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浅析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5-11-20T11:05:30.653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作者:寇凤英[导读] 甘肃省玉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玉门总之,我院通过对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的有效应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控制了病情的恶化,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医院的护理水平。

寇凤英(甘肃省玉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玉门735211)[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探讨最佳的护理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结果:我院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通过临床亲身护理均有好转后出院。

结论:精心的临床护理在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中至关重要,对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缓解损伤起到良好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键词] 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4+3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166-02 颅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根据受伤的机制和病理改变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续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造成的脑损伤,病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和原发性脑干损伤等。

继发性脑损伤,指头部受伤一定时间后所产生的一系列脑受损病变,病人逐渐出现症状,且进行性加重,主要有颅内血肿。

现将我院16 例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在我院住院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16 例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均来自我院收治的患者,其中原发性颅脑损伤7 例,继发性颅脑损伤9 例,多是由于暴力击打头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但无肉眼可见的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患者入院后,大多数意识模糊,思维混乱,头颅CT 显示硬膜下血肿或者硬膜外血肿,经过头颅CT 可排出其他颅内疾病。

经过我院的特色护理对患者心理上和精神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doc

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doc
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病情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根据病情及时进行颅脑CT扫描检查,明确诊断、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检查,手术须分秒必争以使脑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2术后护理2.2.1注意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2.2.1.1观察意识意识是判断脑水肿、颅内压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指征之一。
2.2.2.3控制液体的入量术后病人常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同时术后又有许多药物通过静脉途径,因此应合理安排补液顺序及输液速度,成人1 000 ml/d~2 000 ml/d,其中生理盐水500 ml,输液速度15滴/min~20滴/min,每天保证尿量在600 ml以上,补液顺序应先输入抗生素,再输入脑细胞活化剂等药物治疗,脱水剂按医嘱的时间准确快速的滴入,防止外渗,如有外渗可用50%的硫酸镁局部湿敷。
我们常用降温措施感染引起的高热,多发生在术后3 d~5 d,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护理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及基础护理,病房每天紫外线灯消毒2次,每次30 min~60 min,同时使用84消毒液拖地。
中枢性高热一般为术后48 h内出现,常表现为瞳孔缩小、脉搏快、呼吸急促,此高热对药物降温不敏感,物理降温加冬眠效果好,我们常使用电动冰帽冷敷及全身大血管冰袋冷敷,酒精擦浴,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在降温过程中,注意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保护皮肤,定时更换冷敷部位,观察皮肤颜色,防止皮肤及耳廓冻伤,使体温保持在36℃~37℃。
颅内压增高,多反应迟钝、意识模糊、嗜睡,病人麻醉清醒转为朦胧或嗜睡,由安静转为烦躁,清醒病人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使其平卧或侧卧,头部抬高15 cm~20 cm,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并快速静脉点滴20%甘露醇250 ml速尿40 mg。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交通事业、工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剧增等,致创伤人数的日趋增加,颅脑损伤占全身外伤的第二位。

颅脑损伤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具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因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颅脑外科病人术前多伴有颅内压增高、脑血流改变、内分泌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性,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损伤重、术中出血多,导致对病人的打击远远超过一般外科,使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颅内血肿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术后如能加强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妥善医疗,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使病人转危为安,尽快渡过手术关。

1.临床资料本组124例,男76例,女48例,年龄15~72岁。

发生血肿7例,占4.5%。

其中发生于扩大的翼点开颅术后2例(硬膜外);高血压脑内出血清除后血压持续升高导致再次出血3例;凝血机能差者1例(硬膜下);外伤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清除后1例(硬膜下)。

2例较小的血肿在CT复查时意外发现,经密切观察、保守治疗效果较好;3例行血肿清除术痊愈出院,1例突发脑疝,在行开颅探查过程中死亡;1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因脑血管硬化加之体质太差,家属不同意手术清除血肿而死亡。

2.临床表现血肿常发生于术后24h~48h内,半数以上在12h内,2/3在3h内,临床特征为急性颅内压增高。

2.1 幕上血肿可表现为:意识状态恶化;头痛出现或加重,但老年、小儿不明显;出现术前和术后即刻均没有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瞳孔散大,表明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2.2 幕下血肿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明显且多伴有呕吐,常很快呈现呼吸减慢、节律不规则等脑干受累症状。

