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PPT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 ppt课件
![跨文化交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677a6e856a561252d36fcd.png)
美国人的会话风格
• 其主流语言风格被视为“体谅模式”,主要以 加州为主。
• 另一种语言风格为“参与模式”,以纽约为主 。
交际方式
• 东方人采取单向的保龄球方式。 • 西方人采取的是双向的乒乓球式。
非语言交际差异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 在交际过程中不是用口头或文字形式进行 信息传递的沟通方式即为非语言交际
• A lucky dog. • As faithful as a dog. 走狗 • Work as hard as a dog. 老黄牛 • 汉语:狗急跳墙,狗血喷头,狗眼看人低,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 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美国)象征着死亡,祭奠亡灵和扫墓时 使用,相当于菊花。(主要用于复活节)
讨论: 鱼在英语中的含义?
• Fish in the air • 水中捞月 • A poor fish • 可怜虫 • A loose fish • 放荡不羁者 • A small fish
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如红色、白色和黄色。 • 红色:happy, health,luck. 红对联、红包、红
3. What’s up? Can’t complain./Same as usual.
2. 东西方称呼语差异
• 东方人在称呼上更强调地位、辈份和身份。 • 西方人则更突出性别和婚姻。 • 东方人通常将姓氏放在名字的前面。 • 亚洲许多国家例如中国、韩国、越南,女
性婚后一般不随夫姓。
• 西方人大多习惯将名字放在姓氏之前,在 西方文化中,女人结婚后要随其丈夫的姓 氏。
• 这一部分需要大家课后去搜索:请找出尽 可能多的手势差异,如ok的手势语,竖起 大拇指的手势语等。
跨文化交际障碍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 ppt课件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76ee956edb6f1aff001fce.png)
比喻之二:散沙与散石。曾有人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吾以为 大谬不然。恰恰相反,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使其更像散沙。但西方的 一神论宗教和完善的法律可以把一堆散沙凝结成坚强的水泥块。
而中国人的一个集体,如家庭、同事、同学、朋友等有很高的同一性 与紧密性,不同的集体如一堆堆散石。如果没有适当的黏合剂,这些 散石头可能产生巨大的碰撞,形成所谓的窝里斗。如果碰上“圣人之 治”的时代,这些散石头合在一起,就如加了鹅卵石的水泥,比纯沙 构成的水泥具有更高的强度。
6.They didn’t praise him slightly. 他们大大地表扬了他。 7.That’s all I want to hear. 我已经听够了。 8.I wish I could bring you to see my point. 你要我怎么说你才能明白呢。 9.You really flatter me. 你让我受宠若惊。 10.He made a great difference. 有他没他结果完全不一样。
Food
clothes
music
literature language
views attitudes love preference
hatred habits customs
The Culture Onion 文化洋葱理论
In the outer layer: the symbols and material the way people are dressed (kimono in Japan) the language they speak (Chinese, English,…) the cars they drive the food they eat(dumplings, fast food, salad, ...) The houses they live in
cultural-diversity-跨文化交际PPT课件
![cultural-diversity-跨文化交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2be59fcc7931b765ce15e4.png)
Kluckhohn and Strodtbeck’s Hofstede’s Dimensions Edward T Hall’s
Valu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Variability
Context - Culture Theory
Human Nature Man-nature
(10 mins)
.
17
2. Model by G. Hofstede (1984)
▪ Hofstede’s work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attempts to use extensive statistical data to examine cultural values.
rules and guideposts)
.
6
Why is one culture different from
another?
More deeply
▪ World view (religion)
- Spiritu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people (life and death, creation of uni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1) = Human nature orientation 人性取向
2) = Man-nature orientation 人天取向
3) = Time orientation
时间取向
4) = Activity orientation
行为取向
5) = Social orientation
. 人际取向
《跨文化交际》课件
![《跨文化交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b349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2.png)
2
基本规则
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如注重非语言沟通、避免使用俚语和难懂的语言等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调整沟通策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1 展示文化敏感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表示尊重和理解。
2 调整沟通策略
针对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根 据对方的习惯和背景,调整沟通策略,解决 问题。
案例研究
跨文化交际成功案例
一位跨国公司的领导成功地进行了跨文化沟通,在 不同国家的员工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跨文化交际失败案例
因为文化差异,一个国际项目中的交流出现了误解 导致该项目未能按时完成。
总结与讨论
反思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是否更好地了解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技巧?
