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数据处理课程设计
《数据清洗》核心课程标准
《数据清洗》核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面向信息工程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是培养掌握大数据清洗的一般理论与实际操作应用模式技术的专业实践性课程。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本课程系统地讲解了数据清洗理论和实际应用,共分为8章:第1章主要介绍数据清洗的概念、任务和流程,数据标准化概念及数据仓库技术等;第2章主要介绍Windows和类UNIX操作系统下的数据常规格式、数据编码及数据类型转换等;第3章介绍ETL概念、数据清洗的技术路线、ETL工具及ETL子系统等;第4章介绍了Excel、Kettle、Open Refine、Data Wrangler和Ha Wk的安装及使用等;第5章介绍Kettle下文本文件抽取、Web数据抽取、数据库数据抽取及增量数据抽取等;第6章介绍数据清洗步骤、数据检验和数据错误处理,数据质量评估及数据加载;第7章介绍网页结构,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利用JavaScript技术进行行为日志数据采集等;第8章介绍RDBMS的数据清洗方法和数据脱敏处理技术等。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面向电信、零售、银行、金融、政府等部门的掌握大数据存储、清洗、管理、建模和分析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良好职业素养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技能与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数据清洗的概念、任务和流程,数据标准化概念及数据仓库技术;了解Windows和类UNIX操作系统下的数据常规格式、数据编码及数据类型转换等;掌握ETL 概念、数据清洗的技术路线、ETL工具及ETL子系统的使用,Excel、Kettle、Open Refine、Data Wrangler和Ha Wk的安装及使用,Kettle下文本文件抽取、Web数据抽取、数据库数据抽取及增量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步骤、数据检验和数据错误处理,数据质量评估及数据加载,网页结构,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利用JavaScript技术进行行为日志数据采集,RDBMS的数据清洗方法和数据脱敏处理技术等。
大数据技术培训课程大纲范本
大数据技术培训课程大纲范本第一部分: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行业趋势。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学员将掌握大数据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其在大数据领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理解大数据技术的定义、背景和发展趋势;2. 了解大数据处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3. 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4. 学习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工具和平台;5. 实践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模块一:大数据基础概念- 大数据定义及特点- 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区别- 大数据处理的挑战与机遇2. 模块二:大数据存储与处理-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 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 数据仓库与数据湖3. 模块三:大数据处理工具- Hadoop生态系统及相关工具- Spark及其生态系统- 实时数据处理工具(Kafka、Flink等)4. 模块四: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数据挖掘算法与模型-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5. 模块五:大数据可视化与呈现- 数据可视化工具与技术- 数据报表与仪表盘设计- 大数据结果可视化案例分析第四部分:课程设计1.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2. 实践项目:学员参与一个真实的大数据项目,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3. 考核评价: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实施情况。
第五部分:参考资料1. 《Hadoop权威指南》作者:Tom White2. 《Spark快速数据处理》作者:Holden Karau、Andy Konwinski等3. 《数据挖掘导论》作者:Pang-Ning Tan、Michael Steinbach、Vipin Kumar4. 《D3.js数据可视化实战手册》作者:琼斯(Murray John)备注:本大纲仅为课程设计参考范本,具体实施细节和教学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磁共振扫描技术课程设计
磁共振扫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磁共振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描述磁共振扫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3. 学生能够解释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术语,如核磁共振、成像序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磁共振扫描图像,识别图像中的正常与异常结构。
2. 学生能够操作磁共振扫描设备,完成简单的扫描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磁共振扫描图像进行初步的预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磁共振扫描技术在现代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医学技术的尊重和认同。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关注磁共振扫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磁共振扫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磁共振扫描技术原理:包括原子核自旋、磁场作用、射频脉冲激发、信号采集等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三章“磁共振成像原理”2. 磁共振扫描设备与操作:介绍磁共振扫描设备的组成、功能及操作流程。
- 教材章节:第四章“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操作”3. 磁共振成像序列:讲解不同类型的成像序列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其应用”4. 磁共振扫描图像分析:分析正常和异常磁共振图像,掌握基本的图像识别和解读方法。
