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油田开发调整 姜汉桥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目标——提高油气经济采收率
对油藏中发生的各种变化,从开采的角度进 行评价,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意义——对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石油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
地位——油田开发决策,经营,管理
石油大学 5
绪
论
业务领域——开发前期,投产期,开采期
探井评价 油藏评价 开发规划 油田投产
石油大学 3
绪
论
特点 -●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技术学科
综合分析油藏地质,油藏物理,地球物 理(测井,物探等),渗流力学,采油工程等 方面成果,以及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中发 生物理化学变化进行评价,预测,提出相应的 调整措施.
●具有整体性,连续性,长期性
石油大学 4
绪
论
对象——含油气的地层(间接研究)
石油大学 15
一,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
●闭合面积-含油面积及与外界连通状况 ●储层岩石物性-k, Φ, S, 粘土矿物,润湿性 ——建立地质模型,为建立油田开发 ●流体物性-ρ,μ,p,含蜡,胶质,组分
3,储量估算-油田建设规模
●油,气储量,凝析油,气储量
过程模型作准备
石油大学 8
绪
论
开始阶段
发展初期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s) 第二阶段(20世纪30-40's) 第三阶段(20世纪40-50's)
第四阶段(60's-20世纪末) 现代化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1世纪初——) 高新技术发展阶段
石油大学 9
绪
论
进入8逐步向难开 发的地下资源,油气资源开采的技术难 度,投资额度和分险程度日益增高.因 此,油藏工程已发展为整个油区制定及实 施某种优化的油藏管理经营策略.
油藏工程原理设计习题答案(姜汉桥)
含水饱和度 油相渗透率 水相渗透率
0.1
1
0
0.15 0.84 0.01
0.2 0.68 0.02
0.25 0.52 0.04
0.3 0.373 0.07
0.35 0.293 0.12
0.4 0.21 0.169
0.45 0.148 0.226
0.5
0.1
0.3
0.55 0.061 0.376
0.6 0.023 0.476
注采井数比。 答:注意不要只画出基本的单元,应该画出井网的趋势特征,再则注意注采井数比和油水井数比的区别。 13. 在油田开发设计中,曾划分出两套开发层系,地层的特征是非均质结构,并含有很多小层和透镜体。
通过对储集层的实验室水驱油过程研究,确定第一和第二套层系的驱油效率系数分别为Ed1=0.7;Ed2=0.6, 在作小层平面图的基础上对油田的含油区布了不同井网,求出了第一、第二套层系的波及系数Ev1和Ev2与相 应的井网密度fwe1和fwe2之间的关系曲线,该曲线是线性的,关系式为:
水饱和度,1 减最大含水饱和度即残余油饱和度。
相对渗透率 含水率
含水上升率
1 0.8 0.6 0.4 0.2
0 0
相对渗透率曲线
0.2
0.4
0.6
水饱和度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0.8
0
5
4 含水率
3 含水上升率
2
1
0.2
0.4
0.6
含水饱和度
0 0.8
2)利用分流量方程求出含水率,采用数值方法求出含水上升率。 3) 采用从束缚水饱和度做切线的方法确定前沿饱和度和油水两相共同流动区域的平均含水饱和度。对应 确定出相应的前沿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
井网与注水方式姜汉桥油藏工程讲课文档
12 第十二页,共71页。
根据注水井所处位置,边缘注水分为以下三种:
❖不能很好地适应油层的非均质性,对于平面非均质性强的油田,注水效率低;
❖注水井间干扰大,使吸水能力大幅度降低;
❖行列注水方式是多排开采,中间井排由于受到第一排井的遮挡作用,注水受效程度明显变差; ❖在注水井排两侧的开发区内,油层压力不总是一致,其地质条件也不相同,因此有可能出现
区间不平衡,增加平面矛盾。 (南涝北旱)
343-33440N-888
32N8
34NB6
3377N-99 37-510
37-8
36-8 37N7 37-7
36NB6 36N-44
202N0-1381281N22B01-1-1516082222N22N2B2-1N1366136162232NN914242-432-1414-4521423N5N12922526-6N5-0338211622N21622N171N072288N-110028-5092289-28-79-53300063N-3080-5830137N03-516-506323-23N066
7第七页,共71页。
1.早期注水
定义:在油田投产的同时进行注水,或油藏压力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 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
注水时间:如地饱压差较大时,可能保持弹性驱动较长时间,故注水时间不是一个绝 对的概念。 优点:原油性质不变(不脱气)、压力较稳定、油水两相渗流,机理清楚、油井产能高, 可形成自喷、采油速度高; 缺点:投资大,回收期长
油藏工程基础
2. 基础井网的部署要求
(1) 要考虑到将来不同层系井网的相互配合和综合利用。
