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道德与法治】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ppt教学课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状元成才路
3.什么是法治政府?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 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 上运行。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
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
状元成才路
法治建设进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目标导航
1. 知道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认识到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知道建设法治政府的途 径。 2. 认识到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遵纪守法光荣 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
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 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
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
的有序、公平、正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探究与分享
教材55页
老杨的故事对我们做守法公民、共同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追求并奉行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
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
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
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
状元成才路
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
状元成才路
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复习教案
如何厉行法治?为什么走法治道路? 如何厉行法治?为什么走法治道路?年 级九年级学科政治制定日期课型复习课 题建设法治中国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基础知识:2、 能过本单元的复习可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先师生梳理、回忆知识,再巩固记忆的方法,以达到让学生牢固记忆知 识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复习,能熟练掌握法治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知识梳理记忆【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梳理本单元知识体系,并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检查。
个人修订—、复习导入(-)复习1、我国民主为什么说是新型民主?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和做法?同桌互查' 教师抽查二\出7F 复习目标1、 梳理本部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2、 熟练掌握重点知识三' 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法治(为什么、怎么做)四、重点知识解读与知识拓展—10条政府,公民角度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注意:分清主题,学会变式五、达标检测第2课时以考试形式进行。
要求如下:1、闭卷考试,独立完成,不得看书,看其他人答案。
2、桌子拉成单人单桌,老师在学生做题期间进行巡视监督。
3、学生做完以后,全批全改。
习题训练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一、选择题1.[2019•山东烟台】“有德而无法,则道德会失其作用;有法而无德,则法律会降其威严”说明法律和道德()A.相辅相成,不可偏废B.本质不同,作用各异C.互相渗透,互相代替D.各有特点,各有范围2.【2019•山东烟台】被评为2018年度法治人物的石一鸣,是烟台市胶东在线网站政治部主任,从事政法采编工作11年,他创办的《网上问法》栏目,开创了地方网络法制栏日先河。
寻求法律服务的群众可以在这里得到帮助,我市综治工作情况和政法干警形象可以在这里得到展示。
作为政法综治新闻宣传一线的“老兵”,他的行为()①传播了法治精神②推动了我市法治建设③扩大了公民权利④体现了责任和担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9-云南】我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材问题解答
治环境,是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日益
改变着中国人的观念,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公平,
正义等理念潜移默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融入人们的
生活方式,全社会的法治理念明显增强。
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
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票据法、保险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 手抄报略
③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不分性别,民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 义务教育的义务。 ④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 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 家庭暴力。 (2)法律全面保障我们的权利。
①新华网北京2018年1月24日电 22日,一年一度 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从中央政法部 门到县级政法机关,都通过视频系统听会。会议 指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建设更高水 平的法治中国。“要坚持改革的政治定力,坚持 一张蓝图干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将司法体制
②2017年国家宪法日宣传主题:学习贯彻觉的十 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全国各地在法制宣传 日期间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解读:全社会法治理念明显增强。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 知识,在全社会树立法治理念,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 社会氛围,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以及办事
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
第二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向交通局反映 找工商局办理 向教育局求助 向林业局反映 到民政局去办理
人民政府通过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 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说课稿(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说课稿(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围绕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以及青少年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法治建设,提高法治素养,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认识法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法治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案例分析: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法治建设中国历程 + 现状 + 重要性8.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良法的含义是什么?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3.怎样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有哪些内容?(1)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2)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5.法治的意义有哪些?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及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最终结果: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主要讲述法治的概念、意义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法治知识体系的基本认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法治就是法律法规,缺乏对法治本质的认识。
同时,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强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法治的概念,掌握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治的概念,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2.教学难点:法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法治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参考书:查阅相关教材、资料,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治?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之后,江西省高院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书显示,该院共向张玉环支付侵犯人身自由 赔偿金3390521.5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570000元,以上两项共计4960521.5元。
(1)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法治、德治。 (2)从这些方面入手的主要原因何在?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 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 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围绕这次宣教活动,请你搜集两则古代格言作为宣传标语。 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原创)当你与一些部门打交道,不用为开“奇葩证明”而头疼;当你 要办一些事情,第一反应不是去哪个窗口而是寻找网站、应用程序;当你路遇 “教科书式执法”看到执法人员有理有据有节,忍不住拍上一段上网分享……这 些“小变化”( C )
