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准则的不足及改进建议解析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 键 词 : 务重 组 ; 计 准 则 ; 索 债 会 探 1债 务重 组 会计 准则存 在 的 问题
以 确认 和 计 量 。
2对 债 务 重组 会 计 准 则 的改进 建 议 11债务重组准则中采用账面价值计价 , . 会 21根据 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采用 比较合 . 产 生 负 面效 应 111 以账 面 价值 计 价 , 引 起 会 计 行 为 的 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 . 会 不 对称 性 。 21l对债务重组 伴随非货 币性 交易 的事 . 公 允价 值作 为 一 种 计 量 属性 ,可 表 现 为 现 项 ( 包括以非现金 资产: 清偿债务和债务转为资 其 第一 , 认为债务 行市场价格 、 可实现净值 、 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 本 ) 会计处理存在两种观点 : 等 。在 我 国现 行 会计 实 务 中 , 多情 况 使 用 了公 重 组 和 资 产 置换 是 “ 项 任 务 ” “ 个 整 体 ” 很 一 和 一 , 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 如固定资产 的重簧价值 、 存 是 债 权 人 免 除若 干债 务 的 条 件 , 者 不 可分 割 , 二 第 货 的 可 变现 净 值计 价 等 。然 而 , 允价 值 在债 务 虚 当按 照 债 务 重 组 会 计 准 则 进 行 会 计 处 理 ; 公 重 组 会 计 准 则 中 ,如 在 判 断 债权 人 进 行 债 务重 二 , 为 是 “ 项 任 务 ” 债务 重 组 后 债 务 仍 需 偿 认 两 , 而资产置换是另一项业务 , 属于非货币性交 组时 , 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评 价标 准, 却采用 还 , 了不 同标 准 , 不 同 债 务重 组 条 件下 , 断 债 易 ,应 当 按 照 非 货 币性 交 易具 体 准 则 进 行 会计 导致 判 权人对债务人重组 的标准不同 ,引起会计行为 核 算 笔 者 认 为 ,本着 实 质 重 于 形 式 的 会 计 原 的不 对 称性 。 则 ,在实际操作中将其分 为两项业务处理较妥 11 采用账 匝价 值会 削弱债务 重组会计 当。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 .. 2 其实质是债务人将 其非 现金资产销售 ( 转让 )收回现金后再偿还 , 的合理性。 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理论 。 等量 的货 币在不 债务 , 因此这部分收益应属于经营性损益 , 但这 同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 ,折算到同一时 点才具 部分损 益是通过债务重 组的方式来实现的 , 若 有可比性。在修改条件的债务重组中, 准则把债 将其一次性计人当期损益 , 可能会 以税金 、 分利 若将其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 也 务人将来应付金额直接与债务重组时的债务 账 等方式流 出企业 ; 面价值进行 比较 , 未把将来应付金额进行适 当 不符 合经济业务的特征 . 笔者认为 , 应将这部分 的折 现,导致修改债务 条件的债务重组 会计缺 损 益 计 入 “ 延 损 益 ”并 分 期转 入以后 各 期 。对 递 , 乏合理的理论基础。同时 , 如在修改条件的债务 于债务转 入资本 , 它属于资本交易 , 按照国际惯 重 组 中 , 业所 得 税 的 存 在 , 公 允 价 值 ( 企 使 现值 ) 例 , 本 交 易 应 直 接 调 整所 有 者 权 益 , 应 在 利 资 不 在 企业 债 权 人 与债 务 人之 间 产 生 一 种税 收 转 移 润 表 中列 示 效应 ,即 债 权 人 与 承担 丁公 允 价 值 引 人条 件 21 在修 改债 务 条件 的 债 务 熏组 方 式 中 , .. 2 理应 在 由债 务 人 承担 的税 负 ,这 显 然 具 有 不合 “ 来 应 付 金 额 ” 应包 含 债务 重 组 F至 债 务 重 将 j 理性 。 组 清偿 H应 支付的利息 为 , 修改债务条件 , l1 ,. 3采用 账面 价值使 现行债 务重组 在实 意 味着 双 方 变更 了原 有 的 合 同 关 系 ,确 立 了 新 务操作 中陷入了窘境 。 的债权债 务关 系,未来利息是在新合同续存期 以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为例 ,由于末 内债务人的预计支出或债权人 的预计收益。实 采用公允价值对债务 人将来应付金额进 行适应 务中, 企业的利息收支 , 一般根据权责发生制原 的折现,使相同的会计处理反映性质不 同的债 则已计人相应的会计期 间 , 未来利息支出计人 务重组情况 ,其会 计处理不能与性质不同的债 重组 日新债务的账面价值中,不符合利息费用 务重组条件形成合理的对照关系 。不利于真实 的核算惯例 , 同时也减少 了重组收益 , 且以后支 地 反映债务重组客观实际情况 , 使债务 重组 付时直接冲减债务的账面价值而不增加财务 费 致 会计实务操作难以把握。 用, 这样不能真实地反映债务人的筹资成本。因 1 - 2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存在困难 此, 如果把未来利息计 人“ 将来应付金额” 一方 , 1. . 1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 2 对解决企业 面会使债务人少计债务重组所得 的利益 ;另一 问债务 的拖欠 问题虽然发挥 了一 定 的积 极作 方 面也使其报表无法真实地反映因债务人 自重 用, 但这种“ 以物抵债” 的方式 , 债务人而 言, 组 日至债务清偿 1 对 3占用此部分资金应发生的财 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 饮鸠止 渴” 使企业经营 务 费 用 。 , 资金短缺 , 愈加陷入困境 ; 对债权 人而 言, 以 难 22逐步完善公允价值的计价 基础 . 确认抵债资产的价值 , 长了货币的回笼期 , 加 使 虽然账面价值计价 比较适应我国 目前 经济 企 业 蒙 受损 失 。 发展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状 况,在一定时期 内可 更具有真实性 和可验证性 . .但账面 1- . 2一债 务转为资本 的债务重 组方式虽 使会计信息、 2 具 有其独特的优势 , 它可使债务人在不 动片其 价 值只能告诉人们在取得 资广 或形成债务时所 j ‘ 生产经营资金的情况 F, 减轻债务 力 . 债权人 花 赞的成木 , 却不代 表其本 身价值 . .有时 . 采用 可加强巩阎与债务人 企业的合作关系 ,有利于 账 商 价 值 一 方 面 无 法避 免 企 业 间 ( 别是 关联 特 开拓多元化经营格局 , 拓宽投 资渠道 , 分享债务 企业之间 )的舞弊行为 ,为他们提供更 多的方 方企 业 的 未 来 收益 。但 这 种 方式 会 使 债 权 人 企 便 ; 另一方面则为希望通过正常债务 重组 , 盘活 业 的 流动 资 金 被 大 量 占用 ,给 企业 正常 经 营 活 企 业 资 产 , 大规 模 的 企 业 制 造 了 不小 的障 碍 。 扩 动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 . 债权人企业未来收益的 因此 ,账面价值 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和暂时性的 高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会计上难 计 量 基础 。在 可 计量 性 条 件制 约 F, 产 或债 务 资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供给侧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得不到改善,甚至出现了债务危机。
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国有资产所占比重一直很高,因此国有企业对债务重组问题越来越重视,债务重组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一、债务重组的定义国家财务部发布相关文件,对债务重组进行阐述,“在不改变交易对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
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债务重组的范围。
二、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方式就现阶段而言,国有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以下四种方式。
(一)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国有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企业资产来进行债务偿还。
在对企业资产进行了解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现金、银行存款、价证券等货币资金或现金等价物。
另一个角度是存货、固定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实物财产或财产权利。