(2) 在实施上要分步进行,基础井网钻完后,暂不射孔, 及时进行油层对比,搞清地质情况,掌握其他油层特点。必 要时,修改和调整原定方案。然后再对基础井网射孔投产。
第二节 油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1.油(气藏)的表征参数
第一节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三、油田正式投入开发
1. 基础井网的主要任务
详探井的密度为 1—2km2/口
( 1)合理开发主力油层,建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 (2)兼探开发区的其他油层,搞清这些油层的分布状况、 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开发井网。 物理性质和非均质特点。
[3] 苏尔古切夫. 二、三次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北京:石油工业 出版社,1993
[4] 万仁溥. 现代完井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第一节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合理的开发程序: 把从油田勘探到投入开发的过程分成几个 阶段,把油藏描述研究、油藏工程研究以及其他的技术学科有 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安排钻井、开发次序和对油藏的研究工作, 尽可能用较少的井、较快的速度来取得对油田(藏)的全面认识, 以及有关基础资料的获取,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指导油田逐步 投入开发。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区域勘探(预探)阶段、工业勘 探(详探)阶段和全面开采阶段。 一、区域勘探(预探) 区域勘探的主要任务是在查明区域地质和生、储油条件 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控制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和局部构 造的地质情况,为工业勘探指出有利的位置和方向。
《采油高级技师培训考核大纲》
(1)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井组和区块);
(2)不同驱动方式的开采特征;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姜汉桥 二、§1-2油藏评价技术
油藏评价项目立项 与项目优选 评价部署方案编制
二、油藏评价技术规程
3.1油藏评价立项准备 资料收集 油 藏 评 价 立 项 准 备
区域地质背景资料 勘探开发现状及成果 地震测井测试等基础资料
勘探开发现状、历史; 地震、钻井、测井、测试、 ①盆地类型和构造特征; 建立油藏评价数据库 邻区油气藏特征等; 单井化验分析、 ②地层、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 油气田勘探成果等数据库及解释成果 预探井钻前和钻后评价成果; ③烃源层、储层和盖层的类型的分布; 储量级别和储量规模等。 ④含油气系统及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油藏评价项目立项 评价中使用的各种资料、 数据应详实、准确; 与项目优选
二、油藏评价技术规程
3.3探明储量计算、总体开发方案设计
地震资料
静 态 地 质 模 型
基本资料
地质资料 测井资料 动态资料等
地质模型内容
骨架模型 参数模型
二、油藏评价技术规程
3.3探明储量计算、总体开发方案设计 探明储量计算及评价: 按《石油储量规范》和 《天然气储量规范》执行
二、油藏评价技术规程
二、油藏评价技术规程
评价程序 各阶段主要任务 油藏评价内容要求
二、油藏评价技术规程
1.评价程序
油藏评价立项准备 部署方案实施跟踪评价和探明储量 储量计算、方案设计
二、油藏评价技术规程
1.评价程序
油藏评价应是滚动进行的,随着勘探程 油藏评价立项准备 度的提高和资料的积累,从宏观的油气层分 布范围到微观的油气储集空间分布,不断提 高精度。相应的评价部署安排意见也不断调 部署方案实施跟踪评价和探明储量 整和完善,这一过程的研究认识程度也在不 断增加。最终应完成探明储量的计算和开发 储量计算、方案设计 方案的编制。
油藏工程姜汉桥油藏工程概念设计cmf
•储层岩石分类
主要颗粒直径 (mm) >1000
1000~100 100~10 10~5 5~1
岩石分类
主要颗粒直径 (mm)
粗砂
1~0.5
中砂
0.5~0.25
砂
细砂
0.25~0.1
粗粉砂
0.1~0.05
细粉砂
0.05藏工程姜汉桥油藏工程概念设计 cmf
•4.3.1 -确定油藏类型(油藏早期评价)
普通油 35~250 ~
0.72~ 0.82
0.76~ 0.83
0.83~ 0.966
~ 55~1800 75~90 20~40
~
55~75 40~80
~
<60 80~275
高凝油*
~
~0.875
~
50~100
╱ >40
重质油
PPT文档演模板
<35
>0.9 >0.966 >100
>275
油藏工程姜汉桥油藏工程概念设计 cmf
阶段
开发研究的 主要任务和内容
油藏描述的 主要任务和内容
主要技术方法
评 价 阶 段
PPT文档演模板
▪ 计算探明储量,预测可 采储量;
▪ 从技术和经济上对油藏 是否有商业价值作出可 行性评价;
▪ 预测油藏可能达到的生 产规模,提出规划性的 开发部署;
▪ 提出钻、采、地面工程 的初步设计。
▪ 以区域和地震资料为
级别
高孔 中孔 低孔 特低孔
PPT文档演模板
•渗透性级别划分标准
孔隙度,%
储气层
储油层
>25
>25
25~15
25~15
15~10