①是依法行政的表现,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 ②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③符 合厉行法治的要求 ④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程序公正得到全面贯 彻,一些冤错案得到了纠正,让人民群众在这些司法案件中切实体会到了公平正义。
“张玉环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示例:(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 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 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国家各部门的各项 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3)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4)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5)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能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 本权利,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凝聚法治共识》优质课教案_1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知识目标1.了解政府的作用、宗旨和工作原则。
2.理解法治政府的含义。
3.知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明确依法行政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和对公民的要求。
4.知道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
5.知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政府作用的学习和认识,能准确判断政府的作用或职责。
2.通过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和了解,能自觉监督政府是否依法行政。
3.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支持法治政府建设,支持政府依法行政。
2.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精神,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树立“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观念。
重点1.政府的作用、宗旨和工作原则。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如何厉行法治。
难点1.对依法行政的理解及如何依法行政的认识。
2.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准备:1.准备教学情景幻灯片。
2.精心备课。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
一、课前导入,场景激趣在八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国家行政机关》这一内容。
行政机关指的就是政府部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遇到下列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亲要求辍学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教师请学生回答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应找的政府部门分别是交通警察、工商局、教育局、林业局、民政局。
除了这些部门外,政府还有哪些部门呢?政府这些部门主要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和学习的内容。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法治政府【过渡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职权范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方面。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现状及任务,旨在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框题,第二框题“凝聚法治共识”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一框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如何形成全民共识,推动法治进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到法治共识的重要性,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我国法治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的认识仍较为片面,把法治简单理解为法律的存在和执行,缺乏对法治精神的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法治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治共识的含义、形成过程和意义,认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提高学生践行法治的自觉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治共识的含义、形成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共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凝聚法治共识。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治共识的含义、形成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共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治共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共识在构建法治国家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 九年级上 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6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做 到什么?(P50)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2 凝聚
法治共识
道德与法治
选择法治道路1 政府与人民的关(P51)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 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厉行法治
5 厉行法治的要求(P53-55)
(1)厉行法治的内容要求: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 司法、全民守法。 (2)厉行法治的主体要求: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 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厉行法治的社会文化环境要求: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 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 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4)厉行法治,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 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1 夯实
法治基础
道德与法治
选择法治道路
1 法治的要求(P45-46)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2 中国实行法治的意义(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P47)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 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 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四课 建 设法治中国
1.(重点)法治的要求(P45-46) 2.中国实行法治的意义(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P47) 3.(重点)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依法治国 4.(重点)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P48) 5.(难点)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P49) 6.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做到什么?(P50) 7.政府与人民的关系(P51) 8.(重点)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P52) 9.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P52) 10.(难点)如何落实政府依法行政?(P52) 11.厉行法治的要求(P53-55)
【部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2)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政府的作用是什么?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6.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7.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夯实法治基石》公开课教学课件_1
教学目标:
1.法治的作用 2. 法治的要求 3.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4.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
教学重点:建设法治中国
教学难点: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然选择
新课探究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材料呈现:
独立思考:1.法治的作用
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 建立起一个基泛的权 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课堂小结
法治的作用
夯实法治基石
选择法治道路
实行法治的要求 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描绘法治蓝图
建设法治中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随堂训练
1.从2016年7月开始,为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 示范城市”,鄂州市在全市青少年中大力开展法制宣 传教育,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依法治国意识。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是(A )
②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③良法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④社会因为法治迅速进步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请大家一起欣赏《法治歌》,感受法 治的重要性。
实行 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 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 共利益的最大化。
举例说明:
与青少年有关的“良法”有哪些?
