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环境现状
恩施调研报告范文
![恩施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1181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5.png)
恩施调研报告范文恩施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恩施州在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和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恩施调研,以便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调研。
调查对象包括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居民和扶贫机构等。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恩施州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几个主要问题:1. 就业机会不足:尽管恩施州实施了多项扶贫政策,但仍有一部分居民面临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很多人仍无法脱贫。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山区,教育资源不足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也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这给当地孩子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3. 生态环境保护不完善:恩施州地处中国西南的生态保护区,但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在开发自然资源时,存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于这些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四、建议与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大农村就业扶贫力度: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并鼓励发展农村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岗的培训和补贴力度,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和脱贫。
2. 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师资源。
并鼓励学校与外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交流机会。
3.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保法规和制度,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防止环境破坏。
同时,鼓励企业采取节能环保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恩施州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恩施州的持续发展和脱贫工作。
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
![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cd8837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1.png)
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特定地区,目的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平衡,以及研究和监测自然生态系统。
恩施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种类。
本文将介绍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以及相关的野生动物。
一、自然保护区概况恩施市地处中国中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一。
恩施市境内分布着多个自然保护区,包括恩施大别山风景名胜区、巴山湖风景名胜区等。
这些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
恩施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别山脉的中段,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公里。
这里山峦叠嶂,森林茂密,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内分布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如亚洲黑熊、金钱豹、山羊等。
此外,还有数百种鸟类和昆虫在这里繁衍生息。
巴山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恩施市的北部,是一个以水域景观为主的保护区。
巴山湖是鄂东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水域面积广阔,湖湾众多。
这里栖息着多种水生动物,包括鱼类、鸟类等。
二、重要野生动物保护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区域,也是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照顾,使它们能够自由繁衍和生存。
1. 亚洲黑熊亚洲黑熊是一种受国际自然保护红色名录保护的珍稀物种,在恩施大别山风景名胜区有较多的分布。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当地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巡逻和监测工作,禁止非法猎捕和销售黑熊及其制品,并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对受伤的黑熊进行抢救和康复。
2. 金钱豹金钱豹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也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在恩施大别山风景名胜区,金钱豹的数量较稀少,但是其分布范围广。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保护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监测和研究工作,加强了对其栖息地的保护,并进行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3. 山羊山羊是大别山地区的重要珍稀动物之一,也是该地区的标志性物种。
恩施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恩施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80b26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6.png)
恩施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恩施州地处湖北西部,是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为了进一步促进恩施的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近期我对恩施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恩施的优势与劣势恩施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大量的山水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也是恩施最大的优势。
此外,恩施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然而,恩施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这都是制约恩施发展的劣势。
同时,由于交通不便,恩施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这也限制了恩施吸引外来投资和拓展市场的能力。
二、恩施的营商环境概况在恩施的调研中,我发现恩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营商环境。
首先,恩施积极搭建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注册登记、融资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其次,恩施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设立了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了场地和资金支持。
此外,恩施还加强了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引进外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然而,我也发现恩施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政策落地不够到位,有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恩施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大营销力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