15~10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训练XX油田MM断块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专业:石油工程姓名:龙振平学号: 1指导教师:马平华讲师答辩日期: 2014年1年17日目录1.开发原则 (3)2.开发方式 (3)2.1开发方式论证 (3)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4)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4)3.1 开发层系 (4)3.2 井型、井网与井距 (6)3.2.1 井型的确定 (6)4.开发井的生产和注入能力 (12)4.1 开发井的生产能力 (12)4.2注水井的注入能力 (13)5.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14)5.1 采收率计算 (14)5.2 可采储量计算 (17)6.油藏工程方案比较与推荐 (17)6.1方案比较论证 (17)6.2推荐方案描述与推荐 (21)7.开发潜力与风险分析 (25)7.1 开发潜力 (25)7.2 风险分析 (25)8.方案实施要求 (25)8.1钻井及完井 (26)8.2油井投产要求 (26)参考文献 (26)油藏工程方案1.开发原则根据有关开发方针、政策,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提出油田开发原则:(1)充分考虑油田的地质特点;(2)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保证油田有较高的经济采收率;(3) 采用合理的采油速度;(4) 合理利用油田的天然能量;(5) 充分吸收类似油田的开发经验;(6) 确保油田开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开发方式2.1开发方式论证试采分析表明,M1油井初期产量较高,这说明油藏具有一定的天然能量,利用借鉴高压物性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该块油藏弹性采收率为13.35%,因此考虑到经济效益,在开发方式上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后期天然能量降低,产量下降,并且油藏具有边底水,由油水相渗曲线(图2.1)可得束缚水饱和度Swr 为0.4,所以可采用注水方式开采。
M2井采用注水方式开采,产量逐渐升高然后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
综合M1井M2井实验室资料和生产资料分析,该地区应采用注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M油藏油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形态不规则,同时油层受断层控制,为典型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因此,采用面积注水方式比较适用。
B--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复试笔试题--详细答案
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工学院油气田开发专业复试笔试题开发地质学1、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三大核心理论答:(1)成烃理论。
60-70年代-80年代初:干酪根生油理论。
80年代后期-90年代:未熟低熟油理论,煤成烃理论是我国学者,特别是地球化学在成烃理论方面对石油地质学的突出贡献,开辟了我国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2)成藏理论。
对成藏动力学因素的重视,从温、压等动力的角度研究油气的成藏过程,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流体封存箱理论、成藏动力学呼之欲出。
(3)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思想与方法进展。
从定性—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系统、盆地模拟技术以及含油气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2.、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答: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包括:联通孔隙、裂隙、断层、底层不整合面。
3、盖层的封闭机理答:盖层封闭机理:(1)物性封闭:依靠盖层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封堵油气、一般只能阻止游离相油气进一步运移,难以封堵水溶相及扩散方式运移的油气(2)超压封闭:依靠盖层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封闭油气。
超高压盖层的封隔能力取决于超压的大小,超压越高,封盖能力越强c烃浓度封闭: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的底层作为盖层,以较高的烃浓度阻止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
主要对以扩散方式向上运移的油气作用。
4、圈闭的三要素答:圈闭的三要素: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