3.病情观察3.1 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改变是术后病情恶化的早期信号,大多因颅内压增高导致脑供血障碍、脑疝或脑干受损。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颅脑损伤仅次于四肢损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二位,而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多因为颅内血肿所导致。

患者外伤后出现的血肿会致使颅内的压力明显上升,致使患者出现脑疝,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出现残疾,甚至导致死亡。

患者发生颅脑损伤之后发生血肿多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治疗,此时患者易于发生并发疾病,这一时期对患者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笔者依据临床经验,患者多易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静脉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炎等并发疾病,笔者对上述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给予针对性地护理,以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1 患者易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患者因疾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这就导致患者下肢活动量很少,这会致使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高,长时间会致使患者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主要以髂静脉、腓肠静脉为主。

患者会表现为下肢皮肤表现为发绀、黄白,并发生肿胀的表现。

故应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治疗,以保障肢体的活动度,可将患者的下肢抬高。

如患者已经发生次并发症,应给予对症治疗,给予患者低右、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且应对患者应用物理疗法给予局部热敷方式进行治疗。

如患者疾病平稳可给予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结合按摩以促进患者疾病痊愈。

患者活动时不可进行过度的曲髋活动,不可在其膝下垫上垫子从而致使患者的静脉出现回流影响。

给予患者应用治疗药物时也应避免长期应用高渗类等药物,给予患者进行大隐静脉穿刺治疗时应尽量保护患者静脉内膜,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应有所提高,尽量一次操作成功。

患者的饮食也应加强营养,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患者长期卧床,故应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因为用力过度而导致血栓脱落的严重情况发生,血栓脱落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的重症疾病,其会致使患者死亡。

患者突然表现为恐惧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应立即给予处理,及时抢救,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对症处理。

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轻重 , 一般伤后立 即出现 昏迷 , 其程度和持续 时间与损伤 程度 、
范围直接相关 , 多数 患者 超过 3 n 严重者可长期 持续 昏迷。 0mi,
1 临床资料 . 1
伤患者 , 6 , 2 男 0例 女 2例 , 年龄 1 6岁 6 岁 , 6 平均年龄 3 6岁。 其 中闭合性颅脑损伤 7 , 内开放伤 l 0例 颅 2例。1 2例颅内开放
化之 中 , 因此必 须严密观察患者 意识状态 、 生命 体征 、 瞳孔 、 神
经系统症 状等变化 , 及时发现 颅 内血肿 的迹象 , 并在 紧急降低 颅 内压的 同时及时做好术前 准备 。
时伴 有缺氧症状 , 可行气管切开 , 并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 要做 好气管切开 的护理 , 每天定时 煮沸 内套管 , 时更换套 管纱布 及 垫 , 日3 4次 。套管 口覆盖双层盐水纱 布 , 每  ̄ 保持套管通 畅 , 及 时清除分 泌物及痰 液 , 每次吸氧不 超过 1 , 5s 连续 吸痰 不超过
及生命体征改变 , 还有的患者有剧烈头痛 , 后期表现为 昏迷 , 双 侧瞳孔散大 , 呼吸突然停止 , 继之心搏停止 , 这是小脑幕裂孔疝和 枕骨大孔疝 的表现。若出现此类情况 , 应立即报告医生 , 同时保持
1 方法 . 2
我们对 5例脑挫伤合并颅 内血肿超过 3 L 0m 、
中线结构移位超过 1 m或脑室受压 、环池消失 、意识 障碍加 c 重、 一侧 瞳孔进行扩 大者 行去骨瓣减 压血肿清 除引流术 , 均治
者均有不 同程度 的此类症状 , 因此严密 观察烦 躁程度 以及呕吐
的性质 、 次数等有助于颅 内压 的判断 。有些 患者还表现为剧烈
5 7分者 8例。并伴有血压下降 5例 ,  ̄ 脾破裂 3例 , 血气胸伴肋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随访管理
1
随访管理是对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的继续观察 和管理。
2
随访管理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3
随访管理需要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
THANKS
心率加快
患者心率加快,可能伴有 心慌、气短等症状。
肢体活动
肢体活动正常
患者表现为肌肉力量正常 ,能够自主活动。
肢体活动减弱
患者表现为肌肉力量减弱 ,活动范围减小或者活动 不灵活。
肢体活动障碍
患者表现为肌肉瘫痪,无 法自主活动。
颅内压变化
颅内压升高
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 意识障碍、癫痫等症状。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能力训练、认知功 能训练等。
康复训练需要持续进行,在患者出院后仍需定期进行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功能锻炼需要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指导,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预后评估需要定期进行,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 理计划。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前的重要环节。
出院指导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出院计划。
出院指导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指导、锻炼指导等方面 的指导。
出院指导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确保患者能 够在出院后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饮食护理
调整饮食结构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消化功 能,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和烹
饪方式,保证营养均衡。
控制进食速度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第一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关键词】颅脑损伤、临床观察、护理、脑外科护理论文脑外伤是年轻人死亡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其最重要的并发症为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在重型脑外伤中为25~45%,在中型脑外伤中为3~13%。