此外,恩施的交通运输体系亟待完善,包括路网、机场和港口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游客。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恩施的营商环境,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相关政策条款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同时要加强对政策的整体执行力度。
2.提高市场竞争力:恩施应加强与外部市场的沟通和合作,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机会,促进企业发展和产品销售。
3.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恩施的交通条件,为企业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恩施州_精品文档
![恩施州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c14c87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1.png)
恩施州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湖北省辖地级行政单位。
恩施州地处三峡库区、巴东山地的交汇处,是一个山水秀丽、资源丰富的地方。
恩施州的景点众多,其中包括恩施大峡谷、恩施福鼎山、恩施坪坝古村落等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底蕴、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恩施州。
地理位置: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部,处于巴山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它北临武陵山脉,南接巴山脉,东濒长江,西抱武陵山,地势较高,气候宜人。
恩施市作为州府,也是恩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自然环境:恩施州是一个山区城市,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地,地貌丰富多样。
这里的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源丰富。
恩施州境内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一个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地区。
景色优美的湖泊和瀑布遍布全州,形成了宜人的生态环境。
文化底蕴:恩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是土家族、苗族主要聚居区域,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土家风情和苗族舞蹈是恩施州特有的民族文化表达形式。
此外,恩施州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如土家绣、苗族银器等,这些都是恩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资源:恩施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旅游景点和项目。
恩施大峡谷是恩施州最著名的自然景点之一,这里有壮美的峡谷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环境,是户外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恩施福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这里有着悠久的道教历史和独特的宗教文化。
恩施坪坝古村落是恩施州著名的人文景观,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村落风貌,仿佛穿越回古代。
除了以上景点,恩施州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龙阳湖、普陀山、神农架等。
这些地方各具特色,给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总结起来,恩施州是一个山水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
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无论你是追求自然风光还是文化探寻,都能在恩施州找到满意的答案。
推荐您亲自前往一探究竟,相信您会被这个被称为\。
湖北恩施的地理现象
![湖北恩施的地理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84345b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a.png)
湖北恩施的地理现象
湖北恩施是中国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理上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西部。
恩施地理上具有多样的地理现象,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地理现象:
1. 峡谷景观:恩施地区被秀美的山峰和峡谷所环绕,其中最著名的是恩施大峡谷。
这个峡谷是全国较大的峡谷之一,壮丽的山水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溪流瀑布:恩施地区的山区地形复杂,有许多溪流和瀑布。
其中最著名的是舞阳河风景区,这里有喷薄而出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景色优美。
3. 自然保护区:恩施市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巴东至恩施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森林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
4. 洞穴景观:恩施地区有一些著名的洞穴景点,如大小洞天。
这个景点是一系列的天然洞穴,其中最著名的是虎牙洞,这个洞穴内有各种奇特的石钟乳石和石笋,形状独特。
5. 森林覆盖:恩施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
该地区的森林经济发达,其中柏木林和防风林是该地区的特色。
这些地理现象共同构成了湖北恩施地区的独特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和探索。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e6e7840c850ad02de8041dc.png)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第 l 第 4期 9卷
Mo e u i e rd n u t d nB s s T a eId s y n s r 2 0 年 4月 07
恩施 市环境 质 量现状 分 析及 污染 治理 措施
岳 琳 王 瑶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湖 北 省 唯 一 无 防 洪 设 施 的 城 市 , 洪 患 是 恩施 城 区 人 民 的 心 头 大 患 。 也 是 阻 碍 城 市 经 济 健
7 , 总 降 雨 量 在 10 — 1 0 mm 之 间 , 年 平 均 流 量 9 . 年 20 50 多 6
恩 施 市 位 于 湖 北 省 西 南 部 , 处 清 江 中 上 游 , 东 经 水 排 放 量 为 3 72 地 介 6 . 6万 吨 , 比上 年 减 少 4 (5 3 % 1 . 7万 吨 ) 生 ,
19 8 一 l9 8 4 ” 北 纬 2 5 3 一 3 3 0 。 东 邻 建 活 废 水 排 放 量 为 l l 0 44“ 0 5 2 , 9 0 3 “ 0 93 ” 2 8万 吨 , 上 年 减 少 2 5 ( 2万 吨 ) 比 .% 3 。
( 汉市矫 口区环境监测站 , 北 武汉 400) 武 湖 3 0 0
摘 要 : 对 恩 施 市 环 境 质 量 现 状 , 析 恩 施 市 目前 存 在 的 各 种 环 境 问题 , 资 源 开 发 和 环 境 污 染 治理 提 出措 施 , 恩 针 分 对 使 施 市资 源 的 开发 利 用 走 上 “ 可持 续 发 展 ” 良性 轨 道 。 的 关 键 词 : 污 染 ; 气 污 染 ; 林 资 源 ; 土 流 失 水 大 森 水
截 止 20 0 5年 底 , 施 市 l 恩 3条 主 要 河 流 除 清 江 河 部 分 流 恩 施 市 地 处 清 江 中 上 游 , 全 州 政 治 、 济 、 化 、 通 是 经 文 交 全 9 6 m。 其 段 以外 , 余 状 况 均 良 好 。 其 中 主 要 河 流 清 江 发 源 于 苗 族 中 心 , 市 国 土 总 面 积 3 7 k , 中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其 5 2 m。 占 O 严 自贵 定 县 斗 蓬 山 的南 麓 , 经 我 州 内 九 个 县 ( ) 州 境 内 河 16 k , 国 土 总 面 积 4 ,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制 约 了 我 市 流 市 ; 长 3 9公 里 , 内 流 域 面 积 1 8 3 m。 占 全 州 总 面 积 4 . 6 州 48 k , 8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526425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5.png)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也是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之一。
