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认知的发展汇总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一、认知发展概述1.认知发展的界定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 感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

3.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 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5. 认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等客观事物的特征、性质、事物之间关系、规律等方面的认识都是依靠认知活动来完成的,它是心理发展的开端,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6.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概况感知觉发展概况:一是原始的感知阶段。

二是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三是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的阶段。

注意发展概况: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注意的能力,3岁前以无意注意为主,婴儿末期出现有意注意萌芽。

记忆发展概况:新生儿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标志着儿童已有记忆。

一般来说,最早的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反射。

二、婴儿期认知的发展1. 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婴儿有着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外界信息、对照料者做出反应、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这些都是他发展的基础。

(1)0-1岁婴儿感知觉的发生●听觉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不仅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听觉能力,就是尚未出生的胎儿也有明显的听觉反应。

●视觉敏锐度●视觉在婴儿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得到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在视敏度。

视敏度简称视觉敏锐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

它是测查新生儿视觉发展的重要指标。

●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

在颜色视觉方面,对新生儿颜色视觉的评估十分困难,所以对新生儿颜色视觉的认识很有限,不过新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注视大多测查婴儿视觉感知能力发展的技术是通过观察婴儿的眼睛运动来完成的,主要表现为注视和追视。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之间,婴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行为四个方面,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认知发展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将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运动感知期(出生-2岁)这一阶段婴幼儿主要依赖感官和运动来获取关于世界的信息,开始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环境,逐渐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2. 意象符号期(2-7岁)在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逐渐发展出象征性的思维能力,具有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开始出现懂得用语言和符号表示事物的能力。

开始进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情感发展婴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指婴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之上,通过体验和情感交流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情感特征和情感行为表现。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情感的形成在出生后的早期,婴幼儿主要依赖于亲子关系来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会对母亲和父亲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而随着成长,他们会与其他外界环境产生情感互动。

2. 自我认知和情感控制随着发展,婴幼儿逐渐能够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并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例如逐渐懂得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婴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

婴幼儿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能力的形成在出生后,婴幼儿即开始接触到社会环境,并通过亲子和亲属关系来形成自己的社交能力,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 合作关系的建立随着发展,婴幼儿开始逐渐学会了如何建立合作关系,如与同伴一起玩耍合作、共享资源等。

行为发展婴幼儿的行为发展主要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能力和行为表现。

在行为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表现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行为规范的形成在成长过程中,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并学会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可归纳为五大趋势:
1、感觉认知:学前儿童能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环境,大
小器官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改变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及领悟。

2、表达能力:从语言、动作、面部表情等形式表达已知概念,表达技能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3、自我认知:具有较好的自我意识,赋予自我认知特性,如
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和自我理想。

4、社会能力:学会逐步自主性的做事,学会合作、交流、团
队协作,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5、情绪发展:逐步形成独立的个性,形成自觉的积极的情绪,量化情绪调节能力,有效控制情绪反应。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五大发展趋势,家长要结合宝宝个性特点,用心灌输知识,激发宝宝潜能,帮助他们顺利发展,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 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 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 如双臂伸开,又迅速 收回胸前,紧握拳头 等,这个反射约在出 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 他就会做出像游泳 样的动作。这种反 射可能也是种系发 生过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母体 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这种反射约在生后 6个月以后消失。
观看脸所花费的总时间明显占有更高的比例。表 明,婴儿不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图形之中进行分 辨,而且他们更喜欢脸。
法偏 好 方
Fantz(1961)——7个月的婴儿对于十字和圆没有明 显
(四)诱发电位测量法
二、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一)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和嗅觉 肤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听觉刺激分化能力
出生8-10天能听出母亲声音
✓ 声源判断能力
→刚一出生几秒种就能对头部 左或右的声音的转头反应
→1岁时,大体达到成人水平
55
(1) 听觉的产生 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
感受能力。 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
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2) 听敏度的发展 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
对人脸: (上图)
1个月婴儿扫视人脸时,更关注人脸的轮廓线, 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前额头发和下巴部分。
2个月婴儿开始更仔细的探究人脸的内部特点, 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人的眼睛和嘴巴部位上。
约3个月时,婴儿已能精细的区分不同的脸孔。 如他们能认出母亲的照片。
(5)视觉偏好
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 们的注意。 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的地方或 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六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和认知、语言和沟通、情绪和社会发展、自我意识和性别认同、道德发展以及动机和学习。