如不给予有效的外科治疗,颅内血肿很可能使可以恢复的良性临床过程演变成死亡和持续植物生存状态,对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也会产生相似结果【1】。

因此,对于急性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及时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是关键。

我院2005—2009年共收治重症脑外伤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子,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开颅手术2例。

临床观察2.1 生命体征的检测:心率的变化是较敏感的指标,它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最早发生变化的指标。

在动态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血压下降、SP02降低、呼吸絮乱的早期常有心率增快。

当患者的心率在短时间内增快15次/min以上时,我们需要注意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多、呼吸紊乱、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如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抽取胃液观察其性状,必要是送检,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等,这样可以在早期遏制病情的发展,利于患者的康复。

2.2 意识障碍的观察: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反映病情轻重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其观察与判断方法,一般是观察病人的表情与姿势,并通过语言刺激,即定时唤醒病人作简单对话,如无反应则进一步用疼痛刺激,即压迫眶上神经或用针刺与手捏胸大肌外侧缘等方法,观察病人的反映,同时可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检查有无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有无大小便失禁及其他神经系统改变等。

2.3 瞳孔的观察:瞳孔改变是神经外科病人的重要体征,尤其对于意识障碍患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患者已有意识障碍,此时除非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或恶化能够容易观察,而对于仅有细微变化的病人不易观察;且它有时会受到医护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概念】
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严重、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护理评估】
1、病人意识状态。

2、病人有无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并发症。

3、术后血肿复发的可能性。

【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迹象。

2、颅内压增高者,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3、术后注意病情变化,判断颅内血肿清除效果并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复发迹象。

4、术后放置引流管应采取头低足高位。

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5、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压过低。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

2、指导患者勿牵拉、扭曲、折叠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一、病情的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假设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根底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

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

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意识状态•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1.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响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冷淡,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缓慢,对物理刺激有反响,唤醒后可以答复下列问题,但合作欠佳;3.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局部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响迟钝。

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响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响,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

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响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

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CH I NESE GEN ERA L U RSI N NG , c o r, O t be 201 o . .1 C 0 V 1 8 No 0
颅脑 损 伤病 人 的病 情观 察 与护 理
魏青春
关键词 : 脑损伤 ; 理 ; 颅 护 健康 教 育
2 4 肢 体 活动 情 况 .
注 意 观 察 有 无 自主 活 动 , 动 是 否 对 称 ; 活
收缩 , 低脑血流量 。 降
损伤病人 , 据他们不 同的临床表现 , 取具体 的护理措施 , 根 采 通
过 精 心 护 理 , 得 良好 的 效 果 。 取 1 临床 资 料
本 组 病 人 , 1 2例 , 4 男 3 女 8例 ; 龄 3岁 ~ 6 年 8岁 ; 祸 10 车 1 例 , 落伤 4 例 , 他 2 坠 6 其 4例 。 本 组 均 有 昏 迷 史 , 痛 呕 吐 12 头 6 例 , 孔散大 4 例 , 性 脑脊液 、 鼻漏 3 瞳 6 血 耳 3例 , 体 束 征 阳 性 椎
2 病 情 观 察
液 量 不 宜 过 多 或 过 快 , 免 加 重 脑 水 肿 与 肺 水 肿 。 长期 昏迷 病 以 人 采 用 鼻 饲 供 给 营 养 , 予 高 蛋 白 、 热 量 、 维 生 素 和 易 消 化 给 高 高
的流 质 饮 食 , 物 量 由少 到多 , 每 次 5 ~ 1 0mL开 始 , 食 从 0mL 0 适 应 后 增 至 2 0mL 2 0mI, h 3h1 , 日总 量 15 0mL 0 ~ 5 2 ~ 次 每 0 ~
卧位 , 以利 于 口腔 内分 泌 物 或 呕 吐 物 排 出 , 持 头 与 脊 柱 在 同 一 保
直 线 上 , 部 过 伸 或 过 屈 均 会 影 响 呼 吸 道通 畅 以及 颈 静 脉 回流 , 头 不 利 于 降低 颅 内压 , 躁 不 安 病 人 加 床 档 , 防 坠 床 。 烦 以 3 12 鼻 管 吸 氧 持 续 或 间 断 吸 氧 , 改 善 脑 缺 氧 , 脑 血 管 .. 可 使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内容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内容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内容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病情观察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颅脑损伤病情观察内容的详细介绍:1.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颅脑损伤最重要的观察内容之一。

