MMPs可分为六个亚群:(1)胶原酶:MMp — 1、MMp — 8、MMP 一13、MMp — 185,此类酶的主要特征为能够分解间质I、n、m型胶原,同时也可消化其它一些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及非ECM 分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前列腺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前列腺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
解 是 转 移 多 阶段 过 程 中 的 重 要 步 骤 。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 a i m tx r
2 M s MP 与前列腺癌侵袭及转移
, s m tlp0 iae , P ) ea0rln ssMM s 在该过程 中起重 要作 用 , 降解 E M l e 是 C 2 1 MMP 在 前 列 腺 癌 中 的 表 达
1 1 降 解 基 膜 和 细 胞外 基 质 ,
TMP1 I 一 在肿瘤上皮组织及其周边基质细胞 中低表达或不表达 , M 一、 P9的表达 随格里 森积 分增加 有 1个增 加 的趋 势 。 MP2 MM - 王医术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 正常前列腺组织 5例
中 , P7和 MMP9 不 表 达 或 微 量 表 达 ,4例 前 列 腺 癌 中 MM 一 - 3
的蛋 白水平及 m N R A水平的表达, 但在 低侵袭性 的 L C P细胞 Na 和破坏 中起 重要 作 用。金 属 酶组 织 抑 制剂 (i u n iiro 株 中 , T 一 P 蛋 白表 达 阴 性 , R A 水 平 也 很 低 。Bem r tseih t f s bo M 1MM s m N rh e m tl 0 iae ,I P ) 其 内源性抑制 剂 。通 常情况 下 , ea叩rt nssTM s 是 l e 组 等 对 4 0例 P a切 除 术后 的 标 本 以免 疫 组 化 方 法 检 测 MM 一 C P 织 中 MMP 与 TMP 之间保持 着相对平衡状 态 , s I s 在肿 瘤侵袭 转 2 MM - TM 一、I 一。结果表 明 , 、 P9和 I P 1TMP2 与正常 前列腺组 织相 移过程中 , 这一平衡被打破 ,M s I P 增高 , MP!TM s 趋向于 B 和 比, P9在肿瘤细胞 和肿瘤 内及周 边 的基质 细胞中高表 达 , M MM - E M降解 , C 失去可调控性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人类黑色素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人类黑色素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尹 利 华
( 怀化 医专 医学检验 系,湖南 怀化 480 ) 100
[ 摘 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 类 黑 色 素 瘤 的 侵 袭 和 转 移 是 导 致 患 者 死 亡 的 主 要 原 因 ,近 年 来 研 究 认 为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M s M P )是 引起 黑 色素 瘤 侵 袭 和 转 移 的 主 要 因素 之 一 。本 文就 其 生 物 学 特 性及 近年 来 在人 类 黑 色素 瘤侵 袭 和 转 移 中
徙 的方 向和速度 以及 迁 徙 细 胞 未来 的分 化 趋 势 …。 基质 金 属 蛋 白 酶 ( a i m tl rtnss MP ) m tx e lpo i e ,M s r ao e a
M s MP 的家 族 成 员 具 有 相 似 的结 构 ,一 般 由 5 个 功能 不 同的结 构域 组 成 : ( )疏 水 信 号 肽 序列 ; 1 ( )前 肽 区。主要 作用 是保 持 酶原 的稳定 ,当该 区 2
为三 大类 :( )间质胶 原酶 催化 工、 Ⅱ、 Ⅲ型 胶原 1
激活 和组 织基 质金 属蛋 白酶 抑制 剂 ( i u hb o Ts eI iir s n t
o M t l rtnss I P )抑 制 三个 水 平 的 调 控 f e l po iae ,TM S ao e 才具 有生 物活 性 。
细胞 外 ,本身 并无 生物 活性 ,需 经转 录调 节 、酶原
素_ ,因而 成 为 近 年 来 肿 瘤 侵 袭 和转 移 的 研 究 重 2 ]
点。
1 MMP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s
M s MP 属于 1 1型跨 膜蛋 白酶 超家族 , 目前 已分 离鉴 别 出 2 成员 ,编 号分别 为 M 1 03,由 0个 MP —2 _ J 于需 要 C 2 a 和 z 作 为辅助 因子 而得名 。MM s n P 分