1. 感知和认知发展:学前儿童通过感官系统探索和理解世界,发展对于颜色、形状、大小、空间关系等的感知能力。

他们开始发展记忆和注意力,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语言和沟通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发展语言技能,能够听懂和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思。

他们通过模仿和与他人交流来发展语言和社交技能。

3. 情绪和社会发展:学前儿童在情绪和社会发展方面经历了许多变化。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前儿童也开始与他人互动,并发展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4. 自我意识和性别认同:学前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年龄和性别。

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认知,并逐渐意识到性别差异。

5. 道德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发展出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能够分辨对错,理解和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6. 动机和学习:学前儿童开始展示出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开始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和探索。

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并逐渐发展出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些方面的发展在学前阶段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和学习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

通过支持和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
好的心理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居里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2.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3.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 婴幼儿的情感表达及其特点
2. 儿童情感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
3. 提供有利于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方式
三、儿童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1.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 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家庭、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儿童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儿童身体发展及相关问题
1. 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2. 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五、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儿童心理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
2. 学前教育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3. 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疾病预防
1. 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2.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七、儿童心理评价与干预
1. 儿童心理评价的方法及工具
2. 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及技巧
3. 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及学校配合处理方式
以上是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当然,学前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认知发展规律:1.感知觉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儿童对世界的感知逐渐从模糊的、混沌的整体向更加清晰、具体的方向发展。

2.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他们的记忆从无意识、机械记忆逐渐向有意识、理解记忆过渡。

儿童开始能够回忆和再认之前的事件,并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分类和编码。

3.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他们开始能够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但仍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或行动来理解和思考问题。

4.想象的发展:想象是指创造新的形象或情境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想象从简单的、模仿性的形象逐渐向更丰富、有创造性的形象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表现一些创造性的行为。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情感表达、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规律:1.情感表达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他们开始能够体验和表达更多种类的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并开始理解这些情绪的原因和结果。

2.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认知是指儿童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3.社交技能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人交往的能力,包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解决冲突、合作游戏等。

他们开始理解并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交规则,如轮流和分享。

三、动作和身体发展动作和身体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大肌肉运动和精细动作方面的能力发展。

以下是动作和身体发展的主要规律:1.大肌肉运动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跑、跳、平衡等大肌肉运动能力逐渐提高。

简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简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一、感知能力发展感知能力是指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开始对光线、声音、触觉等刺激产生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能力会进一步增强,能够对更复杂的环境进行感知和适应。

二、运动能力发展运动能力是指学前儿童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儿童开始掌握基本的肢体运动,如抓握、抬头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能够行走、跑跳、攀爬等,这些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儿童探索周围环境,增强自我控制力和自信心。

三、语言能力发展语言能力是指学前儿童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他们开始学习发出声音、模仿语言,逐渐能够理解简单的词汇和句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社交能力发展社交能力是指学前儿童在与其他儿童和成人交往中表现出的能力。

在早期阶段,儿童开始对其他人的存在和情感产生反应,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交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合作、轮流、解决冲突等行为,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进程非常重要。

五、情感和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和认知能力是指学前儿童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世界的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

在早期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表达基本的情感,如高兴、生气等,同时能够对一些简单的任务进行基本的思考和判断。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情感和事物关系,这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六、创造力发展创造力是指学前儿童在艺术创作和表现方面的能力。

在早期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创造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艺术创作和表现,这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是指学前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

在早期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儿童未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

同时,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容易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就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快速发展,能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注意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开始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记忆能力不断增强,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想象和思维能力也开始萌芽,开始进行简单的想象和推理。

2.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情绪表达和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情绪表达逐渐丰富,能够表达更多的情绪;情感调节能力也逐渐提高,能够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社会交往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主要表现为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同伴产生兴趣,与同伴进行简单的游戏和互动;同时,也开始形成与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与成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常见问题1.注意力问题注意力问题是最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之一。

