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课程讲义3__内部控制要素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课程讲义3__内部控制要素解读

内部控制要素解读重要条款解读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处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首。

内部环境包含组织基调,具体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1.治理结构(是源头的问题,一开始就要把它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1条明确了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决定公司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办法,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公司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克服或减少代理成本。

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我国相关法规反映出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其中处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掌握着不同的控制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相邻层级之间存在着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3.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5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

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4种职能。

其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防护性作用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发现那些不利于本企业目标实现的环节和方面,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一、关于总则(一)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依据《基本规范》第一条阐明了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意义。

一是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二十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根据《基本规范》第一条规定,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法律法规。

(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基本规范》第二条明确规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三是的公司施行,自2021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对非上市公司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鼓励提前执行。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内部空盒子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对于其他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财务部将待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与实施有序推开后,择机推进非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研究制定工作。

(三)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基本规范》第三条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首先,它强调了企业领导者尤其是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其次,它明确了内部控制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最后,它指明了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基本规范》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了颞部控制的目标为五个方面:一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二是维护资产安全;三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五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四)内部控制的原则《基本规范》第四条规定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制衡性原则;四是适应性原则;五是成本效益原则。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一、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 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 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 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 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 受度之内的策略。
一、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要素2——风险评估要素 风险评估采用的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 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 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 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 果的准确性。
控制环境之五——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责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 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 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 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 会、监事会报告。
一、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控制环境之一----治理结构的规范运行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 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 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 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一、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一、内部操纵概念二、内部操纵规范的建设现状三、内控的内容四、内控建设方法第一节内控的概念内部操纵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

内部操纵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

(2009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治理》)COSO委员会对内部操纵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治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操纵差不多规范》中指出,内部操纵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职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操纵目标的过程。

内部操纵的目标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治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成效,促进企业实现进展战略。

(一)操纵什么是内控思想?过去强调的是牵制,比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

过去强调的是会计操纵。

现在,不是会计操纵,而是风险为导向的操纵,强调的是企业的治理层角度的治理操纵,而会计操纵是内部操纵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治理1.企业方面作为股东投资者,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

而作为投资者,要求投资获得收益,终极目的确实是获得利润。

因此在加强企业治理和运作中,会在方方面面有内控的思想的覆盖和渗透。

内部操纵不是牵制,不是会计内控。

内部操纵是一种治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能够遵守规章制度。

内控是一种治理,是对风险的治理。

风险无处不再,国际风险,国家风险,政府风险,企业风险,家庭个人风险,无处不在。

关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操纵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爱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

2.事业方面在事业单位,机关财务部门作为内控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治理,预算治理。

(三)流程内控是操纵的一个过程,那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上到董事会、治理层、监事会,下到各级职员,都需要参与进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下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概述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

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预算安排。

企业全面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一)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的下列风险:1.缺乏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盲目经营;2.预算执行不力,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二)应对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有效控制。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2.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评估与披露等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关键内部控制一、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一)全面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1.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编制预算的人员与审批人员是不相容的。

审批人应当根据预算工作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预算工作。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预算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审批与执行工作也是不相容的,执行这两个工作的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具有明确的界限,跨过了这个界限,就属于违背了内部控制关于预算控制的基本规范。

3.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预算执行人员与对预算进行考核的人员不能由一个人同时担任,这两者属于不相容岗位。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与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与案例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之一。
企业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 现和纠正执行不力的情况。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奖惩机 制,对执行良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执行不力的部 门和个人进行惩罚,从而激励员工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 度。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员工对 内部控制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人力资源政策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和职 业能力。
风险评估
目标设定
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 根据内外部环境设定风险 承受范围。
风险识别
及时识别企业面临的内外 部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
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控制活动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着 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机遇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 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 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反舞弊机制
建立反舞弊机制,鼓励员工举报舞 弊行为,加强监督和制约。
监控
日常监督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进行 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缺陷。
专项监督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环 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确保其 有效性和合规性。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
03

案例一:某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总结词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管理控制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在各个层面和方面,从战略到操作层面,保持有效的风险管理、合规性和经营绩效。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企业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风险,增加持续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下面本文将从构建内部控制的意义、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素、内部控制实施的步骤和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构建内部控制的意义1.保护企业资产:企业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妥善保护,包括财产、财务信息、知识产权等。

通过建立完整的财务制度和报告体系,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动和使用,避免资产的浪费、滥用和挪用。