近年来,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困境与对策两个方面来分析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恩施自治州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环境破坏的问题,比如乱倒垃圾、破坏植被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不仅影响了游客体验,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隐患。
2.乡村旅游设施滞后相对于一些知名景点,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设施相对滞后,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吃、住、行、游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很好地满足。
3.人才短缺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支撑,但是目前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人才短缺,缺乏专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4.产品开发不足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乏特色和品牌,导致吸引力不足,难以留住游客,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规模和效益。
5.宣传推广不足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不够到位,信息渠道有限,没有形成有效的宣传营销体系,限制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完善相关法规,增加环境监测力度,严格禁止乱倒垃圾等行为,确保乡村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乡村旅游的餐饮、住宿、交通等各种配套设施,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4.加强产品创新和开发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力度,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出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宣传推广体系,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渠道,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恩施环境调研报告
![恩施环境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adc9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0.png)
恩施环境调研报告恩施地区是我国的偏远山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素有“天下秀山水,恩施是其中”之称。
本次环境调研主要针对恩施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首先,就自然环境而言,恩施地区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该地区山脉起伏,河流纵横,山川交错。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神农溪、仙女峰、巫山等。
神农溪是恩施地区的重要河流,河水清澈,沿岸绿树成荫,景色秀丽。
仙女峰是恩施地区的一座雄奇险峻的山峰,峰顶布满云雾,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巫山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自然景观的存在使得恩施地区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其次,对于生态环境的调研显示,恩施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保护意识较强。
当地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恩施地区还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例如坪坝自然保护区、巫山自然保护区等,这些自然保护区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恩施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居民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
最后,对于人文环境的调研显示,恩施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当地居民以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为主,保留了传统的民俗风情和习惯。
土家族的传统歌舞、民居建筑、节日庆典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此外,恩施地区还有很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例如土司城、古巷道等,这些历史文化遗迹都是恩施地区的独特之处。
总之,恩施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恩施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还应注重保护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促进恩施地区的文化振兴,让恩施这片美丽的土地充满更加独特和可持续的生机。
《关于恩施州城城市绿化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恩施州城城市绿化情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9efe40e45c3b3567ec8bfe.png)
《关于恩施州城城市绿化情况调查报告》 20 班谭贤一恩施处于湖北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1.62%,素有"鄂西林海"、"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的美誉。
已知的植物品种达3000余种,树种资源占全国现有的七分之一,其中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达50多种。
有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有珍贵的珙桐、银杏、台湾杉等,植物中有不少名贵中药材,如:黄连、党参、当归等,不仅种类多,而且产量高。
矿产资源以沉积矿床为主体,门类齐全,目前已发现各种矿藏60多种,矿产地366处,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五分之一。
尤其是近年发现的世界独有的硒矿床,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恩施州也因此被誉为"世界硒都"二、植被的基本特征恩施州气候温和湿润,适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地势起伏大,地表组成物质及土壤类型复杂,因而植被类型多,植物种类丰富,起源古老。
州境植物主要类群有菌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最著名的种子植物有银杏、水杉、珙桐、西南台湾杉、巴东木莲、金钱松等。
利川谋道凤凰坝的一株水杉,树高35米,胸径2.4米,树冠676平方米,树龄500余年。
三:恩施绿化情况调查结果表明:(1)恩施城区人工绿地园林植物有32科,39属,40多种;(2)城区人工绿地园林植物中春季观花植物多,观叶植物较少,观果和观干形的植物更少;(3)城区人工绿地园林植物中乔木多,灌木和草本植物少,阳性植物占多数,阴性或半阴性植物较少;(4)城区人工绿地园林植物中观花植物多,观果、观干形和季相变化植物少,藤本植物和草本比较缺乏,落叶植物多,常绿植物少,阔叶树种多,针叶树种较少;(5)城区人工绿地园林植物大多数都比较适应本地生长环境,有少数植物的适应性较差;(6)城区人工绿地园林植物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体现得比较好,但园林观赏价值不高。
湖北恩施生态变化调研报告
![湖北恩施生态变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db060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b.png)
湖北恩施生态变化调研报告湖北恩施生态变化调研报告湖北恩施地处中国中南部,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地区。
我在最近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变化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的观察和发现。
首先,湖北恩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恩施地区的遥感图像分析,我发现森林覆盖率在过去几十年间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主要得益于恩施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
