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复习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三、教学难点1、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复习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四、教学方式:讲授及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引入]利用卡斯特地貌的相关图片导入,回顾相关的知识。
(一)喀斯特地貌[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学生回答]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学生回答]喀斯特作用是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教师设问]由图A到图B发生什么变化?由图B到图C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的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岩石的透水性四个基本条件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教师设问]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是最基本条件呢?[学生回答]岩石的可溶性。
[教师设问]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 CaCO3↓+CO2↑+H2O[教师设问]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教师设问]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学生回答]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过渡]总结卡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所属的圈层,说明是圈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果。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回答]岩石条件(岩石圈),气候条件(大气圈),生物条件(生物圈)。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习目标】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是指由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 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 和 作用。
(1) 作用:CaCO 3+CO 2+H 2O=Ca(HCO 3)2(2) 作用:Ca(HCO 3)2 =CaCO 3 ↓ +CO 2 ↑ + H 2O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 的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 (1)岩石 是 类岩石透水性:岩石 的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越典型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 、 和无机酸的数量(2) 水 以及__________的强弱。
流动性:取决于 、地面坡度以及 的类型和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 、峰丛、 、溶蚀洼地、 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 、地下河、 、石笋、石柱等 二、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来理解陆地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预习自测】(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 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的透水性 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多少(4)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钟乳石B.石笋C.溶洞D.落水洞(5)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①广西壮族自治区②云南③福建④新疆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结合教材70页的相关内容,合作探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合作探究二:请同学阅读课本71页的内容,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来寻找桂林山水的成因?【扩展应用】思考:喀斯特地貌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该版面体现出地球圈层个数是()A、5个B、4个C、3个D、2个2、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3、关于喀斯特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地质作用B、属于外力作用C、属于内力作用D、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4、不属于各种由碳酸钙沉积形成的堆积体的是()A、孤峰B、石钟乳C、石笋D、石柱5.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6.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白云岩7、桂林山水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8.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16·扬州检测)2014年6月23日,中国广西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与桂林山水共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课题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1、了解喀斯特作用本质,并掌握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形成直观认识。
2、能够辨认喀斯特地貌的几种类型。
3、能够通过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重点喀斯特地貌作用本质学习方法教师讲解、师生互动、完成练习、习题讲解、课后小结学习内容与过程探究一:地理的角度看,桂林山水是一种喀斯特作用,思考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1.定义:专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1)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2)淀积作用:Ca(HCO3)2=CaCO3↓ +CO2↑ + H2O从喀斯特本质作用中可以发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还可以通过哪些条件加速反应速度呢?探究二:结合课本第70页第二段,思考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分别有哪些?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其中前两者是岩石本身的内在条件,而后两者是水的外在条件。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2)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还取决于水的溶蚀能力,而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越多,那么水的溶蚀力就越强。
(3)如果一个可溶性岩石坚不可摧,那么水还能流进去溶蚀岩石吗?(不能),所以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
(4)水的流动性可以使更多的岩石在更大的面积上受到溶蚀,从而提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小结: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可看出,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而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能使喀斯特作用发挥得更深入。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地面喀斯特地貌:
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 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岩石条件 气候条件 生物条件
1. 桂林山水的成因
