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化疗耐药机制及逆转治疗的进展

合集下载

针对肿瘤化疗的增敏和耐药机制研究

针对肿瘤化疗的增敏和耐药机制研究

针对肿瘤化疗的增敏和耐药机制研究肿瘤化疗是一种广泛用于癌症治疗的方法,但是相对于其他治疗方式,它的效果不够理想。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因此,研究针对肿瘤化疗的增敏和耐药机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疗药物的机制化疗药物通过影响细胞的DNA复制和细胞分裂,阻碍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但是,化疗药物不仅能杀死癌细胞,也能杀死一些正常细胞,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此外,当癌细胞暴露在化疗药物的长期作用下,它们可能会逐渐变得对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二、增敏机制增敏机制指的是通过加强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进一步减少癌细胞存活和扩散的过程。

增敏技术通常包括化疗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

(一)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免疫治疗。

对于局部治疗,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或放疗来切除或减少癌细胞。

另一方面,免疫治疗可以增强免疫力,增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二)药物增敏药物增敏可以通过添加化疗药物,或者将其他药物加入化疗药物中来实现。

例如,顺铂和来那度胺可以增强多数化疗药物的活性,临床上也有一些使用维生素C增强化疗药物的结果。

(三)调节信号转导通路调节信号转导通路可以通过干预信号转导途径,增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有些蛋白质激酶可以通过影响信号转导调节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增强化疗的效果。

三、耐药机制耐药机制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耐药机制可以分为细胞外耐药机制和细胞内耐药机制。

(一)细胞外耐药机制细胞外耐药机制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化疗药物在体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它无法到达癌细胞的部位。

此外,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代谢和清除的影响,从而减少癌细胞的暴露量。

(二)细胞内耐药机制细胞内耐药机制指癌细胞自身的适应性变化能够使它们对药物的杀伤效果降低。

其中有些耐药机制可能是由于突变和选择性生存导致的,例如,药物可能会影响特定的靶标,让癌细胞逐渐失去对其的响应。

(三)治疗适应性改变因为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临床上已经采用了一些策略来延缓化疗的效应。

肿瘤细胞的代谢和耐药性机制

肿瘤细胞的代谢和耐药性机制

肿瘤细胞的代谢和耐药性机制肿瘤细胞的代谢和耐药性是癌症治疗中的两大瓶颈。

随着对肿瘤细胞代谢和耐药性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肿瘤细胞的生存策略,也能够在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一、代谢机制肿瘤细胞的代谢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

正常细胞通过三大能量转移方式:氧化磷酸化、葡萄糖解和脂肪酸氧化;而大多数肿瘤细胞喜欢利用葡萄糖酵解生成乳酸来产生能量。

这种方式相较于正常的氧化磷酸化代谢可以更快地获取能量,但其效率却很低,同时还造成一定的酸性负荷,增加了细胞死亡的风险。

当肿瘤细胞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以葡萄糖为代谢底物时会出现代谢转换。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硬化酮体、脂肪酸、氨基酸等多种途径来获得新的能量来源。

这样的能量转换机制就是肿瘤细胞的代谢适应性。

目前在临床上研究的大多数代谢适应性是针对葡萄糖的代谢适应性,而对于其他底物的代谢适应性研究尚显不足。

二、耐药机制为了能够生存下来,肿瘤细胞需要不断应对治疗的压力。

频繁地应对治疗压力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发生耐药性。

对于不同的治疗方式,肿瘤细胞发展出的耐药机制千差万别。

1. 化疗耐药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化疗耐药性是其固有的副作用。

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基于细胞分裂的快速和非特异性,以达到减少肿瘤细胞数量的目的。

然而,这种毒性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个或多个细胞发生耐药现象。

2. 靶向治疗耐药靶向治疗使用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与肿瘤细胞中的靶标相结合,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

然而,同样也存在着耐药性。

耐药性机制包括肿瘤细胞通过下调或失活靶标等方式来逃避药物的作用,同时还包括了多靶点、转移等机制。

3. 免疫治疗耐药免疫治疗针对的是检测到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并消灭。

然而,在免疫治疗中也存在耐药性。

免疫治疗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失活(自身过程或外界干扰)和T细胞识别抗原的有序分子组装问题可能导致耐药性。

结语通过对肿瘤细胞的代谢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肿瘤细胞的生存策略,并有望在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骨肉瘤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中的基因表达