利用现金来进行债务偿还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债务转为资本国有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即企业利用“债转股”的方式,来偿还债务。
当企业无法支付债务金额时,企业可以通过与债权人谈判,使债权人变成企业的股东。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国有企业债务所带来的困境,但企业的领导者需要重视的是,在进行转换之前,对于已经被划分为能够转债的部分不属于债务重组的范畴。
(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国有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来进行。
即企业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对债务条件进行修改,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还款利息,使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要求企业不存在破产风险。
(四)综合受偿方式国有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综合受偿的方式来进行。
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公允价 值是 国际会计 准则 和许多 国家会 计领域 都 普遍 采用 的一 种计 量 属性 , 能更 真 实准 确 地反 它 映 企业 的现 时价 值 , 会 计信 息 使用 者 进行 经 济决 为的 问题
策 提 供 更 加 相 关 的 会 计 信 息 。这 次 在 新 债 务 重 组 准 则 以及整 个会 计 准则 体 系 中 , 新 引入 了公 允 价值 重 计量 属性 , 是我 国会计 准则 国际趋 同的实质 要求 , 这 是 提高会 计 信息 质量 的 客观 要求 , 是 我 国经 济全 也 球化发 展的必 然要 求 。 1 3 改 变 了 债 务 重 组 损 益 的 确 认 方 法 . 新 债 务 重 组 准 则 改 变 了 原 准 则 “ 刀 切 ”的 规 一 定 , 原 先 因 债 权 人 让 步 而 致 使 债 务 人 被 豁 免 或 者 将 少 偿 还 的 负 债 计 入 资 本 公 积 的 做 法 , 为 债 务 重 组 改 利 得 的 确 认 , 入 营 业 外 收 入 , 时 确 认 相 关 资 产 转 计 同 让 收 益 。这 一 改 革 实 现 了 与 国际 财 务 报 告 准 则 的 趋 同 , 现 了债务 重组交 易 的实质 。 体
第 1 期 总 第 2 8期 6 1
21 0 0年 8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 o o a c n my
No.1 6, t e 2 t S te h 18 h iS l Au g.2 0 01
新 准 则 对 债 务 重 组 定 义 是 “ 债 务 人 发 生 财 务 在 困 难 时 , 权 人 按 照 其 与 债 务 人 达 成 的 协 议 或 法 院 债 的 裁 定 做 出 ‘ 步 ’ 事 项 。在 这 一 概 念 表 述 当 中 , 让 的 ” 突 出 强 调 了 “ 务 人 发 生 财 务 困 难 ” 进 行 债 务 重 组 债 是 的 前 提 条 件 , 明 确 规 定 了 “ 权 人 做 出 让 步 ” 一 也 债 这 实 质 内 容 。 这 样 的 界 定 , 债 务 重 组 的 范 围 非 常 明 使 确 , 以有 效 地 遏 制 债 务 重 组 滥 用 现 象 。 当 然 , 务 可 债 人 是 否 发 生 了 财 务 困 难 , 要 通 过 调 查 了解 予 以证 需 实。
浅谈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具体会计准则。
新准则较旧准则在很多方面有了较大变化,以更好地理解新版债务重组准则的相关内容,极大地规范了债务重组行为,防止了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就债务重组准则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和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准则问题建议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定义、方式、会计处理等进行了重新界定和修改.与旧准则相比,其变化在于一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二是规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损益。
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有比较的进行探讨。
一、新债务重组准则的特点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沿用了旧准则的许多做法,但和以前相比,对债务重组的定义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1。
定义比较旧准则定义为: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新准则定义为: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旧准则认为只要修改了债务条件,不管债权人有没让步都是债务重组。
旧准则的定义没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这个前提条件,适用范围似乎过于宽泛,易于造成不恰当的诱导,只要双方认为需要就可以达成协议进行债务重组,从而改善企业资金结构,使资产负债率达到一个符合自己需要的水平,这有悖于市场中利用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的初衷;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并突出了债权人让步的实质条件,才能定义为债务重组。
新准则定义的债务重组比较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因为一般而言,需要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多数陷入财务困境,没有能力如约履行偿债义务,如果债权人不作适当的让步,可能会使濒临困境的企业雪上加霜。
债务重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债务重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债务重组问题得到了规范。
围绕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的意义以及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应收账款重组准则债务重组一、债务重组概述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
债务重组从本质而言,是一项法律活动,是旨在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原有债权债务合同关系的过程。
例如,以资产清偿方式进行的重组,是债权人与目标公司变更债权、债务合同并依约履行的行为;以债权转股权方式的重组,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合同关系转变为股权投资关系;以修改债务条件方式进行的重组,则是对债权人与债务人原有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变更。
至于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的重组协议及其履行过程,其法律属性更是毋庸置疑的。
在债务重组中,债权人为了规避风险的不确定性,自愿做出让步进行债务重组;而债务人与债权人协商进行债务重组,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走出财务困境。
双方各取所需,互赢互利。
二、债务重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由于管理者的经营不善而造成了资产负债率过高,这一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的一些规定给这些企业有了扭转的机会,但在准则的应用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等问题依旧突出。
上市公司常借助关联交易,滥用公允价值,随意划分资产转让收益和债务重组收益以隐藏重组利得,达到粉饰公司财务状况的目的。
因此,虽然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否认的。
