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基本常识
精神分析学理论总结
![精神分析学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32aa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b.png)
精神分析学理论总结精神分析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
本文将对精神分析学的核心理论进行总结,包括无意识、心理结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
1. 无意识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意识的,即我们无法自觉地意识到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和情感等内容,它对我们的行为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心理结构精神分析学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我们能够自觉体验和思考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心理过程,包括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回忆起来的记忆内容;无意识则是我们无法直接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其中包含了被压抑的冲突和欲望。
3. 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无意识冲突的困扰,人们会运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和痛苦感,但同时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感。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转移等。
4. 心理发展精神分析学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等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冲突相关联。
这些阶段的经历会对个体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精神分析学理论包括无意识、心理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洞察人类内心世界的视角,对于心理学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神分析法概述
![精神分析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8fd27df915f804d2a16c132.png)
精神分析方法
• 一 精神分析方法基本理论观点、
• 世界著名奥地利精神学家弗洛伊德 (S Freud)创立于19世纪末,精 神分析是心理治疗的开创性事件, 构成心理学的基础。
(一)意识的层次理论
意识是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 部 分
潜意识 指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深 层次的心 理活动部分
前意识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 间
(三)移情分析
•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随着患者与 治疗者的治疗关系发展,患者对治 疗者的信任和依赖日益增加,患者 会把对自己父母、朋友、甚至恋人 或配偶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 这就是移情。
• 但移情与爱慕不是一回事移情有正情的,: 如友爱,敬仰,也有负情的,如敌对和怨 恨i‘移情是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应有的现 象,通过移情;可以引导患者意识到自己 内心深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如患者的爱 和恨及其产生的原因,疏导患者被压抑的 情感,通过移情分析使患者对自身情感, 内心活动等有深入认识;推动治疗。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发展可.以分成5个阶 段,性本能在每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弗洛伊德指出;“性的本能冲动在神 经和心理的疾病成因中起着一种不平凡的 巨大作用”。在心理发展的各阶段,性的 压抑、欲望不能满足和冲突不能解决,是 日后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2.性心理发展阶段
(四)阻抗分析
• · 治疗中患者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问题,或在行 动上表现出不合作治疗,不相信治疗者,这种现 象便是阻抗,阻抗可能提示分析已涉及患者高度 敏感的东西,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阻抗分 析就是要指导患者以现实态度,正视问题,发掘 无意识中的症结问题,一旦阻抗被认识和消除, 治疗便得以向前发展。
• 1)口腔期出生一1、1.5岁) • 2)肛门期1—1.5、3岁) • 3)性器3—6.7岁) • 4)潜伏期,6、7~1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eae5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9.png)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精神病学重点整理1、被害妄想是一种常见的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是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一种妄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是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是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
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是一种突然发作的病态信念,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疲乏无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自我评价降低、自杀念头等。
诊断标准:根据《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五版(DSM-5)的诊断标准,抑郁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至少出现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或丧失兴趣的症状,同时伴随着其他抑郁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乏无力等,且这些症状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952b3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0.png)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是奥地利医学家S.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仍影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包括:①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②压抑和抵抗。
