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中的空间对称规律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对称法则”在地球和地球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对称法则”在地球和地球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社会文化探析“对称法则”在地球和地球运动规律中的应用刘星奸【摘要】地球运动知识是地理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所占用的比例,非常大,而且的内容也越来越突出,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分析。

重点是在于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对于解决问 题能力的考查。

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其中表现为的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是高考命 题的主要热点和主要范畴。

【关键词】地球运动地理学科范畴在对于地理学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的是人地关系,可以说地理问题主要是对于区域问题的解决和对于实际问 题的解决。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所,而地球这个球体 是具有高度的对称性,根据他的特性可以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_、空间对称(一)南北对称地球以赤道为对称轴,基本上都是呈现南北对称的趋 势。

根据南北对称一些的力学题就可以得到简单的解决,比方说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地方相同。

主要是因为一个恒星 日内同位都知点运动的轨迹周长是相等的。

而且在一定程 度上,不同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之间的昼长分别和对方的 夜长是相等的。

利用对称性可以解决太阳高度角的习题,太阳的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不断递减,根据对称 性可以知道太阳的距离直射点的弧度相等的点,太阳高度 是相等的。

因此从晨昏线开始向直射点方向弧度和太阳高 度是相等的。

从90度系从直射点开始和太阳高度之和也是 90度。

(二)东西对称地球作为一个球体,自从有了经纬度之后。

就在地理 球上的一些事物中,呈现了对称性。

比如说经度从零度开 始分别向东向西各一百八十度,这就是一种对称的表现。

我们根据这些对称性,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地理问题。

比如说相隔一百八十度任意两点的经度之和是一百八十度。

由此东西经度名称相反,但其实也是对称性的一种体现。

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对称性来解决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比方说太阳高度九十度所在的经线地方是十二点,从这一 个点向东向西经度相差的点的时差,具有不同值。

比方说 太阳在一个点上,但是展现出来的地区一个是上午,一个 是下午。

地理对称规律在解题中应用例析

地理对称规律在解题中应用例析

地理对称规律在解题中应用例析所谓对称是以某点或某轴为中心,形成与该点或该轴两侧等距离分布相同的特性。

地理学科中的对称规律有许多,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考生如果能够掌握其规律,解题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

地理中的对称规律主要有:昼夜长短分布对称规律、降水分布的对称规律、气候(植被、自然带)分布对称规律、地层(岩层)年龄分布对称规律等等。

下面笔者就例析在地理解题过程中如何应用对称规律。

1.昼夜长短对称分布规律1.1 昼夜长短空间分布对称规律:即某日,以赤道为对称轴,地球上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或北半球的夜长等于南半球的昼长)。

例一:读甲、乙两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图,判定甲、乙两地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关于地轴对称B 关于地心对称C 关于极点对称D 关于赤道对称分析:图中纵坐标代表太阳高度、横坐标代表北京时间,从图中可知甲地昼长6小时、昼短夜长,乙地昼长18小时、昼长夜短,且甲乙两地昼长相加为24小时(即可知:甲地昼长等于乙地夜长或甲地夜长等于乙地昼长),根据上述讲的昼夜长短空间分布对称规律,说明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数相同的地点;再根据甲乙两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可见甲乙两地又是在正相对经线上,因此B为正确答案。

例二:读左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分析:由图中经纬网、海陆轮廓可知,此区域为南半球,且纬度大约为53°S-54 °S之间,而漠河是位于53°N附近与P地纬度相当,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可求得P地的昼长;再根据上述讲的昼夜长短空间分布对称规律就可求得漠河夜长约为16小时,因此A为正确答案。

1.2 昼夜长短时间分布对称规律:即某地,以夏至日(6月22日)或冬至日(12月22日)为时间对称点(对称日),一年中与夏至日(或冬至日)时间间隔相等的两天,昼夜长短相同。

地理事象中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称现象及其应用

地理事象中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称现象及其应用

地理事象中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称现象及其应用贵阳市白云二中:周成银事物的分布总是有其规律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以下简称事象)的分布更是如此,理想状态下地理事物分布的规律中其对称性规律尤其突出,但是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一性,使地理事象的分布更为复杂,往往更多地表现为不完全对称性分布规律。

地理事象的对称性与不完全对称性规律具体表现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称。

一、地理事象的分布在空间上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称现象地理事象分布在空间上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称又主要表现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两个方面。