5、油气富集的两个基本条件答:(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力的生储集盖合。
工程流体力学1、静压强的两个特点答:静压力方向永远沿着作用面内法线方向。
静止流体中任何一点上各个方向的静压力大小相等,与作用面方位无关。
2、理想流体与粘性流体的含义、区别,适用的方程答:(1)理想流体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指不可压缩的、没有粘滞性的流体。
(2)粘性流体是指在流动中表现出粘性的流体。
粘性流体亦指实际流体。
3、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的区别答:(1)拉格朗日法是以研究单个流体质点运动过程作为基础,综合所有质点的运动,构成整个流体的运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姜汉桥 油藏工程-总结
油藏工程第一章1、什么是油藏、油气田、油藏工程2、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或成果)。
3、试油、试采、基础井网、生产试验区;试采的目的是什么?4、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和要求5、基础井网,以及基础井网的目的6、地质储量、丰度、单储系数的概念,容积法计算公式。
7 掌握油藏气藏的储量、丰度及单储系数的计算。
8 储量的分几个级别,探明(一级储量)的可分为哪三类。
9 地层中存在的驱油能量的种类,及其驱油的主要机理。
10 各种驱动方式的形成条件。
11 各种驱动类型油藏的生产特征,以及动态特征变化的机理。
了解驱动方式的转化。
12影响气顶驱、重力驱动采收率的因素。
13 开发层系划分的概念、从多油层储层非均质特征说明层系划分的必要性。
14 掌握层系划分原则15 注水的时机(早、中、晚)的定义、特点、优点、适用条件。
16 什么叫注水方式,及主要的注水方式类型。
17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18 画出基本井网的二种形式(三角形井网、正方形井网);面积井网的命名(正、反);二种基本井网下的面积注水井网的画法,及其油水井数比是多少;井网密度、单元控制面积概念。
19 面积和体积波及系数定义,影响水驱波及系数(或水驱采收率)的因素。
20 断块、断块油田、复杂断块油田,及其以面积划分的级别。
21了解断块油田的开发方法——滚动开发基本工作程序22 什么是弹塑性,以及弹塑性(压力敏感)对储层物性影响;弹塑性(压力敏感)驱动下的开发特征(指示曲线特征)。
压力下降时的产量公式(径向流公式)。
23 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其中油藏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4 掌握开发调整的几种主要的方法,以及基本的井网变换的形式。
25 合理注采井网要满足的条件。
26 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式。
最佳经济井网密度、极限经济井网密度概念。
27 一般方案实施要求的主要内容28 了解9类油藏的主要开发细则。
第二章1 推导(不考虑重力和毛管力)分流量方程,毛管力对分流量的影响。
绪论,第一章 油藏评价
38
3.压力系数
浅表地层中出现异常高压原因:
地层露头的高程差(h)所致
露头高度只需几十米,就可以造成异常高压。
39
4.压深关系方程
不同深度的原始地层压力绘制到直角坐标系中,得到线性
的压深关系曲线。
压深方程: 流体余压p0: 地层流体流到地面 时的剩余压力。
40
5.压深关系方程的应用
(1)判断流体类型:
13
六、油藏工程的发展简史
石油的发现与零星开采:1080年沈括考察发现延长石油 至1859年第一口油井的钻成。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美国宾西法尼亚州,1859年8月27日
钻成第一口油井,从此,采用旋转钻井技术钻井获取石 油、利用蒸馏法炼制煤油的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 理论指导下的油气田开发:直到1935年之后,随着流体 取样PVT分析,渗透率测定、物质平衡方程的运用,才
开始了油田整体开发的意识和开发理论。
14
六、油藏工程的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1930
零星打井开采,尚未形成整体开发意识(开发理论),井网密 度与开发理论萌芽。 第二阶段:1930~1940 整体开发理论形成;油藏驱动能量与驱动类型研究,油气
PVT研究,物质平衡方程。
第三阶段:1940~1950 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井间干扰问题;不同布井条件下产量计算。
第二章 油田注水开发
第三章 水驱油理论基础
第四章 油气井试井
第五章 油藏动态分析的物质平衡方法
第六章 油藏动态分析的经验方法
2
绪 论
一、油藏工程概念
目前国内外无统一的定义,有三个观点: 观点1:油藏工程是关于油藏描述及动态预测的学科。 观点2:油藏工程是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理论和方 法的学科。
油藏工程3-10 姜汉桥
其解,并用图版的形式给出。解释时在与图版坐标比例相同的
透明纸上绘出△p~t的双对数关系曲线,识别出是哪一类型, 并用拟合值求出参数。 又因为:
pD kh p 3 1.842 10 q B
tD 3 .6 k t 2 C t rw
上式两边取对数,有:
kh lg pD lg( p ) lg( ) 3 1.842 10 q B
21