1.新会计准则中没有对债务人的财务困难进行详细、准确的界定债务重组的定义尚不能明确界定债务重组的对象范围,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界定是企业债务重组的重要环节,但在整个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债务人的财务困难进行详细的说明和确定。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问题与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问题与思考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问题与思考引言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是指为了解决上市公司债务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重组行为,旨在降低企业负债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并保障债权人权益。
然而,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问题分析1. 政府干预较多在我国,政府对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较多的干预,这往往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
有些债务重组案例中,政府可能会要求银行放贷,或者要求其他企业进行资产置换,这种干预会导致债务重组结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影响到市场的公平竞争。
2. 债务重组流程复杂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流程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批准和审批,使得整个债务重组过程相对缓慢。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负债的压力,同时也拖延了债务问题的解决时间,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 缺乏统一的债务重组机制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债务重组机制,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债务重组方案和政策。
这导致了债务重组的标准和标准不一致,给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带来了困扰。
同时,也给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博弈增加了难度。
解决思路1. 政府科学干预政府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应该减少干预,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的干预边界和原则。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市场对上市公司债务状况的敏感性和监管力度,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2. 简化债务重组流程应当建立统一的债务重组流程,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
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债务重组评估标准,规范债务重组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来提高整个债务重组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3. 建立统一的债务重组机制建立统一的债务重组机制是解决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的关键。
可以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建立一个统一的债务重组机构,负责债务重组的协调和媒介工作,同时对重组方案进行监督和评估。
浅谈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存在的问墨 1 、公允价值可靠性 的问题
、
监 管机构在制 订相关 指标考核 时 ,应将未 实现的损益 与 已实 现的收益 分别 考核 ;加强 对公允 价值 有关信 息的披 露 ,规定任何 公允价值 方法 不仪 应反映资产 和负债 的价值及产 生的收益 ,而且应根 据相关项 目进 步 细分各种 收益 的来 源和变动 ,杜绝利 润被操纵 的渠道 ,同时也给
此 ,必须加快具 体准则 的制定步伐 ,进一 步完善相关法规 .建立 公平 、 开放 、 自由、诚信 的交易规 则体系 ;通 过建立 良好的公 司治理结 构和 内部 控制制度 ,加强对企业 治理层 的约束 ;建 立监管部 门定期检 查制
度 ,充分 发挥证 监会 、注册会 计师 和国家审计 部门 的作 用 ;鉴于会 计
的话 , 那 么制度本身的漏洞就是制度运行失灵 的主要原 因。 2 、企业操纵利润 的空 间扩大 债务重组利得计入 当期损益 以后 ,上 市公 司可以因此而获得利润 。 于是一些 无力清偿 债务 的公 司 ,一旦 获得债务 全部或 部分豁免 ,其收
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 了更 明确 的决策信息 。 2 、实施 公允 价值会 计的 良好环境 随 着企业新业 务不断涌 现,未来 会有很多业 务涉及公允 价值 ,因
用会计计 量属性 的选择 权 ,以新的盈余治理 手段来 “ 创造 ”账 面利润。
由于会计 准则不是 一种纯粹 的技术手段 ,它具 有明显 的经济后果 ,不 同的准则将 生成 不同的会计信息 , 从 而影 响不同会计主体的利益 。
3 、关 于重组收益的问题
新 准则规定 ,“ 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 ,债务人应将重 组债
收益及 巨额 利润 ,以使 亏损减 小或是扭 亏为盈 ,维 持报表利 润 ,使会 计报 表不真 实。债务重 组不是企业 的经 营活动 ,新 准则将债 务人发 生
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析
一
兰 、改 进 建议
3 、 计 量 属 性 的 转 变
新会计准则引入 了 “ 公 允价值 ” 这一重要概念,确保 了计量基础的 合理性 , 使企业的财务状况能更真实的反应。旧准则没有运用这一重要的计 量属性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公允价值往往难以确定,而且某些不法企 业用于操作利润 ,这样一来 ,我国上市公 司的发展就受到 了限制 。
近些年,我国会计制度 日 益完善 , 改掉了以前存在的很多不规范, 但是 要和国际准则接轨还有一定的 距离 , 所以中国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要进一 步完善 , 争取与与国际会计惯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2 0 O 6 年我国制定了新 的 会计准则,新准则和旧准则到底有哪些变化 ,是否所有 的变化都是有益的, 是否仍然存在不足 ,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一
、
并 字 在很大的可操作性,往往取决于主观因素 , 缺乏客观评定标准 。 ( 2 )信息 沟通 问题 首先 ,即使进行债务重组后 , 债务人也不是马上就能从 中受 益 ,这 过程往往需要一个或是几个会计期 间,按照权责发生制 ,这些 收益 应 该分期计入其应所属 的会计期间 ,而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的受益一 次性 计 入 当期损益 ,因此而产生了矛盾。其次 ,债务重组损失是企业在正 常生 产经营中产生 的,由于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而做 出的让步 ,与企 业的生 产经 营活动是有直接联系的 ,不符合 营业外支 出的定义 。 ( 3 )存在利润操作空间 新 准则把债务人所获得的收益从计入 资本公积改变为计人 当期的 营 业外收入 ,这样便使得一些本来因发生了财务困难 、无力偿 还债务 的企 业变成了利润 虚增 ,使本来财务状况糟糕、没有能力偿还债务 的企业通 过债务重组改变本期利润 。
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偿 债 的非现金 资产不存 在活跃 市场 , 评估 价也很 难公允 。 因为 实 现 J与 国际惯 例 的趋 同。但这 种变 化 也很容 易 为企 业的调 存 在诸 多 人为 因素 , 公允价 值难 以体 现真 正 的公允 , 因此 不能 节 利润 留下空 间。对于作 为债务人 的上市 公司来说 , 一旦债权 对此 , 企业 应当充分调动各部 门和每个 员工的力量 , 通过多样化 企业 会计信 息失 真 问题 的 防治 , 离不开 企业 会计 监督体 系 的管理措 施和控 制手段 , 逐渐 建立企 业的会计 信息质 量保证 体 的建立 与完善 , 对 于现代企业而 言 , 建立集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系, 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 不断 提高。 四 为一 体的会 计监督 体系是尤 为重要 的 , 这是企 业 防治 会计信 息 失 真问题 的有效保 障 。在 内部监督 上 , 要确 保企业 会计监督 部 参考 文 献 门和人员 的独立性 , 赋予他 们更多 的监 督权 利 ; 在 外部 监督上 , [ 1 】 任 治 雨 . 加 强 企业 内部会 计控 制 提 高会 计 信 息质 量【 J 】 . 0 1 2, ( 1 0 ). 则是应 当充分发挥政 府部 门、社会 大众 等监督主体 的职 能与作 中国 乡镇 企业会 计 ,2