1、南北方向上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称现象地理事象南北方向上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现象主要表现为:⑴地理纬度分布上的南北对称。

如图1、图2图1 图2⑵热量带分布上的南北对称现象。

如图3图3 图4⑶理想状态下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南北对称现象。

如图4⑷气候类型分布上的南北不完全对称现象。

如图5图5 图6⑸自然带分布的南北不完全对称现象。

如图6⑹洋流分布模式中的南北对称现象。

如图7图7 图8⑺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上的南北不完全对称现象。

如图8⑻正午太阳高度分布上的南北对称现象。

如图9中的A、B、C图每一天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都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即全球每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都从直射点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也可理解为: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相同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图9-A 图9-B图9-C⑼昼夜长短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南北不完全对称分布现象。

即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地方其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即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如图9中的A、B、C 图所示。

⑽季节上的南北不完全对称现象通常情况是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地方一年中的四季变化正好相反,如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则为冬季,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则为秋季。

但由于下垫面的影响这种分布特点又表现为不完全对称。

⑾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的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相反现象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移现象,偏向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且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探究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探究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探究在高中阶段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时,为使问题简化,将地球看做一个正圆球体,把地球的自转、公转也当做匀速运动,即自转和公转的速度稳定不变。

由此产生了很多具有“对称性”的地理现象,表现出自然对称美,在学习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也悟出不少奥妙,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这就是地理的神奇所在。

高考命题也常以此为切入点,巧妙融合对称性规律,考查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空间现象能力、计算能力等。

前提:1.地球的形状是标准的正圆球;2.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都是稳定(匀速)的。

一、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个点互为对跖点)1.南极点与______点。

2.两个切点,即晨线和昏线的端点,晨昏线的交接点。

3.晨线的中点与________的中点。

4.昼半球的中心点(即__________点)和__________的中心点。

5.水半球的中心点与_________的中心点。

对跖点的特点:两个对跖点的:1、经度和为_______,东、西经度互异,地方时差为_______,(南北极点除外)。

2、纬度数值为_______,南北纬度互异。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_______(不考虑海拔差异)。

3、季节______。

4、两对跖点之间的球面距离约_________千米,即赤道周长的________。

5、昼夜长短变化幅度________,昼夜长短正好______,一个对跖点的昼长等于另一个对跖点的________。

6、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_______。

二、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移动的纬度范围和速度对称三、日出与日落的时刻关于正午对称。

观察右图,写出下列等式(含和y的表达式):①半个夜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半个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④夜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探究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探究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探究在高中阶段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时,为使问题简化,将地球看做一个正圆球体,把地球的自转、公转也当做匀速运动,即自转和公转的速度稳定不变。

由此产生了很多具有“对称性”的地理现象,表现出自然对称美,在学习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也悟出不少奥妙,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这就是地理的神奇所在。

高考命题也常以此为切入点,巧妙融合对称性规律,考查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空间现象能力、计算能力等。

前提:1.地球的形状是标准的正圆球;2.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都是稳定(匀速)的。

一、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个点互为对跖点)1.南极点与______点。

2.两个切点,即晨线和昏线的端点,晨昏线的交接点。

3.晨线的中点与________的中点。

4.昼半球的中心点(即__________点)和__________的中心点。

5.水半球的中心点与_________的中心点。

对跖点的特点:两个对跖点的:1、经度和为_______,东、西经度互异,地方时差为_______,(南北极点除外)。

2、纬度数值为_______,南北纬度互异。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_______(不考虑海拔差异)。

3、季节______。

4、两对跖点之间的球面距离约_________千米,即赤道周长的________。

5、昼夜长短变化幅度________,昼夜长短正好______,一个对跖点的昼长等于另一个对跖点的________。

6、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_______。

二、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移动的纬度范围和速度对称三、日出与日落的时刻关于正午对称。

观察右图,写出下列等式(含和y的表达式):①半个夜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半个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④夜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

对称性的地理学应用

对称性的地理学应用

对称性的地理学应用对称性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美学原则,它被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中,包括数学、生物学、文化和艺术等等。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对称性也可以成为地理学的一种应用。

本文将探讨对称性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对称性是什么?对称性其实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指某个对象的各个部分在某种变换下具有相同的形式。

这种变换可以是平移、旋转、镜像等等。

比如说,一个正方形在做旋转或者翻转的时候,它的形状还是保持不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正方形是对称的。

