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优秀成套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优秀成套
教案
【公开课可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PPT课件+教案整册
这是一套根据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课件PPT,整套同步备课课件PPT包含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至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所有单元课文(含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课件PPT,地形图课件PPT,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课件PPT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同步备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册下载。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课件PPT+教案+练习+视频
这是一套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共三章同步备课,课件根据新课标而设计,图文并茂,与时俱进,有很多课件是根据我之前的公开课的基础上再修改的,用上了很多最新的时事和视频,内容丰富,适合于同步教学、公开课或者评优课使用,无需百度云网盘即可直接下载全套优质完整版资源,首次下载后还可免费重复下载,欢迎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学期教案整套
这是一套根据中图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教案,整套备课教案包含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地球和地图至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所有单元课文(含中国的地势与地
形教案,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等),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含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分课时参考各省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设计,是老师备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套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二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二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4教学目标:(一)在图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学建议新课导人:出示图“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领土组成”部分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
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高度发达的经济”经济概况部分:农业大国部分: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新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39页,表格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 与同学们谈地理要求:1、在原有集体备课要求的基础上,要进行二次备课。
50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5岁以下的女教师统一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教务处每月进行抽检。
2、二次备课栏要求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学方法;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等。
3、教学反思应侧重自己教学的真正感受与问题的对策,切忌千篇一律。
2、看书回答:国际上用什么颜色的变化来表示陆地上地势的由低到高的变化?用用什么颜色的变化来表示海水的由浅到深的变化?3、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图示讲解其绘制过程4、由此可见,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相比有何优点? ——醒目,有立体感。
5、练习:P28复习题第1、2题 二、地形剖面图(P28阅读)1、要求学生阅读了解:地形剖面图的概念、作用和画法2、以图示讲解概念和绘制方法:3、练习:剖 面 图-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200m 100m0m100m 200m等高线 等深线最高处>300m最低处 < - 300m先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着色 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4、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出示参考答案(如上图所示),完成该题练习后面的问题:C点的海拔约为250米,D点的海拔约为-50米。
5、地形剖面图的作用——可以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小结本节学习要点】:主要学习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它们都是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的延伸,等高线地形图是基础。
课堂练习: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什么?(答案:A 是陡崖 B 是鞍部 C 是山谷 D 是山脊 E 是山顶)2、P28-29复习题第3题【布置作业】:完成《金榜学案》本节所有习题。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中图地理七年级上教案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疆域和行政行政区划教学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2.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得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与赤道;了解经线、纬线得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得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得艰难历程,培养学生得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得精神,形成正确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得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得大小;经纬线得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得含义;经纬度得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就是什么样得?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提问:同学们,您们知道地球就是什么形状得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就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得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瞧到地球得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得形状与大小就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得形状与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就是平得,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得一口巨大得锅,您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得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就是圆得,大地就是平得。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得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就是那样平坦。
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得航船,先瞧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得影子边缘总就是弧形得。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得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瞧帆船到发生月食瞧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得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就是球体得假想。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2023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1日本第 1 教时教学目标: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课件《樱花》课件日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
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
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第2课“世界的季风气候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2篇)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2篇)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一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
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课时安排第一周: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课时第二周:亚洲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三周:单元检测2课时第四周:日本2课时第五周:一次月考2课时第六周:东南亚2课时第七周:印度2课时第八周:俄罗斯2课时第九周:单元检测2课时第十周:期中考试2课时第十一周:中东2课时第十二周:欧洲西部2课时第十三周:撒哈拉以南非洲2课时第十四周:澳大利亚2课时第十五周:美国2课时第十六周:巴西2课时第十七周:极地地区2课时第十八周:复习(一)2课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5篇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1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
(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
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2023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板书)第九章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内陆国(老)世界上的群岛国家(印尼)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板书)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读图提问) 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板书)2、“马六甲海峡”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全部教案
第 1 周第前言(课、章、单元)第 1课时第 1 周第一(课、章、单元)第 2课时第 2 周第一(课、章、单元)第3课时第 2 周第一(课、章、单元)第4课时第 3周第一(课、章、单元)第5课时第 3周第一(课、章、单元)第6课时第 4周第一(课、章、单元)第7课时(1)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又叫缩尺。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强调:比例尺无单位,其值<1)练习:一幅广东省地图上测得四会市到广州市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而实际的距离是75千米,请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500000或1:1500000)(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3、比例尺的作用——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练习:P17读图活动第3题4、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可写成1/a,a越大,即1/a越小练习:P17读图活动1、2、4,引导比较得出结论——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简略。
(强调指出第一句下划线的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不能忽视)三、小结:本节学习要点(略)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节相关习题。
新课学习,直接进入知识点定义的学习,结合练习直观分析。
三种比例尺表示形式比较,容易分析与记忆。
地图上如何量算两地的实地距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教第 4周第一(课、章、单元)第8课时练习:引导学生地图册的“中国政治地图”和“中国地形图”中的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与用途阅读P13-14,认识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及其用途(从书本上找说出相关的句子)重要性: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用途:外出旅游、行军打仗、工程建设、航空、航海等都离不开地图。
五、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参看课本P18到P20)1.按内容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2.按表示区域分: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县图等3.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图、中比例尺图、小比例尺图4.按制作的原材料分:树皮地图、石头地图、纸地图、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卫星云图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地图上的方向教案中图版
- 地图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利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
-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地图寻找目的地和规划行程
九.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概念、坐标系统和方向判断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技能提升:学生将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地图软件和其他工具进行方向的判断和比例尺的换算。他们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将培养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将发展地理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综合地图信息,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将树立正确的地理人地观念,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关注地理信息的意识,并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对地图的学习将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通过地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关注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5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第一节、自然环境第1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一、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活动]:P3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5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课标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认识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及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学习制作地球仪,注意渗透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
二、教学设计思想:《地球仪》它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
由于学生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未学,所以对经度、纬度、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
这节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知识多而抽象,学生靠课本文字和插图是无法准确把握的。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运用教学直观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2、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理解经度、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4、会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
5、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经纬度位置。
(四)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五)、教学准备:每一小组学生自己准备好一个地球仪、圆橙2个、小刀一把。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今天呀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
不要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
生:地球仪。
师: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仪》。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七班级地理教案1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状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别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同学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把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 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通过地形图分析:⑴、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⑵、马来群岛地势曲折,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四周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推断其流向和注入地,推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互相联系,以手做比方加强同学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⑵、依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
指导同学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阅读课文,尝试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⑴、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许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⑵、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5、指导同学完成课文34页的活动题②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范文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范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学生回答)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学生回答)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展示挂图:课本图p5C图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回答)补充说明: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3.什么是地球仪?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
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
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
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
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l)0°纬线──赤道(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
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