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
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
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③泛性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
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④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
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
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
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
主要包括:①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
(完整版)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
![(完整版)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300eab25901020206409c51.png)
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1精神障碍的概念是什么?答: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在生物、心里、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大脑的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抑制与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有些可伴有生理功能障碍。
2精神病学的概念是什么?答: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病相、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概念是什么?答:精神障碍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从生物丶心理丶社会三个层面研究和帮助及障碍患者恢复健康,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保持心理健康,以期达到恢复和促进护理对象适应社会丶承担社会角色的护理学科。
4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答:精神障碍的病因包括:(1)生物因素,如遗传丶感染丶化学物质影响丶(器质性)脑和内脏器官疾病丶年龄丶性别等;(2)心理因素,如心理素质丶心理应激等;(3)社会文化因素,如社会文化丶社会变迁丶社会压力丶社会支持等。
5目前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有哪些?答:目前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有:(1)多巴胺(DA);(2)去甲肾上腺素(NE);(3)5-羟色胺(5-HT):(4)乙酰胆碱(ACH);(5)氨基酸类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GABA);(6)谷氨酸。
6何为精神症状?答:精神障碍是以精神活动(指感知觉丶记忆点思维丶情感丶意志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障碍。
按照心理活动的不同及心理过程的异常(特征)表现特点,应用医学概念将他们概括为感知障碍丶记忆障碍丶思维障碍丶情感障碍和一直障碍等类别。
这些不同特点的各种障碍有分别有它特殊的丶具体临床表现,及称为某种精神症状。
7认知过程包括哪方面的内容?答: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丶知觉丶思维丶注意丶记忆丶智能丶自知力和定向力等方面的内容。
8临床常见的感觉、知觉障碍有哪些?答:(1)临床常见的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比如医生用棉棍轻触患者的皮肤时,患者产生麻木感和疼痛感)和内感性不适。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914d8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8.png)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识别精神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精神障碍的分类、症状和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
一、精神障碍的分类精神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的临床症状。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1.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2. 心境障碍:如抑郁障碍、躁狂障碍等;3. 焦虑障碍:如恐慌障碍、强迫症等;4. 成瘾障碍:如酒精依赖症、药物滥用等;5. 儿童精神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6. 神经症状和功能障碍:如头痛、抽动障碍等;7. 睡眠障碍:如失眠、噩梦障碍等;8. 性功能障碍:如性欲低下、勃起障碍等;9. 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等;10. 生活期间的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整障碍等。
二、精神病症状精神病症状是指精神障碍患者所表现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特点,精神病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1. 异常思维:如幻觉、妄想等;2. 感知异常:如幻听、视幻觉等;3. 意志异常:如意志缺失、意志疲乏等;4. 情感异常:如焦虑、抑郁、情感麻木等;5. 行为异常:如紧张不安、攻击性行为等。
三、精神病的诊断标准精神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临床表现,并参考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
通常,精神病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 症状持续一定时间:根据不同精神病的特点,需要满足症状持续一定时间的要求;2. 症状严重程度:症状需严重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3. 排除其他病因:需排除其他身体疾病、药物滥用或使用等原因导致的症状。
四、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诊断结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fdd6cf5ef7ba0d4a733b8b.png)
二、人格动力
1、驱力与本能 2、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9