对称性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提高我们对某个物体或者景观的美感和认知度。

对称性在地理学中的应用既然对称性可以提高我们对物体或者景观的认知度,那么它在地理学中也应该很有价值。

实际上,在地理学领域中,对称性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地貌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

城市规划中的对称性应用城市规划中的对称性应用可以从城市的几何形状、街道布局等方面入手。

以纽约市为例,纽约市的街道布局非常对称,可以通过网格图来直观地展现。

这种对称的街道布局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而且使得城市规划更加方便和合理化。

同样,在中国,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也很注重对称性,比如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王府井大街的五个圆形广场等等,这些设计都体现了对称性的美感和合理性。

地貌研究中的对称性应用对称性在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复杂。

地球上的地貌景观非常复杂,其中又包括了各种山脉、平原、河流等等。

地貌的对称性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比如山峰之间的对称性、河流的对称性等等。

对称性在地貌研究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自然景观的演化过程以及形态特征。

环境保护中的对称性应用对称性也可以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

比如说,在可持续城市的规划中,对称性可以用来优化街道绿化、水资源的分配、交通流量的控制等等。

除此之外,对称性还可以被用于自然环境的修复,比如根据对称性原则来设计、建造河滩、湿地等生态系统,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总体而言,对称性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展现了它在地理科学领域中的工程价值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中的对称性探讨

地理学科中的对称性探讨
势 较 平坦 , 土层 深 厚 , 土壤肥 沃 , 一 般 布 局 种 植 业 。缓 坡
这个球体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 利用 它 的基本 特性可 以巧
解 一 些 地 理 习 题 。笔者 经 过研 究 , 发 现 不 少 的 地 理 习 题
都可 以用对称的原理来 解决 , 既快 又准确 。现将这 方面 所得整理成文 , 供大家共 同研究和参考 。
风 向作用可能形成旗形树 冠。 1 0 0 多年前 , 德 国科 学家魏格 纳发 现大西洋 两岸 轮 廓具有对称性 , 假想非洲 大陆和美洲大 陆 以前是 连在一 起 的。通过调查研 究 , 从 古生 物化石 、 地层 构造 等方 面 找到 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 吻合的证据 , 提 出 了大 陆漂移学说 。我 国著名地 质学家 、 中科 院院士位 梦华经 过研 究 , 发 现北冰洋 面积基 本与南 极洲 面积相等 , 通过 进一 步研究 , 发现如果把南极洲 削平 , 放进北 冰洋里 , 则 把北 冰洋填 满 。地 球最 高 峰珠 穆 朗玛 峰高 达 8 8 4 4 . 4 3 米, 扣 除外力作 用 因素 , 应 与世 界最深 的海沟 马里亚纳 海沟深度相等 。以上例子都是特殊对称 的体现 。 实际上 , 还有 很 多地 理事 物成 对称 分布 。例 如 , 中 国地形 , 以秦 岭 、 昆仑 山为对称 轴 , 山脉 成对 称分 布 : 北 有贺兰山 , 南 有横 断 山脉 ; 北有 阴山, 南 有南 岭 ; 北有 阿 尔泰山 , 南有喜 马拉雅 山。美 国墨西哥湾 位于 9 0 。 w, 孟 加拉湾位 于 9 0 。 E , 美 国有著名城 市奥尔 良, 孟 加拉 国有
再 向外 是工 业 区 , 这 也 是 一 种 对 称 。再 如 , 植 物 叶 子 的

地理学第三定律

地理学第三定律

地理学第三定律地理学第三定律是指城市的大小与其排名的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越大的城市,其排名越低。

这一定律在城市规模分布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解释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以及城市体系中的等级结构。

本文将对地理学第三定律进行探讨,包括其内容、历史背景、适用范围以及有关问题。

一、地理学第三定律的内容地理学第三定律最初由美国地理学家乔治·卡内曼(George Zipf)在1949年的著作《人类行为的规律化》中发现的。

简单来说,地理学第三定律是指城市排名和城市人口的数量成反比,即与排名若干次方成反比,常用公式为:P=k/R^a。

其中,P表示城市人口数量,R表示城市排名,k和a是常数,a通常为1,但有时也会为其他值。

乔治·卡内曼通过对美国城市人口数据的分析,发现美国城市中,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是第二大城市的两倍,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又是第三大城市的两倍,依此类推。

这种规律表现出排名城市人口数量对数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随着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其排名越来越低。