通过与患者对话,询问其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基本问题,观察其反应程度及言语能力,以判断其意识状态。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烦躁、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可能是颅脑损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瞳孔变化:瞳孔的变化也是颅脑损伤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

注意观察患者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并伴有患侧肢体瘫痪,应考虑有颅内血肿的可能。

如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提示有严重脑干损伤。

3.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浅快、血压下降等表现,可能提示有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挫裂伤。

4.眼部征象:观察患者的眼部征象,如眼球位置是否正常,有无眼球震颤、斜视、复视等表现。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有颅底骨折或脑干损伤。

5.运动和感觉功能:观察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包括肢体活动、肌力、肌张力、触觉、痛觉等。

如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触觉或痛觉减弱或消失,应考虑有神经损伤的可能。

6.颅内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等症状。

如出现这些症状,应考虑有颅内血肿或脑水肿的可能。

7.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

在病情观察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同时,要与患者保持沟通,给予其心理支持和安慰,以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 】 颅脑损伤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517 (2012)O1—0135—01
颅脑损伤是外科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损伤 。常见 的病 因以交通事故为主,其次为高空坠落 ,均为头部直接或间接暴 力而发病 ,来势凶猛 ,死亡率高、易变多变的临床特点。 1 临 床 资 料
颅脑损 伤病人 43例 ,男 28例 ,女 15例 ,年 龄 18—78 岁 ,平均 48岁 。损伤类型 :原发性 脑干损 伤 6例 ,弥 漫性 轴索损 伤 5例 ,脑 挫裂伤并多发性 颅 内出血 20例 ,硬 膜下 血肿 9例 ,硬膜外血肿 3例 。43例患者 中死 亡 l5例 ,治愈 28例 ,治愈 率 65%。 2 病 情观察 2.1 意识 意识 能 反 映大 脑皮 层 的功 能状 态 ,可 分 为清 醒 、嗜睡、昏睡 、浅 昏迷 、和 深 昏迷 。可 以通 过病 人对 语 言 的回答 ,眼睛的活动和定位动作来判断病人 的意识状态 。 2.2 瞳孔 瞳孔变化是颅脑损伤 和脑 出血 病人观察 的重要 指标 。 正 常 瞳孔 直径 为 2.5~5mm,双侧 瞳孔 等大 等 圆 , 对光反应灵敏 。 (1)一侧 瞳孔散大 ,可能是原 发性动 眼神 经损伤 ,亦可能是颅 内 占位 性病 变或 小脑 幕切迹 疝压 迫动 眼神经所致 。 (2)双侧瞳孔 缩小 :桥 脑 出血 或吗啡 、鸦片 中毒 ,亦 可见 于蛛 网膜下 腔 出血或 脑室 出血 ,使 用冬 眠药 物时 ,病人 瞳孔缩 小。 (3)双侧 瞳孔 散大 ,对 光反应 消失 脑疝 晚期 或脑 干缺氧的表现。
(收稿 13期 :2011.11,26)