1、本能 instinct
• 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且 能量有限。 • 驱动人行动的能量,主要包括一些非理性因素 (本能、潜意识等) 。 • 机械决定论观点。人不能做自己的主人,而是 由本能决定的。
10
• libido:人类行为最基本的驱力 • 1、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一切与保存 生命有关的本能,包括自我保存与种系保 存。一切动机的根源,追求欢乐与逃避痛 苦;每一种生之本能的目的都在于使个别 器官得到享受,它们结合起来,起着保存 种族生存的力量。——里比多或欲力 (libido) 2、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驱力使人 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它还包括 攻击驱动力,表现在伤害自己或他人甚至 体育运动和战争毁灭方面。——攻击 32 (aggression)
17
升华
2018/10/14
18
3、替代displacement – 把对某事物的强烈感情不自觉地转移到另 一事物上,例如替罪羊、迁怒,通过迁怒 可以减轻情感上的痛苦。 4、拒绝(否认)denial – 拒绝承认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件,似 乎其根本未发生过。常用语言:“这不可 能”、“绝对不会”等。 – 与压抑不同,否认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 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
34
• 站在大马路边看奔流 不息的车流时 • 站在险峻的山顶向四 处眺望时 • 手中拿着锋利的刀时 • 当车疾驶在高速公路 上,人在车内时
35
2、焦虑
• 现实焦虑(与真实的威胁程度相当) • 神经质焦虑(害怕本能失去控制而受罚 之焦虑) • 道德性焦虑(害怕受到良心谴责化 rationalization – 不是指“合乎理性的行为”,而是指为我们 所做的事赋予符合逻辑的或为社会所欢迎的 动机,以便看起来我们所做的事是合情合理 的。 (1)酸葡萄 sour grapes – 当人得不到自己希望的东西时,内心会相当 失望和沮丧,有人会刻意贬低自己过去追求 的东西。这就是“酸葡萄”。 (2)甜柠檬 sweet lemon – 虽然生活中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但个体努力 21 强调事情的美好的一面。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99e5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2.png)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是一种以“心理现象的解释和理解”为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心理学派别,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分析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础主要由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创立,他认为人的心理世界有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
其中,潜意识是个人大部分行为和决策的来源,不受意识控制,而无意识则指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现象。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个人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与童年时期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精神分析学强调研究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以此探究个体成长的机制。
精神分析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的概念。
防卫机制是指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自我价值和安全感,而运用各种心理机制来避免、减轻或转移批判性自我意识对内心的伤害。
常见的防卫机制包括否认、投射、逃避、压抑等。
精神分析学的实践应用精神分析学主要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
治疗者通过对患者内心世界的探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个人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
精神分析学的治疗主要有两种形式:自由联想和分析性心理治疗。
自由联想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技术,患者随意讲述他内心深处的经历和感受,而治疗师则通过对患者的言辞、情感和行为的分析,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
而分析性心理治疗则是在治疗师和患者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和关系,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互动,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
精神分析学的实践应用不仅在心理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某些文化现象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
例如,在文艺创作中,许多作家和电影人都运用了精神分析学的思维方式,以更准确地刻画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突,以及人物成长的历程。
总之,精神分析学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派别,其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都有广泛的领域和意义。
其对人的心理世界和成长机制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推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之精神分析法
![心理学之精神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ffd1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4.png)
防御机制理论
总结词
防御机制理论是指个体在面对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时,会采取一系列心理策略来自我保护。
详细描述
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个体面临强烈的情感压力时,会自动采取一些心理策略来减轻焦虑 和恐惧。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投射、反向形成等。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暂时缓解情绪 压力,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通过分析解释,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 心理动态和内在需求,促进自我觉察 和成长。
04 精神分析法的贡献与争议
对心理学的贡献