二、地理学第三定律的历史背景地理学第三定律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出现的,当时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

在此之前,人们往往将城市规模的分布看作是符合正态分布或泊松分布的,也就是说,市区人口总数按照正态或泊松分布。

然而,当时的数据表明,这些模型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

乔治·卡内曼通过研究城市人口数据,发现了地理学第三定律,并解释了这一定律的出现原因。

这项研究曾被认为是“科学中极为罕见的、几乎算是“奇迹”的发现”。

三、地理学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虽然地理学第三定律在城市规模分布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城市和地区。

事实上,这一定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城市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变化。

这是因为不同城市的权力和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差异所致。

因此,在使用地理学第三定律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地理计算中的对称美

地理计算中的对称美

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益阳市六中 赵爱华高考试题中涉及到地理计算,由于计算中一般将地球当成正球体,且做匀速运动,所以地球运动中有不少呈对称的现象和运动,故形成了地理计算的“对称美”。

灵活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帮我们迅速解题。

为经线上的三点,B 、C 两点的纬度数相同,回答下面试题。

如果这一天有一架飞机日出时从另一半球同纬度某地沿最短路径飞到A (45°N ),则飞机飞行最短时间为:答案;A.解析:见下图二、①观察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有何关系,为什么?(结论2: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 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如右图a 、b 或 c 、d 日期)夏至 冬至 夏至 从B 点沿晨线至A 点为最短距离。

B 点昼长为A 点夜长,可知B 点日出地方时为4;30,不考虑两地的时差(刚好B 所在经线运行至A 所在经线),飞行最短时间为3时。

A B例2(2010全国卷Ⅱ)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 )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完成问题。

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A. 9月21~30日B.10月1日~10日C. 10月11~20日 D .10月21~30日答案:B解析:黄河站的极夜期关于冬至日对称,3月9日离开冬至日约两个月零17天,由此可以推算出开始极夜的大致日期。

②分析: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 、B 两天,昼夜有何关系?(结论3: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 、B 两天, A 昼长等于B 夜长,A 夜长等于B 昼长。

)规律:①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当地正午(12:00)对称。

例3、如右上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间是( ) A .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答案:B.解析: D 所在纬线夜弧为75°,则夜长5时,昼长19时,上午9.5时,2:30日出。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对称思维应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对称思维应用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对称思维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地理对称思维,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称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地理对称思维则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中的对称性,来认识和理解地理规律和特征。

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典型案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地理对称思维。

一、引言初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课程,其中对称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对称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中的对称性,来认识和理解地理规律和特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对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其综合素养。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对称思维应用(一)自然景观中的对称现象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自然景观具有对称性,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景观的对称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表形态特点。

例如,在学习地形地貌时,可以通过观察中国的地势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地貌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二)气候与环境中的对称性气候与环境中的对称性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南北纬30度左右的地带,气候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地区的对称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和环境的特点。

此外,季风气候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季风气候的季节变化和方向性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三)人文景观中的对称性除了自然景观和气候环境中的对称性外,人文景观中的对称性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城市规划、建筑布局等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人文景观的对称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的特点和意义。

此外,河流与交通线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球运动规律》2“对称”法则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球运动规律》2“对称”法则

)。
)。
下图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四地随太阳直射点变化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3~4题。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X度和南纬X度这两天,③地昼长相差 A.3小时 B.6小时 C.9小时 D.12小时 4.据图判断②地关于赤道的对称点的坐标所在纬度为 ( )。 A.15°N B.15°S C.75°N D.75°S
(
)。
(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5.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广东肇庆市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 似一尊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 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 “卧佛含丹”节。读图1–20,回答6~7题。
3.正午太阳高度的对称 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 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对应 纬度示意图
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 “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夏至日(或 冬至日)
时间
距离夏至日(或冬 至日)的时间天数 相同
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 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 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相 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 (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 两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趋 势相反