例如,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推动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民进行林下经济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增长。
其次,湖北恩施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改善。
在我进行的调研中,我发现湖泊和河流水质明显变好。
这得益于恩施地方政府的水污染治理工作。
他们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了监测和排污管控,对于违法企业和个人实行了严格的处罚措施。
这些措施使得水质指标明显改善,恢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第三,湖北恩施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保护。
在调研中,我发现恩施地区的兽类和鸟类种类数量有所增加,这与地方政府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密不可分。
政府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限制了狩猎和非法采伐,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物多样性,使得更多的物种得以保存和繁衍。
然而,虽然湖北恩施的生态环境变好,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加深,湖北恩施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建设用地过多,耕地和林地持续减少,这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也给湖北恩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例如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湖北恩施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监测手段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好湖北恩施的耕地和林地。
其次,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最后,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完善监测手段,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恩施市地理环境
![恩施市地理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7143b2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6.png)
恩施市地理环境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辖地级行政单位,地处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恩施市地理环境独特,山地起伏,河流纵横,气候多变。
下面将从地形地势、水系地貌、气候特点三个方面介绍恩施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势
恩施市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为主,境内有中低山、丘陵、盆地等地貌。
主要山脉有神农架、武陵山,地势起伏不断,有利于水资源的集聚与分布。
盆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农业生产。
水系地貌
恩施市境内有多条重要河流,如清江、咸丰河等,水系发达。
河流蜿蜒穿行于群山之间,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河流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气候特点
恩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条件适宜植被生长,是热带植物和冷温带植物的过渡带。
这种气候特点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体来看,恩施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山水相间,气候宜人。
这种地理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恩施调查报告原文
![恩施调查报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6786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9.png)
恩施调查报告原文恩施调查报告原文近期,针对恩施地区的一项调查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恩施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该调查报告进行简要概述,并探讨一些关键发现和建议。
首先,调查报告对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根据报告显示,恩施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旅游业。
农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旅游业则是恩施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如土地资源有限、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
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建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并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推广。
其次,调查报告还关注了恩施地区的社会问题。
在教育领域,报告发现恩施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为了改善教育状况,报告建议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并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
此外,报告还关注了医疗卫生问题。
恩施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报告建议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人员的配备,并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支持。
调查报告还特别关注了恩施地区的环境问题。
报告指出,恩施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
为了保护环境,报告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并加大对生态修复的投入。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的建议,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调查报告还对恩施地区的居民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报告发现,尽管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相对较高。
这得益于当地居民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报告建议加强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并促进文化交流和艺术活动。
总之,恩施调查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机会。
通过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的分析,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报告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改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da8df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8.png)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一、引言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恩施市的环境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恩施市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以促进恩施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2.1 空气质量恩施市的空气质量主要受到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露天燃烧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恩施市环境保护局的数据,恩施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近几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且高污染天数逐年增加。