的, 但 必须考 虑其在 会计处理 中的可 操作性 。虽然从 理论上 债 准则实施 后的预期表 现 。 务 重组企业 换入 的非现 金资产按 公允价值 计量 比较合理 , 但在 2 、将 债务重 组利得 计入 当期损 益为上 市公 司调节 利润提 债 务重 组实 务 中 , 对于 公允 价值 的确 定存 在着 很大 的随意 性 , 供途 径 。根据 新债 务重组准 则的规 定 , 债务重 组 中债务 人可将
论债务重组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杨 和 生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和我 国的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 ,企业之 间的竞争 日益的 白热化,很 多 企业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 使得企业的资金运营陷入危机,企业面临的债务问题不断地凸显。本文从债务重组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针对实务中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从而保证债务重组会计实务 中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企业能够得到长远、持 续、健康的发展 。 关键词 :债务重组 ;会计准则;公允价值
1 .财 务 困难 难 以界 定
1 .将债务 重组收益分期计入 当期损 益。债 务重组 的 目的就是 为了 解决债权的纠纷 、避免企业破产 的方法 ,针对解决债务重组加重 的债务 人的税务风险,防止企业利用债 务重组进行 的 目的 ,针对这些 的问题 , 针对原来的债务重组方式是将债务重组 的损益在重组 日进行一 次性 的计 入 当期损益进行改变 ,即债务重组损 益应该分期计 人到企业 的损 益中 , 设置会计科 目如 “ 递延收益一债务重组损益 ” ,将 确定 的受益期分 期转 入 “ 递延收益一债务 重组 损益” 账 户,在分期 转入到 “ 营业外 收入” 账 户 ,此 方 法具 有 简便 性 和 谨 慎性 。
4 . 公 允 价 值 难 以 准确 计 量
现阶段的债 务重组准则对信息的披露做出了明确 的规定 ,但是 目前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还存在一定的弊端 ,透明度不是很 高 ,关 键性的问 题还是含糊不定 , 披露 的很简单、简略。真对债务重组 还应该 披露债务 重组损益的总额、披露债务重组损益的净利润所 占的比例 ,分析债务人 陷入 的财务 困难的依据 、对于跨期限的债务重组事项应该进 行年度的分 期 ,明确这些的信息,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 ,并且做 出合理有效的决 策 ,也 有 利 于 债 务 重组 的进 行 ,债 务重 组 的信 息 披 露 越 加 的 详 细 ,报 表 的使用度就更加的充分有效 。 3 .在现金流量表 中显 示 “ 债务重组损益” 项 现金流量表可以反 映一段时间的现金流量 ,目的是为企业使用者提 供现金的流量。现金流量表在编制的过程中:比如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 收到的现金流量以营业 收入为起点 ,可以调节经营活动的相关项 目的增 减变动,调整债务的资产 收益 ,不应该计入应收账款的项 目应该进行调 减的项 目,同时在报表附注中也应该进行调整 ,不论以任何形式 的债务 重组 ,都要增加 “ 债务重组损益” 的调整项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真实的 反映企业 的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性 。 4 . 制 定公 允 价 值 计 量 具体 操 作 指 南 债务重组准则明确规定公允价值计量 ,但是在实际 中没有 明确 的具 体规定 ,又因为我 国会计人员 的素质不高 、市场体制不健全 、价格市 场 不完善 ,公允价值难以评价和公允 ,制定公允价值操作指南可 以指导会 计人员进行计量 ,另一方面指导如何运用 ,比如可 以通过有关 的合 同制 定现金流量,根据一般的行业规定折现率 ,采用符合实 际的现金流量 系 数和标准差等来制定操作指南 。
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问题及建议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232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米蕊 河南教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摘要:新债务重组准则极大地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防止了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债务重组;公允价值;重组收益一、新债务重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债务重组准则的最大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将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了当期损益,但是在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资产的虚增。
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或债务人受让或收到的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对受让或收到的资产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是相当先进性的,但必须考虑其在会计处理中的可操作性。
虽然从理论上债务重组企业换入的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比较合理,但在债务重组实务中,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高估资产的现象在所难免:一方面是因为债务重组双方绝大多数都是关联方,他们在利益上存在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评估价也很难公允。
因为存在诸多人为因素,公允价值难以体现真正的公允,因此不能排除一些企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来调增资产,从而会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来调增资产的情况。
《中国证券报》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债务重组中,绝大部分都是ST或PT成员,它们从债务重组中获得的收益少的有几百万,多的达几亿元。
因此,2001年财政部不得不重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并取消了公允价值计量。
可如今的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上市公司虚增资产又有了机会。
债务重组准则的不足及改进建议解析
债务重组准则的不足及改进建议2001年1月1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消除了以前债务重组准则的很多弊端,但笔者认为其仍有尚待完善的方面。
一、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规定,违背了某些基本的会计原则以短期投资为例,债务人以短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应当按照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小于用以清偿债务的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差额,直接计人当期营业外支出;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用于清偿债务的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差额,计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当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价值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在期末时与其他短期投资一并计提减值准备.如下例: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货款项80 000元,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以其持有的短期股票投资支付货款,甲企业短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余额为60000元,已提跌价准备8 000元。
乙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5 000元的坏账准备。
甲、乙企业按准则的规定分别作如下会计处理:甲企业:借:应付账款——乙企业80 000元,短期投资跌价准备8 000元;贷:短期投资60 000元,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S000元。