01
揭示无意识过程
精神分析法揭示了人类心理的无 意识过程,揭示了潜藏在个体行 为背后的动机和欲望。
02
促进自我意识
03
发展治疗技术
精神分析法鼓励个体深入探索自 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意识和 自我认知。
释梦
01
02
03
释梦
通过对梦境的解析,揭示 梦境背后的潜意识欲望、 冲突和情感。
目的
梦境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反 映,通过释梦可以深入了 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内在 需求。
注意事项
释梦需要结合患者的文化 背景、生活经历和心理状 态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 理解梦境的含义。
分析阻抗
分析阻抗
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 某些话题或情感的回避、 抵抗或抵制。
教育与家庭
精神分析法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 教育和家庭领域,帮助家长和教 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 需求和发展阶段。
02 精神分析法的主要理论
潜意识理论
总结词
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法的核心,它认为人的许多行为和思想是由潜意识驱动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个体的欲望、 冲动和情感。
详细描述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是心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本能冲动和被压抑的欲望。这些欲望 和冲动在正常情况下无法被意识到,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梦境、口误、失言等,可能会浮现到意识层面。潜意识 理论认为,许多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都与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有关。
第二章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章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31efe0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a.png)
(一) 精神层次论
2.潜意识(无意识): 1、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其
中包含一些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个人生活准则的原始欲望; 早期被压抑的愿望,被压抑的童年经历与事件;来自种族遗传经 验。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 3、潜意识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获得满足; 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经症症状等表现。
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比多"是一种 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就是从吸乳开始的, 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 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具体表现是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到 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
29
(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性欲最敏感的区域或 处于显著地位的动欲区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 其不同的主要动欲区、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定位,人的性 心理发展也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的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
30
1.口唇期
(1)年龄:0-1岁 (2)性敏感区:口唇、舌、牙齿 (3)口腔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 ➢前口腔期是指婴儿从出生到满8个月,唇和舌是主要的动欲
39
3.性器期(3-7岁)
认同作用: 在解决恋父和恋母情结的过程中,儿童以自己同性别的父
亲或母亲为榜样,模仿他们,认同他们,这样不仅使儿童获得 男性或女性行为风格,而且还把父母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内 化为儿童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儿童第二个自我,即超我。
精神分析学要点(汉语言文学)
![精神分析学要点(汉语言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6ea38ec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5.png)
精神分析学要点1定义:是一种汲取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和包含的心理现象已经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2研究对象:作家创作的心理活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读者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a无意识与性本——与“理性的成见”和“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的两个命题无意识: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指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
表现方式:口误、笑话、动作倒错。
作用:对研究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b人格结构理论c梦的解析4弗洛伊德与精神批评a作家与白日梦b俄底浦斯情结c分享说5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a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精神分析首先将目光投向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对影响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心理作了细微的阐发。
注重对作家各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自传、私人信件、讲稿及其它文稿,特别是作家童年生活的记载。
作家内心深处的冲突尤其是童年生活中性爱冲动的幻想和挫折构成了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了解作家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的基础上,精神分析要求反观作家的作品,以揭示这些文本中暗藏的意义或深层的内容。