地理学科中的空间对称规律及其应用

地理学科中的空间对称规律及其应用

5 球 运 动 中南北 半 球 对称 相 反 规 律 . 地
解析 : ( ) , 图可知 P地经度 为 7 o 北 京时 间 9 第 1题 读 5 w,
时 0分 O秒 对 应 经 度 为 10 E 根 据 地 方 时 的计 算 公 式 , 得 2o , 易 船 员拍 摄 照 片 时 , 的地 方 时 为 2 P地 0时 , 案为 C 答 。 第( ) , 2题 漠河位于北半球 , 纬度值与图中 P地相当 , 显然漠 河和 P 为纬 度值 相 同的南 北对 称两 地 , 以两地 昼夜 长短 的分 地 所 布状况 对称 相反 , 夜长 即为 P 夜 长 。根据 上题 可知 地 日落 漠河 地 时间 为 2 , 0时 则其昼 长为 1 小 时 , 即 为漠河夜 长 , 案 为 A 6 也 答 。
( ) 带划 分 ( 4 。 2五 图 )
9 o 0
D. 苏 各 地 太 阳 高 度 达 一 年 中 最 大 值 江
解 析 : ( ) , 半 球 与 陆 半 球 应 关 于 球 心 成 中心 对 称 , 第 1题 水 根 据 中心 对 称 规 律 ,水 半 球 ” 极 点 地 理 坐 标 为 ( 8。3 。 ) “ 的 10 ,8S , 位 于南 半 球 和 西 半 球 , 案 为 D。 答 第 ( ) , 推理分析得知 , 2题 经 当直 射 点 在 (8 。2 。6S 时 , 1 0 ,32 )
夜 长 短 的 分 布状 况 对 称相 反 ( 即一 地昼 长等 于另 一 地夜 长 ) 。 ( ) 北 半 球极 圈 内 , 昼 极 伎 现象 分 布状 况 对称 相 反 ( 3南 极 即
北 极 圈 内 出 现 极 昼 . 南 极 圈 内 出现 极 夜 ) 则 。
四、 垂直 对称

高中地理对称问题探析

高中地理对称问题探析
和 1 O月 2 1日 ( 基 日) 登
太 阳光
图 4
些 地 理 事 物 和 地 理 现 象 在 时 间 上 具 有 对
称性。
1 .关 于 日 出 、 落 时 间 的 对 称 日
E出 、 t 日落 时 间 是 关 于 当地 正 午 , 就 是 当 地 也 地 方 时 1: 2 0对 称 。 0 比如 一 天 中某 地 的 E出 时 刻 和 t
N, l5 观 看 极 夜 后 的 首 次 日出 , 此 推 算 , 1 。 6 E) 据 黄
例 2 (0 6年 全 国 文 综 2卷 第 5 ) 图 5 20 题 如 , 只 给 m 四地 3 2 月 1日到 6月 3 目的 日出 时 刻 。 0 求
其 中② 地 8月 2 3日的昼长 。
篓墨篡置量篡麓墨篡嚣r
根 据夏至 日对称问题 , 不难得 出正确结论①B,
② C。
出 的 是 a与 b这 两 个 日期 关 于 秋 分 对 称 , O与 d这 两 个 日期 关 于 春 分 对 称 的对 应 关 系 图 。 例 3 (0 0年 全 国 文 综 2卷 第 1 题 ) 年 3 21 1 某 月 9日 .我 国科 考 队 员在 中 国北 极 黄 河 站 (85 7 o5

高 地 理 对 称 闻 题 探 祈 中
善 i 萋。i 篓 誊 i 垂 蓦 誊 …
口 杨天 国
( 州省 凯 里 学 院 附属 中 学 , 州 凯 里 贵 贵 560) 50 0
地 理对称 问题 是高 中地理 教学 的重要 内容 之

其 移 动变 化 也 是 相 对 于 l 2点 ( 南 北 方 向 线 对 即 称 )根 据 对 称 原 理 , 们 可 以 从 日出或 日落 的 方 位 。 我 计 算 出该 地该 日的昼 夜 长短 、 断 该 E所 处 的 季 节 , 判 1 等 等。

“时空对称性”在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学中的应用

“时空对称性”在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学中的应用

“时空对称性”在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张娜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2期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

通过教育部对《国务院办公厅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解读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都在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综合应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素养”是指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学习环境下获得的,具有后天性,作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非“天生”,并且不是“全面”的地理素养,而是地理素养中作为“关键少数”的、最为核心的素养[1]。

核心素养的后天性要求教师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特别是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与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规避直接的、灌输式的“知识倾销”给学生带来的负担[2]。

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地理必修Ⅰ地球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首先,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为薄弱;其次,对地球公转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不能理解进而导致记忆不扎实,最后,看不明白地球公转地理意义题目给出的图文资料和情境,也就使得学生无法从中获取答题的有效信息,即便熟悉规律也很难应用。