第十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后期径向流时期0.5水平线
tD 1 pD [ln( ) 0.80907 ln(CD e 2 s )] 2 CD dpD 1 p tD tD d( ) 2( ) CD CD
' D ' pD tD 1 CD 2
22
第十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2、压降分析方法与步骤
压力拟合值:
pD pD ( )M p p
tD tD ( )M t t (4) 由压力拟合值、时间拟合值和曲线拟合值计算参数
时间拟合值:
由压力拟合值计算: 流动系数: 地层系数: 有效渗透率:
pD kh p 3 1.842 10 q B
kh
pD 1.842 10 qB( ) M p
得到最好的拟合曲线后,纵横坐标的差值即为相差的常数
值,由此值便可求得各参数。
8
第十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要想取得成功的试井解释,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解释结果正确可靠。 即:油藏、油井类型识别正确,各
参数计算准确可信,手工误差<10%,计算机误差<1%。 从测试资料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要得到成功的试井解释,测试前必须依据试井目的做 出切实可行的试井设计,测试时按设计要求测得齐全、准 确可靠的产量和压力数据,还要有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 如:、 、B 等。解释时采用先进的解释方法和解释软
油藏工程3-1油藏工程2-6姜汉桥油藏工程
03 姜汉桥教授的学术贡献
姜汉桥教授的生平简介
姜汉桥,男,1963年出生,天津市人。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 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和采油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姜汉桥教授1985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油田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 位;198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 京)石油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姜汉桥教授的学术影响和贡献
姜汉桥教授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油田,为我国 油田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汉桥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并 获得多项专利。
姜汉桥教授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和特邀报 告,为推动我国油藏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多相渗流力学方面,姜汉桥教授研究了不同类 型油气藏的渗流规律和数学模型,为油气藏的合 理开发提供了指导。
在多相流体力学方面,姜汉桥教授提出了多相流 流动机理和流动模型,为油田开发中的增产措施 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油藏数值模拟方面,姜汉桥教授开发了一系列 数值模拟软件,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油田,提高 了油田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油藏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油藏开发和 管理规律的学科,涉及了地质、 工程、物理和数学等多个领域。
重要性
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中的关键环 节,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降 低开发成本、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任务
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油藏的储 层特征、流体性质、渗流规律等,为 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第四章
油区油体积 原始条件下 气区气体积
N
NBoi
mNBoi
13
m为原始条件下气顶的气体积与油区油体积之比
油区油体积 气区气体积
( N − N p ) Bo
原有气顶量+溶解气量-采出气量-目前溶解气量
⎡ ⎤ mNBoi − N p × R p − ( N − N p ) Rs ⎥ × B g ⎢ NRsi + B gi ⎢ ⎥ ⎣ ⎦
14
物质平衡方程: 原始条件下: 压力为P时:
气顶体积+油区体积=气顶气体积+ 油区体积+ 边底水入侵量+ 气顶、油区体积变化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mNBoi + NBoi =
⎡ ⎤ mNBoi − N p R p − ( N − N p ) Rs ⎥ B g + ( N − N p ) Bo ⎢ NRsi + B gi ⎢ ⎥ ⎣ ⎦
N ( Bo − Boi ) + N ( Rsi − Rs ) B g + mNBoi