提出问题和建议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
本课程旨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技巧,并掌握如何有效 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的交流和互动。
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挑战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能会面临很多挑战和障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沟通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您是否遇到了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您有什么 建议?
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特征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例如语言、信仰、 价值观和习俗。
文化差异的影响
文化差异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观念、行为和与他人的 交流方式。
文化融合
跨文化交际也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可以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跨文化沟通技巧
《跨文化交际》课件
![《跨文化交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1410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2.png)
尊重他人
尊重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观点 和做法。
发展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 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结论和总结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领域,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全球化的时 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自由民主
西方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之一,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
摇滚音乐
西方音乐文化的代表,让人们释放情感和表达自我。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1 提高理解力
通过跨文化交际,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
2 促进合作
跨文化交际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
跨文化交际是研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
长城
茶道
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物,象征着 中国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的丰富性。
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示了对 礼仪和和谐的追求。
书法
中国的艺术形式,以笔刷和墨水 书写汉字,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
西方文化
圣诞节
西方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庆祝和分享快乐。
3 推动创新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能够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
1
语言障碍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交流困难。
2
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可能造成误解和冲突。
3
沟通风格
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方式和风格可能不同,需要灵活适应。
跨文化助于更好 地交流和理解。
跨文化交际PPT演示课件
![跨文化交际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0e1a096edb6f1aff001f52.png)
.
Key Terms
The Adaptation Stage 适应阶段 适应阶段是指“外乡人”的沮丧、烦恼和焦虑消失了 的阶段。他们基本上适应了新的文化环境,适应了当 地的风俗习惯,能与当地人和平相处。 The Reverse Culture Shock 逆向文化冲击 逆向文化冲击是指归国者归国初期表现出对自己祖国 环境的种种不适应状况。
跨文化交际实训
.
Culture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earning Objectives In this chapter, you should be able to Basic knowledge about culture shock. The elements that cause culture shock. The five stages of culture shock. How do the people feel and react when they are experiencing culture shock. How to alleviate culture shock.
.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
Glossary
initial enchantment fascination cordial superficial embrace invariably idiosyncrasies competent overwhelmed adj. 最初的;字首的 n. 魔法;着迷 n. 魅力;入迷 adj. 兴奋的;热忱的 adj. 表面的;肤浅的 vt. 包含;信奉 adv. 不变地;总是 n. 气质;风格 adj. 能干的;足够的 adj. 压倒性的, 无法抵抗的
跨文化交际ppt-
![跨文化交际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75ab3fa8956bec0875e30f.png)
6.2烹饪方式的不同 7、总结
