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芦花荡 教案

合集下载

《芦花荡》设计教案

《芦花荡》设计教案

《芦花荡》设计教案《芦花荡》设计教案一1、知识:积累生难字词,丰富自己的词汇。

2、能力: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景物)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1教师: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的了解。

比较阅读孙犁的另一篇文章《荷花淀》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相关知识;预习课文,积累字词。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吧?里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没错,就是荆柯刺秦王的故事,荆柯是战国时期燕赵人,为了挽救国家,他毅然前往刺杀秦王,所以,古语有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然而时隔上千年,仍旧在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这种慷慨悲歌的义士精神,一个年龄将近六十的干瘦老人,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下面我们就让我们走进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吧。

二、介绍作者情况及故事背景。

(1)作者人生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孙犁不但熟悉白洋淀,而且更熟悉那些在苇塘中坚持抗战的白洋淀英雄人民。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孙犁文集》共5集。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芦花荡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三位一体”,互生共长的。

而学生又是阅读对话活动关注的中心,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自主地与文本(作者)对话,去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根据《芦花荡》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要充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起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快速默读课文,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2、理解和感受老头子的形象。

3、欣赏诗情画意的描写及其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能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教育学生既不要淡忘历史,又要维护和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复述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四、教法、学法: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朗读分析法;3、启发式教学法;4、分组讨论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归纳学习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安排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走进芦花荡1、大屏幕播放芦花荡的图片,画外音: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

她就是白洋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她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

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

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芦花荡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篇

芦花荡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篇

芦花荡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篇芦花荡优秀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在回味故事情节中,品味老头子的传奇色彩。

4、学习英雄们不怕艰难,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性格,培养爱国情感。

[由整理]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看过)那么你们明白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河北白洋淀)影片中那涌起阵阵绿色涟漪的芦苇,那夕阳斜照下深沉宁静的芦苇,那一望无际的水域深深吸引了我;小英雄嘎子的机智勇敢更是让我惊叹。

这天,我们将再次踏进白洋淀,去认识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芦花荡》。

二、作家作品介绍(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作者简介,哦,你来说。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2、哦,说得不错,老师再向大家补充一点:孙犁年轻时曾在白洋淀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人和事很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他以前满含深情地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明白那是一个大帷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在《芦花荡》里,作者将这种力量赋予一个老人,演绎出一段悲壮地传奇!三、绘声绘色说老人。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地老人,请同学们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说说老人给你的印象。

(为了节省时间,我给同学们分了四个大组,每组从一个方面来找就行了,能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从描述,我看到了一位的老人。

)答案示例:①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但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个性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个性明亮。

(老师也看到了一位瘦而有精神的老人。

)②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他找不见我们。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但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这位同学是从语言上来说的,主要体现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③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2023年芦花荡精品教案《芦花荡》主要内容(

2023年芦花荡精品教案《芦花荡》主要内容(

2023年芦花荡精品教案《芦花荡》主要内容(一、教学内容《芦花荡》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围绕《芦花荡》这篇课文展开教学。

课文详细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一个老英雄在芦花荡中与日军展开激烈斗争故事。

内容包括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解读、语言特点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基本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族英雄崇高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小说基本情节和环境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资料、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故事背景。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一段环境描写,讲解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一个情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不少于300字。

示例答案:在《芦花荡》这篇课文中,老英雄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他勇敢、智慧、坚韧,面对日军追捕,毫不畏惧,巧妙地利用芦花荡环境与敌人展开斗争。

他关心群众,舍己为人,体现共产党员高尚品质。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引导。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抗日题材小说,如《小兵张嘎》,进一步解抗日战争时期历史,感受民族英雄崇高品质。

八、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老英雄、勇敢、智慧、坚韧、关心群众2. 环境描写:芦花荡、表现人物心理3. 主题:抗日战争、民族英雄、爱国主义通过本节课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学会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感受民族英雄崇高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章节一:导入与背景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芦花荡》的作者孙犁及作品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时代背景及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孙犁及其文学地位。

2. 简介《芦花荡》发表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孙犁及其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了解《芦花荡》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3. 概述《芦花荡》的主要情节及主题思想。

章节二: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及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及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及塑造手法。