岩石条件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 →可溶性好
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
→透水性好
气候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天然 →水的流动性好 的地形与炎热多雨的 生物条件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授课人:冯小杰 江苏省阜宁中学地理组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 秀、洞奇、石美”著称, 素有“山水甲天下”之 美称!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作用的本质 2.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3.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4. 桂林“山水”的成因
5、不属于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 积体的是( ) A、孤峰 B、石钟乳 C、石 笋 D、石柱
6、下列四中地理事物的成因中,主要属 于喀斯特作用的是( ) A、夏威夷群岛 B、渭河平原 C、广西桂林溶洞 D、上海市曾 出现的地面下沉
7、下列哪些岩石广布地区能形成喀斯特 地貌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英岩
条件 生物生长旺盛,土壤中 →水的溶蚀力好 有机质的积累,有机 酸的含量高
小结
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 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的溶蚀、 侵蚀及淀积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水、生物、岩石、大气的相互作 用。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 圈、生物圈共同作用的结果。
课堂练习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的透水性 B、岩石的可溶性 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多少 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钟乳石 B、石笋 C、 溶洞 D、落水洞
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及成因
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及成因桂林山水属于世界有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桂林山水是以峰林—凹地为代表的热带喀斯特地貌。
地下地窖众多,以溶蚀性拱形地窖为主。
桂林山水属于世界有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桂林山水是以峰林—凹地为代表的热带喀斯特地貌。
地下地窖众多,以溶蚀性拱形地窖为主。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展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倒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响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地理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和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
第二部分剖析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
教材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以使学生认识到喀斯特地貌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教学目标】1.学会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2.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重点难点】重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难点: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地理原理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对这个原理进行验证,应该说难度不大。
但是化学方程式和一些地理学名词,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难度。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案导学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课前自主”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预习检查·交流展示〗“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交流。
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情境导入·提出目标〗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山水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那么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大自然是如何造化出如此神奇的山水的呢?〖导学方案·随堂训练〗一、认识喀斯特地貌阅读教材,探究完成以下问题:1、“喀斯特地貌”这一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喀斯特地貌是因为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广泛发育着这种奇特的地貌而得名。
2、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
4、最基本的条件是哪一个?岩石的可溶性。
5、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石灰岩。
6、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而喀斯特作用的发育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
圈层相互作用-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学习目标认识熟悉能判断能分析探索理解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旧知识回顾温故而知新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溶蚀作用:;淀积作用:喀斯特CO 2溶蚀淀积CaCO 2+ CO 2+ H 2O =Ca(HCO 3)2Ca(HCO 3)2= CaCO 2 + CO 2 + H 2O喀(kā)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
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
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
喀斯特地貌认识人心齐,泰山移三张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小组合作尝试解释每个阶段形成的过程,及初步形成的地貌。
人心齐,泰山移A阶段:流水;剥蚀;裸露;被溶蚀;溶沟、石芽。
A-B阶段:下切;下渗;地下水;漏斗、落水洞、地下溶洞。
B-C阶段:地下水发育;溶蚀加大;起伏加大;典型喀斯特地貌;欣赏喀斯特地貌溶洞落水洞峰林(丛)象鼻山石柱石笋探究一:关键词——形成探究二:关键词——剖析成因喀斯特发育条件所属圈层环境要素环境特征表现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较好岩石圈岩石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成陆地,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地貌东、西、北地势高,南中部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水的溶蚀性、流动性较强生物圈生物生物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水圈水文降水丰富,水的流动性强大气圈气候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探究三:关键词——开发和利用探究三:关键词——开发和利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广泛的喀斯特地貌发展特色旅游;☐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多种途径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石漠化地区缺水问题;课堂检测课堂检测小结本课拓展引申。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资料.