骨肉瘤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中的基因表达
1 4 CKI .
p3基 因突 变在 骨 肉瘤 中有 很 高 的发 生 率 。P pi 5 aa 等[研究发现 , 5 突变型 p 3 因可抑制 凋亡并促 进增殖 , 5基 带有突变型 p3基 因的患者对 化疗不敏感 。Z f 等 将 5 uf a 阿霉素作用 于 导入 野生 型 p3基 因的 So- 5 as 2骨 肉瘤 细 胞, 结果发现阿霉素与野生型 p3基 因具有协 同作 用 , 5 可 有效杀伤肿瘤 细胞 ,5 以上 的 So一 9 as 2骨 肉瘤 细胞被 阿 霉素和野生 型 p3基 因的联 合作用 杀灭 , 单独应 用 阿 5 而 霉 素和单独导人 p3基 因则仅分别 杀灭约 5 和 5 的 5 0 5 骨 肉瘤细胞 。Tuhy sci a等p 应用脂 质体转染 法将野 生型 p 3 因引 入 对 p3基 因无 功 能 的 骨 肉 瘤 细 胞 系 , 果 发 5基 5 结 现其对顺 铂的敏感性 是母 系 的 2倍 ; 末端 转移 酶标 记技 术(U E T N L法 ) 检测显示在顺铂 作用下 , 转染 野生 型 p3 5 基 因的细胞呈现 出较母系更高的细胞凋亡率 。
以抑 制 细 胞 增 殖 , 可 通 过 上 调 B x基 因 表 达 来 诱 导 细 且 a 胞发生凋亡 。
来调控细 胞凋 亡 。R ihrt 将 化疗 药 物顺铂 和 阿 e ad 等。 n 门 霉 素作用 于 p3缺失 的骨 肉瘤细胞 , 5 结果发现 p8MA K 3 P 信 号通路激 活与 D A 损伤检控点 共济失调 毛细血管扩 N 张症突 变基 因( T ) 共 济失 调 毛细 血管 扩 张症 R d AM / a3 相 关 蛋 白( T 的 激 活 密 切 相 关 , 可 诱 导 细 胞 周 期 阻 A R) 且 滞, 促进 细胞凋亡 的发生 。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然而,肿瘤耐药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和患者。

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的抗性,导致药物失去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逆转耐药性的策略。

一、耐药机制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肿瘤细胞会发生突变,使得药物靶点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与抗肿瘤药物结合的能力。

例如,肿瘤细胞突变后的蛋白质结构会阻碍药物结合,使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2. 表观遗传学变化表观遗传学变化是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而不改变基因本身的序列。

这种变化在肿瘤细胞耐药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改变会导致基因的失活或过度表达,从而减少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效果。

3.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些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它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也会对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

二、逆转策略1. 组合治疗组合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逆转耐药性策略之一。

通过同时或交替使用多种抗肿瘤药物,可以避免单一药物导致的耐药性。

组合治疗可以通过不同的靶点以及不同的作用机制,综合发挥抗肿瘤的效果,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标,选择相应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可以更精确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同时,靶向药物也可以通过作用于特定的信号通路,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免疫治疗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4. 补充治疗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适当的营养支持和身体护理也是逆转耐药性的重要策略。

肿瘤耐药性的机制

肿瘤耐药性的机制

肿瘤耐药性的机制
1.靶点变异:一些药物通过结合肿瘤特定的靶点来发挥作用,如靶向
蛋白激酶抑制剂。

然而,肿瘤细胞可能通过突变靶点的基因来产生抗药性。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药物无法结合靶点,或者改变靶点表达的构象,从
而减少药物的结合亲和力。

这种机制是肿瘤耐药性最为常见的机制之一
2. 药物转运:细胞膜上存在多种转运蛋白,它们能够将药物从细胞
内转运到细胞外,或者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增加药
物外泌通道的表达、减少药物进入细胞的通道的表达,或者改变药物转运
蛋白的活性来实现耐药性。

例如,P-gp(P-糖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外
排通道,被广泛认为参与肿瘤耐药性的发展。

3.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机体一种正常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肿瘤
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肿瘤细胞可通过下调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改变凋亡路经的活性等多种方式具有耐药性。

例如,抗凋亡蛋白Bcl-2的过表达在多种肿瘤中被认为是导致化疗耐药性的
一个重要因素。

4.DNA修复: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如染
色体异常、基因缺失和突变等。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增强DNA修复能力来应
对这种基因组不稳定性,而这种增强的DNA修复功能也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例如,肿瘤细胞可通过上调DNA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如PARP1、BRCA1等,来增加DNA修复过程中的效率,从而减少药物所引发的损伤。

总的来说,肿瘤耐药性的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这些
机制的研究,可以为肿瘤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并促进新的治疗药物
的开发。

外泌体在骨肉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在骨肉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210002 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南京军 区南 京总医院)骨科[章 磊( 医学硕士研究生)、流小舟、吴苏 稼、周光新]
通讯作者:周光新, E -mail:oxis@163.com
使用,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骨 肉瘤 易 发 生 转 移, 患 者 的 5 年 生 存 率 仍 不 超 过 60%[1 -3] 。 近年来,关于外泌体调控肿瘤发病机制 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外泌体能运输各种蛋白 质、信号通路因子、miRNAs 等,在参与细胞间信息 交流及改变受体细胞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4] 。 同 时,肿瘤细胞能以分泌外泌体的形式封装排泄抗肿 瘤药物,从而产生耐药性[5] 。 针对外泌体的检测与 分析不仅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评 估预后,外泌体本身及其修饰加工产物还可以作为 基因制剂或药物的有效载体用于肿瘤的治疗。
0 引 言
骨肉瘤作为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易转移、预后 差的恶性骨肿瘤,随着新辅助化疗在治疗过程中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 科 学 基 金 (81472508,81102039 ) ;江 苏 省 自 然 科 学基金( BK20141376) ;江苏 省 “ 六 大 人 才 高 峰” 资 助 项 目 ( 2014 -WSW-042 )
2 外泌体与骨肉瘤肿瘤微环境的关系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分泌外泌体,通过调节肿瘤 的微环境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及逃避宿 主的免疫监视[10 -11] 。 Garimella 等[12] 构建了生物荧 光骨肉瘤原位移植小鼠模型,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 技术检测到骨肉瘤微环境中外泌体的存在。 研究报 道了从 143B 人骨肉瘤细胞中分离出的囊泡小体包 含多种对肿瘤微环境有潜在作用的内容物,如基质 金 属 蛋 白 酶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 MMP-1和 MMP-13 在细胞外基质重塑中发挥重要作 用。 MMPs 可以当作肿瘤标志物来评价骨肉瘤的预 后。 骨肉瘤细胞外泌体中的 NF-kB 受体激活物配 体( RANKL) 在 MMPs 的 活 化 以 及 刺 激 破 骨 细 胞