1、摘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美国的社会文化越来 越多的映入我们的眼帘,其中餐饮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 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 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餐饮 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美 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 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美国人注重“以人为 本”。
6.1、烹饪准则的不同
中美烹饪中处处显示的“随意”与
“规范”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不同。 美国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其烹制过 程体现了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烹制过 程中,美国人会完全依照菜谱,为了达到 准确无误,他们甚至会动用天平、液体 量杯、刻度锅等。因此美国人制作菜 肴往往比较机械,缺乏新意,毫无特色可 言。相反,中国烹饪却崇尚随意性。中 国烹饪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 的风味与特色,也还讲求各大菜系之间 交叉融合。同一道菜,由于地区、季节、 对象、作用、等级的不同,在操作上可 作不同的处理,从而其色、香、味变化 多端。如果离开了随意性,变化多端的 中国菜肴,就会失去其独特魅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摘要
2、前言
3、饮食观念的不同 3.1饮食的侧重点不同 3.2饮食的性质不同 4、饮食习惯的不同 4.1进餐的气氛不同 4.2肉食的饮用方式不同 4.3餐具使用的不同 4.4餐后习惯的不同 5、饮食结构的不同 5.1自然条件的不同 5.2生活方式的不同 6、饮食制作的不同 6.1烹饪准则的不同
3.1、饮食的侧重点不同
由于中美哲学思想的不同,美国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 即讲究营养。故美国饮食以营养为最高标准。特别讲求食物 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 机元素是否搭配合理,热量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 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而中国更加关注菜肴的色、 香、味。中国的五味调和的烹饪术皆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 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 破坏。
1、摘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美国的社会文化越来 越多的映入我们的眼帘,其中餐饮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 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 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餐饮 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美 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 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美国人注重“以人为 本”。
6.1、烹饪准则的不同
中美烹饪中处处显示的“随意”与
“规范”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不同。 美国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其烹制过 程体现了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烹制过 程中,美国人会完全依照菜谱,为了达到 准确无误,他们甚至会动用天平、液体 量杯、刻度锅等。因此美国人制作菜 肴往往比较机械,缺乏新意,毫无特色可 言。相反,中国烹饪却崇尚随意性。中 国烹饪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 的风味与特色,也还讲求各大菜系之间 交叉融合。同一道菜,由于地区、季节、 对象、作用、等级的不同,在操作上可 作不同的处理,从而其色、香、味变化 多端。如果离开了随意性,变化多端的 中国菜肴,就会失去其独特魅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摘要
2、前言
3、饮食观念的不同 3.1饮食的侧重点不同 3.2饮食的性质不同 4、饮食习惯的不同 4.1进餐的气氛不同 4.2肉食的饮用方式不同 4.3餐具使用的不同 4.4餐后习惯的不同 5、饮食结构的不同 5.1自然条件的不同 5.2生活方式的不同 6、饮食制作的不同 6.1烹饪准则的不同
3.1、饮食的侧重点不同
由于中美哲学思想的不同,美国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 即讲究营养。故美国饮食以营养为最高标准。特别讲求食物 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 机元素是否搭配合理,热量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 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而中国更加关注菜肴的色、 香、味。中国的五味调和的烹饪术皆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 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 破坏。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fd7e2f168884868662d63e.png)
心灵相契的那个人结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 最主要的情侣会在Lokorn的一开始播放就确认,观众们不
费力的就可以把他们选出来成为一时最受欢迎的明星。 (Lakorn是泰国对电视剧的叫法。)
5
• 反派的女配角在Lakorn里面有时候是必须的,她一定会爱 上男主角并且会采取一切该有的行为去阻止男女主角相爱。
15
经济原因
• 泰剧优势多,性价比高
“韩剧30多万元一集,泰剧最多也就20万元一集。 尽管现在的价格已经基本持平了,但是性价比仍 比日韩剧要高,这主要是因为其收视潜力很高”。
• 审片时间短,节省成本
许多引进剧从首播到在内地播出,需要一两年的 时间,相比之下,泰剧的引进“时差”更短。
• 泰国经济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发达
16
文化原因
• 见识泰国的文化和社会
男女关系上的保守态度 →泰国的佛教传统 传统的竹楼建筑 →泰国的民风民俗
• 同根同源的亚洲文化
文化差异较少 →共同语言 正义、道德、善良、和睦、宽容 →中国观众有共鸣
17
• 符合国内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服饰造型多变及演员的清新靓丽 美丽的热带风光及风土人情 人物塑造饱满较符合国内价值观