一、;;;;;; 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对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教学目标分析分析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必修Ⅰ教材中涉及到的运动包括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等都是侧重于对其运动的成因、规律和影响三个方面。

例谈地理“对称性”规律

例谈地理“对称性”规律

例谈地理“对称性”规律作者:刘树臣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3年第08期【“对称性”规律】一、昼长、夜长的对称性1.同一地点,一天中,上午昼长和下午昼长关于地方时12:00对称。

【例】图1中的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A.21时30分B.2时30分C.8时00分D.3时30分解析:D所在纬线的夜弧弧度为75°,则夜长为5个小时,昼长为19个小时,上午半天为9.5个小时,日出时刻为:12-9.5=2时30分。

因此答案为B。

2.同一地点,一年中,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刻、日落时刻相等(如图2所示)。

【例】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A.9月21—30日B.10月1—10日C.10月11—20日D.10月21—30日解析:黄河站的极夜期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离3月9日(次年)约77天,由此可以推算出黄河站开始极夜的大致日期。

答案为B。

3.同一地点,一年中,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b,a的昼长等于b的夜长。

【例】这张合成影像(图3)是在土耳其城市布尔萨上空,春分日和冬至日每间隔1小时拍摄的太阳影像图。

读图3,回答(1)~(2)题。

(1)表示当地冬至日日出方位的是()A.甲B.乙C.丙D.丁(2)该地夏至日夜长大约是()A.9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5小时解析:图3为星空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因此日出方位为甲或乙;由该图是“每间隔1小时拍摄的太阳影像图”可知,甲—丙所示日期昼长为12小时,乙—丁所示日期昼长为9小时。

土耳其位于北半球,因此甲—丙为其春分日太阳影像图,乙—丁为其冬至日太阳影像图。

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在东南。

夏至日和冬至日关于秋分日对称,夏至日夜长等于冬至日昼长。

高中地理对称问题探析_杨天国

高中地理对称问题探析_杨天国

同一条纬线上。如图 3 所示,a 与 b 这两个日期关于
夏至日对称,c 与 d 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夏至 a
春分
b 秋分
c
夏至 d 春分
冬至 图3
例 1 阿布辛拜尔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坝以南
280 千米,是古代埃及 19 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崇拜
太阳神于公元前 1257 年建造的。神庙有一条 61 米
图5
3. 关 于 春 分 、秋 分 对 称 的 M、N 两 天 ,则 M 昼 长等于 N 夜长,M 夜长等于 N 昼长
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对于“二至二分”日 来说是对称分布的(图 6)。如果知道某地某日昼长,
春分(3 月 21 日)
夏至 (6 月 22 日)
教 学 月 刊·中 学 版
教学参考 2012 年第 2 期 57
开始和结束的大致日期。
此外,气压带风带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季风风向
等季节变化在时间上也具有一定对称分布的特点。
三、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对称问题
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对称分布问题也是普
遍存在的,如地球仪经纬度的分布、地球自转线速
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的分布、晨昏线的分布、某日
昼夜长短全球分布(反对称)、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
(1.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2.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北京 100048)
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图
形与变换”的相关内容,并在图形的轴对称中指出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
解对应点所连结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
质”. 在解题实践中我们发现用 这一性质 与 不 用 这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地形的对称和折印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地形的对称和折印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地形的对称和折印。

一、地形的对称性地球表面的地形具有对称性。

这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山脉和河流的形状上。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这些对称性的存在。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洲最大的山脉,其从印度河谷一侧起始,向东北延伸至青藏高原,呈现一条长达2400多公里的弧形。

如果将喜马拉雅山脉沿其中心线进行镜像,可以发现其对称性非常明显,两侧山岭的形状非常相似,中心线自然地成为了山脉的中轴线。

同样,亚马逊河是南美洲最大的河流,其长度达到了6400多公里。

如果将亚马逊河沿其中心线进行镜像,我们不难发现其对称性也非常明显。

河流两侧的形状和长度非常相似,中心线成为河流的对称轴线。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许多自然地理景观都具有对称性。

对称性的存在往往反映了地球上某些重要的地质过程和地貌演化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奥秘。

二、地形的折印性与地形的对称性相似,地形的折印性也是地球上自然景观常见的现象之一。

折印是山脉、岛屿等地形景观在地质过程中经历的一个隆起变形和地壳活动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地图等工具探究这些地形特征。