中医药通过调控ABC跨膜转运蛋白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通过调控ABC跨膜转运蛋白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1.20.0623中医药通过调控ABC跨膜转运蛋白逆转 骨肉瘤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丁聚贤1,2,谢兴文1,许伟3,李鼎鹏1,李宁2,苏积亮2,柳博2,李建国1,柴利军1 Reviews on TCM in Reversing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of Osteosarcoma from ABC Transmembrane ProteinDING Juxian1,2, XIE Xingwen1, XU Wei3, LI Dingpeng1, LI Ning2, SU Jiliang2, LIU Bo2, LI Jianguo1, CHAI Lijun11.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2. Graduate Schoo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3. Department of Bone Oncology,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Lanzhou 730050,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XIEXingwen,E-mail:****************Abstract: Osteosarcoma (OS)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malignant bone tumor in clinic. It has high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Effec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limb salvage surgery can improve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OS patients. Drug resistance or low sensitivity of tumor cells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postoperative local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Therefore, the sensitivity of OS cells to chemotherapy drugs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because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reverse the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of OS cells by regulating the ABC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 system. This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 its related mechanisms and latest developments. Key words: Osteosarcoma;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TCM; ABC transmembrane proteinFun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1704104); Gansu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nd Project (No. 17JR5RA050)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摘 要:骨肉瘤(OS)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其病死、病残率高,有效的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可提高OS患者的5年生存率,肿瘤细胞耐药或低敏感度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与转移最常见的原因,因此,OS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癌症耐药性机制及逆转策略

癌症耐药性机制及逆转策略

癌症耐药性机制及逆转策略癌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对于患者来说都带来了不小的痛苦。

然而即使接受了全面治疗,仍然会有患者的肿瘤反复出现,而这种反复性的发作难以根除正是由于癌症耐药导致的。

癌症耐药性是指在正常治疗下,肿瘤细胞逐渐对疗法产生耐药,使得治疗无效。

本文将对癌症耐药性机制及逆转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癌症耐药性机制1、多药耐药性机制(MDR)多药耐药性(MDR)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耐受现象,它使得肿瘤细胞在较短时间内对不同类别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阻抗作用,使肿瘤细胞逐渐耐受各种不同的抗组织胺药、抗氟胞嘧啶药和其他相关抗癌药物。

主要机制涉及膜转运蛋白超表达、噬菌体蛋白表达和DNA损伤修复途径的变化等。

2、问药耐药性机制问药耐药性(AD) 的机制比 MD 更为复杂,包括内激酶信号途径的激活、损伤修复的增强及代谢物转移表达的改变,导致在合理剂量下仍可繁殖和形成耐用肿瘤。

3、肿瘤微环境耐药性机制肿瘤微环境耐药性是由肿瘤细胞周围的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外基质、母细胞和肿瘤周围的血管所产生的反应引起的。

这些因素支持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生存,有时又使肿瘤细胞对抗药物耐药性,导致化疗失效。

以上三种机制均极大限制了化疗的效果,因此寻找能够减少耐药性的逆转策略已经成为重点研究领域。

二、逆转策略1、肿瘤细胞凋亡逆转策略肿瘤细胞的凋亡是一种正常细胞死亡的形式,它被认为是控制恶性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也与凋亡能力的改变有关。

一些研究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如Caspase,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带来很好的治疗效果。

2、肿瘤细胞增殖逆转策略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等过程涉及多个信号通路,抑制其增殖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方式。

