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1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軍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乡西南),被秦軍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軍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__軍,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軍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軍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軍。

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軍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他严令軍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__軍。

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軍,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

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赵軍。

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

项羽领軍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軍,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三国成语故事2兵贵神速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__传》。

东汉末年,混居在辽西、辽东、右北*(今辽宁)三个郡的乌桓(古代北方一支__)经常进犯中原,烧杀掠夺,危及当地百妖生活和社会稳定。

公元207年,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以彻底根除北方的隐患。

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

军师__见此情况非常着急,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

"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现通常用此典故说明打伏用兵贵在行动要特别迅速。

开诚布公《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__刘备的信用。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_成语三英战吕布的典故故事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_成语三英战吕布的典故故事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_成语三英战吕布的典故故事"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话说虎牢关下,诸侯云集.天下豪杰,奉先神威。

两军阵前,吕布身着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

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布大喝一声“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话音未落,幽州公孙瓒,舞动铁槊直取吕布,前去送死。

吕布挥戟,战不三合,公孙招架不住,拨马败退。

吕布纵马直追,危急关头.忽闻一声怒吼,"三姓家奴吕布休要猖狂,燕人张翼德在此!" 诸侯军阵之中,一将飞出,圆睁环眼,,怒声如雷,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张飞张翼德! 吕布舍弃公孙,疾取张飞。

二将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势震八方。

诸侯喝彩,声盖九天!士兵看得痴呆,鼓手擂得手酸! 当时恼了虎将关云长,瞪起丹凤眼,竖起卧蚕眉。

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催马上前,夹击吕布。

刹那间,刀若闪电,矛似流星,奉先画戟,更犹若猛虎搜山,神龙出海。

时有兵刃撞击,响彻八方,声闻于天!关张奋力,三将酣战三十回合,战不倒吕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乱世之中,才知豪杰笑傲。

三英战吕布三人战得难分难解之时,诸侯军中,奋起一将,手持雌雄双剑。

刘备刘玄德,一马当先,前来助战。

三英合力攻杀,意欲将吕布斩于军前! 虽吕布雄勇无双,无奈独力难支。

大战多时,遮架不住。

画戟带风,急取刘备,玄德急忙闪躲,再凝神看时,奉先已然纵马杀出。

正是放开玉枷脱蛟龙,反身飞上虎牢关。

虎牢关前,神将天威。

桃园三英,兄弟扬名。

三英战吕布出处三英战吕布壁画“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出自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优秀4篇)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优秀4篇)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优秀4篇)国成语故事篇一【七擒七纵】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

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

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

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

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性格塑造而闻名于世。

在《三国演义》中,不仅有许多经典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成语故事吧。

第一个成语故事是“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攻打南郡,急需箭矢,却无法运送。

孙刘联军便派关羽率领荆州军船,借箭为名,前往曹营。

关羽借箭成功后,还在曹营中大闹一番,最终成功脱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取对手,善用计谋,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第二个成语故事是“空城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危急时刻,采用了空城计,让曹操误以为城中有埋伏,最终成功吓退了曹操的进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虚张声势,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个成语故事是“水淹七军”。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采用水淹七军的计策,成功击退了曹操的大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于利用地利之便,能够事半功倍。

第四个成语故事是“借尸还魂”。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大战中,利用敌军的尸体,装作自己的尸体,成功脱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于变通,灵活运用策略,能够逢凶化吉。

第五个成语故事是“反客为主”。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对付马谡时,采用了反客为主的计策,成功将马谡置于死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对抗强大对手时,也要善于变换思路,以柔克刚。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中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草船借箭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

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

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

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

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

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

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

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

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

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

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

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诗词相提并论。

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一:刮骨疗毒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

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

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

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

"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

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二:如鱼得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

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

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

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

关于赤壁之战的成语或谚语故事

关于赤壁之战的成语或谚语故事

关于赤壁之战的成语或谚语故事摘要:一、赤壁之战简介二、赤壁之战相关的成语和谚语1.成语典故2.谚语故事三、成语和谚语的应用四、总结正文:赤壁之战,又称赤壁鏖兵,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次著名的水上战役。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击败。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三国时期的局势,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谚语。

一、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后,企图南下消灭孙权和刘备联军。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火攻战术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使得曹操统一天下的计划破灭。

这场战役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赤壁之战相关的成语和谚语1.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出自《三国演义》,形容战乱时期人们心中的恐慌和紧张。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由于败兵溃逃,听到风吹草动都认为是敌人来袭,可谓草木皆兵。

(2)凤雏涅槃:出自《三国演义》,比喻新生事物的崛起。

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各自壮大,犹如涅槃的凤凰。

2.谚语故事(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形容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分,只等最后一个条件具备就可以行动。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建议下,利用火攻战术击败曹操,而火攻需要东风助力,故有此谚语。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指一件看似坏事的事情,最终可能带来好处。

赤壁之战后,虽然曹操失利,但为其子孙篡位奠定了基础。

三、成语和谚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表达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成语和谚语,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如在描述紧张的局势时,可以使用“草木皆兵”;在赞美新生事物时,可以用“凤雏涅槃”;在形容准备工作充分时,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总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不仅影响了三国时期的局势,还留下了许多富有智慧的成语和谚语。

这些成语和谚语历经千年,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为我们今天的沟通和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兵不厌诈”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曹操围城池,诸葛亮派出了一支虚兵,以假象欺骗曹操,最终成功突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中需要运用智谋和诈术,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取得胜利而必须采取的策略。

因此,“兵不厌诈”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战争中运用智谋和诈术是必须的。

“破釜沉舟”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刘备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荆州,准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为了表示决心,刘备下令将船只全部烧毁,断绝了回头路。