一些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无法专心完成一项任务或游戏。

这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或者家庭环境过于嘈杂、刺激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注意力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提供适合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以及减少外界干扰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2.情绪问题学前儿童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情绪问题,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其中认知与情绪发展是关键的方面。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和情绪发展经历了重要的转折点,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并讨论如何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逐渐增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

他们开始学习以字母和数字为基础的基本技能,逐步掌握语言和数学等知识。

此外,他们还开始展开社会认知的发展,学会观察和模仿他人,并理解简单的社交规则。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了类别化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将物品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进而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认知框架。

此外,他们还学会使用符号和象征,例如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为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包括具有丰富资源的教室和富有启发性的玩具。

其次,鼓励儿童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如绘画、拼图和游戏等,以促进他们的探索和发现精神。

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尊重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情绪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受到了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他们正处于情绪认知的初级阶段,在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儿童常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情绪表达不成熟的特点,如易怒、焦虑和兴奋等。

情绪管理是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来管理和调节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教育者的角色至关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与儿童有效沟通、情感支持和提供情绪管理技巧等方式来帮助儿童发展健康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能力。

此外,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技巧也对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与同伴互动和参与合作活动,儿童可以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进而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和情感适应能力。

三、促进儿童认知与情绪发展的综合方法要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

学前心理学模块-第三章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学前心理学模块-第三章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儿的注意开始受表象的直接影响。当眼前事物 和已有表象或事实与期待之间出现矛盾或较大 差距时,婴儿会产生最大的注意。
三、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 • 1岁以后,婴儿能说出具有最初概括意义的真正的
词,这标志着语言的初步形成。从此婴儿的注意 发展开始受语言的支配。
• 语言不仅能引起婴儿的注意,而且支配着婴儿注 意的选择性。例如,当听到某个物体的名称时, 会把注意指向这个物体,不管这个物体是否是新 异刺激。
二、幼儿的时间知觉特点
•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 由于时间没有直观形象,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仪 器,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来感知。成人与幼 儿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幼儿 掌握这些工具需要一些时间。
• 婴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 的条件反射。这是人生最早的时间知觉表现。
• 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就已经萌芽。 • 1岁前婴儿的选择性注意具有视觉偏好的特点。而
且婴儿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对曲线偏好多于直线, 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偏好密度大 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 于分散的刺激物;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 的刺激物。(选择题)
三、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三、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 4. 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即幼儿的注意) • 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 (1)无意注意占优势。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
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兴趣和需要有关的 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 (2)有意注意初步形成,但处于较低水平。幼儿 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他们的有意 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 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心理发展资料

心理发展资料

心理发展一、婴儿期心理发展在人类生命周期中,婴儿期是心理发展的起点。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婴儿会经历各种心理发展阶段,这对其今后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儿在这个阶段会经历感知、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1.1 感知发展婴儿的感知发展是其认知发展的基础。

通过感知,婴儿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刺激和信息,并逐渐建立起对这些信息的认识。

他们会通过感觉器官对声音、光线、味道、触觉等作出反应,逐渐学会辨别不同的感觉,并形成对环境的认知。

1.2 认知发展随着感知能力的增强,婴儿开始建立起更加复杂的认知结构。

在婴儿期,他们会逐渐学会通过观察、模仿和试错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婴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开始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3 情感发展婴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建立起与主要照看者的情感联系。

婴儿在这个阶段会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与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系。

这种情感联系对婴儿的情感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1.4 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与家人和其他照顾者的互动,婴儿逐渐学会社会规范和交往技巧。

他们开始学会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等社交技能,并逐渐建立起社交关系。

二、儿童期心理发展儿童期是心理发展的继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化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儿童在这个阶段渐渐脱离家庭环境,开始接受更广泛的社会化教育和影响。

2.1 认知发展的进一步在儿童期,认知发展继续向前发展。

儿童逐渐建立起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更加全面的认知,并开始具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社会角色。

2.2 情感发展的深化儿童期的情感发展在婴儿期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他们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共情能力。

儿童在情感交流中学会理解、尊重和支持他人,这对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2.3 社交发展的加强儿童期是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学校和社交活动开始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学前心理发展学前儿童是指三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心智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心理学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1. 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孩子在思维、语言、感知和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学会记忆并分类事物,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开始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等。