+ NBoi
引入两相体积系 数:
B Ti = Boi
B T = Bo + ( Rsi − Rs ) B g
N p Bo + N p ( R p − Rs ) B g +W p−(We + Wi ) =
N ( BT − BTi ) + mNBTi Bg − B gi B gi (1 + m ) (C f + C w S wc )ΔP + NBTi 1 − S wc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The Fundament and Practice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第四章)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
绪论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板块理论、地震勘探 的叠加技术、定向钻井技术、大型水力压裂技 术,年平均增长量为37亿~56亿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油科技的发展进人 了高新技术发展阶段。特别是当前的信息技术, 正对世界石油工业进行着一场革命。80~90年 代,每发现和开发 l 桶原油的成本已下降了40%。
单井日产量:1981年为19.5吨, 到1995年降至6.7吨。
绪论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重力、地震折射波、沉积学、 背斜理论,两个高峰:
1925~1930年,世界年平均发现原油约27亿吨; 1935~1940年,世界年平均发现原油41亿吨。
20世纪40~50年代,电测方法、蒸汽法开采稠油、 深水钻井、完井技术、、注水开发技术,年平均原油 发现率为33-55化吨。注水技术使油田采收率普遍提 高了15%-20%。
意义——对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石油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
地位——油田开发决策、经营、管理
绪论
业务领域——开发前期、投产期、开采期
探井评价 油藏评价 开发规划
油田投产
一次/二 次采油
动态监测 与分析
开发调整
EOR
报废
绪论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近代石油工业的起点: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Seneca Oil Co.
后果:轮流生产
绪论
第二阶段(20世纪30-40‘s) 发展初期
特点:以油藏作为整体研究对象 手段:用油层物理原理指导开采 理论:油藏驱动能量、地下流体力学
Muskat: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 薛尔绍斯:物质平衡方法 USA成立岩心分析公司
《油藏原理与方法》-姜汉桥-综合复习资料2013
《油藏原理与方法》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和。
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和。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
层系划分主要解决;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和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__________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和。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和。
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和。
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 _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__ _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和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和。
17、注水方式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1、单储系数2、面积注水3、含水上升率4、驱动指数5、流动系数6、采收率7、井网密度8、采油速度9、注水方式10、递减率11、基础井网三、简答题1、简答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2、简答切割注水方式的使用条件3、写出甲型水驱曲线和乙型水驱曲线,并简述其主要作用4、 分析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影响因素5、 简述弹塑性油藏开发应遵循的原则6、 简述油田进行开发试验的基本内容。
姜汉桥特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调剖堵水
姜汉桥特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调剖堵水姜汉桥特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1 导致油井含水上升的因素?哪些因素影响聚驱效果?油井出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注入水、边水、底水、上层水、下层水和夹层水。