- 教材章节:第六章“磁共振成像图像分析”5. 磁共振扫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介绍磁共振扫描技术在神经、心血管、肿瘤等领域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七章“磁共振成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6. 磁共振扫描技术的伦理问题:讨论磁共振扫描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如患者隐私保护等。
《数据采集与管理Ⅱ》课程标准
《数据采集与管理Ⅱ》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B050902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授课系(部):数字经济学院学分学时: 5学分/94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2.课程的作用: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使用Python进行科学计算、可视化绘图、数据处理,分析与建模,并通过企业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从事数据分析挖掘工作奠定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作为大数据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所学数据分析作为一门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使用Python进行科学计算、可视化绘图、数据处理,分析与建模,并详细拆解学习企业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从事数据分析挖掘工作奠定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数据分析的概念、流程和应用场景;(2)了解Anaconda的功能,并掌握Jupyter Notebook的使用方法;(3)掌握使用NumPy组件进行的数值计算方法;(4)掌握使用Matplotlib组件实现数据可视化的方法;(5)掌握使用pandas组件实现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6)掌握使用pandas组件实现各种数据预处理方法;(7)掌握使用scikit-learn组件构建模型的方法;(8)掌握K-Means算法的实现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能将Anaconda挂入PyCharm开发环境中;能使用Jupyter Notebook开发和调试程序;(2)能使用NumPy组件实现数组对象和矩阵的创建、访问(数据元素数据从存入和读出);(3)能使用NumPy组件提供的ufunc函数完成指定的数值计算功能;(4)能使用NumPy组件提供文件访问功能实现文件的读写,并能对读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5)能使用Matplotlib组件绘制散点图、折线图、直方图、饼图、箱线图;(6)能使用pandas读取数据库数据、文本文件数据和Excel电子表格数据;(7)能使用pandas进行DataFrame的定义和操作(查改增删等);(8)能使用pandas进行时间类型数据的操作;(9)能使用pandas提供的groupby方法、agg方法、apply方法和transform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组以及聚合操作;(10)能使用pandas组件实现透视表、交叉表的创建和操作;(11)能使用pandas对数据进行合并、清洗、标准化和转换等预处理操作;(12)能使用scikit-learn构建聚类模型、分类模型和回归模型。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郑州科技学院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姓名敖荣成专业班级 09级计科一班学号*********所在系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指导教师王玉萍完成时间年月日目录第1章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1.1 课程设计目的 (2)1.2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2)1.3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2)1.4 课程设计要求 (2)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3)2.1 需求分析 (3)2.2 分析和设计(页面和数据库) (4)2.3 关键技术和说明 (15)2.4待改进的部分说明 (16)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 (17)参考资料 (18)第1章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1 课程设计目的《算法与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选修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程序设计专题实际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完《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JA V A程序设计的设计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程序设计及其在网络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基本方法及技巧,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软件工程为基础进行软件开发、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1.2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硬件要求能运行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微机系统。
JAVA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集成开发环境,J2SDK和ECLIPSE、TOMCAT等开发工具。
1.3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熟悉JAVA语言及ECLIPSE开发工具。
1.4 课程设计要求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要求学生在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项目解决一类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编写出具有良好风格的程序;掌握JSP网站设计的基本技能和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方法;了解多线程、安全和网络等编程技术。