2.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财务造假和舞弊的风险。

通过内部控制的配套制度和流程,例如财务核算、核销制度、审计程序等,确保会计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提高经营效率:有序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和岗位职责,明确权责,减少决策的局限性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4.降低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并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

通过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机制,例如风险评估、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和预警等,提升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5.增加持续经营能力和竞争力:规范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透明度和合规性,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促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增加持续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素1.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明确责任和权力:明确和界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实行分工合作、责权一致的原则。

(2)制定完备的制度和流程:建立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流程和制度,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按照制度和流程进行,并通过规范操作手册等方式加以记录和实施。

(3)建立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建立监控与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检查和随机审计,防止违规行为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精讲58页PPT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精讲58页PPT
9 天津磁卡 600800
10 天香集团 600225
入选理由
相关处罚
影响深远,德勤因长期为科龙提供服 务而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资本家玩造系工程如演戏,资本游戏 何时休? 审计署04年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头号 案件,造假团队庞大名目多金额大 造假金额超过亿元,追溯后双连亏
顾雏军被刑事拘留
财务人员被吊销职业资格,审计师 被暂停执业,事务所受警告 董事长、总经理分别被警告和罚款 处分 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会计政策、结账和对账程序。
• (七)、内部报告空控制 • (八)、经济活动分析控制 • (九)、绩效考评控制 • (十)、信息技术控制
17
• 红星公司是一家集农工商为一体的中型企业。红星公司的董事长张某十年前从事贩卖鸭蛋的生意,有了一定的资本以 后,在数年前与他的妹夫一起创立了红星公司,同时任命他的妹夫随某为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 ,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红星公司决定从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建立生产基地,按照市场销售动向生产产品,以满足 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销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效益。加工阶段,注意产品的形象,多生产品向好的产品,在销 售阶段,建立营销队伍,设立专柜,扩大宣传,引导消费。 该公司经过努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节节升高。销售过程中,总经理随某发现,大多数人在买东西的 时候都愿意挑颜色好看的产品,比方说,买咸鸭蛋时喜欢买红心的,如果能够生产出红心蛋,不但卖的快而且价钱高 ,这种情况下,公司千方面计生产红心蛋,这一提议得到了董事长张某的全力支持,经过实验,只要在饲料当中添加 苏丹红,鸭子所产下来的鸭蛋就符合红收蛋的标准,经过加工,咸制,最终产生了公司的特产红心鸭蛋。
• 4、资产的安全完整
•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督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所谓的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不能由一人兼任,否则既可弄虚作假,又能掩盖其舞弊行为的 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就是这些职务由两人以上担任,以利于相互监督。
可编辑ppt
9
2.选择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环节,根据控制措施的费用应当与风险相平衡的原则,企 业应该对所选择的安全控制措施予以严格实施和应用。
9.1.2 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
9.1.2.1 基本规范规定
基本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 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 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可编辑ppt
8
1.选择安全控制措施
安全控制措施的选择应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判断与威 胁相关的薄弱点,决定保护的地方和采取的保护手段。安全控制措施 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费用因素。如果实施和维持这些控制措施的 费用比资产遭受威胁所造成的预期损失值还要高,那么所建议的控制 措施就是不合适的。如果控制措施的费用比企业的安全预算还要高, 则也是不合适的。但是,如果预算不足以保障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措施,并因此导致了风险,则应该适当调整预算。通常,一个控制措 施能够实现多个功能,而功能是越多越好的。在考虑总体安全性时, 应该考虑尽可能地保持各个功能之间的平衡,这将有助于总体安全的 效率和有效性。
可编辑ppt
2
9.1 风险控制
9.1.1.1 基本规范规定
基本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风险 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 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 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 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 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为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同时提高治理和经营效率,本文将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进行详细介绍。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 内部控制目标的明确企业应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应性较强的目标,明确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所追求的结果或影响。

2. 内部控制责任的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应明确分配给各级管理人员,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承担不同的内部控制责任。

3.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操作程序、岗位职责等,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4. 内部控制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信息的遗漏和失真,同时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5.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监督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

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 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环节,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控制活动企业应确保各项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明确各项业务流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

3. 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监督和评价企业应设立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进意见。

5. 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益处1. 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资产的滥用、浪费和盗窃,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第2部份,共4部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第2部份,共4部份)