逆转耐药可利用药物,平衡细胞增殖危象,最终达到长时间治疗的目的。

3、肿瘤细胞代谢逆转策略癌症耐药性的机制之一是肿瘤细胞代谢变化,调节肿瘤细胞的代谢即变得非常重要。

肿瘤耐药性的机制

肿瘤耐药性的机制

Ⅱ型拓扑 异构酶
⒉蛋白激酶C(PKC)多药耐药细胞内PKC含量及
活性均高于相应的敏感细胞。在体外,敏感细 胞经PKC激活剂诱导或转染编码PKC的cDNA后可 变为相应的MDR细胞,提示PKC在MDR的发生、 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KC调 节mdrl基因表达和P170磷酸化有关。
蛋白激酶C激活特定基因转录的两种途径
P-糖蛋白结构
P糖蛋白是一种能量依赖性药物排出 泵,也就是说它可以与一些抗肿瘤药物结 合,也有ATP结合位点。P-糖蛋白一旦与 抗肿瘤药物结合,通过ATP提供能量,就 可将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外,使药物在 细胞内浓度不断下降,并使其细胞毒作用 减弱直至散失,出现耐药现象。
P-糖蛋白由mdr基因编码,耐药细胞中mdr 基因扩增,P糖蛋白表达增多,表达程度与耐 药程度成正比。自发性恢复药物敏感性的细胞 不再表达这种糖蛋白。
(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与肿瘤耐药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广泛分 布的二聚酶,它可以单独或与谷胱甘肽一起参 与许多环境毒素的代谢、解毒。 大量研究证明GSTs可代谢抗癌药物。如 L-苯丙氨酸氮芥可被哺乳类细胞液和微粒体中 的GSTs转变为单和双谷胱甘肽合成物; Mmitozantrone在微粒体中的GSTs作用下可被 GSH结合。这些抗癌药物经GSTs代谢后对癌细 胞的杀伤作用减弱,也就是说癌细胞对化疗药 物的耐耐药性之 间的密切关系。GSTs和其它药物代谢酶一样, 可被多种物质诱导。当长期使用抗癌化疗药物 时,癌细胞中的GSTs水平就会提高,这种诱导 作用有利于癌细胞“解毒”化疗药物,最终导 致耐药性的产生,这也是癌细胞适应环境的一 种表现。
(四)可能与肿瘤耐药有关的其 它因素
⒈拓扑异构酶Ⅱ拓扑异构酶是DNA复制时必需的

骨肉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和意义

骨肉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和意义

多药耐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构成, MRP只是其中之一,它的发现为肿瘤耐药研究带来新的希望,同
・3・
时也带来更多急于解决的问题。目前尚不能明确MRP表达一般 规律,进一步研究需阐明MRP表达局限在某此组织的特定细胞还 是广泛存在,在其它肿瘤的表达情况,个体差异,与预后的关系,与 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是否抑制MRP表达就能逆转耐药,如何 抑制,等等。同时应将MRP的检测工作与临床化疗用药相结合, 根据MRP表达情况合理制定化疗方案,包括选择化疗药物种类, 剂量和疗程(如Giaccon等认为MRP介导瘤细胞对ADR,VP一16, VDS等耐药,故在MRP高表达的肿瘤患者应避免使用)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发挥化的有效作用,避免使用MDR药物。 骨肉瘤总生存率低,术后辅助化疗对提高五年生存率有明确 意义。所以影响化疗效果的因素将直接影响骨肉瘤病人的生存 率。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52例骨肉瘤中MRP表达的阳性率为 40.4%,MRP可同时在骨肉瘤细胞膜及细胞浆中表达,主要存在 于细胞膜。可能是通过细胞上的MRP使药物外排而导致耐药。 细胞浆中MRP则可使药物在细胞内分布发生改变,而在耐药的发
・2・
中阴性细胞的百分比,分为弱阳性(阳性细胞10%_25%)、中度 阳性(阳性细胞26%_50%)和强阳性(阳性细胞>50%)。 (三)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用SPSS7.0医学统计软件。 进行统计学处理。Kaplan—Meier比较生存曲线。
实验结果
(一)52例骨肉瘤组织中,MRP总的阳性表达检出率为40.4 (21/52),MRP在骨肉瘤细胞膜及胞浆中均有表达,主要位于细胞 膜上,其中MRP强阳性14例(66.7%,14/21),中度阳性6例 (28.6%,6/21),弱阳性1例(4.5%,1/21)。MRP阳性表达率与 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 (二)本组病例平均随访42.5个月,平均无瘤生存18.5个 月,乎均生存期31.2个月,死亡22例(42.3%),一年生存率 84%,二年生存率75%,三年生存率60.5%。其中2l例MRP阳 性患者术后三年生存率为33.3%(7/21),而31例MRP阴性者术 后三年生存率为74.5%(23/31)。MRP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明 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 (三)本组52例病人中有“例行术后化疗(MTX—DDP— ADM),其中有18例MRP阳性。在化疗病例中,MRP阳性患者术 后三年生存率38.2%(7/18),丽MRP阴性患者三年生存率76. 9%(20/26)。术后化疗患者MRP阳性者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者 (P<0.05)非化疗组因病例数较少,结果难以判定。‘ 讨 论

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

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

综述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安徽省肿瘤医院桂留中化疗仍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的耐药常使化疗最终失败。

根据肿瘤细胞的耐药特点,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PDR只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如抗代谢药类;MDR 则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产生抗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产生交叉耐药性。

MDR的表现十分复杂,既可有原发性(天然性)耐药,也可有诱导性(获得性)耐药;还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耐药之分。