6
泰剧的播出
•
Lakorn 连续剧会在每晚的黄金时段八点半在泰国的电
视上播放, 每集的时间为两个小时(内含广告时间), 一部
Lakron 通常为有结局的故事, 不像西方的影集, 但是更像
是西班牙的电视剧, 一部连续剧通常会播出三个月, 每个星
期播出两到三集, 模式为星期一到二, 星期三到四或是星期
泰国是敞开大门
• 中泰两国文化间的交流
中泰一家亲理念(2005) 文化语言交流频繁(2008-至今)
费力的就可以把他们选出来成为一时最受欢迎的明星。 (Lakorn是泰国对电视剧的叫法。)
5
• 反派的女配角在Lakorn里面有时候是必须的,她一定会爱 上男主角并且会采取一切该有的行为去阻止男女主角相爱。
15
经济原因
• 泰剧优势多,性价比高
“韩剧30多万元一集,泰剧最多也就20万元一集。 尽管现在的价格已经基本持平了,但是性价比仍 比日韩剧要高,这主要是因为其收视潜力很高”。
• 审片时间短,节省成本
许多引进剧从首播到在内地播出,需要一两年的 时间,相比之下,泰剧的引进“时差”更短。
• 泰国经济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发达
16
文化原因
• 见识泰国的文化和社会
男女关系上的保守态度 →泰国的佛教传统 传统的竹楼建筑 →泰国的民风民俗
• 同根同源的亚洲文化
文化差异较少 →共同语言 正义、道德、善良、和睦、宽容 →中国观众有共鸣
17
• 符合国内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服饰造型多变及演员的清新靓丽 美丽的热带风光及风土人情 人物塑造饱满较符合国内价值观
6
泰剧的播出
•
Lakorn 连续剧会在每晚的黄金时段八点半在泰国的电
视上播放, 每集的时间为两个小时(内含广告时间), 一部
Lakron 通常为有结局的故事, 不像西方的影集, 但是更像
是西班牙的电视剧, 一部连续剧通常会播出三个月, 每个星
期播出两到三集, 模式为星期一到二, 星期三到四或是星期
泰国是敞开大门
• 中泰两国文化间的交流
中泰一家亲理念(2005) 文化语言交流频繁(2008-至今)
跨文化交际culture ppt课件
![跨文化交际culture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0bb49258f5f61fb6366633.png)
Summary
• Culture involves at least three components:
1.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roducts people produce
2. what they do 3. what they think
Metaphors for Culture
• Culture in the middle layer: – The things one is supposed to do in certain situations or at certain moments of the day, the week or the year.
• Culture in the inner nucleus layer: – At the centre of the onion lie the values, the reasons why we do. These values are the core of the culture, but more difficult to observe and to know, even in one’s ow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 Culture is shared.
– All communications take place by means of symbols.
Cloud of fortune Pound
Danger
Right
Wrong Religion
• Why can the picture on the money prove the man is the Sultan of Brunei?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Unit1-4跨文化交际.ppt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Unit1-4跨文化交际.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aa7a2b02020740be1e9bb7.png)
CHAPTER 1 -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Dominant Culture
Co-Cultures
• It's the one in power -
• They are numerous.
control.
• Distinct and unique
• We learned our culture through mass media
• Culture is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 Culture is based on symbols
• Culture is subjected to change
• Subjective elements include: values, beliefs, attitudes, orientations, and underlying assumptions prevalent among people in the society.
• Basic functions of Culture: adapt to a particular ecology, and includes the knowledge that people need to have in order to function in their own social environment.
• Culture is integrated
• Culture is adaptive
CHAPTER 1 -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Cultural-Patterns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模式PPT课件
![Cultural-Patterns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模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eb91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0.png)
3.2.1 High-Context
A high context (HC) communication or message is one in which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already in the person, while very little is in the coded, explicitly transmitted part of the message. In high-context cultures, people are very homogeneous with regard to experiences,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the like. High-context cultures, because of tradition and history, change very little over time.