是喀斯特 地貌发育 的最基本
条件
二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易溶 • 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空、裂隙大 • 水的溶蚀力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
酸、无机酸含量多
• 水的流动性 ——降水多、坡度大、空
裂隙大
三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喀 地面喀斯特 主要包括峰林、峰丛、
斯 地貌 特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沉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有的二氧化碳水对可溶性岩 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 要可溶性岩石:石灰 岩、白云岩等。
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 落水洞等
地
貌
的 类
地下喀斯特 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
地貌
以及各种有碳酸钙淀积 形成的堆集体,如石钟
型
乳、石笋和石柱等。
峰林 地下河
溶蚀洼地
孤峰
落水洞 石Leabharlann 乳石笋石柱峰丛
孤峰
峰林
石钟乳
地下河
石柱
石笋
溶洞
天坑
四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岩石条件 ——岩石圈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 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植被 岩石
生物圈 岩石圈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 量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 好
四大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 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 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暗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 了一个贮存空间。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的地 区,土壤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 起促进作用。
对桂林山水自然成因的大致分析
对桂林山水自然成因的大致分析对桂林山水自然成因的大致分析一、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始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我们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二、桂林山水成因1、桂林地貌的特点:“桂林山水甲天下”--倍受旅游者欢迎的桂林山水,其中水是与其特有的地貌分不开的。
由于桂林属于亚热带地区,其岩溶地貌也有独特之处,从地质形成的角度来看,桂林的山、水、洞、石与岩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桂林式岩溶’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亚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
植物对于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空气中有着足够的水分,一些低级植物和有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就会对岩溶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正是由于有这种独特的生物作用,才会对桂林山水的形成造成独特的影响,对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更是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也为山水画的创作者们提供的独到的灵感。
2、桂林山水形成的几个前提条件:纵观桂林山水的形成始末,桂林山水独特景观的形成与其他自然景观的形成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独到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的来说桂林山水的出现,一眼要同时具备一下几个条件:首先是要有大量的有足够厚度的纯净石灰岩的出现,根据测量,桂林盆地的石灰岩有2000米-3000米厚,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
这种石灰岩是在大海中沉淀,经过几亿年的压实成岩过程才形成的。
其次是这种地质要经过足够多次地壳的构造运动,地壳的运动会造成石灰岩发生错节和裂痕,这种错节和裂痕就会为后面随之而来的水力侵蚀作用和植物溶岩作用留下了缝隙,为最终桂林独特景观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2)
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 C)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
石芽与溶沟1
云南罗平
石芽与溶沟2
云南罗平
石芽与溶沟4
木格错,青藏高原
石林鸟瞰
漏斗1
贵州兴义
漏斗3
贵州兴义
漏斗3
贵州兴义
漏斗群1
云南罗平
广西乐业“天坑”
最深613m
乐业“天坑”仰视
重庆小寨“天坑”1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 降水充沛
水的 流动 性
地形坡度大,地表水、地下水丰 富
自然因 圈
素
层
岩石 岩 石 圈
气候
大 气
圈
水文 水 圈
水的 溶蚀 力
生物生长旺盛,水中有机酸多, 溶蚀力强
生物
生 物 圈
扩展应用
喀斯特地貌会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哪些影响呢?请谈谈你 的意见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 喀 斯 岩石 特 地 貌 的 形 成 水 条 件
最基本
可溶 性 (碳酸岩类岩石,如 石灰岩\白云岩 ) 透水性 (取决于:岩石的 空隙 和 裂隙
的发育程度)
溶蚀力 (取决于: 流动 性 (取决于:
水中所含CO2、 有机酸和无机 酸的数量
大气降水、地面坡度 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
与连通性
峰林
1 溶蚀洼地
谢谢指导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不管怎样,你都是要学会培养自己有一项业余爱好或特长。 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能抢走你的坚强。 积极向上的人总是把苦难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假如可以选择时光,我想回到过去。那里有我的怀念,和爱我的你。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诀窍。
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
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很多人都好奇桂林山水特色是怎么形成的。
以下就是店铺做的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桂林山水地貌的成因(1)石山——四周壁立拔地而起的奇峰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
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
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
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
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
例如在肇庆七星岩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
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
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
由于地面水流以石山为集中下透区,因而使石山四周陡立。
形成拔地而起的孤峰。
有时悬崖千丈,雄伟非常,如桂林的独秀峰即为一例。
石山崩塌实例,可以在石山脚下发现巨大崩石来证明。
如肇庆七星岩区,在1970年雨后即产生崩塌,巨石直径在二米以上,由崖壁上崩落,打穿了水泥建筑物的屋顶。
崩塌可使崖壁成为悬崖,即额状突出崖顶的峭壁地形。
又如肇庆含珠洞、双珠洞等,也都是巨石崩落时。
刚好卡在岩隙中形成的,表示崖坡是以崩塌作用为主。
(2)“逢山有洞”的石山“脚洞”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
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
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
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
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
例如肇庆七星岩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PPT课件5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好
四大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 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 灰岩产生溶是作用;溶蚀作用形成 的溶洞、暗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 了一个贮存空间。生物圈中植物生 长茂盛的地区,土壤中有机酸的含 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
5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52、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动摇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6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越努力,越幸运。 6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6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6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67、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68、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69、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 华多· 爱默生 70、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71、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7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73、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74、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7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7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7、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78、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79、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80、智者用无上心智和双手为自己开辟独有的天空,搭建生命的舞台。 