由于MDR给化疗带来了困难,近年人们对其产生的机制以及试图寻找逆转剂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简介MDR产生的机制并着重介绍近年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1.MDR产生的机制1.1膜糖蛋白介导的机制1.1.1 P-gp与MDR 1976年Ling等首先在抗秋水仙碱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上发现了一种能调节细胞膜通透性的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因其相对分子量为170kd,又称P-170。

[1]。

P-gp主要分布在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中,在人类正常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肾上腺、肺脏、胃肠、胰腺等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骨髓中表达较低。

P-gp属于ATP结合盒家族的转运因子,其生理功能为在ATP供能下将细胞内的毒性产物泵出细胞,对组织细胞起保护作用。

P-gp由mdr1基因编码产生。

人类mdr1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区一带一亚带(7q21.1)。

1986年,Gros将编码P-gp的mdr1cDNA直接转染敏感细胞后,转染细胞表现出完全的MDR表型,从而提供了P-gp能够导致多药耐药的有力证据。

现已证明,许多肿瘤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均与P-gp过量表达有关。

P-gp随mdr1基因扩增而增加。

P-gp有多个药物结合位点,因而具有多种药物泵出功能,不过其底物多为天然性抗癌药如长春碱类、蒽环类、紫杉醇类和鬼臼毒素类等。

骨肉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细胞 株常表现 出复杂 的 多元性 。表 型归 纳起 来 主要表 现在 : ①增 强对多种 细胞毒 药物 的耐 受 。②降 低细 胞 内药物 浓度 。 ③ 过 度 表 达 Pp g 。④ 增 加 药 物 的 细 胞 外 排 能 力 。 ⑤ 协 同 细 胞 膜 活 性 因子 感 受 性 。⑥ 耐 药 能 力 能 被 某 些 化 学 物 质 逆 转 。与 M R有 关 的 许 多 药 物 都 是 临 床 上 常 用 的 化 疗 剂 , 阿 霉 素 、 D 如 长 春 新 碱 、 春 花 碱 、 P1 、 线 菌 素 D、 裂 霉 素 等 。 M R 长 V -6 放 丝 D 的 形 成 机 制 很 复 杂 , 中 MD l基 因 编 码 P糖 蛋 白 过 度 表 达 其 R 导致 的 药 物 外 排 增 加 和 滞 留 是 产 生 MD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 R 产 生 MD R机 制 很 多 , 中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方 面 : M R 基 因产 其 ① D l 物 Pp过 度 表 达 。② M R 相 关 蛋 白过 度 表 达 。 ③ 肺 耐 药 蛋 g D l 白( P ) 导 MD 使 化 疗 药 物 在 肿 瘤 细 胞 聚 集 降 低 。 ④ 拓 LR 介 R, 扑 异 构 酶 1( oo1 活 性 降 低 。 ⑤ 谷 胱 甘 肽 一一 移 酶 ( S ) 1 T p 1) s转 GT 活 性 增 强 。 ⑥ 蛋 白 激酶 C P C 与 MD 表 型 相 关 ; 癌 基 因 (K ) R ⑦ cm ccm b表 达 减 少 和 cf 、— n表 达 增 加 。 ⑧ D A 修 复 — y 、— y _ scj o u N 基 因: 由于 许 多 药 物 是 通 过 损 伤 生 物 大 分 子 而 达 到 抑 制 肿 瘤 生 长 , 此 , 果 肿 瘤 细 胞 有 阻 止 D A损 伤 的 能 力 和 ( ) 因 如 N 或 能 对损 伤 D A予 以修 复 , 此 肿 瘤 就 可能 表 现不 同 程度 的耐 N 则 药 。⑨ 热 休 克 蛋 白 HP S与 耐 药 ,9 6年 H h 17 an发 现 经 热 休 克 的 细 胞 不 但 可 耐 热 , 且 对 阿霉 素 产 生 了 抗 性 。 而

骨肉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广"#$2020年2月第42卷第3期347综述骨肉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黄重'贾瑞鹏2钟海琳2符策岗2(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中心,海南省海口市570208,电子邮箱:840351452@;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暨海南省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骨科,海口市570000)【提要】骨肉瘤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肺部转移率高,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存活率较低。

免疫疗法具有肿瘤免疫杀伤特异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作为骨肉瘤新的治疗方向。

本文就骨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z、骨肉瘤肺部转移的机制以及免疫疗法的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骨肉瘤;免疫疗法;手术;化疗耐药;转移;生存率;综述【中图分类号】R730.51&R7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天304(2020)01-0347-05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0.03.25骨肉瘤好发于15~25岁的青少年,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中居首位%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骷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具有很强的侵蚀性,肺部转移率高达20%-25%,由于缺乏高效的药物治疗,骨肉瘤一旦复发或转移,5年存活率仅为20%[1-2]o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且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提咼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之一%研究发现,骨肉瘤局部CD8=侵蚀性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肉瘤亚型,且浸润程度与生存率呈正相关[3]%骨肉瘤基因高度不稳定,其瘤细胞表面常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C1),这提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gwmm/cell death protein1,PD-1)/LD-C1轴的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⑷%此外,多种癌症相关细胞表面蛋白可以作为抗体靶向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其中米法莫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5'%米法莫肽是一种细菌细胞壁的类似物,可以通过活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来刺激肿瘤免疫杀伤,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目前,欧洲已经批准米法莫肽用于治疗骨肉瘤,其临床随机皿期实验已证实,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增加米法莫肽能有效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5'。