2.3 生命 体 征 2.3.1 体温 高热则提示 全身或脑部 出血或感 染病灶 侵入 下丘脑累计体 温调节 中枢 亦可 引起 中枢性 高热 ,应 每 4小 时监测体 温一 次。 2.3.2 脉搏 急性 而严 重的颅 内压增 高时 ,脉 搏缓慢 而洪 大 、呼吸深慢 、血 压高 ,每小时监测 ,每次监测 1分钟 。 2.3.3 呼 吸 不 同程度 的脑 组织损 伤 ,可引起 各型 呼吸异 常 。 (1)过 度换气 后呼 吸暂停 ,见于双 额 叶受 累。 (2) 潮式 呼吸 :呼吸频率 逐渐 增强 后又逐 渐减 弱 ,呈 周期性 交 替 出现 ,见 于脑部 广泛受损所致呼吸 中枢失去 大脑控制者 。 (3)中枢神经元性过度呼吸 。 (4)规 律失调性 呼 吸 :呼吸 紊乱更加严 重 ,频率 和 幅度不 时变化 ,间 以不规则 呼 吸 中 断 ,最后发展 为呼吸停 止 ,见于延髓受累 。 2 3.4 血压 血压升高为脑部 占位性 病变 ,高血压脑 出血及 颅脑损伤的病人 、血容量不足 、休克等病人血压大多都降低。 2.4 头颅及皮肤 所有 重型颅脑 损伤 的病 人 ,应剃 头 ,评 估受伤情况及 头皮 有无 裂伤 ,血肿及 皮肤 有无 改变 ,看 全 身皮肤 、肢 体活 动 有无 畸形 及 异 常 ,卧 床 病人 有 无 褥疮 , 并复查 CT,做好开颅手术 的准备 工作 。 2.5 血氧饱 和度 患者呼吸道通 畅 ,血氧饱 和度通常 维持 在 90% 以上 ,痰液多 ,呕吐物 多的病 人及 时吸 出 口腔及 鼻 腔 分 泌 物 。 2.6 尿量及大便 颅 脑损 伤后 ,24小 时尿量 在 4000ml以 上 ,相对密 度 在 1.005以 下 ,常 见 于第 三 脑 室 前 部肿 瘤 。 如果术 中损 伤 了丘 脑下 部 的视上 核 、视旁 核细 胞 ,都会 引 起肾水分重 吸收 减少 ,尿 液不 能浓缩 ,尿量 异 常增多 。颅 脑损伤及脑 出血恢 复期病 人 ,如 果便 秘 ,用力 大便 就会 导 致颅 内压再次升高 ,引起 出血的危险。 3 护 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供氧 呼吸道通 畅既可减轻 脑 的继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作者:樊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关键词】颅脑外伤;护理【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97-01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预后不佳,死亡率高。

颅脑损伤是由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打击头部,造成头皮颅脑组织的损伤,多由交通事故或其它的原因造成。

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受伤后意识障碍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反应颅脑损伤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应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

除医生的正确的诊断外,护士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参与抢救,按时保质保量的作好治疗工作和精心的护理。

现将对此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的体会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共收治34例颅脑损伤患者。

其中:脑震荡17例,脑挫伤6例,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血肿3例,脑干损伤6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5例,颅骨骨折3例,头皮血肿3例,脑挫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头皮裂伤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36岁,男性25例,女性9例。

入院时神志清醒15例,恍惚3例,嗜睡2例,昏睡4例,浅昏迷4例,深昏迷6例,经治疗后治愈25例,好转6例,死亡3例。

2 护理2.1病情观察2.1.1意识与瞳孔的观察:意识的观察主要是病人受伤后神志是否清醒、嗜睡、意识模糊、浅昏迷、昏迷、深昏迷。

如昏迷加深是颅内病变继续加重的标志,特别是对颅内血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瞳孔的观察是很重要的护理工作,瞳孔的变化具有定位意义。

对瞳孔的观察应注意双侧瞳孔是否等圆等大,眼球活动是否自如,眼球的形状,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睑裂大小有无下垂或闭目不全。

2.1.2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观察:颅脑损伤病人早期生命体征的测定,虽是一项平常的工作,意义却十分重大,有助于临床正确的诊断。

