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生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端午粽》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课本及教案准备。
2.学生课桌椅、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准备。
3.准备涂鸦板、图片、生活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入课文《端午粽》。
2.带领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端午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理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感悟。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小短文或对话表达。
2.鼓励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发表创作成果。
第五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简要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端午粽》。
2.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端午粽》的浓厚兴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得以深入领会。
但在朗读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一些学生需要加强,未来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文理解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蕴。
《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
《端午粽》说课稿《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粽》说课稿篇1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教师反思: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
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
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设计思考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主要目标中班(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年龄段序号活动内容主要涉及领域组织形式中班1、屈原的故事语言集体2、童谣《拍手歌》语言分组3、观看赛龙舟社会集体4、美丽的龙舟艺术集体5、龙舟竞赛健康集体6、我爱吃粽子科学集体7、端午节亲子活动综合年级组活动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依据:本课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端午粽》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本课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粽子吃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来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基于综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结合。
同时我还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等方面的积累。
让学生多认中国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本课时,我努力把握好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感受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课文长句子的节奏、韵律和意味来。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表达的感情来朗读好课文。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和理解。
2.学习《端午粽》这篇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粽》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端午粽》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学习节日文化知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故事书等。
3.材料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粽子制作的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出《端午粽》这个故事。
2.学习:让学生认真阅读《端午粽》,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寓意。
4.练习:布置阅读《端午粽》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3.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4.总结:让学生分享制作粽子的过程,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5.课堂表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端午粽》故事,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
3.课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感悟。
七、拓展延伸1.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粽子制作活动,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这堂教学活动。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端午粽》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叶、米、真”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聊聊喜欢吃的粽子。
师:同学们,你吃过粽子吗?你最喜欢吃什么粽子?预设1:肉粽。
预设2:蛋黄粽。
预设3:红豆粽。
预设4:红枣粽。
师:是呀,我们都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这篇课文吧!2.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板书:端午粽)设计意图:通过聊学生们喜欢吃的粽子活跃气氛,拉进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3)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诵读课文。
3.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真有感情!为了更好地了解端午棕,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学会吧。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 zòng mǐ dòu ròu粽子糯米红豆鲜肉② jiān zǒng fēn duān jié中间总会十分端午节③ dài zhī jù niàn带回知道据说纪念(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预设:形声字识字、加一加识字、部首识字、看图识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端午粽》。
文章详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粽子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粽子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粽子的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端午粽》,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3. 精读课文(1)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解释字词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3)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4.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5. 小结拓展(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端午粽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粽子的制作过程:选料、泡米、包粽子、煮粽子粽子的种类: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端午粽。
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表。
(2)端午粽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有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多种口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课设计【教材剖析】《端午粽》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开朗,平常易懂,特别合适小孩阅读。
课文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并说了然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写出了端午节外婆期望家人聚会的画面;第2、3 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第 4 自然段指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本篇课文体现出一幅节日时期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感觉到“浓浓的亲情”。
【教课目的】1.会认读本课 13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课要点】会认读本课 13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教课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课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一、情境入,揭露1.多媒体件播放,展现端午丰富多彩的俗活。
(1)生共同欣,感觉端午的日氛围。
(2):一在端午其中国的日里,人都会做什么?1:我家人会煮美味甜美的粽子吃。
2:我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3:有一些地方端午舟活⋯⋯(3)教追:端午,家家都有包粽子的俗。
孩子,你喜吃粽子?和大家一,你都吃哪些滋味的粽子?:水果粽、豆沙粽、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露。
同学了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必定都很喜吃粽子,我就走《端午粽》,来共同品尝一下文中的粽子是什么滋味的。
二、初文,生1.自由朗文。
(1)教提出朗要求:准字音,把句子通、流畅。
(2)学生依照要求自由朗,教巡学情,及正字音。
2.学生生字。
(1)用自己喜的方式圈画出本的生字。
(2)借助拼音,频频拼圈画的生字;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正确的字音,并谈谈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老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听说、纪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粽》。
全文围绕端午节的粽子展开,描述了粽子的制作、形状、味道以及节日氛围。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文化背景介绍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课文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文化背景介绍: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糯米、枣、豆沙、香、煮熟、屈原、爱国等。
3. 课文重点句子: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见课本;(2)见课本;(3)开放性题目,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幼儿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1、彩纸、绳子、软陶2、塑料盒、纸盘3、手工制作工具、辅助材料4、粽子实物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粽子,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引出端午节。
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粽子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呢?你们吃过吗?(2)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吃粽子的感受吗?(3)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红糖后更好吃了!2、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节粽子,其实都是经过每个食品工人的包装而成的。
而我们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来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讨论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师手工制作包粽子,请幼儿仔细观看!4、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
手工制作时注意动作放慢,难点之处要多讲几次。
(1)教师为幼儿分组,幼儿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详细步骤再次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制作。