放线菌素D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放线菌素D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放线菌素D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背景及目的骨肉瘤(OS)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化疗方法的进步以及新辅助化疗保肢技术的开展,骨肉瘤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

尽管如此,仍有20%~40%的患者因骨肉瘤复发及转移而死亡。

而骨肉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骨肉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目前研究表明骨肉瘤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细胞抗凋亡/促凋亡信号平衡破坏,细胞内清除异源物质的保护机制增强等。

虽然对骨肉瘤抗凋亡和耐药性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甚清楚。

深入研究骨肉瘤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还能为骨肉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治疗手段。

放线菌素D(ActD)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转录抑制剂,已被广泛报道其通过抑制抗凋亡基因的转录来诱导几种肿瘤细胞的凋亡。

然而,ActD是如何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存活以及其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分析和阐明放线菌素D(ActD)对于骨肉瘤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本课题使用的骨肉瘤细胞株MG63从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美国标准菌库引进)处获得。

细胞在DMEM中培养,辅以10%的FBS和抗生素,置于37°C,5%CO2的环境中。

MG63细胞以每毫升1.0×105个接种于6孔板里用于Hoechst染色,以每毫升1.0×106个进行Western blots以及real-time PCR实验。

在MG63细胞中用放线菌素D进行药物处理,终浓度为0.1、0.5、1和5μM的放线菌素D分别施加于这些细胞,然后分别培养0、2、6和24小时以备后续试验。

细胞增殖用磺酰罗丹明(SRB)比色测定。

随后,细胞凋亡以Hoechst试剂进行检测,再用软件Image J对细胞进行计数。

接下来再通过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检测放线菌素D是否影响骨肉瘤细胞周期蛋白等的变化水平。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药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药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药物的研究进展吴亚琼;方伟蓉;李运曼【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导致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涉及有:ATP结合盒型转运蛋白超家族、DNA甲基化、细胞凋亡、拓扑异构酶Ⅱ、谷胱甘肽解毒系统及相关多药耐药信号通路等,这些机制单独或共同存在而导致耐药。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方法主要有:化疗增敏剂、中药逆转剂和基因工程技术逆转耐药等。

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及逆转耐药的方法作一综述。

%The mechanism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typically derives from several complex mechanisms involving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DNA methylation, apoptosis, topoisomerase II and/or glutathione. There are several novel approches reversing cancer multidrug resistance including Chemosensitizers,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ersal agent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erein we reviewed major mechanisms resulting in multidrug resistance and several drugs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总页数】5页(P43-47)【作者】吴亚琼;方伟蓉;李运曼【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 肖海娟;许建华;孙珏;陆海;范忠泽2.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郭彬;陈玉龙3.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 [J], 浦龙健4.姜黄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杨春梅5.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化学逆转剂研究进展 [J], 郭牡丹;胥秀英;徐豆豆;刘晶晶;AndreaseMelzer;郑一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肉瘤的药物耐药机制与逆转

骨肉瘤的药物耐药机制与逆转

论文题目:骨肉瘤的药物耐药机制与逆转摘要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然而,由于药物耐药的出现,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本文旨在探讨骨肉瘤药物耐药的机制以及逆转耐药的潜在策略。

药物耐药机制骨肉瘤耐药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1.多药耐药蛋白(MDR):MDR蛋白家族成员,如P-gp、MRP和BCRP,在药物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减少细胞内药物浓度来增加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

2.细胞凋亡逃逸:骨肉瘤细胞的凋亡逃逸是耐药的一个关键机制,这可能与Bcl-2家族、PI3K/Akt/mTOR和MAPK等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

3.肿瘤干细胞(TICs):TICs在耐药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对化疗和放疗具有较高的抵抗性。

4.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间充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成分也参与了药物耐药的形成。

药物耐药的逆转策略1.靶向耐药机制:针对耐药机制的药物开发,如针对MDR蛋白的P-gp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

2.肿瘤细胞凋亡恢复:通过调节凋亡相关通路,如针对Bcl-2家族的抑制剂、PI3K/Akt/mTOR和MAPK通路的抑制剂。

3.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发现和靶向TICs的药物,以减少肿瘤的耐药性。

4.改变肿瘤微环境:通过干预肿瘤微环境,如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功能,增强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

结论骨肉瘤的药物耐药是当前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深入理解耐药机制并探索逆转策略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骨肉瘤耐药机制的探索,寻找更多新的靶向药物和组合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骨肉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通路综述

骨肉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通路综述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18年第10期·1·文章编号:2095-6835(2018)10-0001-03骨肉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通路综述谢诗哲(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骨的原发性肿瘤,预后极差,在几个月内就可能发生肺部转移的情况,截肢后3~5年的存活率仅为5%~20%.在肿瘤化疗中,对细胞毒素药物的抗性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限制化疗的主要因素,其中,多药耐药是临床恶性肿瘤化疗的障碍之一。