章节三:情节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的情节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情节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

2. 探讨情节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结构。

2. 分析情节结构的安排及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章节四:文学手法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2. 引导学生分析文学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2. 探讨文学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2. 分析文学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章节五:主题思想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探讨主题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主题思想的内涵及表现。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波动。

2. 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芦花荡》教案设计

《芦花荡》教案设计

《芦花荡》教案设计•相关推荐《芦花荡》教案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芦花荡》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芦花荡》教案设计篇1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传奇老人。

二、整体感知全文1.师:《芦花荡》讲述的就是一个老英雄的传奇故事。

速读全文,概括这个故事。

2.师生交流文章记叙的要素,小结:文章记叙了一个无名老英雄智歼鬼子为负伤的大菱报仇的故事。

3.师:文中的无名老英雄充满了传奇色彩,读课文,说说他“奇”在何处。

教师示例:他“奇”在“将近六十岁”却不在家休息。

4.学生活动,交流:“奇”在他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奇”在他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样样都行。

“奇”在敌人封锁严密,他却来去自如。

“奇”在他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奇”在他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奇”在他工作那么繁忙危险,他却始终是那么乐观和自信。

“奇”在他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5.教师小结:“老头子”“奇”,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他自信而又自尊的性格。

三、分析人物形象1.师:对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腔热情来刻画他,比如概括介绍、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和“老头子”对话的方式在课文旁写批注。

教师示例:我喜欢“老头子”身上那种自信,请看他的语言--(1)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2023最新-《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9篇《芦花荡》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芦花荡教案的写作思路。

《芦花荡》教学设计篇一【说课过程】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芦花荡》,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的课文均以战争为题材,今年恰好是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此时学习《芦花荡》一文,正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的故事。

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让人心生向往,文章优美明丽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那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花荡中,一同去感受这片土地上令人荡气回肠的抗日豪情。

基于上面对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构想,我确立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能够运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

⑴ 区分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他的妙处,并分析其作用⑴ 赏析主要人物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 在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中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捍卫国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⑴ 从文中老头子等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派艰险、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让学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重点:1、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难点:1、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2、优美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决定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复述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联想拓展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来实现。

芦花荡教学设计两篇

芦花荡教学设计两篇

芦花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芦花荡》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理解《芦花荡》的文学价值,掌握其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芦花荡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

2. 提问:你们知道芦花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样的背景来写作?二、新课讲解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标记出生词和难句。

2. 教师讲解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4. 小组合作,探讨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5. 教师总结,强调《芦花荡》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巩固练习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内互相讨论,解决练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感。

芦花荡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流利朗读《芦花荡》,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心,激发其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芦花荡》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分析,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对历史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芦花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芦花荡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你们认为这样的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二、新课讲解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芦花荡》教案 一等奖3篇

《芦花荡》教案 一等奖3篇

《芦花荡》教案篇1【教学目的】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重点】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二、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三、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略)四、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

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三篇《芦花荡》的主要内容是在抗战时期,有个年近六十岁的老英雄,在平日里数次越过了日本鬼子的封锁线,给苇塘中部队各方面的供给提供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大增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探讨“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一、导入二、阅读文本,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由于他的大意,大菱受了伤,第二天老人赤手空拳诱杀鬼子报仇。

三、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其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2、“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什么意思?明确:既自信和自尊过了头,又非常自信自尊。

3、文章是如何刻画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尊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圈画。

明确: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地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对她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鬼子的探照灯照过来的时候,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实际照见了,这里也看出他太自信了。

大菱挂了花,他没有看到,还在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个老头子太自负了,太大意了。

老头子过于自尊的地方呢?明确:当大菱受伤后,老头子浑身无力,“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心理很是愧疚,感到没面子,心理想到: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海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4、为了挽回面子,老头子是怎么做的?明确:他用莲蓬引诱鬼子,然后把他们引到渔民下了鱼钩的地方,一个人勾住了十几个鬼子,然后就用竹篙痛打鬼子的头明确: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老人的智慧与自信,富有传奇色彩,挽回了老头子的自尊。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word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芦花荡》是我国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优秀小说,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描绘了我国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顽强生活,英勇斗争的生动场景,展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1.2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芦花荡》,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主题,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孙犁(1917-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是我国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等。