2023-2024学年重大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1.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如使用计算机、简单软件操作等。在课本前期学习中,他们对Excel软件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进行基本的单元格操作和简单公式运用。
2.五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探索知识。此外,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差异化明显,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合作学习。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机设备,确保安装有Excel软件,供学生课上实践操作。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教学演示区、学生操作区及小组讨论区,便于开展互动式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使用《2023-2024学年重大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中的“数据计算”章节,重点关注Excel的数据录入、编辑和计算功能,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
2023-2024学年重大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3-2024学年重大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数据计算》章节以培养学生的数据计算能力和信息处理技能为核心。课程内容紧密围绕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录入、编辑、求和、平均值等基础计算方法。与课本关联部分,重点选取了第二章“数据的录入与编辑”和第三章“数据计算”,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数据的能力。课程设计旨在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推荐学生阅读与数据计算相关的图书,如《小学生Excel趣味学习手册》,以加深对Excel软件使用技巧的理解。
大数据hadoop课程设计
大数据hadoo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大数据概念,掌握Hadoop框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2. 学习Hadoop的核心组件HDFS和MapReduce,了解其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式;3. 掌握使用Hadoop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命令和操作方法;4. 了解大数据处理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安装配置Hadoop环境,进行简单的集群管理和操作;2. 能够运用Hadoop编写简单的MapReduce程序,实现对大数据集的基本处理和分析;3. 能够通过Hadoop命令行工具处理数据,进行文件操作和作业监控;4. 能够在指导下解决Hadoop环境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具备初步的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数据世界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加强交流与合作能力;3. 增强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意识,认识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勇于尝试,不断实践,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大数据概述- 了解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 掌握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和框架。
2. Hadoop框架基础- 学习Hadoop的核心组件HDFS和MapReduce;- 了解Hadoop的生态系统及其各个组件的作用。
3. Hadoop环境搭建- 掌握Hadoop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学习Hadoop集群的搭建和管理。
4. HDFS操作- 学习HDFS的基本概念和文件系统结构;- 掌握HDFS文件操作命令和API使用。
5. MapReduce编程- 了解MapReduce编程模型和工作原理;- 学习编写MapReduce程序并进行调试。
6. 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场景;- 了解Hadoop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案例。
7.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学习大数据处理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基本知识;- 了解相关的技术手段和策略。
核数据——精选推荐
核数据《核数据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在本课程设计中,所要做的是对所给的谱数据进⾏⼀系列处理,达到想要的结果。
在对所给的数据进⾏图像成型时,会发现谱线有很多“粗糙”之处,这是由于在实验中得到这些谱数据的时候会有噪声的⼲扰或统计涨落的影响,造成谱数据的不平滑,⽽此就会形成谱线中真峰被湮没。
在此,我们需对谱线进⾏平滑处理和寻峰。
谱数据的平滑就是以⼀定的数学⽅法对谱数据进⾏处理,减少谱数据的统计涨落,但平滑之后的谱曲线应尽可能的保留平滑前谱曲线中有意义的特征,峰的形状、峰的净⾯积和峰的位置不应产⽣很⼤的变化,在进⾏平滑处理时,只要选择合适的滤波⽅法,就能够使平滑后的谱既保留了原始谱中的峰和本底的形状和⼤⼩,⼜得到最佳信噪⽐。
⽽在能谱数据中进⾏寻峰是为了找出各个峰的峰位,再根据各个峰的能量来决定被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某种核素,其寻峰最关键的⽬的是为了判别是否有峰的存在。
在寻峰之后确定峰的峰位和道址,以及峰位的计数。
寻峰的⽅法有很多种,每种⽅法都有优缺点,但不管哪种⽅法要从谱中正确的找到全部存在的峰是⽐较困难的。
2、实验内容2.1 读取谱数据⽂件,对原始谱数据作图2.2 对所给的谱数据进⾏平滑处理,利⽤各种⽅法处理,再对谱线进⾏平滑前与平滑后的⽐较2.3 在平滑后的谱数据的基础上进⾏寻峰,找出峰位的道址和计数。
3.1 谱平滑处理的⽅法及原理:重⼼法原理:所谓的重⼼法就是假设光滑后的数据是原来数据的重⼼。
对某⼀点的集合体,由于各质点所受到的合外⼒的⼤⼩和⽅向不同,导致各点质向不同⽅向运动不同的距离,如果质点系所受的合外⼒为0,那么该物体的重⼼不变。
对于能谱⽽⾔,由于噪声信号的幅度平均值为0,所以谱线上各数据点的重⼼是不变的。
假设噪声对相邻两道计数的⼲扰相同时,则对于第i 道及第i+1道数据的重⼼应为此两道数据的平均值。
由于能谱中不存在半道,则可以推断重⼼法的3点平滑公式: )2(4121+--++=i i i i y y y y (1)5点平滑公式: )464(1612112++---++++=i i i i i i y y y y y y (2)7点平滑公式: )61520156(641321123+++----++++++=i i i i i i i y y y y y y y y (3)这种平滑⽅式的优点是全因⼦都是正数,平滑之后的谱数据不可能出现负值,从⽽提⾼了光滑之后的谱数据的可靠性。