乙企业:借:短期投资75 000元,坏账准备5 000元;贷:应收账款—-甲企业80 000元。
1、违背了谨慎性原则。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乙企业(债权人)在计算短期投资的人账价值时采取了倒挤的方法=期投资的人账价值: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十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众所周知,在很多情况下,债务重组都是由于债务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由债权人作出让步、甚至是很大让步的情况下发生的,债务人用于偿还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价值一般是小于、甚至是远远小于其债务账面价值的,因此债权人根据以上方法确定的非现金资产的人账价值,一般要远远大于非现金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在债务重组日到本期期末这段时间内虚列了企业的资产,不符合稳健性原则。
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财政部于1998年6月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并于2001年1月进行了修订。
对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笔者认为其中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以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企业虚列资产,会计报表不真实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按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
也就是说,在以非现金资产或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时,资产的价值一般都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
而债权人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使所接受的资产的价值提高了很多,即在重组日到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期间虚列了资产价值,尤其是当债务的账面价值远远高于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实际价值时,债权人大规模虚列资产,容易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当然,债权人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的前提条件是期末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缺少相对活跃的市场和公允的市价,以及资产本身价值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企业自身的原因,不愿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不愿或完全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即使短期投资一般有活跃的资本市场,期末也可以通过选择计提跌准备的方法来达到不提跌价准备的目的,使资产一直处于虚列状态,导致报表不真实。
不符合一致性原则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接受的现金资产低于应收债权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而不将债权的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实际价值的差额作为重组损失,这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债权人容易操纵利润当以非现金资产或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可能为债权人操纵盈余提供新的机会。
债权人在重组过程中作出了让步,发生了重组损失,却又不能计入债务重组损失,而必须计入资产的价值中,债权人就可能通过其他方法来弥补这个损失。
浅谈ST公司债务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ST公司债务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ST公司是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一员,但由于其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出现了债务重组的情况。
债务重组是一种重新安排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手段,旨在减轻或消除企业的债务负担,恢复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稳定发展,但债务重组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
一、债务重组面临的问题1.管理困难:由于ST公司的经营效益不佳,导致其管理能力严重不足。
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如何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公司结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法律纠纷:债务重组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涉及到公司的股权、债务、资产等,极容易引起法律纠纷。
如何合理、公正地解决纠纷,确保公司的正常经营,是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难题。
3.资本市场风险: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公司会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债券价格波动会影响债务重组计划的完成。
如何应对资本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是债务重组需要面对的风险之一。
二、解决债务重组的对策1.提升管理水平:债务重组是一次再造公司的机会,ST公司应该借助债务重组的契机,采取适当措施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公司架构,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2.加强沟通协调:商业债务重组牵涉到许多利益相关者,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确保重组计划的顺利实施。
3.合理规避风险: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公司存在很多风险,需要制定合理的规避风险计划,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政策环境、市场风险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提高债务重组的成功率。
4.寻求外部支持:债务重组需要太多的资金和资源,ST公司需要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包括融资、配资、股权转让等方面,以确保债务重组计划的实施。
5.加强内部建设:ST公司应该加强内部建设,重新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提升员工素质和意识,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管理。
综上所述,ST公司的债务重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充分考虑其中面临的问题和风险,综合应对并降低风险,不断推进债务重组的进程,力求实现债务重组的成功。
企业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企业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作者:史春波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第03期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为了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本文就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采用账面价值计价会产生负面效应,以及会计核算存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探索1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1.1 债务重组准则中采用账面价计价,会产生负面效应1.1.1 以账面价值计价,会引起会计行为的不对称性。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可表现为现行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等。