机制金属蛋白酶14 -回复

机制金属蛋白酶14 -回复

机制金属蛋白酶14 -回复什么是机制金属蛋白酶14?机制金属蛋白酶14(MMP-14)是一种酶类蛋白分子,属于金属蛋白酶家族。

它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MMP-14通常被称为MMP-14蛋白酶,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步骤一:MMP-14的结构和功能MMP-14是一种具有金属离子结合位点的蛋白酶,其活性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通常是锌)。

它的结构由一个信号肽、一个膜锚域、一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域和一个纤维连接区域组成。

信号肽位于蛋白酶的N端,可以将MMP-14定位到细胞膜上。

膜锚域将MMP-14固定在细胞膜上,使其具有膜结合功能。

半胱氨酸蛋白酶域是MMP-14的主要功能区域,包含有金属离子结合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

纤维连接区域是连接半胱氨酸蛋白酶域和膜锚域的一段多肽链。

MMP-14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降解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参与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

此外,MMP-14还参与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迁移,以及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

因此,MMP-14在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均发挥重要作用。

步骤二:MMP-14在疾病中的作用MMP-14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肿瘤血管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恶性肿瘤特征,也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环节。

MMP-14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了肿瘤血管的形成和内皮前体细胞的迁移,从而影响恶性肿瘤的发展。

因此,MMP-14成为潜在的抗肿瘤治疗靶点。

此外,MMP-14在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疾病中,MMP-14参与了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和组织损伤的发生。

