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型:

1.填空题

2、名词解释

3、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5、识图体

6、判断题

7、作图题

8、简述题

9、综合分析题

二、考查内容

1、内容比例:古代建筑部分:75%;近代建筑部分:15%;现代建筑部分;10%

2、要点:

1)历代建筑的整体特征与艺术风格

2)历代基本建筑观与思想理论

3)各历史时期主要建筑活动状况

4)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类型与特征

5)各个历史时期建筑技术演变过程

10)不同建筑结构类型的主要实例

11)各历史时期重要建筑实例

建造年代、所在地点、所属建筑类型、建筑与结构材料特征、相关人物等;

注:以上“建筑”之含义包括:城市、建筑和园林等

三、教材复习重点章节

第一篇古代建筑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第四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组群处理——家国同构

二、单体建筑——变不离宗

三、结构——土、木、砖、石等

四、建筑装饰——题材、人文

五、建筑色彩——等级制度

六、艺术形象——丰富多样

七、建筑技术——构架、砌筑

八、建筑组织——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城市建设

第一节:概说

一、原始聚落——“城”的缘起

•农业生产→→氏族部落固定聚居→→防卫需要构掘墙濠

二、“邑”与“都”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十室之邑”、“邑外为郊”——小邑

•“百邑”、“千邑”——大邑

三、“城”与“郭”

1、“城”的功能及基本型制功能——“筑城以卫君,……”

A、京“城”的构成——三道城墙:宫城(又称大内、紫禁城),皇城(即内城)和外城(即郭)。

明代例外,南京城与北京城则有四道城墙。

B、府“城”——二道城墙:子城和罗城。

2、“郭”的功能及构成

功能——“……,造郭以守民”

“城”与“郭”的关系——“内之为城,外之为郭”;

A、附于城一侧的“郭”——齐临淄、赵邯郸和韩故都的郭;

B、围包于城周的“郭”——吴阖闾城和曲阜鲁城。

四、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1、城市初生期

——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

2、里坊制的确立

——春秋至汉代

3、里坊制极盛期

——三国至唐代

4、开放式街市期

——宋代至清代

五、古代城市建设的五个特点

1、选址——地形、水文、景观、环境

2、防御——城墙、瓮城、城壕

3、规划——格局、道路

4、绿化——街道、园林

5、防灾——防火、排水

六、都城建设的三种模式

1、新建城市

——先秦时期诸侯城、王城等

2、依靠旧城建设的新城

——汉代以后的都城。

——两种情况:A、弃旧用新;B、新旧并用

3、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明清北京城

第二节:汉至明清的城市建设

一、汉长安城

•西汉时,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面积约36KM2。

•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

二、曹魏邺城

在今河南安阳县境内。

原为东汉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统治中心。

建安九年(204),曹操破据有邺城的袁氏残馀势力,以“邺”为都。

三、北魏洛阳城

魏洛阳城遗址,在洛阳市区东15千米处。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汉魏故城大规模改造与扩建,规模宏伟。东魏天平元年(534),迁都邺城。

因帝后信佛,兴修大量佛教寺院。洛阳佛寺最盛时多达1367所。

四、东晋南朝建康城

三国时,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朝都城。

吴时名建业,西晋末改建康。东晋和南朝沿用吴旧城,增辟九座城门。

齐时,土城外包砖。

五、唐长安城

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面积达83KM2。

唐朝末年,迁都洛阳后被拆毁。

遗址——西安市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西郊(小部分)等大片地带。

唐长安城,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

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苑等人工园林。

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古代都城的典范。

六、隋唐洛阳城

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

隋大业元年(605)始建,隋、唐、五代以及北宋的都城。

由宫城、皇城、郭城、东城、含嘉仓城、上阳宫、西苑、离宫等8部分组成,占地47KM2。

七、北宋东京城

北宋定都开封,是经过一番激烈争论的。

其中与汴河等河流方便的漕运以及黄河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

北宋时期,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河流横贯,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一带的物质源源不断的运抵京都,使开封处“天下之枢”,“万国咸通”有利地位。

基本布局——三重城垣围护,皇城居中、中为内城,外为外城。

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

内城在外城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

内外城之间有一段缓冲地带,保障内城中的皇城安全;

皇城在内城中央稍偏西北,都城核心。

城市设施

东京城的街道宽窄不一。

宣德门前的御街宽二百余步,约300米,实是宫廷前广场。

其他街道宽,二十五步至五十步。

北宋中后期以后,“侵街”现象日益严重,街道已不如当初宽广。

城市商贸发展

北宋初年,基本仍保留坊里制度,市民居住区为坊,商业区则有东市、西市。

随着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节,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经合法,不但突破了区域的限制,而且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市制开始崩溃——厢(街)坊制逐步形成。

八、元大都城

位于金中都旧城东北。

至元四年(1267)始动工,历二十余年,完成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建造。

大都新城呈长方形,约50KM2,约唐长安城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的面积。

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