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第一课:翻译史
翻译理论(1) (上课用)中国翻译史、严复、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信”、“达”、“雅”提出的历史背景
•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 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 翻译的标准 — “信、达、雅”,对中国现 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
社会背景
当时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严复深感国势危
急,他思考西方列强富强、中国贫弱之原因,清醒地认识
翻译理论家;浙江上虞人 • 在理论建树方面,率先提出 “建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 理论”(1984), 即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等基本 观念构建的理论整体。 • 主要译作如斯汤达《红与黑》(公认为世 界名著之重译佳作
严复和他的翻译思想
严复主要译著
1. 2. 3. 4. 5. 6. 7. 8. T.H.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 A.斯密的《原富》(1902) 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1903) J.S.密尔(又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1903) 甄克思的《社会通诠》(1904) C.de孟德斯鸠的《法意》(1904~1909) 《穆勒名学》(1905) W.S.耶方斯的《名学浅说》(1909)等
翻译目的
翻译外国学术名著,引进近代西方先进 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 基础和思想启蒙的武器,为救国富国服务。 译文要更容易被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所接受, 实现思想启蒙的目的,从根本上彻底改造 中国。
译品类型
• 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严复的翻译著作主要有《天演论》、《原富》、 《群学肆言》、《社会通诠》、《穆勒名学》、 《名学浅说》、《法意》和《群己权界论》。这 些作品都是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为什么他选择翻 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呢?这与他的学习经历和当 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1877 年到 1879 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 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 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 论。因此翻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他就有强烈的兴 趣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翻译史1优秀课件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翻译 实践,更重要的是他根据我国古 代翻译佛经的经验,结合自己的 翻译实践,在《天演论》卷首的 《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 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的翻译标准。
18
第三阶段: “五四”运动————1949新中
国成立
)
36
翻译的深度和广度达 到了空前的程度。翻译题材涉及 到政治,哲学,文学和宗教等各 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 译家和优秀作品。当时的翻译对 民族语言,文学以及思想的形成 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7
第五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8
首先,翻译范围更加扩大, 由原来的文学,宗教扩展到其他 领域,特别是科技,商业领域。 其次,翻译规模由少数文豪巨匠 的爱好变为一种职业。此外,翻 译事业发展形成了新的进步.
39
主要表现在: 1.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培养职业
翻译 2.成立翻译组织,集中翻译力量 3.另辟溪径,发展机器翻译
40
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41
最早的翻译家是罗马帝国 时期的西塞罗(公元前106—43 )他首先把翻译区分为创造性和 非创造性翻译,由此确定了翻译 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开辟了对翻 译理论尤其是翻译类别的研究。
类型等标准来划分。)
4
古代---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 零星论述,至清朝乾隆初年《翻
清说》为止。这一时期包 括两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
宋代的佛经翻译和明清的 宗教、科技翻译。
5
近代---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 四”运动。主要内容包括洋务
派和维新派人士的理论。
6
现代---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 中国成立,主要研究鲁迅、 瞿秋白、林语堂等人的 译论及其译作。
第1讲 翻译入门%26中国翻译史简介
❖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 译文一: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 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 也是君子吗?”(徐志刚 译)
❖ 译文二: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Waley 译)
❖ 2、课堂积极参与发言、讨论; ❖ 3、课后认真做作业,包括初次作业和二次修改,
三周交一次纸质作业,多读翻译类书籍。
Any questions?
❖ Do you have a big picture in mind concerning what and how we are going to do in this term?