导致含水上升的因素:①两相流体流度比若两相流度比相差较大,流度大的水相流动性能好,则容易快速出水(这属于正常出水,在注水开发油田中只是出水速度快慢的问题);②储层非均质性渗透率的差异和长期注水冲刷形成的窜流通道,都容易形成水窜(这种情况属于非正常出水)。
③油田开发方法不当人为因素导致油井含水率上升,由于固井质量不高、套管损坏或者误射水层等因素。
(1)油藏地层的非均质;(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3)完井方式缺陷(如水层误射);(4)生产方式缺陷(如强注强采);(5)作业措施缺陷等(如压裂酸化连通水层)。
(2)影响聚合物驱替效果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一,储层性质。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差异以及储层非均质性都会影响到聚合物驱替的效果。
二,驱油用聚合物的基本特性是影响聚驱效果的领一类重要因素,主要包括①聚合物水溶性;②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③耐盐性能;④流变性能等等。
三,施工工艺设计,优良的施工工艺是保证聚合物驱替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依据储层性质和聚合物性能优化施工工艺是聚驱的一个关键步骤。
2、导致油井含水上升的因素?哪些因素影响聚驱效果?导致油井含水率上升的因素有a、两相流体流度比。
形成非活塞式驱替,正常出水。
b、储层非均质性。
形成水窜,非正常出水。
C、油田开发方法。
人为因素,恶化或改善出水。
影响聚驱效果的因素:a、注入参数,如注入量。
b、注入时机,(在含水率不同阶段)。
(1)层间非均质性,考虑正反韵律。
从模拟计算结果看,不同韵律性地层水驱开发存在一定的差异,注聚合物最终EOR差异与水驱差别相差不大,即不同韵律性聚合物采收率增幅相差不大,表明油藏韵律性对注聚合物开发影响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不同井网密度与终采收率
随着井网适当加密,可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改善油层动用状况。
12
3.注水方式的适应性分析
应用注水能力、扫油面积系数、水驱控制程度等资料分析注水方式的 适应性,主要包括不同注水方式对油层的控制程度、储量动用程度、采油 速度、含水上升率的影响等。
13
二、油田开发调整方法
(一)油田开发调整的主要内容
23
4.井网抽稀
井网抽稀是井网调整的另一种形式,它往往发生在主要油层大面积高含水,这 些井层不堵死将造成严重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或为了调整层间干扰,或为了保 证该层低含水部位更充分受效,控制大量出水,因此有必要进行主要层的井网抽稀 工作。 井网抽稀的主要手段有两种: 一是关井; 二是分层堵水和停注
25
1)利用涡轮测试资料分析研究分层动用状况 2)利用同位素测试注水井的分层吸水资料研究分层动用状况
3)利用密闭取芯检测井资料研究分层动用状况
4)利用水驱特征曲线估算油田水驱动用储量
11
2.井网的适应性分析
统计不同井网密度条件下各类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油砂体钻遇率等数据, 分析井网的适应性。 1)不同井网密度对砂体几何形态的控制程度 2)不同井网密度下的水驱控制程度 水驱控制程度=和注水连通的厚度占该类油层的总厚度的百分数
15
4)改变油井工作方式及制度。提高或限制油井产液量直到关井,强化采液,
周期性的改变产量,自喷井转抽、气举等。 5)改变注水井的工作制度。提高或限制注水量、重新配水、周期注水或循环
注水,提高注水压力等。
6)采用同井分注(即分层注水)或同井分采(即分层采油)或合注分采等采 油工艺措施。
16
2、井网层系调整
石油工程学院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第一节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第二节 油藏评价 第三节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第四节 井网与注水方式
第五节 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 第六节 复杂油田开发 第七节 油田开发调整
油田开发调整的原因:
1、在勘探阶段的认识程度低,开发方案设计不合理; 2、开发初期井网较稀,以开发主力油层为主,随着非主力
20
(三)井网调整
井网调整主要有局部井网加密完善、层系间井网互换、井网抽稀、井网整 体加密等。
1.井网加密
针对原井网的开发状况,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式: 1)油水井全面加密。 2)主要加密注水井。 3)难采层加密调整井网。 4)高效调整井。
21
2.局部加密调整
井网局部加密调整就是在油藏高含水期,针对纵向上、平面上剩余油相
18
(二)层系调整
针对我国多油层油藏的特点,层系调整的主要方法是细分调整,通过层系 细分,改善储量动用状况,以保持油田的高产稳产或减缓递减。
1.层系细分调整的方法
1)新、老层系完全分开,通常是封堵老层系的井下部的油层,全部转采上 部油层,而由新打的调整井来开采下部的油层。 2)老层系的井不动,把动用不好的中、低渗透油层整层剔出,另打一套新 的层系井来进行开发。
9
4.油田可采储量及采收率分析
1)对可采储量及采收率进行重新标定。
2)分析影响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
(三)井网层系及注水方式适应性分析 1.层系组合与划分的合理性评价