3.1.3 Power Distance
The premise of the dimension deals with the extent to which a society accepts that power in relationships, institution, and organizations is distributed unequally. People in high-power-distance countries believe that power and authority are facts of life…Social hierarchy is prevalent and institutionalizes inequality. To people in low-power-distance countries, a hierarchy is an inequality of roles established for convenience.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件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be8a4dc850ad02de804123.png)
第五章
一 二 三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社会语言差异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第二节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 二 三 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表达的间接性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分析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跨文化语篇差异的相关研究
语篇及其相关概念 语篇的文化差异研究 语篇差异与语境因素
角色概念 角色关系 角色关系的变量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一 二 三 人际关系及其制约因素 人际关系的文化对比分析 人际关系取向及其类型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规范系统与文化过滤
行为与规范系统
关于规范和规则 规范和规则系统 规范系统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一 二 三
代码与文化过滤
文化过滤及代码系统 明指意义和暗涵意义 句法意义和认知意义
第一节
一 二
性别差异、性别歧视 与跨文化交际
性别差异及跨性别交际
性别文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差异与交际规范
三
跨性别交际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一
二
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女权运动与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表现
三
语言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一 二
语篇结构差异的对比分析
汉语和英语的语篇结构差异 语篇结构差异的相对性
第七章
第一节
一 二
非言语行为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行为的类型与功能
非言语行为的类型 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第二节
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 身姿语的文化差异 二 手势语的文化差异 三 表情语的文化差异 四 体距语的文化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is: 美国人以及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们不喜欢被 告知要怎么做怎么做,他们比较喜欢独立,然而中国 人则习惯关心别人,这个案例中王林的建议表达的就 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可是美国教授却不习惯这样的 表达。
案例分析
Case 2: An American went to Chinese home. He was offered some tea. Just when the first cup was about to finish, more tea was added. The visitor drank the second cup. Then the cup was filled the third time. Then he drank it, then… until the visitor was quite full. Why?
– 注重微观量化、精密 度高
– 思维模式:倾向于由
大到小,从宏观到微 观(如地址的写法)
– 思维模式:由小到大, 从微观到宏观
交际风格差异
中国人
– 重礼仪、言语含蓄委 婉,方式谦虚和蔼, 常用谦词 (e.g.,开场 白)
– 高语境交际:(highcontext) 相当一部分 信息隐含在情境中
– 多自我交流,重心领 神会(intra-)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冲突
张辛恒
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主要特征的差异 核心观念体系 价值观与社会心理差异 思维差异 交际风格差异 人际关系差异
如何理解跨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正式的、直接的
国际交流、商贸谈判、社会交往
– 非正式的、间接的
阅读外国小说、欣赏他国艺术、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 目、国外观光等
跨文化交际相关电影推荐
通天塔 撞车(奥斯卡获奖影片) 刮痧(中西文化差异的经典之作) 推手 喜筵 迷失东京 欧洲的一天
Thank you
– 建立在个人基础之上的“天 人相分”的宇宙观 以组成它的个体为出发 点 以个体的独立为前提
– 将外物作为客体世界,而非 与外物融为一体
– 强调征服外界以求生存与发 展
– 体现:突出自我 (individualism) CF: 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
Analysis: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里,主任通常会不断 给客人倒水倒茶,或者不断地给客人的盘子里加食物 以表示他的热情好客。面对的这样的情况,中国客人 知道如何处理,在他们觉得吃饱喝足之后,就会随它 放在桌上。而美国客人就不懂了,在美国,在自己的 盘子里剩下食物是不礼貌的,于是他出于遵循美国文 化理念可能会在这样的招待中吃的过多
案例分析
Case 1: Jane, an American teacher in the US, had just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to a group of Japanese students. She wanted to get to know the students more formally, so she invited them to her house for party. The students all arrived together at exactly 8:00 p.m. They seemed to enjoy the party: they danced, sang, and ate most of the food. At about 10:00 p.m, one of the students said to the teacher, “I think it’s time for me to leav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party.” Then all the other students got up to go, and all left at the same time. Jane decided she would never invite them again!