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和二氧化硫(SO2)等。
2.2 水质状况恩施市的水质状况较为复杂,既有部分地区水质良好的水源,也有一些区域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严重污染。
根据恩施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数据,部分河流和水库的水质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特别是重金属超标等。
2.3 土壤污染情况恩施市的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的无序处置、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等。
据恩施市环保部门的调查,土壤中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和有机污染物等问题,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三、污染治理措施3.1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3.1.1 减少工业排放恩施市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强化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工业排放。
同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污染能源,如煤炭。
3.1.2 优化交通管理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措施,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量。
完善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2 水质治理措施3.2.1 强化污水处理建设和改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排放达标。
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治理,减少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3.2.2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力度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意识,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3.3 土壤污染治理措施3.3.1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对土壤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等问题进行治理,开展土壤修复工程,采取适宜的修复技术,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
恩施市城市环境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建议
![恩施市城市环境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7a9221db7360b4c2e3f645a.png)
恩施市城市环境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建议一、恩施市城市环境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恩施的城市环境建设,“立足老城抓建设”的观念被彻底打破,中等规模城市的框架日渐清晰。
2009年,恩施市安排24项重点项目,概算投资20个亿,其中当年完成投资10个亿,重点实施路网建设,“四路、两桥、一走廊”,积极推进九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山水园林城、民俗风情城、优秀旅游城”。
以新的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拓展新区,到2013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模范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已成为共识。
2009年的城市建设之路到底怎样走?老百姓在期待,州、市领导也在行动。
就如何提早谋划项目、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恩施市排出了2009年系列重点工程,全年安排24项重点项目,重点实施路网建设“四路、两桥、一走廊”,积极推进九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做好两大片区改造工程,积极实施住房保障三项工程,加快两项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土地收储项目。
“四路、两桥、一走廊”是直接拓展城市框架的大布局。
“四路”是指全面完成金桂大道建设,实施施州大道(施州大桥至黄泥坝段刷黑完成,黄泥路至红庙老街段改造,红庙老街至桂花树段改扩建启动)工程,做好旗峰大道改扩建工程,启动209国道绕城线一期工程民族路至松树坪段道路建设。
“两桥”是指完成红旗大桥、连珠大桥年度建设任务。
“一走廊”是指完成清江河城区段防洪库岸整治亲水走廊凤凰大桥至小渡船大桥两岸建设工程。
与此同时,该市还将于2009年积极推进九项基础设施建设。
即:加快实施火车站站前广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专业市场建设、恩施铁路专用线建设、恩施公路客运货运中心建设、州城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屯堡集镇至大龙潭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市公汽停车场和调度中心建设、恩施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建设,启动硒都工业园排污管网建设、金桂大道次干道建设,做好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前期工作。
恩施发展前景
![恩施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7012a8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d.png)
恩施发展前景恩施土地资源丰富,地处湖北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
恩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恩施市被誉为“中国七大旅游梦幻之地”之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天坑地缝、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五峰山风景名胜区等一大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恩施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恩施作为湖北省首个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土家、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保存着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习俗和民间艺术。
恩施的民族文化资源对于丰富当地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恩施市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恩施还是湖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种植面积广、品种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尤其是恩施的柚子、土特产等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农业发展是恩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恩施市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的比较竞争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恩施市的教育、医疗、科技等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为各类人才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恩施还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外资吸引力大大增强。
恩施市应加强产业链的优化和延伸,培育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恩施市作为湖北省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恩施市应以旅游、农业等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合集5篇)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1e134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1.png)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合集5篇)第一篇: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摘要: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对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治理提出措施,使恩施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关键词: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资源;水土流失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