因此,抑制MMP-14的活性有望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新策略。

步骤三:抑制MMP-14活性的方法由于MMP-14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抑制其活性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焦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经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主要死亡原因。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MMP-14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的癌细胞质,阳性着色的肿瘤细胞质多呈弥漫分布。MMP一14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虽有表达,但表达量很低,而在乳腺癌中表达则明显升高[22 23]。姚广玉、杨名添研究发现[24]MMP一14蛋白随着乳腺肿瘤直径的增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在I期、Ⅱ期和Ⅲ期乳腺癌中,MMP-14蛋白的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分期越晚,阳性率越高(P<0.05),由此可见,MMP-14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呈正相关。
在正常稳定状态下,组织中MMP的表达量极少,而在炎性细胞因子、激素、生长因子刺激和细胞转化过程中其表达量明显升高。此过程涉及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炎症、胚胎发生、血管形成、肿瘤侵袭转移等。其中MMP在肿瘤侵袭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一般认为,其主要作用包括:①肿瘤的发生。MMP分解健康组织的基质成分,使肿瘤增殖;②肿瘤的侵袭及转移,MMP导致组织结构松弛,使癌细胞转移。组织的自我分解也促使MMP释放,从而进一步引起肿瘤增殖;③血管生成。在ECM降解的同时,MMP有助于为新生血管的生长提供空间。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层下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新生血管形成和新的基底膜形成等一系列过程;④调节细胞黏附:肿瘤细胞之间及与宿主细胞之间的黏附在肿瘤侵袭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⑤激活具有潜在活性的蛋白质:研究表明MMP能激活两类具有潜在活性的蛋白质,即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层粘连蛋白一5,二者在吸引炎症细胞及自发刺激肿瘤细胞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摘要】目前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生物学特征,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临床统计,有80%以上的肿瘤病人死于侵袭和转移[1]。若没有侵袭和转移的发生,预后一般较好。因此,对肿瘤侵袭转移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肿瘤侵袭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帮助和依据,正成为目前抗癌治疗研究的热点。肿瘤的侵袭及远处转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过程,与肿瘤细胞穿破细胞外基质(extraeellullamatrix,ECM)屏障、血管壁基膜及进入宿主微环等过程密切相关[2]。大量实验证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强弱与其诱导产生的蛋白酶降解ECM及基膜的能力密切相关,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则是其最重要的一组蛋白酶[3-4],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7],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及RT一PCR方法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一14在胃癌组织及胃周正常粘膜的表达进行了研究[14]发现MMP-14表达集中在肿瘤侵袭生长的边缘区,以瘤细胞为主,胞质分布,少数基质细胞亦表达。MMP-14在正常胃组织不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显著表达。MMP一14的表达高低与胃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也成正相关,MMP一14蛋白表达在胃癌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两组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MMP一14参与了胃癌的直接浸润和淋巴结转移,MMP一14基因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胃癌的生物学行为。MMP一2、MMP一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这可能与MMP一14能活化MMP一2有关,提示MMP-14、MMP-2基因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相关,能反映胃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可望作为新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利用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胃癌中MMP-2、MMP-14的表达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肿转移的第一屏障。肿瘤包膜较为完整的病例,MMP-14蛋白表达的机会下降。这一过程推测可能与以下三方面有关:(l)对肿瘤生长方式的调节。MMP-14通过对ECM的破坏使肿瘤浸润性生长。(2)对萎缩组织纤维化过程的调节。MMP一14对I型胶原的破坏可能阻断了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作用而导致肿瘤周围难以形成完整的包膜。(3)对肿瘤血管的调节作用。迅速增生的肿瘤血管可能造成包膜早期被突破,MMP一14能够加速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延续。
MMP-1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20]。MMP-14的表达则与性别、门静脉癌栓、AFP及肿瘤包膜有关。MMP一14的表达机会与性别水平亦有一定关系,除样本含量较少、由于肝癌本身的发病特点导致男女患病情况分布不均外,尚应考虑男女性患者ECM的生理性差别。另一方面,MMP一14与AFP的关联也可推测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MMP一14高表达的组织中基质屏障被削弱,从而有可能引起甲胎蛋白释放入循环并被检测到的可能性增加。