例如,印度半岛南端的斯里兰卡岛是一个经历过长期隆起变形的岛屿。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观察岛屿的形状和地质构造,推测出其隆起发生的时间和地质作用的机理,进而更好地了解印度地板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

同样,青藏高原也是一个经历了长期的隆起变形过程的地区。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观察其形状和地质构造,并探究这些地质作用和地球上的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好地了解整个地球的演化历程。

通过对地形的对称和折印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现代地球环境变化的趋势和方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和支持。

地理对称知识点总结初中

地理对称知识点总结初中

地理对称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自然界间相关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的科学。

而地理对称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地理对称是指地球上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具有相互成对应的特征。

下面将对地理对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对称的基本概念地理对称是指地球上表面地理要素(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或地理现象具有某种方向的分布规律,呈现出对称的特征。

主要包括东西对称和南北对称两种。

1. 东西对称东西对称是指地球上某一地理现象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出对称的特征。

例如,地球上的大陆分布呈现出东西对称的特征,如亚洲与美洲之间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布在亚洲的西伯利亚平原与分布在美洲的加拿大盆地等。

2. 南北对称南北对称是指地球上某一地理现象在南北方向上呈现出对称的特征。

例如,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呈现出南北对称的特征,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与南北极地区的冰川地带等。

二、地理对称的成因地理对称主要是由地球自身的形态、构造和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以下是地理对称的成因分析: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理对称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的表面出现一定的东西对称和南北对称。

2. 地球形态地球的整体形态影响了地理对称的形成。

地球呈椭圆形,这就决定了地理对称在不同纬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3. 地球环境地球的气候、植被、水文等环境条件也对地理对称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环境条件在地理对称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三、地理对称的地理要素地理对称主要表现在地理要素上。

下面将对地理要素中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分别总结。

1. 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地理要素。

其典型的地理对称表现在大陆、海洋、河流、气候等方面。

(1)大陆地球上的大陆具有明显的东西对称特征。

例如,亚非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形成了明显的东西对称。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也具有明显的东西对称特征。

例如,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与大西洋形成了明显的东西对称。

专题十自然地理学中的对称性

专题十自然地理学中的对称性


反气旋
季节移动
0
高 90
极高
极地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锋面 气旋
60
地 面
0

副极低
温带海洋 温 大 性气候 陆
地中海气候
温带 季风 亚热带 季风 热带 季风
反气旋
30
0
副高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季 风 环 流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
气旋
0 0 低
赤低
热带雨林气候

90° 70° 60°
专题
自然地理中的对称性
对称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一个 词汇,它是指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 上的有序性。也就是说,事物经过 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距离就有重复 性的现象,就称为对称。
一、自然地理中空间对称现象 受到地球形状及太阳辐射由 低纬向高纬递减等的影响很多 自然地理现象和事物在空间分 布上具有南北的对称性
90°
极 地 气 候 亚 寒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温带海性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风 气候
70° 50°
40° 30° 20° 10° 0°
地中海气候
35°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10°

5.自然带的南北对称
夏至
21º34′N
0 春分 º
23º 26 ´S
秋分
冬至
45º
春分
45º
68º26′S
α
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的对称在成因上是 紧密联系的,如果从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其分布 的特点,就更易把握其规律。
二、自然地理中时间对称现象

高中地理对称问题探析

高中地理对称问题探析

高中地理对称问题探析地理对称问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均涉及地理中一些构思新颖且解法灵活的有关呈对称的现象、运动等问题。

笔者在复习地理时空分布时,曾经给学生做过一些总结、归纳,对帮助学生加强记忆甚为有用。

一、地理概念对称问题所谓对称,是指事物经过一定的时间或距离就有重复性,在时空上呈现为有序性的现象。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一些地理概念具有对称性,只要理解、记忆了其中一个,也就理解、记忆了与之对称的另一个概念;或者说如果把一组组对称性概念放在一起理解和记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冷气团和暖气团”“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暖流和寒流”“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等等。

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时间对称问题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时间上具有对称性。

1.关于日出、日落时间的对称日出、日落时间是关于当地正午,也就是当地地方时12:00对称。

比如一天中某地的日出时刻和日落时刻、太阳方位、太阳高度等相对于地方时的12点或0点对称分布。

如图1所示,只要知道某天的日出时刻或日落时刻,可以用下列原理计算出昼夜的长短,即:昼长=(12-日出时刻)×2,或者昼长=(日落时刻-12)×2。

图2是某日某地的日影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一天中其移动变化也是相对于12点(即南北方向线对称)。