• (5)薪酬发放审核制度 •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确 认、计量并发放员工薪酬,并对薪酬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虚报冒领等行为。在发放薪酬的同时,企业应 当向员工提供薪酬清单,供员工核对确认。
• (6)薪酬制度评价机制 • 企业应当制定薪酬制度评价机制,及时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及其 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
• (5)薪酬发放审核制度 •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确 认、计量并发放员工薪酬,并对薪酬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虚报冒领等行为。在发放薪酬的同时,企业应 当向员工提供薪酬清单,供员工核对确认。
• (6)薪酬制度评价机制 • 企业应当制定薪酬制度评价机制,及时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及其 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
• (5)薪酬发放审核制度 •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确 认、计量并发放员工薪酬,并对薪酬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虚报冒领等行为。在发放薪酬的同时,企业应 当向员工提供薪酬清单,供员工核对确认。
• (6)薪酬制度评价机制 • 企业应当制定薪酬制度评价机制,及时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及其 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



6.2 企业文化
• 6.2.1 基本规范规定
• 基本规范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 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 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 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 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 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 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 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13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13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五十四分。
② 所有权上的安全保护措施
企业应加强存货的登记管理控制。存货管理部门对入库的存货应当建立存货 明细账,详细登记存货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 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就存货品种、数量、金额等进行核对。
企业应加强存货领用与发出的控制。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存货领用和发出制度。 库存商品的发出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大批商品、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 得到特别授权。
10.1.1 基本规范规定 基本规范第三十二条规定“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
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企 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10.1.2 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的财产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又可分为固定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五十四分。
(2)存货的安全保护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生产成品或商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 料和物料等。存货安全保护的主要内容有:
① 物理上的安全保护措施。
首先要将存货合理存放。所谓的合理存放就是把入库的存货根 据其物理性质、储存要求、生产需要等因素进行分类并按类别存放, 便于收发和检查清点。其次要进行科学保养。
企业必须非常重视货币资金的安全保护。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五十四分。
要想保证货币资金和空白票据的安全,虽然空白票据本身没有价值,但一 经填制并加盖有关印章就成为已经办理现金支付或转账结算的一种书面证明, 如支票,它直接关系到结算资金的安全,因此也应加强它的安全保护。首先, 要注意它们存放地点的安全,做好防潮、防火、防盗的工作。其次,更重要的 安全保护内容是:现金库存要做到日清月结,每天结账后将现金余额与现金日 记账账面余额核对相符,如出现差错要及时查清,特殊情况要及时向领导汇报, 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社区
贸易协会
技术因素
2024/6/1
张继德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培训资料
2
1.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技 术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 素等。
企业的任务环境包括直接影响企业和受企
业影响的要素或者组织,如政府、地方社
区、供应商、竞争者、客户、信贷者、雇
员与工会、特殊利益群体以及商业联盟等。
18
(2)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目标、职能划分和管理 要求,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 内部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 及基层作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 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为内部控制的有效 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企业设置内部机构和 岗位时,要实现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制 衡。
2024/6/1
张继德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培训资料
19
① 董事会。
企业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所 承担的责任,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 施,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指 导和监督。
第一,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
董事会应核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 督其在企业的传达贯彻。如果企业缺乏战略目标 或指引性的价值准则,其经营活动将难以进行。
21
第三,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
董事会应确保高级管理层按照董事会制定 的政策实施,进行适当的监督。
第四,薪酬政策
董事会应确保薪酬政策及其做法与企业的 公司文化、长期目标和战略、控制环境相 一致。
2024/6/1
张继德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培训资料
22
② 监事会
监事会主要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2024/6/1
张继德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培训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下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概述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

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预算安排。

企业全面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一)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的下列风险:1.缺乏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盲目经营;2.预算执行不力,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二)应对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有效控制。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2.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评估与披露等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关键内部控制一、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一)全面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1.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编制预算的人员与审批人员是不相容的。

审批人应当根据预算工作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预算工作。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预算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审批与执行工作也是不相容的,执行这两个工作的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具有明确的界限,跨过了这个界限,就属于违背了内部控制关于预算控制的基本规范。

3.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预算执行人员与对预算进行考核的人员不能由一个人同时担任,这两者属于不相容岗位。

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执行预算工作。

经办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经营业务、管理要求和工作程序。

预算考核人员应该由独立的、不参与预算执行的人员担任。

(二)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组织领导与运行体制,明确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具体内容如下:股东大会(股东会)或企业章程规定的类似最高权力机构(以下统称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批企业年度预算方案,即由公司的权利机构和相关的人员负责审批年度预算方案。