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
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
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
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
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1.1 恩施市水环境质量现状截止2005年底,恩施市13条主要河流除清江河部分流段以外,其余状况均良好。
其中主要河流清江发源于苗族自贵定县斗蓬山的南麓,流经我州内九个县(市);州境内河长369公里,州内流域面积14883km2,占全州总面积48.7%,年总降雨量在1200-1500mm之间,多年平均流量96.5亿立方米。
流域地处中低纬度,经齐跃山东部斜坡,冷暖气流经常相持过渡的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暖和,夏无酷暑,阴雨天居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冬季凌冻期短。
1.2 恩施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据2005年恩施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显示:恩施市城区全年52个周有44个周的空气质量在二级质量级别以上,其中达到一级的有12周(2002年为4周)。
恩施市的农田与乡村风光
![恩施市的农田与乡村风光](https://img.taocdn.com/s3/m/c603642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f.png)
恩施市的农田与乡村风光恩施市的农田与乡村风光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农田资源和美丽乡村风光的地区。
这里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独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恩施市的农田与乡村风光,带您领略恩施的美丽风景。
一、恩施市的农田景观恩施市拥有广阔的农田面积,是湖北省农业重要区域之一。
这里的农田景观以稻田和菜田为主,呈现出丰收的美丽景象。
每年春天,恩施市迎来了一片翠绿的海洋,稻田的波浪般的涟漪随风起舞,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夏季,阳光灿烂,农田的绿色与蓝天相映成趣,让人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之中。
秋天,丰收的季节到来,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耀着,给人一种喜悦的心情。
冬天,农田被一层洁白的雪覆盖,形成了一幅别样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二、恩施市乡村的风光除了农田,恩施市的乡村风光同样令人心醉神迷。
恩施市的乡村分布在山谷和河流的旁边,自然环境优越,景色宜人。
清晨,太阳升起,阳光照耀在村庄上,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村庄里的老房子沿着曲线状的小巷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古朴而幽静的感觉。
一些村庄还保存着传统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形成了一幅古韵悠长的画面。
除了古老的建筑,恩施市的乡村还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山峦起伏,青山环绕,给人一种恬静宜人的感觉。
一些村庄靠近河流,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边绿树成荫,景色如诗如画。
在乡村间漫步,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净化心灵,放松身心。
三、恩施市的农业与乡村旅游恩施市以其卓越的农业资源和乡村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农业旅游成为了恩施市的一大特色,游客们可以亲自参与农田劳动,体验农耕的乐趣。
在农业园区,游客们可以了解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学习到种植的技巧,增进对农业的了解。
同时,恩施市的乡村旅游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游客们可以参观当地的特色村庄,品尝农家菜肴,体验农家生活。
一些乡村还开设了农家乐,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农田美景,品尝特色农产品,感受乡野的宁静与舒适。
恩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恩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7cd55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b.png)
恩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恩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恩施的气候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恩施的气候特点恩施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热同期。
但因地形错综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
热量、温度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年平均气温,低山16.3℃,二高山13.4℃,高山7.8℃;年降水量,东南部1100—1300毫米,西北部1000-1900毫米,中部1400-1600毫米;年平均日照,低山1300小时,二高山1200-1350小时,高山1000—1350小时;无霜期,低山238—348天,二高山237—264天,高山170—233天;相对湿度,低山82%,二高山85%,高山82%。
恩施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
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北端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面与本省宜昌市为邻。
州域东西相距约220千米,南北相距约260千米。
地形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
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
其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
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
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至1700米,1500至1300米,1200至1000米,900至800米,700至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
恩施州土壤酸化及治理
![恩施州土壤酸化及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66191c172ded630a1cb69c.png)
恩施州土壤酸化及其修复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境内硒资源广为分布,被誉为“世界硒都”。
近年来,受天气和不良农业生产措施的影响,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问题日渐严重。
土壤酸化致使农作物生长环境变差,部分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加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
一、土壤酸化的现状。
1、土壤酸化基本情况在pH分级方面,因研究目的不同,各国的分级标准不完全一致。
我国比较流行的分级标准主要有《中国土壤》和《中国土地资源网》的论述。
《中国土壤》一书将我国土壤的酸碱度分为五级,即强酸性、酸性、中性、碱性、强碱性(见下表)。
《中国土壤》土壤酸碱度五级划分标准土壤学上,把PH值在6.5—7.5的土壤称作中性土壤,PH值5.5—6.5的叫偏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5.5以下的叫酸性土壤,PH值小于4.5以叫强酸性土壤。
根据恩施州近7万个样品的化验结果显示,目前全州耕层土壤中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占总耕地的76.3% ,其中PH值5.5—4.5的占总耕地的53.5% ,PH值小于4.5的强酸性土壤占总耕地的18.8% 。
按全州耕地面积460万亩计算,PH值小于4.5的强酸性土壤已超过85万亩,酸化现象较严重,耕地资源及质量因土壤酸化而存在现实危机,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2、土壤酸化对作物的危害。
