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55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41页

高中语文 55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41页

高中语文 55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狱中杂记精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狱中杂记精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后“披发入山”,隐居不仕, 生活窘迫,甚至到了“不能举火”的地步.作为“ 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 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乡 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序》这篇写梦写幻 的追忆之作.
②众言同,于是乎书 省略句 ______
③予我千金,吾生若 省略句 ______ ④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介宾结构后置句 ______________ ⑤或叩以往事 介宾结构后置句 ______________ ⑥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判断句 ______
⑦因思昔日生长王谢 省略句 ______
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1) 方苞 (1668—1749),字凤九 , 号灵皋 , 晚年又号 望溪,桐城人,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 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与姚鼐、刘大櫆合
称桐城三祖.
(2)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 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
身于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 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 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
①恍然犹意 非真 . _________ 动词,以为
四、词类活用
,以„„为席 ①贫者席 地而卧 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 . ,以„„为利 ②皆利 系者之多 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 . ,开一个窗洞 ③牖 其前以通明 名词作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呈报 ④凡死刑狱上 . ________________
动词,相约 ___________
②因 思昔日生长王谢 . (3)因 副词,于是 ______________ ③因 人之力而敝之 . 依靠,凭借 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狱中杂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狱中杂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形象生动具体 作者在文中也注意刻画艺术形象,如“部中老胥”一段,通 过老胥与其同事的一段对话,他的微笑,他重复着对方的话“复 请之,吾辈无生理”,以及他对主谳者的分析,逼真生动地刻画 了老胥在贪赃枉法方面很有经验,很有把握。这里老胥狡猾凶狠、 面目狰狞的形象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还有奸民“叹曰:‘吾 不得复入此矣!’”只是一句话,就把奸民的精神状态,惟妙惟 肖地表现出来。
链常识
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因 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桐 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 理清晰,“清真雅正”。散文名篇有方苞《狱中杂记》 《左忠毅 公逸事》 ,姚鼐《登泰山记》 ,等等。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评价道: “桐城古文运动,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发展、终结。”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牖 其前以通明 . (2)凡死刑狱上 . 2.形容词作动词 吏因以巧 法 . 3.使动用法 予我千金,吾生 若 . 生: 使„„活下去 巧: 利用„„作弊 牖: 本义指窗,此处指开一个窗洞 上: 呈报
四、一词多义 而言曰 ①有洪洞令杜君者,作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1.作③舍瑟而作 . . ④日出而作 也 ⑤此疫作 .
3.用词准确精练 写刽子手向被判死刑的囚徒勒索的三种情况时,刽子手对受 极刑者和受绞缢者说的话冷酷无人性,仅是貌似轻描淡写的寥寥 数语,却把他们冷酷成性,以囚犯是否安然就死作为牟利手段相 要挟的令人发指的行径刻画出来;对斩首者“无可要”,仍“质 其首”,把受刑者的头颅据为己有来牟利,可见其贪婪已到了敲 骨吸髓、毫无人性的地步。
迫近 _____
重要 语_____ ①增减要 . 害之郡_____ 险要 ②北收要 . ③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_____ 希望 . 于时也____________ 符合,适合 ④凡先王之法,有要 . ⑤要之,治平之世,天地不能不生人____________ 总结,概括 . 关键 在安国家,利人民_____ 3. 要⑥要 . ⑦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 通“邀”,请 . 相约 ,渠会永无缘_____ ⑧虽与府吏要 . ⑨以要晋国之成_____ 缔结 . 10 惟大辟无可要_____ ○ .要挟 约束,控制 其道____________ ⑪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 .

《狱中杂记》ppt课件课本(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

《狱中杂记》ppt课件课本(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

的网

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 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 监狱中的狱霸虽然他们本身也是囚犯,但 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 笔下的狱霸最后都乐不思蜀了,这一奇怪 现象足可见封建牢狱黑暗之一般。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 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 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 亲眼看到死后从牢墙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 每天有三、四个,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 君,站起来对我说:‚这是发生了瘟疫。现 在天时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 要死十几个。‛

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 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 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 系囚常二百余。

凡死刑,狱上,行 凡判死刑的案件已经上奏 刑者先俟于门外, 的,刽子手就先等候在门 使其党入索财物, 外,叫他的同伙进去勒索 名曰‚斯罗‛。富 财物,叫做‚斯罗‛。有 者就其戚属,贫则 钱的人就对他的亲属勒索, 面语之。其极刑, 穷苦的就当面对本人说。 如果犯人被处以凌迟,就 曰:‚顺我,即先 说:‚满足我的条件,就 刺心;否则,四肢 先刺心;否则,就先砍去 解尽,心犹不死。‛ 你的四肢,心还不死。‛