根据对称原理,我们可以从日出或日落的方位计算出该地该日的昼夜长短、判断该日所处的季节,等等。

2. 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相等夏至和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如图3所示,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例1 阿布辛拜尔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坝以南280千米,是古代埃及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的。

神庙有一条61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2月21日(法老生日)和10月21日(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尽头法老的塑像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中的空间对称规律及其应用
王志军
【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专题号】G32
【复印期号】2011年06期
【原文出处】《地理教育》(重庆)2011年1/20112期第75~77页
【作者简介】王志军,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435100)。

【关键词】EEUU
“对称”是指两对图形或物体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可发现一些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典型的对称特点和规律,并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常有体现。

为此,笔者结合教材对地理学科中的空间对称规律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并应用于日常教学和高考备考,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和运用地理基本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中心对称
地球上某点(X,Y)关于球心的对称点坐标为(X′,Y′),则X′与X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Y′=180°-Y(与Y相对经线的经度)。

例1:图1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据此完成(1)~(2)题。

图1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解析:第(1)题,水半球与陆半球应关于球心成中心对称,根据中心对称规律,“水半球”的极点地理坐标为(38°S,180°),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答案为D。

第(2)题,经分析得知,当直射点在(23°26′S,180°)时,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此时正值南半球夏季,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答案为C。

二、东西对称
1.经度的划分
地球仪上的经线,其经度关于本初子午线或180°经线对称。

180°←90°W←0°→90°E→180°
或0°←90°E←180°→90°W→0°
2.时区划分和分布(图2)
全球24个时区的空间分布关于中时区或东(西)十二区对称。

图2
3.日照图形态(图3)
全球昼夜半球分布关于昼半球或夜半球中央经线对称。

如图3所示,夏至日的北半球极地俯视图关于昼半球中央经线NA或夜半球中央经线NC对称。

图3
例2: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此时美国洛杉矶所在地区(西八区)的区时是______。

解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洛杉矶为西八区区时,显然,两地区时关于中时区或十二区对称;根据劣弧原则,洛杉矶在北京东方,相差八个时区,所求区时=20时+8小时=28时,即9日4时;而从北京向东到洛杉矶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所以洛杉矶区时为2008年8月8日4时整。

三、南北对称
1.纬度和五带的划分
(1)纬度划分:90°N←向北←赤道0°→向南→90°s。

(2)五带划分(图4)。

图4
A: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B: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且无阳光直射
C:热带有阳光直射
D: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且无阳光直射
E: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2.全球三圈环流、近地面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图5)
图5
3.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6)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整体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

如图6所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A呈顺时针分布,而南半球中低纬环流B呈逆时针分布。

图6
4.全球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纬度分布——大致关于赤道对称(图7)
图7
5.地球运动中南北半球对称相反规律
(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渐长夜渐短;另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渐短夜渐长。

(2)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值的两地(即南北对称的两地),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对称相反(即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夜长)。

(3)南北半球极圈内,极昼极夜现象分布状况对称相反(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则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例3: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图8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8,回答(1)~(3)题。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3)据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图8
解析:第(1)题,读图易知,三条曲线都大致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

根据全球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可确定②为气温曲线,③为降水曲线,故①为雪线高度曲线。

答案为A。

第(2)题答案为B,第(3)题答案为A。

例4:读图9,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

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图9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P地经度为75°W,北京时间9时0分0秒对应经度为120°E,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易得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20时,答案为C。

第(2)题,漠河位于北半球,纬度值与图中P地相当,显然漠河和P地为纬度值相同的南北对称两地,所以两地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对称相反,漠河夜长即为P地昼长。

根据上题可知地日落时间为20时,则其昼长为16小时,也即为漠河夜长,答案为A。

四、垂直对称
1.雪线高度(图10)
雪线高度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关系。

夏季雪线偏高,冬季雪线偏低,所以大致关于雪线平均高度呈垂直方向上下对称。

图10
2.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和气压场空间分布呈垂直对称(图11)
图11
例5:图12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圈。

图13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读图易知,沿M、P、N一线近地面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根据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与气温负相关的规律可推断,沿M、P、N一线近地面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由于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和气压场空间分布呈垂直对称,所以M、P、N一线上空等压面气压值先升高后降低,答案选C。

图12
图13^NU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