2. 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是指孩子情绪的表达和管理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理解和模仿他人的情绪,并开始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爱心、感恩和礼貌等。

3. 社交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是指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适应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流和解决冲突等。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从儿童出生到小学入学期间的教育过程。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提升儿童认知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有效的认知、语言和沟通能力,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 培养儿童情感表达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和管理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儿童社交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心理教育是指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学前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前心理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表达和管理能力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学会有效的情感表达和管理技能,培养健康的心理活动。

2. 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 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爱心。

四、学前心理教育的方法学前心理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儿童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开始理解和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

科学认知的培养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的特点、科学认知的培养方法以及家庭与学校合作促进科学认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知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感知能力逐渐成熟:学前儿童通过感官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认知。

他们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途径,感知世界,认识事物。

2.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能够通过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创造性游戏等活动,这种想象力为后期的科学认知奠定了基础。

3. 语言能力逐渐提升: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得到迅速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活动。

4. 注意力不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某项活动,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培养。

以上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科学认知的培养工作。

二、科学认知的培养方法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

2. 实践体验:让学前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和认知事物,例如在游戏中模拟科学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让他们通过实践来理解科学知识。

3. 提问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思维。

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儿童通过思考和实验来找到答案。

4. 多感官刺激:利用多种感官刺激学前儿童的认知,例如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途径,让他们全方位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5. 合作探究:鼓励学前儿童与同伴一起合作探究科学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和成熟。

了解儿童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三个方面探讨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一、认知发展儿童期是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通过触摸、品尝、嗅闻等感官活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建立起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2. 前运算期(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会出现“中心思维”和“静态思维”的特点,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缺乏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3. 具体运算期(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和分类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

4. 形式运算期(11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问题分析和推理,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情感发展儿童期的情感发展是建立在安全感和信任基础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和情感表达能力,学会处理情绪和建立人际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信任与不信任阶段(0-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起信任感。

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呵护,婴儿会形成不信任感,对外界产生恐惧和疑虑。

2. 自主与羞耻阶段(1-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学会探索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与解释

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与解释

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与解释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和解释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及教育者的角色。

一、学前教育心理发展概述1.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迅速,表现为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2)情感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情感丰富,表现出好奇心、求知欲、同情心等。

(3)社会性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与人交往,逐渐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遵循社会规范。

(4)个性发展: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如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

2.影响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2)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教育因素: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方法、态度等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反思1.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教育者应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个性,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关注儿童情感需求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支持和鼓励,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应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尊重、鼓励和挑战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4.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儿童心理发展。

三、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解释1.儿童认知发展的解释儿童认知发展是大脑发育、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育者应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的认知兴趣,提高认知能力。

2.儿童情感发展的解释儿童情感发展是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引导儿童学会表达和调节情感。

3.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解释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引导儿童遵循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0-6岁儿童心理发展

0-6岁儿童心理发展

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培养
注意力培养
通过提供有趣、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 ,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集中和分配 能力。
记忆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培养
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性游戏、问题解决 和创造性活动,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采用重复、联想、归类等记忆策略, 以及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有助于 儿童记忆能力的提高。
02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让孩子尝试模仿你的发音,逐渐扩展到短
语和句子。
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
03
提供场景和话题,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
讲述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阅读兴趣激发及技巧指导
1 2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读物
从图画书开始,逐渐过渡到有简单文字说明的图 书。
定期与孩子共读
每天固定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理解故 事内容和角色情感。
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设计
音乐活动
通过听音乐、唱歌、跳舞等活动,让儿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培养其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绘画活动
提供绘画材料和纸张,让儿童自由创作,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其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戏剧表演
组织儿童进行戏剧表演,让其通过角色扮演、情节编排等方式,发挥 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拓展途径探讨
阅读故事书
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故事书,通过阅读让儿童进入想象的世界, 拓展其想象空间。
玩想象力游戏
组织一些想象力游戏,如“假装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儿童 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想象力。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
带儿童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让其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激 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理能力及良好习

学前心理学内容

学前心理学内容

学前心理学内容一、学前心理学内容都有啥呢?学前心理学呀,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呢。