2023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报告
2023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报告本文将围绕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实践报告展开,主要包括研究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科研等方面的内容。
一、研究生实验教学在研究生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我的研究生实验中,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实验前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实验要求解读等。
然后,我开始了实验操作,针对不同实验的特点,我仔细进行了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在此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操作不熟练、数据处理出现错误等。
但我始终保持了耐心和冷静,通过咨询老师和同学的方式,最终解决了这些实验中的问题。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研究生专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程设计中,我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要求,设计出合适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案。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首先进行了相关领域的文献调研,了解了前沿技术和当前研究方向。
然后,我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制定了课程大纲和培训计划。
在培训过程中,我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科研科研是研究生专业实践的重要方面,也是研究生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我的研究生科研中,我首先选择了一个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并根据科研计划和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调研和实验。
在科研过程中,我遵循科研规范和纪律,严格按照研究方法和流程进行研究,并及时汇报研究成果和问题。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扩展研究领域和拓宽学术视野。
综上所述,2023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报告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研究生教学、课程设计和科研等方面,我不断努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完成研究生教育任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点原子stm32f103c8t6的课程设计题目
正点原子stm32f103c8t6的课程设计题目
正点原子(TruePoint)的STM32F103C8T6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和易于开发的特点。
因此,对于基于STM32F103C8T6的课程设计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和领域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设计题目:
1.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一个基于STM32F103C8T6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并可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
2. 嵌入式图形界面设计:利用STM32F103C8T6的LCD屏幕,设计一个嵌入式图形界面系统,可以实现用户界面的定制和交互操作。
3. 智能机器人:设计一个基于STM32F103C8T6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导航、避障、语音识别等功能,并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控制。
4. 嵌入式网络通信:利用STM32F103C8T6的以太网或WiFi模块,设计一个嵌入式网络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控制。
5. 嵌入式音频处理:利用STM32F103C8T6的音频处理模块,设计一个嵌入式音频处理系统,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播放。
这些题目都是基于STM32F103C8T6的特点和功能进行的课程设计,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进行设计和实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1. 概述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融合系列化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遵循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选取课程内容,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应用项目所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开放性设计原则,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原则,通过模拟企业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业务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课程开发思路通过岗位技能的项目化以及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任务的序列化,对内容体系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与重构,以适应教学课程安排。