骨肉瘤经化疗后会产生多药、耐药现象,对于治疗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骨肉瘤的多药耐药机制一直都是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对于其各类机制的了解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关键词:骨肉瘤;多药耐药;交叉耐药;细胞通路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8.10.001骨肉瘤化疗后产生的多药耐药是指骨肉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产生相应耐药性的同时,对于其他从未接触过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都不同的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

由于各种原因,近些年骨肉瘤的生存率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其主要原因就是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1]。

40多年前,外国科学家Biedler 和Riehm 发现,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和我国仓鼠肺癌细胞p383对放线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等)也产生了交叉耐药性[2]。

1974年,Ling 等详细地描述了多药耐药现象与一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跨膜糖蛋白[3]的关系。

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都有证据表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复杂性。

其中,与多药耐药相关的药物多用于临床化疗,例如长春新碱、阿霉素等。

多药耐药性的形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机制:①相关蛋白介导的耐药性通路;②相关酶系统介导的耐药通路;③抑制细胞凋亡系统的耐药通路等。

骨肉瘤顺铂化疗耐药与FoxM1、Rad50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骨肉瘤顺铂化疗耐药与FoxM1、Rad50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骨肉瘤顺铂化疗耐药与FoxM1、Rad50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鲁康洋;朱霞;胡勇;郑露露;尹玉;蔡永萍【摘要】目的探讨FoxM1和DNA修复基因Rad50在骨肉瘤细胞、临床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骨肉瘤均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和随访资料;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2株亲本骨肉瘤细胞与顺铂耐药细胞中FoxM1和Rad50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临床骨肉瘤组织中FoxM1和Rad50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oxM1和Rad50 mRNA 及蛋白水平在耐药细胞中表达较亲本细胞明显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M1及Rad50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高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38.10%,与低表达患者相比,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较低、Enneking分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oxM1和Rad50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1).结论 FoxM1和RadS0可作为预测骨肉瘤生物学不良行为的指标,有望成为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的潜在靶点.【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413-418)【关键词】骨肿瘤;肉瘤;FoxM1;Rad50;化疗耐药;预后【作者】鲁康洋;朱霞;胡勇;郑露露;尹玉;蔡永萍【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骨肉瘤是发生于青少年的常见骨原发性高度恶性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0%~20%提高到60%~70%,近年虽尝试新的化疗药物或增大化疗剂量,但患者生存率仍未进一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综述·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骨源性恶性肿瘤,在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

单纯手术治疗其治愈率仅有15%~20%,伴随着新辅助化疗其5年生存率提高到70%左右[1]。

然而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严重影响了其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

有数据显示复发患者生存率不足30%[2-3]。

因此,研究骨肉瘤MDR 发生机制,寻找有效地预防或逆转耐药的方法已成为目前骨肉瘤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对骨肉瘤耐药机制及逆转研究现状予以简要概述。

1骨肉瘤化疗的耐药机制骨肉瘤化疗耐药的产生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多因素、多水平、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主要与膜转运蛋白、细胞凋亡、细胞内解毒系统、肿瘤干细胞等有关。

1.1细胞膜转运蛋白异常1976年Juliano 等首次提出跨膜转运蛋白的药泵作用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的重要机制,后来被称为“经典MDR ”。

ABC 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s ,ABC trans -porters )超家族成员,包括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 、ABCB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MRP1ABCC1and MRP2ABCC2)、乳腺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breast resistance protein ,BCRP ABCG2)等,是目前公认的在骨肉瘤耐药中起重要作用的药泵蛋白[4]。

这些蛋白与药物结合,通过三磷酸腺苷(ATP )供能,改变蛋白构象,将细胞内的抗肿瘤药物排出细胞外,从而降低细胞内药物有效浓度,导致肿瘤细胞耐药[5]。

黄纲等[6]研究发现骨肉瘤对化疗不敏感与MDR1、P-gp 表达有关。

Celia 等[7]发现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MDR1表达水平密切相关,MDR1水平越高,则药物敏感性越低。

而抑制ABCB1的表达可以抑制骨肉瘤耐药株中P-gp 的表达,增加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其耐药性[8]。

1.2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众多化疗药物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但同时也可能诱发凋亡调节因子发生变化而产生耐药。

凋亡相关蛋白异常表达或功能缺陷都将引起细胞对化疗药的耐受。

Bcl-2蛋白家族中的抗凋亡蛋白与凋亡前分子的比例决定细胞是否走向凋亡[9]。

Bcl-2过表达将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所引起的靶细胞凋亡,吴小三等[10]利用RT-PCR 及Westernblot 技术对耐药前后的骨肉瘤细胞中的Bcl-2基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Bcl-2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在耐药细胞株MG63/R 中表达明显高于敏感细胞株MG63。

Zhao 等[11]发现慢病毒介导的Bcl-2基因沉默后,可以使MG63耐药株的凋亡增加,同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

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s )家族是细胞内一类重要的凋亡抑制因子,包括XIAP 、Hiap-1、Hi -ap-2、NAIP 、Survivin 、Apollon 和Livin 等,主要通过抑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来抑制细胞凋亡。