测定的时间应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者15~30分钟测量一次,受伤后或术后二十四小时内30~60分钟测量一次。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术后护理体会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术后护理体会
肌力0 级~1 5 1 级1 例, 级~2级7 , 级~3 例 2 级3例 , 发病

然后注入尿激酶2 +肝素钠150 夹闭引流管。 万U 20 U, 如
出血1 例 , 7 脑叶出血8例, 其中颞叶5 , 例 额叶3 例。2 例中 抽吸阻力较大, 5 可先注入上述药物, ~6 约4 h h后再行引流 ,
房, 严密观察意识、 L 生命体征及肢体功能变化, 瞳孑 、 及时发
现血肿扩大及脑疝先兆症状, 有情况通知医生, 紧急处理。
2./2 3 3 P 为宜。 13 1 ̄1. a k 因血压过低易导致脑灌注不足, 加
重脑损害。 另外 , 保持排便排尿的通畅, 也是防止血压升高诱 发再出血的重要举措, 便秘者应用缓泻剂或低位灌肠。尿失 禁或尿潴留, 要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 E用150 呋 每 t :00 哺西林冲洗膀胱1 次。 35 肺部感染护理 . 肺部感染是颅内血肿碎吸术后最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患者咳嗽、 吞咽反射减弱, 呼吸道分泌物 不能及时清除, 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有咳嗽反射者可
内血肿三维数据后, 常规清毒、 局麻 , 钻孔入颅到达血肿部
2 例中男1 例 , 例, 5 8 女7 年龄4 岁~7 2 2岁。 全部病例都 位, 首先用注射器抽吸血肿, 一般首次抽吸血肿约3 ~5 O O 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 , 并均经头颅C T证实。2 例中底节区 5 脑室受压2 例, O 中浅结构移位1 例, 2 破入脑室7例。出血量 按多田公式计算, 最大量8 , 2 mL 最小量3 L 5 6 。2 例中神志 m
曹亚珍 , 辛艳秋
( 阳医院 , 西 汾阳 汾 山 020 ) 3 2 0
19 年以来采用微侵袭钻颅碎吸术及尿激酶、 97 肝素钠冲 洗引流术治疗2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 5 疗效满意。 现将术后护 理体会总结如下:

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探讨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提高临床救治和护理水平,加强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和引流管的护理,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血肿;颅内压;临床护理颅内血肿是脑外科常见急诊,患者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一般都是颅内高压,意识障碍,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在50%以上[1]。

因患者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合并损伤多和脑损伤严重,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颅内血肿患者62例。

其中单纯颅内血肿28例,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19例,合并颅骨骨折12例,合并脑疝3例。

患者或清醒或处于昏迷状态。

患者致伤原因有:坠落38例,交通事故伤20例,打击伤4例。

1.2 方法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治疗的患者有60例;采用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非手术治疗的有2例。

1.3 评分标准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3~5分36例,6~8分26例。

2 结果本组资料62例患者中,治愈31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

3 护理3.1 一般护理颅内血肿患者,要保持病室安静,有条件的应单独房间,专人护理。

要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60min。

患者保持平卧或头高10°~15°为宜,避免头部较剧烈的活动或搬动。

颅内血肿患者一般都伴有意识障碍及颅高压症状,有效地约束患者,及时上好床栏,观察神志、瞳孔变化。

如发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可能是脑疝,需立即行头颅CT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

3.2 术前护理3.2.1 心理护理因患者病情发生急,外伤突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解释手术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治疗效果、消除家属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1-05-17T11:09:04.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5期作者:赵凤华[导读] 脑外伤后并发颅内血肿临床上多见。

病情复杂、变化快。

赵凤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铁东医院 1546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5-0349-02 【摘要】脑外伤后并发颅内血肿临床上多见。

病情复杂、变化快,如未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护理人员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细致地观察、尽心护理。

全面分析病情变化。

对各个环节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正确处理。

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

我院2007年1~12月收治脑外伤患者29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18例,女ll例;年龄14~62岁。

车祸伤16例,坠落伤8例,重物击伤5例。

入院时神志“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l 3~15分4例,9~12分9例,8分以下16例。