这可太有趣啦!1.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他们的视觉发展可有意思了。

小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呀,视觉还不太发达,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

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就能看清周围的世界啦。

就像他们对颜色的感知,一开始可能只能区分很简单的颜色,像黑白呀,慢慢就能分清更多更复杂的颜色啦。

听觉也很神奇呢。

小宝贝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可能就开始对声音有反应了哦。

出生后,他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且对妈妈的声音特别敏感。

要是妈妈跟他们说话,他们可能就会变得特别安静,好像在很认真地听呢。

2.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记忆方面,小小孩的记忆是很有特点的。

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无意记忆,就是那种没有特意去记,但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记住的东西。

比如说,他们可能会记住每天去幼儿园路上看到的小狗狗的样子。

不过他们的记忆时间可能不会太长,所以有时候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就忘记了。

思维呢,那可真是天马行空。

学前儿童的思维大多是直观形象的。

他们看到一个圆圆的东西,可能就会说那是球,因为球在他们心里就是圆圆的典型代表。

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像数字的概念,可能要通过很多具体的东西来学习,比如用苹果来代表数字1,两个苹果代表数字2。

3.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小宝宝们的情绪可单纯啦。

饿了就哭,吃饱了就笑。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复杂。

会有嫉妒心呢,要是看到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可能就会不开心,嘟着小嘴,可爱极了。

他们也开始有了情感的表达。

会对家人产生依恋,对小伙伴产生喜爱之情。

比如说在幼儿园里,会有自己特别喜欢一起玩的小伙伴,会拉着人家的手说我们一起玩吧。

4.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从一开始只和家人互动,到慢慢开始和小伙伴交往。

在幼儿园里,他们学会分享玩具,当然啦,这个过程也不是那么顺利的,有时候还会抢玩具呢。

不过这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性别角色认知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1. 情感与人际关系:学前儿童开始发展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能够识别其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建立起初步的人际交往关系。

2. 认知和语言:学前儿童在此时期开始掌握语言和理解技能,能够辨认出颜色、形状和大小,并初步掌握数量概念。

3. 运动与协调:学前儿童在这个时期开始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走路、跳跃、奔跑等,同时还能够发展手眼协调和肌肉控制能力。

4. 社会与文化认知:学前儿童开始熟悉家庭、社区和文化环境,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而发展出一定程度的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

5. 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学前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身份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和外界刺激。

6. 创造力与想象力:学前儿童拥有丰富的感性认知和想象力,能够通过绘画、创造角色和游戏等方式发挥创造力,进而促进更广泛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觉定位 U型发展
听觉偏好
偏好女性是嗓音,尤其是母亲的嗓音。鼓励母亲与自己 交谈、提供更多的 关注和爱,有助于发展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性。
听觉辨别
2-3个月的婴儿即具有精细的听觉分辨能力。 这种辨别能力若能得到持续的强化,即可保持,而 不常使用就会消退。婴儿对声音的回应,有助于他 们对环境作视觉性、触觉性的探索,有利于他们的 社会交往
形状知觉
• 形状知觉是视觉、动觉和触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 实验一:注视箱 • 实验二:偏爱物测验 • 结果显示:婴儿的视知觉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这一选
择性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对个体所 具有的心理价值 • 重要结论:运动物体能婴儿的注视。其意义在于: • A 可以使个体确认环境的安全程度(物体的运动往 往与获得食物和逃避危险等因素有关; • B 可以使个体准确的认识外部事物。因而具有生物学 和认识论上的双重意义。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记忆的概述 ✓ 婴儿的记忆 ✓ 幼儿的记忆 ✓ 儿童的记忆策略
记忆的概述
1、概念:
记忆就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理解:信息加工的观点:编码、储存和提取
2、记忆的分类:
东西。
3颜色视觉 (1)颜色视觉的发生:在出生三天的新生儿,就可普遍
地观察到他们的视线集中在某物体,如母亲的面孔 (2)颜色视觉的发展:
2-4个月婴儿的颜色的知觉已发展的很好
泰勒的研究: 2个月婴儿能从白色中区分红、橙、蓝、绿、但不能区分黄--绿色。 4个月婴儿已经能在可见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说明这时婴儿颜色视觉
早期认知的基础
✓ 视觉 ✓ 听觉 ✓ 形状知觉 ✓ 深度知觉 ✓ 方位知觉 ✓ 多通道感知 ✓ 知觉恒常性 ✓ 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视觉
1.视觉集中 2视敏度
婴儿的视敏度只是成人的1/10,2岁儿童的视敏度接近成人水 平 视敏度实验——1962年Fantz等人研究
新生儿能在6米处看见正常成人在60米或120米处看见的