土壤酸化导致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变差,过酸的土壤造成许多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土传病害加重。
调查表明,过酸的土壤即使施用测土配方肥,一些作物还是生长发育不良(玉米、蔬菜表现尤为明显),产量和质量下降。
据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等县市土肥站调查, PH值小于4的土壤,产量降低三分之一,有的作物(如山药)甚至不足正常情况的20%,品质下降十分明显,长此以往将导致部分耕地绝收。
过酸的土壤同时会造成土壤中有害微生物滋生,如近几年来部分土壤根线虫病大量发生,造成玉米、蔬菜生长枯黄、腐烂甚至绝收,现有的农业措施基本上无法根治,进而造成土地撂荒,受灾农民只好外出打工为生。
恩施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
![恩施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a857a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e.png)
恩施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
余红林;王婧青;杨丽;黄光鑫;卢婷婷
【期刊名称】《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年(卷),期】2024(5)4
【摘要】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2015—2022年恩施市大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每日AQI,即PM_(2.5)、PM_(10)、SO_(2)、
NO_(2)、O_(3)(8 h)和CO的质量浓度,分析恩施市的空气污染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恩施市年均AQI值呈下降趋势,2015—2022年恩施市AQI平均值为58.4,属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_(2.5)、PM_(10)、O_(3)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空气质量最好。
总体来看,恩施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变好,环境空气优良率不断提高。
【总页数】3页(P169-170)
【作者】余红林;王婧青;杨丽;黄光鑫;卢婷婷
【作者单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恩施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5
【相关文献】
1.基于空气质量日报的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2.“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河北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污染成因分析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污染特征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4.唐山新冠肺炎防疫期
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5.宁波北仑港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污染空气成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市环境现状与解决措施707040522 周超摘要: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对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治理提出措施,使恩施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关键词: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资源;水土流失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Enshi, Enshi City analysis of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proposed, so that the Exploitation of Enshi City to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althy track.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forest resources; soil erosion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
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
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
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
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
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1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1.1 恩施市水环境质量现状截止2005年底,恩施市13条主要河流除清江河部分流段以外,其余状况均良好。
其中主要河流清江发源于苗族自贵定县斗山的南麓,流经我州内九个县(市);州境内河长369公里,州内流域面积14883km,占全州总面积48.7%,年总降雨量在1200-1500mm之间,多年平均流量96.5亿立方米。
流域地处中低纬度,经齐跃山东部斜坡,冷暖气流经常相持过渡的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暖和,夏无酷暑,阴雨天居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冬季凌冻期。
1.2 恩施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据2005年恩施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显示:恩施市城区全年52个周有44个周的空气质量在二级质量级别以上,其中达到一级的有12周(2002年为4周)。
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周数占全年总周数的84.61%,比上年增加2个周;有8个周在三级质量级别以下,占总周数的15.39%。
空气质量属于三级质量级别的周主要集中在1月和12月。
2005年我市全年降水中,酸雨出现频率为25.8%,全年降水年均PH值为5.68,酸雨年均PH值为4.50。
1.3 污染源分析(1)水污染源分析。
恩施市2004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738.3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5.3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273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5190.3吨,生活污水COD的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64%。
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585.26万吨,比上年减少2.9%(47.37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26万吨,比上年减少4%(15.37万吨),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218万吨,比上年减少2.5%(32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72.17万吨,达标率为74.11%。
(2)大气污染源分析。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34779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二氧化硫1436.13吨,比2002年减少14.17吨;烟尘1461.33吨,比2002年减少403.07吨;粉尘1315.86吨,比2002年增加279.8吨。
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6.8万吨,比2004年减少0.35万吨。
与2004年相比上升了0.037 mg/m3。
其他两种污染物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二级标准。
1.4 恩施市水土流失现状恩施市地处清江中上游,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国土总面积397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62km2,占国土总面积40%,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是湖北省唯一无防洪设施的城市,洪患是恩施城区人民的心头大患。
也是阻碍城市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防洪工程竣工以前,原有的防洪能力不足抵御5年一遇的洪水,城区的洪水灾害频繁发生,从1954年至2000年,恩施城区已先后发生洪这12次,累计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