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
b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人物的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关系c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d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
每个作家都具有两重性:私生活的人和一个集体的人。
e关注读者的阅读反映——读者与文本的关系是一种本我幻想和自我防御的关系。
关注读者在阅读中的幻想和快感。
霍兰德:文学反映动力学。
6评价:a将文学批评的视野引入人类的深层心理,使人们注意到作家的无意识心态,作品里所体现或暗示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及读者的欲望和快感,开拓了文学批评的领域。
b对20世纪文学批评的影响和渗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0a6a56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4.png)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4.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会采取各种心理防御机 制来保护自己。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升华等
1. 精神分析治疗: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通过让患者自由联想和解释 梦境等方式,帮助患者揭示潜意识中的内容,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20XX
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学思想
XXXX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目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
以下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1. 潜意识理论:弗洛伊 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 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 个层面。潜意识是指那些 被压抑、被遗忘或无法意 识到的心理内容,它对人 类的行为和情感有着深远 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 行为和情感的真正动机和根源。 他认为,人类的本能和欲望是 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 本能和欲望在人类的成长和发 展过程中被压抑和遗忘,但它 们仍然存在于潜意识中,并对 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通过 各种方式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情 感的,例如梦境、幻想、口误、 笔误等。他认为,这些现象是 潜意识的表现,是潜意识试图 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现代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 争议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意识是指人类能够意识 到的心理内容,包括思想、情感、记忆等。而潜意识则是指那些被压抑、被遗忘或无法意 识到的心理内容,它包括人类的本能、欲望、冲突等
精神科必背知识点(专业必学,免费全文)
![精神科必背知识点(专业必学,免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9eac9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7.png)
精神科必背知识点(专业必学,免费全文)心理老师和咨询师,多了解一些精神科知识,能更好地辨别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做好转诊和转介绍。
以下全是重点。
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精神健康: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压力,并且能够有效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和行为的护理、保健及康复的一门学科。
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精神症状:指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语、表情、动作、书写等)表现和表达出来的人的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精神障碍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
妄想:一种重要的精神病症状,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歪曲的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虽不符合事实,但患者却坚信不疑,既不能以其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加以解释,也不能用事实和道理说服。
遗忘: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一段时间全部经历的丧失叫完全性遗忘;部分经历不能回忆叫部分性遗忘。
遗忘最常见的原因是意识障碍。
顺行性遗忘:是指紧接着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其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
逆行性遗忘:是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萨科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所有发生的事情缺乏记忆,主要表现为:近事遗忘、定向障碍、虚构症,而无全面性的智能减退。
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疾病因素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滞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职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
痴呆:一种综合征,是后天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智力、记忆和人格障碍,但没有意识障碍。
每天学点心理学1421:精神分析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每天学点心理学1421:精神分析知识点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62f826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4.png)