以项目案例及其任务实现为驱动,凭借翔实的操作步骤和准确的说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充分考虑学习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突出岗位技能训练。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以大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为依托,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理清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中常用工具的作用及应用,培养学生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2.1知识目标本课程本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scrapy、Flume、pig、kettle、Pandas、openrefine和urllib、selenium基本库和BeautifulSoup解析库等的相关技术知识,熟悉企业典型应用案例,熟悉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常用与典型操作。
核磁共振培训计划
核磁共振培训计划本培训计划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全面的核磁共振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核磁共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其在科研实验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计划的学习,学员将能够熟练操作核磁共振仪器,解读核磁共振图谱,进行样品的分析与测定,并能够独立进行相关科研工作。
一、培训目标1. 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
2. 掌握核磁共振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3. 学会解读核磁共振谱图,分析样品结构和化学环境。
4. 能够独立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和数据处理。
5. 提高科研实验的应用能力,为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二、培训内容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
2. 核磁共振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核磁共振谱图的解读和样品结构分析。
4. 核磁共振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
5. 核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的使用。
三、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PPT、视频教学等方式,介绍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和谱图解读等内容。
2. 实践操作:提供核磁共振仪器进行操作演练,让学员亲自操作仪器,掌握实验技巧和操作方法。
3. 案例分析:介绍实际样品的核磁共振分析案例,让学员了解实际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课程设计:针对学员的实际需求和研究方向,设计相关的核磁共振实验课程,帮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四、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共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2周):理论学习和仪器操作演练。
2. 第二阶段(2周):核磁共振谱图解读和实验设计。
3. 第三阶段(2周):实际样品的核磁共振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五、培训导师本培训计划将邀请具有丰富核磁共振实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导师担任授课教师,他们将负责培训内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以确保学员能够系统掌握核磁共振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六、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主要针对化学、生物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也欢迎对核磁共振技术感兴趣的本科生和研究人员参加。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一、设计思路按照要求设计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从而可以想到如下指令: (1)24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 XRD XRD :: 外部设备读信号,当给出了外设的地址后,输出此信号,从指定外设读数据。
定外设读数据。
EMWR EMWR:: 程序存储器EM 写信号。
写信号。
EMRD EMRD:: 程序存储器EM 读信号。
读信号。
PCOE PCOE:: 将程序计数器PC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EMEN EMEN:: 将程序存储器EM 与数据总线DBUS 接通,由EMWR 和EMRD 决定是将DBUS 数据写到EM 中,还是从EM 读出数据送到DBUS DBUS。
IREN IREN:: 将程序存储器EM 读出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 和微指令计数器uPC uPC。
EINT EINT::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ELP ELP:: PC 打入允许,与指令寄存器的IR3IR3、、IR2位结合,控制程序跳转。
转。
MAREN MAR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MAR。
MAROE MAROE:将地址寄存器:将地址寄存器MAR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OUTEN OUT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送到输出端口寄存器OUT 里。
里。
STEN STEN:: 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 中。
中。
RRD RRD:: 读寄存器组读寄存器组R0-R3R0-R3,寄存器,寄存器R?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redis课程设计报告
redis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Redis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Redis的基本概念、安装与配置、数据类型、键值对操作、事务处理、持久化、缓存机制、主从复制、集群搭建等核心技术。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理解Redis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场景,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分布式缓存问题的能力。
1.理解Redis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
2.学会Redis的安装与配置。
3.掌握Redis的数据类型和基本操作。
4.理解Redis的事务处理、持久化和缓存机制。
5.学会Redis的主从复制和集群搭建。