西方人
– 等级和身份观念淡薄, 习惯以十分肯定的方 式,直截了当地表达 自己的意见
– 低语境交际(lowcontext): 信息通过文 字表达出来– 源自自我交流,重言谈 沟通(inter-)
人际关系差异
中国人 (close) – 家庭化的社会关系: 家庭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基础,扩大到其他 人际关系(关系网) – 注重长幼有序 – 如称谓 (e.g, aunt) 社会权势系列:沿 着职务方向延伸 家族系列:亲属称 谓
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 西方文化: “天人相分”
建立在群体社会结构基础之 上的“天人合一”
强调 – 人与自然的统一,道德理 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
“天人合一”理念的体:
和谐
– 与人的和谐: 尊老爱幼、 亲仁善邻、安分守己、谦 虚谨慎
– 与自然的和谐:建筑追求 人与自然浑然无痕的境界 与意趣
– 认为最好的美德:仁、 义、礼、智、信
– 认为最好的美德:勇 敢、节制、公正、刚
毅、诚实
思维差异
中国人:偏向形象思维、 西方人:偏向抽象思维
综合思维(如中医)
(逻辑思维)
– 重经验(如包饺子) , 以感觉、直觉、表象
– 条理性、逻辑思维能 力强(如科幻小说、
为依据进行分析,忽
侦探小说)
视问题的个性和偶然 性
案例分析
Case 1: One cold winter day in a Chinese city, Wang Lin on his way to the library met an American professor who knew very little about China. After greeting him, Wang said: “It’s rather cold.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 But the professor didn’t appear happy on hearing this.
– 广义看,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接触和了解他族文 化的过程
中西文化主要特征的差异
中华文化
– 基于自然经济 – 重视集体 – 讲求和合 – 仁性+感性 – 内向型 – 重综合、直觉
西方文化
– 基于商品经济 – 重视个人 – 倾向扩张 – 知性+理性 – 外向型 – 重分析、理性
核心观念差异
胡文仲主编 跨文化交际丛书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 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王克非《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 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 杜学增《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Analysis: 在日本以及其他很多的亚洲国家里,年轻人通常成群 结队的一起去参加一些社交聚会,然后一道离去。在他们看来这 是很正常不过的事。然后Jane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因为他们在同 一时间里一下子全部离开了。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英语国家,晚 上10点离开一个聚会相对来说是比较早的。
跨文化交际方向推荐书目
“人怕出名猪怕壮”
– 风水学、园林艺术
价值观与社会心理差异
中国人:群体观念、 西方人:个体观念、 独 尊人卑己、重“面子” 立精神、重“隐私”
– 突出集体,强调个人 依赖社会对其社会地
– 强调个人行动的自由 和个人愿望的满足
位与声誉的认同和社 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 会 对 其 需 求 的 认 可 价值观念 (e.g., I)
西方人(loose) – 个人独立性较强,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松散 E.g.,孩子的独立 性:参与意识、责 任意识;提供帮助 的方式 – 就事论事
– 朋友间不愿承担过多 的责任和义务(e.g, go Dutch; gift )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 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隐私方面的冲突
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案例分析
Case 2: An American went to Chinese home. He was offered some tea. Just when the first cup was about to finish, more tea was added. The visitor drank the second cup. Then the cup was filled the third time. Then he drank it, then… until the visitor was quite full. Why?
– 注重微观量化、精密 度高
– 思维模式:倾向于由
大到小,从宏观到微 观(如地址的写法)
– 思维模式:由小到大, 从微观到宏观
交际风格差异
中国人
– 重礼仪、言语含蓄委 婉,方式谦虚和蔼, 常用谦词 (e.g.,开场 白)
– 高语境交际:(highcontext) 相当一部分 信息隐含在情境中
– 多自我交流,重心领 神会(intra-)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冲突
张辛恒
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主要特征的差异 核心观念体系 价值观与社会心理差异 思维差异 交际风格差异 人际关系差异
如何理解跨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正式的、直接的
国际交流、商贸谈判、社会交往
– 非正式的、间接的
阅读外国小说、欣赏他国艺术、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 目、国外观光等
跨文化交际相关电影推荐
通天塔 撞车(奥斯卡获奖影片) 刮痧(中西文化差异的经典之作) 推手 喜筵 迷失东京 欧洲的一天
Thank you
– 建立在个人基础之上的“天 人相分”的宇宙观 以组成它的个体为出发 点 以个体的独立为前提
– 将外物作为客体世界,而非 与外物融为一体
– 强调征服外界以求生存与发 展
– 体现:突出自我 (individualism) CF: 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
Analysis: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里,主任通常会不断 给客人倒水倒茶,或者不断地给客人的盘子里加食物 以表示他的热情好客。面对的这样的情况,中国客人 知道如何处理,在他们觉得吃饱喝足之后,就会随它 放在桌上。而美国客人就不懂了,在美国,在自己的 盘子里剩下食物是不礼貌的,于是他出于遵循美国文 化理念可能会在这样的招待中吃的过多
案例分析
Case 1: Jane, an American teacher in the US, had just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to a group of Japanese students. She wanted to get to know the students more formally, so she invited them to her house for party. The students all arrived together at exactly 8:00 p.m. They seemed to enjoy the party: they danced, sang, and ate most of the food. At about 10:00 p.m, one of the students said to the teacher, “I think it’s time for me to leav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party.” Then all the other students got up to go, and all left at the same time. Jane decided she would never invite them again!