中国翻译史讲义
• 奉诏译:我国古代译经,大多由朝廷保护设置译经 院以完成译业,此类译经称为奉诏译。
• 单译(等):译经中,仅译出一次者,称为单译、 一译。翻译二次以上者,称为重译、异译、同本异 译。译者名称不明的经典,称作失译经。
• 有裨于中国文学:启以新意境,输以新材料,开辟 了唐降格律诗词新体裁,催生六朝志怪小说,激发 浪漫主义文学,使古代文学获得解放。
佛经翻译的四个发展阶段
一、草创时期(东汉桓帝—西晋,公元148—316) 二、发展时期(东晋—隋,公元317—617) 三、极盛时期(唐—北宋,公元618—906) 四、衰微时期(南宋—清,954—1111)
3. 三国时期的译经家支谦(1)
支谦一名越,原为月支人,故姓支。号恭明
代表作:《阿弥陀经》 《月明童子经》《菩萨本原经》
《菩萨本业经》《佛医经》 《法句经》
翻译特点:支谦翻译的风格从古译到旧译这一阶段上起 了不少作用。他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力求经意使人更 易解。
• 受业于支亮,支亮受业于支谶, • 人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 支谦的翻译风格 • “曲得圣意,辞旨文雅” • “谦以季世尚文,时好简略。故其出经,颇从文丽” • “属辞析理,文而不越,约而又显,真可谓深入者也。”
• 汉献帝(公元190年一220年在位)末年,支谦避乱来到吴 国。当时孙权已统治江左一带,但这里佛教还未传布。孙 权听说支谦很有才智,就召见他,并拜为博士,与韦曜等 人共同辅导太子。
• 东吴佛教虽已传布,但佛经多是梵文,没有翻译。支谦 精通汉语,收集众多佛经版本译为汉语。从黄武元年(公 元222年)到建兴(公元252年一253年)年间,三十多年中, 他翻译了《维摩》、《法句》、《瑞应本起》等49部经书。
第一讲 中国翻译简史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 支谦 三国时佛经翻译家。东汉末年,避乱入吴,博览群 书,通晓六国语言,才学深澈,内外通备,得到孙 权赏识。
❖ 有意识地变通原文,删减原本中繁复的表达,减少 胡音在译本中的比重,改‘胡音’为汉意,减少胡 语即音译在译本中的比重,也就是用意译取代音译。
❖ 其译文:文质调和。
第一讲 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翻译简史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不同学者对我国的翻译史有不同的划分。
马祖毅(陈福康,2005:v) ):五四运动 (1919年)前有三次翻译高潮: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 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 的西学翻译。
陈福康( 2005:v ):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 以后四个时期。
重 “文”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重 “质”
《Huang Feihong》
《纵横四海》
《Once a Thief》
《Cross Four Oceans 》
《 Blood and Sand 》
《碧血黄沙》
《血与沙》
《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 《飞越疯人院》
唐代(全盛时期)的佛经翻译
❖ 玄奘
在译经的数量和译论贡献方面 皆无人出其左右。也是我国历 史上促进中印友好和文化交流 的首屈一指的人物。 ❖ 河南人,唐太宗贞观三年从长 安出发,西出敦煌,四年后展 转到达印度,至贞观十九年回 到长安。往返十七年,行程五 万里,历尽艰辛,使他成为一 个传奇人物。
❖ 玄奘带回佛经650余部,数量之多,品类之 富,空前未有。谢绝官职,献身译经事业。
❖ 支谦所作《法句经序》,一般认为是现存最早带 有佛经翻译理论性质的文章。
中国翻译史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谈不上佛教的翻译。
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斯),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
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
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
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175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
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清学”时期,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现象,但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林纾和他的合伙人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160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王子复仇记》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等到八国联军战役以后,他避居上海,搞翻译工作,他“曾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破天荒第一次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正面提出了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
第一课时 翻译的历史
一、中国翻译史概述 中国翻译史概述
总述: 据文字记载,早在周代就有了翻译活动。 从汉代起, “译”逐渐成为了总称。 从东汉起,“翻”字也开始使用。 在南北朝时期,佛经(sutra)译著中已开始使 用“翻译”二字。
四次翻译的重要时期
1. 东汉至隋唐时期的佛经翻译 2. 明末清初的自然科学翻译 3. 近代的文学翻译(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4. 新中国成立后
翻译事业在“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沉寂之后, 翻译事业在 “ 文化大革命 ” 的十年沉寂之后 , 于改 革开放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革开放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 大大拓宽了翻译的范 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规模之大、 围 , 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 规模之大 、 影响之广不亚 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翻译高潮。 可以说, 没有翻译, 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翻译高潮 。 可以说 , 没有翻译 , 就没有新时期各个文化领域的大发展。 就没有新时期各个文化领域的大发展。
第一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东汉至隋唐时期的佛经翻译
西汉哀帝刘欣时期的《浮屠经》当为我国最早的佛 经译本。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大举兴佛,开启了佛教发展的 新高峰,佛经翻译也走入高峰期。 玄奘以后,佛教活动逐渐走向平淡,以潜在方式成 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佛经翻译日趋衰落。 北宋译经尚有余响,南宋已将近销声匿迹了。