板块二 描绘法治蓝图
阅读教材第48页、第49页相关链接
你问我答:
1.哪次会议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 十五大 2.哪次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大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立法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2.山东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截至2016年4月13 日,各地已立案192起,刑事拘留202人,相关责任人被 问责,多名涉案人员被撤职、降级。对此案的处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拓展二 四种选举方式比较
选举方 式
含义
优点
使每个选
直接选 举
民都有机 由选民直
会选择自 接投票选
己心目中 举的方式
最值得信
赖的人
局限性
适用范围
不适用于选民较 县级及其以下人大代
多、分布较广的 表的选举;城市居民
情况(其操作复 委员会的选举;农村
杂,成本较高,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效率较低)
选举方式
含义
社情民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
意反映 映意见、提出建议
制度
电话、信函、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使决策反映
传真、新闻 是决策机关进行科
社情民意
媒体等
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 咨询 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 掌握的专业知识、 相关信息等,对专 业性、技术性较强 的重大事项进行分 析论证
论证会、座 谈会等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 识、相关信息
区 义 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 的议案,上传给国家权力机关 意见
别 出批评、建议
方 信函、电话、手机短 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质询权 电视、广播报
式 信、当面指出等
等
刊、网络等
信访制度
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 特 的提出批评、建议、申
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 区 点 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 别 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 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教材拓展
村民说事制度
村民说事制度是指村民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以民主议事为形式,集科学决策、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 四 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素养·导练——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意识 和法治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因1993年10月江西南昌发生的一起杀童案,张玉环身陷囹圄。在该案一审 和重审中,法院均判决被告人张玉环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院对该案公开开庭宣判。法庭认为,原审被告人张玉 环的有罪供述真实性存疑,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张玉环实施了犯罪行为。江西省高 院最后判决,撤销原审刑事裁定书和刑事判决,改判张玉环无罪。
2.(2020·四川凉山州)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D )
A.为公民服务 B.建设美丽中国 C.全面依法治国 D.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2021年9月1日,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实施两年了。条例规 定,依法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未经决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者停止执行,需要 做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履行相关法定程序。该规定( )
①利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②意在确保决策顺利实D施 ③旨在防止行政权力滥 用 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拨】①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务公开的内容;②错误,“确保”的说法太绝 对。
4.2021年1月20日,湖南省郴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共侦办涉黑涉恶团伙174个,其中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 10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9个、恶势力犯罪团伙95个,破获刑事案件963起,刑拘 1175人,投案自首139人;起诉涉黑涉恶案件244件981人,一审判决223件894人, 二审判决115件579人。这项专项斗争工作大大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材料表明( B )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下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凝聚法治共识”。
这一课时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于法治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凝聚法治共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法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凝聚法治共识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凝聚法治共识的方法和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法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治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于法治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关于法治的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凝聚法治共识,学生可以结合案例和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年级九年级教师课题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
教学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教学难点: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辅助手段:计算机、PPT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引入观察图片:(1)请您描述上述场景?(2)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靠什么保证?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交通、就业促进法、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高考者的权益、保障公民食品安全。
法治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
描述图片场景思考问题通过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场景,思考问题,明确法治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
选择法治道路1.亚里士多德名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问:法律的首要要求是什么?分析名言回答问题通过名言引入以及问答法,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内涵。
厉行法治须坚持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2.观看图片思考如何做到厉行法治?图片一:全民守法、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权利与义务意识等图片二:作为政府及工作人员应该代购尊法守法,带动全民守法图片三: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文化环境图片四:需要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总结:尝试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总结梳理知识点拓展升华:建设法治中国,我们怎么做?参考:学习什么,树立什么,做什么课后反思优点: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分析,知道法律作用。
通过思辨性题目的分析,使得学生在分析中培养辩证思维,思想发生碰撞,更好理解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活动探究题 近年来,河南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为目标, 着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即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以下简称“基 层行”活动)。根据全省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工作实际,河南省活动组委会统筹部 署、突出基层,确定了“逐年推进、三年覆盖”的“百千万”工程计划,明确 2020年年底前“基层行”活动进一百所学校、一千个单位和企业、一万个农村和 社区,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全覆盖。今年全省共开展“基层行”活动10 855场,其 中进学校2 598场,进企事业单位2 452场,进社区、农村5 805场,受众达到550万 人次。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普法宣传活动取得显 著成效。 据悉,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以“法治中国,你我共建”为主题的班会,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概括良法的特征或要求。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 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如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 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①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
①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②法治能够提供良好秩序,使 人们有尊严地生活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石、强国富民的保障④法治道路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
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一)法治的意义
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
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良法
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
3.教师讲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优劣。
2.总结原因: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
(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材料呈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
2.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教师总结:(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作业布置:搜集整理我国改革开放后法治的历程。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3 板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什么是良法
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描绘法治蓝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法治道路,从法治的意义、认识良法、选择法治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认识到了法治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二是描绘法治蓝图,从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中发现,法治一直在路上,我们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