2.2 作品背景《芦花荡》写于1945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作品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真实反映了我国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顽强生活,英勇斗争的生动场景。

第三章:情节梗概3.1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平原,具体时间为一个夏天。

3.2 主要人物老渔夫、女孩、大菱、二菱、小菱等。

3.3 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在芦花荡中救助两个被日寇追赶的女孩的过程。

老渔夫为了保护女孩,与日寇展开了智斗。

老渔夫成功地将女孩们送出芦花荡,自己却英勇牺牲。

第四章:人物分析4.1 老渔夫老渔夫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他勇敢、智慧、善良,为了保护女孩,不顾个人安危,与日寇展开了智斗。

他身上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精神。

4.2 女孩女孩们是故事的受害者,她们在日寇的追捕下,惊慌失措,但在老渔夫的帮助下,她们勇敢地面对困境,最终成功脱险。

第五章:作品主题分析5.1 主题概述《芦花荡》通过讲述老渔夫与日寇的智斗,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精神,赞扬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5.2 主题深度分析作品通过老渔夫的英勇事迹,体现了勇敢、智慧、善良等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使学生了解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初中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语文《芦花荡》教案1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初中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语文《芦花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芦花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芦花荡教案(精选多篇)

芦花荡教案(精选多篇)

芦花荡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芦花荡》教案《芦花荡——孙犁》教案初中部冀兰芳[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把握故事的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4、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过程和方法目标:1、赏析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揣摩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事业的大菱、二菱苇塘里的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毫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教学重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中如诗入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问题:这篇小说的如何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在复述中再现章的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训练学生分析记叙的方法重点是赏析中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预习字词2、熟读课复述故事二、学习·研讨(一)导入古语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最早的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冀兰芳件夹——八年级上册优化讲学稿教案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例如我们熟知的小兵张嘎在长长的铁道线上英勇杀敌的铁道游击队员等等。

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

他是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却可以将十几个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板书:芦花荡)(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集。

它主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场景。

八年级上语文《芦花荡》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芦花荡》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芦花荡》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英勇与智慧。

3.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芦花荡的美。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环境描写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

2.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故事——《芦花荡》。

(2)请大家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分享一下你们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理解。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3.课堂讨论(1)请大家谈谈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2)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讨论。

4.分析人物形象(1)请大家重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从故事情节中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1)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分析了主人公的形象。

(2)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形象。

(2)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分析环境描写(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关于芦花荡的环境描写。

(2)分析这些环境描写与主人公性格的关系。

3.课堂讨论(1)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以及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2)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讨论。

(1)本节课,我们分析了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深入理解了主人公的形象。

(2)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芦花荡的美,以及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英勇与智慧。

五、板书设计1.《芦花荡》2.主人公形象:英勇、智慧、坚韧3.环境描写:芦花荡的美、恶劣环境4.故事情节:遭遇敌人、巧妙应对、取得胜利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故事的主线。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__,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

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头子人物的传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4阅读自读课文孙梨的文章《吴召儿》,并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孙梨文章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2人物性格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体会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老头子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在淀里撑着船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以为万无一失;大女孩受了伤,他觉得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觉得丢了脸,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这些都是他始终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芦花荡》教学设计3

《芦花荡》教学设计3

《芦花荡》教学设计3《芦花荡》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进步描写的才能。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1、2教学难点:目的3教学方法:探究,体验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

比方,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决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并且以他的英勇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一〕明确学习目的〔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考虑以下问题:〔投影显示〕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展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老师总结明确:1、小说。

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好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详细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

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大意正确即可〕3、主人公:老头子。

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如今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____输送粮食等。

〔2〕还表如今他具有爱憎清楚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____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____。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芦花荡》教案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

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

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

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

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
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

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总结: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

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

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自信,业绩突出。

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布置作业: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品味赏析:(完成课后练习三)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

(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

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

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三、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

“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

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补写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7、不是鲁莽。

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

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

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

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结: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

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预习第三课,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板书设计: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1、爱国抗日2、爱憎分明3、自信自尊4、智勇双全(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2、烘托人物精神3、加强抒情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