头痛14例.呕吐26例。

一侧瞳孔散大3例。

头颅CT示脑挫裂伤10例.颅骨骨折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

手术治疗19例,非手术治疗10例。

结果:治愈23例,占79.3%;好转3例,占10.3%;死亡3例,占10.3%。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状态的观察。

进行性意识障碍是颅内血肿的主要症状,病人的意识改变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血肿发生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若头部外伤轻,血肿发展速度慢,则有中间清醒期,即受伤后昏迷,随后清醒,以后随着颅内压的增高,可以表现为嗜睡、昏迷、昏睡,这是因为病人的原发性昏迷短暂,在血肿未形成之前意识就随之恢复,以后由于血肿的发展使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而出现阵发性昏迷。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颅脑损伤后生命体征的观察能较早反映病情变化,外伤后由于脑组织的水肿、血肿的压迫可导致颅内压的增高而发生生命体征的变化。

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其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的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具有针对性地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护理有效率分别为74.0%和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和68.0%,P<0.05。

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以及意识情况等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为医生实施及时抢救提供有效数据,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临床治疗观察;临床护理分析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是临床脑外科非常常见的一种创伤,通常情况下,该患者是由于车祸、撞伤以及高空摔落等情况所造成,而且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重,病程变化非常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必须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因而成为了急救中的研究重点[1]。

同时,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也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认真观察分析了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诊断均被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

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的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

其中,观察组有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为19~60岁,平均年龄(39.5±1.5)岁;对照组中有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为18~59岁,平均年龄(38.5±0.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例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07-16T11:25:01.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光英
[导读] 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逐年增多,其原因多见于交通事故、高处跌落、酒后摔伤以及打架斗殴等。

王光英(武定县人民医院 651600)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352-03
【摘要】目的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损伤,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逐年增多,其原因多见于交通事故、高处跌落、酒后摔伤以及打架斗殴等。

在临床上、最严重、最棘手、抢救成功率较低的为多发性颅脑损伤,而多发性颅脑损伤易并发颅内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从而危及生命。

2010年-2011年我院外科共收治25例颅脑损伤倂颅内血肿的患者。

本人对护理情况经过认真的总结,认为颅脑损伤早期及时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措施: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是早期发现颅内血肿形成的重要环节;及时的手术措施是抢救颅内血肿成功的关键,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恢复期健康教育指导是颅脑损伤护理要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病情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5例,年龄在18-30岁5例,30-45岁12例,45-60岁8例,25例经CT提示均为颅脑不同程度损伤。

1.2 临床表现
21例患者表现为原发性昏迷-清醒-继发性昏迷;4例表现为原发性昏迷-清醒或好转,逆行性遗忘。

原发性昏迷时间最长为40分钟,最短为20分钟;出现继发性昏迷时间最长在伤后72小时,最短在伤后4小时。

15例伴脑脊液鼻漏和耳漏,10例伴脑脊液耳漏。

25例均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烦躁不安、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改变、2例出现失语及肢体活动受限,2例死亡、23例好转出院。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的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程度和变化趋向是掌握病情变化轻重的重要指标。

可通过交谈、呼唤姓名、压迫眶上孔、捏皮肤和针刺等,观察患者有无痛苦表情、自发呻吟、躁动现象;有无吞咽、咳嗽等反射,分析判断意识障碍程度,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如患者由清醒状态向躁动突变或昏迷状态时应警惕颅内出血存在,即昏迷-清醒-昏迷,这种意识变化是颅内血肿的特征,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 瞳孔的观察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通过瞳孔变化能够及早发现。

若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则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一般脑疝位于瞳孔大的一侧;若大侧对光反应灵敏,而小的一侧反应迟钝,则提示脑疝位于瞳孔小的一侧;若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应消失伴有深昏迷,是患者临危的现象,应采取急救措施。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升高是出血和坏死组织吸收的结果。

体温上升到40℃以上为中枢性高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若晚期体温升高,一般为感染所致。

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以及呼吸变浅且不规则,则提示有脑干的严重损伤;血压波动大或持续上升、脉搏先快后慢有力、呼吸先快后慢且深,则提示颅内压增高,应注意是否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报告医生立即处理。