利用油层对比、细分沉积相等资料,并结合分层动用状况评价层系组合与划 分的合理性。
10
目前研究不同类型油层动用状况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钻加密调整井 其开采主要对象是: 原来井网控制不住的油层;
因严重层间干扰造成动用不好或基本未动用的差油层;
原开发井中未射开的薄油层。 2)注水方式调整 完善注采系统,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以便提高油层注水的波 及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17
3)补孔或封堵油层、调整层系 对划分为层系,利用多套井网开发的油田,采取层系互补,油水井综合利用, 同时也可采取原层系封堵的措施(水泥封堵、化堵或机械堵)。
5.对油田原始地质储量的核实
7
(二)油田开发现状的分析
1.油田稳产趋势分析
分析油田产量变化的规律、影响油田产量稳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
2.油层能量保持与利用状况分析
分析天然能量的大小及利用程度; 分析注采压力系统; 确定油层压力保持的合理界限; 分析地层能量利用是否合理,提出改善措施意见。
19
3)把开发层系划分得更细一些,用一套较密的井网打穿各套层系,先开发 最下面的一套层系,采完后逐层上返。 4)不同油层对井网的适应性不同,细分时对中、低渗透层要适当加密。
5)细分层系,打一批新井也有助于不断增加油田开采强度,提高整个油田
产液水平。 6)层系细分调整和井网调整同时进行。 7)主要进行层系细分调整,把井网调整放在从属位置。 8)对层系进行局部细分调整。
对富集井区的挖潜,以完善油砂体平面注采系统和强化低渗薄层注采系统而
进行的井网局部调整。 调整井大致分为:局部加密井、双靶调整井、更新井、细分层系采差层
井、水平井、径向水平井、老井侧钻等。
22
3.层系间井网互换
针对多套层系叠加且钻遇目的层系多、井网密度大的情况,一般将下部层 系的水淹井、事故井、井网不需要的井上返到上部的目的层系进行生产。 对于具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而又不具备钻调整井条件的地区,可利用下 部层系返采剩余油,或者与下部层系合采。
2.对储层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再认识
应用开发井及检查井的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室内水驱油实验等资料,对
储层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再认识。
6
3.对油藏水动力学系统的再认识
这主要依靠不稳定试井及井间干扰试验或大面积压力、产量等动态变化观测 和研究来核实水动力学系统。
4.对储层沉积相的再认识
一般利用钻井取心和电测资料,依据建立的沉积相-测井响应关系,对储层 沉积相进行再认识。
油层的动用,开发方案需完善;
3、油田开发过程中动态变化,原方案不能适应目前的储层 特点和油水分布规律。
4
调整类型:
开采工艺调整 驱动方式调整 工作制度调整 层系调整 井网调整
5
一、开发调整前的准备工作
(一)油田地质特征的再认识 1.对构造、断层和油藏类型的再认识
利用油田开发后钻井、测井、油田动态、开发地震等资料,对构造、断层、 断裂分布特征和油藏类型进行再认识。
8
3.储量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分析
分析开发调整和重大措施前后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变化;
分析井网对储量的动用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分析不同密度的注采井网或不同注水方式下水驱控制程度及其变化; 利用测井及监测资料分析储量的动用和剩余油分布; 应用水驱曲线分析水驱动用储量及其变化; 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各层的储量动用状况进行评价, 分析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指出调整挖潜的方向。
油田开发调整方法可归纳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现有井网、层系为基础的注采调整,主要包括注采关系、工作制
度及一些工艺措施的调整;
第二类是井网、层系的调整,主要包括井网调整及层系的细分重组等。
14
1、注采调整
1)提高井的水动力学完善性,改善井底附近渗流阻力。方法有补充射孔、水 力压裂、水力喷射射孔,不同方式的酸处理,使用表面活性剂等。 2)油井堵水,可使用不同方法挤水泥,建立各种人造屏障,采用化学堵水等。 3)调整油层出油和吸水剖面,采用选择性化学溶剂封堵、注空气及注惰性气 体,注稠化水等。
24
分层堵水即一口井只停产主要见水层位,其他低含水的层位继续生产。这样施 工费用虽然较高,但能做到: ①油井继续采油,得到充分利用;
②在多层合采的条件下,原来动用不好的油层得到动用;
③被堵层真正实现了停注或停采。 关井抽稀不需要什么费用,但与分层堵水比较,存在以下缺点:
①油井无法继续利用;
②其他同井合采的差油层也被抽稀; ③由于层间倒灌,不少层并没有真正停采或停注。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Reservoir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石油工程学院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Reservoir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