近代时期( 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是西方翻译的黄金时期。 英国、法国等均有大量译作涌现。
翻译名家及理论: 翻译名家及理论: 英国 约翰·德莱顿 德莱顿:翻译是一门艺术,译者必须掌握原作的特征,服从原作的意思, 约翰 德莱顿 翻译的作品要考虑读者的因素。同时还将翻译分为三大类,即:逐字译、意译和 拟作。 亚历山大·弗雷泽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1.译作应完全复制出原作的思想; 弗雷泽·泰特勒 1 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 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保持一致,3.译作的语言应具备原作的通顺。 法国:夏尔·巴托 法国 德国: 德国 施莱尔马赫:1.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2.翻译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 施莱尔马赫 3.必须正确理解语言思维的辨证关系;4.翻译有两条途径,一是尽可能忠实 于作者,另一是尽可能忠实于读者。 施雷格尔 洪堡:语言决定思想和文化,语言差距太大则相互之间不可翻译,可译性与不可 洪堡 译性是一种辩证关系。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中国翻译简史第一讲PPT26页
中国翻译简史第一讲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国翻译史第一章 幻灯片
本著作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在西方是仅次于《圣经》而流 传最广的书籍。在《原本》里,欧几里得系统总结了古代 劳动人民和学者们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他把 人们公认的一些事实列成定义和公理,以形式逻辑的方法 ,用这些定义和公理来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建 立了一套从定义、公理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 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这本 书成了欧式几何的奠基之作。 + 中国最早的译本是1607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徐光启根 据德国人克拉维乌斯校订增补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 》(15卷)合译的,定名为《几何原本》,几何的中文名 称就是由此而来的。该译本第一次把欧几里得几何学及其 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推理方法引入中国,同时确定了许多我 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几何学名词,如点、直线、平面相似等 。他们只翻译了前六卷,后九卷由英国人伟烈亚力和中国 科学家李善兰在1857年译出。
+ 排斥传教士的杨光先甚至提出:“宁可使
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 科学家徐光启曾有意用基督教义来“补儒
易佛”,但他们所热衷于学习和研究的是 传教士引进的西方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论 ,目的是把科学从理学梦寐主义的束缚中 解放出来,并试图以会通求超胜,达到富3; 周朝的翻译(关于翻译活动的明确记载)
+
+
+ 《吕氏春秋》“蛮夷反舌” + 戎狄言语与中国相反,因谓反舌。 + 反舌,夷语与中国相反,故曰反舌。 + “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职也。”
+ “疑汉已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
+ (宋僧赞宁) + 汉代起,政治、军事上与北方的交涉最重要,
中英翻译1:翻译史36页PPT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英翻译1:翻译史
31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1.英语翻译第一课:翻译史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Nida’s definition: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被尊为“科学译祖”
徐光启
利玛窦
南怀仁
汤若望
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的翻译(清末民初)
他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 准
严 复
。
《天演论》
关于翻译标准
信,是指忠实原文; 达,是指译文流畅;雅,是指文字典 雅。 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这是比 信达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 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似。” 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文学翻 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现在翻译界普遍把“忠实,通顺”作为翻译中应该遵守的原 则。 所谓“忠实”,是指译者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意思, 保持原作的语气和文本风格。“通顺”,是指译文文字流畅 地道,遣词造句应当符合译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在翻 译实践中,译者应该恰当处理二者关系,避免译文生硬晦涩。
Newmark’s definition: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Unit 1中西翻译简史
中国翻译简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晚清时期中国译者对国外文学名著的翻译也情 有独钟,所出版的译作主要有《伊索寓言》 有独钟,所出版的译作主要有《伊索寓言》、 天方夜谭》 鲁宾逊漂流记》 《天方夜谭》、《鲁宾逊漂流记》、《茶花女 遗事》 悲惨世界》 安娜·卡列妮娜 卡列妮娜》 遗事》、《悲惨世界》、《安娜 卡列妮娜》等 等。这一时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翻译 理论的翻译家主要有林纾、周桂笙、徐念慈、 理论的翻译家主要有林纾、周桂笙、徐念慈、 伍光建、苏曼殊和王国维等。 伍光建、苏曼殊和王国维等。
西方翻译简史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第四次高潮发生在文艺复兴时代晚期。 第四次高潮发生在文艺复兴时代晚期。 发生在文艺复兴时代晚期 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 英王詹姆士一世 年命人翻译的英 文钦定本《圣经》 文钦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 的一次飞跃。 的一次飞跃。 第五次高潮是在 是在17- 世纪 世纪。 第五次高潮是在 -20世纪。这一时期 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 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 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 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 此时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 被译成各国文字。 被译成各国文字。 第六次高潮开始于二战时期 开始于二战时期, 第六次高潮开始于二战时期,一直延续 至今。各种国内、 至今。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和团 体的组建, 体的组建,为集中翻译力量多出翻译 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 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对机器翻译 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1.第一章__我国翻译史简介