西方人
– 等级和身份观念淡薄, 习惯以十分肯定的方 式,直截了当地表达 自己的意见
– 低语境交际(lowcontext): 信息通过文 字表达出来– 源自自我交流,重言谈 沟通(inter-)
人际关系差异
中国人 (close) – 家庭化的社会关系: 家庭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基础,扩大到其他 人际关系(关系网) – 注重长幼有序 – 如称谓 (e.g, aunt) 社会权势系列:沿 着职务方向延伸 家族系列:亲属称 谓
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 西方文化: “天人相分”
建立在群体社会结构基础之 上的“天人合一”
强调 – 人与自然的统一,道德理 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
“天人合一”理念的体:
和谐
– 与人的和谐: 尊老爱幼、 亲仁善邻、安分守己、谦 虚谨慎
– 与自然的和谐:建筑追求 人与自然浑然无痕的境界 与意趣
– 认为最好的美德:仁、 义、礼、智、信
– 认为最好的美德:勇 敢、节制、公正、刚
毅、诚实
思维差异
中国人:偏向形象思维、 西方人:偏向抽象思维
综合思维(如中医)
(逻辑思维)
– 重经验(如包饺子) , 以感觉、直觉、表象
– 条理性、逻辑思维能 力强(如科幻小说、
为依据进行分析,忽
侦探小说)
视问题的个性和偶然 性
案例分析
Case 1: One cold winter day in a Chinese city, Wang Lin on his way to the library met an American professor who knew very little about China. After greeting him, Wang said: “It’s rather cold.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 But the professor didn’t appear happy on hearing this.
– 广义看,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接触和了解他族文 化的过程
中西文化主要特征的差异
中华文化
– 基于自然经济 – 重视集体 – 讲求和合 – 仁性+感性 – 内向型 – 重综合、直觉
西方文化
– 基于商品经济 – 重视个人 – 倾向扩张 – 知性+理性 – 外向型 – 重分析、理性
核心观念差异
胡文仲主编 跨文化交际丛书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 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王克非《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 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 杜学增《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Analysis: 在日本以及其他很多的亚洲国家里,年轻人通常成群 结队的一起去参加一些社交聚会,然后一道离去。在他们看来这 是很正常不过的事。然后Jane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因为他们在同 一时间里一下子全部离开了。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英语国家,晚 上10点离开一个聚会相对来说是比较早的。
跨文化交际方向推荐书目
“人怕出名猪怕壮”
– 风水学、园林艺术
价值观与社会心理差异
中国人:群体观念、 西方人:个体观念、 独 尊人卑己、重“面子” 立精神、重“隐私”
– 突出集体,强调个人 依赖社会对其社会地
– 强调个人行动的自由 和个人愿望的满足
位与声誉的认同和社 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 会 对 其 需 求 的 认 可 价值观念 (e.g., I)
西方人(loose) – 个人独立性较强,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松散 E.g.,孩子的独立 性:参与意识、责 任意识;提供帮助 的方式 – 就事论事
– 朋友间不愿承担过多 的责任和义务(e.g, go Dutch; gift )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 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隐私方面的冲突
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