对枕骨骨折的病员应特别注意呼吸的改变,如呼吸变慢,则有枕骨大孔疝形成的可能,应采取抢救措施。

2.4 肢体活动的观察
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瘫痪程度。

若损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并伴有意识障碍,多为继发性脑损伤。

颅内血肿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2.5 头痛的观察
颅内压增高时,头痛剧烈,多为整个头部胀痛或跳痛。

若头痛与卧床体位有明显的相互关系,即头部抬高则头痛有明显加重,痛感向颈、肩、背部放射,平卧则头疼减轻,则为颅内压偏低的表现。

2.6 恶心、呕吐的观察
恶心、呕吐是由于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

颅内压增高时,呕吐频繁,多为喷射性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发生的次数,呕吐物形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3 一般护理
3.1 建立静脉通道
一般开两路静脉,一路快速输入20%甘露醇,120滴/分钟,若缓慢输入则失去脱水的意义。

另一路输入止血药物,40滴/分钟,若点滴过快,则会加重患者的脑水肿。

3.2 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鼻导管吸氧,2—3升/分钟,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昏迷病人若有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可用舌钳牵出或放置口咽腔通气管,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3.3 手术前的准备:做好备皮及血型交叉性实验,准备适量血液备用。

3.4 卧位:休克或麻醉未清醒者取平卧位,颅脑损伤无休克者,将床头抬高15-30cm。

对患者进行体检、搬运、翻身等各种护理时,应保持头、颈和胸在同一水平线,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减轻脑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疼痛症状:对深昏迷病人取侧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吸。

3.5 有脑脊液耳漏和鼻漏者,应保持外耳道和鼻孔清洁,禁忌填塞、冲洗或滴入药液,避免捏鼻、擤鼻涕、抠耳,鼓气等动作,禁严鼻腔吸痰或者放置鼻胃管。

一般用无菌棉球置于外耳道口,以利于脑脊液的引流,并及时更换湿棉球,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3.6 注意安全:对躁动不安的患者,要注意安全防护,可用保护用具,避免患者发生坠床摔伤。

3.7 对高热患者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

3.8 饮食:呕吐频繁或昏迷病人应该禁食。

由静脉输注维持营养、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对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应给予鼻饲,可给予牛奶、肉汤、果汁等营养液,定时定量由胃管分次注入,严格掌握鼻饲温度,避免冷热刺激,保持胃管通畅,定期更换鼻饲管及清洁鼻
腔。

3.9 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 肺部感染的预防
昏迷病人由于呕吐,舌根后坠及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以至呼吸道分泌物积存,可发生呼吸道阻塞,故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痰。

对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定时翻身轻叩其背部,或缓慢滴入生理盐水及化痰药物,以促进痰液的吸出。

4.2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昏迷着应留置尿管观察尿量,留置期间应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更换引流管及尿袋,每天消毒会阴部两次,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气味并准确记录。

4.3 口腔的护理
此类病人由于呕吐、昏迷等原因,易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发生感染,故应在每次呕吐后早晚用0.9%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各一次。

给昏迷病人擦洗时,要夹紧棉球,每次一个,棉球不宜过湿,擦洗动作要轻柔,擦洗完毕应用手电筒检查口腔有无遗漏棉球。

4.4 眼睛的护理
昏迷病人眼睑闭合不全者要注意避免暴露性角膜炎,给予点眼药膏保护,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

4.5 皮肤护理
昏迷病人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每日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二次,骨突出部位要加海绵垫,保持床单平整与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5 恢复期的护理
5.1 肺功能的锻炼
嘱其定期进行深呼吸,并协助翻身、拍背等,指导患者将无效咳嗽变为有效咳嗽,以利痰液的排除。

5.2 肢体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每天进行肢体按摩,协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内收、外展等活动,防止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5.3 语言及书写功能锻炼
对失语患者,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进行简单对话及语句训练,鼓励其读书读报,书写数字,恢复正常的语言和书写功能。

5.4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由正常人的角色突然转变为病人角色,一时难以适应角色的变化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情,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多关心、安慰、鼓励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改善病房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取得社会和家属的支持,帮助患者打消顾虑,稳定情绪,争取早日康复。

经过治疗后的患者,对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头疼、耳鸣、记忆力减退病人要给予适当解释和宽慰,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姜寿葆.主编.外科学及护理[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882.233—235 [2]曹伟新.李乐之主编.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375-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