8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82、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8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84、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8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8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87、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戴尔· 卡耐基 8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89、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90、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91、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92、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93、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94、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95、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 96、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 卡耐基 97、我们心中的恐惧,永远比真正的危险巨大的多。 9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99、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00、时光不回头,当下最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3)整体性体现
第2讲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 协调一致 。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 相互制约 的,即“牵一发而动 全身”。 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 相互联系 的,一个区域的 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2.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作用: 能量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
峰丛
孤峰
峰林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 柱
溶洞
天坑
天 坑
峰丛
峰林
孤峰
落水洞
③ __________ ,④ 落水洞 __________ , 孤峰
地下河 ⑤ __________ ,⑥ 石钟乳 __________ , 石笋 石柱 ⑦ 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 。
(2)图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形成该地貌的 云贵高原
作用有___________。 溶蚀、淀积 (3)桂林地区该地貌“甲天下”,试描述桂林地区该地貌的 发育条件。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CO2 _____
O2
有机物 制造_______
消耗有机物
CO2 _____
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 ②地理环境中的 水循环 、 碳循环 等物质运动。
CO2
呼吸
CO2
呼吸 光合作用
死亡的生物 呼吸 光合作用 水生植物 死亡 微生物分解作用 煤
腐败生物
石油和天然气
第三节: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1)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最主要体现了( A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 用。 ①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 两岸植被都为森林;②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 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③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 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 荒漠。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3)整体性体现
第2讲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 协调一致 。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 相互制约 的,即“牵一发而动 全身”。 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 相互联系 的,一个区域的 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2.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作用: (2)主要体现 ①海洋与大气之间 a.海洋输送 给大气;b.大气将 传输给海洋。 ②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 的传输与交换。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 、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________、大气圈、
B)
A.石芽、漏斗、落水洞
C.天生桥、石林、洼丛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 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
D)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反馈练习: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 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岩石的透水性
(与岩石空隙、裂隙发育的程度有关)
水的溶蚀力 水动 力条 件 (取决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 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 水的流动性 (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 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喀 斯 特 地 貌 的 类 型
地面喀斯特 地貌
主要包括峰林、峰丛、孤 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 洞等
思考: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 来哪些影响?
利:喀斯特地区奇特的地貌景观可以作为旅游 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010· 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弊: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 给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溶洞、地下 河常常造成漏水,地表水缺乏,土壤不保水,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不利于农 业生产。
(2010·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 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 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 变化?为什么?
•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 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 土高原。 •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 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 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 沉积。
桂林山水的自然环境特征
环境要素 所属圈层 环境特征表现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好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岩石
地貌 气候 水文 生物
岩石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CO2+H2O+CaCO3═Ca(HCO3)2
溶蚀
地下喀斯特 地貌
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 以及各种有碳酸钙淀积 形成的堆积体,如石钟 乳、石笋和石柱等。
淀积
Ca(HCO3)2═ CaCO3↓+CO2↑+H2O
落水洞
地下河
悬挂于洞顶 石钟乳
石笋:由地面向上生长
石柱 石钟乳与石笋相连接
二、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岩石圈 ________、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2)主要体现 ①海洋与大气之间 a.海洋输送 热能 给大气;b.大气将 动能 传输给海洋。 ②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 势能 的传输与交换。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3.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第2讲
(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 地理环境 发展演化的原因, 也是 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实例 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吸收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释放 O2 制造或消耗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临清三中
孔明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预习提问:
1.喀斯特地貌的由来?
2.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 淀积作用。
喀 斯 特 作 用 的 四 个 基 本 条 件
岩石 本身 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
[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 白云岩)]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5.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B ) A.花岗岩 B.石灰岩
“青莲出水,碧 莲玉笋世界”是 徐霞客对桂林山 水的形象描述。
C.大理岩
D.白云岩
7.读下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峰林 溶蚀洼地 ① 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