【关键词】肿瘤侵袭转移MMP-14ECM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运动时会遇到一系列的屏障,肿瘤细胞单靠自身运动能力是不能克服这些屏障的,需要依赖于某些能降解基质和基底膜成分的酶的共同作用[8]。ECM和基底膜的降解及破坏是肿瘤转移多阶段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恶性肿瘤对这些结构的破坏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MMPs是自然界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一类酶,其广泛分布于植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是ECM降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酶,几乎能降解ECM的所有成分[9]。它们是一组锌离子依赖性肽链内切酶,大小各异,底物不尽相同,能裂解维系蛋白结构的肽链,主要参与结缔组织的降解。根据底物的特异性,序列的相似性及区域组成,脊椎动物的MMPs可分为六个亚群:(1)胶原酶:MMp一1、MMp一8、MMP一13、MMp一185,此类酶的主要特征为能够分解间质I、n、m型胶原,同时也可消化其它一些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及非ECM分子。(2)明胶酶:MMP一2及MMP一9,它们可以消化非天然的胶原、明胶。这两种酶在它们的催化区域存在有三段重复n型纤拈蛋白区,它可结合明胶、胶原和层粘连蛋白。(3)间质溶解素:MMP一3及MMP一10都有相似的底物,但MMP一3的蛋白溶解效率要高于MMP一10。除了消化ECM成分外,MMP一3可活化多种MMP的前体,而且它对于部分活化的前MMP一1转变为全活性的MMP一1是非常重要的。(4)基质溶解素:基质MMP一7及MMP一26,基质溶解素的特点是血凝素结合区的缺失。MMP一7除了分解ECM成分外,还作用于细胞表面的一些分子,如前a一防御素、Fas一配体、前肿瘤坏死因子(TNF-一a)、表皮钙钻附素。MMP一26同样也分解一定数量的ECM成分。(5)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MMP)::MTI一MMP(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一1,MMP一14)、MT2一MMP(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一2,MMP一15)、MT3一MMP(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一3,MMP一16)、MT4-MMP(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一4,MMP一17)。这些酶同样也可消化ECM成分。MTI一MMP(MMP14)是最典型的成员之一,它的表达与许多细胞及生理病理过程相关[10]。MTI一MMP对ECM组成有着广泛的识别域,包括I和Ⅱ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玻璃连接蛋白、层素、纤维蛋白和蛋白多糖[11]然而,除了ECM组成成分以外,它还有更广泛的作用底物,包括CD44[12],av整合素前体[13]和转谷氨酞胺酶,它与整合素相连参与avb8。介导的TGF一B的激活并且MTI一MMP具有消化Ⅰ、Ⅱ、Ⅲ型胶原的活性。MTI一MMP缺失的小鼠出生后可由于缺乏胶原溶解活性而表现为骨骼发育的异常。MTI一MMP同时在血管生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6)其他MMP:还有七种MMP未被列入以上分类。MMP-12,MMP-19,MMP-20,MMP-22,MMP-23,MMP-28.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一个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黏附;(2)肿瘤细胞释放或诱导释放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3)降解区域肿瘤细胞在趋化因子引导下迁移。完善的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可以限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在组织学上,基底膜完整性的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侵袭开始的一个标志。肿瘤细胞合成及分泌大量基质降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是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重要步骤。MMP是ECM降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酶。
MMP-14具有MMPS家族的基本基因结构:信号肽区域,前肽区域,催化区域,血红素结合蛋白区域。此外它具有三个独特区域:(l)在前肽区及催化区之间有一个含弗林蛋白酶识别部位(RXKR)的结构区。(2)在催化区域有一个含8个氨基酸的序列,其功能目前尚未明确。(3)C末端的疏水跨膜区,该结构使其锚于细胞膜上,也因此而得名。目前对于MMPs家族的染色体定位基本明确125],大部分MMPS丛集于11号染色体上,而MTS一MMP的染色体定位较分散,例如MMP-14位于14qll,而MMP-15位于16ql3。MMP-2、MMp一15蛋白表达部位虽然常一致,但二者染色体定位却不靠近,然而MMP-15与MMP一2却共同位于16号染色体上,还是否存在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MMP-14本身以酶原形式合成,经氟林蛋白酶样蛋白水解酶识别RXKR后酶解活化,然后分泌至细胞外而表露于细胞膜上。MTS一MMP的最主要生物学特征是它能激活MMp一2,故转移酶/MTs一MMP/MMP酶链激活系统可能成为酶原激活水平上调控ECM降解的新途径,但其激活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三分子复合物学说[15]特别受到重视,即表达于细胞膜上的MT-MMP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活化,似细胞膜受体一样结合TIMP一2的N末端,然后该复合体再以受体形式结合MMP2形成MT-MMP/TIMP一2/MPS三分子复合物。除了激活MMP一2外,最近研究还认为[16]MMp-14能激活胶原酶Ⅲ,且能直接降解多种ECM成分,如报道[17]可降解纤维连接蛋白、键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Hiraoka[18]报道MMP-14可作为细胞周纤维蛋白溶酶调节新血管的形成,而Belien[19]尚报道MMP-14可消化中枢神经系统髓磷脂抑制蛋白,参与神经胶质瘤的转移。
门静脉癌栓是导致肝癌复发转移、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合并门静脉癌栓导致肝癌患者肝内肿瘤播散和血行转移的机会显著增加,并使得切除率下降、肝内亚临床病灶潜伏的机会增加,从而造成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率升高。同时,门静脉癌栓还导致患者的肝功能恶化,与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衰竭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升,是评价肝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MMP-1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的发生呈正相关,这表明MMP一14则可能通过促使门静脉癌栓生成和进展而进一步增加患者复发转移的机会。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21],MMP一14介导的MMP一2活化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并破坏血管内膜完整性,从而有利于肿瘤性栓子附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