每天学点心理学1421:精神分析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潜意识无法量化,知识越多对本我影响越大,会产生更多压抑和禁锢,更不易引入意识之中。
潜意识是本能,精神分析注重知识和情感,如少数民族等不发达地区的人,情感表达直接,知识分子文明度高,情感表达多迂回、含蓄、害怕表达真请实感,善于掩饰,甚至撒谎。
人类都有无意识自杀的本能,如打着文明旗号的自杀,希特勒和纳粹的民族自杀等。
人的欲望就是在生的同时,追求自杀死亡,如吸毒、吸烟和酗酒等,说明生与死的一致性。
每个来访者都是一个故事,心理咨询就是要介入这个故事,要走进去,更要出得来。
神经质就是害怕恐惧,咨询师可帮助来访者走出恐惧。
孩子的反抗以及夫妻间的冲突,常常就是为了摆脱,在爱的名义下的控制模式。
冲突和内心焦虑,是本我和超我发生矛盾时,引起的一种情绪反应,防御是自我为恢复平衡,采取的防御机制。
当受到挫折时,常将对家人、单位和工作的控制欲,移植到其他环境中,就会引起自恋性防御机制。
内投射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将外界接触的信息,接受的过程。
移情和反移情不可避免,咨询师要进得去,出得来。
咨询师会不自主地,被拉入来访者的故事中,并扮演重要角色。
治疗结束后,咨询师必须从反移情状态中,顺利走出来。
移情和反移情,是来访者和咨询师的投射认同和共情互动关系,决非真正意义上的情感转移,咨询师不能产生误解,进而突破欲望本能和误解所设置的界限,走出来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本身。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主治医师,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四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学基本概念转换指精神上的冲突转变为躯体性的症状,转换后的症状一般显现为感觉缺失、感觉异常、麻痹或痉挛的等。
这种转换有时是欲望或愿望经过改头换面的满足,但更多地表现为对这类满足的抑制。
精神分析学认为躯体性癔病症状是一种心因性症状,它的转换或多或少都具有某种含义。
疏泄布洛伊尔首先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释放被病人压抑的情感。
这种方法后来为精神分析法所取代,因为后者不仅疏泄这种情感,而且他更注重于认识这种情感。
神经症神经症一词是十八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最初是指精神方面的疾病。
到了十九世纪,通常用来指“功能性失调”,也就是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后来佛洛伊德发现,神经症中有一种疾病——癔病——是性格失调而不是神经失调,从这以后,神经症就明确用来描述精神失调,这些失调不是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
精神分析学理论把神经症划分为下面几种类型:精神神经症:由患者的心理冲突或过去的一些事件引起的,只能从患者的性格和经历方面进行解释。
精神神经症有三种形式:1)转换性癔病;2)焦虑性癔病(恐怖症);3)强迫行神经症。
真性神经症:是现实性功能紊乱在生理上的反映,可以从患者性生活的习性方面加以解释,真性神经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和焦虑性神经症,前面一种是性活动过度的结果,后面一种是性刺激未能消除而引起的。
创伤性神经症:由某种突如其来的震扰引起,这种病的症状与其他神经症不同,无法加以解释。
换句话说,创伤性神经症中不含有无意识方面的意义。
自恋性神经症:指患者无法产生移情的神经症。
性格神经症:指患者无法产生移情的神经症。
气质性神经症:精神分析学的术语,指现在通常说的身心性疾病。
儿童神经症:幼儿时期的神经症。
精神学认为,所有成人的神经症在幼儿时期都有过类似的症状。
移情性神经症:一种病人能够产生移情的神经症,或者是患者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对医生产生的一种迷恋。
阻抗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情况,即不让无意识过程变成意识。
当患者反对治疗者解释的时候,他便是处在一种阻抗的状态中。
防御机制指一种为保护自我或自己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累的无意识反应。
这些机制专事改变无意识冲突,因为无意识冲突通常由于社会习俗的制约而不能直接表现出来。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弗洛伊德在他关于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批文章中(特别是《防御性精神神经症》,1894年)指出了防御机制的概念。
他那时探讨了一种最常见的机制——压抑。
随后,他又提出了不少防御机制。
他在关于焦虑问题(1926年)的书中认为,这些机制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付由性冲动或攻击冲动而引起的焦虑和内疚。
精神分析学家们对到底有多少机制,以及这些机制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历来有争论,但是,对一些常见的机制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一篇文章中列述过基本的防御机制,这些机制是:1.压抑2.文饰作用3.反应形式4.投射5.倒退6.移位7.升华8.隔绝9.理智化压抑指从无意识中排出那些有危险的、不能接受的冲动,以及与此冲动相关的记忆或意象。
实际上,压抑一词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早年,就是防御的同义词。
在幼儿时期最初排除压迫在意识中的不愉快的东西,这是初级压抑;防止被压抑的无意识内容进入意识,这是真正的压抑。
这样,压抑就是防御的第一步,他在防御机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可以说与压抑的发现同时开始的。
但后来他发现了为防止压抑而产生的种种防御机制,那些机制并不一定完全排除无意识的内容。
另外必须注意的是,与其他机制一样,压抑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它和抑制不同,抑制是个人有意识地压制对某一对象的意识。
意识无意识前意识早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有两个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被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而无意识则包括各种原始冲动、愿望、本能等各种习俗、道德所不容的内容。
由于这些内容为外界现实所拒绝,便被排挤或压抑到意识阈下面。
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千方百计寻求满足,并一有机会就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
在弗洛伊德看来,甚至从失言中也可以找到某种无意识的愿望。
因此无意识的精神活动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无意识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又发现还可以对意识的内容进一步区分,于是就有了前意识和无意识本身。
他认为,前意识思想或记忆是很容易成为意识的,因为他受到的抵抗较弱,而无意识受到的反抗就要强得多,所以无意识思想或记忆很难成为意识。
从一八九零年到一九二零年,弗洛伊德始终在试图发现人格中无法直接了解的决定性因素。
他在这方面的惊人观点,使得人们开始重视无意识对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但是到了一九二零年后,在无意识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他的人格说,于是意识和无意识在精神分析学理论中只是作为不同的精神现象而保留下来。