董事会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决策机构(以下统称企业决策机构)负责制定企业年度预算方案,即由决策机构负责制定企业年度的预算方案。

企业可以设立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以下统称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不具备设立专门机构条件的企业,可以指定财会部门等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即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明确规定由专门的部门(比如说财会部门)负责预算的管理工作。

总会计师应当协助企业负责人加强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与业务指导。

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应当参与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三)企业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拟订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组织编制、审议、平衡年度等预算草案;组织下达经批准的年度等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具体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四)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筹资、物资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业务部门和所属分支机构在企业预算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本机构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

(五)企业所属子公司在上级企业预算管理部门指导下,负责本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分析工作,并接受上级企业的检查和考核。

所属基层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

(六)企业应当制定预算工作流程,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预算工作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二、预算编制控制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企业采用什么方法、什么编制程序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

企业应当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以上一期间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本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行业市场状况、产品竞争能力、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预算方案。

企业年度预算方案应当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整体目标和其他有关重大决议,反映本企业预算期内经济活动规模、成本费用水平和绩效目标,满足控制经济活动、考评经营管理业绩的需要。

制定预算方案,应当做到内容完整,指标统一,要求明确,权责明晰。

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对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

(一)预算编制原则为了使预算内容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1.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2.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3.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二)预算编制起点在编制预算的实际操作之前确定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是任何预算编制机构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

1.以销售为起点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模式的一种预算方式,该预算以销售收入为主导指标,以利润和现金回收为辅助指标。

由于该模式以销售为起点和导向,重视市场销售,如果应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市场的过度开发,而忽视对成本的管理和现金的回收,所以在实施该预算时,除了考虑销售等主导指标因素,成本、利润、现金回收等辅助指标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2.以利润为起点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利润为起点,分别编制企业收入预算、成本预算,并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

该模式的指标体系以利润为主导指标,销售收入和成本为辅助指标。

该模式适合于提高企业利润、改善企业管理、降低营运成本,比较适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的利润中心。

但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行为可能引发短期行为,使企业只顾预算年度利润,忽略企业长远发展;可能引发冒险行为,使企业只顾追求高额利润,增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

(三)编制预算方法的选择及对编制预算的监督1.企业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

(1)固定预算。

固定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的可实现水平来编制。

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的主要优点是编制较为简便;缺点是实际业务水平与预算业务水平相差较大时,就难以发挥预算应有的作用,难以进行控制、考核、评价等。

因此,在市场变化较大或较快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是指按照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情况的预算。

理论上说,所有预算都可采用弹性预算的方法。

但在实际工作中,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弹性预算多用于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的编制。

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反映一定范围内各业务量水平下的预算,为实际结果与预算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履行其在控制依据和评价标准两方面的职能。

(3)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的基本精神就是它的预算期永远保持一个固定期间,其实质是动态的、不断连续更新调整的弹性预算。

这种编制方法的优点是保持预算的完整性、持续性,从动态预算中把握企业的未来。

由于预算不断修整,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但在实际中,采用滚动预算,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条件,如材料供应时间等。

当然,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也会加大预算编制的工作量。

(4)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一切从零开始,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

这种方法打破了旧框框的束缚,既能促进人们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又能迫使人们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这种编制方法的工作量大,需要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尤其是基础数据全面精确。

企业确定预算编制方法,应当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并符合自身经济业务特点、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

预算编制应当实行全员参与、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

2.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预算执行单位预算编制的指导、监督和服务。

(四)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的程序可分为: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以及上下结合式三种方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面预算》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综合考虑预算期内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

预算编制应当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其基本步骤为:1.下达目标。

预算的编制首先应由预算委员会根据公司董事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经济工作目标,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企业下一年度的预算总目标,并将之分解下达至各责任单位。

2.编制上报。

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预算目标和编制政策,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以及预算的执行条件,详细编制各项预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3.审议平衡。

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会对各责任单位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

在审查、平衡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责任单位予以修正。

4.审核批准。

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会将各责任单位调整后的预算进行汇总平衡,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草案,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5.下达执行。

企业应当在预算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全面预算,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

企业应当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确保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

三、预算执行控制企业预算编制完成后,便开始进入执行阶段,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需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实现预算开展经济活动。

同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企业应该明确各项业务的授权审批权限及审批流程,强调预算的“硬约束性”,对于无预算或者超预算的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一)对预算执行的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环节的控制,对预算指标的分解方式、预算执行责任制的建立、重大预算项目的特别关注、预算资金支出的审批要求、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与预警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严格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