有对那些被处以绞刑的,就说: ‚满足我的条件,一绞就死; 其绞缢,曰:‚顺我, 否则,三绞三放再加上别的刑 始缢即气绝;否则, 具,然后才让你死。‛只有斩 三缢加别械,然后得 首的无法要挟,但是还要把砍 死。‛惟大辟无可要, 下的犯人头作抵押品。因此, 然犹质其首。用此, 有钱的用数十两、上百两银子 富者赂数十百金,贫 作贿赂,贫穷的也要卖光衣物; 亦罄衣装;绝无有者, 穷得一点钱都没有的,就按以 则治之如所言。主缚 上所说的处置。掌管捆绑犯人 者亦然,不如所欲, 的差役也是如此,欲望得不到 缚时即先折筋骨。 满足,绑时就先折断犯人的筋 骨。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倘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 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 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 未结正者居之。倘举旧典,可小补也。”
• 假使仁人君子向皇上直言: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 地充军的重刑犯外,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 结案定罪的犯人,可以另外关在一座监狱里,不给他 们上手铐和脚镣,这样,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 清吗!或者说:“监狱原有的五个牢房,定名为临时 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结案定罪的人住。 这样即使实行过去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
• 杜君说:“近年打官司,案情较重的,京兆 狱和五城御史衙门都不敢擅自判决;加上九 门提督所搜捕查究的犯人,都归刑部拘禁。 而十四司正副郎官中乘机营私者以及掌理文 书的小吏、狱官、小卒,都把多关押人视作 有利可图,所以,稍有牵连的人,一定千方 百计拘捕到。
•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 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 为剂,而官与吏部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 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 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 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大盗、惯贼、杀人要犯, 却体质强壮,精力旺盛,被传染上疾病的十个 中不到一、二个,即使有的得了病,随即又痊 愈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轻罪被关押的 人,以及被牵连作证而依法不该判罪的。”我 说:“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为什 么刑部监狱关押的犯人如此之多?”
• 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 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 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 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 我曾经问过一个供职多年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 “彼于刑者、缚者, 非相仇也,期有得 耳。果无有,终亦 稍宽之,非仁术 乎?”曰:“是立 法以警其余,且惩 后也。不如此,则 人有幸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共15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02021/9/102021/9/102021/9/109/1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0日星期五2021/9/102021/9/102021/9/1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02021/9/102021/9/109/1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02021/9/10September 1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02021/9/102021/9/102021/9/10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02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02021/9/102021/9/109/10/2021 5:20:28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02021/9/102021/9/10Sep-2110-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02021/9/102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共15张PPT)
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 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的高度是一样的。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瀑布对悬崖无可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我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征服自己,就能征服一切。 学会下一次进步,是做大自己的有效法则。因此千万不要让自己睡在已有的成功温床上。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 不要拿过去的记忆,来折磨现在的自己。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道德修养能达到的最高价段,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我们的思想。--达尔文 道德修养能达到的最高价段,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我们的思想。--达尔文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语文课件:第五单元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课件:第五单元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第二段,自“余曰”至“于是乎 书”;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第四段,自 “部中老胥”至“众皆以为冥谪云”;第五段,自“凡杀人” 至结尾。
1/6/2014
2.对照注释,细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1/6/2014
《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等。逝世后,葬于
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墓为省级保护文物。
1/6/2014
姚鼐 姚鼐(1732~1815),清代散文家。字姬传,室名惜抱
轩,人称惜抱轩先生,是刘大櫆的学生,桐城派集大成者。
他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所 谓“义理”就是程朱理学;“考证”就是对古代文献、文义、 字句的考据;“辞章”就是写文章要讲求文采。这些主张充 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 在美学上,提出用“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 “阳刚”就是豪放,“阴柔”就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
1/6/2014
“义法”:所谓“义”,即“言物”;所谓“法”,即 “言有序”。“义”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指文章的形
式技巧。方苞要求文章的形式服从于内容,做到内容与形式
的统一。文章语言要做到“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 “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义法”说,涉及文章