严复: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 思想家
毕业院校: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著名译作:
赫胥黎的《天演论》 亚当· 斯密的《原富》 孟德斯鸠的《法意》 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 约翰· 穆勒的《群己权界论》 甄克思的《社会通诠》
翻译标准:信、达、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严复 “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 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
英汉翻译教程
Stephanie
教材:
《英汉翻译教程》 张培基 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系福建福州人, 出生于1921年。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 代表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试译下面句子: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不堪忍受的;无法容忍的;难以承受的
What I Have Lived for 我为何而生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From What I Have Lived for
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
(1) 公元前11世纪“多重翻译”:古越南越裳国白孔雀与周公,因语言不通,经多次
翻译才得以交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口译记录,最早有记录的转接翻译。 (2) 战国时期的《越人歌》(出于西汉刘向《说苑.善说》) 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笔译作
品: 公元前528年楚国鄂君子皙乘船夜游。驾船越女为其唱歌一首,因为唱时用粤语,
六、翻译中的许多理论问题的提出与讨论都是文学翻译引发的,或是以文学 翻译为对象;正是文学翻译加深了翻译家们对翻译的认识,使得他们将自己 的翻译经验提升为理论。 七、二次大战结束后,文学翻译逐渐退出翻译的中心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实 用性文献翻译。
第四节 非文学翻译带来了翻译的职业化时代
一、非文学翻译 或称实用翻译、应用翻译、语用翻译,是指以传达信息为目的的一种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行为 (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非文学翻译”包括除文学以外的一切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 的各种文本的翻译,涉及政府公文、对外宣传、科技文献、商业经贸、社会文化等有关生活、 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二、二战前非文学翻译的历史发展 1、非文学翻译历史悠久 波斯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阿拉伯帝国时期 16世纪到二战结束 中国汉代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 郑和七下西洋
三、二战之后非文学翻译飞速发展 1、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手段; (2)各种促销文献、技术手册及其他各种交际方式,都需要以更快的速度、 更专业的人员翻译为更多的语种; (3)产品的国际化凸显了翻译的重要性。 2、翻译的庞大规模 1999年104亿美元;2003年172亿美元;2005年227亿美元; 3、辅助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四、职业翻译形成之前的兼职翻译 中国的“象胥”、“舌人”; 古罗马俘获来的希腊奴隶翻译; 僧侣翻译; 作家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厢情愿”
《百喻经》。说的是
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鹦鹉学舌”典出《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
“有行者
” 意
“痴心妄想”
产生。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醍醐灌顶”出自佛教。“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
“灌顶” 《大日经疏》
科技翻译(明清交替)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6卷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 独译了不少天文地理等方 面的著作。
作的丰姿。”
译作有:
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 征》,
果戈里《死魂灵》。 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
傅雷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临画,所求的不在形似而 在神似。
钱钟书和杨绛
《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 古代史诗之一, 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 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 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 上的空前盛事。
e.g Every dog has its day. 风水轮流转
4. Foreignization 异化
It designates the type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a target text deliberately 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It is source-language-culture-oriented. e.g. 馄饨 wonton
翻译实践(1)
大学英语一系 王薇
Definition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1. 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
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 几年,就被彻底击败了。
唐宋时期
玄奘