深度知觉
• 深度知觉是人判断自身与物体或物体与物 体之间距离的认识。即依靠其他线索将两 维成像转译为三维图像的能力
• 视崖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Fra bibliotek克设计了经典的
视崖实验装置,并通过这一实验证明:6个月 的儿童便具有了深度知觉。通过其他研究指 标,可以在更早的时候发现婴儿的深度知觉 如:心率测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测试。
总之,婴儿通过多感觉通道组合信息的能力是很强的。
知觉恒常性
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二者在儿童头一年的下半年以一种近似恒常 的形式出现,直到10~12岁甚至更晚些时候才趋于完成。早期婴儿通过运动线索 进行判断,而到了六个月以后可通过静止线索进行单元的区分。
感觉剥夺和“感觉轰炸”
感觉剥夺: 结论:对于早期有不良境遇的儿童来说,2岁时能否得到改变,至关重 要。
视觉悬崖 心率
方位知觉
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3岁:上下4岁: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 别左右,到11-12岁,左右的概念才比较清楚。近来的实验又证明儿童左右概念的 发展已有所提前,6-7岁是左右概念发展的飞跃期,8-9岁已有75%的儿童比较准确 二灵活的掌握了左右概念。
(二)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 习惯化——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对它越 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如头部或眼睛转动、 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消失。
✓ 去习惯化——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某个刺激,在习惯化 之后,再呈现另一个不同刺激,如果婴儿重新作出较强 的反应,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这两种有差别的刺激。 这是一个去习惯化的过程。
❖抓握反射 (grasping reflex) 又叫达尔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 握住不放,甚至可 以悬挂起来。大约 到第二个月时,这 个反射就消失了。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 他就会做出像游泳 样的动作。这种反 射可能也是种系发 生过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母体 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这种反射约在生后 6个月以后消失。
✓ 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 先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以后,婴儿就 会习惯化。
• 这时再用另一新的刺激呈现给婴儿,则其注意又恢 复到最初水平,这是去习惯化。
– 实验程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两个过程
• 可有效地研究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和颜色知 觉等感知能力,还能研究婴儿的注意以及记忆能力。
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一一、、研究研方究法方法
二二、、婴儿婴感儿知感觉知的觉发展的发展 三三、、婴儿婴记儿忆记的忆发的展 发展
四、婴儿思维的发展
四、婴儿思维的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的研究方法 (一)反射法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 就引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 儿开始吸吮时,其 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多通道感觉
(一)视觉-听觉联合 3-4个月的婴儿即能将成人口型和运动节奏与听到的说话声音相对应,5-7个月的婴 儿能将听到的高兴或愤怒的声音与看到的说话者的适当面部表情相联系。结果表明: 婴儿具有利用时间同步性将视觉和听觉联系的能力。
(二)视觉-触觉联合 (三)视觉-动觉联合——来自于新生儿的模仿行为
已接近成人。
听觉
✓ 听觉敏度 ✓ 听觉定位 ✓ 听觉偏好 ✓ 听觉辨别
听觉的产生 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 能力。 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 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听觉敏度 低频声音对婴儿的安抚作用反应了婴儿有一定敏感性。 胎儿对父亲的声音比对母亲的声音更容易接受。
感觉轰炸:为了开发婴儿智力,而不科学的开发婴儿智力,用各种刺激 集中轰炸婴儿的感官,对婴儿进行早期训练,然而在这些刺激却导致没 做好接受准备的婴儿产生退却,并且对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构成威 胁。此外,还是父母们在孩子很小时就觉得他们是失败的人。这样做在 孩子们走向成熟的征程的开始阶段就剥夺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