特别是1954年、1969年、1980年、1989年、1997年的洪水给州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恩施市环境污染治理措施2.1 水污染治理措施(1)建设污水处理工程。
恩施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恩施州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1.46亿元,是国家西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之一。
该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行自动化控制与管理。
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6万吨,经过处理后,清江河下游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届时将为清江流域人民创造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
同时也将很大程度改善恩施城区形象,使得恩施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工程于2003年12月破土动工,现已完成基建工程的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机械设备安装,整个工程进展迅速,将于2006年11月25日投入试运行。
恩施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于2006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全面投入运行。
今年11月完成污水处理费价格调整后投入正常运行,该工程的正常投入使用为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截污管网的效应,目前,全线156个排污口,已有137个接入了污水管网,未接部分主要是因城建需要尚不能动工的部分,污水收集率能达到81%。
2007年底,污水处理扫尾工程全部完工,自2006年11月将投入试运行,若运行正常,每年可减少向清江恩施段排放BODs(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3586吨,SS(悬浮物)5400吨,彻底消除清江恩施段岸边的污染带,使得清江水体能全面保持Ⅰ类地面水质要求,也能使龙洞河水体逐渐恢复功能,达到Ⅱ类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2)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龙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清理沿岸排污口75个,对27家违法排污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关闭龙洞河源头违法排污企业1家,目前沿岸80%以上的排污口已与污水处理管网对接。
通过一两年的努力,龙洞河往日“龙须沟”的面貌得到彻底的改观,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一跃而为Ⅲ类水质。
2.2 大气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1)加大城区使用燃料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新开以原煤为燃料的餐饮业等加以控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原煤使用总量。
(2)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治理力度。
配合质监部门对现用的大吨位锅炉进行改造,改烧煤为烧天然气或用新技术(燃煤锅炉炉内喷射催化脱硫技术)治理降低二氧化硫;强制性淘汰一批小型锅炉,逐步淘汰蒸发量在1T/h以下的工业和民用锅炉特别是手工投煤的锅炉,县市城区敏感区域严格控制新上燃煤锅炉,鼓励安装使用燃气锅炉。
(3)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继续抓好全州水泥行业环境污染治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监督管理。
在县市验收的基础上对全州14家合法水泥企业的粉尘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抽查验收。
加大化工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力度。
督促已进行污染治理的企业提高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质量;对偷排和不开机运行的加大处罚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责令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限期治理,到期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依法予以关闭。
(4)加大对建筑工地现场管理的监管力度。
积极配合建设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建筑工地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州城城区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现场搅拌噪音及粉尘污染等问题。
(5)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区烟尘控制区。
城区道路按规划分期逐步实行黑色化。
加强城市卫生保洁,主要道路坚持定时洒水保洁。
2.3 实施水土流失治理(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恩施市城市防洪工程包括清江干流防洪堤及龙洞河撇洪洞两大系统,同时采取河道清障清淤两大辅助措施,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防洪体系。
其防洪保护对象为红庙电站至南门桥全长11km沿清江两岸的河谷阶地及龙洞河两岸低地,工程表态总投资7175.61万元,保护区面积3.9km2,保护区人口5.1万人,固定资产达7亿元。
2001年12月28日,第一期防洪工程——东门桥至清江桥河段防洪堤破土动工,拉开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序幕。
截止2004年12月31日,建成了清江东门桥至州体育馆河段4公里长的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
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使城市防洪由过去五年一遇将逐步提高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2)森林资源的防护措施。
①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启动实施以来,恩施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2.5万亩,工程区范围为全市十六个乡(镇、办),4.35万户农户直接参加了工程建设。
2004年和2005年两年兑现补助资金3990万元用于该工程。
退耕还林使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5%,工程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陆续回归出现,多年不见的猕猴在清江河岸结群出没,獐、鹿、豹、青羊继续成功繁衍,基本要消失了的鸟类成倍增长。
②改善能源节构,禁止乱砍乱伐。
开发沼气池,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灯、沼气炉、气饭煲、沼气淋浴器,用来照明、煮饭、烧水;沼液、沼渣作肥料的利用。
恩施州有近30万农户建起了沼气池,普及率已占适宜地区农户的38%。
20年间,恩施的森林覆盖率从32%恢复到现在的48%,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满目葱翠,更为重要的是,恩施有115万亩森林避免作为薪炭林而遭砍伐,加上退耕还林,全州森林覆盖率从48%提高到67%,山山水水重披绿色。
3 结束语为使恩施市环境更好,实现恩施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几年里,应实施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一是加强城镇污染防治。
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50%以上。
加快城镇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改变煤烟型空气污染状况。
加大城镇供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城镇噪声的综合治理力度。
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0天(每年)。
二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努力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
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强对化肥、水泥等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继续执行污染排放许可证和限期治理污染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关闭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企业;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审批,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