6.能够独立完成Redis的安装与配置。
7.能够使用Redis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8.能够运用Redis事务处理功能进行复杂操作。
9.能够配置Redis的持久化和缓存机制。
10.能够搭建Redis主从复制和集群,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验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Redis的新特性和技术发展。
3.培养学生对技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认识到Redis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Redis的基本概念、安装与配置、数据类型、键值对操作、事务处理、持久化、缓存机制、主从复制和集群搭建。
1.Redis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
2.Redis的安装与配置,包括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安装方法。
3.Redis的数据类型,如字符串、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
4.Redis的键值对操作,包括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
5.Redis的事务处理,了解事务的概念和用法。
6.Redis的持久化机制,包括RDB和AOF的原理和配置。
7.Redis的缓存机制,了解缓存的原理和配置方法。
8.Redis的主从复制,了解主从复制的原理和配置方法。
9.Redis的集群搭建,了解集群的概念、原理和搭建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3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第一篇:CPU设计计算机中心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它负责执行指令,完成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的所有运算和数据传输。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设计一块CPU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CPU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首先,需要了解CPU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和数据通路等。
其次,需要掌握数字逻辑、硬件描述语言和电子工艺制作等知识和技能,以实现CPU的具体功能。
设计一块CPU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CPU的整体架构和指令集。
根据需求和实际应用,确定CPU的整体架构和指令集。
可以参考现有的CPU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2.编写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
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编写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和数据通路等。
3.使用仿真工具进行验证。
使用仿真工具模拟CPU的运行过程,验证硬件描述语言代码的正确性和功能实现。
4.设计和制作PCB电路板。
将CPU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转换为PCB电路板设计,并制作出实际的电路板。
5.测试CPU的性能和功能。
对制作出的CPU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功能可靠性。
CPU的设计和制作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完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因此,设计和制作一块优秀的CPU需要耐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第二篇:存储器设计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存储器需要具有读、写、删等常见操作,设计一块性能良好和容量适中的存储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存储器的设计和制作需要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电子工艺制作和人机交互等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存储器设计的主要步骤:1.确定存储器的类型和容量。
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场景,确定存储器的类型和容量,包括SRAM、DRAM、FLASH等。
2.设计存储器的电路和控制线路。
大数据mapreduce课程设计
大数据mapreduce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中的MapReduce编程模型,理解其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MapReduce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MapReduce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大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2)掌握MapReduce的基本概念,包括Map、Shuffle、Reduce等阶段;(3)理解MapReduce的数据抽象、编程模型以及编程接口;(4)熟悉Hadoop生态系统中相关组件,如HDFS、YARN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MapReduce编程模型解决简单的数据处理问题;(2)熟练使用Hadoop框架进行MapReduce程序的开发和部署;(3)掌握MapReduce程序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兴趣,认识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MapReduce概述:介绍MapReduce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大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
2.MapReduce基本概念:讲解MapReduce的核心概念,包括Map、Shuffle、Reduce等阶段。
3.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述MapReduce的数据抽象、编程模型以及编程接口。
4.Hadoop生态系统:介绍Hadoop生态系统中相关组件,如HDFS、YARN等。
5.MapReduce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MapReduce实例,让学生掌握运用MapReduce解决问题的方法。