在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很多情况使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如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计价等。
然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如在判断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却采用了不同标准,导致不同债务重组条件下,判断债权人对债务人重组的标准不同,引起会计行为的不对称性。
1.1.2 采用账面价值会削弱债务重组会计的合理性。
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等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折算到同一时点才具有可比性。
在修改条件的债务重组中,准则把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直接与债务重组时的债务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未把将来应付金额进行适当的折现,导致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
同时,如在修改条件的债务重组中,企业所得税的存在,使公允价值(现值)在企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产生一种税收转移效应,即债权人承担了公允价值引入条件下理应在由债务人承担的税负,这显然具有不合理性。
1.1.3 采用账面价值使现行债务重组在实务操作中陷入了窘境。
企业债务重组中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债务重组中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企业债务重组。
想象一下,你家里的那台老旧洗衣机,已经有些年头了。
每次启动时,它发出一阵吱吱的声音,有时甚至直接罢工。
这时候,你就得考虑,是继续修修补补,还是干脆换个新的?企业债务重组也是类似的道理。
企业在面临债务压力的时候,如何决定是修修补补,还是彻底换个方案,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企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别担心,我会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和大家分享,希望你们能听得明白,也能有所收获。
2. 常见问题2.1 债务负担过重首先,咱们得谈谈企业在债务重组中最常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债务负担过重。
就像你家里的那台洗衣机,如果长时间没有维护,坏的部件就会越来越多。
企业的情况也是一样。
如果企业长期负债累累,债务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债务负担重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是背上了十几斤的重包,走路都困难,更别提跑步了。
这时候,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减负”,就是减轻债务的压力,找到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
2.2 企业现金流紧张除了债务负担重,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企业的现金流紧张。
企业的钱进进出出,就像是流水一样。
可是当流动的水少了,企业的“水塘”也就干涸了。
现金流紧张就意味着企业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日常开支,就像你钱包里只有几块钱,却还得面对一堆账单,这种情况简直让人抓狂。
这时候,企业就需要找到更多的资金来源,或者把开支控制得更严一些,才能撑过难关。
2.3 债权人不合作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债权人不合作。
想象一下,你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开了一个小店,结果其中一个朋友不愿意把他那份投资拿出来了,这时候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无奈?企业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如果债权人不愿意配合,比如不愿意减免债务或者延长还款期限,企业就很难顺利进行重组。
这就需要企业与债权人进行谈判,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3. 对策建议3.1 增强财务透明度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企业债务重组中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债务重组中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大伙儿都感兴趣的话题:企业债务重组。
说实话,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别急,咱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弄明白了这玩意儿其实也没那么难。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企业的“自救行动”,当它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时,怎么才能让它们重新站起来,迎接新的挑战。
那好,我们就从头开始,看看这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2. 债务重组的常见问题2.1 债务过重,问题如山首先,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债务过重了。
企业就像一个背着大包的背包客,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债务,这个包重得都快背不动了。
比如说,有些企业可能因为过度扩张,盲目投资,或者管理不善,导致债务积累得像小山一样高。
这时候,它们就得面对一个问题: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减轻这些债务负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当企业的财务状况已经很糟糕的时候,问题就更复杂了。
2.2 债务结构复杂,像解谜题接下来,就是债务结构复杂的问题。
企业的债务就像是一盘复杂的麻辣烫,里面的各种配料和调料混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
债务的种类很多,有短期债务、长期债务,还有各种利息、还款安排等。
如果这些债务混在一起,那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何理清这些复杂的债务关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就像是在玩一个复杂的解谜游戏,需要耐心和智慧。
3. 解决对策3.1 精细规划,不能盲目那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企业得进行精细的规划。
就像是修建一座大楼,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蓝图。
企业需要把所有的债务情况梳理清楚,制定出一套详尽的重组方案。
比如说,重新谈判债务条件,争取减免一些利息,或者延长还款期限。
总之,不能盲目行动,得有计划地一步步推进。
3.2 寻找专业帮助,别孤军奋战另外,寻求专业帮助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很多企业在面对债务重组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请专业的财务顾问或律师来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
毕竟,面对复杂的债务问题,专业人士的经验和知识是无可替代的。
企业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
企业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新债务重组准则问题与建议一、新债务重组准则执行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1.对于债务人而言,债务人获得的债务重组收益一次性记入“营业外收入”。
这种损益有时非常巨大,受益期限也比较长,可能覆盖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