5、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6、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亲手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
(2)减一减。
(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真字最后一横要长。
豆的第一横要短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你今天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
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
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板书设计10.端午粽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粽子各式各样花样多热爱思念。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端午粽》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1.会认“端、粽”等13个生字,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认识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掀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识两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3.揭示课文题目并板书。
(板书:10 端午粽)4.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
端duān午wǔ节jié粽zòng子zi 竹zhú叶yè大dà米mǐ真zhēn是shì十shí分fēn红hóng豆dòu总zǒng会huì知zhī道dào据jù说shuō纪jì念niàn你认识这些词语吗?自己试着读一下。
3.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两遍。
4.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5.生字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粽子的知识。
7.本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粽子的知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以及粽子的纪念意义。
(板书:样子味道来历)8.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样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花样: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传统文化节日》中的《端午粽》一文。
文章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特色食品粽子,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粽子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粽子文化。
难点: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粽子实物、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粽子实物,引导学生说出粽子与哪个节日有关。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理解生词。
(3)教师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 精讲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
(2)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习俗和粽子文化有哪些特点?5. 课堂小结6.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并反馈练习情况。
7.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端午粽端午节:来历、习俗粽子文化:制作、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短文。
2. 答案:(1)略。
(2)例文:端午节到了,妈妈带我去市场上买粽子。
粽子的种类有很多,有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
我最喜欢吃豆沙粽,因为它又甜又糯。
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会赛龙舟、挂艾叶、吃粽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容。
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说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说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精神,那么有精神的小朋友肯定也很聪明。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
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
”预设:粽子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将谜底揭晓了。
说到粽子,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二、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吃外婆做的粽子,尤其是外婆做的粽子。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端午粽》,看看稳重的小朋友喜欢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说板书课题:10、端午粽(引导小朋友一起说板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要求:读出声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复习生字。
师范读。
“想想文中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三、再读课文,探讨研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说一说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候吃粽子的,文中哪里体现出来了。
预设:端午节。
总会:一直,总是的意思用“一到……总会”造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外婆做了什么样的粽子等着我们回去在文中找一找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找出句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3)教师结合,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快乐的端午节》端午粽公开课教案篇8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收集本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气氛。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塞龙舟》歌曲,收集有关端午的古诗句。
2、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同学们,在这些节日中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端午粽》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内容,是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
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的事由,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旨在让学生初步接触状物描写类的文章,并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教学目标:1.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结合图文、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及节日习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1.看美食,猜节日。
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吃货,猜节日。
游戏规则:眼睛看图,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
“小汤圆,圆又圆;吃月饼,赏明月。
”元宵节,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反过来考考大家,端午节,吃什么?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端午粽1.自由朗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填字,不漏字。
2.思考: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1)出示第4段内容。
(2)认识屈原。
(三)精读课文,品味端午粽1.文中的小作者是如何过端午节的?(1)出示第一段内容: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2)通过“盼”字你读到了什么?(外婆特别想念我们,希望我们早点回家)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谁能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定要读出“外婆盼望团聚”的心情。
(3)照样子,写句子。
一到......总会......一到春节,妈妈总会。
2.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画出相关语句。
(1)出示第二段内容。
(2)积累叠字形容词短语。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粽子的?作者是由外表——里面——中间这样的顺序描写了粽子,你可以向小作者那样细心观察写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吗?(4)重点理解“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端午粽》优秀教案
10端午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
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
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
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1.猜谜语。
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谜底:()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2.读一读,连一连。
粽zǒng
总duān
端zòng
间ròu
肉niàn
念jiān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练习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
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2)"真"字中间有三横。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4.比一比,写一写。
午节
5.一字组多词。
真()()
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
(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
(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6.下列哪些是端午节的习俗?()
A.贴对联
B.吃粽子
C.吃饺子
D.赛龙舟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
(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清香,又黏又甜)
(3)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及粽子的味道。
)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又讲了什么。
(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
(2)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3)读第三句话,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婆的善良)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外婆包的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
8.外婆包的粽子有()。
A.红豆粽
B.香菇粽
C.牛肉粽
D.鲜肉粽
E.红枣粽
F.红糖粽四、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
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9.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去收集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
10.将下面传统节日与对应的时间连起来。
重阳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八月十五
中秋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九月初九
[教学板书]
端午粽包:箬竹叶糯米红枣
端午粽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不少。
第一课时我主要教学生字词,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为下节课的课文理解作好铺垫。
在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而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
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及其中包含的感情,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因为这一节日同学们都有过体验,所以让同学们自由讨论非常重要。
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更加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