6.MapReduce程序开发与调试:讲解如何使用Hadoop框架进行MapReduce程序的开发和部署,以及程序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MapReduce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模型;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MapReduce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MapReduce解决问题;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和调试MapReduce程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大数据治理课程设计
15分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如×××(具体知识点),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掌握×××(学科方法或技能),例如,通过分析实例,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等。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3.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节课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结合理论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介绍×××(具体知识点),结合课本第×章第×节内容,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具体概念1)-×××(具体概念2)2. 技能训练:教授×××(具体技能),指导学生运用×××软件或工具进行操作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分钟课程设计
15分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如×××(具体知识点),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掌握×××(学科方法或技能),例如,通过分析实例,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等。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3.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节课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结合理论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介绍×××(具体知识点),结合课本第×章第×节内容,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具体概念1)-×××(具体概念2)2. 技能训练:教授×××(具体技能),指导学生运用×××软件或工具进行操作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数据课程设计
核数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核数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核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核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核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理解核数据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核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核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核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能够对核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核数据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态度。
–培养学生对核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核数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核数据的基本概念:核素的定义、核素的基本性质、核谱等。
2.核数据的采集:核数据采集的方法、设备和技术。
3.核数据的处理:核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核数据处理的软件工具等。
4.核数据的分析:核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核数据分析的软件工具等。
5.核数据的应用:核数据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和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核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核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核数据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核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的核数据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核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实验设备:配置核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数法在γ射线能谱寻峰、边界道的确定、峰面积计算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导数法对平滑后的能谱数据进行寻峰,并比较各阶导数法寻峰、导数法对于能谱数据寻峰、以及比较不同的拟合公式求导后对寻峰以及峰面积结果分析。
关键词:能谱、峰面积、导数法、寻峰、边界道、拟合Abstract:This method of derivative spectroscopy data after smoothing peak search, and compare order derivative France to find the peak derivative method for the spectroscopy data the peak search and compare different fitting formula derivation on the peak search and peak areaanalysis of results.Keywords: spectroscopy, peak area, the derivative method, peak search, boundary Road, fitting.导数是一条光沿曲线上数值的微商或微商函数,在数学上称它为曲线上各点的斜率。
在导数光谱术中导数吸收光谱是指光强度或吸光强度对波长的变化率曲线。
当将原吸收曲线进行一阶、二阶直至四阶求导时,便可得到各阶导数光谱。