这种一次性计入损益的方法可能会造成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不合理,不符合配比原则。
2.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重组损失一次性计入了“营业外支出”,会影响企业当期的总收入和总利润,而实际上这一部分损失并不能够完全归属于当期,因此债权人可以利用重组进行纳税筹划,转移税前利润,出现少纳税的现象,最终危害到国家的利益。
3.债务重组的前提不明确。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发生债务重组前提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究竟什么是财务困难,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因此很多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也可以利用准则的模糊性进行债务重组。
4.公允价值有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由于公允价值难于确定,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利用不真实的公允价值调节利润,操纵盈余。
根据2007―2022年的有关数据显示,大量上市公司采取了非货币性资产来清偿债务,而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就显得特别重要。
如果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没有被真实地运用,很有可能就沦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
二、对我国实施新债务重组准则的相关建议面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后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分期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对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应根据其金额大小和期限长短,直接或分期计入企业损益。
具体来说,对于金额较小且被重组债务的存续期在当年的债务重组收益,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金额较大且被重组债务的存续期跨越重组当年的债务重组收益,建议先计入“递延收益”账户,再分期计入企业损益。
判断债务重组收益的金额大小以及确定分期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期限,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这种处理方法既可避免债务人不同期间的利润因债务重组而发生的大幅度波动,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债务人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行为,同时也有利于符合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债务重组准则运用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引论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企业应能够随着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善于管理,才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但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等,使财务状况发生困难,表现为产品滞销、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产品开发研究滞后等,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或出现亏损,现金流转补偿,出现暂时性的资金短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
这使得债务纠纷屡见不鲜。
虽然按照我国的法律,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达成正式和解协议时、破产程序应予中止。
此外,在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也可能因为相关的过程持续时间很长、费时费力,结果还可能难以保证债权人的债权如数收回。
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即债务重组,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化为资本、减少债务本金、债务利息,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法。
近年,我国不少企业遇到债务重组,但是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并不完善。
本文基于债务重组准则在运行中的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债务重组的背景分析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应该能够随着内外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善于经营管理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由于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很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财务困难,至使资金周转不灵,难以按期偿还债务。
虽然按照我国法律,作为债权人,有权利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在债务人申请整顿两者达成和解协议时,破产就中止。
此外,即使债务人进入破产整顿,也可以因为相关的过程复杂,而难以保证债权人的债权难以如数收回。
而作为债务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企业破产以偿还债务;此时可以通过协商使债权人做出某些让步,使债务人减轻负担,度过难关,从而债务重组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就营运而生了。
从债务重组的管理角度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债务重组准则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2001年1月1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消除了以前债务重组准则的很多弊端,但笔者认为其仍有尚待完善的方面。
一、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规定,违背了某些基本的会计原则
以短期投资为例,债务人以短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应当按照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小于用以清偿债务的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差额,直接计人当期营业外支出;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用于清偿债务的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差额,计人资本公积。
债权人应当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价值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在期末时与其他短期投资一并计提减值准备。
如下例:
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货款项80 000元,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以其持有的短期股票投资支付货款,甲企业短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余额为60
000元,已提跌价准备8 000元。
乙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5 000元的坏账准备。
甲、乙企业按准则的规定分别作如下会计处理:
甲企业:借:应付账款——乙企业80 000元,短期投资跌价准备8 000元;贷:短期投资60 000元,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S
000元。
乙企业:借:短期投资75 000元,坏账准备5 000元;贷:应收账款——甲企业80 000元。