其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Survivin 蛋白与Livin 蛋白。

聂涛等[12]研究骨肉瘤中Survivin 蛋白表达及其与P-gp 、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中发现Survivin 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与P-gp 表达有明显的一致性,与临床耐药密切相关。

傅培荣等[13]通过检测骨肉瘤标本(观察组)及骨软骨瘤标本(对照组)中Survivin 蛋白的表达,发现观察组Survivin 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病理分级、肺转移密切相关。

而王井伟等[14]观察Survivin-siRNA 转染MG63细胞后骨肉瘤MG63细胞对阿霉素、顺铂药物敏感性,发现Survivin-siRNA 抑制Survivin 的表达后,增强了骨肉瘤细胞对阿霉素、顺铂的敏感性。

安贵峰等[15]骨肉瘤化疗耐药机制及逆转治疗的研究进展张燕张俐牛素生刘俊宁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骨肉瘤是常见的骨源性恶性肿瘤,化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肿瘤耐药性的存在,成为骨肉瘤复发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明确其耐药机制,有效预防或逆转骨肉瘤耐药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骨肉瘤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骨肉瘤;耐药机制;逆转[中图分类号]R735.34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 )-0023-03Research progress of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on osteosarcoma chemother -apy and reverse treatmentZHANG Yan ZHANG Li NIU Susheng LIU JunningCollege of Orthopedics,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108,China[Abstract]Osteosarcoma is a sort of malignant commonly-seen osteogenic sarcomas,a better treatment for it is chemother -apy.However,tumor drug resistance is a key factor causing recurrence of osteosarcoma and treatment failure.Therefore,clearly understand its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further effectively prevent or reverse osteosarcoma's drug resistance are urgent problems needed to be solved in current clinic.The article is going to review on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osteosarcoma and strategy for its reversal.[Key words]Osteosarcoma;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Revers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名称:片仔癀对骨肉瘤多药耐药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批准号:30901916)。

23·综述·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研究发现与U2OS 细胞、U2OS/neo 细胞相比,U2OS/Livin 细胞对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表明Livin 基因高表达是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的原因之一。

1.3细胞内解毒系统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系统是细胞内解毒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GSH 在谷胱甘肽S 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 -ferase π,GST-π)的催化下与某些抗肿瘤药物形成复合物,成为MRP1的底物,被转运出细胞外,从而使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起不到杀伤细胞的作用;同时GSH 可与抗肿瘤药物直接结合降低药物活性,清除蒽环类药物等产生的自由基,减轻其对细胞的损伤。

据报道[16],GST-π过表达的Saos-2细胞对氯胺顺铂及阿霉素耐药,而沉默该基因后,对上述两种药物的敏感性提高。

Michela 等[17]也发现对阿霉素和氨甲蝶呤交叉耐药的CDDP 耐药株骨肉瘤细胞高表达GST-π。

对骨肉瘤组织中GST-π、MRP1等表达检测发现,GST-π、MRP1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为骨肉瘤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18]。

1.4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 )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它具有干细胞的特点,即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及分化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

CSCs 大多处于静止期或休眠期,使得其对作用细胞周期的化疗药物不敏感。

它还能增强DNA 修复能力,上调ABC 转运蛋白的表达,高表达抗凋亡基因,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在骨肉瘤化疗治疗过程中该类细胞逃避了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一旦化疗药物作用消失,该类细胞可以通过自我更新、无限增殖使肿瘤复发转移[20]。

Tang 等[21]发现化疗能够使骨肉瘤中CSCs 比例增加,且CSCs 成瘤性增强。

Mimeault 等[22]认为,干细胞靶点表达缺失的现象可能是其能够逃脱某些药物作用的主要原因,干细胞由于长时间接触辐射或致癌物质而逐渐产生变异,而肿瘤干细胞也存在相同的机制,从而把耐药性传给子代肿瘤细胞引起耐药。

Sara 等[23]利用悬浮法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株MNNG/HOS ,并通过流式分选、引导分化、Wester Blot 、化疗药物敏感性等研究,证实通过悬浮培养法可以分选出CSCs 细胞,且此类细胞除具有CSCs 细胞的一般特性外,还对化疗药物具有抗药性。

Virginia 等[24]采用FASC ,证实存在于骨肉瘤细胞中CD133+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能够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形成克隆,同时高表达ABCG2。

说明CD133+细胞具有CSCs 细胞的特性。

因此,CSCs 成为肿瘤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

2骨肉瘤耐药逆转策略骨肉瘤耐药性是多因素、多水平、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且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目前针对骨肉瘤耐药逆转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2.1化学药物逆转剂研究较早,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逆转MDR 的策略。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①竞争性P-gp 抑制剂,它主要作为P-gp 底物与细胞毒性药物竞争性地结合于外排泵上,从而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排,达到治疗的有效浓度[25]。

②非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底物蛋白不同区域结合,改变底物蛋白的构型,使其活性位点不能被活性底物识别,阻止ATP 水解,减少化疗药物从细胞内泵出。

但此类药物或是与ABC 转运蛋白亲和力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疗效,与此同时其毒性增加,限制了临床使用,或可能干扰化疗药物的清除或代谢,显著提高化疗药物的血药浓度,从而导致副作用增加[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