导数光谱的基本特征(1)对原曲线的极值求一、二阶导数时通过原点,求二阶导数时为极小值,四阶导数为极大值,并恢复至原位置。
据此特征可以准确的测定最大的吸收峰位。
(2)极值数目随求导阶数的增加而增加。
如当原曲线有一个极大值时 ,求n阶导数就有n+1个极大值和极小值,而原曲线有两个极大值时,则出现n+3个极值。
(3)随求导阶数的增加,谱带变窄和复杂化。
两组分组合的吸收曲线原光小的吸收谱带为大的吸收谱带所掩蔽,经二阶求导之后,原曲线中的小“卫星”峰就变成极小值,四阶导数变为极大值。
这时改善了谱线的分辨率,导数光谱更加明显。
在γ射线衍射分析中各衍射谱也有类似的特征,不过这时的衍射曲线是晶体衍射强度 4 相对于衍射角5的一条光滑曲线,通常它是高斯、柯西和修正的洛仑兹函数形式,或其复合形式的分布函数。
其一阶导数曲线通过零点 ,对应于衍射线的峰位3而二阶导数分布曲线的极小值也对应于峰位。
由于一阶导数的零点确定峰位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多相衍射线重叠的情况下,一阶导数定峰不如二阶导数明显、准确,因此一般采用经光滑处理求二阶、四阶以至偶数阶导数的定峰方法。
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精确测定衍射峰位的方法。
导数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衍射峰位和重叠衍射峰的数目。
因此,我们也称它为导数定峰法。
所谓导数定峰法就是利用一条光滑衍射曲线上各点的数值微商(或求导)方式来确定重叠衍射峰位的方法。
能谱分析对寻峰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识别弱峰(2)剔除假峰(3)分辨重峰(4)不仅能计算出峰位的整数道址,还能计算出峰位的精确值,某些情况下要求峰位的误差小于0.1道。
一、导数法寻峰原理一阶导数法:经过平滑后的能谱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其各阶导数。
一阶导数计算过程如下:(1)采用五点三次平滑公式的一阶导数公式:(2)沿道指i方向检索一阶导数从正变负,其零点值对应的道址为峰位。
(3)再利用峰高判断条件:0.8FWHM<W<3FWHM时才认为可能是一个真峰,否则(2)中找到的峰位全是假峰,必须剔除。
由于统计涨落的影响,峰高判定条件必需加以修正。
这就是一阶导数寻峰程序中实际应用的峰高判定条件。
一阶导数法寻峰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能找出大部分峰,计算简单,运行书度也快,但主要缺点是不能分辨很近的重峰。
二阶导数法:二阶导数和一阶导数法比较,二阶导数寻峰方法具有更高的重峰分辨能力。
具体过程如下:(1)先计算平滑数据二阶导数数值。
采用五点三次平滑公式的二阶导数公式:(2)沿道指i增加方向检索二阶导数值,(3)找出二阶导数局部负的极小值对应的道指。
如果这个负极大值的绝对值大于改导数的标准差的若干倍,则认为该道指是一个真峰。
(4)为了进一步剔除假峰,采用判定条件:二阶导数重叠峰导数图对于二阶导数法,其峰边界为真正的极大值点对应的道址三阶导数法三阶导数计算方法其峰位为其三阶导数值从负变为正的零点所对应的道址,峰的边界为三阶导数从正变为负的零点对应的道址。
三阶导数可以确定重峰区的各个组分峰的峰位,而且能够狠灵敏的分辨重峰。
一阶导,峰位处由正到负过零点,边界处由负到正过零点;二阶导,峰位处负的局部最小值,边界道为正的极大值;三阶导,峰位处由负到正过零点,边界处由正到负过零点。
三、实验过程:流程图:第一种方法,先平滑,对平滑公式求导,再寻峰开始获取能谱数据高斯函数法对能谱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能谱数据导数法的寻峰得到计算峰面积结束matlab编程程序如下:%function [peak_position,intensity]=peak_search_Gauss(array,m)%m灵敏度控制参数clc;clear;[Filename,Pathname]=uigetfile('','选择谱数据');fid=fopen([Pathname Filename],'r');[array,count]=fscanf(fid,'%d',inf);fclose(fid);peak_position=[]; %峰位置信息%谱光滑采用高斯函数光滑y=0.2438 0.205 0.1218 0.05126k1=4; %光滑点数控制参数for i=1:countif(i<=k1)for i=1:k1array_smooth(i)=0.2438*array(i)+0.205*(array(i+1)+array(i+1))+0.1218*(array(i+2) +array(i+2))+0.05126*(array(i+3)+array(i+3)); %对称做镜像处理endelseif(i>k1&i<(count-k1))array_smooth(i)=0.2438*array(i)+0.205*(array(i-1)+array(i+1))+0.1218*(array(i-2)+ array(i+2))+0.05126*(array(i-3)+array(i+3));elsearray_smooth(i)=0.2438*array(i)+0.205*(array(i-1)+array(i-1))+0.1218*(array(i-2)+a rray(i-2))+0.05126*(array(i-3)+array(i-3));endendp=ones(1,count); %为处理结果事先分配空间并赋值m=1; %控制参数1j=2; %控制参数2 固定for i=1+j:count-j-mp(i)=(array_smooth(i)*array_smooth(i+m))/(array_smooth(i-j)*array_smooth(i+m+j)) ;endk=1.5; %峰判断控制参数for i=1:countupper(i)=1+k/sqrt(array_smooth(i));lower(i)=1-k/sqrt(array_smooth(i));end%寻找局部最大值简单比较法寻找factor=1;for i=1+factor:count-factorif(p(i)>upper(i)&p(i)>p(i+1)&p(i)>p(i-1))peak_position=[peak_position i];endend四、本文第二种思想:gauss8阶函数拟合法,此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不将数据平滑处理自然就没有了平滑公式,直接用八阶高斯函数拟合源数据,在对拟合后的函数进行求导,一阶导,峰位处由正到负过零点,边界处由负到正过零点;二阶导,峰位处负的局部最小值,边界道为正的极大值;三阶导,峰位处由负到正过零点,边界处由正到负过零点。
其他过程都与前面的计算方法相同。
开始获取能谱数据高斯函数法对能谱进行拟合对拟合后的函数求导导数法的寻峰得到计算峰面积结束五、MATLAB实验程序如下:六、实验结果输出:七、各阶导数寻峰效果比较:(1)一阶导数法寻峰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能找出大部分峰,计算简单,运行书度也快,对孤立峰有良好分辨能力,但主要缺点是不能分辨很近的重峰(2) 二阶导数寻峰方法具有更高的重峰分辨能力,但灵敏度差。
(3) 三阶导数可以确定重峰区的各个组分峰的峰位,有很灵敏的重峰分辨能力,但是寻峰速度慢。
八、不同拟合函数的效果比较:采用平滑后的多项式曲线平滑公式的寻峰效果更好,由于数据跳跃性太大,采用八阶高斯函数拟合法可能剔除弱峰,无法分辨重峰,误差比较大,但是平滑本来就会丢失弱峰和重峰,所以相比平滑公式求导寻峰高斯函数拟合法也是可以的。
虽然老师上课没有讲这种寻峰方法,但是我认为在一般的数据分析中(单个或者多个强峰的分析)效果还是可行的。
九、实验心得体会:参考文献:1、《核数据处理》东华理工大学,吴和喜2、BASIC语言程序库,张巨洪,19843、北京地区X射线分析专业会议论文集,陶琨,19834、V. J Hammond el al.,J. Opt. Soc. Amer.43(1953)5、J.Steinier et al,Aual,Chem,44(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