1、违背了谨慎性原则。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乙企业(债权人)在计算短期投资的人账价值时采取了倒挤的方法=期投资的人账价值: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十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众所周知,在很多情况下,债务重组都是由于债务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由债权人作出让步、甚至是很大让步的情况下发生的,债务人用于偿还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价值一般是小于、甚至是远远小于其债务账面价值的,因此债权人根据以上方法确定的非现金资产的人账价值,一般要远远大于非现金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在债务重组日到本期期末这段时间内虚列了企业的资产,不符合稳健性原则。
在上例中,甲企业(债务人)的短期投资的账面净值(账面价值—跌价准备)为52000元(60000——8 000),但乙企业(债权人)确定该项短期投资的人账价值为75 000元(80 000-5 000),其中的差额23 000元便是乙企业对该项资产虚列的部分,虚列的比例为44.23%(23
000÷52 000)。
如此大规模地虚列企业资产,在债务重组金额特别大时,有可能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
虽然准则也规定了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已经发生减值时,应当在期末时与其他短期投资一并计提减值准备,从最终结果上看,好像这种规定对于期末会计报表的数字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里有一个前提,即企业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在期末如实地评估资产的价值并计提减值准备。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会计相关法规不健全,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企业一般缺乏自愿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动机,特别是在企业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更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准则的各种“灵活”之处,进行会计报表的粉饰。
虽然债务重组准则禁止了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但这些企业不会放过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在期末时,企业很可能不愿、甚至完全不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
对于短期投资,因为一般有活跃的资本市场,企业一般会对该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但对于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由于缺少相对活跃的市场和公允的市价以及资产本身价值的不确定性,企业很可能会以此为借口少提甚至是不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使企业的资产一直处于虚列的状况。
2、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非现金资产的人账价值,如果所接受的资产的价值已经发生减值,应当在期末与其他资产一并计提减值准备(包括短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债务人用以清偿债务的资产的价值远远低于债务本身的价值,使得债权人非现金资产在人账时就虚列了许多,而这些虚列的资产价值,其主要部分是债务重组损失,而非资产的减值所致。
准则规定期末计提减值准备,实际上是把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转移到了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之中,从而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如上例中,乙企业短期投资的人账价值一开始就虚列了23
000元,而这23 000元的差额实际上是乙企业的债务重组损失。
假设期末该项短期投资未发生减值(仍然保持52 000元的市价),但乙企业仍然
要计提虚列的23
000元作为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减值准备”和损益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两个项目中均反映了本来不应该在此项目中反映的数字,容易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
3.违背了一致性原则。
准则中规定,债务人以低于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当将对债务人豁免的债务作为损失转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债务人应当将豁免的债务转入资本公积。
此处债权人确认了债务重组损失;而准则对涉及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规定却是,债权人无论在重组过程中发生多大的损失均不能够确认债务重组损失,而把这部分损失转移到了资产价值之中。
可见,准则对于实质上相同的两种经济业务却采取了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
二、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建议
1、债务重组中债权人对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应当采取谨慎性原则。
债权人应当按照非现金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作为其新的人账价值(或者按照非现金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扣减已提取的减值准备人账,这种做法更稳健),而将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扣减债权人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及非现金资产的人账价值后的差额作为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计人营业外支出中。
对于前面的例子,乙企业应作如下的会计处理:借:短期投资60
000元,坏账准备5 000元,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15 000元;贷:应收账款——甲企业80 000元。
或者采取更稳健的做法:借:短期投资52
000元,坏账准备5 000元,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23 000元;贷:应收账款——甲企业80 000元。
2、债务重组涉及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如果债务人用于偿还债务的非现金资产中包含固定资产,相应的会计处理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为固定资产不同于存货及其他流动资产,它要计提折旧,而在账面上保留累计折旧账户,可以通过与固定资产原值的对比,获得该项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
因此,如果债务重组中涉及固定资产,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应尽可能地反映出这一财务信息,即按照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或扣减减值准备之后的净值作为债权人的人账价
值,同时按照累计折旧的原账面价值计人新的累计折旧账户。
至于其他相关的会计处理与短期投资相类似。
例如:
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货款800000元。
经协商,甲企业以其固定资产偿还债务,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900000元,已提折旧为450
000元。
乙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已计提坏账准备8 000元。
乙企业按准则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792 000元,坏账准备8
000元;贷:应收账款——甲企业800 000元。
而笔者建议的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900 000元,坏账准备8 000元,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342
000元;贷:应收账款——甲企业800 000元,累计折旧450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