俄狄普斯情结(恋母情结)一组无意识观念和情感,其核心愿望是占有双亲中异性的一方,排斥同性的一方。
精神分析学认为,这种情结一般在里比多和自我的发展阶段出现,也就是三~五岁之间,不过有些恋母现象可能出现得更早一些。
俄狄普斯这一名称来自神话故事,俄狄普斯在不知道双亲的情况下杀了父亲,娶母为妻。
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情结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许多无意识犯罪的原因所在。
消除俄狄普斯情结,可以使本人与双亲中同性的一方同一化,并暂时放弃与异性一方的关系。
里比多(欲力,性欲)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最初指寻求快感的性欲能量,后来弗洛伊德和其他人把生本能和死本能能量也包括了进去。
里比多概念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弗洛伊德发现性冲动在神经症中的重要性时形成的。
到了一九零五年,他又写了《性学三论》一书,假设幼儿时期性发展的几个阶段,从而全面地发展了里比多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是一种力,它迫使性欲望通过躯体和精神活动表现出来。
“里比多”理论试图探讨所有这些表现,从而找到人格发展在生物和心理方面的进程。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一生中最初几年的生活,对人格的形成极为重要。
他把这段时间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用人体某一部分的反应方式来命名。
在口唇阶段,吮吸和吃食是快感的主要来源。
肛门阶段主要是排除和控制产生的快感,阳具阶段开始于儿童意识到性器是快感的来源。
对里比多发展的阐述,是精神分析学人格形成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对伊德、自我、超我,人与人的关系的特殊方式,精神冲突、防御机制以及性格特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结构进行说明和解释。
固结在精神分析学中,指对早期某一发展阶段或某一客体的依恋。
固结的出现,说明个体未能顺利通过里比多的发展阶段(三—五岁)。
固结的主要表现是固结者沉迷于幼儿时期的、已不合适的行为形式、或者迫于压力,退向这类行为型式。
挫折过大、过分满足以及极度的爱和恨,都可能引起固结。
个体所固结的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期或者某一点,就是固结。
倒退通常指回到一种较早的状态或方式。
精神分析学认为倒退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通过退出压抑的现实环境回到里比多和自我发展的阶段,摆脱焦虑状态。
两性同体通常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和态势。
精神分析学理论一向认为,所有的人在体质和精神性欲方面,都是两性同体的。
弗洛伊德的这一观念是从他的朋友佛里斯那儿得来的,并最初在生物和解剖材料中得到了证实,那些材料显示,男性身上还残留着某些男性器官的残留。
不过当代这方面的理论则通过儿童与父母等同的情况,解释精神性欲中的两性同体现象。
这样,一些无性的活动就具有性的内涵,被动、顺从、受虐、直觉以及接受行为可以看成是女性的特征,主动、独断、施虐、理智以及威胁行为则是男性特征的表现,如果态势有了改变,那就意味着性向发生了变化。
去势情结(阉割情结)对可能会失去性器的焦虑情态。
根据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所有男性(成人或儿童)都会产生去势焦虑。
这种去势情态主要表现为失去阳具——在去势的威胁中阻止男孩沾染手淫,失去性欲快感能力;或者丧失男性特征。
除了男性,精神分析学家断言女性也会产生去势情结,在这种情结的作用下,她们感到自己“被去势了”,感到有一种强迫性冲动,要证实身上存在着阳具的象征性替代物,或者对任何器官或活动已经同阳具等位而感到焦虑。
自由联想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自由联想是指患者在精神分析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思维的方式。
这一技术是以一些假设为根据的:任何思维最终都能通向重要的部分;如果注意力放松,抵抗就会减小到最低限度,反之,就会大大加强。
弗洛伊德采用了自由联想技术以后,就放弃了催眠术。
不过应该说明的是,英文“自由联想”实际上是德文“freier Einfall”的误译。
德文“Einfall”的愿意是“突然想起”、“闪念”(irruption,suden idea),也就是在放松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并不是什么“联想”。
但是英文“自由联想”这个词现在已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并运用。
精神分析的基本规则(基本规则)精神分析学对自由联想提出的一项基本规则:患者必须毫无保留地把各种想法告诉医生,在报告的过程中自己不作任何取舍或强调。
移情精神分析治疗到了一定的阶段,患者会对医生产生爱情、倾慕、憎恨、不信任等强烈的个人情感。
早期精神分析学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干扰医生去发现患者被压抑的记忆。
后来,弗洛伊德认识到,这种情况并不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者的自然反应,而是患者把他对过去生活中人物的感情和印象,不知不觉的移向了医生,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移情。
随着俄狄普斯情结理论的发展,可以越来越清楚的看出,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移情,正是患者幼年在恋母阶段对父母的情感的再现。
由于情感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就有不同的移情。
对医生产生依恋、信任或爱情等情感,可以看成是正移情,如果产生憎恶、不信任及轻蔑的情绪,这就是负移情。
这些现象是患者对治疗的一种抵抗,因为它偏离了或回避了本来的治疗目的。
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情感是患者幼儿时期与双亲的基本纠葛的再现,治疗者就可以以此为依据,了解患者病状的根本原因,从而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在这一点上,移情对于神经症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移情的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患者一方,鉴于治疗者本人也有幼年时期的那种经历、情感以及关系,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个人情感,这是一种反向移情,这种移情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梦梦的解释梦是睡眠中的一种精神活动,是睡眠期间一系列图像或事件的映现。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梦看成是对未来的预言,而精神分析学则认为,梦是有心理上的含义,通过对梦的解释,可以了解人的动机。
弗洛伊德把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显的内容(即外显的梦),这就是做梦者在梦中梦见的图像;第二个层次是浅隐的梦(即梦的隐意),也就是隐意在显梦后面,或者混在其中的某些要求、动机、愿望和观念。
这些要求、动机、愿望和观念就是做梦的真正动机。
他们之所以被隐藏起来或变得非常晦涩,是因为他们都来自无意识,即使在梦中也很难通过梦的稽查——一种专门防止无意识内容进入意识的心理机制,也就是后来的“超我”的前身——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