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对比手法
本文在对比方面最具特色。尤其在第二段中,用排比 句,作十几种对比,生活的巨大转变,历历如在眼前。末 段以幻想真事成梦的脚夫与惟恐真事乃梦的寒士故事作对 比,指出自己与他们一样,俱为“痴人”。这些对比,正 是建立在作者个人生活的前后对比之上,“梦”的命名, 意味深长。而作者早年的豪华生活均在明代,这忆旧便不 免有对朱明王朝的缅怀和留恋,遗民情结暗蕴其中。
张岱(1597—168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等,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 人”“古剑”。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清兵南下后,他深感 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 不满与抗议。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 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 寄托故国之思。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张岱的小品 文内容十分丰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而最值得注 意的是郁积其中的黍离情结。
望溪 清 桐城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义理 考据 辞章 《望溪全集》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 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尽。”其绞缢, 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 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 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 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启迪智慧 1.《狱中杂记》
(1)朴实、严肃的笔法
作者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所以他对 狱中骇人听闻的罪恶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作者的貌似客观 冷静的叙述,实质上是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 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木然。这种客观的冷静, 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所见所闻甚多,已经 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的震撼。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
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
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 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 人”信医不信巫。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学习目标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1.识记生字,掌握重点词; 2.了解作者及其为文主张; 3.了解封建社会狱治的黑暗。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课前预习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 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段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 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虚词“乃”之 前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责”是“要求,索要”的意思,“信” 是“相信”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所以不会同在一个分句 里,从而排除A项。“去”是“离开”的意思,“不顾”是“不回头 看”的意思,“自是”是“从此”的意思,所以“不顾”与“自 是”之间应该断开,从而排除B项。故C项正确。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遘.( gòu )者 痼.( gù)疾 晷.( guǐ )刻 口呿.( qū ) 渫.( xiè)
有瘳.( chōu ) 梏.( gù)扑 主谳.( yàn ) 舌挢.( jiǎo )
2.一词多义
①作.而言曰 (1)作②此疫作.也
___神__情__激__动____ __兴__起____
方苞以他的文章与文论,被人尊为桐城派的始祖。其实方 苞本人生前并没有自树宗派的想法;不过他的文章与文论,对 以后的桐城派作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就居于桐城派创 始人的地位。
他论文提出“义法”之说。“义”就是要言之有物, “法”就是要言之有序,“义法”就是既要有内容,又要讲形 式,而且形式的变化应该合乎内容的要求。但我们联系他的写 作实践来看,方苞的文论和其他论说性文章,大都缺乏深刻的 内容,倒是他的叙事、抒情的短文,却有一些生动可取的佳 作。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 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 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 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 “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解析】 本题从缩小范围、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 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原文中“终不一语加咎巫”的意思是 “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选项说“很少受到谴 责”,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限制范围;“学者不 愿行医”在原文中没有任何体现,原文中“学者日以怠”的意 思是“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故A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5.走近作者 方苞( 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安徽桐 城人。康熙四十三年( 1704 )进士。康熙五十年( 1711 ),因 “《南山集》案”牵连被捕。《南山集》的作者戴名世富有民 族气节,是方苞的同乡旧友,方苞曾给《南山集》作过序, 《南山集》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因此被牵连下狱。后来经过大 官僚竭力营救,才得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下为奴。由于他素来 有文学名气,才得在皇帝的南书房当差。康熙六十一年( 1722 ) 任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 1723 )免除奴籍,并升为内阁学 士。乾隆年间,升礼部侍郎。著有《望溪文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 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 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 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 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 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 或缩小 )其词、以偏 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 时间顺序 颠倒 )、无中生有、添枝加叶等。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掌握重点词; 2.了解作者及其为文主张; 3.了解封建社会狱治的黑暗。
③日出而作. ___劳__动___
①每薄.暮下管键 __迫__近____ (2)薄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_薄__与__“__厚__”__相__对___
③厚今薄.古 _轻__视__看__不__起___
①质.明启钥 __正__ ②每质狱词 __问__,__质__问____ (3)质③ ④必 质.以于长齐安君__为_做__质人.__,质__兵__乃_出 ⑤然犹质.其首 ___抵__押___
【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断句方法:①通文意。先通读文段,了解文段写了什么内 容,表达了什么意思。②看标志。主要看虚词,虚词往往有固 定的位置,比如发语词“夫、盖、唯、斯”等用在句首;对话 标志词“曰、云、言”后一般断开;表陈述、感叹、疑问、祈 使的语气词,如“也、矣、乎、哉、耳、焉”等常用在句末。 ③辨句式。文言言中的特殊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 句,要熟记固定句式。④明修辞。如利用对偶、排比、顶真、 反复等修辞断句。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 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段短文,大致了 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 虚词“乃”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责”是“要求,索 要”的意思,“信”是“相信”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 所以不会同在一个分句里,从而排除A项。“去”是“离开” 的意思,“不顾”是“不回头看”的意思,“自是”是“从 此”的意思,所以“不顾”与“自是”之间应该断开,从而排 除B项。故C项正确。
__人__质____
(4)暴① ②胥 暴.某秦一之欲夕无暴.厌卒
___突__然___ ___残__暴___
3.词类活用 (1)鲜不疫.矣( 疫,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瘟疫 ) (2)必械.手足( 械,名词活用为动词,戴上刑具 ) (3)则械.系不稍宽( 械,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刑具 ) (4)吾生.若( 生,使动用法,使……生 ) 4.特殊句式 (1)此疫作也。( 判断句 ) (2)不问罪之有无。( 宾语前置句 ) (3)狱旧有室五。( 定语后置句 ) (4)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状语后置句 )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 第五单元
1 高考导航
2 学习目标
4 课堂互动
3 课前预习
5 随堂练习
高考导航
( 2015年高考重庆卷 )( 原文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上)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