最终,刘备和孙权联手打败了曹操,为自己谋得了一片土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后,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留后路,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破釜沉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在做出决定后要有坚定的决心,不留后路,才能取得成功。

- 1 -。

三国演义有哪些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有哪些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有哪些成语故事1、步步为营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

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

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

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

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

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

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

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

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

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2、负薪救火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

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豪杰,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三国时期的一些成语故事吧。

成语一,草木皆兵。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采取了一个巧妙的策略,他下令士兵在战场四周的树木上绑上了稻草,用以模拟成人形,使得袁绍军在远远望见时,以为曹军兵力强大,从而望风而逃。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演义》,形容人的心理恐惧到了极点,连草木都看成了敌人。

成语二,水深火热。

故事背景,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设法引诱曹操的大军进入江面上,然后发动火攻,曹操的船只被火烧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形容处境非常危险,就像置身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样。

成语三,草船借箭。

故事背景,赤壁之战后,孙权派遣周瑜向刘备借箭。

周瑜在刘备军中故意传播谣言,说孙权要投降曹操,刘备大怒,派人将箭全部还给孙权。

孙权得到箭后,立即还给刘备,并借机加强了与刘备的关系。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比喻借用别人的东西,实际上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

成语四,五丈原上。

故事背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败退至五丈原。

在这里,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并向他求助。

诸葛亮策划了北伐之计,帮助刘备最终取得了蜀汉的统治权。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比喻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重新振作起来。

成语五,桃园结义。

故事背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结为兄弟。

后来,他们一起闯荡天下,建立了蜀汉。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成了不解之缘,共同走向成功。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时期的一些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完整版)三国经典成语故事整理

(完整版)三国经典成语故事整理

三国经典成语故事整理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

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

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

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

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

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

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

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二、空城计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

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

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

您好,以下是关于三国演义成语故事的内容:
1.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的帮助。

2. 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被周瑜和诸葛亮联合起
来的东吴军队打败。

3. 空城计:诸葛亮在敌军来袭时,打开城门,让士兵都躲起来,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以此来迷惑敌人。

4.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而不惜闯过五关斩
六将。

5. 借东风:周瑜为了让火攻曹操的船队成功,向东南风神求得
东风。

6.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从曹操那里骗来了
大量箭矢。

7. 美人计:王异用美色诱惑董卓,最终成功地将其杀死。

8. 苦肉计:韩信为了打败项羽,假装受了重伤,最终成功地达
到了目的。

9. 空城计:诸葛亮在敌军来袭时,打开城门,让士兵都躲起来,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以此来迷惑敌人。

10.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而不惜千里走单骑。

以上是一些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

希望能够帮到您。

如果您
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导语:在中国,《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人们不仅熟知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就是在交谈中也大量使用与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有关的成语、俗语。

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单刀赴会——本是写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只身前往充满敌意的东吴参加会谈。

现在用来表达独身一人前往敌营的意思。

大意失荆州——本是写关羽麻痹轻敌,被东吴吕蒙长途奔袭攻占了荆州。

现在用来表达因麻痹大意而造成重大失误。

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

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空城计——本是写诸葛亮以诈术吓退司马懿。

现在用来泛指力量空虚而骗过对方的'方针策略。

走麦城——本是写关羽在荆州失守后退守麦城,最后兵败被俘。

现在用来泛指遭受失败。

过五关、斩六将——本是写关羽从曹营中逃出,一路过关斩将与刘备会合。

现在用来指经过层层选拔,淘汰众多的对手而获胜。

身在曹营心在汉——本指关羽在长坂坡兵败后,被迫降曹而心念刘备(代表蜀汉)。

现在指身在别的集团而不忘原来所属的集团。

三顾茅庐——本指刘备三次亲临——诸葛亮所住的茅庐去邀请诸葛亮为之效力。

现在用来比喻真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本指周瑜计划火攻曹操,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只差东风还没有刮起来,不能借顺风放火。

现在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指周瑜之计,谎说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吴蜀联姻以抗曹,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作人质以索回荆州,而刘备依诸葛亮之计,到东吴竟然得以成婚,并连带夫人逃出东吴。

周瑜带兵追赶,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

现在用来比喻想占便宜却没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本指魏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的野心世人都知道。

现在用来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

乐不思蜀——本指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不想再回蜀中。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人物及故事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人物及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成语和人物故事。

以下是一些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成语和人物故事:
1. 曹操献刀:故事描述曹操为了行刺董卓,将宝刀赠与董卓,趁其不备时欲行刺,后被董卓发现,谎称献刀,最终以献刀为由,逃离京城。

2. 温酒斩华雄:故事描述关羽在温酒未冷却之际斩杀了敌将华雄,展示了他的神勇。

3.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虎牢关前与吕布激战的故事。

4. 煮酒论英雄:故事描述曹操与刘备在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野心,展现了刘备的机智。

5.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共同誓死相扶的故事。

6. 连环计:王允使用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后又将她送给董卓,挑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

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寻找刘备,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8.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东风,以草船借取敌军的箭,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9. 空城计: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吓退敌军的故事。

10. 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但每次都放他走,展示了他的仁慈和智谋。

以上是一些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成语和人物故事,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情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四字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四字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四字成语故事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初出茅庐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就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曹操大军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

一手包办【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一举两得【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

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精选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精选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精选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产生了很多成语典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七擒孟获前因:诸葛亮准备北伐,然后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故事: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

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

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

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

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

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

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

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

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

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

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

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

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

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

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

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

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

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

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

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儿童故事频道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

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
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
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

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
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

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

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
得病。

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
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
良药。

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

”说完,写了16
个字,递给周瑜。

这16个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
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

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
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他说:
“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

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

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皇逃命,从小道退回许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