他是公认的佛经翻译大 师。他亲自去印度取经, 带回经书600余卷,其 中一半以上由他译出。 他主张以”信“为本兼 顾其它的翻译思想。
了深远的影响 如: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
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 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 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 众生、想入非非、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 入魔、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等等。虽
西方翻译史
翻译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五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当时最著名的译作为《希腊文旧约圣 经》。
第二次高潮发生于公元4世纪至6世纪之间。它与基督教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三次高潮是11至12世纪之间。主要是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希腊语
译成古叙利亚语。这一高潮持续了近百年。 第四次高潮是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段时期的翻译活动深
Majo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1. Literal Translation Approach 直译 It treats sentences as basic uni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s the whole passage into consideration; a translator wh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literal translation does his or her best to reproduce the ideas and writing styles of the original work, retaining in the version as many rhetorical devic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as possible.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Nida’s definition: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1. Kodak is Olympic color. (Ad for Kodak ) 柯达 – 奥林匹克的颜色。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切、最自然 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要达到词义 对等,其次是达到文体对等。
翻译史
1
翻译的理论基础
2
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3
翻译实践
4
2. Marriage, with peace, is this world’s paradise; with strife, this life’s purgatory.
和睦的婚姻,是这个世界的乐园;对抗的婚姻,是这个人生 的炼狱。
To show one’s cards 摊牌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眼泪
, 入到宗教 思想,政治,哲学和文学等众多领域,翻译的活跃,译作
的类别,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颠峰。
第五次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翻译不再只限 于宗教和文学领域,而是迅速地深入到科技,教育,艺术,商业, 旅游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翻译不再只由少数学者独领风骚, 而成为一门吸引人的职业,众多受过专门训练的翻译工作者为人类 语言文化的交流辛勤地工作。人们不仅对翻译科学,翻译艺术, 翻译技巧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而且发展了机器翻译,利用人工智能 协助交际,翻译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ewmark’s definition: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
If you are unfair to me, I will certainly hang out all your dirty linen.
你要是待我不公平,我就把你那些丑事都抖露出去。
3. Domestication 归化
佛经翻译
东晋至南北朝
1. 集体翻译 2. 有了梵文原本 3. 翻译理论和技巧有了进步 4. 佛教作为统治的工具
道安
总结了比较完善的直 译原则
法显
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到达 中印度、斯里兰卡、印度
界上横穿中亚、南亚次大 陆并由南洋海路回到中国 的第一人
鸠摩罗什
与真谛、玄奘、不空齐名 称四大佛经翻译家 三寸不烂之舌 《金刚经》
翻译的过程
翻译过程应包括理解、表达、校改三个阶段。理解原 文是核心,正确理解是充分表达理解的结果,二者是达到“忠实、 通顺”标准的必备条件。校改是对理解和表达的进 一步深化。译者要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对译文 语言进行推敲、修改,以提高译文质量。
徐光启
被尊为“科学译祖”
利玛窦
南怀仁
汤若望
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的翻译(清末民初)
严复
他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
准。
《天演论》
关于翻译标准
信,是指忠实原文; 达,是指译文流畅;雅,是指文字典 雅。
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这是比信 达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 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似。”
中国的翻译史(四次翻译高潮)
佛经翻译
1
汉代至唐宋
科技翻译
2 明清交替之际
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的翻译 3 清末民初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之后 4 民国之后
佛经翻译
西汉末 佛教传入中原,东汉时开始了佛经翻 译
东汉末至西晋
• 主力是外籍僧人和胡 裔
• 无书面原文,合作翻 译
• 直译
安世高: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2. non-Liberal Translation Approach 意译
It is supplementary to literal translation. It is employed for the purpose of express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instead of reproducing the original sentence structure or rhetorical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